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 格式:pptx
- 大小:314.43 KB
- 文档页数:50
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一、前言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口感佳等特点受到广泛栽培。
而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地膜高垄覆土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希望能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二、技术原理1.地膜覆盖:地膜能够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促进马铃薯生长。
2.高垄栽培:高垄栽培有利于排水、增加土壤温度、减少病虫害。
三、技术步骤1.地膜铺设:在整地后,铺设地膜覆盖整个种植面积。
2.高垄制作:在地膜上制作高垄,并在高垄上种植马铃薯。
3.覆土施肥:在高垄上施入合适的有机肥料,并进行覆土。
四、技术操作1.选择耐干旱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的耐旱品种。
2.适时播种:根据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通常在土温达到10℃以上时进行。
3.地膜覆盖:在整地后,立即进行地膜覆盖,确保土壤水分蒸发减少。
4.高垄制作:制作高垄时,要控制高垄的高度和宽度,保证马铃薯的生长空间和通风良好。
5.疏芽移栽:在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疏芽和移栽,避免植株茂密,影响通风和光照。
五、技术管理1.施肥管理:在覆土时,施入有机肥,促进植株生长。
2.浇水管理:在干旱季节要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排水管理:在多雨季节要保证排水畅通,避免水浸影响植株生长。
六、注意事项1.合理控制高垄的高度和宽度,保证植株的生长空间和通风良好。
2.注意地膜的固定,避免风雨天气导致地膜移动和损坏。
3.及时防治病虫害,避免对植株造成损害。
七、经济效益采用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减少病虫害,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以上就是关于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希朹能够对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有所帮助。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摘要】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然后详细阐述了其原理、优点、操作步骤、应用范围以及前景展望。
通过全膜覆盖和双垄种植,提高了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增加了产量和品质。
该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和农药量,还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我们强调了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推广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将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重要性、发展现状、原理、优点、操作步骤、应用范围、前景展望、推广意义、发展趋势、未来展望1. 引言1.1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
通过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有效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
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方式容易受到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而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对作物的影响,提高产量。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该技术还可以有效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以及生态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逐渐成为了农民们选择的种植方式之一。
这种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节约时间和劳动力,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种植者对于生产效益的追求,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
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是指在田间采用双垄作物栽培形式来种植马铃薯的栽培方式,其基本技术路线及施用有机肥密度与单垄方式无明显差异。
这种栽培方式有其独特之处,即在一个大型田块上采用双垄作物栽培方式种植马铃薯,并利用管道灌溉系统来灌溉和施用施肥,排水,排清地上积水。
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特点之一是在节约工农的基础上可大大提高产量。
由于采用双垄作物栽培形式,在小型地块上能够灌溉收获,在多垄地块上由于提高了灌溉压力,能够提高作物的灌溉深度,减少灌溉量。
在同时减少灌溉量的基础上,利用双垄栽培形式可以获得良好的作物生育环境,由于作物种植密度增加了,每亩产量提高了大约20%,有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此外,双垄栽培还能够密集种植作物,从而节约空间,提高了田间利用率。
另外,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双垄栽培形式的采用,土壤的表层被钝化,能够有效防止土壤被风吹起;另外,双垄栽培也能够抑制雨水的流失,减少雨水对土壤的流失,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以及抓紧环境保护工作,培育条件优良的栽培环境,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
在技术实施前,农民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布局得当,种植技术要正确,施肥精准量足,灌溉管理规整,并能及时处理土壤的杂草和病虫害,以确保马铃薯优良的产量与质量。
甘肃省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栽培技术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通过按带幅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盖,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的一项适宜于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种植技术。
其主要优点是:①通过在大小垄上全部覆盖地膜,充分收集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将春季5毫米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集雨沟,有效解决了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从而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②能最大限度地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保证马铃薯生育期内的水分供应;③早期能够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比半覆膜增产10.5%,比露地增产46.1%。
一、选茬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的旱川地或梯田地,以豆、麦、马铃薯三年制轮作为宜。
前茬作物收后整地时,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无根茬。
二、科学施肥结合秋季整地每667平方米(1亩1一次性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起垄前667平方米施奔马牌马铃薯专用肥60~80公斤,或667平方米施尿素20、30公斤、过磷酸钙60~8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或667平方米施尿素17~22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结合秋施基肥每667平方米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0.5公斤加细沙土5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进行土内施药。
三、起垄用划行器在距地边20厘米处划行,大行靠地边、宽70厘米,小行宽40厘米。
在大行地表按施肥标准一次性撒施化肥,然后用步犁沿大行划线向中间来回翻耕起大弓形垄,垄高5~10厘米。
两大弓形垄中间为40厘米宽的小垄,将起大垄时形成的犁沟沿土刮至小垄中间形成小弓形垄,垄高5厘米,每个集雨沟对应一大一小两个集雨垄面。
要求达到垄沟、垄面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大小垄共宽110厘米。
从一边开始一直起到另一边。
第一道垄结束后,再起第二道垄。
西北干旱地区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栽培技术摘要分析了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并总结了其技术要点,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8-0027-01西北半干旱地区以雨养农业为主,蓄住天上水、保住地里墒是旱作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
全膜覆盖双垄栽培技术不仅可以蓄水保墒,而且可以在全生育期高效利用自然降水,大幅度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
1技术优点(1)双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春季5mm左右的微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垄沟内,可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
(2)全膜覆盖能最大限度地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保证马铃薯生育期内的水分供应。
(3)全膜覆盖能够提高地温,使有效积温增加,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有利于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具有明显增产效果。
(4)在其他措施相同的情况下,虽比常规覆膜栽培多投入地膜22.5~30.0kg/hm2(常规覆膜栽培用地膜52.5~60.0 kg/hm2),但见效快。
(5)技术操作简单,不需要大型农机具,农民易接受,便于大面积2栽培技术要点2.1 地块选择,规格划行宜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较厚的梯田、沟坝、缓坡(15°以下)旱地,前茬以豆类、小麦茬口为佳。
用木棍或木条制作1个划行器,在田间规格划行。
距地边25cm处划出1个大垄和1个小垄,小垄50cm、大垄70cm。
2.2合理施肥,起垄覆膜先在划好的大垄中间开深约10cm的浅沟,将所用化肥按确定的施用量集中施入大垄的垄底,一般施尿素450~600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硫酸钾300kg/hm2。
然后用步犁沿划线来回耕翻起垄,用手耙整理形成底宽70cm、垄高15~20cm的大垄,并将起大垄时的犁壁落土用手耙刮至小垄间,整理成垄底宽50cm、垄高10~15cm 的小垄。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又称为全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马铃薯种植技术。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采用聚乙烯薄膜覆盖地面,形成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提高了土壤温度和湿度,减少了水分蒸发和光合作用时的水分损失,增加了光合作用时的光合能力,促进了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了产量。
一、建立种植基地选择无污染、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区域建立马铃薯种植基地。
基地面积需要根据种植计划进行规划,按照地块大小、地形地貌等条件,设计合理的田间排水系统,保持土壤水分和营养的平衡。
二、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耐旱、抗病虫害、产量高、品质好的马铃薯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进行选择,同时考虑市场需求,进行适度的品种调整,保证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全膜覆盖在拔节期前15-20天(播种后45-50天),利用覆膜机将0.015-0.02mm的聚乙烯薄膜覆盖在整个田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覆膜时要注意将归来角留在垄顶以上,保证排水通畅。
覆盖薄膜的前提是做好地面基础工作,包括施肥、松土、整平、培埋秸杆等。
覆膜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全膜覆盖期间,可进行除草、施肥、病害防治等工作。
四、双垄建设在开裂前2-3天,利用双垄机在薄膜上推出马铃薯双垄,垄宽50-60cm,垄高20-25cm,垄间距70-75cm。
建立双垄可以保证土壤水分的累积,避免地面径流,减少水分蒸发,保证马铃薯受光合作用的强烈照射,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在双垄的两侧可留有一定宽度的行间,方便农作物管理。
五、管理技术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需要及时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
在幼苗期,需要加强施肥,提供足够的养分。
成株期需要注意叶面喷施钾、硫、镁等营养元素,增加马铃薯品质。
同时要注意及时除草,防止杂草影响马铃薯生长。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采用合理的防治方法,杜绝重灾害的发生。
六、收获处理马铃薯的收获时间一般在地上部枯萎后3-5天进行。
马铃薯高垄双行整薯覆膜的栽培新技术1.合理轮作倒茬为了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壤肥力和预防土壤传播的病虫草害,要避免马铃薯重茬或种在其他块根、块茎类作物茬口上,也不要与其他茄科作物如茄子、西红柿等轮作,否则会减产15%-20%。
马铃薯可与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整地做垄马铃薯适宜在深厚疏松的土壤种植,并深耕细整地。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深耕25厘米左右细耙,同时施足有机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磷酸二铵和尿素各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
氮、磷、钾三要素按纯量计算比例为2:1:3较为适宜。
马铃薯生育期短,前、中期需肥量较大,宜采用一次性施肥及播前深施增产效果显著。
用机械做成高20厘米的高垄,平肥地垄宽1米,旱坡地垄宽75-80厘米。
高垄双行栽培的优点:①田面受光面积大,利于提高早期地温,提早出苗。
②覆土深厚,土层松软,有利地中茎生长,多结薯结大薯。
③改善中后期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荫蔽,提高光合效率。
④遇涝时易于排水,避免烂薯。
⑤有利机械化作业。
3.种薯选择与处理在一季作区选择克新1号、克新4号;二季作区选择早大白、尤金、超白等品种。
播种材料为每个重50-70克的健康小种薯。
整薯栽培不破坏薯皮,可防止病害传播和保水抗旱;有利于增加主茎数,更好地发挥顶端优势;有利种薯处理和机械化作业。
可用40%福尔马林1份对水200份,喷洒种薯表面或浸种5分钟,再用塑料薄膜覆盖闷种2小时,然后揭膜摊薄晾干,可进一步防止病菌传播。
播种前使用生根粉、膨大素拌种有促进发芽和增产作用。
方法是在播种前1天晚上将种薯放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将ABT生根粉8号稀释成15万倍溶液均匀喷洒在种薯上,用木锨翻动均匀,然后用麻袋覆盖闷种8-12小时,翻开稍阴干即可播种。
用苏翔或国光牌膨大素165克对水30-45公斤拌种,闷种24小时后播种,具有抗病、增加大中薯和促进薯块膨大作用。
4.播种覆膜在平肥地,二季作是促进马铃薯早发芽出苗、苗齐苗壮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