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阳诗韵》说课稿

《洛阳诗韵》说课稿

《洛阳诗韵》说课稿
《洛阳诗韵》说课稿

《洛阳诗韵》说课稿

说课教师:李丽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语文《洛阳诗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学情分析

《洛阳诗韵》是职业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是我国现代女作家、现浙江省作协主席叶文玲写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作者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本单元的要求是理清文章思路,在本单元前两课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已对文章的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有所阐释,所以应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路及作者写作意图,为学生在作文中做到思路清晰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题“洛阳诗韵”的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欣赏和训练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能够正确掌握横向思路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品析文章诗情画意的语言,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挚爱之情。

四、教学设想

(一)教学本文的教学思想: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识结构,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二)教法设想:

1、利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大量图片,充分展示洛阳的“诗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2、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学生已对文章思路有一定了解,通过研读课文,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此教法设计意图: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启发点拨”,“导”之有序)

(三)学法设想:

学生已对文章思路有了初步了解,本课结构清晰,可以运用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

知课文,抓住关健词语,把握文章思路。

(此学法设计意图: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达到“学会怎样学习”的目的)

五、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历史名城洛阳,预习课文。

六、课时安排:拟定一课时

七、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洛阳美图,教师导语导入: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这样的词句,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的女作家叶文玲在河南工作24年,发出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的感慨,是什么让作家对九朝古都洛阳如痴如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抒情散文《洛阳诗韵》。

(二)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1、多媒体展示思考问题,教师引导:

1)开头哪些段落写了作者对洛阳的总体感受?

2)文章从哪些侧面选取材料描绘洛阳“诗一般的韵味”?找出关键性语句回答。

2、结合思考题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5〕(总)抒写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

第二部分〔6—15〕(分)叙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

(此环节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突破教学重点。)

(四)品析文章语言,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采用问答法、讨论法)

第一部分:

1、布置自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问题:

(1)为什么用”最忆”一词?

(2)“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说明了什么?

(3)“连笔尖儿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找出第一部分的两个比喻句

(5)如何理解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况味”指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此环节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作者对洛阳的深厚情感)

第二部分:从古、美、绝、奇四个不同侧面再品诗韵

1、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具体把握洛阳的韵味,品味文章语言。

洛阳古——白马寺(天下第一寺)

洛阳美——牡丹(美事美景)

洛阳绝——唐三彩(色彩、造型)

洛阳奇——龙门石窟(山水之奇、石窟之奇)

1)古:白马寺——天下第一寺、中国佛教之源

2)美:与牡丹相关的美事美景——奉为市花,牡丹花会,王城公园牡丹园,洛水

之畔看牡丹

3)绝:唐三彩——色彩、造型、用途

4)奇:山水之奇(龙门两山与黄土地,伊水与黄河的对比) ,石窟之奇(历时久, 数量多,浩大辉煌/ 雄奇的奉先寺/ 卢舍那塑像) ,沿途壮美大观

(此环节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展示洛阳的古、美、奇、绝,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

象,激发学生兴趣,从而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

(五)小结

通过全文及图片欣赏,我们能够知道,文章题目有着特殊的含义——洛阳是历史的

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化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

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六)巩固成果,布置作业:

仿写:仿照本文结构,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语言准确、结构清晰

八、效果预测

通过本课学习,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能体会到洛阳的美,体会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

史文化,体会本文的语言美,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能把握本文结构,能够正确掌握横向思

路的特点。

九、附:板书设计

洛阳诗韵

叶文玲

文章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5〕(总)抒写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

第二部分〔6—15〕(分)叙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