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测量长度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测量长度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测量长度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测量长度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测量长度教案测量长度

1、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

2、

回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

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4、

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6页1-2

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

2、会选择恰当的单位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

1、

请几位同学写出自己记录的里程记录

重庆——合川88km

重庆——成都340公里

………………

2、

看了同学门的展示,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题

3、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

学习例1,理解1千米=1000米

1、

回忆小组测量的一段距离

几个这样长的距离是1000米

2、

学生汇报

3、

教师小结: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有时候也说为1公里

(二)

估计1千米有多长

1、

回忆自己生活环境中哪两处是1千米

2、

学生汇报

3、

小结

千米(公里)=1000米

字母表示1000m=1km

(三)

学习例2

1、

学生设计体验1千米有多长的方案

2、

教师整理活动方案

400米的跑道,走两圈半,1千米走(

)分钟

400米的跑道。跑两圈半,1千米跑(

)分钟

用皮尺量100米,记录:我走100米用(0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我跑100米,用(

)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3、

学生选择活动方法

4、

学生实践体验1千米

5、

学生汇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例3,课堂活动1-4,练习十二1-4

教学目的: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一、复习

1、

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

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

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

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2、

练习

(1)

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

公路长800(

)飞机飞行高度8000(

火车每小时开60(

(2)

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

那4850米呢?

(3)

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一、复习

1、

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2、

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

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

4567米呢?

二、新课

1、

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

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3、

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1、

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

80页2、3

学生测量

3、

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二年级数学测量长度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测量长度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4分)。 1.1dm=()cm 1m=()dm。 2.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使用()或()作单位。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通常使用()作单位。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两指宽大约是2(),(2)黑板的长大约3()。(3)数学书的长度大约21(),(4)教室的长大约是()。(5)2m=()cm,50dm=()m,90cm=()dm。 4.在〇填上>、<或=。 1m〇10dm 2dm〇6cm 80cm〇1m 60dm〇6m 4×6○5×5 34-20○4×4 6○3×3 5+16○5×6 2+2○2×2 1米○50厘米+60厘米 5.根据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5+5=()×()=() 口诀:________________ 4+4+4+4=()╳()=() 口诀:________________ ⒍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 四九三十六 ╳ = ╳ = ╳ = ╳ = ⒎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

8.用尺子量一量下列图形、线段的长度填在括号内。 9. 填一填 二、口算(每个0.5分,共15分)。 3×5= 80-3= 30+49= 6×3= 99-4= 23+8= 4×3= 7+55= 3×1= 6×2= 4×6= 34-6= 5×5= 4×2= 4×5= 46-6= 6+5= 60-7= 6×5= 67-9= 18+7+9= 2×3+30= 60-15+7= 2+6+13= 5×6-6= 24+7-8= 6×6-9= 5×2+19= 三、连一连(5分,每线0.5分)。 三、看图列算式(每式3分,共12分)。 ?只 ?个 □×□=□(只) □×□+□=□(只) □×□=□(米) ( )cm ( )cm ( )cm ( )cm ( )cm ( )cm ( )cm ( )cm 30m 50m ( )cm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全册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第1课时 课型:主备人: 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4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过程与方法: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 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0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挂图(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2示意图。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10000。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互相说一说。 ()张1角是1元,()张1元是10元,()张10元是100元,10张100元是()元,10个一千元是()元。 (2)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3)挑战题:看图思考。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学校:班级:姓名: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在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⑵在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⑶在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1、乘除法的关系: ⑴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⑵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⑶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小于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⑷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2、乘法运算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⑴两个数相乘,交换这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b=b×a。 ⑵3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⑶除法的运算性质可以表示为:a÷b÷c=a÷(b×c)。 ⑷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a+b)×c=a×c+b×c。 三确定位置 1、⑴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通常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通常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近往远数。 ⑵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是用两个数加小括号表示,将点所在的列数写前,行数写后,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⑶如果两个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对分别表示的两个点的位置在同一列。如果两个数对的第二个数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对分别表示的两个点的位置在同一行。 四三角形 1、⑴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3条边,3个内角,3个顶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且不易变形。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对边的垂线,这个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底与它对应的高互相垂直。因为三角形有3个顶点,过每个顶点都可以画对边的高,所以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 ⑵当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最长的那条线段时,这3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当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线段时,这3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根据两点之间,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解决问题教学提纲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专项练习 1、一本书75页,小红已经看了43页,剩下的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小伟买一双鞋用了41元,一双袜子用了5元,给售货员50,应找回多少元? 3、食堂有175袋面粉,又买了146袋面粉,现在共有多少袋面粉? 4、某工厂去运煤,第一天运了2车,每车5吨,第二天运了13吨,两天共运回多少吨煤? 5、一桶油重175千克,第一次倒出85千克,第二次倒出3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6、一支钢笔7元,一个书包的价钱是一支钢笔的3倍还多9元,一个书包的多少元? 7、王大妈家养了172只公鸡,128只母鸡,卖掉155只鸡,还剩多少只鸡?

8、一年级有180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55人,三年级比一年级少63人。(1)二年级有多少人?(2)三年级有多少人? 9、一块花布长25米,做一套衣服用3米,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10、商店有足球38个,比篮球多8个,篮球和足球共有多少个? 11、二年级一班35名学生去划船,每只船限坐6人,他们至少要租几只船? 12、一本故事书,我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6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13、二年级有学生150人,其中男生78人,女生有多少人? 14、书店运来一批科技书,卖了466本,还剩348本,运来科技书多少本? 15、一本书共有398页,小亮已经看了225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16、水果店共进了637千克西瓜,上午卖出182千克,下午卖出31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17、小红和小明住在同一幢楼,小红住3层,小明住6层,小红从第一层走到家要12秒,小明用同样的速度回到家要多少秒? 18、笼子里有3只公鸡,5只白兔,笼子里共有多少个头,多少只脚?

【2020】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20】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3人,从这些学生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来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概念的理解过于肤浅,运用也欠灵活,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字和题目,作图不用直尺等,还有极个别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总复习和三个综合与实践(制订乡村旅游计划;防灾小常识;我们长高了)。其中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 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 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 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 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 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 18÷9×8 200-17×7 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 35×(107-79) 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2)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00-80÷4×7。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就是说图中要求我们先算除,再算乘,最后算减。 教师边讲边板书:200-80③÷①4×7②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 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 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比如80÷4这一步的结果是20,这个结果要写在原来80÷4的这个位置上。 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 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识记部分)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及三位数的加减法 1、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00),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 2、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3、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4、写数和读数都是从高位起,写数时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 5、读数时,千位上是几,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注意:3010读作:三千零一十。 6、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小。 7、位数相同的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如果两个数是四位数,就从千位开始比较,千位相同,再比百位,百位相同,再比十位,十位相同,在比个位,如果个位也相同,这两个数相等。 8、三位数的加减法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如 80+50=想: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就是130. 80-50=想:8个十减5个十等于3个十,就是30. 600+400=想:6个百加4个百等于10个百,就是1000. 600-400=想:6个百减4个百等于2个百,就是200. (2)、估算。把非整十、整百数看作最接近的几百几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如 295+298=,估算时把295、298都可以看作300,也都可以看作290.

492-355=,估算时可以把492看作500或490;355看作350或360. (3)、竖式计算是三位数加减法计算的一种。在做竖式计算式,一对、二算、三检验。首先把相同数位对齐,在从个位开始计算,算加法时,要“满十进一”。算减法时,如果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借1当10,加上本位数”再减。 (4)检验加法时,可以用:和—(—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还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检验减法时,可以用:差+减数 =被减数 还可以用:被减数-差 =减数 9、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相同的数,差不变。或者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10、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或者一个加数减少几,另一个加数增加相同的数,和不变。 11、算盘上记数要拨珠靠梁。1个下珠表示1,1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12、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13、一个三位数加1就变成了一个四位数,这个三位数是( 999 ) 14、一个四位数减1就变成了一个三位数,这个四位数是( 1000 ) 15、探索规律: 重复出现。如1,1,2,1,1,2…… A,A,B,A,A,B…… 每次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如789,790,791……每次都加了1, 980,985,990……每次都加了5. 前2个数的和等于后一个数。如1,1,2,3,5,8,……10 20 30 50 80 130.......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三、确定位置 四、三角形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八、统计 九、总复习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2010年修订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 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

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18÷9×8200-17×7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35×(107-79)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 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 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 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 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教案 五测量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1分硬铅笔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直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咱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同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xx单位是多少?

最新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书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结合数突破“翻坎数”。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卡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主题图,P2—P2例1、例2 、例3。课堂活动1、2、3、4。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 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 3、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边说边摆10个一根小棒, 再出示一捆小棒。)并板书:10个一是十。 2、请学生摆10捆小棒,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同桌可以合作摆一摆,从而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小朋友已经会数100以内数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很多的数。请小朋友打开书第1页,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看书,再指名说一说。 4、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书知道了塔高465米,飞机飞行高度8000 米,每小时飞行900千米,实验小学有1200多人。这些数都超过了100,都比100大。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先来数数。 并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一)、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一张印有100个小格方块的灯片,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块有多少个格子(100个),然后再看着灯片一百一百地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九百、一千。 师:刚才我们数了几个一百就是一千?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1000) 2、在计数器上拨珠数。 师:在计数器上怎样拨一百? (1)请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生: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一百。 (2)请学生边数数边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三百……九百、一千,并对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一千这个数的。 (3)指名全班交流。 3、在直条图上数数。 教师出示有刻度的直条图,先让学生认识一格表示一百,再让学生从0依次数出100、200、300、……

二年级数学(上)测量长度测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测量长度测试题 一、填空。(84分) 1、1dm=()cm ; 1m=()dm; 1m=( )cm; 2m=()dm,50dm=()m,90cm=()dm。 2.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使用()或()作单位。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 通常使用()作单位。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分米或厘米)。 教室的长大约是8()。一根跳绳长3() 教室的黑板长是4()课桌高是7() 教室里的门高是2()妈妈的身高165() 数学书的长度大约26()一支铅笔长2() 5分米+50厘米=1() 15分米-5分米=10() 4、在〇填上>、<或=。 1m〇10dm 2dm〇6cm 80cm〇1m 60dm〇6m 5+16○5×6 2+2○2×2 1米○50厘米+40厘米 15厘米〇12分米 4米〇5厘米 98厘米〇1米 20米〇15米 1米〇100厘米 3厘米〇3米

10分米〇90厘米 7厘米〇1分米 5、把30厘米、5分米、1米、90厘米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 6、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 7、20厘米+30厘米=()分米 65厘米+ 8厘米=()分米()厘米 二、解决问题。(16分) 1、一棵大树高10米,另一棵大树高8米,两棵高度相差多少米? = (米) 答:两棵高度相差()米 2、一条线段长40厘米,另一条线段长8厘米。两条线段连接在一起后是多少厘米? = 答:两条线段连接在一起后是()厘米 3、一根绳子对折后是4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这根绳子剪去2米后,还剩多少米? = (米) = (米)答:这根绳子长()米,还剩()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长度练习题

一、填空。 1、1dm=()cm 1m=()dm 1m=( )cm 7dm=()cm 80dm=()m 1m=()cm 4m=()dm 50cm=()dm 50dm=( )m 70cm=( )dm 200cm =( )dm= ( )m 1米=( )厘 米100厘米=( )米=( )分米 2.(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有时也可能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通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 (2)量物体的长度,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 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3.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从“0” 刻度到刻度“5”是()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8”是()厘米,从刻度8到刻度20表示( )厘米。 4.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分米或厘米)。 数学课本的宽是14()一根跳绳长 3() 教室的黑板长是4()课桌高

是7() 教室里的门高是2()妈妈的一个手指长7() 铅笔长15( ) 《新华字典》厚3( ) 橡皮长3()教室窗户宽20() 5.在〇填上>、<或=。 15厘米〇12厘米4米〇5厘米20米〇15米 98厘米〇1米1米〇100厘米3厘米〇3米 1米〇50厘米+60厘米 2米-80厘米〇9分米 4cm○9cm 10cm○10dm 40cm○8dm 1m○99cm 6m○58dm 80dm○8m 6.把下列各数量按顺序排列。 5m 20dm 90cm 8dm 100cm ()<()<()<()<() 8米 70厘米 1米 60分米 1厘米 10米 ()>()>()>()>()>() 30厘米、25厘米、1米、90厘米

最新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

最新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 298、、、、;7498、、、、;1997、、、、;3097、、、、. 2、一十一十地数: 570、、、、;980、、、、;4080、、、、;4970、、、、. 3、读数: 1002读作:;3090读作:;712读作:;9013读作:. 4、写数: 七千零五十一写作:;九百零八; 六千零四;三千零一十三写作. 5、数的组成: ()个千()百()个一组成的数是7508;5个千,3个十,9个一组成的数是();3306是由()千,()个百,()个一组成的;由8个(),9个(),5个()组成的数是9058;一个数,个位是2,百位是7,千位是3,这个数是();一个四位数,最高位和最低都是4,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一个四位数,千位和十位是1,其余两位是9,这个数是();一个最高位是千位的数,百位是千位的2倍,十位是百位的2倍,个位是十位的2倍,这个数是();一个三位数,百位比十位多4,个位比十位少4,这个数是();一个四位数在6000与7000之间,百位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是最小的一位数,十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这个数是();3670的6在()位上,表示()个(),3在()位上,表示()个(),7在()位上,表示()个(). 6、数字组合: (1)用2个0、2个7组成一个四位数:一个零都不读的是有();只读一个零的有();组成的最大的数是(),组成的最小的数是(). (2)用6、9、0、4组成不同的四位数,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一个四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相同,它们的和是13,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7、较大数的估计: (1)凤滩小学有学生293人,五一小学的学生比凤滩小学少一些,凤仪小学的学生比凤滩小学多得多,五一小学和凤仪小学大约各有多少? 150 260 340 680 五一小学 凤仪小学 (2)填一填 8、认识算盘: (1)算盘上一颗上珠表示(),一颗下珠表示(),一个数千位上有一颗上珠2颗下珠,百位上有4颗下珠,个位上有一颗上珠,4颗下珠,这个数是(). (2)看图填数: ()()() (3)在计数器上画一画: 3051 1509 6587 4009 7156 6200 9、比较大小:(1)在里填上>、<、或=. 5105 5150 1001 989 5380 5083 7401 7千+5百+2十(2)第一行里最大能填几,第二行里最小能填几: 470<6480 2900>2 99 5071<5 71 3016>3 06 90 3<9103 5 00>5380 1085<10 0 2 03>2600 10、进位与退位: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 9 1 0 0 2 4 0

新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1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例1,第2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习题引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 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18 27÷9×6 100-15×6 200÷8+10 学生反馈时,要求学生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点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教师找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1)情境导入。 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20×7)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 (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 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 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3)列综合算式。 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呢?(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测量长度练习题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一、填空。 1.1米=()厘米 ; 200厘米=()米; 2.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使用()作单位。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华身高14()树高4()跳绳长3() 一栋楼高约25()一根筷子长约2()学校旗杆高18() 课桌长约6()我国南北相距约5500()自行车每分钟行80()4.在〇填上>、<或=。 15厘米○12厘米 4米○5厘米 98厘米○1米 20米○15米 1米○100厘米 3厘米○3米 1m()8dm 2千米()2100米1厘米()10毫米1dm()100mm 8m()800cm+20cm 8000mm()8m 5、把30厘米、25厘米、1米、90厘米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 6、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 ⒎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二、操作题。 1、分别量出以下线段的长度,并填空。9%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一条比第二条短( )厘米 2、先量一量,再填空。 (1) (2) 3、排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8000m 7km 103km 1300m 3100cm 1030m (2)60km 610m 7000m 9000cm 6500dm 8000mm 三、判断。 1、一张床长约22dm 。 ( ) 2、明明的身高150cm ,红红的身高15dm ,两人一样高 。 ( ) 3、测量一段路的长度,可以用km, m 做单位。 ( ) 4、飞机每小时飞行800米。 ( ) 周末练习卷 ( )厘米 ( )( )厘米 )厘米 ( )厘米 )厘米 ( )

最新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00), 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 2、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3、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4、写数是从高位开始的,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 5、读数是从高位开始,千位上是几,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6、数的组成。 (1)567是由5个()、()个十和7个()组成。 (2)4个百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 (3)857是一个()位数,5在()位上,表示()。 (4)用6、0、4,0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

(5)一个三位数加1就变成了一个四位数,这个三位( 999 ),一个四位数减1就变成了一个三位数,这个四位数是( 1000 )。 7、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小。 8、位数相同的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如果两个数是四位数,就从千位开始比较,千位相同,再比百位,百位相同,再比十位,十位相同,在比个位,如果个位也相同,这两个数相等。 9、多得多就是大得多,少得多就小得多。 二单元:千米的认识 1、两地之间的距离及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表示。 2、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也叫公里),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除km与m之间的进率是1000外,其余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3、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4、进率: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5、(1000)( 10 )( 10 )( 10 ) 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最小一格的长度是1mm,1cm=10mm,生活中1mm的物体有: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mm,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mm,芝麻的宽度大约是1mm。 6、比较长短的时候,首先看单位是否统一。如果单位统一,直接比较;如果单位不统一,要统一单位以后再进行比较。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一)乘除法的关系 1.被除数÷除法=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2.除法和乘法互为逆运算。 3.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除数能整除被除数 (二)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 (三)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A) 一、开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25分。) 1、一个数是由7个千、3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2、一个数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第五位是()位。 3、3465是()位数,最高位是()位。“6”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 4、100里面有()十,一千里面有()百,10个一是()。 5、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6、由()个千、()个百、()个一组成3207。 7、用2个0和2个7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8、2个千、5个十组成的数是(),读作()。 9、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0、4600里面有()个百,260里面有()个十。 二、认真写一写。(每个1分,共10分。) 六百二十()三千零九()七千零五十()五千一百()九个百和六个一()三个一和八个千()5个百和8个十是()1个千、2个百、3个十和4个一是() 六个十、八个千是()一个万是() 三、用心读一读。(每个1分,共8分。) 270() 9002() 6800() 3060()5052() 2740() 10000()3486() 四、仔细选一选。(每题1分,共10分。) 1、601、106、900这三个数中,()最小。 A、601 B、106 C、900 2、505、550、500这三个数中,()最大。 A、505 B、550 C、500 3、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的数是() A、999 B、1000 C、1100 4、一个四位数,千位上和个位上都是1,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A、1010 B、1001 C、1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