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79.08 KB
- 文档页数:2
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什么办法呢什么是贲门失弛缓症呢?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因为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的食管下端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不能通过食道,吃什么吐什么,而且容易出现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对于这种症状啊,有许多的人害怕,其实并不可怕,那下面我来给大家说说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什么方法。
1.内镜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观念的深入,新的医疗技术及设备不断涌现,内镜下治疗贲门失迟缓症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多新进展。
传统内镜治疗手段主要可包括内镜下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镜下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以及内镜下微波切开及硬化剂注射治疗等。
2.手术治疗对中、重度及传统内镜下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应行手术治疗。
贲门肌层切开术(Heller手术)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术式。
可经胸或经腹手术,也可在胸腔镜或者腹腔镜下完成。
远期并发症主要是反流性食管炎,因而有不少人主张附加抗反流手术,如胃底包绕食管末端360度(Nissen手术)、270度 (Belsey手术)、180度(Hill手术)或将胃底缝合在食管腹段和前壁(Dor手术)。
3.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 治疗贲门失迟缓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POEM手术无皮肤切口,通过内镜下贲门环形肌层切开,最大限度地恢复食管的生理功能并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术后早期即可进食,95%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得到缓解,且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
由于POEM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特别快,疗效可靠,或许是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选择有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听了我对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什么方法的解答了,那些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是不是不再害怕了呢?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们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治疗自己的贲门失弛缓症,所以贲门失弛缓症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哦。
2024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由于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不良及食管蠕动缺失导致食物潴留,而引起吞咽困难、反流、胸痛及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
患病率约为32.58/100,000。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扩张疗法、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机制在于短期内使LES 压力降低,无明显证据表明药物能持续有效改善AC 的症状。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硝酸盐类、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及β受体激动药等。
(1)硝酸盐类,如硝酸甘油和硝酸戊醇酯、二硝酸异山梨醇酯(2)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草(3)β受体激动药,如卡布特罗内镜下肉毒毒素注射(BTI)内镜下肉毒毒素注射(endoscopic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BTI) 可用于治疗AC, 但只能提供短期疗效,可用于手术及麻醉风险大的老年患者。
( 1 ) 适应证:中老年患者 ( > 4 0 岁);不能耐受内镜下球囊扩张(pneumatic dilation,PD)或手术治疗者;多次PD 治疗或手术治疗效果差者;PD 治疗存在食管穿孔风险者,也可与PD 联用;可作为手术或PD治疗的过渡。
(2)禁忌证:不推荐用于年轻患者(≤40岁)AC 的一线治疗。
内镜下球囊扩张(PD)球囊扩张对AC 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多次治疗,且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1)适应证:无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AC 患者;年龄>50岁的男性及年龄>35岁的女性;外科手术失败者,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2)禁忌证: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及食管穿孔风险高者。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近年来,随着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 的大规模开展,AC 的临床治疗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贲门失弛缓症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贲门失弛缓症概述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thecardia)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多见于30~60岁人群,该病以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消失及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不良为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消瘦。
目前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英文名称:achalasia of thecardi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胸部,食管。
常见症状: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呕吐。
主要病因: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因素。
检查项目:钡剂造影、食管动力学检测、食管镜检查、放射性核素闪烁照相。
重要提醒:贲门失弛缓症有一定的复发风险,所以患者应定期复诊。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特点三、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病因总述:目前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1、每个人的食管和胃之间都有一块括约肌,食管是输送食物的管道。
肌肉应该打开让食物和液体通过食管进入胃内。
食管也有助于将食物移入胃中。
2、如果患有贲门失弛缓症,这两个过程均不能正常运作。
因此,食管不能向下推送食物。
同时贲门也不能完全开启。
这导致食物滞留在食管的底部。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症状总述:目前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典型症状:1、胸痛,特别是进餐后。
2、食物反流到咽喉部。
3、烧心。
4、体重减轻。
5、感觉咽喉部好像有肿块。
若在就寝前4小时内进食,可使症状加重。
进食肉类和面包,也可使症状加重。
伴随症状:暂无资料。
贲门失弛症新疗法——经口内镜下食管环行肌切开术
高杨
【期刊名称】《食管外科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3(001)001
【摘要】贲门失弛症(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
碍性疾病,主要为吞咽时食管体部无蠕动,食管下括约肌(lower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不良,多见于20 ~ 50岁人群.一般认为该病是由于食管肌层内神经节变性、减少或消失,迷走神经分布存在缺陷所引发.影像学及内镜下可见食管
远端存在约1.5 ~5 cm长的狭窄段,其近端食管甚至远端食管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张、弯曲,食管失去正常的蠕动力.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高杨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石家庄0500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 [J],
2.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周煜燊;何利平
3.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对Ⅱ型贲门失弛症食管动力学影响 [J], 郑晓敏;李敏;李仁君;张焰平;汪文生;余鸿飞
4.经腹腔镜行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和经口内镜下肌层切开术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分析 [J], 刘超;张蕾;李香;孙皓;周琦;孙超
5.经腹腔镜行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和经口内镜下肌层切开术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分析 [J], 刘超;张蕾;李香;孙皓;周琦;孙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贲门失弛缓症怎么治疗宋定伟一、什么是贲门失弛缓症所谓贲门失弛缓症,又名为巨食管症、贲门痉挛。
关于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原因临床上尚不明确,此病主要临床特征为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升高,吞咽食物时,松弛反应变弱,且食管缺少蠕动性,主要临床表现为食物反流、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
贲门失弛缓症临床上较为少见,但此类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高发于20~39岁人群,男女发病率相近。
二、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有哪些1. 患者常伴有疼痛感,不同患者表现不同。
常为灼痛、闷痛、刺痛、锥痛或割痛感,疼痛部位常为胸骨后、中上腹、胸右侧、胸背部或左肋骨。
疼痛发作时,与心绞痛类似,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可缓解疼痛感。
随着病情发展,吞咽困难症状逐渐加剧,上食管会逐渐扩张,疼痛感可逐渐缓解。
2. 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症状。
一般来讲,贲门失弛缓症起病较慢,少数患者可能发病较急,发病初期,症状轻微,可能仅在餐后出现饱胀感。
咽下困难常间歇性发作,可由于动怒、忧虑、情绪波动或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发病。
发病初期症状时有时无,随着病情的发展,后期转为持续性发病。
存在少数患者吞咽液体较固态食物更为困难情况,但大部分患者吞咽固态食物更为困难。
3. 患者常伴有反流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吞咽更加困难,加上食管进一步扩张,就会导致食物残渣潴留在食管内,严重者甚至存留数日之久,患者改变体位时,可能反流出来。
经食管反流容物,由于未进入胃腔,所以没有胃内容物特点,常混有黏液及唾液。
若患者并发食管溃疡或食管炎,反流物内可混有血液。
4. 患者常伴有贫血及出血症状,但少部分患者可能由于食管炎导致的出血,要注意区分。
5. 患者常出现体重减轻症状,主要与咽下困难阻碍患者进食有关。
针对此类患者,可采取慢食、选食、进食后饮汤水冲下食物等方式,帮助食物到达胃部,也可以通过深呼吸、屏气、伸直胸背部等方法促进咽下,保证机体所需营养。
发病时间较长的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体重减轻等症状。
贲门失弛缓症的诊疗及护理
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疾病,由于食管下端贲门痉挛狭窄,食物通过困难,久之中段食管扩张,便呈漏斗形或鸟嘴状改变。
20~40岁多见,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无痛性吞咽困难是最早出现的症状,还可伴有烧心、反酸、暧气、胸骨后痛等。
少数可有干咳、声音嘶哑。
随着病程延长可逐渐出现体重减轻及体质营养不良状况。
(2)辅助检查:食管X线透视可见钢剂储留于食管下端,显示黏膜正常的漏斗形,上段食管扩张,但无蠕动。
胃镜检查可见食管贲门处狭窄,黏膜皱裳聚集、充血、水肿、糜烂。
【治疗与护理】
⑴扩张疗法:可酌情选用内镜扩张、内镜下气囊扩张、扩张器扩张等。
⑵手术疗法:效果良好,适用于长期贲门失驰、症状严重的患者。
(3)护理措施:①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少量多餐。
②调节心理状态,避免精神紧张,必要时适当给予镇静药。
【小提示】
非手术治疗者注意定期复查,排除食管其他疾病。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分析(附30例报告)洪芬芬;许丰【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7年6月实施POEM的30例AC患者,评估手术前后Eckardt评分,记录食管动力测压结果、体质指数(BMI),总结手术完成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随访过程等资料.结果 30例患者行POEM治疗成功率100.0%,3例患者发现皮下气肿,2例有轻微胸骨后不适,4例有术后发热,1例发生迟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术后Eckardt评分(1.1±0.6)分与术前(5.2±1.3)分对比明显降低(P<0.05),术后BMI (22.6±2.9)kg/m2与术前(19.2±1.8)kg/m2相比较前增加(P<0.05).食管动力学指标中,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术后(18.2±9.5)mmHg对比术前(46.7±15.8)mmHg明显降低(P <0.05),食管下括约肌完整松弛压(IRP)术后(10.5±2.5)mmHg对比术前(22.8±8.3)mmHg也明显下降(P <0.05),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术后(2.5±0.5)cm对比术前(2.9±0.8)cm明显缩短(P <0.05).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UESP)和食管上括约肌长度(UESL),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OEM是治疗AC的有效手段,其短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相对较高,部分食管动力学指标较前改善,但其远期并发症及有效性还需大样本进一步随访.%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 in treatment of achalasia of cardia (AC).?Methods?30 patients with AC were enrolled and treated with POEM from March 2013 to June 2017.?Results?All the 30 cases underwent surgery of POEM successfully. There was 3 cases of subcutaneous emphysema, 2 cases of mild sternal discomfort, 4 cases of post-operative fever and 1 case ofdelayed hemorrhage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 Eckardt score (1.1 ± 0.6)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5.2 ± 1.3) (P < 0.05). Postoperative BMI (22.6 ± 2.9) kg/m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reoperative (19.2 ± 1.8) kg/m2 (P < 0.05). Of the esophageal dynamic index,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LESP) after operation (18.2 ± 9.5) mmH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re-operation (46.7 ± 15.8) mmHg (P < 0.05). 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 (IRP) after operation (10.5 ± 2.5) mmH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re-operation (22.8 ± 8.3) mmHg (P < 0.05). Length of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L) after operation (2.5 ± 0.5) cm was shorter than pre-operation (2.9 ± 0.8) cm (P < 0.05). 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UESP) and length of 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UESL)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P > 0.05).?Conclusion?POEM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C, its short-term effect is affirmed, and its safety is relatively high, part of esophageal dynamic indexes were improved. Long-term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POEM still need large sample to further follow-up.【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年(卷),期】2018(024)006【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并发症【作者】洪芬芬;许丰【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消化科,浙江宁波 31504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消化科,浙江宁波 315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7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慢性不明原因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特征在于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困难和食管蠕动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