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课程设计报告

( 20 13 -- 2014 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利用单通道模型进行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院系: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实践核1101班

学号:1111440306

学生:佳

指导教师:王胜飞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4 年 6 月19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既安全可靠又经济的堆芯输热系统。对于反应堆热工设计,尤其是对动力堆,最基本的要安全。要求在整个寿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能适应启动、功率调节和停堆等功率变化,要保证在一般事故工况下堆芯不会遭到破坏,甚至在最严重的工况下,也要保证堆芯的放射性物质不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去。

在进行反应堆热工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确定的前提为:

(1)根据所设计堆的用途和特殊要求(如尺寸、重量等的限制)选定堆型,确定所用的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和结构材料等的种类;

(2)反应堆的热功率、堆芯功率分布不均匀系数和水铀比允许的变化围;

(3)燃料元件的形状、它在堆芯的分布方式以及栅距允许变化的围;

(4)二回路对一回路冷却剂热工参数的要求;

(5)冷却剂流过堆芯的流程以及堆芯进口处冷却剂流量的分配情况。

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定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定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燃料元件芯块最高应低于其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定DNBR。

热工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计准则;

2、深入理解单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平均通道(平均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堆芯焓场的计算并求出体现在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DNBR,最小烧毁比MDNBR,燃料元件中心温度及其最高温度,包壳表面温度及其最高温度等;

4、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

5、掌握压降的计算;

6、掌握单相及沸腾时的传热计算。

7、理解单通道模型的编程方法。

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时间为一周;

2.独立编制程序计算;

3.迭代误差为0.1%;

4.计算机绘图;

5.设计报告写作认真,条理清楚,页面整洁;

6.设计报告中要附源程序。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

1、报告一份;

2、计算程序及说明一份;

3、答辩。

二、设计任务(设计题目)

探求某情况下压水堆核电站对应的热工参数。

某压水反应堆的冷却剂和慢化剂都是水,用二氧化铀作燃料,Zr-4作燃料包壳材料。燃料组件无盒壁,燃料元件为棒状,正方形排列,已知参数如表一所示:

若将堆芯自下而上分为3个控制体,其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见下表:

表一堆芯归一化功率分布(轴向等分3个控制体)

表一某压水反应堆的热工参数

通过计算,得出:

1. 堆芯流体出口温度;

2. 燃料棒表面平均热流密度以及最大热流密度,平均线功率,最大线功率;

3. 热管的流体温度(或焓)、包壳表面温度、芯块中心温度随轴向的分布;

4. 包壳表面最高温度,芯块中心最高温度;

5. DNBR 在轴向上的变化;

6. 计算堆芯压降。

三、 设计正文(详细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及分析)

1.计算过程

1.1堆芯流体出口温度(平均管)

,,..(1).f out f in Fa Nt

t t W Cp

?=+

- ℃

Cp 按流体平均温度,,1

()

2f f in

f out t t t =+以及压力由表中查得。

1.2燃料表面平均热流密度q

./q Fa Nt F =总 W/m 2

式中F 总为堆芯燃料棒的总传热面积

=....cs F m n d L

π总 m 2

燃料棒表面最大热流密度q max

max q q ..N E

q q F F = w/m 2

燃料棒平均线功率l q

.....cs l cs

q d L

q q d L ππ=

= W/m

燃料棒最大线功率,max

l q

,max ..N E

l l q q q q F F = w/m

1.3平均管的情况 平均管的流速V

(1)

..f

f

ef f f W W V A A ?ρρ-=

=

m/s

式中,堆芯总流通面积

22000.(.)4(.)42f cs A m n n p d m n s πδ=???

?-+?????

???? n 0为燃料组件正方形排列时的每一排(列)的燃料元件数

f

ρ由压力以及流体的平均温度

f

t 查表得到:

1

f f

V ρ=

1.4为简化计算起见,假定热管的流体流速V h 和平均管的V 相同。(实际上,应该按照压降相等来求。热管的流体流速要小一些)。则V h =V

同样,热管四根燃料元件组成的单元通道的流量

(1)

h h

f W W A A ?-=

224

b cs

A S d π

=-

1.5热管中的计算(按一个单元通道计算)

(1)热管中的流体温度

.,()

,0

..(.)()N E E

z

R H H m cs

f h z f in z

h q F F F d t t z d W Cp

π???=+

?

(2)第一个控制体出口处的包壳外壁温度

1

,(),(),()cs h z f h z f h z t t θ=+?

,()..()

N E

q q f h z q F F t h z =+

,()..().()

N E

R q f h z q F z F t h z ?=+

式中:h(z)可以用

0.80.4

()0.023Re Pr ()e

h z D Nu k z =

=来求。

所以,

0.80.4()

()0.023Re Pr .

e k z h z D =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样本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题目燃烧控制系统 专业班级: 能动1307 姓名: 毕腾 学号: 02400402 指导教师: 李建强 时间: .12.30— .01.12

目录 第一部分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1) 1.1、导前区 (1) 1.2、惰性区 (2) 第二部分单回路系统参数整定 (3) 2.1、广义频率特性法参数整定 (3) 2.2、广义频率特性法参数整定 (5) 2.3分析不同主调节器参数对调节过程的影响 (6) 第三部分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0) 3.1 、蒸汽压力控制和燃料空气比值控制系统 (10) 3.2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 (10) 3.3、系统分析 (12) 3.4有扰动仿真 (21) 第四部分四川万盛电厂燃烧控制系统SAMA图分析 (24) 4.1、送风控制系统SAMA图简化 (24) 4.2、燃料控制系统SAMA图简化 (25) 4.3、引风控制系统SAMA图简化 (27) 第五部分设计总结 (28)

第一部分 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某主汽温对象不同负荷下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动态如下: 导前区: 136324815.02++-S S 惰性区: 1 110507812459017193431265436538806720276 .123456++++++S S S S S S 对于上述特定负荷下主汽温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传递函数, 能够用两点法求上述主汽温对象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形式为 w(s)= n TS K )1(+,再利用 Matlab 求取阶跃响应曲线, 然后利用两点法确 定对象传递函数。 1.1 导前区 利用MATLAB 搭建对象传递函数模型如图所示:

反应堆热工基础试题(成理工)

反应堆热工基础卷子 2010级成都理工大学 一、填空 1、核反应堆中,裂变碎片的动能约占总能量的84%,裂变能的绝大部分在燃料元件内转换 为热能,少量在慢化剂内释放,通常取97.4%在燃料元件内转为热能。 2、影响堆芯功率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燃料布置、控制棒、水隙及空泡。 3、进行瞬态分析的四类电厂工况是正常运行和运行瞬变、中等频率故障、稀有故障和极限 事故。 4、核电厂专设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应急堆芯冷却系统、辅助给水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和其 他安全设施。 5、回路系统的压降一般包括:提升压降、加速压降、摩擦压降、形阻压降。 6、垂直加热通道中的主要流型包括:泡状流、环状流、滴状流。 二、问答 1、简述反应堆热工分析的内容包括哪5项? 答:分析燃料元件内的温度分布;冷却剂的流动和传热特性;预测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反应堆的热力参数;预测各种瞬态工况下压力、温度、流量等热力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工程;分析事故工况下压力、温度、流量等热力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2、核反应堆停堆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冷却? 答:核反应堆停堆后,虽然堆内自持的裂变反应随即终止,但还是有热量不断地从燃料芯块通过包壳传入冷却剂中。这些热量主要来自燃料棒内储存的显热、剩余中子引起的裂变和裂变产物和中子俘获产物的衰变,因此,反应堆停堆后,还必须继续进行冷却,以便排出这些热量,防止燃料元件损坏。 3、就压水堆而言,造成流量分配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就压水堆而言,造成流量分配不均匀的原因主要有:进入下腔室的冷却剂流,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涡流区,从而有可能造成各冷却剂通道进口处的静压力各不相同;各冷却通道在堆芯或燃料组件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流通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大小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燃料元件和燃料组件的制造、安装的偏差,会引起冷却剂通道流通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大小偏离设计值,各冷却剂通道中的释热量不同,引起冷却剂的温度、热物性以及含气量也各不相同,导致各通道中的流动阻力产生显著差别。 4、什么是流动不稳定性?在反应堆中蒸汽发生器以及其他存在两相流的设备中一般不允 许出现流动不稳定性,为什么? 答:流动不稳定性是指在一个质量流密度、压降和空泡之间存在着耦合的两相系统中,流体受到一个微小的扰动后所产生的流量漂移或者以某一种频率的恒定振幅或变振幅进行的流量振荡。流动不稳定性对反应堆系统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流量和压力振荡所引起的机械力会使部件产生有害的机械振荡,导致部件的疲劳损坏;流动振荡会干扰控制系统;流动振荡会使部件局部热应力产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导致部件的热疲劳破坏;流动振荡使系统内的换热性能变坏,极大地降低系统的输热能力,并可能造成沸腾临界过早出现。 5、简述压水堆涉及中所规定的稳态设计准则? 答:目前压水堆设计中所规定的稳态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温度低于其相应燃耗下的烙化温度,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必须保证正行运行工况下燃料原件和对内构件能够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出堆芯余热,在稳态工况下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书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 书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5-1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图像融合的程序设计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 自2018 年1 月10 日起至2018 年1 月12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2-2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1)熟悉Delphi7的使用,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2)了解并掌握图像融合的各种实现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3)初步掌握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分析,程序设计,代码编写、测试等基本方法;(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实践中认识、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知识。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研究课程设计任务,并进行程序需求分析; (2)对程序进行总体设计,分解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任务分配,以实现分工合作;(3)实现各功能模块代码; (4)程序组装,测试、完善系统。 2)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如改进界面、增加功能或进行代码优化。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要按照书稿的规格打印誊写课程设计论文 (2)论文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含评语)、摘要、目录、设计内容、设计小结(3)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4)参考文献: (1)David ,《计算机图形学的算法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Steve Cunningham,《计算机图形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3)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程序总体设计 1 实验室 软件设计及调试 1 实验室 答辩及撰写报告 1 实验室、图书馆 学生签名: 2018年1月12日 摘要 图像融合是图像处理中重要部分,能够协同利用同一场景的多种传感器图像信息,输出一幅更适合于人类视觉感知或计算机进一步处理与分析的融合图像。它可明显的改善单一传感器的不足,提高结果图像的清晰度及信息包含量,有利于更为准确、更为可靠、更为全面地获取目标或场景的信息。图像融合主要应用于军事国防上、遥感方面、医学图像处理、机器人、安全和监控、生物监测等领域。用于较多也较成熟的是红外和可见光的融合,在一副图像上显示多种信息,突出目标。一般情况下,图像融合由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目的。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学习总体方案的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 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掌握数控夹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保证零件的工艺尺寸。 3 通过工艺分析,掌握零件的毛坯选择方式以及相关的基准的确定,确定加工顺序。 4 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区域选择机床以及加工刀具,并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确定加工参数。 5 锻炼学生实际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运用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设计要求: 1、要求所设计的工艺能够达到图纸所设计的精度要求。 2、要求所设计的夹具能够安全、可靠、精度等级合格,所加工面充分暴露出来。 3、所编制的加工程序需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其正确

4.设计内容 4.1分析零件图纸 零件图如下: 1.该零件为滑台工作台,是一个方块形的零件。图中加工轮廓数据充分,尺寸 清晰,无尺寸封闭等缺陷。 2.其中有多个孔有明确的尺寸公差要求和位置公差要求,而无特殊的表面粗糙 度要求,如70+0.1、102+0.1、80+0.1、100+0.1、13.5+0.05、26+0.05.

图形学场景设计

图形学场景设计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自然场景设计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成绩

1 设计目的与要求 1.1设计题目 自然场景设计 1.2 设计目的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一个自然场景,给绘制的实体添加纹理光照效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1.3 设计要求 (1)采用真实感图形学技术设计一个自然场景(2)模拟出水、云、山体等至少三种景物(3)实现场景的漫游 (4)对设计出的图像进行光照处理 (5)将图片的纹理贴附到物体表面 2 总体设计 2.1 功能简介 创建一个900*600的Windows窗口,在窗口中显示冰箱、电灯、茶壶三个实体,根据电灯位置在

地面上绘制个实体的投影;为茶壶添加纹理;利用键盘的方向键控制冰箱旋转,实现场景漫游2.2 功能模块图 主 初始化实体绘键盘操 作函数 电灯冰箱 茶壶 2.3 软件各模块功能介绍 2.3.1冰箱和茶壶的绘制 由四边形拼接出冰箱,通过平移旋转函数放置到指定位置,同时实现茶壶的绘制,在茶壶上添加纹理效果,通过平移旋转变换放置到冰箱上面2.3.2顶灯的绘制

绘制出一个带灯罩的电灯,并且将光源放置在灯泡的位置 2.3.3 设置光照 设置光照的各种参数,为场景添加光照效果,让实体具有立体效果 2.3.4 纹理图片生成 用数组存储一幅自己设计的纹理图片,方便实体添加纹理效果时的调用 2.3.5 影子生成 根据需求为场景中的实体添加阴影效果,使得场景效果更加逼真 2.3.6 法向量设置 为场景设置法向量,确保实体在不同的角度都能被看到 3 详细设计及关键代码 3.1 光照模块详细设计 3.1.1 光照设置功能 设置光照的各种参数,为场景添加光照效果,让实体具有立体效果 3.1.2 光照设置设计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华扶#力*孑 课程设计报告 (20 13 一2014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利用单通道模型进行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 院系:核科学与工程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实践核1101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M 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王胜飞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周数:U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4 年6月19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既安全可靠又经济的堆芯输热系统。对于反应堆热工设讣,尤其是对动力堆,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要求在整个寿期内能够长期稳泄运行,并能适应启动、功率调和停堆等功率变化,要保证在一般事故工况下堆芯不会遭到破坏,甚至在最严重的工况下,也要保证堆芯的放射性物质不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去。 在进行反应堆热工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确左的前提为: (1)根据所设计堆的用途和特殊要求(如尺寸、重量等的限制)选左堆型,确怎所用的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和结构材料等的种类; (2)反应堆的热功率、堆芯功率分布不均匀系数和水铀比允许的变化范用: (3)燃料元件的形状、它在堆芯内的分布方式以及栅距允许变化的范H: <4)二回路对一回路冷却剂热工参数的要求: (5)冷却剂流过堆芯的流程以及堆芯进口处冷却剂流量的分配情况。 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立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左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应低于英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而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内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泄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左性。 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DNBR?J 热工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和英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讣准则: 2、深入理解单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平均通道(平均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堆芯焰场的计算并求岀体现在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DNBR,最小烧毁比MDNBR, 燃料元件中心温度及其最高温度,包壳表面温度及英最髙温度等; 4、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 5、掌握压降的计算: 6、掌握单相及沸腾时的传热计算。 7、理解单通道模型的编程方法。 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时间为一周;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课程设计

一、设计要求 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定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定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应低于其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内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 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5.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 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定DNBR。 二、设计任务 某压水反应堆的冷却剂和慢化剂都是水,用二氧化铀作燃料,Zr-4作燃料包壳材料。燃料组件无盒壁,燃料元件为棒状,正方形排列,已知下列参数:系统压力P15.8M P a 堆芯输出热功率N t1820M W 冷却剂总流量W32500t/h 反应堆进口温度t f i n287℃堆芯高度L 3.60m 燃料组件数m121 燃料组件形式n0×n017×17 每个组件燃料棒数n265 燃料包壳外径d c s9.5m m 燃料包壳内径d c i8.6m m 燃料包壳厚度δc0.57m m 燃料芯块直径d u8.19m m 燃料棒间距(栅距)s12.6m m 两个组件间的水隙δ0.8m m UO2芯块密度ρUO2 95%理论密度旁流系数ζ5% 燃料元件发热占总发热份额F a97.4% 径向核热管因子 1.33 轴向核热管因子 1.520 热流量核热点因子= 2.022 热流量工程热点因子 1.03 焓升工程热点因子(未计入交混因子) 1.142 交混因子0.95 焓升核热管因子= 1.085

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设计作品

《计算机图形学Visual c++版》考试作业报告 题目:计算机图形学图形画板 专业: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班级: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学号: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姓名: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指导教师: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完成日期: 2015年12月2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标就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设计图形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并培养基本的、良好的计算机图形学的技能。 设计中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上机解决一些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规模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等各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计算机图形学基本知识和算法设计的基本技能术,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设计,要求在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在程序设计方法以及上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科学作风方面受到比较系统和严格的训练。 二、设计内容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设计一个图形画板,在这个图形画板中要实现: 1,画线功能,而且画的线要具备反走样功能。 2, 利用上面的画线功能实现画矩形,椭圆,多边形,并且可以对这些图形进行填充。 3,可以对选中区域的图形放大,缩小,平移,旋转等功能。 三、设计过程 程序预处理:包括头文件的加载,常量的定义以及全局变量的定义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GraDesign.h" #include "GraDesignDoc.h" #include "GraDesignView.h" #include "math.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自定义全局变量 int type = -1; CPoint point1; CPoint point2; CPoint temp[2];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课程设计报告 ( 20 13 -- 2014 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利用单通道模型进行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院系: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实践核1101班 学号:1111440306 学生:佳 指导教师:王胜飞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4 年 6 月19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既安全可靠又经济的堆芯输热系统。对于反应堆热工设计,尤其是对动力堆,最基本的要安全。要求在整个寿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能适应启动、功率调节和停堆等功率变化,要保证在一般事故工况下堆芯不会遭到破坏,甚至在最严重的工况下,也要保证堆芯的放射性物质不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去。 在进行反应堆热工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确定的前提为: (1)根据所设计堆的用途和特殊要求(如尺寸、重量等的限制)选定堆型,确定所用的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和结构材料等的种类; (2)反应堆的热功率、堆芯功率分布不均匀系数和水铀比允许的变化围; (3)燃料元件的形状、它在堆芯的分布方式以及栅距允许变化的围; (4)二回路对一回路冷却剂热工参数的要求; (5)冷却剂流过堆芯的流程以及堆芯进口处冷却剂流量的分配情况。 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定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定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燃料元件芯块最高应低于其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定DNBR。 热工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计准则; 2、深入理解单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平均通道(平均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堆芯焓场的计算并求出体现在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DNBR,最小烧毁比MDNBR,燃料元件中心温度及其最高温度,包壳表面温度及其最高温度等; 4、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 5、掌握压降的计算;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设

目录 一、设计任务 (1) 二、课程设计要求 (2) 三、计算过程 (2) 四、程序设计框图 (8) 五、代码说明书 (9) 六、热工设计准则和出错矫正 (10) 七、重要的核心程序代码 (11) 八、计算结果及分析 (17)

一、设计任务 某压水反应堆的冷却剂及慢化剂都是水,用二氧化铀作燃料,用Zr-4作包壳材料。燃料组件无盒壁,燃料元件为棒状,正方形排列。已知下列参数:系统压力 15.8MPa 堆芯输出功率 1820MW 冷却剂总流量 32100t/h 反应堆进口温度287℃ 堆芯高度 3.66m 燃料组件数 121 燃料组件形式17×17 每个组件燃料棒数 265 燃料包壳直径 9.5mm 燃料包壳内径 8.36mm 燃料包壳厚度 0.57mm 燃料芯块直径 8.19mm 燃料棒间距(栅距) 12.6mm 芯块密度 95% 理论密度旁流系数 5% 燃料元件发热占总发热的份额 97.4% 径向核热管因子 1.35 轴向核热管因子 1.528 局部峰核热管因子 1.11 交混因子 0.95 热流量工程热点因子 1.03 焓升工程热管因子 1.085 堆芯入口局部阻力系数 0.75 堆芯出口局部阻力系数 1.0 堆芯定位隔架局部阻力系数 1.05

若将堆芯自上而下划分为5个控制体,则其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如下 表:堆芯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轴向等分5个控制体) 通过计算,得出 1. 堆芯出口温度; 2. 燃料棒表面平均热流及最大热流密度,平均线功率,最大线功率; 3. 热管的焓,包壳表面温度,芯块中心温度随轴向的分布; 4. 包壳表面最高温度,芯块中心最高温度; 5. DNBR在轴向上的变化; 6. 计算堆芯压降;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时间为两周; 2.独立编制程序计算; 3.迭代误差为0.1%; 4.计算机绘图; 5.设计报告写作认真,条理清楚,页面整洁; 6.设计报告中要附源程序。 三、计算过程 目前,压水核反应堆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有: (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温度应低于其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目前,压水堆大多采用UO2作为燃料。二氧化铀的熔点约为2805 ±15℃,经辐照后,其熔点会有所降低。燃耗每增加104兆瓦·日/吨铀,其熔点下降32℃。在通常所达到的燃耗深度下,熔点将降至2650℃左右。在稳态热工设计中,一般将燃料元件中心最高温度限制在2200~2450℃之间。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56223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某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系统设计 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部分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2) 第二部分单回路系统参数整定 (4) 一、广义频率特性法参数整定 (5) 二、临界比例带法确定调节器参数 (6) 三、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的作用 (9) 第三部分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0) 一、主蒸汽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0) 二、给水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3) 三、燃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5)

第四部分 某电厂热工系统图分析 ........................................................ 16 参考文献: (19) 第一部分 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选取某主汽温对象特定负荷下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动态特性如下: 导前区: 1 40400657 .12++-s s 惰性区: 1 1891542269658718877531306948665277276960851073457948202 .1234567+++++++s s s s s s s 对于上述特定负荷下主汽温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传递函数,可以用两点法求上述主汽温对象的传递

函数,传递函数形式为n Ts K s W )1()(+=,利用Matlab 求取阶跃响应曲线,然后利用两点法确定对象 传递函数。 导前区阶跃响应曲线: 图1-1 由曲线和两点法可得: 657.1=K 637.28,663.0657.14.0)(4.01==?=∞t y 165.61,326.1657.18.0)(8.02==?=∞t y 2092.25.0075.12 121≈=??? ? ??+-=t t t n ,8.2016.22 1≈+≈n t t T 即可根据阶跃响应曲线利用两点法确定其传递函数:2 ) 18.20(657 .1)(+-= s s W 惰性区阶跃响应曲线: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8.12.0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理工系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廖宁教研室主任: 2018年12月06 日注:本表下发学生一份,指导教师一份,栏目不够时请另附页。 课程设计任务书装订于设计计算说明书(或论文)封面之后,目录页之前。 目录 一.设计目的……………………………………………………………二.设计要求…………………………………………………………… 1.构建基础类…………………………………………………… 2.构建直线类…………………………………………………… 3.构建变换类…………………………………………………… 4.构建填充类…………………………………………………… 5.构建光照类……………………………………………………三.开发环境…………………………………………………………四.详细设计 五.源程序 六.程序运行效果图 七.总结

设计目的 ?培养对图形建模、变换、投影、消隐、光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图形类的编程能力。 ?培养计算机图形学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 设计要求 深入研究计算机图形学的生成原理,设计算法实现具体的类。 1.构建基础类 实现CP2类绘制二维点;实现CP3类绘制三维点;实现CRGB 类处理RGB颜色;实现CVector类处理矢量。 2.构建直线类 实现CLine类绘制任意斜率的直线、实现CALine类绘制任意斜率的反走样直线、实现CCLine类绘制任意斜率的颜色渐变直线、实现

CACLine类绘制任意斜率的反走样颜色渐变直线。 3.构建变换类 实现CTransForm完成二维和三维图形变换。 4.构建填充类 实现CFill类使用有效边表算法填充多边形、实现CZBuffer类进行深度缓冲消隐,并使用Gouraud和Phong明暗处理填充图形面片。 5.构建光照类 实现CLight类设置点光源、实现CMaterial类设置物体材质、实现CLighting类对物体实施光照。 开发环境 Viusal C++ 6.0的MFC框架。 详细设计 1.利用函数Ellipse画出人物的脸,并用给脸填充颜色。再利 用Ara画出人物的嘴巴。CRect确定人物的眼睛,给眼睛填 充颜色。利用画笔画出人物的鼻子。 2.添加ddaline()成员函数,编写自定义的成员函数ddaline ()程序,编写OnDraw()函数,画出人物的脚和脚趾。 3.添加星星star()成员函数,编写自定义的成员函数star() 程序,确定五角星的位置、大小和颜色。

换热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热负荷计算 (6) 原始资料 负荷计算 第三章供热系统方案的选择 (11) 系统热源型式及热媒的选择 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供热管道的定线原则 管道的保温与防腐 第四章设备的选择 (13) 热交换器选型 水泵的选择和计算 除污器选择 设计小结 (19) 参考文献 (21) 摘要 本设计名为长春市曙光苑小区室外供热管网和换热站工程设计。 随着国家计量供热的逐步推行,供热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计量供热是供热行业从粗放型管理方式向精细型管理方式的一次深刻转变。计量供热的主目标是节能环保。计量供热的成功实行必须依托高精确的热网调控。而热网的高精确调控基础是热网的设计和建设。这对我们供热系统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否设计出满足热网精确调控需求的供热系统是当前我们设计人员面临的一道重要难题。

供热工程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设计。各地区都努力从现有条件出发,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研究多元化的供热方式,实现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计量供热的节能目标。计量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的可靠地高品位热源,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而且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城市美化,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城市供热管网的设计,首先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既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又要实事求是的对热负荷进行调查和计算。在了解热负荷的性质、类别、用途等多方面现场的资料后,进行供热外网的设计。 本次设计以节能建筑的热指标为基础,以热网的精确调节为最终目标,尽量降低热网的各项指标,尽量应用精确调节的阀门和设备,为计量供热打好基础。 本设计以经济、环保、节能为原则,通过借鉴以前的设计方法和经验,采用了合理的技术措施,使设计的各个系统达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集中供热;供热管网;换热站;节能; 第一章绪论 一、我国城市供热的技术走向 1,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技术方向,主要采用热电联产的型式,这是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当然,集中供热的首要前提是节约能源,但是当前我国电力紧张的局面也是不能忽视的。在供热的同时,生产一定量的电力,也能缓解部分用电的需要。 2,落实热负荷,是集中供热一切要素之首。没有准确的热负荷,热电站的建设将似海滩上的建筑,不仅不能节约燃料,更无经济效益可谈。 3,目前,我国建设资金短缺,无论是建设热源还是管网,耗资都相当大。因此,改造老凝汽式电站为热电厂,既可大大降低投资,也可缩短工期,且运行效益可立竿见影。这是集中供热应优先考虑的热源。 4,尽可能在老厂扩建供热机组,降低生产与非生产设施投资,并且技术上有比较强的后盾,安全生产有比较可靠的保证。

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学生:杨伟 学号:20094271 指导教师:陈德奇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完成时间:2012年7月5日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二O一二年六月

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计准则; (2)深入理解单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解平均通道(平均 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热工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堆芯焓场的计算并求出体现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 DNBR,最小烧毁比MDNBR,燃料元件中心温度t0及其最高温度t0,max,包壳表面温度t cs及其最高温度t cs,max等; (4)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 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 (5)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压水堆热工校核的具体工具; (6)掌握压降的计算; (7)掌握单相及沸腾时的传热计算。

某压水堆的冷却剂和慢化剂都是水,用UO2作燃料,用Zr-4作燃料包壳材料。燃料组件无盒壁,燃料元件为棒状,采用正方形排列。已知参数如表1所示: 将堆芯自下而上分为6个控制体,其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堆芯归一化功率分布

3 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3.1流体堆芯出口温度(平均管) ) 1(***..ζ-+ =p t a in f out f C W N F t t 按15.5MPa 下流体平均温度 =(t f,out + t f,in )/2查表得。 假设出口温度为320,则=(292.4+320)/2=306.2,差得=5.836KJ/Kg 。 20.24633.6*) 05.01(*836.5*685003016000 974.0..=-?+ =in f out f t t 由于 |320 -320.246|<0.5 满足条件 3.2燃料棒表面平均热流密度 = W/ 式中为堆芯内燃料棒的总传热面积 = 燃料棒表面最大热流密度 = W/ 燃料棒平均线功率 == W/m 燃料棒最大线功率 = W/m 根据以上已知的公式查表可计算得: = =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图形绘制变换教案资料

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 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名称 :图形绘制与变换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 11计科本 01班学号 : 姓名 : 张慧 指导教师 : 王征风 二零一四年

目录 一、引言--------------------------------------------------------------------- 3 二、设计需求----------------------------------------------------------------- 4 设计目标--------------------------------------------------------------- 4设计环境--------------------------------------------------------------- 4 VC++ -------------------------------------------------------------- 4 MFC --------------------------------------------------------------- 4设计题目及要求 -------------------------------------------------------- 5总体流程图------------------------------------------------------------ 5三、课程设计原理------------------------------------------------------------- 5 实现的算法------------------------------------------------------------- 5 Bresenham算法画直线------------------------------------------------ 6中心点算法画圆和椭圆------------------------------------------------ 6图形变换的基本原理 ----------------------------------------------------- 8平移变换 ----------------------------------------------------------- 8 旋转变换 ---------------------------------------------------------- 8 比例变换 ---------------------------------------------------------- 9四、总体设计与功能实现 ------------------------------------------------------- 9 主要界面设计 ----------------------------------------------------------- 9设置颜色界面 ----------------------------------------------------------- 9界面设置代码 ------------------------------------------------------- 9 运行结果 ---------------------------------------------------------- 10二维线画图元实现 ------------------------------------------------------ 10画多边形功能的实现 --------------------------------------------------- 14画Bezier曲线功能的实现----------------------------------------------- 15

供热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doc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设计目的 (1) 1.2工程概述 (1) 1.3设计任务 (1) 第2章设计依据 (2) 2.1主要参考资料 (2) 2.2设计范围 (2) 2.3设计参数 (2) 2.3.1 室外设计参数 (2) 2.3.2 室内设计参数 (3) 2.4设计原始资料 (3) 2.4.1 土建资料 (3) 2.4.2 建筑结构 (3) 2.5动力与能源资料 (3) 2.6其他资料 (3) 2.7朝向修正率 (4) 第3章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5) 3.1热负荷组成 (5) 3.2负荷计算 (5) 3.2.1 围护结构计算参数 (5) 3.2.2主要计算公式 (5) 3.3热负荷计算 (7)

第4章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方案比较与确定 (8) 4.1循环动力 (8) 4.2供、回水方式 (8) 4.3系统敷设方式 (9) 4.4供、回水管布置方式 (9) 第5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10) 5.1散热器的选择 (10) 5.2散热器的布置 (10) 5.3散热器的安装 (10) 5.4散热器的计算 (10) 第6章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11) 6.1确定系统原理图 (11) 6.2系统水力计算 (11) 6.2.1 散热器计算 (11) 6.2.2 户内水平系统水力计算 (12) 6.2.3 单元立管与水平干管采暖系统水力计算 (19) 附录 (23) 参考文献 (24) 总结 (25)

第1章绪论 1.1 设计目的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完《供热工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程,按照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图集和有关参考资料,独立完成建筑所要求的工程设计,掌握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设计流程,通过对系统的设计进一步掌握供热工程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负荷计算、水力计算、散热器计算、系统选择的具体方法,从而达到具有能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供暖系统设计的能力。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 工程概述 1.本工程为北京市某建筑小区,整个建筑物为3层,建筑总供暖面积约1800.26平方米。系统与室外管网连接,供水温度950C,回水温度700C.该工程采用接外热网下供下回式分户热水供暖系统,楼梯间不供热。热源由城市热网提供,引入口管径为DN50。 1.3 设计任务 本设计为整栋小区冬季热水供暖工程。设计主要内容为: (一)设计准备(收集和熟悉有关规范、标准并确定室内外设计参数) (二)采暖设计热负荷及热指标的计算 (三)散热设备选择计算 (四)布置管道和附属设备选择,绘制设计草图 (五)管道水力计算 (六)平面布置图、系统原理图等绘制 (七)设计及施工说明的编制

计算机图形学 多边形裁剪与填充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课题名称多边形裁剪与填充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0902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刘长松曹燚 2012年10 月9 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课题多边形裁剪与填充 专业班级计算机0902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刘长松曹燚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2年9月15 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2 年10月9 日

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 交互式地实现多边形的裁剪和填充。。 2.设计要求: 1)窗口功能设计。 2)实现鼠标画多边形与数据存储功能。 3)实现鼠标剪裁窗口选择功能。 4)实现多边形裁剪和填充功能。 3.算法提示: 多边形裁剪算法分析: 基本思想是一次用窗口的一条边裁剪多边形,窗口的一条边以及延长线构成裁剪线,该线把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可见一侧,不可见一侧。用一条裁剪边对多边形进行裁剪,得到一个顶点序列,作为下一条裁剪边处理过程的输入点。 对于每一条裁剪边,只是判断点在窗口的哪一测以及求线段与裁剪边的交点算法应随之改变。 多边形填充算法分析: 确定多边形所占有的最大扫描线数,得到多边形顶点的最小和最大y值(ymin 和ymax),从y=ymin 到 y=ymax, 每次用一条扫描进行填充。对一条扫描线填充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a.求交b.排序c.交点配对d.区间填色。 二、进度安排 第 3 周星期一8:00——12:00 星期二8:00——12:00 星期三8:00——12:00 星期四8:00——12:00 星期五8:00——12:00 第 4 周星期一8:00——12:00 附: 课程设计报告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附件(A4大小的图纸及程序清单)、评分。正文的格式: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22。 正文的内容:一、课题的主要功能;二、课题的功能模块的划分(要求画出模块图);三、主要功能的实现(至少要有一个主要模块的流程图);四、程序调试;五、总结;六、附件(所有程序的原代码,要求对程序写出必要的注释)。 正文总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不含程序原代码)。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注意:保持清洁,设计结束后装订在设计说明书正文的第1页)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周数:1 学分:1 一、设计题目 600MW单元机组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 二、原始资料 1. 控制对象 600MW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系统采用两台分别带50%负荷的汽动给水泵作为正常负荷下的供水,设置一台可带50%负荷的电动给水泵,作为启动及带低负荷或两台汽动泵中有一台故障时作备用泵使用。 2. 控制要求 直流锅炉必须使燃烧率和给水量随时保持适当的比例。 (1)给水流量控制回路仅当锅炉运行在纯直流工况下,才能对锅炉出口的主蒸汽温度起到粗调的作用。为保证锅炉本身的安全运行,要求任何工况下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不低于35%MCR; (2)给水泵串级控制回路的副调节器根据给水流量偏差输出给水泵控制指令,调节各台泵的转速以满足机组负荷变化的需要; (3)为保证给水泵的运行安全,给水流量调节阀控制回路通过调节给水阀门的开度维持泵出口母管的压力在适当范围内; (4)汽动给水泵再循环阀调节回路需保证通过每台汽泵的流量不低于最小允许流量。 三、设计任务 1、了解大型单元机组控制系统概貌和集散控制系统概貌及其组态原理;

2、了解ABB贝利公司Symphony集散控制设备及其重要功能模块的作用; 3、掌握控制对象(包括工艺流程)及控制任务; 4、根据控制系统原理进行相应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 给水控制系统包括三个部分:(1)给水流量指令形成回路(2)汽动给水泵转速控制回路(3)给水流量调节阀控制回路,可任选其中两部分做组态设计。 5、对所设计的部分进行组态分析。 四、建议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序号内容时间 1 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1天 2.5天 2 进行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 并绘制组态图 3 整理报告1天 4 答辩0.5天 5 合计5天 五、成果要求 1、课程设计报告 (1)字数约5000左右,统一用A4纸手工书写,字迹工整。 (2)主要内容及装订顺序:封面、扉页、成绩考核表、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设计体会及附录。 (3)正文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大型单元机组控制系统概述、集散控制系统概述及其组态原理、Symphony集散控制设备简介及重要功能模块的作用、系统控制对象(包括工艺流程)及控制任务、所选定部分的组态设计和组态分析。(4)设计报告严禁抄袭,即使是同一小组也不允许雷同,否则按不及格论。 2、图纸要求:图纸要求手绘,以附录的形式放在报告最后。 六、成绩评定 设计成果主要由设计报告体现,成绩评定等级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设计成绩根据以下四个方面综合确定:(1)设计报告(40%)(2)设计期间表现(20%)(3)设计答辩(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