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45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导语:随着科学技术的传达,很多治疗方法也越来越简单有效,渐渐的走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冠状动脉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冠状动脉旁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传达,很多治疗方法也越来越简单有效,渐渐的走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冠状动脉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就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下面我们就了解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适应症都有哪些。
[适应症]
1.心绞痛严重而丧失工作能力,经内科系统治疗无效者。
2.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主支狭窄超过50%或分支的管腔狭窄超过直径75%,狭窄远段动脉通畅,且其管径在1.5mm以上者。
3.心肌梗塞后,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主支有明显狭窄者。
4.心绞痛并发左心室壁瘤,或伴有室间隔缺损或瓣膜损害者。
[禁忌症]
1.左心室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0.2,左心室舒张末压大于3kpa(20mmhg)者。
2.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变严重,呈不可逆改变者。
3.全身性疾病如严重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或肺功能不全者。
4.一般年过65岁者应慎重考虑。
以上就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适应症以及一些谨记。
只有我们了解了该种病情的适应症,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了解的请进,对我们说过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不合理的方法,反而会加重病情的发展。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 适应症1、心绞痛严重而丧失工作能力,经内科系统治疗无效者。
2、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主支狭窄超过50%或分支的管腔狭窄超过直径75%,狭窄远段动脉通畅,且其管径在1、5mm以上者。
3、心肌梗塞后,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主支有明显狭窄者。
4、心绞痛并发左心室壁瘤,或伴有室间隔缺损或瓣膜损害者。
2. 禁忌症1、左心室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0.2,左心室舒张末压大于3 kpa(20mmhg)者。
2、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变严重,呈不可逆改变者。
3、全身性疾病如严重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或肺功能不全者。
4、一般年过65岁者应慎重考虑。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1、参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前准备。
2、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阻部位、程度及范围。
3、如有高血压者,需经药物治疗,使血压下降至正常范围。
4、对糖尿病者,术前应该用药物控制后方可考虑手术。
5、高血脂症者,给予低脂饮食和抗高脂症药物。
6、如已用洋地黄、奎尼丁、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凝剂等,应于术前3~5日停药。
7、对准备大隐静脉移植术病人,要了解其下肢过去有无手术、溃疡、静脉曲张及皮肤病病史。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胸廓内动脉的内径2~3mm,与冠状动脉的内径接近。
将之分离后用其远端与冠状动脉作端侧吻合,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旁路通道。
而且只需做一个吻合口,且无内膜增生的危险。
但这一手术的适用范围窄,一般多用于左胸廓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
1、分离胸廓内动脉胸骨正中切口,暂不切开心包,逐渐撑开胸骨,以免撕裂胸廓内动脉。
继于左胸廓内动脉的内侧1cm处用电刀切开纵隔胸膜,从第3、4肋软骨水平开始,将胸廓内血管的全长连同部分胸壁内筋膜从肋软骨面上分离出来,形成一条血管蒂。
分离时,可用电凝器将所有与胸廓内血管的交通支切断,大的交通支可用银夹阻断后切断或丝线结扎[图10-1~3]。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引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在美国,每年有近40万例患者接受搭桥手术。
同样在中国,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CABG手术量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全国CABG手术量达4.2万例。
同时必须认识到,CABG仅是冠心病治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接受CABG术的患者人群,多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疾病,更有大批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因此,CABG术后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规范的术后二级预防,不仅可以延缓自然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提高旁路血管通畅率,还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
本共识综合了欧美STS、AATS、EACTS、ACC、AHA、ESC、ADA、AACE、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相应学科分会等学术团体、机构发布的最新指南和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冠心病学术委员会发起,组织了心外科、心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撰写本共识,以推动我国CABG术后二级预防的规范化。
本专家共识中,所有医学意见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推荐”、“建议”、“认为”。
1.抗血小板/抗凝治疗CABG术后二级预防应尽早启动抗血小板治疗,而不是抗凝治疗(无论是华法林,还是新型口服抗凝药),除非患者合并其它抗凝指征,如房颤、深静脉血栓或人工瓣膜置换、室壁瘤等[1]。
个体化制订CABG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着重权衡以下三个方面:1. 疾病状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梗(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梗(STEMI)],还是稳定性冠心病(SCAD);2. 合并症:通常提示高血栓风险的因素有PCI、心梗、脑卒中、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慢性肾病等,而提示高出血风险的因素有高龄、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出血等;3. 手术因素:非体外循环下(Off-pump)CABG还是体外循环下(On-pump)CABG;动脉旁路血管还是静脉旁路血管;靶血管条件,如是否行内膜剥脱。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后护理术后严密监护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和正确处理,医生和护理人员密切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1.1 术后病人人ICU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包括:治疗和监测设备,如呼吸机、血压计、心电监测、引流及负压吸引装置等,使病人及时地处于监测条件下,一旦出现意外,能及时发现和得到处理;配备控制升压药或血管扩张剂的输液泵、急救复苏的电除颤器等装置;急救或常规必用的药物;常用的输液及冲洗管道的肝素液;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开胸急救包;各种观察记录表格。
1.2 搬动病人患者由手术室送至ICU后,由平车搬到病床之前,要注意血压是否平稳,轻抬轻放,避免管道脱落;抬到病床上后,马上接通呼吸机心电导线、血压计;理清并保持每条输液管道的通畅;测得并记录各项监侧指标;抽取化验标本;留心观察并记录病人神志、末梢循环、寒战、肌紧张等表现。
1.3 交接班向护送医师及护士了解麻醉过程是否平稳,术中所见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布,冠脉血运重建的满意程度、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机后血压情况,尿量,电解质和酸碱是否平衡,以及用药的反应及其用量,手术过程的特殊情况,目前正在应用的药物及剂量。
1.4 监测项目(1)术后24~72小时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2)术后早期HCT宜保持在30%左右,不宜太高。
因为搭桥血管早期可出现水肿,血液黏稠度过高可促发血栓形成。
(3)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如有血压升高,应及时适当应用扩血管剂。
(4)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判断有无胸内出血或心包堵塞的预兆。
同时观察下肢取血管处伤口有无出血或渗血现象,观察弹力绷带包扎的松紧程度,抬高患肢,观察患者末梢的温度、颜色和动脉搏动情况,每小时1次。
(5)搭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抗凝,以防止术后早期由于血管内膜的损伤出现的血管桥的急性闭塞,以及中晚期的血管内膜增生造成血管的再次狭窄。
(6)心功能差或有低心排综合征的病人,需做好安置主动脉反搏泵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