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前景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龙源期刊网
浅谈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前景
作者:荣昌友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2期
摘 要:我国大部分的国有林场过去都采取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以至无法充分利用林区广阔的林下空间,最终导致林业资源被浪费,林区经济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广西国有林区利用其优越的地理自然优势,依托广渺的森林资源和辽阔的林地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功探索出多种高效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如林下种植模式、林下养殖模式、森林旅游模式等,为整个广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力。
关键词:广西国有林场;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6.25 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国有林场所管辖的土地较多,但其发展一直较为平缓,很多地区的林下经济延续过去传统的单一发展模式,既不适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也无法有效地促进经济的高效长期发展。广西国有林场的发展急需新的发展模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广西国有林场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来看,发展林下经济前景非常乐观。
2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
2.1 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综合效益较为低下
长期以来, 我国大部分的国有林场一般都习惯采取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以至于无法充分利用林区广阔的林下空间,最终导致林业资源被浪费,林区经济的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在广西的国有林场林区,仍有很大一部分延续过去造林伐木、造纸销售的传统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大量的林地资源未被综合有效地利用,经济效益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使林区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充分的提高,而且对生态平衡发展具有破坏性的危害,直接导致林区的林业资源逐渐枯竭,林区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效益形成对立矛盾的态势。因此,广西国有林场的发展急需新的发展模式。广西省自治区于2010年10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强调发展林下经济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构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样,发展林下经济也是广西国有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促进林场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
2.2 实现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龙源期刊网
发展多元化的林下经济是转变广西国有林场的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广西国有林场探索出一条以林业为主,林下养殖、种植、森林旅游综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以充分地利用林区丰富的林地资源及广阔的林地空间来提高林区整体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产出效率。将单一的林区经济发展模式拓展为综合利用林区多层空间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林下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科学发展国有林区的经济。同时,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可以使得林区的职工通过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在相对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收益,以避免由于林木收益周期较长所带来的急功近利破坏生态的问题。整合林区的整条林业产业链,实现既能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又能在长期保护生态维护树林,长期与短期协调发展,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整个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3 节约型社会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充分利用林区内的各种资源,实施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节约林业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以及森林旅游,既可以扩增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强化水土的保持能力和水源的涵养能力,为林区的生态平衡打下水源基础。
同时,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将牲畜从室内养殖转移到林间放养或圈养,既可以提高牲畜的品种质量,减少病菌传染的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以使林区的整个生态系统更为一体化,生物资源的循环更合理,以促进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成。
3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是指依靠林地资源,以科技为技术支持,合理选择适宜林下生长的菌类及微生物、动物、植物的物种,并施以系统化地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既实现林地生物品种的多样性,又在农业、林业、牧业三方面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最终实现整个生态圈的平衡稳定可持续的循环发展。
广西的国有林场素来有广西林业半壁江山的称号,是广西林业的宝贵的优质资源之一。整个广西林区目前有国有林场总计达174家,拥有的总经营面积合计约15万hm2,森林蓄积量合计约7400万m3。近年来,广西国有林区依托广袤的森林资源和辽阔的林地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功探索出多种高效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如林下种植模式、林下养殖模式、森林旅游模式等,为整个广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统计数据表明,仅2011年的上半年,广西国有林区全区的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2亿多元,同比实现150%的增长,林下经济消化的劳动力总计达1万多人。
3.1 林下种植
广西国有林场拥有极其丰富的林下资源可供发展种植业。可供考虑的发展模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龙源期刊网
3.1.1林=花模式,即在林下大批量种植各类耐阴的观赏类植物和花卉;
3.1.2林=果模式,即以种植牧草为主,在林下发展养殖业。桂林市平安乡在林=果模式的基础上,还利用距离城市较近的便利开展果园采摘。利用当地林果资源吸引游客采摘鲜果,为当地农户带去了不菲的收入;
3.1.3林=菜模式,即在林下种植喜阴的经济作物;
3.1.4林=药模式,即在林下培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或其他作物;
3.1.5林=菌模式,即在林下种植各类菌菇类。
以容县为例,容县的自良镇、浪水乡等乡镇在5~10月雨水充沛之时,山上的红锥林下便会长出一朵朵天然的红色蘑菇,被称之为“野生红菇”,具有极好的强生健体、补血防癌、抗血脂及脑脉软化等功效,药理价值极高。在广西省各地及福建、广州、台湾等各地区市场需求都很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经济收益可观,可作为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模式的首选之一。近年来,容县以“林=菌” 模式作为该山区乡镇农民主要的致富创收项目进行推广,并对红菇菌种的林区施以各项全面的生态保护措施,有效保障林下的生长环境以适合红菇的生长。
3.2 林下养殖
除了林下种植的模式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广西国有林场林下广阔的空间发展进行多层次立体的养殖。可供考虑的发展模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3.2.1林=蜂模式,即利用林下的空间放养适合的蜜蜂品种以发展养蜂业;
3.2.2林=畜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猪牛羊兔等各个品种的家畜;
3.2.3林=禽模式,即在林下畜养鸡鸭鸟鹅等各种禽类。
3.3 森林旅游
在发展林下种植及林下养殖之外,发展林下旅游业也是广西国有林场发展经济的高效模式之一。利用广西优越的地理环境,充分发挥广西国有林场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极佳的生态环境,在合理地开发规划下,发展以纯天然的森林景观为主,以周边天然林下资源的产品为辅的旅游业。具体而言,可开发森林氧吧、疗养康复、休闲度假等各类功能的森林旅游开发区。近年来,广西省已先后开发并建成了龙胜温泉、贺州姑婆山、金秀大瑶山、南宁良凤江、桂林龙泉、柳州三门江等一大批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正逐步成为广西国有林场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龙源期刊网
以柳州三门江为例,该林场利用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优越的区位优势,以“扮靓柳州后花园,发展旅游新产业”为林场的发展思路,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还建起了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被称之为柳州市的“绿肺”。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柳州市东郊,横跨鹿寨与象州两县,占地1.52万hm2。院内林木葱茏、山青水秀、空气清新、集森林、地貌景观与人文气息与一体,魅力无穷。
同时,集合上述国有林场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还应注意林下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可以综合利用林下产业的各项产品资源,打通产品及资源的流通渠道,大力发展林下产品从加工到流通和销售的一体化进程,将其整合成林下经济的产业链,充分发挥集群作用,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姜海英.浅谈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189.
[2]王建邦,石春连.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产业国际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1):16-19.
[3]黄烈亚,翟印礼,梁霁.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及其空间差异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08(5):5-8.
[4]董乐平.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N].延边日报,2011( 5) .
[5]王心同.中国林业发展的经济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6]曹盛国,王国卿,沈良伟,等.对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4):116-118.
作者简介:荣昌友(1976-),男,广西三江县人,广西国有维都林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营造林技术和种苗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