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第七章

教育学第七章

综合性学习《正是少年读书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1、学校文学社团“华韵文学社”决定举办一场“读名著、谈感受”研讨会。你如果是文学社的社长,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A.请你设计一条体现研讨会主题的宣传标语(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请你为研讨会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请你提建议:组织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用推荐信的方式向文学社(同学们)推荐一部你喜爱的名著,以供大家参考阅读。(要结合人物和情节,说说你从名著中受到的启迪。)(注意书信的格式) E、在讨论“中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这一话题时,有的老师认为“需要”,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作为一名学生,你是如何看待的?根据你的认识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来说服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各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请你为其补出下联。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活动。 (1)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这次动员会的主持人,请拟出三项会议议程。(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完整版)中学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训练

中学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2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3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D皮亚杰 4 .“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 5.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6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7.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 A.文化B政治经济制度C生产力D.科学技术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B.组织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课程活动文化 9.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信息革命后提出了()的要求。

A.普及初等教育B.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C普及高级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大众化 10.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人力资本 11.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人力资本 二、填空题(不是考试题型,但可以训练知识要点的掌握) 1.-----------------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力量。 3. ------------------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5. -------------------------------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6.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 7. --------------------------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8. -----------------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9. 学校的精神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1.教育具有____功能、____功能、____功能、____功能。 12.通过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1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____和____。 14.世界各国重大的教育改革以____改革和____改革为核心。 15.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 16.舒尔茨通过____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__________ 17.人力资本投资包括____、____、____和为适应____ 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 18.教育对整个文化起着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9.从形态上看,可把文化分为____、____、____在文化诸因素中_________处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统领后面的教学内容,因而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可能出,需要重点学习。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 (3)教育和教育学在历史各阶段发展的特点。 (4)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5)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考纲链接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广义的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2)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3)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现代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7.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 8.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却不能替代教育规律。 9.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得一部教育专著就是我国得( )。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得教育著作就是( )。 A、《论演说家得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得教育著作就是( )。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得作者就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得作者就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得著作就是杨贤江得(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与发现法得教育家就是( )。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得教育学著作就是(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得教育著作就是( ?)。 A、斯宾塞得《教育论》B、洛克得《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得《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得《教育学》专著得主编就是( )。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得各门教育学科总体,就是我们所称得( )。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 理 12、产生教育得最具基础性得条件就是( )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得进行 C、语言得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就是人类一种特殊得( )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 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得、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得学校教育,这就是( )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 育 15、孔子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得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家,她得思想集中体现在(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16、《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得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就就是( )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 牵 17、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得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得第一人就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夸美纽斯 D、赫拉克 利特 18、最早提出教育得目得在于按照自然得法则全面地、与谐地发展儿童得一切天赋力量得教育学家就是( ) A、裴斯泰洛奇 B、康德 C、杜威 D、夸美纽斯 19、认为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得教育就是坏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评析: 1.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2007年)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 【评析】答案为C。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也称干扰。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迁移。 2.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2008年4月)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 【评析】答案为B。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同步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经验泛化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 3.按照学习迁移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 5.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 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D.逆向迁移 6.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7.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 A.经验泛化作用B.学习定势作用 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 8.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10.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11.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中学教育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重点: 学校教育制度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与杜威 教育的概念: 广义:知识,技能,影响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知识-----心 体力-----身 社会要求 教育者(期望)---------------受教育者(身心) 目的计划组织 学校教育制度: 1.前制度化:孔子的教育 2.制度化教育:标志:近代学校系统(体系)的形成。中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重点) 学前教育加强并与小学教育衔接 强化义务教育,延长年限。义务教育的定义两头扩展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间加强 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内外沟通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的发展过程: 古代教育 中国:夏----------校 商----------序 周----------痒 西周: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科举制度 印度:婆罗门教:森严的等级制 佛教:关心大众 埃及:宫廷学校:皇子皇孙与贵族 职官学校:贵族 文士学校:奴隶主 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法为教 雅典:文化修养,政治家,商人。重商主义 斯巴达:体育训练与政治道德灌输。培养军人。 西欧的中世纪:宗教占主要地位,培养僧侣,神学和七艺 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德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教育的变化(19世纪-20世纪中期)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加强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学: 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 科目:诗,书,礼,易,乐,春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墨子: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 老子:一切回归自然 学记(儒家)1、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藏:修。息:游。 3、“师严然后道尊”——教师观 4、君子之教,喻也。---------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 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启发。 6、学不躐等:超越---------------------------循序渐进。 西方古代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三步问答法)。 柏拉图:《理想国》 理性-------智慧--------哲学家 意志-------勇敢--------军人 情感-------节制--------劳动者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哲学家 亚里士多得德:教育最高目的,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政治学) 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萌芽(创立期):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的自然性。 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 康德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裴斯泰洛齐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德智体全面发展。 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培养绅士。 建立(发展期): 赫尔巴特:(标志)《普通教育学》奠定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 杜威:(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实用主义教育家)《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20 世纪以后的教育(或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试述当代教育多元化的表现。 ①教育的终身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评价标准的

《教育学基础》第七、八章

《教育学基础》第七章课堂教学 一、填空题: 1.清末著名改良主义教育家提出趣味教学思想,主张“乐知”,推行自主、自动、自治、自立的教学方法。 2.著名教育家认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3. 教学理论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4. 学习理论是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基础学科。 5. 是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古代教学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6.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和捷克教育家。 7. 是科学化教学理论的标志,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最初尝试的典范。 8.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著名五段教学法,即、、、、。 9.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10.哲学取向教学理论的教学目的观是。 11. 在他的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中,主张对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反对 体罚等。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些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ABCD ) A教育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策略、教学媒体D教学评价 2.教学设计常用的模式有(ABC ) A系统分析模式B目标模式C过程模式D效果果模式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主张体育、德育、智育的和谐教育思想的人是( D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卢梭 D 亚里士多德 4.关于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之间的关系,北美的观点是( B ) A大教学小课程B大课程小教学 C 胎连式关系D二者等同 5.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C ) A华生B布鲁纳C斯金纳 D 罗杰斯 6.认知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B ) A 奥苏贝尔B布鲁纳C斯金纳 D 罗杰斯 7.情感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华生B布鲁纳C斯金纳 D 罗杰斯 8.下列属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有(ABD ) A抛锚式教学B支架式教学C探源式教学 D 随机进入式教学 9.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和时间设计C教学措施设计D 教学评价设计 10. 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有(ABC ) A系统分析模式B目标模式C过程模式D评价模式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后说明理由。) 1. 教育工作是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同步练习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安徽中考)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 A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B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A.刘四爷(刘四,刘老头) B.虎妞 3.《骆驼祥子》中,祥子进城后以拉车为生,他第二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 4.《骆驼祥子》中,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虎妞死后,祥子到曹先生那儿拉包月。 5.《骆驼祥子》中,有一次祥子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饿晕了倒在地上的老马,他是一个有自己车的车夫,他的悲惨遭遇给祥子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 6.《骆驼祥子》中,曹家的小男孩叫小文。曹先生给了学生阮明(姓名)不及格的分数,因此被这个学生告发了。 7.《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 8.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3年才凑足100块钱买了第一辆车;他在失去第一辆车后,偷来三匹骆驼卖了35个大洋。 9.立了好久,他决定进去见她;告诉她他又找到了包月;把这两天的车份儿交上;要 出他的储蓄;从此一刀两断——这自然不便明说。她总会明白的。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骆驼祥子》(书名)。“她”是虎妞(人名)。 10.《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经历了三次买车的经历,先后买了两辆车,可他的梦想最终还是落空了。 二、选择题 11.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仁和车厂的原因是(B) A.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 B.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C.虎妞爱上了祥子 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 12.下列有关《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骆驼祥子》反映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骆驼祥子》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C.《骆驼祥子》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短篇小说。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解析】C项,应该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13.下列有关《骆驼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由此得了绰号“骆驼祥子”。 B.祥子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与之相伴的是他的命运三部曲“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虎妞性格泼辣,敢爱敢恨。 D.祥子身上除了具有劳动者的勤劳外,还有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 【解析】A项,祥子之所以被称为“骆驼祥子”,是因为他用从军营顺手牵来的骆驼换了35块大洋,买了车。后来在一次睡梦中无意透露了这个消息,“骆驼祥子”的外号就流传开了。 14.(兰州中考)下列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D) ①虎妞掏钱买车②虎妞假装怀孕③虎妞“下嫁”祥子④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

最新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28122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A.商代 B.周代 C.夏朝 D.春秋 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3.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 B.八股文 C.自然科学 D.四书、五经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杜威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0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 8.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指()。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9.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n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10.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中国古代的《学记》 B.古代印度的《吠陀》 C.柏拉图的《理想国》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1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1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练习题

第七章教学<上.>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 D )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D )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3、“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C )。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B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D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B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D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知识 D、理解教材 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D )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1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3、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科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4、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C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6、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C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7、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C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七下数学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关于变量之间关系试题选 1、小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15时回家,他有意描绘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图象表示了哪两个变量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 10时和13时,他分别离家多远? (3)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 (4) 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多少千米? (5)他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图,下图是汽车行驶速度(千米/时)和时间(分) 的关系图,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汽车行驶时间为40分钟; (2)AB 表示汽车匀速行驶; (3)在第30分钟时,汽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 (4)第40分钟时,汽车停下来了 3、某人账户存款a 元,每月支出b 元,收入c 元(b < c)是下列图中的 4、如图,L 甲、L 乙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自行车 比赛 中所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则它们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A .甲比乙快 B .乙比甲快 C .甲、乙同速 D .不一定 5、“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缓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时先到达了终点……。用S 1、S 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 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6、. (12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建A 、B 两种户型的住房80套,该公司所筹资金不少于2090,两种户型的建房的成本和售价如下表: A 型 B 型 成本(万元/套) 25 28 售价(万元/套) 30 34 (1)该公司对两种户型的住房有哪几种建房方案? (2)该公司选用哪种建房方案获得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3)根据市场调查,每套B 型住房的售价不会改变,而每套A 型住房的售价将会提高m 万元(m >0),且所建的两种住房可完全售出,该公司又将选用哪种建房方案获得利润最大? 7、.下表是我国的几个省(自治区)的年降水量以及纬度位置。

《教育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我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者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前两者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主张主动去教;重视实践,类似于杜威的思想,主张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还提出量力原则,即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道家: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因此长期不为教育理论界所关注) (老子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文化堕落论,主张“绝学”) “道法自然” 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礼记》中的《学记》: 《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最早的一部教育学的文献资料) 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 有居学”,即课内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 3.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4.在教学方面,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道,喻也”,“道而佛牵,强而佛抑,开而佛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得学生灰心;主张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5.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遢等”,即循序渐进。 《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以其雄辩而著名;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 2.柏拉图:①强调人受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回到理性;②重视教育与政治的联系;③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①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②主张和谐教育(德智体 都得到发展的教育);③倡导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 B.杜威 C.布鲁纳

D.克伯屈 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D.重视个别差异 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13.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4.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5.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1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发家 C.墨家 D.儒家【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 __________。卢梭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教育。学校教育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制度化 6.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立法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非制度化 8.《教育漫画》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洛克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3.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 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5.教育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D ) A.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文化教育; B.社区教育、校园教育、家乡教育 C.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D.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6.教育的目的是谁来决定的?( B ) A.父母亲;B.教师;C.教育部官员;D.执政党 7.现代教育最显著特征是:( D ) A.教育的法治化B.教育的均衡发展

C.教育的公益性增强D.教育的普及化 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可以说教育具有:(A.时代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9.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B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1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 D 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13.“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 C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1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5.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1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