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与分类

深圳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与分类

深圳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与分类

发布人:洪涛 | 发布时间:2007-11-12 | 来源:深规院 | 字体大小:大中

随着深圳市城市规划管理的日趋精细化,深圳市规划局对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城市空间控制越来越重视。这种工作重心的转移不但体现在各阶段用地规划中,也体现在要求开发地块有提升城市空间质量的义务,包括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和公共通道。为此深圳市规划局委托我院提供技术支持,编制《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1思路

由于公共开放空间不是一个独立的用地概念,它包含部分的R类、G类和GIC类用地。我们将先对公共开放空间做以强调本质属性的定义,而后利用分类方法对用地权属和表现形式等做出明确的界定。

2原则

(1)是基于管理需求的技术服务或准备,而不是学术探讨。定义与分类要简单清晰,易于理解,便于操作。

(2)是为深圳准备的技术支持,国内外其它城市的探究成果照搬过来未必适用。要结合深圳的实际、解决深圳的问题。

(3)不能另起炉灶、另创概念,应根植于深圳现有的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中,并尽量与《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的内容协调统一。我们是要整合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而不是增加新的工作。

3定义

广义上,公共开放空间就是容纳公共活动的场所。在深圳,公共开放空间指:城市中室外的,面向所有市民的,全天免费开放的,经过人工开发并提供活动设施的场所(见图1)。

图1: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定义一个事物的目的无非就是将它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公共开放空间与其它城市空间在物理划分和管理使用上都有区别:从遮蔽度来看,它应该是室外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其建设的控制与引导》赵蔚,2000年,见图2);从使用上来看,它应该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是免费的;从侧重于市民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讲,它应该是公共活动强度较高的,为容纳市民每日进行的公共活动而准备的。

图2:城市空间分类(按空间的遮蔽及开敞程度)

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公共开放空间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五点:

(1)室外——不包括室内空间和灰空间。

(2)所有市民都可使用——不包括在居住小区或楼盘内,仅供业主活动的内部空间。

这是对管理与使用的要求,为了解决目前深圳半私密空间泛滥的问题。目前深圳市的城市面貌呈现为:有楼盘而无社区,有私家花园而无公共开放空间。楼盘之间背靠背,毫无对话;私家花园往往精雕细琢,而楼盘之间却毫无公共活动的场所。

(3)全天开放——不包括夜晚关闭的空间。

这是对管理与使用的要求,为了保证公共开放空间具有非临时的开放性。

(4)免费开放——不包括主题公园、高尔夫球场等收费场所。

这也是对管理与使用的要求。相对于内地城市市政公园往往收取低额门票而言,深圳市的公园收费情况分界清晰:免费的市政公园和高额收费的主题公园。虽然收费场所也可容纳公共活动,但是收费无疑抬高了进入的门槛,也拉开了与市民日常公共活动的差距,特别是对拥有大量外来工的深圳来说。

(5)人工开发并提供活动设施——不包括未经人工开发的E类用地。

公共开放空间应以容纳市民日常公共活动为主,即不需要很大体力代价、每日都可发生的活动,因此要排除公共活动强度较低的自然开放空间。

图3:公共开放空间的释义

4分类

(1)根据用地权属,分为两类:独立占地和非独立占地。

目前深圳市在城市规划体系中落实公共开放空间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规划成果的编制和审批(法定图则和详细蓝图),二是通过设计要点(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见图4)。前者以确定公共开放空间的独立用地为主,后者以要求开发地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为主。

图4:公共开放空间要求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的位置

独立占地公共开放空间指具有独立的土地权属的公共开放空间,主要通过用地规划来落实,如法定图则或详细蓝图中划定的公园、广场等。

非独立占地公共开放空间指设在用地单位内部,通过建筑退线等规划控制而实现的公共开放空间,主要通过设计要点来落实,类似要求开发地块在用地边界预留半幅道路的做法。

(2)根据表现形式,分为3类:绿化空间、广场空间、运动空间。

1)绿化空间:指以自然植被为主体形成的公共开放空间。绿化空间主要提供休憩活动。规划时落实在G1和居住小区绿地Rn6类用地。

为了改善半私密空间泛滥的情况,深圳市的居住小区及以上级别的公共绿地均应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免费向所有市民开放,不应划入楼盘内部成为少数人使用的半私密空间。本文提到的居住小区均指人口规模上的居住小区,大约由数个楼盘组成,各楼盘内部可以设置半私密空间。事实上许多市民的日常活动是不适合在楼盘内进行的,比如跳舞做操这样的活动,在楼内会扰民,应该在楼盘间的公共开放空间内进行。

2)广场空间:指以硬质铺装为主的(绿地率不超过50%),非紧急情况下汽车不得进入的公共开放空间。广场空间主要提供综合性和多样性的活动。规划时落实在S2类用地。现有的广场(S2类)用地均应成为公共开放空间。

3)运动空间:指专供市民从事体育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规划时落实在GIC3和Rn3类用地。

按照规范配置的所有居住小区及以上级别的体育场地,均应提供相应比例的免费运动场地,向所有市民开放,以构成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运动空间的主体。收费场地的面积不计入公共开放空间的面积。

运动场地因为需要维护,不收费是不实际的,但是同时也应提供部分维护成本低的场地,供市民免费使用。这些场地包括:户外健身场地(包括室外器械场地)、慢跑道、排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网球训练墙壁、儿童活动场地等。比如梅林水库文体中心在提供游泳池、足球场、高尔夫练习场和网球场的同时,也提供了篮球、排球、户外健身等免费场地。

(3)根据行政区划分为4级:市级、区级、街道级、社区级。

因为非独立占地公共开放空间大多是市场行为,目前此种分类仅针对于独立占地公共开放空间。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居住地区的人口规模为15~20万人,居住区的人口规模为4~6万人,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1~2万人。

各级行政区划的人口与《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各级人口规模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特区内街道的平均人口规模为15~20万人,相当于1个居住地区或2~5个居住区的人口规模;社区的人口规模原则上是0.6~2万人,基本上相当于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

公共开放空间按照行政区划分级是出于以下两点考虑:①目前独立占地公共开放空间的实施主体以政府为主, 为市民提供公共开放空间也是政府的职责,与行政区划挂钩更有利于落实实施责任;②按照人口规模分级往往忽视了工作地,使工作地无标准可循,而事实上工作地是公共开放空间缺失最严重的区域。比如振兴路建艺大厦周边就缺少公共开放空间,而中心区22、23-1地块则依靠规划者的设计理想规划了公共开放空间,我们希望这种设计理想在各处工作地都能够体现。

(4)其他分类

对于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前三种分类是公共开放空间较重要的分类,而下面的几种分类方法可供分析时使用。

根据开发主体分为2类:政府开发、市场开发。

根据使用功能分为8类:政治性、商业性、休闲性、观赏性、交通性、宗教性、文化性、综合性。

根据空间形态分为3类:点状、面状、线状。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 §10.1概述 §10.2商业区 §10.3城市中心 §10.4城市广场 §10.5城市设计 §10.1概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概念:可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交通 –商业交易 –表演 –展览 –体育竞赛 –运动健身 –消闲 –观光游览 –节日集会 –人际交往 –…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 –开放空间 ?街道 ?广场 ?停车场 ?居住区绿地 ?街道绿地 ?公园 ?…… –专用空间

?运动场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一、构成要素 1、自然要素?a?a气候、地形、水体、植被等 2、人工要素?a?a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 环境绿化、水景、城市照明 环境设施和小品 3、人文要素?a?a交往环境、风俗习惯 二、造型要素 1、实质要素?a?a点、线、面、体、色彩、质感 2、虚质要素?a?a焦点、轴线、界面 尺度、光、时间 §10.2商业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三、中心商务区 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 五、购物市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集市贸易(零售和批发) ?市场、商店和商业街 ?商业区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内容: –现代城市商业区是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以商品零售为主体权及与它相配套的餐饮、旅宿、文化及娱乐服务。 –商业区内一般有大量商业和服务业的用房,如百货大楼、购物中心、专卖商店、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商业办公楼、旅馆、酒楼、剧院,歌舞厅、娱乐总会等。 ?分布 –商业区的分布与规模取决于居民购物与城市经济活动的需求。 –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分区中心的地段,靠近城市干道的地方。 ?商业建筑分布形式: –沿街发展 –整个街坊 三、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 –指城市中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是城市经济、金融、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集中地。 ?一般只是在工业与商业经济基础强大,商务和金融活动量大,并且在国际商贸和

公共空间设计

2011 _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 教案 课程类型:必修专业课 总学时/周学时:112 / 14 开课时间:2011年10月31日至2011年12月23 日使用教材:《公共空间设计》 授课对象:专业:艺术设计环艺年级:09环艺2 授课教师:姓名:刘天情职称:助教 黑河学院教务处制

教学日历(学期授课计划) 周次起讫时间课次日/月节次学时内容纲要(章、节) 十三10.31—11.4 1 31/10 5—8 4 一、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内 涵 1、空间的基本概念 2 1/11 5—8 4 2、空间的基本类型及组织方式 3 3/11 5—8 4 3、公共空间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4 4/11 5—6 2 4、公共空间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十四11.7—11.11 5 7/11 5—8 4 二、办公空间设计 1、办公室的特点 6 8/11 5—8 4 2、办公室的平面布局与天花形式 7 10/11 5—8 4 3、办公室的消防、防盗与其他安 全因素 8 11/11 5—6 2 课堂练习 十五11.14—11.18 9 14/11 5—8 4 三、商业空间设计 1、商业空间的类型与特点 10 15/11 5—8 4 2、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原则 11 17/11 5—8 4 3、商业空间功能组织 4、商业环境的形象塑造 12 18/11 5—6 2 课堂练习 十六11.21—11.25 13 21/11 5—8 4 四、餐饮空间设计 1、餐饮空间的购成和分类 14 22/11 5—8 4 2、餐饮空间的设计原则 15 24/11 5—8 4 3、餐饮空间的色彩运用 4、餐饮空间的装上陈设和照明设计 16 25/11 5—6 2 课堂练习 十七11.28—12.2 17 28/11 5—8 4 五、旅游空间设计 1、旅游空间的设计要点 18 29/11 5—8 4 2、酒店的大堂设计 19 1/12 5—8 4 3、客房的设计 4、宾馆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20 2/12 5—6 2 课堂练习 十八12.5—12.9 21 5/12 5—8 4 六、娱乐空间设计 1、娱乐空间的类型

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

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 [摘 要]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主要包 括市民空间阶段,广场的衰落,游憩墓地阶段,公园运动,社区和邻里公园阶段,公共领域的衰落及公共空间的私有化等重要阶段和事件。[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史;美国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ace in American Cities/Zhang Hanqing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ace in American cities ha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periods and events:the decline of the citizen's space and squares;the decline of graveyards,sports parks,communities, neighborhood parks and public area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life and space;the invention of streets;the influence by globa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nd IT revolution,etc.[Key words] Urban public space,History of development,America □ 张翰卿(编译) [文章编号]1006-0022(2005)02-0111-04 [中图分类号]TU984.3/.7 [文献标识码]B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在我国,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是在大量建设实践的背景下被动进行的,很多工作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实践总结的层面上。1997年在上海举办的以“城市公共空间”为主题的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和1998年在深圳举办的以“城市设计”为主题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学术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牵涉的方面很多,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远远超出单纯空间美学的研究范畴。最近,作者阅读到两篇有关美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文章,现将其编译出来,简要介绍美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和事件,期望能够扩展我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视野,在与国外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对比思考中,探寻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 18世纪初,每一处公共空间,即每一块由当局控制的土地,都意味着服务于公共机构,而非服务于公众。那个时期的公共用地主要是用于地方上教堂或学校的建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新建城镇,几乎无一例外地包括了为市场、操练场、码头、教堂、大学、学术机构及公众庆祝活动和集会服务的公共空间。它们都以公共的功能为标志,人们在其中从事一些公共服务工作或扮 演公共角色。 殖民地时期及独立之初,美国的复兴实践更多关注的是建筑物而非其前面的广场。按照18世纪的观点,无论广场如何的大和开阔,它的荣耀都来自于其从属的建筑物。 许多城市的地图显示,在最终将矗立起的居住区中间插入小的广场,无疑意味着它将被公共建筑围合,并将因此获得荣耀。但是,进入19世纪以后,这些小型广场多被当作公园来看待。从关注公共建筑到关注公共空间的转变将最终使得公共空间与城市背景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美学上的联系。 美国人想要的是一种理性的、平均主义的和政治性的空间和结构秩序,以及公共领域和私有领域的截然分割,这导致用于休闲的、非政治性的和非公共功能的空间靠私有领域来提供,仅有的真正公共的、人性的空间是巨大的中央市民广场,在那里所有具有公民资格的人都可以聚集在一起。这是传统公共空间和当代公共空间真正的区别所在。 随着19世纪的临近,市民广场逐渐失去它的声望,这一点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了。在独立战争期间(1775年~1783年),公众庆祝的活动中心曾经是教堂的大厅、独立宫及纽约的中心草地。但是,当政治演说和政治抗议不再流行的时候,公众就开始光顾拥挤的街道、两旁植树的散步道和滨水区了。 其它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这种离心运动。中产阶级家庭感到郊区和独立农庄的吸引力;新来的人(许多人是从海外来的)对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 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 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公共空间设计 教案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LLEGE 教案 课程名称:公共空间设计 教师姓名:姜佳良 系别:机电系 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第二学期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总学时:64 周学时:周4学时 教学起始周: 1 周——16 周 授课班级及时间:工业设计二、三班 教材概况(主编、出版社、版次等): 《公共空间设计》杨清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辅概况: 《室内设计》马澜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1)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的概念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及风格表现 3.公共空间的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概念的理解 公共空间的主要风格 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2)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因素 3.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 公共空间发展的因素与趋势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二周 二、授课课题: 展馆空间设计案例鉴赏解析 三、教学目的要求: 对湖南益阳博物馆室内设计进行鉴赏 归纳总结展示空间的设计特点与要求 要求学生进行展示空间设计

室内设计空间划分基本概念

室内设计空间划分基本概念 我们可以将家庭室内空间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公共空间,是指家人共同生活共同使用的空间部分,公共空间讲究共性; 一类叫私密空间,是指个人单独使用的空间,私密空间讲究个性; 公共空间在装修时要考虑大家共同性的需求,充分照顾到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的感受。 私密空间在装修时要考虑到私密性,考虑到隔音、私密、个性等方面的需求。 哪些地方属于公共空间呢? 客厅、餐厅、阳台是全家聚会、休闲的地方,同时又是家庭装修的重点部分; 厨房、卫生间是全家生活的重要地方,同时又是室内电器、家具最多的地方,是单位装修造价最贵的地方; 玄关、过道、楼梯; 家庭衣帽间、储藏室; 还包括私密空间的门套、木门部分。 我们家庭生活的大部分功能都要在公共空间里实现,同时公共空间又承担着接待客人、举行家庭聚会、朋友聚会的重任,还是我们每个家庭的脸面所在,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把装修预算的大部分都做在了公共空间。 比如:豪华的家具、先进的家电设备,漂亮的沙发、窗帘、名贵的地板地砖等。 我们通常说的室内装修风格,其实应该说是室内公共空间的装修风格。 私密空间的装修需求: 卧室、书房、主人卫生间等可称之为私密空间,因为一般客人外人到此会自动止步的,这里承载着居住者个人的私生活。 由于家庭成员的多样性,所以没有必要把个人的房间,也装修得很共性,可以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推出个性化的装修设计方案。 现在一些家电、家具生产商,都在设计个性化的产品,分成男性家具、女性家具和中性家具,男性家电、女性家电、中性家电,有的厂商也专门推出儿童家具、少年家具、老年家具,窗帘窗饰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在充分张扬居住者个性的前提下开展设计,是私密空间装修的发展方向。 公共空间的共性,通过装修木作的颜色统一、地面的颜色统一、其它造型的相似来实现。

中国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7种类型

中国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7种类型 集中块状结构类城市是我国现代城市中空间结构最为紧凑的一种类型。就形成特征而言,其多是在平原地形条件下,城市新辟用地围绕着原有中心,向周围较为紧凑、均衡地不断扩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具体到每一城市,则其发展基础、背景和历程往往又各不相同。典型城市:沈阳、北京、石家庄、无锡。 连片放射状结构类城市 是我国现代城市另一种结构较为紧凑的类型。其形成机理与上述集中块状结构类城市大体相同,只是由于受到若干自然条件(河流、山丘、湖泊等)或特定交通(铁路、公路、河道等)的深刻影响,而在城市向各个方向的扩展上表现出特定的不均等性。在某种情况下,其与集中块状结构城市可相互转化。典型城市:盐城、南昌、柳州、合肥。 连片带状结构类城市 是我国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形成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在河谷地带受狭长用地条件限制,同时往往还迭加有沿河谷带状分布的交通线(铁路、公路或河道等)的影响;在滨海地带受带状海岸平原地形条件影响;在平原地区受带状交通影响,并往往也具有其它一些特定条件影响(如历史因素或规划思想等)。此外,若从带状发展的方向看,则其大多数表现为向两侧延伸,也有少数城市只向一侧伸延(或退延)。典型城市:兰州、青岛、深圳和洛阳。 带卫星城的大城市

是我国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结构布局形式。其主要是将从中心区调整出来或新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在大城市外围地区进行集中布置,以形成新的小型城市发展中心,并多具有较明显的疏散城市工业和人口、控制城市连片扩大的规划色彩。此外,也有部分城市,由于能将卫星城的建设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而不强求一般性的工业疏导,因而其效果更为突出(这种情形有时可从一城多镇结构类型城市发展而来)。典型城市:上海、南京。 一城多镇结构类城市 是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中又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其形成条件在各类城市中最为宽泛,可见诸于工矿城市、山区城市以及一般江河平原城市等,主要由一个主城区和若干有特定专业职能的外围城镇组成。其中主城区往往是城市主要的政治、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并承担较强的综合经济功能,规模上也远远高于一般外围城镇。典型城市:个旧、重庆、南通。双城结构类城市 是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中较具特色的一类城市。其形成上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沿海港口城市,随着城市主要港口从内河向外海推移,港口型城区往往逐渐脱离原有的城市中心区,而发展成为一个新独立城市区,和原有中心城区形成双城格局;另一种是在内陆城市,依托若干重点建设项目的成组布局或受特定布局因素的影响,跳跃性地开辟新市区,也往往与老城区共同形成新的双城格局。典型城市:湛江、包头。 分散型结构类城市 是我国现代城市中结构最为松散的一种类型。影响此类城市结构分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

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 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 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 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1)基本要求:

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 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 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街道断面、种植设计、街道设施,两侧建筑的用地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同。 3)街道围合: 对街道空间的围合的控制主要考虑街廓(或者称为街道的轮廓,指建筑外壳对于街道空间的围合)高宽比的影响,其中“一次街廓”指以道路侧石线为起点和按特定的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 “二次街廓”指以道路中心线为起点和按特点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 4)建筑立面: 建筑物立面主要由建筑顶部、建筑中部和建筑基座三部分组成,对建筑界面的规划设计应通过对这三部分的控制来实现。 5)街道设施: 街道设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功能性设施包括电话亭、候车廊、垃圾箱、邮筒、路灯等,一般应等距布置,以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信息性设施包括街区图和指示牌等,应设置在街道交叉口等人流集散点附近;休憩性设施包括座椅和凉亭等,应布置在人流较为集中的部位;观赏性设施包括花坛、喷泉、水池、雕塑和钟塔等,设置在空间节点处。

公共空间设计理念

公共空间概念与设计分类 一、公共空间设计定义 本课程所讲的公共空间定义为:具有公共形式和社会性质的建筑室内空间。 公共空间设计是围绕公共建筑空间形式,以“人”为中心,依据人的社会功能需求、审美需求,设立空间主题创意、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再度创造,赋予空间个性、灵性,并通过视觉艺术传达方式表达出来的物化的创造活动。 二、公共空间设计分类 (一)酒店空间 1、酒店空间设计范畴:所有与宾馆酒店相关的公共设施,会所、度假 村等。 2、酒店空间设计要点: 酒店空间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不同的文化创意和功能 的完美结合

图1 某酒店大堂吧 图2 豪华套房 图3 标准客房 (二)餐饮空间 1、餐饮空间设计范畴:所有公共饮食场所,包括酒吧、咖啡馆、快餐 等餐饮场所 2、餐饮空间设计要点:餐饮空间的设计重在营造不同的就餐氛围和同市 场需求相吻合的空间效果。 图4 特色餐厅 图5 某西餐厅 图6 自助餐厅 (三)办公空间

1、办公空间设计范畴:所有与工作相关的公共空间,从大的集团总部到小的办公室。 2、办公空间设计要点:办公空间最重要的就是平面设计,即对办公空间的功能划分;另外就是如何加强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 图7 接待室 图8 中型会议室 图9 某公司门厅 (四)商业空间 1、商业空间设计范畴:大型百货商店、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到小型专卖店。 2、商业空间设计要点商业空间设计室内设计室外化,室内景观室外景观融于一体,基础照明充足不留死角,每个楼层每个功能区域划分各有特点,但又不失统一性。装修讲究明、透、亮,货架以开放式为主。

图10 配饰专卖店 图11 服装专卖店 图12 某商场设计 (五)娱乐休闲空间 1、娱乐休闲空间设计范畴:包括夜总会、卡拉OK厅、美容院、健身中心、洗浴等俱乐部形态的空间场所。 2、娱乐休闲空间设计要点娱乐休闲空间的视觉感受、光影、气氛的烘托等方面是设计的关注点,因此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 图13 KTV 设计 图14 某夜总会 图15 某酒吧 (六)展示空间 1、展示空间设计范畴:用以展示和推广产品或者服务的场所。包括博物馆、画廊、展厅、样板间和公共空间里的展示陈列 2、展示空间设计要点

深圳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与分类

深圳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与分类 发布人:洪涛 | 发布时间:2007-11-12 | 来源:深规院 | 字体大小:大中 小 随着深圳市城市规划管理的日趋精细化,深圳市规划局对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城市空间控制越来越重视。这种工作重心的转移不但体现在各阶段用地规划中,也体现在要求开发地块有提升城市空间质量的义务,包括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和公共通道。为此深圳市规划局委托我院提供技术支持,编制《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1思路 由于公共开放空间不是一个独立的用地概念,它包含部分的R类、G类和GIC类用地。我们将先对公共开放空间做以强调本质属性的定义,而后利用分类方法对用地权属和表现形式等做出明确的界定。 2原则 (1)是基于管理需求的技术服务或准备,而不是学术探讨。定义与分类要简单清晰,易于理解,便于操作。 (2)是为深圳准备的技术支持,国内外其它城市的探究成果照搬过来未必适用。要结合深圳的实际、解决深圳的问题。 (3)不能另起炉灶、另创概念,应根植于深圳现有的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中,并尽量与《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的内容协调统一。我们是要整合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而不是增加新的工作。 3定义 广义上,公共开放空间就是容纳公共活动的场所。在深圳,公共开放空间指:城市中室外的,面向所有市民的,全天免费开放的,经过人工开发并提供活动设施的场所(见图1)。

图1: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定义一个事物的目的无非就是将它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公共开放空间与其它城市空间在物理划分和管理使用上都有区别:从遮蔽度来看,它应该是室外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其建设的控制与引导》赵蔚,2000年,见图2);从使用上来看,它应该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是免费的;从侧重于市民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讲,它应该是公共活动强度较高的,为容纳市民每日进行的公共活动而准备的。 图2:城市空间分类(按空间的遮蔽及开敞程度) 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公共开放空间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五点: (1)室外——不包括室内空间和灰空间。 (2)所有市民都可使用——不包括在居住小区或楼盘内,仅供业主活动的内部空间。 这是对管理与使用的要求,为了解决目前深圳半私密空间泛滥的问题。目前深圳市的城市面貌呈现为:有楼盘而无社区,有私家花园而无公共开放空间。楼盘之间背靠背,毫无对话;私家花园往往精雕细琢,而楼盘之间却毫无公共活动的场所。

公共空间的相关知识

公共空间的相关知识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公共空间的相关知识》的内容,具体内容:公共空间是人们共同活动的空间。人们可以利用一个共同空间进行人际交流。那么,,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公共空间的概念及其作用公共空间设计是会所... 公共空间是人们共同活动的空间。人们可以利用一个共同空间进行人际交流。那么,,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公共空间的概念及其作用 公共空间设计是会所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社会活动的场地、环境和舞台,同时它们也是会所规划设计、环境设计、会所设计等重点关注的对象。 现代社会以工业化大生产为特征,强调的是现代工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以大众消费和生产为纽带的关系。然而会所设计以现代经济制度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可以不必相互熟悉,而更强调相互间的协作关系。特别是在现代城市当中,经济制度和城市制度决定了人的职业构成和分工,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化。陌生化一方面有力地保证了私人空间的私密性,但也强烈要求具备交流、参与功能的公共空间出现。这类公共空间应该具备游行、集会、演说、交易、观赏等功能,而空间也由于这些活动而具有了公共性特征。 公共空间中的"公共"二字,在我们的日常汉语中,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公众的、公共的",也就是"大家的"、"共有的";二是"公开的",也

就是"当众的"、"发表的"。"公共"在一定意义上包含了,种平等、参与、互动、共享、共有、共同等内涵。"空间"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人的,它既可以是主导性的,也可以是服务性的。"公共空间"即是大众的公有场所。这种具有开放、公开、公众参与和认同的特质空间称为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是围绕建筑既定的空间形式,以"人"为中心,依据人的社会功能需求、审美需求,设立空间主题创意、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再度创造,赋予空间个性、灵性,并通过视觉艺术传达方式表达出来的物化的创作活动。这项含有创意与技巧,赋有美学价值的创作活动,也是会所设计重要的延续和深化的内容。室内空间设计的宗旨,是满足适应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所折射出的人们对生活理念的更新,满足现代生活理念所转换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多元文化空间的需求。作为设计师,需尽全力创造与现代新生活相适应的活动场所。创造形形色色具有延续城市空间、汇人城市历史文化的公共活动空间。 因此,会所设计水平高低、施工水平的优劣及设计者专业素养、文化底蕴、表现手法和现场调控能力的高低等因素,都对空间功能文化的表现具有决定性意义。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理想的活动空间。如娱乐、办公、购物、观赏、旅游、餐饮等室内活动空间。它具有满足相宜的生活行为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功能,与此同时,也能间接满足个人、家庭生活方面的需求。因此,在会所设计过程中,要求在保证满足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综合管理的标准性等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取向。

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LLEGE 教案 课程名称:公共空间设计 教师姓名:姜佳良 系别:机电系 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第二学期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总学时:64 周学时:周4学时 教学起始周: 1 周—— 16 周 授课班级及时间:工业设计二、三班 教材概况(主编、出版社、版次等): 《公共空间设计》杨清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辅概况: 《室内设计》马澜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1)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的概念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及风格表现 3.公共空间的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概念的理解 公共空间的主要风格 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2)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因素 3.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 公共空间发展的因素与趋势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二周 二、授课课题: 展馆空间设计案例鉴赏解析 三、教学目的要求: 对湖南益阳博物馆室内设计进行鉴赏 归纳总结展示空间的设计特点与要求

第十七章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师备课教案

建,组织,变化,增加层次.使人获得设计师所期待的生理及心理反应 .创造一个 理想的空间格调和环境氛围? 现代室内设计是科学,艺术和生活所结合而成的一个完美的整体 ?随着时 代的发展,室内设计一方面其广泛的内容和自身的规律将随社会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发展而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等现代科学技术 成果的不断被推广和应用,以及声,光,电和风的协调配合,也将使室内设计升 华到新的境界? 第二节.室内设计的目标 室内设计的目标----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即以 人为本?这个目标体现在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两个基本方面 ,即一方面要合理 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满足使用功能,另一方面提高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 理环境质量,使人从精神上得到以满足,以有限的物质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精 神价值? 1. 物质水准建设的目标 物质水准建设包含设计的使用性和经济性的两个主要原则 ? 室内设计的实用性是解决室内设计问题的基础 ,建立在物质条件的科学 应用上,如室内空间计划,家具的陈设,储藏设置及采光,通风,管道等设备,必须 合乎科学,合理的法则,以提供完善的生活效用,满足人们的多种生活需求? 室内设计的经济性则是提高室内环境效率的途径,体现在人力,物力和财 力的有效利用上,室内一切物质设备,必须精密预算,才能保持长期的价值,发 挥 财力资源最大的效益? 2. 精神品质建设的目标 精神品质建设包含设计的艺术性和个性特色两个要素 ? 室内设计的艺术性是指形式原理,形式要素,即造型,色彩,光线,材质等,必 须在美学原理的规范之下,以达到取悦感官,鼓舞精神的作用? 室内设计的个性特色是指空间的性格形态塑造 ,反映出不同的个性特色 或不同的格调,满足和表现个体和群体的特殊精神品质和性格内涵 ,使人们在 有限的空间里获得无限的精神感受.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读解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读解 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朱莉蓉 GB/T31171-2014《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于2014年9月3日发布,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首个对休闲空间进行规范的标准。特别是我国目前人口基数大,人均空间小的现状,而休闲需求呈现又呈井喷状增长,如何规划好国民的公共休闲空间,则显得更加的意义重大。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2009年11月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这不止是我国首个以休闲为标准化对象的专业标准化委员会,也是全世界首个并且是唯一的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委会成立以后,对我国休闲产业现状进行了大量的专项调研和研究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已经开始由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变,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休闲也从精英阶层的小众化走向了平民百姓的大众化,并且会在未来几年呈现井喷式发展。但我国目前的休闲空间缺乏,休闲设施不足、休闲服务落后等,无法满足国民的基本休闲需求。特别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国民的休闲质量。基本上大中型城市的公园在早上和晚上都是人满为患。商场、休闲街区在周末也是人潮汹涌。节假日的景区里的人山人海则已经是中国景区的常态。如此休闲,何来质量可言。所以,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就把通过标准化手段来提升中国休闲质量作为目标。 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后简称《纲要》),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部分委员作为专家参与了《纲要》起草。《纲要》提出了旅游休闲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以及组织实施等。其中主要任务的第一条是保障国民休闲时间,第二条便是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第三条是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措施包括稳步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城市休闲公园限时免费开放;稳定城市休闲公园等游览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并逐步实行低票价;加强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环城市游憩带、特色旅游村镇建设,营造居民休闲空间;加强公园绿地等公共休闲场所保护,对挤占公共旅游休闲资源的应限期整改,等等。《纲要》任务还包括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等等。把休闲时间和休闲空间的保障放在了《纲要》任务的首要位置。

商业公共空间方案设计

《商业广场内部公共空间概念方案》 设计任务书 项目名称:商业广场内部公共空间概念方案 甲方: 乙方: 提供日期: 2016-2-20

目录 正文部分: 一、项目概况 二、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三、设计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要求 四、设计要求和限额 五、甲乙项目人员沟通联系表 六、时间进度安排 七、合作方式 附件部分: 一、图纸资料:商品平面图、建筑条件图、总平面图(包含电子CAD 档案)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于,项目用地为商业。整体建筑面积约万 M2。交通方便。整体建筑为现代主义风格,富有特色的商业综合体,打造集百货、售、休闲、娱乐、文化、运动为一体的一站式城市商业综合体,成为城市的重要到访点以及城市名片。 二、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2.1 设计依据 2.1.1 甲方提供的项目资料,包括平立剖面的CAD 图纸等 2.1.2 甲方确认的建筑各专业资料,如建筑平面图、建筑结构图、水暖电图等。 2.1.3 本设计任务书。 2.1.4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可的国际度量衡进行设计绘图,以毫米为单位。 2.1.5 所有设计和来往文件的使用文字均为中文。 2.1.6 内装材料需符合消防等级。 2.2 基础资料 2.2.1 建筑条件图(CAD 图) 详见附件。 2.2.2 商业区品类规划图、商业定位说明、铺位分割图

品类规划和铺位分割图见同名附件。商业定位于中高端百货及当地时尚潮流集聚地。 2.2.3 项目总体进度 暂定开业时间2016 年10 月日,概念方案包括商业动线安排和布局, 完成时间参照时间进度安排的内容。 2.2.4 设计范围 详3.3 之设计面积图表汇整所示。 三、设计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要求 3.1 乙方设计团队架构 3.2 设计面积(范围) 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公共区域设计面积总计为㎡。 3.3 各楼层设计面积图表: 楼层平面参照面积计算 3.4 设计界面: 3.4.1 空间划分:为便于区分,我们人为将空间划分为如下部分: 3.4.1.1 营业区域:通道、中岛、边厅、特业区域、超市; 3.4.1.2 公共区域:中庭、入口、电梯厅及轿厢、自动扶梯; 3.4.1.3 功能区域:服饰修改区、卫生间、休息区、多功能厅、母婴室、咨询台、收银台、客服中心(VIP)等。 3.5 设计成果提出形式要求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2010-9-26 16:21 来源于网络【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公共空间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由长、宽、高等量度和范围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广延性和扩张性的表现。但形成具有

公共空间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营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归纳了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若干重要因素——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探讨这些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力,并通过实际案例总结其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应用方法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之营建解读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之营建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营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归纳了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若干重要因素——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探讨这些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力,并通过实际案例总结其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应用方法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 (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