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极地科普知识点总结一、极地的地理位置南极洲位于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洲大陆和周围的海域。
极地南纬圈以南地区,南极地区的南部极地环境不仅寒冷严寒,而且还因冬、夏季长短的不同,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特点和动植物种类有很大的变化;北极洲是北极圈以北地区,包括北极圈以及北极地区的陆地和海域。
北极地区包括北美洲极北部、欧洲极北部以及大部分亚洲极北部和北极洋。
北极地区和北极圈以北地区因地跨两大洲大陆,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的变化都比较显著。
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两极,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极,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北极,两极均被大片冰雪覆盖,天气寒冷严寒。
二、极地的气候特点1.气温极端:极地地区因为地处高纬度地区,轨道上的太阳辐射角很小,导致该地区的气温极端低。
南极洲大陆的最低气温记录在1960年7月21日,在东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地区的俄罗斯“别拉娜”站的气象观测数值达到了-89.2摄氏度。
北极地区的气温也非常低,例如北极点在1954年1月23日的最低温度记录为-68摄氏度。
因此,极地地区被称为地球的冷极地区。
2.光照变化大:极地的光照条件非常特殊。
南极夏季在1月的时候,南极圈以内的地方有24小时的连续白昼。
而在冬季的时候,南极圈以内的地方也有24小时的连续黑夜。
北极地区的夏季二十四小时的白昼现象更为常见,而冬季的黑夜也会连续漫长。
3.海冰覆盖:南北极地区因为靠近极地,温度极低,水温低,是冰川的主要分布区,海面冰冻覆盖较大,北极洋、北大西洋可见大面积的冰川。
4.气流环流:极地地区位于地球的两极,天气系统的运动产生气旋、气压变化、积雪降水,并且这些气流环流也对地球大气环境起到较大作用。
三、极地地区的动植物特征1.动物:南极洲是全球最大的野生动物天堂,特有的动物种类也特别多,主要分布在南极半岛、罗斯海、西里尔群岛、东南极群岛及东南极洲海岸。
其中包括企鹅、海豹、鲸等海洋生物,以及雪地狐、雪地野狮等陆地动物。
北极地区的动物主要包括北极熊、海豹、北极狐、水禽和鲸鱼等。
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以下是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的知识点:1位置和范围:1.1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环绕。
南极洲是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360°,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1.2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区。
2气候特征:2.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和烈风。
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超过2000米。
降水量极少,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
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
2.2北极地区虽然不像南极地区那么寒冷,但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
降水量比南极地区高,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
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较低,仅为10米/秒。
3独特的野生动物:3.1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等。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3.2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有企鹅、磷虾等。
企鹅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它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
4自然资源:4.1两极地区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4.2两极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南极洲已发现了220多种矿物,包括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和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北极地区也有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可观。
5科学考察:5.1两极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原始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5.2许多国家派出科学考察船或科学考察队到两极地区进行考察。
南极地区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每年活动的人数达2000多人。
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随着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
6环境保护:6.1两极地区的环境破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南极地区的鲸已陷入危机,北极地区的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也遭到滥杀。
极地地区1.独特的自然环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
(1)位置和范围①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②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跨经度360°,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跨经度360°,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气候两极地区的共同气候特征是严寒,降水少。
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①南极地区:地球上最冷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寒极”。
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非常严寒。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和“风库”。
②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
风速远不及南极,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严寒的原因:南极地区海拔高,地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放热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大。
南极地区没有人长期定居,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3)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2.科学考察的宝地(1)自然资源丰富①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南极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石油、天然气等。
②北极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和北极熊、海豹等生物资源。
(2)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们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极地地区:
1.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
2.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①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围。
②在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的。
③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④南极的暖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
⑤乔治王岛的长城站、南极大陆上的中山站
⑥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
我国1983年正式加入。
3.北极考察站:黄河站
初一地理复习提纲
第六单元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亚洲的纬度位置:热带、温带和寒带。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
④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⑤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⑥是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2.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3.地形:
①地形特点: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向四周分流。
②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二、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
第七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日本的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3、多优良港湾:海岸海曲折,多优良港湾。
神户和横滨是两个最要的对外贸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
6、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
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7、“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
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8、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装: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日本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南亚的位置,河流与城市: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
4、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蕉麻和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印度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
经济作物黄麻,棉花。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的结果。
5、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
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俄罗斯的位置、资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跨亚欧两洲。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国家。
2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4、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
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工业:重工业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四大工业区: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交通运输: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场资源。
②俄罗斯北部山区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而且安全系数较低。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河港)。
第八章——东半球的其它国家和地区
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热点问题的原因:
1、重要的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中东的石油,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
①运向日本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②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3、匮泛的水资源:中东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炎热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4、文化差异: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
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欧洲西部:
1.这里大多都是发达国家。
2.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有27个成员国。
3.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
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是“绿色金子”。
荷兰、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2.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3.单一商品经济
4.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