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错颌畸形矫正

错颌畸形矫正

36. 保持的原因
1.牙矫正后有退回到原来位置的倾向
2.矫治后牙周围的骨骼及邻接组织的改建需一定的时间
3.HE的平衡尚未建立
4.口腔不良习惯未破除
5.生长型及性别对矫治效果的影响
6.第三恒磨牙萌出
7.超限矫正

38.保持器应:1.对于正在生长期的牙列,不能妨碍牙合的正常生长发育2.尽可能不妨碍各个牙的正常生理活动3不妨碍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不影响美观4.便于清洁,不易引起牙齿龋蚀或牙周组织的炎症5.结构简单,容易摘戴,不易损坏6.容易调整

39.口腔不良习惯造成的错合畸形
1.吮指:局部小开合,前牙开合
2.舌习惯:局部开合甚至反合或形成双牙弓或双颌前突
3.唇习惯:a咬上唇:前牙反合,上前牙舌侧倾斜,下颌前突及近中错合b咬下唇:下前牙区拥挤,前牙深覆盖,下颌后缩,开唇露齿等畸形c覆盖下唇:或称为继发性下唇卷缩,可加重上前牙唇侧移位,并加重下颌远中错合畸形的发展
4.偏侧咀嚼:咀嚼侧趋远中合,废用侧趋近中关系
5.咬物习惯:小开合6.睡眠习惯:影响对称性及有碍合,颌面的正常发育

43..遗传性错牙合畸形的因素:
环境因素a先天因素: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额外牙,先天性缺失牙,牙的大小形态异常,舌形态异常,唇系带异常)b后天因素:某些急慢性疾病、佝偻病、内分泌功能异常、营养不良、颌骨外伤c.:功能因素:吮吸功能异常,咀嚼功能异常,呼吸功能异常,异常吞咽,肌功能异常d.口腔不良习惯:吮指习惯,舌习惯,唇习惯,偏侧咀嚼习惯,咬物习惯,睡眠习惯d.乳牙期及替牙期局部障碍:乳牙早失,乳牙滞留,恒牙早失,恒牙早萌,恒牙萌出顺序异常,多数乳磨牙早期损失,乳尖牙磨耗不足,乳牙下沉,异位萌出

48.错HE畸形诊断应包含的内容
收集全部病史资料和检查所得,分析形成牙颌畸形的因素和机制
根据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得出颅面结构及牙颌特征
通过模型测量分析得出排齐牙列建立正常HE关系所需间隙
通过腕骨X线片分析了解患者生长发育潜能

49.错HE畸形的适应征
乳牙期(3~6岁) a.前牙反HE,下颌前突 b.后牙反HE c.严重深覆HE,远中HE d.凡妨碍颌、面正常发育及正常功能的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开HE、下颌前突等错HE畸形。
替牙期(7~12岁) a.前牙反HE b.后牙锁HE,反HE c.第一恒磨牙严重错位 d.个别牙严重错位(包括因多生牙而引起的)e.上下牙弓间关系错乱 f.不良习惯未破除造成的各类错HE g.上中切牙间隙在单尖牙已萌出而不能关闭者
恒牙期(12~18岁) 第二恒磨牙若于12岁左右萌出为矫治的最好时期

50.治疗计划的制

定和预后估计 应考虑的问题?
确定治疗目标
矫治器的选择 与牙的移动类型以及年龄阶段有关
治疗时期的选择 充分利用生长发育最佳时期
疗程估计和预后推断

51.矫治力的分类:
按强度划分
重度力 力强度>350g
轻度力 强度小于60g
中度力 60~350g之间
按产生方式划分: a.机械力 b.肌力 c.磁力
按来源划分: 颌内力、颌间力、颌外力

52.临床合适的矫治力作用于牙时的表征
①无明显的自觉疼痛,只有发胀感觉②叩诊无明显反应③牙松动度不大④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明显⑤X线片表示,矫治牙的根部及牙周无异常

53.矫治器性能的基本要求:①对口腔硬软组织及颌面部无损害,不与唾液起化学反应,符合生理要求,不影响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②体积尽量小巧,戴用舒适,显露部位尽量少,对美观影响小。③便于清洁,不影响口腔卫生④结构简单,牢固,发挥弹力好,力量便于控制,效果好,应具有稳固的支抗,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发挥作用力部分应便于调整,有利于控制矫治力的方向和大小

54.加强支抗的方法
①增加支抗牙的数目 ② 可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而增强对应作用
③增大活动矫治器的基托面积,保持与组织面的密贴
④在应用颌内或颌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等颌外支抗来增强支抗。防止支抗牙移位。
⑤上颌第二磨牙间加横腭杆 ⑥上颌第二磨牙间加Nanq弓。 7 下颌第二磨牙间加舌弓
⑧ 颌骨内种植体

55.常用的活动矫治器 ①颌垫用于纠正前牙反颌。 ②带翼扩弓 同时扩大上下牙弓 ③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深覆颌 ④斜面导板活动矫治器适用于上颌正常,下颌后缘的远中错颌

56.功能性矫治器:通过改变肌肉功能促进颌发育和颅面生长,从而矫正形成中的错颌畸形,最适用于生长发育的患者
功能性矫治器的作用机制
①颌骨的生长改良,对颌骨的生长方向和生长量产生影响,协调上下颌关系。
②牙—牙槽骨变化。选择性的控制牙的垂直高度,通过促成或抑制前后牙的垂直萌出及其生长量,矫正深覆颌或异颌,也能改善矢状关系
③口周软组织变化 产生肌静止张力激起肌活力所产生的力,从而改变口面肌对牙和颌骨所施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时间。使得口颌系统的神经—肌环境更有利于颌发育和颅面生长。

57.方丝弓矫治器的主要特点
①能有效的控制矫治牙各方向的移动
②能减少支抗牙的移位,在上下牙弓分别成一整体的情况下进行颌间牵引,有利于牙弓及颌骨位置关系的矫治

58.方丝弓矫治器使牙移动的原理及步骤
原理:①使被弯曲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 ②应用

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
步骤:1.排气和整平牙列2.关闭拔牙间隙及矫治合关系:1)拉尖牙向远中2)切牙舌向移动关闭间隙矫治深覆盖3.牙位及合接触关系的进一步调整4.保持

59.正常颌的方向标准
①磨牙关系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位于下颌牙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内。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位于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斜面上,上颌尖牙咬合于下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
② 牙近远中倾斜 牙临床冠长轴龈端向远中倾斜时,冠角为正值,反之为负。正常的冠角大多为正值。
③唇舌向倾斜 牙临床冠长轴的唇(颊)舌向倾斜度为冠倾斜或冠冠转矩,不同牙有不同的冠转矩,上切牙冠向唇侧倾斜,冠转矩为正。下切牙冠接近直立,从尖牙起,上,下后牙牙冠都向舌侧倾斜,冠转矩为负。磨牙比前磨牙更明显,下颌比上颌更甚。
④旋转 正常颌应该没有不适当的牙旋转
⑤ 间隙 正常颌牙弓中牙都保持相互接触 无牙间隙
⑥牙颌曲线 正常颌的纵颌曲线较为平直,或稍有Spee曲线,Spee曲线深度在0-2mm

60.早期矫治包括:早期预防、早期阻断性矫治、早期颌骨生长控制、矫形治疗和预防性矫治。
预防矫治主要涉及防龋、保持牙弓长度、保障正常萌替以及维持正常肌功能环境。
阻断治疗包括破除各种口腔不良习惯、治疗早期错颌以重建正常的发育。

61.早期矫治的有利因素:
①早期矫治可充分利用生长发育的潜力,利用细胞代谢活跃、牙周组织及颌骨可塑性大,对矫治力的反应好,适应性强等自身优势,在变化活跃的动态中调整,十分有利于畸形矫正。
②可降低其复杂牙颌畸形的治疗难度,改善骨性错颌的上下牙弓及颌骨的不调关系,有利于后期正畸治疗。
③选择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简单,常用简易的方法、较短的时间可获得良好疗效。
④减小对儿童生理及心理上的伤害。

62.判断和评价早期矫治是否成功的标准
①病因是否得到控制②牙位置是否已基本正常或有足够的必需间隙并可持续到牙替换结束③牙弓形态是否协调,没有咬合障碍及干扰④原有的颌骨异常是否已得到控制和改善,并能保持到生长结束。

63.替牙期个别恒切牙反颌者:p208
①上切牙舌向错位:反颌浅或上恒切牙正萌长者可用咬撬法,中度者用上切牙斜面导管或上颌he垫式活动矫治器
②下切牙唇向错位伴间隙所致恒切牙反颌用下颌活动矫治器伴后牙he垫
③伴拥挤的个别恒切牙反颌可用he垫式舌簧活动矫治器或简单固定矫治器
乳牙列及混合牙列深覆盖的早期矫治可用肌激动器或固定矫治器

64.牙列拥挤分级与矫治的基本原则:
轻度拥挤(I度)牙列

拥挤程度≤4mm
中度拥挤(II度)4mm<牙列拥挤程度≤8mm
重度拥挤(III)牙列拥挤程度>8mm
应用各种正畸手段减少牙量和(或)增加骨量,使牙量和骨量趋于协调,同时兼顾牙、颌、面三者之间的协调性、稳定性及颜面美观。

65.增加骨量的方法1.通过开大腭中缝扩展牙弓宽度与长度2.通过口外力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改建3.通过功能性矫治器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4.通过骨膜牵张成骨术等外科手段使齿槽骨生长。

66.减少牙量的方法1.通过邻面去釉减小牙的近远中径2.通过拔牙减少牙的数量3.通过矫正扭转牙减少牙所占牙弓的近远中空间

67.牙列拥挤矫治治疗方案注意因素:1.牙骨量不调2.牙列拥挤严重程度3.其他错合畸形4.牙体健康状况5.颌面部生长发育状态

68.扩弓时推磨牙向远中为治疗对象,上牙弓每侧可获得3-6mm间隙,下磨牙直立1mm。
适应证:1.适用于轻度牙列拥挤病例;部分中度牙列拥挤病例必要时配合其他牙弓扩展方法2.第二磨牙未萌或初萌尚未建HE,最好无第三磨牙3.磨牙呈远中尖对尖关系,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后可纠正磨牙关系4.患者夜间配合戴用

69.邻面去釉的生理基础:邻面釉质存在正常生理磨耗,上前牙区可获得4-5mm间隙。
适应证:1.轻度或部分中度牙列拥挤2.成年患者3.牙近远中径较大,牙冠形态呈切缘或HE面宽,颈缘窄,且邻面接触点近HE向的牙4.患者口腔卫生及牙周状况良好,龋坏少5.上下牙弓大小比例失调。

70.决定拔牙的方案时,应全面分析的因素:1.牙列拥挤度2.支抗磨牙的近中移动3.颌骨生长4 .Spee曲线曲度每整平1mm需1mm牙弓间隙5.切牙内收6.上下磨牙、尖牙关系,中线矫正7.垂直骨面型高角病例拔牙标准可适当放宽,低角病例拔牙应从严掌握8.矢状骨面型9.面部软组织侧貌

71.制定拔牙方案的基本原则:1拔牙保守原则2病患牙优先拔除原则3左右对称原则4上下协调原则

72.牙位选择原则(判断)
上下左右4适用于安氏Ⅰ类拥挤双牙弓前突病例,伴下前牙拥挤或前突的安氏Ⅱ类1分类,伴上前牙拥挤的安氏Ⅲ类病例
上下左右5牙列拥挤或牙弓前突较轻的安氏Ⅰ类边缘病例
上4适用于上颌前突击拥挤明显的安氏Ⅱ类1分类
上4下5适用于前牙前突拥挤明显,下颌切牙轻度拥挤或唇倾,磨牙明显远中关系的安氏Ⅱ类1分类
下4适用于上颌发育基本正常,上前牙突度与拥挤无明显异常、下前牙拥挤、直立的安氏Ⅲ类病例
上5下4适用于上前牙拥挤不甚严重、下颌平面角较大的安氏Ⅲ错HE
下切牙适用于单纯下前牙拥挤;上下前牙Bolton指数不协调,安氏Ⅲ类有时拔除一颗下切牙,建立正常前牙覆盖关系并保持稳定。

79.预防

复发的方法
1.应进行过矫正
2.生长发育期矫治,减小复发可能性
3.有时严重扭转牙矫治后,仅靠机械保持难以获得自然保持,则需要对该牙进行牙颈部周围纤维切断,可减少保持时间并防止复发
4.永久性保持
5.消除错HE病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