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习题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习题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习题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习题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习题.txt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

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

一.填空

1.代谢是推动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它包括__ __和___ ___;由于一切生命活动

都是耗能反应,因此,__ __就成了代谢中的核心问题。

2.在有机物为基质的生物氧化反应中,以氧为电子传递最终受体的方式称_ __;以无机氧

化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__ _;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___ _。

3.糖酵解是__ __,主要有 _、_ _、___ ___和_

__四种途径。

4.EMP途径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__ _,只生成两分子__ _

的主要中间产物,第二阶段为_ __,合成___ _并形成两分子__ _,EMP途径

可为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提供__ _和__ _,其中间产物又可为微生物的合成代

谢提供_ __,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逆转合成___ __。

5.HMP途径的一个循环结果是一分子葡萄糖转变成一分子__ _,三分子__

_和六分子___ _;且一般认为HMP途径不是产能途径,而是为生物合成提供大量的___

__和__ __。

6. ED途径一分子葡萄糖最后生成两分子__ 、 _,一分子_ _

和__ __。

7.电子传递系统中的氧化还原酶包括__ _、__ _、_ _、__

___和__ ____。

8.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___ _____。

9.乳酸菌进行同型乳酸发酵时通过途径,产物为,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异型乳

酸发酵时通过途径,产物为、和。

10.异养微生物的___ __和__ __均来自__ __的生物氧化,而化能自养微生物在无机能

源氧化过程中通过__ __产生ATP。

11.乳酸细菌可利用葡萄糖产生乳酸,根据产物不同,乳酸发酵可分为_ __、__

___和__ __三种类型。

12.硝化细菌和硫细菌是通过_____ ____来生成还原力。

13.光合色素可分为_ _、__ __和__ __三种类型,光合色素中的类

胡萝卜在光合作用中有两种作用是__ ____和___

___。

14.一个光合单位由__ __和___ ___组成。

15.兼性需氧微生物具有两套呼吸酶系,在有氧时,在无氧时。

16.在自然界引起元素硫和无机硫化物氧化的真细菌主要有:1、 2、和3、。

二.是非题

1.EMP和HMP代谢途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种微生物的糖代谢中。( )

2.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一样都是通过电子传递系统产生ATP。( )

3.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

4.同功酶是行使同一功能、结构不同的一组酶()

5.光合叶绿素和高等植物中的叶绿素具有相类似的化学结构。( )

6.化能自养菌以无机物作为呼吸底物,以O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有氧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三.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发酵 (fermentation) 呼吸作用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无氧呼吸有氧呼吸Stickland反应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四.选择题

1.当一个NADH分子经代谢并让它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后,可产生()

A 6个氨基酸分子

B 1个葡萄糖分子

C 3个ATP分子

D 1个甘油三酯和2个甘油二酯

2.微生物从糖酵解途径中可获得()个ATP分子。

A 2

B 4

C 36个

D 38个

3.对于青霉菌,每摩尔葡萄糖通EMP和TCA循环彻底氧化共产生()摩尔ATP。

A 34

B 36

C 38

D 39

4.下列光合作用微生物中进行的是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作用的是()

A 甲藻

B 绿硫细菌

C 蓝细菌

D 嗜盐细菌

5.硝酸细菌依靠()方式产能。

A 发酵作用

B 有氧呼吸

C 无氧呼吸

D 光合磷酸化

6.下列微生物中同时具有固氧、氧化无机硫化物、氧化亚铁为高铁能力的是()

A 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

B 着色菌属Chromatium

C 贝氏硫细菌属Beggiotoa

D 氧化亚铁硫细菌 f.ferrooxidans

7.厌气条件下降解果胶的细菌为()

A 多粘芽孢杆菌

B 枯草杆菌

C 费新尼亚浸麻梭菌

D 软腐欧氏杆菌

8.腐败梭菌Clos.putrificum能同时利用()作碳源、能源和氮源,进行氧化还原脱氨作用。

A 果胶质

B 脂肪酸

C 葡萄糖

D 氨基酸

9.巴斯德效应是指()

A 乳酸对微生物的抑制

B 酒精对葡萄糖分解的抑制

C 氧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

D 氧气对发酵作用的抑制

10.根瘤菌处于植物所形成的根瘤内,所以它属于()型微生物。

A 好氧

B 厌氧

C 兼性厌氧

D 耐氧

11.合成代谢是微生物细胞中()的一个过程.

A.合成分子及细胞结构

B.在电子载体间传递电子

C.微生物细胞分解大分子为较小的分子

D.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是关键的中间产物

12.下列过程中为了产生ATP分子.下列物质除了()之外都是需要的.

A.二磷酸腺苷分子

B.能量

C.磷酸基

D.DNA或RNA

13.当进行糖酵解化学反应时,().

A.糖类转变为蛋白质

B.酶不起作用

C.从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糖类分子

D.从一个葡萄糖分子产生两个丙酮酸分子

14.当光合作用固定碳反应时().

A.CO2分子与磷酸核酮糖分子反应

B.丙酮酸分子结合形成葡萄糖分子

C.淀粉分子转变为纤维素分子

D.DNA分子改变为RNA分子

15.下面的叙述()可应用于发酵.

A.在无氧条件下发生发酵

B.发酵过程发生时需要DNA

C.发酵的一个产物是淀粉分子

D.发酵可在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中发生

16.电子传递链中()

A.氧用作末端受体

B.细胞色素分子不参加分子转移

C.转移的一个可能结果是发酵

D.电子转移的电子来源是DNA

17.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

B.无ATP时

C.无氧时

D.有细胞色素时

18.为使淀粉和纤维素进行代谢而提供能量,()

A.它们必须第一步变成脂肪分子

B.它们的葡萄糖单位必须被释放

C.环境中必须有游离氧存在

D.遗传密码必须起促进作用

19.脱氨(基)作用实现()转变.

A.多糖转变为双糖

B.双糖转变为多糖

C.脂肪转变为糖类分子

D.氨基酸转变为能量化合物

20.细菌中参加光合作用的是()

A.紫细菌和绿硫细菌

B.肠道细菌和大肠杆菌

C.土壤细菌如放线菌

D.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21.某些微生物光合作用从叶绿素分子丢失的电子来源于()

A.ATP分子

B.细胞色素分子

C.水分子

D.含氮碱基分子

五.问答题

1.扼要说明酵母的一型、二型和三型发酵,它们的最终产物是什么?

2.简述“醉酒”和“鬼火”形成的原因。

3.简述无氧呼吸的特征。

4.请指出以下作为电子最终受体的呼吸类型:

a) NO3 NO2→→N2 Fe3+→→Fe2+ S O2

b) CO2→→CH4 Fumarate→→Succinde

5.何谓化能自型养微生物,它们是如何合成细胞物质的?

6.简述反硝化作用的生态学作用?

7.简述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为什么能在酸性环境下生活?

8. 何谓氢细菌,混合营养型细菌,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9. 何谓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扼要阐述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的关系?

10.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呼吸链的差异。

返回章节练习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十四授课单元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呼吸与发酵作用,重点讲解微生物代谢的特殊性,联系在食品和发酵生产上的应用,注意体现微生物不同发酵类型及代谢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 代谢概论简单介绍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2.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重点介绍化能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的三种产能方式,即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介绍乙醇发酵(酵母菌的乙醇发酵途径和运动发酵单胞菌的乙醇发酵途径)、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甘油发酵、丙酮丁醇发酵、混合酸发酵及丁二醇发酵;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化能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的三种产能方式,即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介绍乙醇发酵(酵母菌的乙醇发酵途径和运动发酵单胞菌的乙醇发酵途径)、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甘油发酵、丙酮丁醇发酵、混合酸发酵及丁二醇发酵;由于学生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经学过各种代谢途径,因此在微生物学中不再作为重点讲解。本章内容主要使学生了解呼吸与发酵作用,重点讲解微生物代谢的特殊性,联系在食品和发酵生产上的应用,注意体现微生物不同发酵类型及代谢的特点。 难点: 化能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的三种产能方式,即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尤其是发酵的概念, 学生只是在现实生活中知道这个名词, 但是不清楚其确切的生物学含义, 指在能量代谢或生物氧化中,在无氧条件下,底物(有机物)氧化释放的氢(或电子)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种未完全氧化的中间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过程。实质: 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 另外, 联系食品和发酵生产上应用的发酵类型及代谢特点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发酵的概念实质及发酵的特点.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 并介绍无氧呼吸中硝酸根(反硝化作用)、硫酸根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特点,介绍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介绍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特点,光能自养微生物的光合磷酸化途径(循环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和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 四、板书设计 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代谢概论 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是生物体如何把外界环境中的多种形式的 最初能源转换成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ATP。 这就是产能代谢。 有机物化能异养微生物 最初 能源还原态无机物化能自养微生物通用能源ATP 日光: 光能营养微生物 第二节糖的代谢

第五章-微生物代谢试题

第五章微生物代谢试题 一.选择题: https://www.doczj.com/doc/d215035447.html,ctobacillus是靠__________ 产能 A. 发酵 B. 呼吸 C. 光合作用 答:( ) 50781.50781.Anabaena是靠__________ 产能. A. 光合作用 B. 发酵 C. 呼吸 答:( ) 50782.50782.________是合成核酸的主体物。 A. 5----D 核糖 B. 5----D 木酮糖 C. 5----D 甘油醛 答:( ) 50783.50783.ATP 含有: A. 一个高能磷酸键 B. 二个高能磷酸键 C. 三个高能磷酸键 答:( ) 50784.50784.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微生物是靠_________ 产能。 A. 发酵 B. 呼吸 C. 光合磷酸化 答:( ) 50785.50785.酶是一种__________ 的蛋白质 A. 多功能 B. 有催化活性 C. 结构复杂 答:( ) 50786.50786.在原核微生物细胞中单糖主要靠__________ 途径降解生成丙酮酸。 A. EMP B. HMP C. ED 答:( ) 50787.50787.参与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高能化合物是__________。 A.乙酰CoA B. GTP C. UTP 答:( ) 50788.50788.Pseudomonas是靠__________ 产能。 A. 光合磷酸化 B. 发酵 C. 呼吸 答:( ) 50789.50789.在下列微生物中__________ 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A. 链霉菌 B. 蓝细菌 C. 紫硫细菌 答: ( ) 50790.50790.合成环式氨基酸所需的赤藓糖来自__________。

微生物第五章34页word

高中生物竞赛 辅导讲义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营养(或营养作用,nutrition)是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所以,营养为一切生命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起点。有了营养,才可以进一步进行代谢、生长和繁殖,并可能为人们提供种种有益的代谢产物。 营养物(或营养,nutrient)则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在微生物学中,常常还包括光能这种非物质形式的能源在内。微生物的营养物可为它们正常生命活动提供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的生理环境。 熟悉微生物的营养知识,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必要基础,有了营养理论,就能更自觉和有目的地选用或设计符合微生物生理要求或有利于生产实践应用的培养基。 第一节微生物的六种营养要素 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犹如人们的菜谱,新的种类是层出不穷的。仅据1930年M.Levine等人在《培养基汇编》(ACompilationofCultureMedia)一书中收集的资料,就已达2500种。直至今天,其数目至少也有数万种。作为一个微生物学工作者,一定要在这浩如烟海的培养基配方中去寻找其中的要素亦即内在的本质,才能掌握微生物的营养规律。这正像人们努力探索宇宙的要素、物质的要素和色彩的要素等那样重要。

现在知道,不论从元素水平还是从营养要素的水平来看,微生物的营养与摄食型的动物(包括人类)和光合自养型的植物非常相似,它们之间存在着“营养上的统一性”(表5-1)。具体地说,微生物有六种营养要素,即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一、碳源 凡能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碳元素(碳架)的营养源,称为碳源(carbonsource)。如把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可利用的碳源范围即碳源谱是极广的,这可从表5-2中看到。 从碳源谱的大类来看,有有机碳源与无机碳源两大类,凡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就是为数众多的异养微生物,凡能利用无机碳源的微生物,则是自养微生物(见本章第二节)。表5-2中已把碳源在元素水平上归为七种类型,其中第五类的“C”是假设的,至少目前还未发现单纯的碳元素也可作为微生物的碳源。从另外六类来看,说明微生物能利用的碳源类型大大超过了动物界或植物界所能利用的碳化合物。因而有人认为,任何高明的有机化学家,只要他将其新合成的产品投放到自然界,在那里早就有相应的能破坏、利用它的微生物在等待着了。据报道,至今人类已发现的有机物已超过700万种,由此可见,微生物的碳源谱该是多么广! 微生物的碳源谱虽然很广,但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其最适碳源则是“C ?H?D”型。其中,糖类是最广泛利用的碳源,其次是醇类、有机酸类和脂类等。在糖类中,单糖胜于双糖和多糖,已糖胜于戊糖,葡萄糖、果糖胜于甘露糖、半乳糖;在多糖中,淀粉明显地优于纤维素或几丁质等纯多糖,纯多糖则优于琼脂等杂多糖和其他聚合物(如木质素)。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生物科技行业)第五章微 生物的代谢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一、代谢的概念 1、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分解代谢产生能量,合成代谢消耗能量。 2、生物氧化:生物体内发生的壹切氧化仍原反应。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被微生物直接利用,也可通过能量转换储存在高能化合物(如ATP)中,以便逐步被利用,仍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被释放到环境中。生物氧化的功能为:产能(ATP)、产仍原力[H]和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 3、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自养微生物则利用无机物,通过生物氧化来进行产能代谢。 二、异养微生物产能代谢 发酵 生物氧化有氧呼吸 呼吸无氧呼吸 1、发酵: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且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发酵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只是部分地被氧化,因此,只释放出壹小部分的能量。发酵过程的氧化是和有机物的仍原相偶联。被仍原的有机物来自于初始发酵的分解代谢,即不需要外界提供电子受体。 发酵的种类有很多,可发酵的底物有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氨基酸等,其中以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最为重要。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糖酵解是发酵的基础,主要有四种途径: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主要发酵类型

(1)酵母菌乙醇发酵的三种类型 壹型发酵: GlucosePyrAlcohol 二型发酵:当环境中存在NaHSO4,和乙醛结合,而不能受氢,不能形成乙醇。 磷酸二羟丙酮a-磷酸甘油甘油 三型发酵:在碱性条件下,乙醛发生歧化反应 产物:乙醇、乙酸和甘油。 (2)乳酸发酵 同型乳酸发酵(EMP途径): 葡萄糖丙酮酸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PK或HK途径,肠膜状明串珠菌) 葡萄糖乳酸+乙酸或乙醇(HK途径) 戊糖乳酸+乙酸(PK途径) 俩歧双歧途径(PK+HK途径,俩歧双歧途杆菌) 葡萄糖乳酸+乙酸(Hk和PK途径) (3)氨基酸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 在少数厌氧梭菌如Clostridiumsporogenes,能利用壹些氨基酸同时当作碳源、氮源和能源,其机制是通过部分氨基酸的氧化和另壹些氨基酸的仍原向偶联,这种以壹种氨基酸做氢供体和以另壹种氨基酸做氢受体而发生的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称为Stickland反应。作为氢供体的氨基酸:Ala;Leu,Ile,Val,Phe,Ser,His,trp 作为氢受体的氨基酸:Gly,Pro,Ori,OH-Pro,Arg,trp.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习题 一、填空题 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和4个生长时期。 2、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和。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和;以生物量为指标来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和。 3、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和(2),其中(1)中常用的有、和。 4、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和。 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和等。 6、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或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灭菌,其温度为,时间为。 7、通常,细菌最适pH的范围为,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霉菌的最适pH范围是。 8、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和 等。 9、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和。 10、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 (1)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2)隔膜形成后染后体才复制(3)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4)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

2、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 (1)40h (2)20h (3)10h (4)3h 3、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 (1)死亡期(2)稳定期(3)延迟期(4)对数期 4、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1)1,4 (2)2,3 (3)2,4 (4)1,5 5、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1)比浊法(2)显微镜直接计数 (3)干细胞重量测定(4)平板菌落记数 6、下列哪咱保存方法全降低食物的水活度?() (1)腌肉(2)巴斯德消毒法(3)冷藏(4)酸泡菜 7、连续培养时培养物的生物量是由()来决定的。 (1)培养基中限制性底物的浓度(2)培养罐中限制性底物的体积(3)温度(4)稀释率 8、常用的高压灭菌的温度是()。 (1)121℃(2)200℃(3)63℃(4)100℃ 9、巴斯德消毒法可用于()的消毒。 (1)啤酒(2)葡萄酒(3)牛奶(4)以上所有 10、()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 (1)青霉素(2)磺胺类药物(3)四环素(4)以上所有 三、是非题 1、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部所需时间为代时。 2、最初细菌数为4个,增殖为128个需经过5代。 3、一般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稀释平板涂布法测定的菌数多。 4、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或增加很少。

微生物学 第五章

第五章微生物代谢 选择题(每题1分,共25题,25分) 1.下列光合作用微生物中进行的是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作用的是( C )正确 A.甲藻 B.绿硫细菌 C.蓝细菌 D.嗜盐细菌 2.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于( B )正确 A.有机物 B.还原态无机化合物 C.氧化态无机化合物 D.日光 3.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 A )是最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正确 A. EMP途径 B. HEP途径 C. ED途径 D. WD途径 4.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 C )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正确 A. EMP途径 B. HEP途径 C. ED途径 D.WD途径 5.硝化细菌是( A )错误正确答案:B A.化能自养菌,氧化氨生成亚硝酸获得能量 B.化能自养菌,氧化亚硝酸生成硝酸获得能量 C.化能异养菌,以硝酸盐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D.化能异养菌,以亚硝酸盐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6.根瘤菌属于( A )正确 A.共生固氮菌 B.自生固氮菌 C.内生菌根 D.外生菌根 7.两歧双歧杆菌进行的是( C )正确 A.乙醇发酵 B.同型乳酸发酵 C.异型乳酸发酵

— D. 2,3丁二醇发酵 8.对于青霉菌,每摩尔葡萄糖通EMP和TCA循环彻底氧化共产生( B )摩尔ATP。正确 A.34 B.36 C.38 D.39 9.下列哪项不属于固氮生物( D )正确 A.根瘤菌 B.圆褐固氮菌 C.某些蓝藻 D.豆科植物 10.在生物固氮过程中,最终电子受体是( A )正确 A.N2和乙炔 B.NH3 C.乙烯 D.NADP+ 根瘤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C)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11.下列各项中与根瘤菌固氮过程无关的是( C )正确 A.还原力[H] B.ATP C.NO3- D.固氮酶 12.细菌群体生长的动态变化包括四个时期,其中细胞内大量积累代谢产物,特别是次级代谢产物的时期是( C )正确 A.迟缓期 B. 对数期 C. 稳定期 D.衰亡期 13.下列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异常旺盛无关的原因是( D )错误正确答案:B A.表面积与体积比大 B.表面积大 C.对物质的转化利用快 D.数量多 14.下列关于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正确

第五章微生物代谢 答案

第五章微生物能量代谢 一、选择题(只选一项,将选项的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下列哪种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 B ) A金黄色葡萄球菌B青霉C大肠杆菌D枯草杆菌 2.下列哪种产能方式其氧化基质、最终电子受体及最终产物都是有机物?( A ) A发酵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3.硝化细菌的产能方式是( D ) A发酵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无机物氧化 4.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电子的最终受体是(A) A有机物B有机氧化物C无机氧化物D.分子氧 5.乳酸发酵过程中电子最终受体是( B ) A乙醛B丙酮 C O2 D NO3ˉ 6.硝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同时又有硝酸盐存在时,其产能的主要方式是( C ) A发酵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无机物氧化 7.下列哪些不是培养固氮菌所需要的条件?( A ) A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氮源B厌氧条件C提供A TP D提供[H] 8.目前认为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都是( D ) A真菌B蓝细菌C厌氧菌D原核生物 9.代谢中如发生还原反应时,( C )。 A从底物分子丢失电子B通常获得大量的能量 C 电子加到底物分子上D底物分子被氧化 10.当进行糖酵解化学反应时,( D )。 (a)糖类转变为蛋白质 (b)酶不起作用 (c)从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糖类分子 (d)从一个单个葡萄糖分子产生两个丙酮酸分子 11.微生物中从糖酵解途径获得( A )ATP分子。 (a)2个 (b)4个 (c)36个 (d)38个 12.下面的叙述( A )可应用于发酵。 (a)在无氧条件下发生发酵 (b)发酵过程发生时需要DNA (c)发酵的一个产物是淀粉分子 (d)发酵可在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中发生 13.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 C )。 (a)乙醇 (b)丙酮酸 (c)乙酰CoA (d)三磷酸腺苷 14.下面所有特征适合于三羧酸循环,除了( D )之外。 分子以废物释放 (b)循环时形成柠檬酸 (a)C0 2 (c)所有的反应都要酶催化 (d)反应导致葡苟糖合成 15.电子传递链中( A )。 (a)氧用作末端受体 (b)细胞色素分子不参加电子转移 (c)转移的一个可能结果是发酵 (d)电子转移的电子来源是NADH 16.化学渗透假说解释( C )。 (a)氨基酸转变为糖类分子 (b)糖酵解过程淀粉分子分解为葡萄糖分子 (c)捕获的能量在ATP分子中 (d)用光作为能源合成葡萄糖分子 17.当一个NADH分子被代谢和它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时,( C )。 (a)形成六个氨基酸分子 (b)产生一个单个葡萄糖分子 (c)合成三个ATP分子 (d)形成一个甘油三酯和两个甘油二酯 18.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 C )替换的一个机制。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发酵 2.呼吸作用 3.有氧呼吸 4.无氧呼吸 5.异型乳酸发酵 6.生物固氮 7.硝化细菌 8.光合细菌 9.生物氧化 10.初级代谢产物: 11.次级代谢产物: 12.巴斯德效应: 13.Stickland 反应: 14.氧化磷酸化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 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 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 是产生4碳、5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径。 2.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 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NADH 还原为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经 、 和 途径分解葡萄糖。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 。 3.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合酸发酵、 发酵和 发酵等。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是 , 发酵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4.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 磷酸化和 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 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 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ATP 中。 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5.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 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 。 6.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 转换到 下,糖代谢速率 ,这是因为 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7.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22322423、CO O 、S 、SO 、NO NO ----等无机化合物,或 等有机化合物。

第5章 微生物的代谢 习 题

第5章微生物代谢习题 填空题 1.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全部生化反应的总称,主要是由______和______两个过程组成。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是指______在细胞内降解成______,并______能量的过程;合成代谢是指利用______在细胞内合成______,并______能量的过程。2.生态系统中,______微生物通过______能直接吸收光能并同化C02,______微生物分解有机化合物,通过______产生CO2。 3. 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______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______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______是产生4碳、5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径。 4. ______和______的乙醇发酵是指葡萄糖经______途径分解为丙酮酸后,进一步形成乙醛,乙醛还原生成乙醇;______的乙醇发酵是利用ED途径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量后生成乙醇。 5.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______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经______、______和______途径分解葡萄糖,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______。 6.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合酸发酵、______发酵和______发酵等。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是______,______发酵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7,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______磷酸化和______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______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______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8.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 ______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______。 9.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转换到下,糖代谢速率______,这是因为______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10.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N03-、NO2-;、SO42-、s2o3-、CO2:等无机化合物,或______等有机化合物。 11.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______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能量的产生是通过______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2。电子供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还原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______—能量。 12.光合作用是指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固定C02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成两部分:在______中光能被捕获并被转变成化学能,然后在______中还原或固定C02合成细胞物质。 13微生物有两种同化C02的方式:______和______。自养微生物固定C02的途径主要有3条:卡尔文循环途径,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3个阶段;还原性三羧酸途径,通过逆向的三羧酸循环途径进行,多数酵与正向三羧酸循环途径相同,只有依赖于ATP的______是个例外;乙酰辅酶A途径,存在于甲烷产生菌、硫酸还原苗和在发酵过程中将C02转变乙酸的细菌中,非循环式CO2固定的产物是______和______。 14.Staphylococcus aureus肽聚糖合成分为3个阶段:细胞质中合成的______,在细胞膜中进一步合成______,然后在细胞膜外壁引物存在下合成肽聚糖。青霉素在细胞膜外抑制______的活性从而抑制肽聚糖的合成。 15.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2:还原为NH3的过程称为______。该过程中根据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的关系,固氮体系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3种。 16.固氮酶包括两种组分:组分I(P1)是______,是一种______,由4个亚基组成;组分Ⅱ(P2)是一种______,是一种______,由两个亚基组成。P1、P2单独存在时,都没有活性,只有形成复合体后才有固氮酶活性。 17.次级代谢是微生物生长至______或______,以______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自身生命活动无明确生理功能的物质的过程。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等多种类别。 18.酶的代谢调节表现在两种方式:______是一种非常迅速的机制,发生在酶蛋白分子水平上;______是一种比较慢的机制,发生在基因水平上。 19.分支代谢途径中酶活性的反馈抑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常见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 20. 细菌的二次生长现象是指当细苗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摹中生长时,优先利用 ______,当其耗尽后,细菌经过一段停滞期,不久在______的诱导下开始合成______,细菌开始利用______。该碳代谢阻遏机制包括______和______的相互作用。 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于( )。 (1)有机物 (2)还原态无机化合物 (3)氧化态无机化合物 (4)日光 2.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 )是最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1)EMP途径 (2)HMP途径 (3)ED途径 (4)WD途径 3.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 )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产能效率低,为微生物所特有。 (1)EMP途径 (2)HMP途径 (3)ED途径 (4)WD途径 4.酵母菌和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的区别是( )。 (1)糖酵解途径不同 (2)发酵底物不同 (3)丙酮酸生成乙醛的机制不同 (4)乙醛生成乙醇的机制不同

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测试题附答案

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测试题附答案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细菌的遗传物质位于() A.核区和线粒体中;B.核区中;C.核区、质粒和线粒体中;D.核区和质粒中。 2.下列有关细菌繁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分裂生殖 B.分裂生殖时DNA随机分配 C.分裂生殖时细胞质平均分配 D.分裂生殖时DNA复制后平均分配 3.关于病毒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一种蛋白质 B.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C.病毒繁殖时以核衣壳为单位进行 D.在普通培养基上能培养病毒 4.细菌繁殖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有丝分裂 B.DNA复制 C.细胞壁形成 D.蛋白质合成 5.关于生长因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 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 D.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6.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7.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透明的液体各装有: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丙球蛋白(一种抗体)溶液;溶解了DNA分子的NaCl溶液;葡萄糖溶液。依次利用下列哪组物质可以鉴别出来() ①伊红—美蓝培养基②双缩尿试剂③苏丹Ⅲ④二苯胺⑤班氏试剂⑥斐林试剂⑦碘液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⑦D.①②④⑦ 8.下面对菌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肉眼可见的菌落一般是由许多细菌大量繁殖而成的 B.霉菌等在面包上生长形成的不同颜色的斑块即为菌落 C.噬菌体能使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裂从而使菌落变得透明 D.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形态不同 9.与下列几种微生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②乳酸菌③硝化细菌④蓝藻⑤烟草花叶病毒⑥根瘤菌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变为自身细胞物质,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即新陈代谢,简称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分解代谢酶系 复杂分子简单分子+ ATP + [H] (有机物)合成代谢酶系 微生物代谢特点有两点1、代谢旺盛(强度高转化能力强)2、代谢类型多。 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生物氧化的形式: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失去电子。 生物氧化的过程:脱氢(或电子)、递氢(或电子)、受氢(或电子)。 生物氧化的功能:产能(ATP)、产还原力[H]、产小分子之间代谢物。 生物氧化的类型|呼吸、无氧呼吸、发酵。

(一)底物脱氢的四条途径 以葡萄糖作为生物氧化的典型底物,在生物氧化的脱氢阶段中,可通过四条途径完成其脱氢反应,并伴随还原力[H]和能量的产生。 1、EMP途径(糖酵解途径、己糖二磷酸途径) (1)EMP途径的主要反应 (1.3-二磷酸甘油酸) EMP途径的总反应: C6H12O6 + 2NAD++ 2ADP + 2Pi 2CH3COCOOH+ 2NADH

+2H+ + 2ATP + 2H20 (2)EMP终产物的去向: 1)有氧条件:2NADH+H+经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产生6ATP; 2)无氧条件:

①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②酵母菌(酿酒酵母)的酒精发酵:丙酮酸脱羧为乙醛,乙醛还原为乙醇。 (3)E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①供应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NADH2); ②是连接其他几个重要代谢的桥梁(TCA、HMP、ED 途径) ③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 ④通过逆向反应可进行多糖合成。 (4)生产实践意义 与乙醇、乳酸、甘油、丙酮、丁醇等的发酵产生关系密切。 2、HMP途径(戊糖磷酸途径、磷酸葡萄糖酸途径、WD途径) 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并产生大量NADPH+H+形式的还原力及多种重要中间代谢产物。 (1)HMP途径的主要反应

第7章 微生物代谢

第七章微生物的代谢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转化而发生的能量形式相互转化。物质代谢:物质在体内转化的过程。 初级代谢:提供能量、前体、结构物质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代谢物的代谢类型;产物:氨基酸、核苷酸等。次级代谢:它们不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代谢物质的代谢类型;产物:抗生素、色素、激素、生物碱等。 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化学能都是由微生物对环境所提供的能量(或本身储存的能量)进行能量形式的转变而得到的,这个过程称为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一、化能异养菌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生物氧化(biological):物质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是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葡萄糖是化能异养型微生物进行能量代谢最基本的途径。 葡萄糖的生物氧化过程包括: 脱氢: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TCA循环。 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根据电子受体的不同)。 (一)底物脱氢的途径 1、EMP途径(Embden-Meyerhof-paras pathway)又称为糖酵解途径,分两个阶段共10步反应。 2、HMP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又称磷酸戊糖途径或单磷酸己糖途径、磷酸葡萄糖酸途径或WD途径。是产生大量NADPH2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重要中间代谢物的代谢途径。 特点: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并产生大量NADPH+H+。 3、ED途径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KDPG)裂解途径。 ED途径可以不依赖于EMP和HMP途径而单独存在,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其特点是葡萄糖只经4步反应即可快速获得由EMP途径需经10步才能获得的丙酮酸。 4、TCA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循环反应而彻底氧化、脱酸、形成CO2、H2O和NADH2的过程。 第二节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一、分解代谢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糖类物质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主要碳源物质与能源物质。主要有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几丁质等。 1、淀粉的降解:通过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苷酶、异淀粉酶将其水解成双糖与单糖后,被微生物吸收,再被分解与利用。淀粉是重要的发酵原料,利用它可以生产多种多样的发酵产品。 发酵工业:酒精、酒类、有机酸,味精、酶制剂等 食品工业:饴糖、葡萄糖、果葡糖浆 制药工业:抗生素 2、纤维素降解:只有在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作用下,才被分解成简单的糖类。 多种微生物具有纤维素分解酶,其中尤以霉菌的木霉活力较高。 3、半纤维素降解:半纤维素的组成类型很多,因而分解它们的酶也各不相同。菌种:曲霉、根霉与木霉等属。 4、果胶质的降解:果胶酶分由D-半乳糖醛酸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成的果胶。产物:半乳糖醛酸。菌种: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曲霉、葡萄孢霉和镰刀霉等属. 5、几丁质的分解:由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于1,4糖苷键连接而成。产物:N—乙酰葡萄糖胺。再经脱氨基酶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氨。 菌种:某些细菌(溶几丁质芽孢杆菌)和放线菌(链霉菌)。 (二)含氮有机物的分解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一、填空题 1、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时,将葡萄糖经________途径产生丙酮酸,由丙酮酸生成的乙醛被_______成乙醇。 2、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全部生化反应的总称,主要是由和两个过程组成。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是指在细胞内降解成,并能量的过程;合成代谢是指利用在细胞内合成并能量的过程。 3、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通过能直接吸收光能并同化 CO 2,微生物分解有机化合物,通过产生CO 2 。 4、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 流代谢途径;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是产生4碳、5碳等中间产物,微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径。 5、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磷酸化和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6、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 7、微生物有两种同化CO 2的方式:和;自养微生物固定CO 2 的途径主要有3条:卡尔文循环途径,可分为、和 3个阶段。 二、选择题 1、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于() A、有机物 B、还原态无机化合物 C、氧化态无机化合物 D、日光 2、同型乳酸发酵中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途径是() A、EMP途径 B、HMP途径 C、ED途径 D、WD途径 3、下列代谢方式中,能量获得做有效地方式是()

A、发酵 B、有氧呼吸 C、无氧呼吸 D、化能自养 4、卡尔文循环途径中CO 2 固定(羧化反应)的受体是() A、核酮糖-5-磷酸 B、核酮糖-1,5-二磷酸 C、3-磷酸甘油醛 D、3-磷酸甘油酸 5、下列那个描述不符合次级代谢及其产物() A、次级代谢的生理意义不像初级代谢那样明确 B、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不受细胞的严密控制 C、发生在指数生长后期和稳定期 D、质粒与次级代谢的关系密切 6、厌氧微生物进行呼吸吗?() A、进行呼吸,但是不利用氧气 B、不进行呼吸,因为呼吸过程需要氧气 C、不进行呼吸,因为它们利用光合成作用生成所需ATP D、不进行呼吸,因为它们利用糖酵解作用产生所需ATP 7、碳水化合物是微生物重要的能源和碳源,通常()被异养微生物优先利用。 A、甘露糖和蔗糖 B、葡萄糖和果糖 C、乳糖 D、半乳糖 8、硝化细菌是:() A、化能自养菌,氧化氨生成亚硝酸获得能量 B、化能自养菌,氧化亚硝酸生成硝酸获得能量 C、化能异养菌,以硝酸盐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D、化能异养菌,以亚硝酸盐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三、判断题 1、微生物的能量除了贮藏在ATP中外,还可贮藏在GTP、CTP和Ac-CoA中。 2、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比无氧呼吸多,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产生的能量比环式光合磷酸化多。 3、在利用等量的葡萄糖时,接合单胞菌进行酒精发酵时产生的能量没有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产生的能量多。 4、双歧杆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时的关键性酶是磷酸戊糖解酮酶。 5、硫酸盐还原菌在无氧条件下还原SO 42-→H 2 S时,只能通过电子传递链产生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五章微生物的 代谢 第一节代谢概论 一、代谢(metabolism)的基本概念 分解代谢(catabolism) :又称异化作用,指细胞将复杂大分子物质降解成简单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anabolism) :又称同化作用,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的大分子物质(细胞物质)的作用。 微生物代谢都具有新陈代谢的三大特点: 温和条件下由酶催化进行的; 顺序性; 高度灵敏的自动调节。 根据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在生物机体内的作用可分为: 初级代谢: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 次级代谢:某些生物为了避免在初级代谢过程某种中间产物积累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产物通常称为次级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的关系,具体有以下几点: 存在范围及产物类型不同; 对产生者自身的重要性不同; 同微生物生长过程的关系明显不同; 对环境条件变化的敏感性或遗传稳定性上明显不同;

相关酶的专一性不同; 某些机体内存在的二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代谢类型。 二、酶 (一)酶的一般性质: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的有机催化剂。 酶具有以下特点: 酶催化效率高; 酶对催化的反应具有专一性; 酶是蛋白质。 (二)酶的结构 按酶的组成可以把酶分为两大类: 单成分酶:单一的酶蛋白组成,本身直接具有催化活性; 双成分酶:除酶蛋白主体外,还有非蛋白质的辅因子部分。 根据辅因子与酶蛋白结合能力的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 辅基:与酶蛋白不以共价键相连接,很难将它们分离开的一种 成份。 辅酶:与酶蛋白不以共价键相连接,彼此结合很松弛而易分离开的成份。 激活剂:指金属离子,它们的存在使得酶分子或底物具有利于反应进行的稳定的空间构型。 (三)酶促反应机制 第二节微生物产能代谢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耗能反应,因此,能量代谢是一切生物代谢的核心问题。 一、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就是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切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被微生物直接利用,也可通过能量转换储存在高能化合物(如ATP)中,以便逐步被利用,还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被释放到环境中。 ATP作为细胞中能量转移中心的原因:细胞内几乎所有的生物化学反应都要酶催化和能量,但大多数酶只能用ATP起偶联作用;ATP所含的自由能在PH7.0时为-7.3千卡,这种分子比较稳定,又易引起反应。 二.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答案

第七章微生物代谢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2、指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指以无机氧化物(如NO3-,NO2-,SO42-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4、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5、就是发生在或细胞内的一切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生物氧化的形式包括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或脱电子三种。 6、由初级代谢产生的产物称为初级代谢产物,这类产物包括供机体进行生物合成的各种小分子前体物,单体与多聚体物质以及在能量代谢和代谢调节中起作用的各种物质。 7、微生物在次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产物称次级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毒素,生长剌激素,色素和维生素等。 8、在有氧状态下酒精发酵和糖酵解受抑制的现象,因为该理论是由巴斯德提出的,故而得名。 9、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和FADH2可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和细菌质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偶联着A TP的合成,这种产生A 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 二、填空题 1、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TCA循环 2、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TCA循环 3、HMP 4、产生三要素、合成前体物、合成大分子 5、维生素、抗生素、生长刺激素、毒素、色素、 6、无机化合物中的氧、 7、30、 8、环式,非环式、 9、厌氧 10、2;2 11、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 12、厌氧,正型,异型。 13、NO3-、SO42-、CO32- 14、天门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存在细菌中)

第五章微生物营养与培养基答案

一.填空1.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_碳源___、__氮源__、__能源__、___无机盐___、__生长因子__和???????????____水___。 2.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__提供碳素来源__和__能量来源__,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___糖类_、___有机酸_、__脂类_、__烃__、__ CO2及碳酸盐__等。 3.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_蛋白质_、_铵盐_、_硝酸盐__、_分子氮__、__酰胺_等,而常用的速效N源如__玉米粉__,它有利于___菌体生长___;迟效N源如__黄豆饼粉__、__花生饼粉_,它有利于___代谢产物的形成______。 4.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是__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_、__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_____ 、_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__ 和_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_。 5.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光能无机自养型__、__光能有机异养型__、_化能无机自养型和_化能有机异养型_。微生物类型的可变性有利于_提高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_。 6.生长因子主要包括_维生素_、__氨基酸_和__嘌呤及嘧啶_,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__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_、_维持微生物正常生长_、_为合成核柑、核苷酸和核酸提供原料__。 7.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__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_、_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_、_物理、化学条件适宜_、_经济节约_和__精心设计、试验比较_。 8.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__调节培养基的pH值___。 9.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__单纯扩散__、__促进扩散__、_主动运输__和___基团移位_,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___主动运输__方式运输乳糖,大肠杆菌又是通过_基团移位__方式运输嘌呤和嘧啶的。 10.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因素是_营养物质本身__、__微生物所处的环境__和___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___。 11.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_蛋白胨__和__牛肉膏__等,无机氮源有__硫酸铵__和_硝酸钠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__豆饼粉__等作为有机氮源。 12.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增殖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四种类型。

第七章-微生物生长与控制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连续培养 2.抗微生物剂 3.抗生素 4.抗代谢物 5.微生物的抗药性 6.灭菌 7.消毒 8.生长曲线 9.深层液体培养: 二、填空题 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和4个生长时期。 2.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和。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和;以生物量为指标来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和。 3.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和(2),其中(1)中常用的有、和。 4.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和。 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和等。 6.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或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灭菌,其温度为,时间为。 7.通常,细菌最适pH的范围为,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霉菌的最适pH值范围是。 8.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和 等。 9.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和。 10.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 三、选择题 1.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 A、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 B、隔膜形成后染后体才复制 C、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 D、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 2.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

A、40h B、20h C、10h D、3h 3.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 A、死亡期 B、稳定期 C、延迟期 D、对数期 4.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A、1,4 B、2,3 C、2,4 D、1,5 5.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A、比浊法 B、显微镜直接计数 C、干细胞重量测定 D、平板菌落记数 6.下列哪咱保存方法全降低食物的水活度?() A、腌肉 B、巴斯德消毒法 C、冷藏 D、酸泡菜 7.连续培养时培养物的生物量是由()来决定的。 A、培养基中限制性底物的浓度 B、培养罐中限制性底物的体积 C、温度 D、稀释率 8.常用的高压灭菌的温度是()。 A、121℃ B、200℃ C、63℃ D、100℃ 9.巴斯德消毒法可用于()的消毒。 A、啤酒 B、葡萄酒 C、牛奶 D、以上所有 10.()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 A、青霉素 B、磺胺类药物 C、四环素 D、以上所有 11.某细菌悬液经100倍稀释后,在血球计数板上,计得平均每小格含菌数为7.5个,则每毫升原菌悬液的含菌数为( ) A、3.75×107个; B、3.0×109个; C、2.35×107个; D、3.2×109个 四、是非题 1.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部所需时间为代时。 2.最初细菌数为4个,增殖为128个需经过5代。 3.一般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稀释平板涂布法测定的菌数多。 4.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或增加很少。 6.特定温度下杀死某一样品中90%微生物或孢子及芽孢所需的时间为热致死时间。 7.巴斯德消毒法不能杀死细菌的芽孢。 8.对热敏感的溶液可采用巴斯德消毒法来灭菌。 9.酸泡菜较鲜肉更易受大肠菌污染而腐败。 10.四环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五、简答题 1.试述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与细菌群体生长的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