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案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
基于耦合法的风景园林减量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的减少、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景观园林的设计与规划面临着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减轻城市生态压力,基于耦合法的风景园林减量设计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什么是耦合法、为什么需要风景园林减量设计、基于耦合法的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什么是耦合法耦合法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在耦合系统中,任何要素的改变都将对其他要素造成影响,形成动态的平衡和稳定。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耦合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风景园林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设计更加合理稳定。
二、为什么需要风景园林减量设计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绿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过于追求规模与气派,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的问题,这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悖。
需要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即减量设计。
减量设计不是简单地减少设计的规模和面积,而是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与条件,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系统分析:首先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植被种类等因素,衡量资源的利用率与综合效益。
2. 要素耦合:将各种要素进行耦合,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景观优化:通过对要素的耦合分析,进行景观优化设计,采用合理的植被配置、水域设置、场地规划等手段,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与生态效益。
4. 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资源,如太阳能、雨水等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减少能源消耗。
5. 创新设计: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和创新理念,设计出更加环保、节能的景观空间,实现减量设计的目的。
四、案例分析上海世博园是世博会的永久遗产,占地5.28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世博园。
对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低碳”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低碳园林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
文章主要分析了园林建设中低能耗、高碳汇的低碳景观园林设计原则,并结合某景观园林工程实例,针对园林景观设计相关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建筑、材料、植物和水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低碳景观营造措施。
1.低碳园林景观设计原则1.1 降低景观园林能源消耗近年来,景观园林能耗主要是电能,而我国电能主要靠煤炭的燃烧。
煤炭使用率越高,CO2排放量越高。
在园林建设中,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在美国,每天平均温度升高0.6℃,用电量将增加2%,所以随着电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更多的CO2排放。
而低碳园林的建设就是要考虑如何减少这部分CO2的排放。
将园林中常用的25W白炽灯更换为5W的节能灯,可减少近80%的直接能耗。
因此,作为园林设计工作者,应尽可能降低园林中电能消耗,提高其使用效率。
1.2选择低碳型园林材料园林材料既包括铺装、玻璃、陶瓷等硬质材料,也包括木材、花卉等软质材料。
这此材料需经高温、煅烧等过程才能形成,从而产生了大量CO2,而低碳型碳材料成本少、耐用性高、可重复使用。
日本十胜川千禧森林园的设计巧妙采用了“减法”原则,充分运用了当地的景观材料,并对其进行循环再利用,减少了大量碳排放。
营造低碳园林,应对当地乡土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尽量采用低碳型园林材料,而减少对新型、人工、高碳型材料的使用,这样不仅减少大量运输而产生的CO2排放量,也可充分体现出历史地域特色,且适应性强、成本低、便于使用。
1.3 选择固碳释氧力强的乡土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存储在体内和土壤中,并将O?释放到空气中,这一系列生命活动就是固碳释氧——现代园林对“低碳”实施的最直接贡献,因此应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这一功能。
然而,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固碳释氧能力,如榆叶梅的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为红枫的十几倍。
且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后期维护可减少大量能源投入,因此营造低碳园林应选择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园林绿化工程范例案例分享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能美化环境,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提供生态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分享一些成功的园林绿化工程范例案例,希望能为读者提供灵感和启示。
1. 案例一:城市公园绿化位于某市的城市公园绿化工程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该工程利用了大片的空地,将其改造成了一个多功能的休闲场所。
在绿化方面,工程团队选择了各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并合理布局,创造出了一个优美而舒适的环境。
此外,公园还设置了儿童游乐区、健身设施和休息区,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求。
2. 案例二:企业园区绿化某企业园区绿化工程也是一项成功的范例。
该工程团队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在园区内种植了大量耐旱、耐寒的本土植物,并采用雨水收集系统进行浇灌,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园区内的景观设计巧妙地结合自然元素和人工建筑,打造出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此外,园区还设置了绿草地和花坛等区域,提供了员工休闲和交流的场所。
3. 案例三:居民小区绿化某居民小区绿化工程是一个注重细节的范例。
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工程团队将绿化项目细分成多个小区域,通过精心设计和施工,打造了多样化的绿化景观。
从公共花园到私人阳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小区内部的交通道路也进行了绿化,增加了行人的安全感和行走的舒适度。
4. 案例四:景观园林工程某景区的景观园林工程是一个受到广泛赞誉的范例。
工程团队结合了景区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打造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景观。
在绿化方面,他们选择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创造了四季如画的美景。
此外,景区还设置了休息点、观景台和游步道等设施,方便游客休息和观赏。
通过以上范例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成功实施的技巧和方法。
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时,我们应该注重合理规划和设计,选择适应环境的植物,并考虑到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美丽、舒适且可持续的绿化环境,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城市园林绿化的成功案例分享一、案例一: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绿化成就新加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园林绿化成功案例之一。
这个繁忙的城市国家以其优美的花园和公园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通过现代化的城市绿化规划和建设,使城市焕发出生机和绿意。
首先,新加坡倡导“花园城市”的理念,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
政府重视公共绿地的建设,并把绿化纳入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商业地区、居住区还是工业区,都可以看到大片的花坛和绿地,犹如一个个精心打造的花园。
其次,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园艺教育和绿化意识的普及。
学校、社区和媒体都积极开展园艺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绿化意识和园艺技能。
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园艺工作,共同营造了绿化新加坡的热潮。
另外,新加坡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对乱砍滥伐和污染行为进行惩罚。
同时,积极推动环保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这些举措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案例二:东京的城市森林——新宿御苑东京作为一个城市化程度极高的大都市,成功创建了许多绿化典范。
新宿御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这个绿地占地面积达到58.3公顷,是市中心独具特色的城市森林。
新宿御苑的成功绿化之道值得借鉴。
首先,它注重自然景观的保护和营造。
园内保留了大量的古树名木和自然湖泊,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同时,修建了众多的小桥流水和湖畔步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
其次,新宿御苑在植物选择上精心布置。
四季花开的设计理念,定期更换花卉,使园内四季如春,花香弥漫。
无论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莲花,还是秋天的红叶、冬天的梅花,都给游客带来了无尽的欣赏乐趣。
另外,新宿御苑还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园内的御物馆陈列着丰富的艺术品和历史文物,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此外,园内还设置了儿童游乐区、音乐喷泉等,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游客。
三、案例三:伦敦的皇家公园——英国皇家园林伦敦的皇家公园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绿地之一。
下凹式绿地设计优势分析建造绿地形式如何,与节约水资源、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当前不少城市绿地是平地式或凸式,绿地浇灌用水量大,同时也给城市道路的路面或广场的地面带来一些固体污染物而影响市容市貌。
而下凹式绿地,有利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推动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开展。
下凹式绿地的三大好处一是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增加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浇灌用水。
有人测算,若把绿的建成下凹式,而下凹的深度为10CM,则对一年一遇或时而降下的大雨径流将100%的被拦蓄在绿地内;对于大雨或暴雨也可拦蓄80%左右。
由于下凹式绿地拦蓄大量的地表水,随即又转变为土壤水和地下水,并增加了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因而绿地的浇灌用水量也相应减少。
二是减少城市河湖的水质污染和淤积量,增加绿地的土壤肥力。
由于城市空气受到污染,通过雨水的淋洗作用把空气中的污染物带到地表,再通过雨水冲洗把城市地表各种污染物带到河湖水体,影响了水环境景观和水体生态环境。
另外,河湖的淤积还会影响调蓄洪水的能力及河渠的排放能力。
建造下凹式绿地后,绿地作为一个沉砂又是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可以将固体污染物大量沉积在绿地并促使有机污染物在绿地内得到净化,既可转变成园林植物的营养物质且增加绿地的土壤肥力,还可以消除有机污染物残留对人体的影响。
三是当今道路的雨水口设在路边,雨水井盖常常被人盗走,形成人为的陷阱,伤人事故时有发生。
若是建成下凹式绿地,雨水口设在绿地内,即使采用一个简易的雨水井盖也不便被人盗走,还可以避免伤人事故的发生。
下凹式绿地的做法在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区,首先要调查路面(地面)的高度、绿地的标高、雨水口高度;其次在进行绿地设计时要“对症下药”使路面(地面)高于绿地、雨水口高于绿地而低于路面(地面)、雨水口不设在路面而设在绿地上。
这样,绿地就形成下凹式,雨水均进入绿地,经绿地蓄渗后,多余的雨水才从雨水口流走而不致使绿地受淹。
低成本景观设计实例探讨摘要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景观,将成为未来景观设计的发展新趋势。
通过该项目的创作,强调了景观的实用性、人本性,在成本有效的控制下,也可创造宜居舒适生态的居住社区,为小区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低成本景观设计实例项目概况项目基地位于某镇新城区的华侨城片区,南侧为华侨城文化中心广场,人文优势独特;西北面临近西枝江,西南面临近黄排河,形成两江交汇的滨水景观,自然环境优美。
地块成正方形,总用地面积:1114000平方米,景观用地面积93214.1平方米。
设计理念创造清新、闲逸、雅致的绿色家园。
从整体概念出发,基地融入周边清新的自然环境中,关注社区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共生。
运用最大化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手法,让居民享受生命的绿色氧吧,体现生态人居特点;在人文设计层面,以尊重地域情感的思路演绎现代岭南风格化社区;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以达到景观效益最优化。
设计原则场地集中化、多功能化、高效利用空间的原则。
为提高用地效率, 设计中将社区活动广场集中化、多功能化, 减少利用率低、装饰性强的硬质广场, 充分利用活动空间, 使其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 形成居民聚集休闲的共有空间, 促进邻里交流, 增加社区的活力。
多层次景观和立体景观意境设计原则。
利用丰富的自然地形来塑造大量的软质环境, 柔化软硬质景观的边缘空间, 减少无谓的装饰, 用丰富的植物配置和地形塑造代替景观构筑物。
开放空间多运用疏林草地, 注重边界的处理, 设计点景树, 用野花代替人工草地, 形成有景深的开阔空间。
低成本的设计原则。
低成本并不是提倡廉价或劣质。
低成本的前提是保障景观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关键是合理分配资金, 如在满足居民公共活动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关键场地, 突出景点设计特色; 合理选择材料和植物树种配置等。
总体设计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
顺应建筑所构成之院落格局,创造性的使用虚轴和实带的手法,将景观结构归纳为两轴、两带。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讨论董红玲发表时间:2019-08-05T09:21:44.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董红玲[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建设,因此我们国家在生态园林的方面也加大了建设力度。
浙江经纬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建设,因此我们国家在生态园林的方面也加大了建设力度。
目前,我们国家是生态节约型社会,为了能将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节约型生态园渐渐的发展成为建设的目标。
对节约型生态园进行建设,能够味我国现代园林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为了能让节约型生态园林满足人们的需求,达到理想当中的样子,就要求在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上进行合理和科学的设计。
本篇文章就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对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在节约型社会大背景下,节约型生态园林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节约型生态园林给节约型社会奠定了基础,节约型社会为节约型生态园林提供发展平台。
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的优势有很多,不仅可以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还能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节约提供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对节约型生态园林的不断建设,能够减低建设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并且能很好的提高生态保护。
所以说,这就要求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需要有更好的质量作支撑,那么就要从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当中进行更加严格的设计和把控,为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因地制宜原则。
在我们国家传统园林构建当中,因地制宜原则是比较常见的,同样在现代园林的建设当中也非常重要,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求充分的对当地的环境、文化进行了解。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4)3-0100-04DOI:10.16330/ki.1007-7359.2024.3.0360引言低碳景观指的是在景观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在一些材料的加工、运输、使用、建设、更新养护、维护等整个管理过程中,努力提高各种材料的利用率,尽量降低石化能源的使用,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最低[1]。
中国是世界碳排放大国,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了环境恶化、能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中国面临着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
低碳校园的构建不仅会美化、改善校园环境,还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城市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2]。
校园环境的合理打造,有利于调节校园内部空间环境,促进校园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强校园整体规划建设,为校园增添活力,为高校凸显特色。
同时,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满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需求,实现安全便利低碳的目标,从而助力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外,美国绿色行动的领导者科罗拉多大学,学校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等,使污染排放最小化,还有一系列与学院学科特长相关的研究进行碳补偿,于2020年1月1日正式达成碳中和目标[3]。
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也逐渐开始了低碳环境的建设,如北京大学依托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联合首都大学生一起发起的“林歌计划”,如回收校园中的废弃垃圾、动员大学生开展植树造林以及低碳类的科研活动等[4]。
各地区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近几年,国内已有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率先完善自身能耗系统,采取低碳文化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减排措施,促进校园环境绿色景观建设。
本文结合低碳设计理念,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同时满足学校师生对景观和休闲功能的双重要求,力求彰显时代特色。
1项目概况1.1场地分析1.1.1区位分析临沂大学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濒临景色优美的祊河,学校占地约400h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