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环境下共词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网络环境下共词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网络环境下共词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网络环境下共词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研究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作者: 日期: 2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很有用,请好好学习之。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 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 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 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 涵: 一.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 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一一主语、 谓语(或述语)、宾语、补 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 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 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 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 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 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般用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用一一标注主语,用一一标注谓语,用 ---------------- 标注宾 语,用()标注定语,用[]标注状语,用 <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 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 适合于中小学语文 教 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我们丨五个人一组。 我们五个人丨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 的歧义关系。 ,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 (1)

词法分析

实验二:词法分析 一、实验目的:编制一个读单词过程,从输入的源程序中,识别出各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 即基本保留字、标识符、常数、运算符、分隔符五大类。并依次输出各个单词的内部编码及 Error”,然后跳过错误部分继续显示) 二、估计实验时间:1.课余准备15小时;2.上机二次4小时;3.完成实验报告5小时。 三、实验过程和指导: (一)准备:1.阅读课本有关章节,花一周时间明确语言的语法,写出基本保留字、标识符、 常数、运算符、分隔符和程序例。2.初步编制好程序。3.准备好多组测试数据。 (二)上课上机:将源代码拷贝到机上调试,发现错误,再修改完善。第二次上机调试通过。 (三)程序要求:Array程序输入/输出示例: 如源程序为C语言。输入如下一段: main() { int a,b; a = 10; b = a + 20; } 要求输出如右图。 要求: 识别保留字:if、int、for、while、do、return、break、 其他的都识别为标识符;

常数为无符号整形数; 运算符包括:+、-、*、/、=、>、<、>=、<=、!= 分隔符包括:,、;、{、}、(、) 程序思路(仅供参考): 0.定义部分:定义常量、变量、数据结构。 1.初始化:从文件将源程序全部输入到字符缓冲区中。 2.取单词前:去掉多余空白。 3.取单词后:去掉多余空白(可选,看着办)。 4.取单词:利用实验一的成果读出单词的每一个字符,组成单词,分析类型。(关键是如何判断取单词结束?取到的单词是什么类型的单词?) 5.显示结果。 (四)练习该实验的目的和思路: 程序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可能是大家以前编过的程序中最复杂的,但相对于以后的程序来说还是简单的。因此要认真把握这个过渡期的练习。程序规模大概为200行。本实验和以后的实验相关。通过练习,掌握对字符进行灵活处理的方法。 (五)为了能设计好程序,主意以下事情: 1.模块设计:将程序分成合理的多个模块(函数),每个模块做具体的同一事情。 2.写出(画出)设计方案:模块关系简图、流程图、全局变量、函数接口等。 3.编程时注意编程风格:空行的使用、注释的使用、缩进的使用等。 四、上交: 1.程序源代码;

共词分析法研究_三_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

基金项目:广东医学科研课题/广东省热点医学科研主题现状研究0(编号:A2006474)。作者简介:钟伟金,男,1976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献计量分析。 共词分析法研究(三) )))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 The Research of Co -word Analysis (3) )))The Principle and C haracteristics of the C o -Word Cluster Analysis 钟伟金 李 佳 杨兴菊 (广东医学院图书馆 湛江 524023) 摘 要 共词聚类分析法采用聚类的计算方法,对文章中共现的词对(主题词或关键词)的关联性进行运算,将关系密切的词聚集归类,从而达到挖掘隐含信息的目的。通过对聚类原理的分析,认为该方法具有客观性、科学性、敏感性的特点。并讨论了共词聚类分析法的不足以及其解决办法,最后介绍了共词聚类分析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关键词 共词聚类分析法 研究进展 共词聚类原理中图分类号 G251.5 随着期刊数量的增长与学科的细化发展,给情报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献的组织与检索、文献内容的分析评价、文献信息的提取与挖掘。传统的文献检索方式如分类号、主题词、关键词等,由于缺乏文献内容间的联系、智能化检索程度低,在文献呈爆炸式增长的时代,传统的检索方式已难以在查全率与查准率间取得平衡,说明这种信息的组织检索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由于人类科研活动及其成果主要是以文献方式记录储存的,因此对文献量与文献主题的统计分析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门科学在一定时期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的水平和发展速度[1],文献量的大量增长,无疑给情报人员通过对文献集的分析来评价学科的发展现状的难度,也为情报人员通过文献集提取、挖掘有用的信息带来困难。 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来处理组织、整理和分析文献集。新方法应该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能对文献内容进行识别;能反映文献之间的内容联系;能借助机器进行批量处理。共词聚类分析法是共词分析法中的一种,它的分析对象是科技论文中高度概括文献内容并被专家规范的主题词,研究的是在一篇文献中同时出现的主题词对,通过这种共现的词对把文献集关联起来形成相互关联的网。对这种共词进行聚类统计分析的过程是共词聚类分析的全部。 1 共词聚类分析的原理 共词分析法利用文献集中词汇对或名词短语共同出现的情况,来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学科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词汇对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代表这两个主题的关系越紧密。由此,统计一组文献的主题词之间两两在同一篇文献出现的频率,便可形成一个由这些词对关联所组成的共词网络,网络内节点之间的远近便可以反映主题内容的亲疏关系。共词聚类分析是共词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共词分 析的基础上,以共词出现的频率为分析对象,利用聚类的统计学方法,把众多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共词网状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类群之间的关系并直观地表示出来的聚类的过程。通常在一篇文献中,由多个主题词组合在一起反映文献的内容,这个些主题词因为存在着一定的内容上的联系,而标引到一篇文章中,如果一对主题词同时在多篇文献中出现,则说明这对主题词的关系紧密。在文献群的主题中,通过聚类分析,能把这些关联密切的主题聚集在一起形成类团,表达某一领域分支的组成。类团的组成、演化以及消失是共词聚类分析的重点。 共词在同一篇文献出现的频率的大小,反映主题间关系紧密的程度。在主题词关系网中,有些主题词内容联合紧密,相互靠拢聚集在一块,形成概念相对独立的类团。相互关联的共词网络中,一个主题与多个主题形成关联,相互间构成立体状的关系网,在这种关系网中,很难分辨出由哪些主题词组成类团。为此,要借助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法,对共词关系网络中的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进行数学运算分析,将距离较近的主题词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概念相对独立的类团,使得类团内属性相似性最大,类团间属性相似性最小[2]。 1.1 聚类时距离的确定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类组合的确定有两种概念方式:一是类和类之间的距离;二是点和点之间的距离。类间距离是基于点间距离定义的,比如两类之间最近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作为这两类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用两类中最远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这两类之间的距离;当然也可以用各类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来作为类间距离。在计算时,各种点间距离和类间距离的选择是通过统计软件的选项实现的。统计类间的距离时,采用组间距离法(Between-g roups linkage),即两类的平均距离最小。点间距离有很多定义方式,常用的是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其算法为[3]: 情报杂志2008年第7期 Journ al of Information No.7,2008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 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论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

论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 刘含梅20113295 摘要:关于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都投有停止过,先后出现了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汉语句法分析方法。本文在此研究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也叫句子成分分析法,还叫传统分析法,是汉语语法研究中最早使用的句法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实际上就是顺次逐层地找出一个语言结构体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句法分析。中心词分析法以词为主要基本单位,层次分析法则以短语为主要基本单位,这种区别必然会导致词类、短语等关键子系统乃至整个语法理论体系的迥异。 关键词: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差异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且完善的语言之一。其中,句子是表达完整思想的、具有一定语法特征的最基本的言语单位。关于句子分析方法的研究直接影响着汉语语法体系的统一和确立。分析句子是为了弄清句子的结构,搞清楚词语之间的关系及了解各种句型和句子的各个成分。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提高辨认句子正误的能力,自觉地运用各种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感情。同时,语法分析对于训练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起积极作用。目前通行的句子分析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即中心词分析法,亦称多分法;一是后起的直接成分分析法即层次分析法。这两种分析法都是从国外借鉴来的,只是时间早与晚的区别。本文主要讨论句子分析方法中的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中心词分析法 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的句法分析方法,也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它把句子分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句子成分,讲究句子成分与词的一对应,要求~举找出句子的中心词。这种方法便于找出句子的格局,确定句型,但无法显示句子的结构层次。具体的操作程序是:首先找出全句的两个中心词,

共词分析及相应工具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03058849.html, 共词分析及相应工具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作者:谢松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36期 摘要:基于关键词的共词分析自提出以来,在学科前沿热点、学科发展、学科研究范式 等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研究了目前的常用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步骤,比较了已使用的共词矩阵算法,设计开发了一个简洁高效、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共词分析工具软件,并以实例作为说明。 关键词:共词分析;共词矩阵;算法 1 概述 共词分析是法国文献计量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文献内容分析方法,1986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Callon M和Law J等人出版了第一部关于共词分析法的学术专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思想来源于文献计量学的引文耦合与共被引概念,当两篇文献同时被其他文献引用时,表明它们所研究的主题在理论或方法上是相关的。两篇文献共被引的次数越多,它们的关系就越密切。同理,当有两个专业术语在某学科领域的同一篇文献中同时出现,表明这两个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它们的关系越密切[1]。 共词分析法主要是对一组主题词或关键词两两统计其在每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以此为基础构造共词矩阵,通过对共词矩阵变换为相似矩阵与相异矩阵,然后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把众多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数值、图形直观地表示出来,揭示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它们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变化与趋势。 2 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步骤 运用共词分析法进行研究大致可分为几个步骤进行,在具体的操作中可根据实际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2.1 确定研究主题与文献选取 利用共词分析法基本原理可以概述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横向和纵向分析领域学科的发展过程与趋势,以及领域学科之间的关系等等。确定好研究主题之后即可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应的文献,去除重复文献、非相关文献后筛选合适的文献作为处理对象。 2.2 高频词的选取

共词分析与共引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共词分析与共引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伍若梅/孔悦凡 2012-12-19 15:40:40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0年01期【英文标题】A Comparison on Co-word Analysis and Co-citation Analysis (School of Media Scienc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7) 【作者简介】伍若梅,女,1986年生,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情报学 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长春 130117 孔悦凡,女,1984年生,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图书馆学研究生。东 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长春 130117 【内容提要】文章主要从共词分析和共引分析的起源、研究对象及性质、前提假设、影响因素、应用过程及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得出若干结论。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co-word analysis and co-citation analysis from aspects such as the origin, research objects, supposes, factors and application range, and have drawn a series of related conclusions. 【关键词】文献计量/共词分析/共引分析bibliomerics/co-word analysis/co-citation analysis

共词分析(co-word)和共引分析(co-citation)是随着电子文献形式和网络文献形式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两种重要的文献计量学方法。近年来随着科学知识图谱逐渐成为科学计量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共词方法和共引分析方法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作为情报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均可广泛应用于科学评价、科技管理等诸多领域。尤其是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应用于学科范式可视化研究,但有的学者利用共词分析方法来研究,有的学者利用共引分析方法来对某学科或领域的范式进行研究。那么两者之间有何异同呢?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恰当的利用这两种方法,本文试图从起源、概念、方法和过程等几个方面对二者做简要的比较分析。 1 共词分析与共引分析概述 共词分析法最早是由法国文献计量学家Callon提出的。利用共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不仅可以揭示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横向和纵向分析领域学科的发展过程、特点以及领域或学科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反映某个专业的科学研究水平及其发展历史的动态和静态结构,其最终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作为高层决策者制定战略决策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基础。 共引分析法始于Small于1973年提出的以文献为单位的共引分析,是将一批文献(或著者、期刊)作为分析对象,利用聚类分析、多维标度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借助计算机,把众多的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共引网状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类群之间的关系并直观地表示出来的过程[1]。之后,共引概念推广到与文献相关的各种特征对象上,从而形成各种类型的共引概念,如词的共引、文献共引、著者共引、期刊共引、主题共引和类的共引等。自White和Griffth 1981年提出著者共引分析以来,其理论发展也已经比较成熟,除了可

句子分析的方法

句子分析的方法 (供学生自学)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为了弄清句子的结构层次,准确理解它的意义,同时为了避免我们写作时发生语法错误,提高我们辨认句子的正误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我们常常要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在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句子分析不等于语法分析。句子分析是为了寻求句型,语法分析是为了寻求词语之间的关系等(它包括了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请参见附录《关于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问题》)。句子分析和语法分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在确定句型之后,如果有必要,可以把句子中的片段抽出来进行语法分析,也就是对短语进行分析。分析短语当然谈不上寻找句型,它的目的在于分清词语之间的层次和语义关系。这也就是说,语法分析是句子分析的补充。句子分析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研究句子本身,对句子结构作句子成分的分析,把各个结构成分以及其间的关系描写出来,并且依照句子的特点归纳出类型,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即描写它是什么,状况怎么样。动态分析是兼顾人们怎样使用语言,例如语境、主题(话题)、语序不同、变换、省略等情况,以解释句子结构为什么这样。通过句子分

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更自觉地运用这种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感情。以前,人们常用的分析句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也就是传统语法的分析法;另一种是直接成分分析法,一般人又把它叫做层次分析法或二分法。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以分析句子的基本成分和附加成分、说明句子的格局为目的的。它的优点正如吕叔湘先生所概括的:“有提纲挈领的好处”,容易抓住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格局,它“不仅对于语言教学有用,对于科学地理解一种语言也是不可少的”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增订第1版,第527页。正因为如此,这种析句法在我国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任何语言单位的组合都是有层次的,要正确地分析、理解和运用语言,就必须注意语言的结构层次关系,但成分分析法却不能很好地反映语言结构的层次特征,所以成分分析法是有局限性的,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暂拟系统》分析句子使用的基本上是成分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根据语言的结构层次,按照结构中直接组合的成分(即“直接成分”)层层切分;在切分中,对两项直接组合的成分一分为二,对三项或多项直接组合的成分一分为三或进行多分,分析到词为止;切分的结果标明语言结构内部的层次关系。因此,层次分析法是以说明语言的结构层次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综述:我国古代就有学者对语言进行研究,但我们的研究更多的是音韵、文字等方面,而语法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弱点,我国的语法研究起步晚,可以说是以《马氏文通》为起点,它奠定了汉语传统语法学的基础。不难发现,我国的语法研究深受西方语言法学研究的影响,当然关于句法分析的研究也是如此。关于汉语句法分析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先后出现了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汉语句法分析方法。 摘要: 汉语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语言,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语言学家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语言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到目前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了。众多学者站在不同的专业角度研究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如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等。那关于汉语句法分析的研究进行了这么多年,其中历经了哪些演变?结合所学知识,我对此做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句法分析、演变、汉语、作用 正文: 汉语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语言,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语言学家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语言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所谓句法分析就是指对句子中的词语语法功能进行分析,比如“我来晚了”,这里“我”是主语,“来”是谓语,“晚了”是补语。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已经研究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从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到语义指向分析法,句法分析逐步走上兼顾形式和意义的道路,可以说句法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是我国语言研究中最早使用的一种句法分析法,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首次提出了“六大句子成分说”,为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句子成分分析法,我们比较熟悉。所谓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的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这种分析方法,分析的对象是句子,认定句子有六个大的句子成分,即所谓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一个句子中,做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而且分析时,应该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述语,再看述语是哪一种动词,决定它后面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足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形容性附加语和副词性补足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是:第一,容易找出句子的脉络;第二,可以分析由中国特色的句子,如兼语句。但是它只能分析单句中的主谓句,不能分析单句中的非主谓句,不能分析复句,也无法分析句组;分析歧义句的能力差,忽视了句子的层次性。 句子成分分析法被语言教学界广泛接受和使用,中小学教学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来给学生进行句法分析。它对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句子成分分析法之后,又一句子分析法出现在我国的语言界——层次分析法。它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语言分析方

现代汉语之层次分析法

第四节层次分析法 教学目标:1、从理论上把握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怎样的方法(理论起源、依据、目的、用途、优势与不足等) 2、从实践上掌握如何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 3、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能力,形成良好语感;激发学生对经典方法论进行反思性探讨,形成科研意识;培养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1、把握层次分析法的两个关键因素:层次与关系 2、判断层次分析是否正确的一些规则和技巧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 教学延伸: 1、思考层次分析法能否应用于一些不适合二分处理的特殊结构,怎样 运用是否有价值有的话有何价值 2、回忆中小学学习过的“中心词分析法”这种传统的汉语句子分析方 法,与层次分析法对比,探讨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的出路和前景。 3、介绍当今中国语言学界新崛起的“字本位”理论以及目前世界语言 学界最流行的“认知语言论”(这一理论是对层次分析法所依据的基 本语言理论——形式主义语言论的彻底颠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 学术思考与争论。 课型:结合多媒体演示的讲授课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语言的线性排列与层次结构

二、何谓层次分析法 三、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的要点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例介绍语言线性排列形式下隐藏的层次结构。明确术语“线性排 列”“结构层次”的含义。 线性排列:我们平时说话,只能一个词语接一个词语地说出来,发音也只能一个音一个音地发出来,书写时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写出来,这种按照时间 先后顺序说出或者写出的形式,就是语言的“线性排列”形式。语言 是在一维的空间里,随时间的流逝展开的。线性排列是表现出来的语 言形式。但在语言线性排列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一个层次关系,例如: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 表面上看是线性,实际上“蔚蓝的”“天空”先组合成“蔚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组合成“飘着洁白的云”,两者再组合成“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这一线性结构所以,可见这些词并不是一次性组合在一起的,也不是按照线性形式一个接一个依次组合在一起的。它实际上有多个组合层次。 所以,所谓结构层次,指的是隐藏在线性排列的表象下,语言中句法单位在组合成更大的结构体时所反映出的不同的先后、亲疏、松紧关系。句法成分并不是一个接一个组合的,而是不断套叠形成的。线性排列,我们凭直觉就可以完全看出来,而结构层次关系,则需要我们深入到语言内部,通过结构分析才能揭示出来。 例子:我们班的新同学 二、介绍层次分析法产生发展的历史渊源,明确理论的来龙去脉,以及在当下 的研究进展情况、地位。弄清楚到底何为层次分析法。并对这一分析方法做

共词分析及相应工具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共词分析及相应工具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关键词的共词分析自提出以来,在学科前沿热点、学科发展、学科研究范式等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研究了目前的常用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步骤,比较了已使用的共词矩阵算法,设计开发了一个简洁高效、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共词分析工具软件,并以实例作为说明。 标签:共词分析;共词矩阵;算法 1 概述 共词分析是法国文献计量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文献内容分析方法,1986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Callon M和Law J等人出版了第一部关于共词分析法的学术专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思想来源于文献计量学的引文耦合与共被引概念,当两篇文献同时被其他文献引用时,表明它们所研究的主题在理论或方法上是相关的。两篇文献共被引的次数越多,它们的关系就越密切。同理,当有两个专业术语在某学科领域的同一篇文献中同时出现,表明这两个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它们的关系越密切[1]。 共词分析法主要是对一组主题词或关键词两两统计其在每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以此为基础构造共词矩阵,通过对共词矩阵变换为相似矩阵与相异矩阵,然后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把众多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数值、图形直观地表示出来,揭示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它们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变化与趋势。 2 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步骤 运用共词分析法进行研究大致可分为几个步骤进行,在具体的操作中可根据实际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2.1 确定研究主题与文献选取 利用共词分析法基本原理可以概述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横向和纵向分析领域学科的发展过程与趋势,以及领域学科之间的关系等等。确定好研究主题之后即可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应的文献,去除重复文献、非相关文献后筛选合适的文献作为处理对象。 2.2 高频词的选取 在分析文献的相关性时,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两个完全不相关的词汇进行处理,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将产生很大干扰,因此,被分析的词汇最好是受控词、被统一标引的主题词,只有这样,利用文献中词语对的共现频次来反映研究

第二讲__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层次分析法

第二讲__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层次分析法

第二讲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局限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发。要点大致如下: (一)以单句为分析对象。 (二)句子有六大成分——主语、述语(谓语)(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黎锦熙,如“他成了班长 ..”“他 们请我做报告 ...”)(连带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今天的定语)、副词性附加语(状语和补语)(附加成分)。 (三)句子成分原则上只能是词。 (四)分析手续:先找出全句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再决定述语后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 句子成分分析发的优点: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句子的脉络。在分析长句时,更能显示其优越性:(1)我国首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定的时间安

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性: 第一:离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站不住,或不是原句子的意思。 (2)他贪图安逸。 (3)于福的老婆是小晴的娘.。 第二:离了枝叶,主干虽能成立,但意思发生了变化。 (4)我们都不懂。(我们懂) (5)祥林嫂死了当家人。(祥林嫂死了) (6)不合格的党员清除了。(党员清除了) 第三:不能有效分化歧义。 (7)照片放大了一点。(“放得不是很大”,“放得过于大了”) (8)我也去上海。 第四:不利于发现某些词语的用法特点。 (9)a.我们白白浪费了几个小时。*b.我们白浪费了几个小时。 2.2 句法构成的层次性 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总是按一定的句法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的。例如: (10)他刚到。

第四讲 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

第四讲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 句法分析是句子分析的基础,是句子理解和解释的关键。在长期的语法研究中,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句法分析方法——析句方法。析句方法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备受重视。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发展,实质上也可以归结为析句方法的发展。析句方法最早出现的就是中心词分析法。 一、中心词分析法(成分分析法) 1.中心词分析法的内涵 从1898年《马氏文通》诞生到40年代,汉语语法研究基本上是在传统语法学的间架里进行的。传统语法学是模仿古代希腊的语法体系。按这套体系,分析语法的标准是意义,用意义来划分实词词类;凭施事、受事来确定主语、宾语;在句法分析方面,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最早是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使用),认定句法分析就是分析一个句子的句子成分,而作为一个句子(单句)必须具备六大成分——主语、谓语(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次要成分),定语、状语(附带成分);而在确定句子成分时,要求先找出句子的两个中心词(名词中心词和动词中心词)以作为全句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主语和谓语,从而依次找到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等六种句法成分。 2.中心词分析法图解方法 ⑴划线分析法 比较通用的符号是:主语谓语兼语~~~ 宾语~~~ 补语< > 定语( ) 状语[ ] 如:淘气的弟弟已经做完了今天的作业。 第一步,找出中心词:弟弟、做 第二步,看动词后有无宾语,划出;淘气的弟弟已经做完了今天的作业 第三步,依次找出连带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成为: 淘气的弟弟已经做完了今天的作业 ⑵关系式图解法 弟弟|| 做| 作业 淘气的已经完了今天的 3.中心词分析法的作用及局限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2017汉硕考研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了解更多的汉硕考研信息、资料加丹丹老师Q。依旧义乌散散刘思伊尔 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中心词分析法深入解析

中心词分析法深入解析示例句子成分的划分重点放在单句上,考试中关于单句的题还是比较多的,至于复句你只要掌握几种明显的关系就可以了,如果有具体的疑问,请你把相关的问题说出来,可以为你参谋一下: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 如:“辨认<仔细>” 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中心词分析法

中心词分析法 中心词分析法又叫做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传统语法学使用的句子分析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六种句子成分来分析句子结构,认为句子与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主语和谓语是主要成分,宾语和补语是次要成分,定语和状语是附加成分。 作用:1、句子成分分析法能很快分析复杂句子的主干和枝叶,有利于对句子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有利于发现和纠正语法错误。 2、中心词分析法规定句子成分同词相对应,注意寻找句子成分和词类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能够直接反映句子成分所表示意义间逻辑关系。 3、有利于句型归纳。 缺点: 1、忽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使用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出来的句子只是平面结构,并非句法结构的真正层次。 2、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只能用来分析句子成分,无法分析合成词的内部结构;只能用来分析单句,无法分析复句。 3、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4、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1、中心词分析法的局限性之一是离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意义完全变了。作为例证的是下面三类句子: (1)于福的老婆是小琴的娘。——老婆—是—娘 (2)我明天不去。——我—去 (3)她哭瞎了眼睛。——她—哭—眼睛 【他愿意不愿意到我们学校来】【还】【是】【个问题】 |__________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谓______________| |___状_|________zhong____| |___dong|__bin____| 直接成分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1933年首次出版的《语言论》中提出来的。他说"任何一个说英语的人,如果他有意来分析语言形式,一定会告诉我们:Poor John ran away的直接成分是 poor John和 ran away这两个形式;而这两个形式又分别是个复合形式;ran away的直接成分是ran……和away……;poor John的直接成分是……poor和John"(p.161)。 换句话说,直接成分(immediate constituent),是直接位于结构体层面之下的成分,这个结构体可能是个句子,如Poor John ran away,也可能是个词组,如 poor John。从理论上讲,结构体也可以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也可以分析出直接成分--语素,如lovely 可以分析出﹛love﹜和﹛ly﹜,talked可以分析出和﹛talk﹜和﹛ed﹜。最后一层的成分即语素,叫做最终成分。由此我们可以说只是成分而不是结构体的是语素,只是结构体而不是成分的是句子。所以直接成分分析法可以定义为这样的分析法:先把句子分析为直接成分--词组(或短语),再把这些直接成分依次切分,得到各自的直接成分,层层切分,直到最终成分为止。但是实际上为了方便,我们通常切到词为止。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2017汉硕考研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了解更多的汉硕考研信息、资料加丹丹老师Q。依旧义乌散散刘思伊尔 一.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标注状语,用<>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基本精神: 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上严格按照内部的构造层次 进行分析; 2.进行分析时,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 3.分析时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或句 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优越性: 1.注意到了句子构造的层次性; 如:他刚来我们便宜他了 ││__│││___│ │___││_____│

第二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层次分析法

第二讲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局限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发。要点大致如下: (一)以单句为分析对象。 (二)句子有六大成分——主语、述语(谓语)(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黎锦熙,如“他成了班长 ..”“他 们请我做报告 ...”)(连带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今天的定语)、副词性附加语(状语和补语)(附加成分)。 (三)句子成分原则上只能是词。 (四)分析手续:先找出全句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再决定述语后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 句子成分分析发的优点: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句子的脉络。在分析长句时,更能显示其优越性:(1)我国首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

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定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性: 第一:离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站不住,或不是原句子的意思。 (2)他贪图安逸。 (3)于福的老婆是小晴的娘.。 第二:离了枝叶,主干虽能成立,但意思发生了变化。 (4)我们都不懂。(我们懂) (5)祥林嫂死了当家人。(祥林嫂死了) (6)不合格的党员清除了。(党员清除了) 第三:不能有效分化歧义。 (7)照片放大了一点。(“放得不是很大”,“放得过于大了”) (8)我也去上海。

第四:不利于发现某些词语的用法特点。 (9)a.我们白白浪费了几个小时。*b.我们白浪费了几个小时。 2.2 句法构成的层次性 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总是按一定的句法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的。例如: (10)他刚到。 “刚”跟“他”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刚”先跟“到”构成修饰关系,然后“刚到”一起再跟“他”构成主谓关系。这种构造特性一般称为“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从哪儿切分);定性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张三吃苹果/ 张三吃苹果(主谓?述宾?)) 切分一般用画线法,也用树结构;定性一般用阿拉伯数字标示,再加简明的文字说明。 (11)他抽烟。 a 他抽烟 b 他抽烟 c 他抽烟 1 __1_ __2___ 1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