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案: 六年级《如此结尾妙吗》教学设计 15页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5
1 如此结尾妙吗?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学校 刘
执教年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缘由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安排了一个“小说”单元,通过学习,学生对小说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初步接触到具有“意料之外”结尾特点的小说。由此,本设计采用“1+X”延伸性阅读的方式,探究隐藏在小说结尾中的妙秘,增加学生经典类文的阅读量,展开多角度审辨,感受小说意外结尾的表达效果,加深对这类小说艺术感染力的体验。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能力。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第四单元——《桥》《穷人》《在柏林》的几篇小说,学生对篇幅短小、情节曲折、形象鲜明的小说文体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具有“意料之外”结尾的小说特别好奇。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及探究心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好课内阅读与延伸性阅读的无缝对接,我们选择了本组文章——《桥》《在柏林》《爱之链》《会做生意的狐狸》,进行群文阅读,探究小说“意料之外”结尾的妙秘。 组文背景
《桥》《在柏林》《爱之链》《会做生意的狐狸》这一组小说的结尾都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而每篇小说结尾的方式和作用却各不相同。《桥》在结尾点明父子关系,丰满了老支书的形象,让读者产生强烈震撼。《在柏林》的结尾揭示原因,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灾难的深重,以小见大,升华主题。《爱之链》结尾巧设人物关系,凸显“爱出者爱返”这一主题,唤醒更多人的爱心。《会做生意的狐狸》结尾让贪婪的“我”一无所获,这样的“得失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2 转”,引发读者深思,受到启迪。这一组小说的结尾“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易于学生比较整合、求同寻异、发现探究、共读共议——如此结尾妙吗?《鞋》《唯一的听众》《最后一只乌鸦的最后一句坏话》也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易于学生迁移实践。
教学目标
1.运用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梳理一组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内容和主题,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培养学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2.群文对比阅读,猜测、求证小小说的结尾,发现并初步感知四篇小说结尾都具有相同特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培养学生“异文求同”的整合能力。 3.聚焦本组小说的结尾,探究、发现具有相同特点结尾的不同呈现方式及其作用,初步感知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结尾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统整、思辨等高阶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群文对比阅读,猜测、求证小小说的结尾,发现并初步感知四篇小说结尾都具有相同特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培养学生“异文求同”的整合能力。 2.聚焦本组小说的结尾,探究、发现具有相同特点结尾的不同呈现方式及其作用,初步感知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结尾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乐于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统整、思辨等高阶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聚焦本组小说的结尾,探究、发现具有相同特点结尾的不同呈现方式及其作用,初步感知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结尾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乐于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统整、思辨等高阶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浏览选文,整体感知文本 (一)回顾《桥》《在柏林》的主要人物、主要内容、主题以及意料之外的结尾方式。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3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文本入手,回顾《桥》《在柏林》两篇已学小说的有关内容,关注两篇小说结尾都具有“意料之外”的共同特点,为课外文本阅读建构阅读策略,引发学生对本组群文议题的初步建构。】 (二)浏览《爱之链》《会做生意的狐狸》(注:去掉结尾部分的文本),感知内容及主题。 1.课件呈现阅读提示:快速浏览两篇小说,在文中圈画出主要人物,思考:每篇小说都讲了什么?主要想表达什么? 2.学生自主阅读。 3.交流汇报、完善表格
题目 主要人物 主要内容 主题
爱之链
会做生意的狐狸
【设计意图:快速浏览已去掉结尾的两篇小说,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为后面猜测、求证阅读做好准备。】
二、对比阅读,异文求“同” (一)猜测、求证结尾,发现小说结尾的特点 1.猜《爱之链》《会做生意的狐狸》的结尾。 2.比对作者的结尾,谈发现:结尾都出乎意料。 (二)借助表格 ,发现异中有同 题目 主要人物 主要内容 主题 结 尾 特点 桥 在柏林 爱之链 会做生意的狐狸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4 【设计意图:用猜测结尾的方式,更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深度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求证阅读,让学生的猜测与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形成较大落差,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初步感知《爱之链》《会做生意的狐狸》与《桥》《在柏林》都具有相同结尾方式——意料之外的特点。】 三、聚焦结尾,发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一)师生共同回顾《桥》《在柏林》的结尾之妙
1.小说结尾让人意外的是什么? 2.作者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 认知: 《桥》在结尾点明父子关系,丰满了老支书的形象,让读者产生强烈震撼。 《在柏林》在结尾处揭示原因,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灾难的深 重,以小见大,升华主题。 3.发现“意料之外”的结尾又在“情理之中”。 (二)小组合作探究《爱之链》《会做生意的狐狸》的结尾之妙 1.课件呈现要求: 默读故事的结尾,小组讨论: (1)故事的结尾,让人意外的是什么? (2)联系前文,感受这样出人意料的结尾妙在哪里。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 (三)统整比较,发现“同”中有“异” 借助表格,比较发现:虽然都是意料之外的结尾方式,但每个结尾的好 处各不相同。 题目 主要人物 主要内容 主题 结 尾 特点 好在哪里 桥 在柏林 爱之链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5 (四)再次统整比较,异中求同 比较发现:尽管每个结尾的作用各不相同,却又在情理之中。
【设计意图:回顾《桥》《在柏林》的结尾之妙 ,“循文思辨,形成体验,获得初步文体特征的认知”,兴致勃勃验证于第三、第四篇作品中,获得“这类作品”的初体验。学习过程中求同比异。探究发现:①本组小说虽都具有“意料之外”的结尾特点,但其作用却各不相同:有的“点明关系,丰满形象”,有的“揭示原因,升华主题”,有的“设置巧合,凸显主题”,还有的“得失反转,引发思考”。②本组小说的结尾都在“情理之中”。此环节通过合作探究、统整信息,学生发现这组小说结尾之妙,完善议题,建构共识,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统整、思辨等高阶思维能力。】
四、拓展延伸 创编结尾 读故事 创编结尾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机动环节:搭建一个实践平台,从理解到运用,对文本特点的迁移内化更利于对结尾特色的认知,“回归式”验证学习所得,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板书设计: 如此结尾妙!
意料之外 会做生意的狐狸 题目 主要人物 主要内容 主题 结 尾 特点 好在哪里 桥 在柏林 爱之链 会做生意的狐狸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6 情理之中
使用文本
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来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
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
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去,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
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dènɡ)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7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扶着,来这里祭(jì)奠(diàn)。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作者:谈歌 (选自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
在 柏 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
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
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
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kā)嚓(chā)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
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chī)笑
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8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
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
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
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作者:(美)奥莱尔 译者:杨椂 (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爱之链
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
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
了几个寒战。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
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
前面的路边上好像有什么,乔依定睛一看,是一辆车。走近时,乔依才发现
车旁还有一位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她满脸皱纹,在冷风中微微发抖。看见脸上带
着微笑的乔依,她反倒紧张地闭上了眼睛。
乔依很理解她的感受,赶紧安慰她说:“请别害怕,夫人,您怎么不呆在车
里?里面暖和些。对了,我叫乔依。”
原来她的车胎瘪(biě)了,乔依让她坐进车里,自己爬进她的车底下找一块
地方放置千斤顶。他的脚腕(wàn)被蹭(cènɡ)破了,因为他没穿袜子。为了干
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两只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群文阅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