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9.80 MB
- 文档页数:13
风景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风景园林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旨在打造出人们愉悦心灵、愉悦视觉的自然环境。
在当代社会,风景园林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多个案例角度来分析不同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和特点。
案例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往往会融入城市的人文元素,如雕塑、文化墙等,以营造独特的空间氛围。
同时,在植物配置上,会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力求季节性花卉植物的搭配,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感受到不同的美。
案例二:私家花园景观设计私家花园景观设计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主人的喜好。
不同于公共景观,私家花园可以更加尊重自然,通过营造不同的区域,如绿荫的休闲区、绚丽的花园区、凉爽的水景区等,让居住者能在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放松身心。
案例三:旅游景区景观设计旅游景区的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宣传景点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通过合理规划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联系,以及景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游览路径。
同时,景区景观设计也会考虑到游客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如合理布置座椅、卫生间等,让游客在游览时得到舒适的体验。
案例四:企业园区景观设计企业园区的景观设计往往会融入企业的文化和理念。
通过植物的种植和雕塑的布置,体现出企业的形象和风格。
同时,在园区的规划中,也会考虑到员工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合理规划绿化带和休闲空间,营造出宜人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在设计理念和实施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以创造美好的自然环境为目标。
通过不同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体会到设计师们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愿每一处美丽的风景园林都能让人们心生欢喜,享受自然之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园林设计初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班级:12级园林一班姓名:徐朕学号:N3120830112日期:2013年10月15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摘要: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
关键词:园林,营造,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
“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
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
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
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
因其地原为宋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
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称为“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图)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的。
1、山石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
堆山叠石向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
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
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
园中虽峰岩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促之感。
如指柏轩前庭园,面积稍大,且较开敞,造园家即以山石为核心,层岩叠翠,洞壑盘洄。
与西侧荷花池相对比,山林气氛极为浓郁。
狮子林中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也极具特色,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之能事,而且从高程上看还力求回环错落。
如指柏轩前院及中部假山的处理:这里规模大,占地广,自指柏轩前一直连绵至荷花池以南。
摘要:斯托海德是英国风景式园林的杰出代表,位于威尔特郡,在索尔斯伯里平原的西南角。
1717年,亨利·霍尔一世(1677~1725)买下这里的地产,于1724年建造了帕拉第奥式的府邸建筑。
1793年扩建了两翼,而中央部分在1902年被烧毁后又重新恢复。
在亨利一世期间并未建园,他的儿子亨利二世,又称大亨利(1705~1785)自1741年开始创建风景园,并倾注了他一生的精力。
[1]斯托海德风景园是18世纪人们对弗吉尔和克劳迪安的世外桃源的渴望的完美实现。
它被建在一个繁茂的山谷之中,沿环湖小径散步,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如画景色:庙宇、雕塑、泉水、洞穴,所有这一切都牵动着你的视觉神经、文学修养甚至个人经历。
这个经过了精心设计的风景园,不论站在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包括阿波罗神庙、花神庙、先贤寺(从克劳德的画中得知),还有那座帕拉第奥式桥梁。
[2]风景园是由亨利·霍尔二世在1741到1780年间按照18世纪英国古典园林风格设计的。
他将流经园址的一条小河截流,在园内形成了一个大湖泊,它的创作灵感源于洛兰、普桑这些画家,特别是画了意大利风景园林理想景色的加斯帕。
这与斯陀园的风格相似。
园内还包括大量可体现霍尔家族的教养和财富的庙宇。
在山坡上远眺,低处的方尖碑和艾福瑞塔,另一山坡上的阿波罗神庙、令人心动的杜鹃花、水景、瀑布和庙宇呈现在你的眼前。
公园群还有着来自世界各地品种繁多的树木、灌木。
西岸的最北面,设计有假山洞,现在的山洞已不似原设计那样对称。
面对湖水的岩洞,既形成观赏湖上及对岸风光的景框,也便于洞内采光(图2)。
洞中的水池上有卧着水妖的石床,流水形成的水帘由床上落入池中。
洞中还有一河神像,其风格及姿态都反映了古希腊遗风。
洞壁上刻着:“甜甜的水,岩石中洋溢着生命力的地方,是水妖的住处。
”山洞以南是哥特式村庄。
当人们村庄向湖忘去,是一幅以洛兰的田园风光画为蓝本的立体的天然图画。
湖对岸,几株古树形成景框,湖中有数座小岛,其中一座岛上有建于1754年缩小了的古罗马先贤寺,水中倒影清晰。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留园江南园林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论从它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还是从它所体现的设计过程和手法上来说,都具有极好的研究价值。
苏州的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在园林空间素质、建筑布局、叠石理水、植物配置等园林构成上的处理都代表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精华。
留园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
三区备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
东区以建筑取胜。
如今。
西区已较荒疏,中区和东区则为全园之精华所在。
下面从园林的四个特别分别论述: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如翔如舞,如伏如跧;秀逾灵璧,巧夺平泉。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
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出。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练、典型的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这样的创作又必需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否则就不免流十矫揉造作,犹如买椟还珠、徒具抽象的躯壳而失却风景园林的灵魂。
从假山尤其是山石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既能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练,也能看到诸如“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等山水画理的表现,乃至某些笔墨技法和皴法、矾头、点苔等的具体摹拟。
可以说,叠山艺术把借鉴于山水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意方法在三度空间的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
它既是园林里面复现大自然的重要手段,也是造园之因画成景的主要内容。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东区的西部仅占全国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却是园内建筑物集中、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
这部分的规划,利用灵活多变的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
景观园林方案案例分析在如今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调。
景观园林方案是一种设计方案,用以解决城市绿化的问题。
下面将就几个不同景观园林方案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现代化生态公园这个公园面积较大,景色优美,可供市民放松心情休闲。
公园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以生态为核心,注重绿化、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
在植被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植物,包括树木、草地、花坛等。
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的身心健康。
案例二:恢复古代建筑的庭院这个庭院设计方案的灵感来自于古代的民居建筑。
设计通过改善建筑布局和亲近自然的手法,使庭院成为一个可以用于小型活动和休闲的空间。
庭院内环境清新,种植了许多花草,并设有假山等风景,让人感到仿佛身处其间。
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结合,产生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方式。
案例三:河流景观带这个景观带设计围绕城市中的河流,以河流和河岸的生态环境为设计核心,营造出自然、舒适的城市景观。
该方案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复杂的工程设计,使河流得到改善和净化。
在景观设计上,采用了各种与水相关的设计元素。
例如:游乐场、野餐区、儿童游乐区等。
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很好地体现了水和自然风景的特色,同时还为市民提供了河岸活动的场所。
案例四:自然风景公园这个公园位于山区,面积较大,公园内有很多山岭和峡谷,提供了许多好玩的活动和自然风景。
公园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自然风景、山土地貌的特性,运用了大量自然材料,采用灵活多变、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同时也注重人的体验感。
公园的设计深入贯彻“自然、开放、欣赏至上”的设计理念。
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能够让人们置身于自然环境中,远离尘嚣,充分体验自然景色。
总之,不管是哪种设计方案,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特色,它们既能提供绿色的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又能带给市民身心上的愉悦,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
IFLA国际风景园林大赛湿地案例一、概述IFLA国际风景园林大赛是由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主办的全球性风景园林设计大赛,旨在推动和表彰风景园林领域的卓越设计。
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IFLA国际风景园林大赛湿地案例成为了各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展示自己作品的重要评台,也是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一次盛会。
二、案例介绍1. 湿地名称:某某湿地公园2. 设计单位:某某设计公司3. 设计理念: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兼顾游憩功能4. 设计特色:引入了当地特色植被,并恢复了部分湿地原始生态系统三、设计理念某某湿地公园的设计秉承了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理念,同时兼顾了游憩功能。
设计师们深入研究当地湿地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得湿地公园在保护自然生态的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优美的休闲场所。
设计团队在设计湿地公园时,尊重了自然的规律,尽可能地保留了原始的生态环境,把湿地公园打造成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
四、设计特色1. 当地特色植被的引入设计团队在湿地公园中引入了大量当地特色植被,如芦苇、香蒲等,这些植被不仅美化了湿地环境,同时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2. 恢复湿地原始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团队恢复了部分湿地的原始生态系统,通过生态修复措施,使得原本受损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五、设计效果某某湿地公园的设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原本稀有的湿地植物得到了有效的繁衍和生长;湿地公园成为了当地居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和体验自然的美丽。
公园的建设也促进了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提升。
六、结语IFLA国际风景园林大赛湿地案例是风景园林领域的一次盛会,设计师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保护自然生态的也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美丽宜人的生态休憩场所。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剖析园林艺术设计是一门通过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分析,运用设计原理和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园林空间的学科。
它通过对植物、景观元素、空间组织、材料选择等方面的设计,使园林空间达到美化、舒适、功能合理的目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来剖析园林艺术设计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意义。
案例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城市公园是城市中供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场所,在园林艺术设计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上海世纪公园的景观设计。
该公园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设计布局,创建了包括湖泊、草地、花坛、树林等多个景观区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层次。
同时,在植物选择上,注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植物的观赏价值,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使公园在四季都具有不同的美感。
这种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市民对休闲、游憩和健身的需求,还能够为城市增添绿色、美丽的风景线。
案例二:居住小区庭院设计居住小区庭院是每个家庭生活的延伸空间,园林艺术设计技术在居住小区庭院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某居住小区为例,该小区庭院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
首先,庭院空间被合理分割为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和绿化种植区等功能区域,这样不同的功能区域能够满足居民不同的需求。
其次,在植物选择上,注重选择耐寒、易护理的植物,并根据阳光照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使庭院始终保持鲜翠的绿色。
这样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小区的美观度,营造出宜人舒适的居住环境。
案例三:旅游景区园林设计旅游景区的园林设计是吸引游客、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手段。
以浙江西湖为例,其园林设计充分利用了湖泊、山川和人文景观等元素,营造出独特而迷人的景观空间。
浙江西湖的长桥、短桥、长堤、短堤以及湖心岛的设计简洁而精致,不仅贴合了自然环境,还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同时,园林艺术设计还注重对花卉的选择和植物的布局,结合四季变化展示出不同的景观魅力。
生态位原理在风景园林中的古典园林案例一、概述1.概述生态位原理在风景园林中的重要性风景园林作为人类与自然的结合体,其设计理念和实践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生态位原理作为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也在近年来被引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中。
本文将着重探讨生态位原理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案例,旨在探讨古典园林是如何通过考虑生态位原理来营造更加和谐的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休闲与观赏体验。
二、生态位原理的基本概念2.生态位的定义与内涵生态位是生态系统中各个种裙或裙落所占据的特定位置或角色,包括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所占位置、其与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资源的利用方式等。
生态位不仅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反映了生物种裙之间的竞争与适应。
生态位原理提出,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生态位,通过合理的生态位分配和利用,才能使整个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
3.生态位原理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风景园林作为一种人工营造的自然环境,其设计应该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位原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景观营造和生态系统恢复,可以使风景园林成为一个更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平衡稳定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观赏与休闲体验。
三、古典园林案例分析4.扬州瘦西湖园林扬州瘦西湖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它以小桥流水、人工山水和各种植物景观组合而成,被誉为“江南名胜”之一。
在瘦西湖园林的设计中,古代园林大师通过精心的规划和植物配置,充分考虑了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及其在整个园林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使得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
5.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妙的设计和精致的建筑而闻名于世。
在苏州园林中,园林设计师们注重利用植物、水体和石材的相互配合来营造自然景观,充分考虑了每种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及其相互作用,使得园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的生态平衡。
6.古典园林的生态位综合案例古典园林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植物的生态位,通过种植各种不同生态位类型的植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000区园林部门拟建一社区公园,面积0.5公顷。
方案一中:用抛光花岗岩铺地,临道路面作一两层的茶室,茶室背面为一座宽10米、高5米的大型假山;公园东边为住宅建筑,距墙边50厘米种植一排红枫,园中近1/3绿地面积用红檵木、杜鹃、金叶女贞等组成各种模纹图案。
试从经济、生态、人性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000参考答案000①经济:大型假山、抛光花岗岩造价高,不宜用于社区公园内;大面积模纹一年需修剪多次,后期养护费用高;②生态:建筑西面西晒,红枫需半荫环境;红枫为小乔木,距离建筑物太近,会偏冠③人性化:抛光花岗岩太滑,易摔交;应多用乔木为居民提供荫蔽场所000【2】000目前园林建设中,很多园林建筑小品如亭、架、墙、窗等,大量重复模式化使用,有的甚至批量生产,如园林雕塑、桌、椅、凳、栏杆、花钵等。
对此,谈谈你的观点。
000参考答案:000①利:简化施工、设计,节约成本、节约时间,对于大宗需求量的类别及建设周期紧迫的项目而言,经济高效②弊:缺个性、特色、千人一面、缺艺术生命力,缺地域特色,缺亲和力。
000【3】000某城市开发建设江中一绿洲作为城市重要开放绿地,出于防洪、景观、娱乐、时效等方面考虑,用客土填埋,将原有地面提高1—2米,以达到百年防洪标准,驳岸全部用石砌挡土墙形式,局部设一些跌级亲水平台,沿驳岸设置环洲景观道,临江装置防护栏杆;道边用大色块模纹形式绿化,洲中原有树木大部分砍伐或移走,替以大面积的缓坡疏林草地,视线非常通透,以至洲的两岸可对望,草坪中多为移植的截干大树。
试从生态、景观、经济、人性化等角度对该洲建设加以分析。
000参考答案:000①生态:硬化驳岸,切断水生、陆生过度,不自然;砍树破坏原生态;整体提高1—2米,改变原有河道水文条件,不生态;大面积疏林草地、模纹,缺层次、结构,绿量少;移走原有树木换截干大树,非乡土化而城市化000②景观:挡土强墙缺景观变化,不自然、不亲水;环洲大色块,非自然景观,人工化;大面积疏林草地缺层次变化;原有地面整体填土,无地形起伏变化000③人性化:驳岸、道路、大草坪均不人性化000④经济:驳岸处理、大草坪、大色块、大树移植均不经济,不节约000【4】000.中南地区某城市滨江绿地中,为丰富市民业余生活,建一3000平方米的市民活动广场,以满足市民娱乐、集会、锻炼、休息等多种要求。
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分析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景观园林设计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不同景观园林设计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师的创意灵感和实现方式,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启发,为未来的设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下面将通过对几个成功的景观园林设计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探讨设计理念、材料运用、景观特色以及与环境的融合情况。
案例一:城市公园改造项目这个案例是一个城市公园的改造项目,设计师在项目中注重提升公园的多功能性和互动性。
首先,设计师在公园内设置了多个独特的景点,如音乐喷泉、儿童乐园和露天表演舞台,吸引了更多市民前来游玩。
其次,设计师还注重运用环保材料,提升了公园的环保意识,如利用可再生资源制作景观装饰物等。
最后,设计师还考虑了公园的绿化和景观植物选择,使得公园在四季都能呈现不同的美景,吸引更多人群。
案例二:社区庭院设计案例社区庭院常常是人们休闲的场所,设计师在这个案例中充分考虑了社区居民的需求,为他们打造了一个绿意盎然的休闲空间。
设计师在社区庭院中设计了小径环绕的草坪、各具特色的植物园以及休闲座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观赏美景、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设计师还考虑到了庭院的易维护性,选用了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植物,减少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案例三:商业广场景观设计案例商业广场作为商业活动的热点地带,设计师在这个案例中注重了景观设计与商业活动的结合。
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不同材质和造型的景观雕塑,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商业广场。
同时,设计师还在广场中设置了多个休闲区和餐饮区,使得广场成为市民休闲购物的理想场所。
另外,设计师还根据广场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选择了适合该区域气候的植物,提升了广场的宜居性和美感。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景观园林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植物配置,更是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环境的特点以及设计理念的融入。
优秀的景观园林设计案例能够为城市增添生机和美感,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NO.1日本京都·桂离宫No.2 英国伦敦·伯肯海德公园 No.3中国扬州·个园「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简介 平面图 风格特点 功能分区 局部景观总结「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2摘要:园林艺术是一门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社会背景、人文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对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加之造园者个人实践经验、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趣的差异,不同条件的交叉组合形成了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
而东西方文化思想与社会发展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二者各自发展的同时又相互影响,更是让园林艺术形成了异彩纷呈的独特风姿。
本文将分别取东西方不同时期的个人喜爱的优秀园林案例进行分析,浅谈个人一个学期以来在园林艺术鉴赏与设计上的理解和收获。
所取案例分别是:日本京都桂离宫、中国扬州个园、英国伦敦海德公园。
关键词:园林艺术桂离宫个园海德公园「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3 Katsura Rikyū日本京都·桂离宫地址:Katsura Detached Palace; Katsura Misono NishikyÅ -ku图1-11.1简介桂山庄建于日本元和六年(公元1620 年)。
当时的主人是居住在京都八条的皇族智仁亲王。
正保二年(公元1645 年)由智仁亲王的儿子智忠亲王进行扩建。
到明治十六年(公元1883 年),桂山庄成为皇室的行宫,并改称桂离宫,归当时的宫内省管辖。
桂离宫占地6.94 公顷,有山、有湖、有岛。
山上松柏枫竹翠绿成荫,湖中水清见底,倒影如镜。
岛内楼亭堂舍错落有致。
桂离宫的主要建筑有书院、松琴亭、笑意轩、园林堂、月波楼和赏花亭等。
在“造景”方面,建筑师着眼于明朗和宽阔。
整个景区以“心字池”的人造湖为中心,把湖光和山色融为一体。
湖中有大小5 岛,岛上分别有土桥、木桥和石桥通向岸边。
岸边的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四面八方,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
NO.1日本京都·桂离宫No.2 英国伦敦·伯肯海德公园 No.3中国扬州·个园「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简介 平面图 风格特点 功能分区 局部景观总结「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2摘要:园林艺术是一门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社会背景、人文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对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加之造园者个人实践经验、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趣的差异,不同条件的交叉组合形成了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
而东西方文化思想与社会发展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二者各自发展的同时又相互影响,更是让园林艺术形成了异彩纷呈的独特风姿。
本文将分别取东西方不同时期的个人喜爱的优秀园林案例进行分析,浅谈个人一个学期以来在园林艺术鉴赏与设计上的理解和收获。
所取案例分别是:日本京都桂离宫、中国扬州个园、英国伦敦海德公园。
关键词:园林艺术桂离宫个园海德公园「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3 Katsura Rikyū日本京都·桂离宫地址:Katsura Detached Palace; Katsura Misono NishikyÅ -ku图1-11.1简介桂山庄建于日本元和六年(公元1620 年)。
当时的主人是居住在京都八条的皇族智仁亲王。
正保二年(公元1645 年)由智仁亲王的儿子智忠亲王进行扩建。
到明治十六年(公元1883 年),桂山庄成为皇室的行宫,并改称桂离宫,归当时的宫内省管辖。
桂离宫占地6.94 公顷,有山、有湖、有岛。
山上松柏枫竹翠绿成荫,湖中水清见底,倒影如镜。
岛内楼亭堂舍错落有致。
桂离宫的主要建筑有书院、松琴亭、笑意轩、园林堂、月波楼和赏花亭等。
在“造景”方面,建筑师着眼于明朗和宽阔。
整个景区以“心字池”的人造湖为中心,把湖光和山色融为一体。
湖中有大小5 岛,岛上分别有土桥、木桥和石桥通向岸边。
岸边的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四面八方,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
松琴亭、园林堂和笑意轩都是日本“茶房”式建筑,是供在这里游玩的皇室品茶、观景和休息之处。
月波楼面向东南,正对心字池,是专供赏月的地方。
书院里收藏有上千册的古书和各种古董,都是皇室的珍品。
1.2平面图桂离宫庭园的中心有个大的水池,池心有三岛,并且有桥相连。
园中道路曲折回环联系各处。
池岸曲绕,山岛有亭,水边有桥,轩阁庭院有树木掩映,石灯笼、蹲配石组布置其间,花草树木极其丰「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4富多彩。
桂离宫庭园内的主要建筑是古书院、中书院和新书院等三大组建筑群,排列自然,错落有致。
图1-21.3风格特点移步换景小巧精致野趣尚存1.4功能分区桂离宫的整体地势东侧较高,中部以池泉为主,西侧平坦。
书院建筑群建在心字池的西岸,由古书院、中书院、乐器之间和新御殿组成。
从古书院北边的月波楼开始,顺时针摆放着御腰挂、松琴亭、祀字亭、赏花亭、园林堂和笑意轩这7座御茶屋等小品建筑,其间穿插红叶山、苏铁山、鼓之瀑、沙洲、天桥立、萤谷、梅之马场等景点。
月波楼南侧小庭园松琴亭是庭园中尺度最大的御茶屋建筑,位于月见台的正东方向、池塘东岸的一个半岛上,三面环水,与月见台形成强烈的对景关系。
游园的过程中,步移景异,中途还能在茶室休息和娱乐。
这些都是回游式庭园的重要特征。
图1-4是现今游览桂离宫的路线图。
可以看出,桂离宫庭园内围绕着心字池有一套完整的园路系统,供人游览全园。
在游览全园时,既能沿着园路步行,也可以坐船穿梭在洲岛之间。
大多数建筑的正立面「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5 都面向水池,所有景点也都环水而建。
在历史上也有关于智忠亲王等人乘船游览全园的记录。
图1-3 图1-41.5局部景观图1-5「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6梦窗国师是枯山水式庭园的先驱,他所做的庭园具有广大的水池,曲折多变的池岸,池面呈“心”字形。
从置单石发展迭组石,植树远近大小与山水建筑相配合。
利用夸张和缩写的手法创造出残山剩水形式的枯山水风格。
图1-6茶庭是自然式的宅园,截取自然美景的一个片断再现茶庭之中,以供人们举行茶道仪式时在茶室里边向外欣赏,更有利于凝思默想以助雅兴。
此期茶庭造园家首推小堀远州,由他建立的这一流派后来称为远州派。
1.6总结总之,日本庭园受中国苑园的启发,形成东方系的自然山水园,而日本庭园的发展变化又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和民族感情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风格。
日本庭园的传统风格具有悠久的历史,后来逐渐规范化。
日本把“一池三山”的格局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特点的“水石庭”,池和岛的主题表现已经形成。
個園中国扬州·个园地址:江苏扬州市盐阜东路10号「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7图2-12.1简介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
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
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
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2.2平面图「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8图2-22.3风格特点叠石之趣四季之美2.4功能分区园分住宅和庭园,松竹林三个部份,面积广阔,建筑多样,住宅部份原为四进三路,前进的砖雕门楼和轿厅已不存在,现存的还有三进两路,中路五开间,东路三开间,前两进为平房,后进为串楼,每进都建有幽房小院,院中具有不同的景色点缀,住宅部分还有厅堂四十多间,住宅的后面为亭园,这是个园主体建筑的部分,园中楼阁四起,山水相依,古木参天,竹影摇曳,亭园的布局显得非常精致优雅,风光如黛,确是扬州住宅园林中象形度势,因地置宜的园林构造艺术的典范。
2.5局部景观春:春山,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状似:雨后春笋“之意。
夏:夏静位于园之东北抱山楼相接。
夏静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
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透、漏、皱、丑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
秋: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东部秋景。
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
面积也较大,夕阳斜照,一片金黄,再加上植被采用枫树增添了不少秋色。
冬:园南用白色石碓起的冬山,给人以积雪未化之感。
冬山西墙开有两个圆形漏窗,可引隔墙春景入院。
冬春二景截然分隔又巧妙连续,表达“冬去春来”之意。
「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9图2-32.6总结个园四季假山是分峰用石的典范,是超越时空限制的成功佳作。
造园家赋予各造园要素以生命力,使整个园林呈现丰富的生命意趣,其次是造园家大胆创新,打破时空界限,打造出象征四季的假山精致,做到纳四时于一园,并且设计安排得特征分明而又一脉相承。
Hyde Park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地址:Westminster, London W2 2UH「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10图3-13.1简介海德公园,位于英国伦敦中心的西敏寺地区,伦敦最大的皇家庭园。
该公园被九曲湖(Serpentine Lake)分为两部分。
该公园的紧邻肯辛顿花园,许多人认为它也是海德公园的一部分,其实严格来说是两个公园。
海德公园面积为1.4 km²,肯辛顿公园为1.1 km²,总计2.5 km²。
这里现在也是人们举行各种政治集会和其他群众活动的场所,有著名的“演讲者之角”(Speakers' Corner)。
3.2平面图图3-2 3.3风格特点「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11 喧闹都市里的一片宁静绿野3.4功能分区海德公园从东南方进入有三条路线:左边是比较宽广的Rotton Row,许多社交名流喜在此游乐骑马;另一条延伸到东北的Park Lane,高级大饭店和住宅林立;往北方有著名的演演讲角(Speaker's Corner),speaker's corner是一个大的可以公开发表自己观点的地方,经常可见有人在此即兴演讲。
在hyde park的南端有hyde park骑兵营,清晨首先看到的一定是在训马。
海德公园西边即为肯辛顿公园,有一个蛇形湖泊,其旁的同名艺廊(Serpentine Gallery) 颇受欢迎。
特点总结为:功能分区简单,但可进行多功能的使用;全部是开放式,服务于城市;平面布局大体是自然式与规整式的结合;绿化更强调园艺本身及其水平。
3.5局部景观图3-3演说者之角「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12图3-4骑马道「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13图3-5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3.6总结海德公园历史悠久,历史氛围浓厚,也是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伦敦最知名的公园之一,因为公园里多花草树木,空气新鲜,人们称之为“伦敦的肺”。
喧闹的都市里存在着这样一片没有边际的绿野,确实给市民带来了很多欣喜与慰藉。
参考文献:《桂离宫》,传统文化保存协会出版《桂离宫庭园艺术与建筑艺术浅析》,欧颖《日本和风建筑的现代形式解读》,张轶伟,张灵《个园与退思园艺术表现手法鉴赏》曹涌,陆江平《从海德公园看伦敦城市公园》,刘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