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可评估受试者的呼吸生理功能,明确肺功能损害程度以及通气/血流平衡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明确诊断,评估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还可用于劳动能力的鉴定、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因此,肺功能检查在临床工作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及外科手术评估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中提到,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应增加到25%[1]。但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等级医院肺功能仪的配备率仍不平衡,一级医院的配备率仅为1.6%[2]。在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查的普及势在必行。本刊2018年第6期发表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也强调了随着慢性病管理的普及,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要[3]。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及其应用做一简单的概述。

一、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

1.常规肺通气功能:

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适应证包括疾病的诊断、监测、损害/致残的评价。禁忌证包括绝对和相对禁忌证,如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脑卒中、休克、未控制的高血压等[3]。大多数其他肺功能检查项目均是在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其他项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也以肺通气功能检查为基础。

肺通气功能检查前应进行仪器的准备包括环境校准、容积及流量校准,以及受试者的准备,如穿着舒适轻薄衣服、准确测量身高体重、采取坐位以及动作的练习等。肺通气功能检查主要包括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3部分内容,在进行每项检查时,均应进行严格的质控。在完成肺通气功能检查后,质量等级可评为A、B、C、D、F 5级[4,5],见表1。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可分为限制性、阻塞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无论是哪一种通气功能障碍,其程度的判断均按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分级,可分为轻度(≥70%)、中度(60%~69%)、中重度(50%~59%)、重度(35%~49%)及极重度(<35%)5级[4]。

2.支气管舒张试验:

支气管舒张试验是在基础肺通气功能的基础上,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10~15 min后再测定肺通气功能。在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之前,应询问试验相关的禁忌证,如有无对某种支气管舒张剂过敏;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快速型心律失常者慎用β受体激动剂等。还应了解受试者疾病相关情况,有无使用影响试验的药物,是否停药,若未停可在结果报告中注明,便于医生更为准确地判断结果。

分别计算用药前后的FEV1和/或FVC,实测值改善量≥200 ml且改善率≥12%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3.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检测气道高反应性最常用、最准确的临床检查,它是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人工刺激,诱发气道平滑肌收缩,并借助肺功能指标的改变来判断支气管是否缩窄及其程度的方法。临床上通常采用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作为激发剂进行试验。开展该项检查时应明确受试者是否有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包括临床疑诊为哮喘时的鉴别诊断、慢性咳嗽查因、反复发作性胸闷及呼吸困难查因、疗效的评估等;禁忌证包括基础肺通气功能损害严重(FEV1%<60%,或成人<1 L);FEV1%在60%~70%之间者,如严格观察并已做好充足的准备,可考虑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无法配合者;近3个月内心肌梗死或卒中者;未控制的高血压;已知的动脉瘤;近期眼部手术或有颅内压增高的风险等[6]。开展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应询问患者近期药物使用情况(如吸入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等),避免药物干扰。试验方法包括定量雾化吸入法、5次呼吸法等。

结果的判读标准:吸入累积激发剂后使FEV1或最大呼气流量(PEF)较基线下降20%则为激发试验阳性,即气道高反应性,否则为阴性。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且伴明显气促、喘息,应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以缓解症状,经过10~20 min肺功能指标恢复后终止试验[7]。

4.肺弥散功能检查:

肺弥散功能是指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从肺泡向毛细血管扩散到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肺弥散功能检查的适应证包括鉴别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如肺间质性疾病、通气-血流比率失衡的疾病等),以及外科手术术前、术后评估等[8]。禁忌证包括肺活量过小(FVC<1 L)或无法屏气、重度贫血等[9]。因血红蛋白、吸入氧分压和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等异常可影响肺弥散功能的结果,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及报告时应采用矫正后的数值。临床上常用一口气呼吸法测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 singIe-breath method DLCO-sb)[10]。

肺弥散功能的严重程度根据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为4级:正常(≥80%)、轻度(60%≤DLCO%<80%)、中度(40%≤DLCO%<60%)及重度(<40%)[9]。

二、肺功能检查与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主,其定义包含了随时间而变化的呼吸道症状病史,如喘息、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并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11]。肺功能检查可用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疗效的观察及指导治疗方案。常用于气道可变性气流受限的肺功能检查方法包括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及PEF的测定。哮喘的诊断标准除有可变的呼吸道症状病史外,还应有可变的呼气

气流受限诊断,即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舒张试验阳性:

吸入200~400 μg沙丁胺醇10~15 min后,FEV1较基线水平改善>12%且改善量>200 ml。

2.PEF:

两周监测PEF(2次/d),平均日内变异率>10%。

3.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运动后FEV1较基线水平下降>10%且改善量>200 ml。

4.激发试验阳性:

乙酰甲胆碱或组织胺激发FEV1降低≥20%。

5.随访肺功能变化:

不同就诊时间中FEV1改变值>12%且改善量>200 ml除外呼吸道感染。此外,在哮喘的严重程度及疾病发展分期中,肺功能指标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根据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占个人最佳值的百分比及两者的变异率[12]对哮喘慢性持续期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三、肺功能检查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13]。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已达13.7%[14],慢阻肺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治疗和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关键。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也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此外,肺功能也作为判断慢阻肺严重程度一个参考指标,根据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将慢阻肺分为4级,见表2。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肺功能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慢阻肺的严重程度相匹配,还需要结合慢阻肺的症状及急性加重次数等综合评估。

四、肺功能检查与外科手术评估

肺功能检查是评估受试者手术耐受程度、麻醉风险、手术方式选择以及预测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的重要方法。现今,大多数外科手术都将肺功能检查作为手术前必备的评估项目之一,同时作为术后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15]。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推荐,长期吸烟或呼吸困难者行心脏或上腹部手术,呼吸困难病因不明或慢性肺疾病者行脑、颈或下腹部手术以及所有胸部手术者均应行术前肺功能检测[16]。常用的评估手术风险的肺功能检查包括肺通气功能(FEV1)、肺弥散功能(DLCO)及心肺运动试验等。对于行肺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预计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PPO FEV1)和术后预计弥散量(PPO DLCO)在评估手术风险中有重要意义。PPO

FEV1和PPO DLCO均>60%,则表明围手术期的死亡风险及心肺合并症发生的风险较低。若30%≤PPO FEV1或PPO DLCO<60%,表明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如步行试验来预测风险。若PPO FEV1或PPO DLCO<30%,则表明围手术期死亡风险及心肺合并症发生的风险增加,可进一步采用心肺运动试验来明确手术风险[17]。

目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不断升高,早期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是疾病防治的关键。肺功能作为早期筛查技术,简单且经济实惠,又发挥着确诊疾病的重要作用。因此,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普及肺功能检查也是卫生系统相关人员,尤其是呼吸科医生和技师的义务。我们应该将肺功能检查做到"像量血压一样"普遍,走向基层,服务更多的人民群众。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一、对肺、气道疾病的早期诊断 人体的呼吸功能有巨大的代偿能力,在疾病的早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往往没有临床显著的不适。同时,大多数的疾病其发展是缓慢进行的,人体能够逐渐对其适应,也因而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例如很多吸烟患者可能有数年、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慢性咳嗽、咳痰的症状,虽然他们会认识到这是吸烟引起的症状,但由于还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质量,因而常常得不到重视。引起患者对呼吸道疾病最大关注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气促或称呼吸困难。但是呼吸困难大多数是在呼吸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又如支气管哮喘(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在疾病的早期,其喘息症状不甚明显,有些患者可能只是反复地出现咳嗽,或有咳痰、胸闷。临床上这些患者也常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但如及时地对这些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了解其气道对刺激的反应性,如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这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可能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也特别指出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哮喘患者,可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进行鉴别。肺功能检查就是早期诊断的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二、诊断病变部位 临床上对有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的患者,常常轻易地做出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但实际病情却并不一定如此。肺功能检查可结合胸部X线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鼻咽镜检查等做出病位诊断。通过流量-容积曲线检查,能够简便快速地对是否合并有气流受限以及气流受限发生的病变部位加以诊断,当流量-容积曲线的吸气相出现平台样改变,往往提示是胸外型的上气道阻塞,病变位于胸廓入口以上的气道到声门之间;而流量-容积曲线的呼气相出现平台样改变,则提示是胸内型的上气道阻塞,病变位于胸廓入口以下的气道至气管隆嵴之间;流量-容积曲线显示吸气相和呼气相的后期均出现流量受限,呈双蝶型改变,则提示病变位于单侧主支气管,并导致该主支气管的不完全阻塞(阻塞程度已经超过该主支气管横截面的1/2)。流量-容积曲线呈呼气相高位小平台样改变,但通气功能正常,则提示病变部位可能在上呼吸道(主要是指鼻咽部)。我们在临床上经肺功能检查已多次发现和纠正临床误诊、漏诊,当然,在肺功能检查提示有气道阻塞后,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 呼吸困难是一种症状,常常是胸肺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诉。但是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却有很多。呼吸系统疾病当然是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疾病,但除此之外,

肺功能检查临床应用

肺功能检查临床应用 意义:对呼吸生理功能状况作出质与量的评估明确肺功能障碍的程度与类型观察肺功能损害的可复性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疗效、疾病的康复劳动力鉴定评估胸、腹部大手术的耐受性第一节肺容积检查种基础肺容积:潮气、补吸气、补呼气、残气容积种基础肺容量:深吸气量、肺活量、功能残气量、肺总量容积:指安静状态下一次呼、吸所出现的呼吸气量变化。 肺容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肺容积所组成。 潮气容积(VT):一次平静呼吸进出肺内气量正常约ml。 大小主要取决于膈肌功能与运动。 补呼气容积(ERV)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最大气量正常男约±ml、女约±ml。 补吸气容积(IRV):平静吸气后所能吸入最大气量深吸气量(IC):平静呼气末尽力吸气所能吸入最大气量C=VTRVC应占肺活量(VC)的~为补呼气容积倍。 正常男性±ml女性±ml影响C的主要因素是吸气肌力。 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VC=CERV右肺活量占全肺活量的%左肺约占%正常男±ml女性±ml实测值/预计值<%为降低意义:VC表示肺最大扩张和最大收缩的呼吸幅度↓:见于胸廓/肺活动受限或减弱情况如胸廓与脊柱畸形胸膜疾病(胸膜肥厚、积液、气胸)肺疾病(肺不张、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呼吸肌功能障碍高度肥胖功能残气量(FRC):

FRC=RVERVFRC与RV(残气容积)意义:呼气末肺内仍有足够气量继续进行气体交换(弥散呼吸)肺总量(TLC):TLC=VCRV是深吸气后肺内所含全部气量。 意义:TLC↓见于限制性疾病↑见于阻塞性肺气肿RV↑提示肺内充气过度如肺气肿↓见于各种弥漫性限制性肺病第二节通气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又称动态肺容积是在单位时间内随呼吸运动出入肺的气量和流速。 (一)肺通气量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正常男±ml女±ml异常>ml示通气过度最大通气量(MVV)正常男±L女±L判定:实测值/预计值%<%为降低·意义:)MVV↓:见于①气道阻塞和肺组织弹性减退②呼吸肌力降低③肺实质/肺间质疾病。 )通气储备功能考核:正常应>%<%储备不佳%~%为气急阈·(二)用力肺活量(时间肺活量FVC)FVC是深吸气至TLC位后以最大用力、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全部气量。 FEV是最大吸气至TLC位、第一秒钟内用力呼出的气量应用最广FEV/FVC简称一秒率正常无论男女均应>。 意义:气道阻塞疾病如重症慢支、阻塞性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时降低肺纤维化时增高。 (三)临床应用通气功能的判定()肺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分级VC或MVV实预%FEVFVC%基本正常轻度减退显著减退严重减退呼吸衰竭>~~~≤>~~≤()通气功能障碍分型通气功能障碍分型阻塞性限制性混合性FEVFVC%MVVVC气速指数↓↓↓↓N*或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可评估受试者的呼吸生理功能,明确肺功能损害程度以及通气/血流平衡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明确诊断,评估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还可用于劳动能力的鉴定、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因此,肺功能检查在临床工作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及外科手术评估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中提到,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应增加到25%[1]。但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等级医院肺功能仪的配备率仍不平衡,一级医院的配备率仅为1.6%[2]。在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查的普及势在必行。本刊2018年第6期发表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也强调了随着慢性病管理的普及,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要[3]。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及其应用做一简单的概述。 一、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 1.常规肺通气功能: 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适应证包括疾病的诊断、监测、损害/致残的评价。禁忌证包括绝对和相对禁忌证,如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脑卒中、休克、未控制的高血压等[3]。大多数其他肺功能检查项目均是在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其他项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也以肺通气功能检查为基础。

肺通气功能检查前应进行仪器的准备包括环境校准、容积及流量校准,以及受试者的准备,如穿着舒适轻薄衣服、准确测量身高体重、采取坐位以及动作的练习等。肺通气功能检查主要包括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3部分内容,在进行每项检查时,均应进行严格的质控。在完成肺通气功能检查后,质量等级可评为A、B、C、D、F 5级[4,5],见表1。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可分为限制性、阻塞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无论是哪一种通气功能障碍,其程度的判断均按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分级,可分为轻度(≥70%)、中度(60%~69%)、中重度(50%~59%)、重度(35%~49%)及极重度(<35%)5级[4]。 2.支气管舒张试验: 支气管舒张试验是在基础肺通气功能的基础上,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10~15 min后再测定肺通气功能。在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之前,应询问试验相关的禁忌证,如有无对某种支气管舒张剂过敏;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快速型心律失常者慎用β受体激动剂等。还应了解受试者疾病相关情况,有无使用影响试验的药物,是否停药,若未停可在结果报告中注明,便于医生更为准确地判断结果。

肺功能检查及临床应用

肺功能检查及临床应用 肺功能检查及其临床应用*诊断病因病理功能肺的功能呼吸功能防御功能代谢功能内分泌功能通气功能换气功能人出生的秒之内伴随着第一声啼哭不仅为心脏打开了两个安全的充气气囊同时也点燃了生命之火呼吸。 从此不断地为机体代谢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就是我们临床上常说的肺功能肺功能检查无创、定量、重复性好任何一项检查不像肺功能检查一样直接接近人体的生理他是我们呼吸科医生手中一把重量级的武器。 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来了解和探索人体呼吸功能状态的检查通过测定通气、换气以及相关的生理指标。 *肺功能检查的生理基础*肺功能测定及仪器原理医学计量测试技术(计量仪计算机)(TV、RV、FRC、FVC、TLC)原理是通过对呼吸容量、流速、压力等的测定和呼吸气体成分的分析了解呼吸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状态。 基本物理参数:容量(V olume、VCapacity)流速流量(Flow、F、V)PEF、FEV、MMEF、FEF、FEF、FEF)压力(pressurep)Pimax、Pemax时间(Minuteminsecondsec),FEV、MVV气体分析(Concentraionfiction)N、He、CO、O、CO、甲烷等通过他们的组合对肺功能的大多数指标:肺容积、通气、弥散、呼吸肌力量、耗氧量等作出测定目前的肺功能仪器*早期的肺量计Hutchinson肺量计年*早期的仪器的优点和缺点肺功能发展简史特别是近几十年随着生物

科技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呼吸以及相关学科重要的常规检查项目。 从呼吸评估到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用药的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现代肺量计*各种仪器设备层出不穷。 主要是流量传感器技术分析仪器进步使得肺功能检查变的非常容易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如:体描法可准确测定肺的残气容积脉冲震荡技术了解气道阻力、心肺运动了解患者的储备功能。 能否胜任各种侵入性检查。 (年检人次万余例。 )(中华医学会把肺功能检查列为哮喘和COPD的诊断的金标准)各种仪器设备层出不穷。 主要是流量传感器技术分析仪器进步使得肺功能检查变的非常容易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如:体描法可了解肺的容积脉冲震荡技术了解气道阻力、心肺运动了解患者的储备功能。 能否胜任各种侵入性检查。 (年检人次万余例。 )(中华医学会把肺功能检查列为哮喘和COPD的诊断的金标准)*河南省人民医院肺功能业务已开展余年心肺功能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人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硕士研究生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