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疗法与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对比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胸部损伤考点总结心胸外科部分一、胸部损伤知识点:肋骨骨折(熟练掌握)(一)解剖特点第4~7肋骨较长且固定,最易折断,其他肋骨因各种原因不易骨折。
(二)病因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打击处。
间接暴力:承受暴力以外部位断裂。
(三)病理生理1.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胸壁软化→反常呼吸运动。
2.连枷胸——胸壁软化范围广泛→两侧胸腔压不等→纵隔左右扑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和循环衰竭。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症状:局部肿痛。
体征:局部压痛,骨摩擦音(感)。
X线:可证实诊断,同时明确有无气胸和血胸。
(五)治疗闭合性骨折单处肋骨骨折一般可自愈,治疗重点是止痛(镇痛,镇静药)、固定,鼓励咳嗽、排痰,减少并发症发生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小范围胸壁软化:止痛,不需局部压迫包扎大范围胸壁软化:因反常呼吸致呼吸道堵塞,需紧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气管切开或呼吸机反常呼吸运动的局部处理包扎固定法适用于现场或较小范围的胸壁软化牵引固定法适用于大范围胸壁软化或包扎固定不能奏效者内固定法适用于错位较大、病情危重的患者气管插管无法保证通气及氧合的大面积连枷胸开放性肋骨骨折的治疗单根骨折彻底清创后包扎固定突破胸膜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多根骨折清创后用不锈钢丝做内固定术总结:1.共性地方不管哪种骨折都需要对症止痛,开放性骨折都清创术。
2.外固定A.小范围、单根骨折——包扎固定;B.大范围、包扎固定搞不定——牵引固定。
3.内固定错位较大、开放性多根肋骨骨折。
4.闭式引流骨折突破胸膜者。
5.气管插管无法保证通气及氧合的大面积连枷胸。
经典例题下述关于肋骨骨折的描述,错误的是A.较易发生骨折的是第4~7肋骨B.反常呼吸运动可以引起纵隔扑动C.闭合性单根肋骨骨折也应积极手术治疗D.血胸和气胸是肋骨骨折的常见伴发病E.反常呼吸运动可以采用正压机械通气的方法治疗『正确答案』C胸部损伤外科治疗原则是A.纠正酸碱平衡失调B.纠正电解质紊乱C.给予脱水利尿剂D.给予止痛、输血E.纠正循环、呼吸功能障碍『正确答案』E为减少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病人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依靠A.鼓励病人早期起床活动及咳嗽、咳痰B.鼻导管吸痰C.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D.呼吸机辅助呼吸E.全身性使用抗生素『正确答案』A知识点:血胸(熟练掌握)(一)血胸的来源来源特点肺组织裂伤出血肺循环压力较低,出血少而缓,可自行停止肋间血管或胸廓内血管破裂出血体循环压力高,出血量大,需手术止血心脏和大血管受损破裂出血量大而急,如不及时救治,短时间休克死亡(二)病理生理出血影响失血导致休克,胸膜腔压力增高导致肺萎缩,纵隔推向健侧,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积血影响少量积血因肺、心和膈肌运动的去纤维蛋白作用,积血不凝固大量积血去纤维蛋白作用不完善,积血凝固成血块→化脓→脓胸(三)进行性血胸的诊断1.脉搏逐渐增快,血压持续下降。
60例肋骨骨折中医治疗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于60例肋骨骨折中医治疗结果分析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本医院2005年2月~2008年5月就诊的肋骨骨折患者,共选取60例。
采用保守疗法手术治疗和中药治疗联合的方法。
结果:经过中医治疗后,优35例(58.33%),良15例(25%),可7例(11.67%),差3例(5%),优良50例(83.33%),未发生严重心肺并发症,后期状况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肋骨骨折中医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肋骨骨折;中医治疗;肋骨接骨器【中图分类号】r4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55-01肋骨骨折常发生在第4~10 肋。
第1~3 肋较短,且有肩胛骨、锁骨保护,不易骨折。
第11~12 肋为浮肋,活动度大,骨折少见。
但如果造成第1~3 肋或第11~12 肋骨折,则往往外力打击很大,应密切注意有无合并胸内或腹内器官损伤。
由于致伤暴力不同,可以产生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每根肋骨又可在一处或多处折断:单处骨折如无胸内脏器损伤,多不严重[1]。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选取本医院2005年2月~2008年5月就诊的肋骨骨折患者,共选取60例。
男41例,女19例。
年龄14-81岁,平均41岁。
病程30分钟至6天,其中伤后24小时内入院者40例。
伤因:交通事故35例,钝性挫伤(包括拳击,踢伤等)13例,坠落跌伤8例,塌方挤压4例。
骨折部位:右侧肋骨33例,左侧肋骨22例,双侧肋骨骨折5例;除第1、12肋末发现骨折外,其余肋骨均有骨折发生,以第5~9肋骨骨折发生率为(48/60例)。
其中1至2根肋骨骨折28例.3根肋骨骨折14例,4根肋骨骨折10例,5根以上肋骨骨折共8例,骨折发生最多的为11根肋骨骨折(右侧8根,左侧3根)。
合并症:连枷胸5例、气胸3例、血胸9例、血气胸4例,睥、肾挫裂伤各2例,肩胛骨骨折5例,锁骨骨折3例,上下肢骨折各2例。
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春洁;袁婧竹;姜河艳;王学媛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24(45)5
【摘要】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是指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上肢神经和血管症状的总称。
根据其血管神经受压部位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动脉型TOS,占比少于1%;静脉型TOS,占比约5%;神经型TOS,占比90%以上[1]。
该病患者多为有长期伏案工作和肢体过度上举活动的中年人群,女性患病率通常是男性的3~4倍。
【总页数】3页(P1195-1197)
【作者】刘春洁;袁婧竹;姜河艳;王学媛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足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
【相关文献】
1.臂丛神经松解术治疗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近远期效果
2.神经根型颈椎病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或保守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3.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在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4.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锁骨骨折后血管型胸廓出口综合征4例
5.超声诊断及引导注射治疗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一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胸心外科学》仿真试题(网友回忆版)一[单选题]1.开放性胸部损伤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江南博哥)A.胸部皮肤裂伤B.气管或食管裂伤C.肋骨骨折刺破胸膜D.胸壁创口与胸膜腔相通E.开放性肋骨骨折参考答案:D[单选题]2.胸部损伤外科治疗原则是A.纠正酸碱平衡失调B.纠正电解质紊乱C.给予脱水利尿剂D.给予止痛,输血E.纠正循环,呼吸功能障碍参考答案:E[单选题]3.胸部损伤下述哪种情况为剖胸探查手术适应征A.气胸肺萎陷超过30%B.多根多处肋骨骨折C.胸部爆震伤D.进行性血胸E.损伤性窒息发绀严重参考答案:D[单选题]4.能出现反常呼吸的肋骨骨折是A.两根肋骨骨折B.两根以上肋骨骨折C.双侧肋骨单根骨折D.多根多处肋骨骨折E.多发性肋软骨骨折参考答案:D[单选题]5.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急救要点主要是A.输血补液,防治休克B.控制反常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C.立即行开胸探查术D.加压给养E.镇静,镇痛参考答案:B[单选题]6.进行性血胸是指A.损伤后DICB.血胸量大于500mlC.血胸量大于1000mlD.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放出血量达500mlE.闭式引流后,引流量每小时大于200ml,持续3小时参考答案:E[单选题]7.开放性气胸的病理生理改变,下述哪项错误的是A.伤侧负压消失B.伤侧肺萎陷C.肺内部分气体对流D.纵隔扑动E.伤侧有反常呼吸参考答案:E[单选题]8.开放性气胸患者呼吸困难最主要的急救措施是A.吸氧B.输血补液C.气管捕管行辅助呼吸D.立即剖胸探查E.迅速封闭胸部伤口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开放性气胸时由于健侧胸腔压力仍可随呼吸周期而增减,从而引起纵隔摆动(或扑动)和残气对流(或摆动气),导致严重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同时纵隔摆动引起心脏大血管来回扭曲以及胸腔负压受损,使静脉血回流受阻,心排出量减少。
所以应迅速封闭胸部伤口,改开放性气胸为封闭性气胸,再行胸腔闭式引流。
[单选题]9.患者胸部外伤2小时。
胸部小切口与胸腔镜治疗孤立性肺结节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应用不同外科手术方法(胸部小切口、胸腔镜)治疗效果。
方法:指定高年资专业临床医生对两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给予相应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接受胸部小切口手术。
结果:两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研究组手术操作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略长(P<0.05),但两组出血量(术中)、术后住院时间对比P>0.05;两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8.89%、6.67%。
结论:应用小切口手术可显著提高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胸部小切口;胸腔镜;临床治疗;应用效果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肺部疾病,患者机体肺内将存在相应病灶,该病灶具有单发、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直径小于3cm等特点,如肺良性肿瘤、肺内转移瘤、早期肺癌、肺内炎性肿块等多种情况。
本文为提高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提供可靠依据,特选取我院于2015年1-12月期间接收的9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实施本次研究,探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应用不同外科手术方法(胸部小切口、胸腔镜)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38-82岁、平均(59.27±2.14)岁,疾病类型: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68例。
经抽签(具随机性)将9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平分为(n=45)两组(研究组、对照组),上述资料研究组、对照组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指定高年资专业临床医生对两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给予相应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接受胸部小切口手术。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操作所需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住院时间等]、预后情况(即并发症发生情况)。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的护理对比研究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V ATS)与常规开胸手术(TH)治疗孤立性肺结节的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V ATS与30例TH治疗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V 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TH组少,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较TH组缩短。
结论V ATS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相对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标签:电视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孤立性肺结节;护理随着CT等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发现越来越多,开胸手术(TH)曾经是取得肺组织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近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V ATS)的出现为SPN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了58例良性SPN患者,采用V ATS和TH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对其围术期的相关护理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肺良性肿瘤患者58例,其中V ATS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9~81岁,平均(49.68±14.73)岁。
TH组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9~78岁,平均(49.30±14.31)岁。
经胸部X线或CT检查明确诊断,两组病灶大小、病变位置无显著差异。
1.2手术方法(1)V ATS组: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中健侧单肺通气,建立胸腔镜,探查胸腔、确定病变部位后,应用内镜切割吻合器(ENDO-GIA)楔形切除肺结节。
(2)TH组: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选择标准胸后外侧切口,用手工方法或用直线形切割缝合器对病灶施行楔形切除。
1.3护理1.3.1术前护理1.3.1.1加强护患沟通术前责任护士与患者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1],针对患者普遍关心的术后生活质量,手术风险,经济费用等问题,通过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反复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及保健常识,组织与同种术后恢复期患者交流互动等方式,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保守疗法与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袁风林汤跃卿彭梅先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保守疗法与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30例行保守疗法即非手术外固定治疗,实验组35例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随访10~15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变化。
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非手术外固定;手术内固定;创伤性连枷胸
[中图分类号] R6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2-243-02
创伤性连枷胸是临床外科常见的严重胸部创伤,又名创伤性浮动胸壁,病死率高达15%~35%。
一直以来,部分医生对于创伤性连枷胸是应该行非手术外固定还是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存有争议,如若把握不当,将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1]。
因此,本研究对比探讨了保守疗法与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方法及疗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笔者所在医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5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连枷胸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22~84岁,平均(48.7±11.3)岁。
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行保守疗法即非手术外固定治疗,实验组35例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先行如抗休克,紧急抢救及局部加压等常规方法,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治疗。
对照组行保守疗法:即以浮动胸壁为中心,选用大小对应的厚棉垫加压包扎,将浮动胸壁内陷,直至消除反常呼吸。
实验组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即患者健侧卧位,插管全麻,置冷光源摄像头于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在胸腔镜下清除胸腔积血,合并肺裂伤时需作
肺修补术。
然后借助胸腔镜定位,做与肋骨平行的切口于肋骨凹陷明显处,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将胸大肌或前锯肌纤维钝性分离,将肋间神经及血管游离出来,对肋骨断端进行修复,恢复其自然形状;测量肋骨直径,将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扣径略小于肋骨外径)浸入0~5℃的无菌生理盐水,后用撑开钳展开并置于已经手法复位的骨折段,采用无菌纱布热敷使其迅速恢复原状,以达到环抱加压内固定的功效。
最后经摄像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随访10~15 d,采用患者定期回院复查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等血气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变化[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APACHEI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连枷胸的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疗法[3]。
传统意义上的非手术疗法由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而一度被广泛运用,但由于肋骨牵引、加压包扎、呼吸机正压通气内固定等非手术疗法所引起的剧烈疼痛、胸廓畸形、长期卧床、护理困难等弊端日渐显现,临床对于采取何种方法治疗连枷胸又开始重新讨论[4-5]。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手术内固定治疗连枷胸疗效显著。
董静[6]经过研究认为,手术内固定不但可使呼吸系统并发症减少,还可使胸壁浮动迅速稳定,并且可以通过减少连枷胸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
APACHEI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保守治疗亦能取得积极地治疗效果;而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则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内固定更具优势,能使患者的血气指标的得到显著的改善。
笔者认为,APACHEⅡ评分包括即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及慢性健康评分3部分,是一种较好的疾病严重度分类系统,其分值与病死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因此说明手术内固定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
总而言之,应用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秀云,张倩云,张华根.浅快呼吸指数在40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17):48-50.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3] 王东.连枷胸救治的进展与争议[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146.
[4] 张晚生,史加强,杨雪.创伤性连枷胸的急诊救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82.
[5] 吴传相,滕建华.创伤性连枷胸32例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09,7(8):27-28.
[6] 董静.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体会[J].海南医学,2009,20(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