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学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少数民族射日神话解读作者:林贵梅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4期摘要: 在对神话文本详细解读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参考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著作中若干方法,概括出文本中出现的基本情节,并对于典型作出简要的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深层结构上的关系。
关键词: 少数民族射日神话情节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为百姓世代传诵,民间文学——神话也绽放异彩,射日神话便是这其中璀璨的一色。
本文在对神话文本详细解读的基础上,抛开对太阳形象的专门分析,对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著作中若干方法进行解读分析。
以下选择壮族、布依族、哈尼族、瑶族、仫佬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毛难族等九个少数民族的十则射日神话作品,其中壮族两篇,其余民族各一篇。
一、神话中与射日英雄、射日武器和射日地点相关的基本情节。
1.特康射太阳(壮族)1)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导致严重的灾难。
2)特康制弓造箭。
3)特康站在巴泽山上射日。
4)最后一个太阳躲到大海里。
5)太阳被公鸡请出来。
2.侯野射太阳(壮族)1)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导致严重的灾难。
2)巨人侯野制弓造箭欲射日。
3)侯野爬到山顶上射日。
4)最后一个太阳滚到大海里。
5)太阳被公鸡叫出来。
3.勒嘎射太阳(布依族)1)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导致严重的灾难。
2)勒嘎要把太阳射下来。
3)勒嘎千辛万苦到了榕树上。
4)勒嘎射落十个太阳。
5)剩下两个太阳,一个钻云里,一个躲天河。
6)太阳被公鸡喊出来。
4.为什么鸡叫太阳就出来(哈尼族)1)天上有九个太阳,导致严重的灾难。
2)英雄俄普浦罗射落八日。
3)最后一个太阳躲到山背后。
4)太阳被公鸡叫出来。
5.射太阳(瑶族)1)天上有十个太阳,导致严重的灾难。
2)格怀射下八个太阳。
3)剩下两个太阳躲在海里。
4)格怀请公鸡叫出太阳。
5)公鸡叫了三声,两个太阳出来了。
6)格怀射落一个太阳,留了一个。
6.喊太阳(仫佬族)1)白天有七日,晚上有七月,导致严重的灾难。
2)老者者和老公公制弓造箭,爬到马桑树上射落了六个太阳。
论列维-斯特劳斯的音乐人类学思想
董龙昌
【期刊名称】《美育学刊》
【年(卷),期】2016(007)005
【摘要】由于列维-斯特劳斯在神话研究过程中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音乐的重视,他的学术研究不仅呈现出语言、神话和音乐三方交织的局面,而且直接促成了其音乐人类学思想的产生。
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音乐和神话不仅存在着结构上的相似性,而且存在着时间上的连续性;虽然音乐和神话在本质上同属语言,但是与神话主要突出语言的意义方面不同,音乐突出的是语言的声音方面,它有相当于“音素”和“语句”的“音符”和“旋律”部分,没有相当于语言的“词”的部分,这是音乐独特的结构特性;在功能上,由于音乐具有同时作用于心智和感官的非凡能力,它在自然与文化之间发挥着调解作用。
研究列维-斯特劳斯的音乐人类学思想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人类学思想,而且为我们把握西方结构主义音乐批评流派的发展提供了参照。
【总页数】6页(P110-115)
【作者】董龙昌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05
【相关文献】
1.论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生成背景 [J], 董龙昌
2.一位人类学家的目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论神话与音乐 [J], 李亚
3.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视野下的艺术传播思想研究 [J], 姚远
4.论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文学之维——以列维-斯特劳斯的诗歌批评为例 [J], 董龙昌
5.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思想的形成——兼论卡西尔文化哲学的人类学影响 [J], 顾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第一节自然、结构与符号新进化论、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一、新进化论(一)柴尔德的文化进化史观1936年,《人创造了自己》,提出了考古学上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化的三段说。
提出了“新石器时代革命”、“城市革命”等术语:来描述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使进化论得以从“蒙昧”、“野蛮”等民族中心主义色彩浓厚的描绘中解脱出来试图树立起唯物主义的文化进化史观。
(二)怀特的文化进化标准认为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进步,而且世界各种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1959年发表了《文化的进化》,该书是进化思想的总结;怀特认为文化尽管是一种超有机体,但也可以通过能量测算来计算其发展过程。
以能源的获取作为标准。
这是构成怀特与摩尔根的不同之处。
(摩尔根,以食物和生产工具作为进化的标志和衡量的尺度)文化的进步意味着每人每年利用能量总量的增长或利用能量的技术效率的提高。
文化发展的公式:C=E ·TC代表文化(culture),E代表人均年利用能量(energy),T代表能源开发的工具与技(technology)的效率;怀特认为文化是由技术、社会、意识形态三大体系构成的,其中技术体系决定另两个体系。
(三)文化史解释三观点(斯图尔德)(1)单线进化论,主张所有的社会都要经历类似的发展阶段,只存在阶段的差别。
(2)文化相对论,与单线进化论完全相反,强调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和独特性,否认各种文化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阶段。
(3)多线进化论,即他本人的立场,既主张进化,但又考虑到文化相对性。
(四)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斯图尔德认为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
相似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线索。
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也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
斯图尔德提出文化三要素观:即资源、技术、劳力。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备注:本复习资料根据《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各章后的“关键概念”和“思考题”进行编写,已根据考试重点、范围、题干以及答案长度进行题型匹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敬请谅解。
另已根据课程内容及上课要点进行重点分析,以三角记号的内容为重点内容,以圆形记号标记的内容出题的可能性不大,因本科目需要复习的内容过多,未标记的内容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地复习。
最后,本资料仅供参考,建议配合其他资料一同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神话学史上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请说明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隐喻学派色诺芬尼神话是“古人的寓言”历史学派攸痕麦拉斯神话实际上是历史的“传奇描述”语言学派格林兄弟、缪勒神话是语言的疾病人类学派爱德华·泰勒、安德鲁·郎、詹姆斯·弗雷泽万物有灵观心理学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神话是一种“具有原型意义的叙述程式”,“神话就是原型”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神话是一种文化现象结构学派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直接体现了心灵结构2.神话有哪些种类?自然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万物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3.民间故事的特点是什么?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4.民间故事的主要价值是什么?娱乐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资料价值5.传说有什么社会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文化资料价值、文学借鉴价值6.简述四大爱情传说与一些节日习俗的联系。
牛郎织女传说与“乞巧节”孟姜女传说与寒衣节梁祝传说与双蝶节白蛇传与端午节7.民歌有什么功能?抒情娱乐功能、教育规范功能、实用功能、文化资料价值8.史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一,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第二,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第三,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第四,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摘要“叙事学”这个术语于1969年由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第一次提出,他认为“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从此,关于叙事学的研究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正如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华莱士·马丁曾指出的:“在过去十五年间,叙事理论已经取代小说理论而成为文学研究所主要关心的一个论题。
”叙事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也出现了众多不同的意见和各自相异的描述方式,因而众多的理论争辩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
所幸的是,在人们广泛探讨与争论的过程中,关于叙事理论的某些观点与看法也逐渐开始为叙事学界所共同接受,基本形成了叙事理论的框架,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观点渐趋完善,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的经典分析也不断涌现。
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叙事理论传入中国,中国也展开了对于叙事学的研究和建构。
美国学者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一书,可以说是最早运用叙事学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专著。
近年来,有关叙事理论与小说运用问题逐渐成为教学领域探讨的新热点,有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学者对此问题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并且发表了一些富有见地的文章,针对小说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本文仅从小说的叙事主体、叙事方式、叙事结构三个角度加以剖析,对小说中叙事论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叙事理论简述(一)西方叙事理论的发展叙事,又称叙述,即西方的“narrative”一词。
叙事,就是铺叙故事,也可以说是讲述故事。
法国叙事学家罗兰·巴特认为叙事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文化中。
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叙事可以通过一些固定的或活动的画面,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或是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的方式来承载;叙事往往是可以普遍存在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小说、诗歌、历史、戏剧(正剧、悲剧、喜剧)、电影等当中。
被扭曲的结构主义:从布尔迪厄手中拯救列维-斯特劳斯李钧鹏;张鹏
【期刊名称】《江海学刊》
【年(卷),期】2024()2
【摘要】社会学家热爱结构,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是相关讨论绕不开的议题。
他的结构是指无意识的心智结构,继承自索绪尔的差异对立原则与康德的先验范畴,是一种“无主体”的关系性结构。
但布尔迪厄将这种关系思维的结构主义指责为与其对立的实体性结构主义,将结构等同于帕森斯意义上的文化系统,从而扭曲了结构主义,也遮蔽了结构主义对当代社会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启示,这具体体现在理性认识论、模型的重要性、对还原论指责的回应以及方法论关系主义上。
【总页数】14页(P117-130)
【作者】李钧鹏;张鹏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结构”谜思:从列维-斯特劳斯、梅洛-庞蒂到布尔迪厄
2.结构主义人类学与神话研究初探——读列维—斯特劳斯著《结构主义人类学》
3.列维-斯特劳斯与结构主义历史哲学
4.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神话学视域下的摩梭神话《创世古歌》
5.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美学与康德的古典美学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大民间故事的结构主义分析作者:褚晓萌来源:《大观周刊》2013年第11期摘要:四大民间爱情故事历来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
本文主要从普洛普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的角度去分析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找出此类故事的不变结构,并用“二元对立”结构分析模式,以找出故事文本中的一些对立因素,最后分析故事母题,以认识到故事传达出来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四大民间故事结构主义二元对立母题结构主义在西方首先是一种研究语言的方法,后借以对文学作品作分析评价。
结构主义是从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衍生出来的研究作品的一种方法,用结构主义来分析四大民间故事,来认识此类故事背后所传达出来的深刻意蕴。
一、四大民间故事情节发展的不变结构在结构主义学者看来,同类型叙事性文学作品,无论是从共时还是历时的角度看,其内在的结构是不变的,而变化的只是人物、环境或故事情节等因素。
同一类属的故事,尽管发生许多细枝末叶的变化,但是其基本的结构是不变的。
普洛普认为:“我们将功能理解为一个人物的行为,该行为是根据其在情节展开之中的意旨来决定的。
”[1]像四大民间故事所讲述的都是“大故事”,至于你在不同时代,因为不同的需要,可以添加不同的人物,甚至故事情节,使其变成一个个内容有所不同的故事,但其内在结构是不变的.这一现象普洛普在研究俄国民间故事时就发现了,他通过对100个俄国民间故事的研究发现,尽管不同的民间故事有不同的人物和事件,但他的叙述结构却往往相似甚至相同。
正如列维·施特劳斯的神话研究中指出的,不需寻找“可靠讲法”或“较早的讲法”,也不需要寻找“唯一讲法”。
由此我们来看一下,四大民间故事的情节发展:梁祝故事里,祝英台路遇梁山伯,祝英台女扮男装和梁山伯一起读书,情意相投并暗许终身,马文才逼祝英台嫁给他,祝英台投墓殉情。
在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里,白娘子遇许仙,共舟而行后来结为夫妻,法海阻止白娘子和许仙在一起,白娘子寻夫水漫金山寺,白娘子被压雷锋塔。
列维-斯特劳斯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1990)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人类学家。
列维-斯特劳斯他出生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幼年随父母定居法国巴黎。
早年在巴黎大学学习,主攻哲学、法律和心理学,毕业后执教于巴黎的一所中学。
1935年至1939年间,他任巴西圣保罗大学社会学教授,此时,他开始进入人类学研究领域。
1940年后他定居美国,与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雅各布森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1年至1945年间任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教授,并发表了著名的《语言学与人类学的结构分析》一文。
1950年任法国高等研究院实验学校导师。
1958年他出版了《结构人类学》一书,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
1959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主持社会人类学讲座。
1962年列维-斯特劳斯发表了《野性的思维》一书,促进了结构主义研究的深化,也奠定了他作为结构主义思潮的领袖地位。
1983年退休。
他的主要著作有:《结构人类学》、《感伤的热带》、《神话学》、《今日图腾》等。
列维-斯特劳斯对于神话模式结构的研究,和传统的人类学家诸如弗雷泽和马林诺夫斯基的研究不同:传统的人类学侧重于对社会的组织制度、方法等实证模式的考察,是从宏观方面进行的;而列维-斯特劳斯则不同,他更侧重于考察人类心理。
他采用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的最新理论成果,试图从语言这个原型出发,去探讨神话结构的原型及文化现象乃至全部人类生活形式的原型。
他对于神话模式结构的研究,侧重于对一组神话的逻辑形式及隐含的深层思想和意义的研究。
他揭示出神话的语言结构模式,但揭示这种结构模式并不是研究的目的。
列维-斯特劳斯曾说:“模式不是理解的目的物,而是它的方法”。
因此,作为结构主义领军人物的列维-斯特劳斯更是从一般的结构模式中所演绎的方法出发,进一步阐释文本及人类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生活现象的原型。
列维-斯特劳斯运用了索绪尔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的理论,以及语言学中被称为“音位学革命”的诸原理,如二项对立关系等,去研究诸如亲族关系,饮食方法,图腾象征,庆典仪式等社会文化行为。
列维—斯特劳斯和结构主义发表时间:2017-08-28T10:32:39.407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5月总第17期作者:刘香湘[导读] 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思想在战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特性表现在他作为专业人类学家和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上。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本文通过对列维—斯特劳斯社会学理论沿革的梳理 ,认为其社会学理论除受了结构语言学的影响外 ,还对法国传统社会学理论、交换理论、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综合。
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思想在战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特性表现在他作为专业人类学家和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上。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在诸相关学科领域内促成了各种多学科理论运作之交汇点,以至于以其人类学学科为中心可将其结构理论放射到许多其他相关学科中去;同时作为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批评者,其理论方法又可直接影响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论思考。
【关键词】结构主义从20世纪50年代起,列维-斯特劳斯就是法国一位最有影响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
他从人类学和语言学的角度,第一次全面地提出并论证了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因此成为法国结构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代表。
这一哲学60年代在法国取代了存在主义的主导地位,轰动了欧洲各国。
然而,斯特劳斯一再强调,他并不想以他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创立一种能够揭示世界本质的理论体系,而只是给人们提供一种收集、整理和分析材料的普遍有效的“科学方法”。
并且以此同以往只强调理论,而不注重方法的哲学相区别。
他认为自己所创立的结构主义的精髓和基本部分,是由一系列“结构主义方法”构成的,也就是说,他把自己的哲学看做是一种方法论,而不是本体论或认识论。
作为方法的结构主义,其活动范围遍及一切社会现象,因而它涉及了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
也正因为如此,斯特劳斯的名字连同他的结构主义方法,在那之后的一二十年里,一直成为欧洲最时髦的哲学思潮。
神话传播内容的符号学分析作者:李欣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6期引言神话作为一种早期历史文化的象征性表记,其中蕴涵着民族的哲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以及整个价值体系的起源:“作为人类语言发明后的第一种意识形态,在神话的深层结构中深刻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早期文化,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在民族精神的底层,转变为一种自律性的集体无意识,深刻地影响和左右着文化整体的全部发展。
”①理论框架神话中叙事整体的核心是意指化的两个序列,意指化的第一个序列描述了符号中的能指与所指之间以及符号及其外部现实中指涉物之间的关系。
罗兰·巴特把这一序列称为明示意,是指符号明显的常识性意义。
符号在意指化的第二序列中主要的方式是隐含意和迷思(myth),在这一序列中,符号和使用者文化的互动最为积极。
隐含意是符号在解读过程中受众的情感、情绪以及文化价值产生影响发生的互动,这时候的意义转向主观,隐含意的大部分是任意的,属于特定文化,由于神话传播中人们非常容易把隐含的价值误读为明示的意义,所以本文比较分析的目的之一就是尝试提出对隐含意的分析和思考的框架。
“迷思就是思考事物的一种文化方式,是一种将事物概念化或者理解事物的方式,原始神话的迷思关乎生与死、人与神、善与恶,迷思运作的主要方式是将历史自然化,迷思实际上是一个在特定的历史中获得主导地位的社会阶级的产物,所传播的意义就是要承载这一历史,但是迷思的作用却是要否认这一点,而将其意义展示为一种自然的而非历史的或社会的意义,迷思的研究者要通过‘去神化’(demystifying)来分析隐藏的历史,并揭露迷思的社会政治作用。
如果说隐含意是能指的第二序列意义,那么迷思则是所指的第二序列意义。
”②符号产生第二序列意义的第三种方式,称之为象征,当一个客体通过惯例而获得某种意义并用来代表一些事物时,它就成为一个象征。
另外,本文借用修辞学中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的概念深入理解神话传播中信息发挥其指称功能的根本方式。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二元论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二元论是指法国社会学家克劳德·列维斯
特劳斯在其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提出的一种分析思想方法。
该方法将人
类文化分为二元结构,认为所有文化现象都是由对立的二元对组成的。
例如,生与死、男与女、上与下、内与外等。
这些二元对不仅仅是一
种概念上的二分法,更是一种社会结构的体现。
二元结构是人类文化
的基础,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所有文化现象都可以通过这种二元结构进行
理解和解释。
文化是一种语言系统,也就是说它是由符号和符号系统
组成的。
这些符号通常呈现出二元对的形式,例如热与冷、黑与白等等。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了解这些符号及其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
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和所固有的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论对于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都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强调了文化结构的重要性,说明了文化的复
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结构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
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解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促进各种文化之间
的相互理解。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探索,该方法已经成为社会科学
研究中一个重要且实用的工具。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浅析【摘要】现代人类学发展的100多年以来,出现过多种人类学流派。
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流派,在人类学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观点进行阐述,以期梳理人类学理论中的结构主义思想。
【关键词】人类学流派;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是发端于十九世纪的一种方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成为社会的重要思潮之一。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是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百岁法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于2009年11月4日与世长辞。
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萨林斯(Sahlins)①说:“我们失去了最后一位世界级的人物,最后一位有世界眼光的人物。
”②2019年是列维斯特劳斯逝世10周年,重温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对现实仍有重要意义。
一、结构主义的思想渊源结构主义这一概念并非列维-斯特劳斯所创,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结构主义已在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中流行。
瑞士作家、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是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同时也是后世学者公认的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结构主义思潮肇始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
③二、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大批新民族国家的建立,西方人类学难以在原殖民地进行田野工作,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困境及对理论的重新思考。
而这种思考促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派的诞生,即结构人类学或结构主义人类学(structuralism anthropology)。
列维斯特劳斯对人类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通过在巴西印第安部落调查研究搜集到了大量的资料,并以这些资料为例,开始了对人类学新的探索。
和其他人类学家有所不同,列维·斯特劳斯将索绪尔提出的结构主义的思想引入了人类学研究领域。
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观点作者:付振岭来源:《卷宗》2015年第02期摘要:列维—斯特劳斯是结构主义创始人,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
结构主义试图为各门科学提供一种普遍有效的方法,依据这种方法,人们可以把自己所遇到的现象整理成系统的整体;它不仅要解决某一系统内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要找出各个系统、各个领域现象之间的关系,打破这些现象之间的绝对界限,使之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关键词:结构;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 )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创始人,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
他所建构的结构主义与神话学不但深深影响人类学,对社会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也有深远的作用。
1 结构主义的思想渊源1.1 现代语言学中的结构思想索绪尔把研究的重点转向语言的本质及其一般性结构,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或系统,而构成这一系统的元素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制约的实体。
换言之,就是语言基本上是一个由对比和相互关联的元素构成的结构。
概括起来,结构主义从结构语言学那里主要继承了两个基本思想。
首先,索绪尔将语言区分为“语言”和“言语”。
前者是指语言的系统、组织语言的规则和用法。
后者是指个体的话语。
为了讲清这种区分,索绪尔借用了象棋比赛,只有在真实的棋赛中,规则才能起作用,这样就有了语言(即规则)和言语(即个体的比赛),这就是使千变万化的比赛能够进行的深层结构。
第二个从索绪尔那里继承来的基本思想是,意义总是对立和结合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也是深层结构的作用。
这来自于索绪尔认为语言中包含着“符号”的思想,这种符号可被分为两部分:“能指”与“所指”。
索绪尔认为在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非固定的,意义是语言系统自身内差别与联系的结果,而不是能指与所指之间自然就一致的结果。
通过相似与类推法,结构主义以语言为例来研究文化文本与实践,每一文本和实践都被看成是由结构产生的表现(或个体的象棋比赛)。
浅谈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学理论 13326022 李婉儿 历史学系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是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是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之一。列维-斯特劳斯将人类学设想为不同于哲学的“另类哲学”。他的民族学有经验的本质,他沉浸于探究不同文明的内在逻辑,却又坚持普遍主义原则。列维-斯特劳斯出名的研究是亲属制度方面的。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他的影响波及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历史等诸多领域。他的主要著作有《结构人类学》、《野性的思维》、《神话学》(四卷本)和《嫉妒的制陶女》等等。
“神话”(myth)一词源于古希腊的“mythos”,本意为“语词”、“言说”、“虚构故事”等,而神话学的“学”字,则从古希腊中与mythos相对的logos(逻各斯)而来,指潜藏在万物混乱的外表下的秩序、规则和本质,及相对于“语词”、“言说”、“虚构故事”,能完整表达本质、本源、真理、绝对的思想和语文体系。列维-斯特劳斯用结构主义分析神话,通过对神话进行研究,透过神话表面离奇古怪的现象,探究神话丰富多样的表层结构下的共同的深层结构。
他的结构主义神话学思想受到多个人的影响。从他在《神话学》一书中发表的观点看,主要是索绪尔和雅各布逊。索绪尔是瑞士语言学大师,认为个别词的意义是在一个更大的关系体中产生的,语言现象是一种无意识,词要在系统中理解。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先与索绪尔这一主张产生联系。他认为神话具有自身的理性,这种理性按照无意识的符号(集体的信码)的逻辑运行。因此,表面看似混乱而无逻辑的神话,在对其进行结构分析之后,会发现神话都包含着一种集体的无意识性质的逻辑,也就是所谓的理性,那些表面看起来缺乏逻辑的内容实际上是受集体信码支配的,它传递了人类的无意识信息。于是,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神话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萌,传达着人想要解决人类生存中关于生与死、时间与永恒等一系列根本性矛盾的无意识的信息。而且神话不可能包含一些无缘无故的、毫无意义的题材,尤其是当同一个细节多次在不同版本出现的时候,因为每个细节意味着,它所出现的神话在这方面同一个或几个转换组相联系,而首先应当做的是重构这些转换组的总体的,多维的系统,总结出神话的“无意识结构”。
雅各布逊的思想对列维-斯特劳斯产生最直接的影响。雅各布逊主张,任何一个单词都有这个体系,由几个字母构成一个词,字母之间的组合并不是随意的。列维-斯特劳斯吸收了这一思想,将词素词语作语言为编码,看其组合。也就是说,他在解释一些词语意思的时候,经常会把这个词语拆分成两个或多个单词。可以说,由这个主张而产生的分析方法贯穿了神话学四本书。例如,列维-斯特劳斯在《神话学:生食和熟食》引用的神话中,一个英雄的名字是热里圭圭亚土戈(Geriguiguiatugo),这个名字可以分 割成两个部分:atugo,“色彩鲜明的”、“盛饰的”,用做名词,在那个神话中指的是花豹;和geriguigui,“陆龟”或“乌鸦座”。接着更进一步讨论,这个英雄又名托里布戈(Toribugo),源自tori,“石头”。又与tori bugu比较,这个词是 “像石头”的意思。接着由《博罗罗人百科全书》可知:龟jerigigi又称为tori tabowu,是“像石头的动物”的意思。到了这里,我们就建立起了两个名字之间的联系。然后,列维-斯特劳斯根据这些主要人物的名字提示,开始探讨各氏族在社会等级体系所占的位置,它们的标志,制造器物的技术等等一系列问题。
将神话故事分割成“大构成单位”或“神话素”,即将神话故事解体,从中抽出关键词句和故事元素等进行分析。这是列维-斯特劳斯又一新思想。他首先把神话构成单位按不同的抽象层次(地理的、经济的、社会学的和宇宙哲学的)分类,然后从神话中提取一些有意义的短语和句子,并按情节发展的顺序画出其结构关系图式,最后解释整合图式的意义。他很著名的一个分析例子就是对俄狄浦斯神话的分析,以下是他在书中画出的表:
卡德摩斯寻找被宙斯 劫走的妹妹欧罗巴 卡德摩斯杀龙 龙族武士们自相残杀
拉布达科斯(拉伊俄 斯之父)=瘸子(?) 俄狄浦斯杀其父 拉伊俄斯(俄狄浦斯 拉伊俄斯 之父)=左腿有病(?) 俄狄浦斯杀 斯芬克斯
俄狄浦斯=脚肿(?) 俄狄浦斯娶其母伊 俄卡斯忒为妻 埃特奥克勒斯杀死 其弟波吕涅克斯 安提戈涅不顾禁令 安葬其兄波吕涅克斯
列维-斯特劳斯根据此表具体分析后认为神话“在理论上提供了一种能够克服矛盾的逻辑模式“。
对于列维-斯特劳斯来说,神话是有很强结构性的重要故事,他主张把多个,甚至是全部神话故事放在一起研究,探究他们之间的联系,而并非单独地探究每个神话故事讲述的内容。接下来,我将要讲一下《神话学》四卷本中的主要理论。
《神话学》的四卷书分别是《生食和熟食》,《从蜂蜜到烟灰》,《餐桌礼仪的起源》和《裸人》。第一卷《生食和熟食》探究神话的“性质的逻辑”,第二卷《从蜂蜜到烟灰》进入神话的“形式的逻辑”,第三卷《餐桌礼仪的起源》探究神话“命题的逻辑”,第四卷《裸人》从神话的多元进入“唯一的神话”。
列维-斯特劳斯强调神话要素的对立关系。例如:生与熟、新鲜与腐烂、干与湿等等,这几个对立的属性都属于可感觉的性质范畴,这就叫“性质的逻辑“。第一卷书名的生食属于自然的范畴,熟食属于文化的范畴,两者的对立其实是烹饪之无或有的对立。列维-斯特劳斯试图以烹饪的对立及感官特质建立一套严谨的逻辑结构,即连接自然和文化的烹饪三角形模式。在这一卷,列维-斯特劳斯提出几个重要的定义。他约定把在两个或多个神话中保持不变的那些性质的总体称为骨架,每个神话赋予这些性质的功能的体系称为代码,特定神话的内容称为消息。他提出,当我们从一个神话(组)到了另一个神话(组)时,骨架保持不变,代码转换,消息则反转。所以,不用假定这个神话和其他各个神话之间存在有限关系,只要对一个已知其许多异本的神话作逆反转换,就可以恢复这个神话。神话的转换是建立烹饪三角形的基础。他还引入了“语言—心智—世界”的三元结构,神话意指心智,心智借助世界创造神话,而神话建立已铭刻在心智结构中的世界形象。心智的结构是第一性的。心智的认识活动是以这结构去重构和复现世界的经验对象。
第二卷《从蜂蜜到烟灰》从“性质的逻辑”进到“形式的逻辑”,这个意思就是说,神话思维能够超越第一卷表明的经验层面,进到抽象概念的层面。这种“形式的逻辑”所出的项仍始终是成对地对立的,但是本质已经不同,例如“虚空和充实、容器和内容、内和外、包含和排除“等等。在这种新的情形里,神话仍以相同的方式行事,也即运用多种代码的同时对应。如果可感觉的性质起着主要作用,是因为这些东西实际上履行着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彼此同系,我们拿中空树的例子来说。中空树作为鼓的时候,其召集作用属于社会性;如果作为蜜蜂的容器,当新鲜蜂蜜封闭在树腔中的时候,它属于自然,但当中空树不是自然地中空,而是人工挖空以便在里面发酵蜂蜜的时候,它属于文化。所以,列维-斯特劳斯提出,这些神话所探索的各种不同的偏向并不完全在于事物 本身,而是在于各个神话可进行相互转换的、有共同性质的神话总体。列维-斯特劳斯之前区分的性质逻辑和形式逻辑事实上属于同一些神话。即使是在第二卷中引入了大量新的神话,其实,这些神话与之前提过的神话是属于同类型的神话,也来自同一些种群。这一卷的进步之处在于以一种新的视角研究材料,而非加入新的材料。那么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继续探究神话体系。
在《生食和熟食》中,列维-斯特劳斯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南美洲的例子从最一般的方面界定烹饪三角形,表明这个三角形是如何能够在一切文化中都可以作为形式结构,以表达其他属于宇宙和社会学性质的对立。而在《从蜂蜜到烟灰》一书中,列维-斯特劳斯先假定烹饪的存在,然后从外部探讨它,审查它的周围。他始终坚持用形式的观点去界定生、熟和腐败,不过,已不再仅仅从它们本身或从与它们相类似的对立体系的角度去看待,还从周围相关食物:更生食即蜂蜜和更熟食即烟草的方面去看待。在烹饪的这一边,关于蜂蜜的习俗和信念;在烹饪的那一边,关于烟草的习俗和信念。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结构分析可以弥补历史重构的不确定性 。
第三卷《餐桌礼仪的起源》更深一步地进入到“命题的逻辑”。这种逻辑运用的对立范畴不是极项或中介项构造最初的各个对立(如存在不存在),而是项之间的关系,如“亲近和疏远”、“内婚制和外婚制”。因此,我们说这种对立是“关系的关系”。这种神话思维从空间轴向时间轴过渡,把空间上绝对的静态对立转变成时间上的相对的动态对立。在这一卷中,列维-斯特劳斯进一步考察烹饪的轮廓。它有自然的方面,即消化;有文化的方面,从食谱一直到餐桌礼仪。食谱规定了对于自然物质的文化精致;餐桌礼仪在食物配置规矩上再加上食用礼仪,是二级文化精致;消化是对已由文化作过处理的物质再作。并且本卷中考察的神话表现了一个关于消化食谱和餐桌礼仪的三元理论。
列维-斯特劳斯提到,本卷的论证的特征是它是按三个向度展开的,并且每个向度在一切阶段上都保持与另两个向度连贯一致。这三个向度分别是种族志的、逻辑的和语义的。先谈种族志的向度。列维-斯特劳斯在前两卷是探究南美洲的神话,这一卷局限在北美洲中部地区的神话,而在最后一卷将会探究更西更北地区的神话。这样做的原因是他想证明证明一个分布地区广远的神话体系总是封闭的。那么这一卷就需要克服热带美洲印第安人和北美洲大草原印第安人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信念等各方面的距离。再转到形式的向度。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从性质、形式的逻辑转向命题的逻辑。最后是语义的向度。我们在每一卷的分析也提到过。从探讨烹饪的存在到审查其周围,最后专注于烹饪的轮廓。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卷这三个向度的确是保持一致的。而且,论证是越来越复杂的。最后提一下的就是,第三卷的神话蕴含着伦理学。餐桌礼仪以及其他良好习俗的起源是表明对世界的敬服,而礼貌在于承担对世界的义务,那么,这些神话内在固有的伦理学乃是我们今天信奉的伦理学的对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