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自动诊断系统
- 格式:docx
- 大小:18.86 KB
- 文档页数:3
∙有效的控制在用车排放水平;∙为车辆的保养和维修提供了便利的手段;∙通过其提供的实时数据为爱好者提供了乐趣。
OBD的工作方式∙识别排放相关部件的故障(参看OBD的诊断功能);∙发现故障后通过仪表板上的故障指示器通知驾驶员;∙把故障诊断的相关信息存储在电控单元的存储器中,这些信息通过相应的设备,即扫描工具(诊断仪),或者安装了相应软件的计算机连接到车载诊断接口读取。
∙2005年4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14号】颁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GB 18352.3–2005,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18352.3–2005明确了我国对车载诊断功能的相关要求。
∙2008年1月24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函(2008)35号】征求对《轻型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管理技术规范》草案的意见。
o《轻型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o《轻型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管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北京∙2005年12月23日,北京环保局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告【京环发(2005)214号】,宣布自2005年12月30日起,在北京市销售新定型车型(包括全新产品及产品扩展与更改)须安装车载诊断(OBD)系统,2005年12月30日前已定型上市销售并通过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审核的车型可延迟安装OBD系统;2006年12月1日后,停止在北京销售未安装OBD系统的新车。
∙2006年1月12日,北京环保局公布了【京环发(2006)4号】第一批达到国III排放标准,且带OBD功能的轻型车目录。
∙2006年11月15日,北京环保局再次发布公告【京环发(2006)214号】,重申半个月后的12月1日起,北京市将停止销售未安装车载诊断系统(OBD)的国Ⅲ轻型汽车。
广州∙2006年8月31日,广州环保局随后发布公告【穗环(2006)81号】,规定“自2006年9月1日起,在市行政区域内登记的轻型汽车和重型汽车,应当符合GB18352.3-2005、GB17691−2005中的第三阶段排放控制要求,列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达标公告的轻型汽车车型(包括全新产品及产品扩展与更改)需安装车载诊断系统(OBD)。
0 引言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是铁路机务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整合机车LKJ、TCMS、6A等运行记录信息及故障信息,实现车对地、地对车的数据采集处理传输,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总公司)、铁路局、机务段/检修段、机车制造及修理厂提供机车定位、实时状态数据监测、实时故障报警、远程诊断、视频点播、统计分析、机车车载电子履历管理、专家支持系统、信息共享和功能接口等功能。
CMD系统由车载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和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组成,其采用先进的车载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实时和历史车载信息数据传至地面,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应用[1]。
其中,车载子系统担负着对包括机车车载信息数据、地面控制命令等各类数据的采集、处理、记录、传输与转储,对机车统一授时,提供精确的机车定位信息,存储机车电子履历等重要功能,是CMD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设计目标1.1 需求分析从满足用户实际应用需求角度出发,考虑车载子系统在CMD系统中所担负的重要功能及机车在途运行会遇到的恶劣环境,对车载子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以下需求。
(1)用户对车载子系统的应用需求包括:统一平台的综合信息监测装置开发,能满足对机车状态、监测、安全信息采集、处理、记录与传输的要求;故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车载子系统张大勇1,熊昱凯2(1. 中国铁路总公司 运输局,北京 100844;2.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1)摘 要: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车载子系统是CMD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机车车载应用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传输的功能,是未来构建机车大数据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对CMD系统车载子系统的系统构成、设计原理、功能实现、关键技术、应用状况等进行阐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机车;CMD系统;远程监测;诊断;数据采集中图分类号:U26;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17)03-0016-07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17.03.016第一作者:张大勇(1966—),男,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机务部副主任。
车载故障诊断系统(OBD)研发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诊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车载故障诊断系统(OBD,On-Board Diagnostics)作为汽车电子诊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汽车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为驾驶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车况信息,有助于保障行车安全。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了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也成为了国家战略。
在此背景下,OBD 系统的研发和建设更显重要。
通过OBD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排放状况等关键参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工作原理OBD系统主要通过车辆通信接口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进行数据交换。
当车辆出现故障时,ECU会记录故障信息并存储,同时通过OBD接口将故障信息传输至外部设备。
驾驶员或维修人员可以通过OBD设备读取故障信息,快速定位并修复故障。
此外,OBD系统还具备远程通信功能。
当车辆发生故障时,OBD设备可以自动将故障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客户端实时查看车辆故障信息,实现远程故障诊断和维修指导。
三、实施计划步骤1.技术研究与开发:成立专门的技术研发团队,进行OBD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工作。
2.实验室测试与验证:在实验室环境中对OBD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实地试验与部署:选择典型车辆和实际运行环境进行实地试验,收集实际运行数据,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4.标准化与认证: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同时申请相关认证,如ISO 22901等。
5.产业化与推广: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将OBD系统投入产业化生产,并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和应用。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所涉及的OBD系统适用于各类在用车辆,包括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同时,该系统也可应用于各类商用车和特种车辆,如物流车队、出租车公司、公共交通系统等。
1、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2、EBD电子制动力分配3、EBA紧急制动辅助装置4、CBC转弯制动控制5、BAS制动力辅助系统6、BA 机械制动辅助系统7、ASR驱动(轮)防滑系统8、TCS循迹控制系统9、TRC牵引力控制系统Traction Control10、ESP 电控行驶平稳系统11、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12、VSC电子稳定装置13、MSR发动机阻力矩控制14、EDS电子差速锁15、VSA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16、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1、ABS是刹车防抱死系统.ABS工作时就相当于以很高的频率进行点刹,于是在紧急情况下踩制动踏板,肯定会感到制动踏板在颤动,同时也会听到制动总泵发出的“哒哒”声,这便是ABS在正常工作。
由于制动总泵在不断调整制动压力,从而对制动踏板有连续的反馈力。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踩住制动踏板,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避险。
2、EBD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用高速计算机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摩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
当紧急刹车车轮抱死的情况下,EBD在ABS动作之前就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可以防止出现甩尾和侧移,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EBD实际上是ABS的辅助功能,它可以改善提高ABS的功效。
所以在安全指标上,汽车的性能又多了“ABS+EBD”。
3、EBA是电子控制煞车辅助,这个系统可以感应驾驶人对煞车踏板的作动需求程度, 当电脑从煞车踏板所侦测到的煞车动作, 来判断驾驶人此次煞车的意图, 如果是属於非常紧急、急迫的煞车, EBA此时将会指示煞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ABS发挥作用, 而使煞车力更快速的产生减少煞车距离, 电子控制煞车辅助系统尤其是对於脚力较差的妇女及高龄驾驶者, 在规避紧急危险的煞车时甚有帮助4、CBC转弯制动控制又称弯道自动控制(CBC)。
OBD-II概述OBDII(the Second On—Board Diagnostics 车载自诊断系统二代),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1988年制定了OBD-II标准。
OBDII实行标准的检测程序,并且具有严格的排放针对性,用于实时监测汽车尾气排放情况。
一、OBDII简介自从20世纪50年代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开始相结合以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ECU作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核心具有速度快捷、功能强大、可靠性高、成本低廉的特点,故此ECU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然而,由于现代发动机电控系统越来越复杂,将ECU引入发动机电控系统之后,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也引发了故障类型难以判定的问题。
针对该情况,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同、欧等地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在其生产的电喷汽车上配备车载自诊断模块(On—Board Diagnostics Module)。
自诊断模块能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电控系统及其电路元件的工作状况,如有异常,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并以诊断故障代码(DTC,Diagnostic Trouble Codes)的形式存储在汽车电脑芯片内阳1。
系统自诊断后得到的有用信息可以为车辆的维修和保养提供帮助,维修人员可以利用汽车原厂专用仪器读取故障码,从而可以对故障进行快速定位,故障排除后,采用专用仪器清除故障码。
由于该时期不同厂商的OBD系统之问各行其是、互不兼容,所以被称为第一代车载自诊断系统(OBD—I,the First On—BoardDiagnostics)。
为了统一标准,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1988年制定了OBD-II标准。
OBD—II实行标准的检测程序,并且具有严格的排放针对性,用于实时监测汽车尾气排放情况。
第18单元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检修车载诊断系统A8单元目标 了解OBD-Ⅱ的功能了解监测器运行条件及信息了解监测器连续监测和非连续监测的概念熟悉故障码分级的定义 熟悉故障码的解释、类型和冻结帧熟悉燃油修正的作用和类型了解GM OBD-Ⅱ的运行模式掌握读取故障码的方法单元目录概述OBD-Ⅱ的功能 监测器监测器运行条件 驾驶循环与暖机循环 发动机故障指示灯故障码类型、定义及冻结帧燃油修正OBD-Ⅱ车辆诊断 读取故障码的方法OBD(On-Board Diagnostics)是一种车载诊断系统,此系统可以向驾驶员发出故障警示信息,也可以帮助维修工人诊断故障。
OBD-Ⅰ第一代OBD系统在1988年开始在美国加州所有车型上使用,该系统的功能:仪表上有一个可以提醒驾驶员的指示灯,称为“故障指示灯”(MIL)系统可以存储和发送与排放相关的故障码电子控制系统监测着氧传感器、废气再循环阀以及蒸发排放电磁阀OBD-Ⅱ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和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在90年代中期开发了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它具有以下功能:能够监测出导致不符合联邦排放标准的发动机故障能够警示驾驶员对排放相关的系统进行维修或保养OBD-Ⅱ带有OBD-Ⅱ系统的车辆,其发动机控制模块ECM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检测排放系统部件运行是否正常能够对与排放相关的部件进行主动测试连续监测发动机的运转并保持其排放不超过联邦测试程序的1.5倍 检查发动机是否失火如果系统或线路出现故障,ECM点亮故障指示灯在故障码设置以后,设置一个可以通过诊断工具读取的冻结帧在发动机失火可能损坏三元催化器时,让故障指示灯闪烁报警监测器是ECM执行的一种简单的测试程序,对部件和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
监测器分为连续监测和非连续监测两种.连续监测器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连续监测器开始运行,并在本次车辆的驾驶循环中剩余的时间内一直运行。
连续监测器包括综合部件监测、失火监测和燃油监测。
车载诊断系统概述OBD(车载诊断系统,第1代)1985年4月,加州大气资源委员会(CARB)批准了车载诊断系统法规,称为OBD。
在该法规的要求下,从1988年开始在美国加州销售的轿车和轻型卡车,其发动机控制模块(ECM)都监测与排放有关的关键零部件是否工作正常,一旦检测到故障,即点亮仪表板上的故障指示灯(MIL),并在维修手册中给出故障码(DTC)和故障诊断流程图,以帮助维修工判断发动机控制系统和排放系统故障的可能原因。
该规定的基本目标有两个:λ当故障出现时提醒驾驶员,以改善在用车的排放水平。
λ帮助汽车维修工诊断和维修排放控制系统中有故障的电路。
OBD自诊断系统应用在与排放相关的系统中,这些系统一旦出故障会使废气排放显著提高,如:λ发动机的全部主要传感器;λ燃油计量(喷射)系统;λ废气再循环(EGR)系统。
OBD的主要功能包括:-> 故障指示灯(MIL);-> 故障码(DTC);-> 诊断监测:-> 主要输入传感器;-> 燃油计量;-> EGR系统功能;-> 监测电路的开路和短路;故障指示灯(MIL)当出现故障时,只要故障被检测到,MIL就保持点亮,并在状况恢复正常时熄灭,在ECM存储器中保存一个故障码。
同时,ECM监测电路是否开路、短路,有时还监测其参数是否正常。
在大多数排放检测和维护(I/M)制度中,MIL也是一个目测检查的项目,检测员通过MIL可以很快地直观判断出汽车控制及排放系统是否工作正常。
在I/M检测的直观检查阶段,检测员必须先查看“点火钥匙ON,灯泡检测”时MIL灯是否亮,然后再查看在发动机运转时MIL灯是否亮。
在灯泡检测时MIL应当亮,而在发动机起动时应当熄灭。
如果车辆通过这个检查,发动机控制系统很可能工作正常。
OBD故障码(DTC)故障码由车载诊断系统生成,并存储在ECM存储器中,它们表明了ECM检测到故障的电路。
故障码一直存储在ECM的长时存储器中,无论是连续性(硬)故障,还是间发性故障引起的故障码。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全名为Electron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中文翻译为电子剎车力分配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
它可说是ABS的辅助系统,可以提升ABS的功效,因此现今有许多车辆都将ABS和EBD结合在一起。
车辆在刹车时卡钳会作动将车辆停下,但由于路面状况各有差异轮胎与地面的接触与摩擦力也不同,加上减速时车辆重心的转移,此时在没有配备EBD系统的车辆上较容易出现打滑、倾斜和侧翻等现象,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EBD就此应运而生。
EBD是在ABS的控制电脑里增加一个控制软件,机械系统与ABS完全一致。
当发生紧急煞车时,EBD在ABS作用之前会自动侦测各个车轮与地面的抓地力状况,并依据车身的重量和路面条件自动以前轮为基准去比较后轮的滑动率,并不断的做快速的侦测与计算,如发觉有必要调整煞车力道时,系统会自动的将煞车力道做适当的分配,以获得更平衡且更接近理想化的煞车力道分布。
此外,EBD系统在弯道中也有维持车辆稳定的功能,让车辆能平稳、安全的通过弯道。
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车载自动诊断系统”。
这个系统将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旦超标,会马上发出警示。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MIL)灯或检查发动机(Check Engine)警告灯亮,同时动力总成控制模块(PCM)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一定的程序可以将故障码从PCM中读出。
根据故障码的提示,维修人员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
EBA紧急制动辅助装置ESP 电控行驶平稳系统TCS循迹控制系统MSR发动机阻力矩控制EDS电子差速锁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什么是ABC?ABC车身主动控制系统。
ABC系统使汽车对侧倾、俯仰、横摆、跳动和车身高度的控制都能更加迅速、精确。
车身的侧倾小,车轮外倾角度变化也小,轮胎就能较好地保持与地面垂直接触,使轮胎对地面的附着力提高,以充分发挥轮胎的驱动制动作用。
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核心提示:目前,北京已开始实施国Ⅲ汽车排放标准。
这一标准是国家第三阶段的排放标准,它相当于欧洲Ⅲ号排放标准,对CO、NOX、HC、CO2采取更严格的限制。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技术提升来解决,在汽车运行全程中不断监视尾气的排放质量,一旦发现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与控制尾气排放的相关元件出现故障,就会立刻报警,从而提醒驾驶员立即对车进行检修,以确保汽车时刻处于绿色环保状态。
为此,国Ⅲ汽车排放标准强制规定:新车必须安装OBD车载自诊断系统(即On-Board Diagnostics的缩写)。
该系统特点在于检测点增多、一、起源目前,北京已开始实施国Ⅲ汽车排放标准。
这一标准是国家第三阶段的排放标准,它相当于欧洲Ⅲ号排放标准,对CO、NOX、HC、CO2采取更严格的限制。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技术提升来解决,在汽车运行全程中不断监视尾气的排放质量,一旦发现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与控制尾气排放的相关元件出现故障,就会立刻报警,从而提醒驾驶员立即对车进行检修,以确保汽车时刻处于绿色环保状态。
为此,国Ⅲ汽车排放标准强制规定:新车必须安装OBD车载自诊断系统(即On-Board Diagnostics的缩写)。
该系统特点在于检测点增多、检测系统增多,在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进、出口上都有氧传感器。
实际上,自1980年代开始,世界各汽车制造厂就在车辆上配备全功能的控制和诊断系统。
这些新系统在车辆发生故障时可以警示驾驶,并且在维修时可经由特定的方式读取故障代码,以加快维修时间,这便是车载诊断系统。
到了1 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局(CARB)开始制定法规,要求各车辆制造厂在加利福尼亚州销售的车辆必须装置OBD系统,这些车辆上配备的OBD系统被称为OBD-Ⅰ(第一代随车诊断系统)。
OBD-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仪表板必须有“发动机故障警示灯”(MIL),以提醒驾驶注意特定的车辆系统已发生故障(通常是废气控制相关系统)。
车载诊断系统(OBD)检测规程一、OBD检测程序1.保证被检测车辆处于制造厂规定的正常状态。
2.引车员驾驶被检车辆驶入指定检测区域并熄火等待检测。
3.OBD检测员将车辆‘点火开关’置‘ON档’,并检查车辆仪表盘‘故障指示器’状态;启动车辆发动机,并检查发动机故障灯是否熄灭。
4.将OBD诊断仪插头,接入车辆OBD接口(必要时可使用OBD延长线接入),待OBD诊断仪指示灯点亮为红色后打开PDA诊断程序选择当前插入的OBD诊断仪,并通过PDA端蓝牙建立连接,成功后OBD诊断仪指示灯变为绿色。
5.使用PDA诊断仪启动OBD诊断系统,使用检查功能,检查是否存在排放相关故障代码。
整个过程无需进一步进行人工操作,OBD诊断仪将自动读出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传输到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上,根据输出的检查结果,判断车辆是否存在排放相关故障二、OBD检测结果判定标准1.目测检查被检车辆OBD接口是否正常,是否能正常接入OBD 诊断仪。
2.将OBD诊断仪与车辆诊断接口正确连接后,如果连续两次尝试通讯失败,检测人员应确认该OBD诊断仪与其他车辆的OBD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进行通讯,如与其他车辆能够正常通讯,则判定该车OBD检查不合格。
3.查看仪表板上故障指示器显示的状态与从OBD诊断仪获取的状态信息是否一致。
如果二者的状态一致,并且故障指示器被熄灭,则该项检查合格;若二者状态一致,但是故障指示器被点亮,则该车辆存在与排放相关的故障,车辆排放检验不合格,需要进行维修后复检;若二者状态不一致,判定车辆0BD不合格,需要维修后进行复检。
三、应用标准GB 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建议工况法)》GB 3847-2018 《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
汽车维修行业新技术
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仅改善了汽车维修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下面我们来讲述几个比较重要的技术。
一、OBD诊断系统
OBD是“On-Board Diagnostics”的简称,也即“车载故障诊断系统”。
整车控制系统是现代汽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它可以控制引擎、变速箱、燃油过滤等等各个系统的运转。
而OBD系统可以检测这个整车控制系统的出现问题,从而帮助维修工人解决故障。
二、智能换油机
传统的换油方式需要人工操作,需要驾驶到维修店才能进行。
但随着智能换油机的出现,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智能换油机可以自动检测引擎油是否达到更换标准,提醒车主及时更换机油。
同
时,智能换油机也可以自动完成换油、换滤等操作,大大降低了故障率。
三、轮胎动态平衡校正
轮胎动态平衡校正技术可以有效消除轮胎不平衡对汽车行驶的影响,消除驾驶时车辆抖动、跑偏、轮胎磨损等现象,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轮胎动态平衡测试需在专业的维修站进行,通过精密的设备对车轮和轮胎进行测试,来确定轮胎的状态和是否需要进行平衡校正。
四、微喷雾技术
微喷雾技术是新型的汽车清洗技术,利用微型水雾喷洒清洁剂,可以有效地清洗汽车车身和发动机内部。
同时,减少了水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对于老旧车辆,它独特的除腐蚀效果,让车辆重焕生机。
综上所述,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升级,汽车维修也在不断改进技术和方法,新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和维修的速度和准确性,使得汽车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和经济。
车载自动诊断系统
目录
【何谓OBD】
【OBD的工作原理】
【OBD的发展】
【OBD引入面临的问题】
【OBD在中国】
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车载自动诊断系统”。
这个系统将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
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旦超标,会马上发出警示。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MIL)灯或检查发动机(Check Engine)警告灯亮,同时动力总成控制模块(PCM)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一定的程序可以将故障码从PCM中读出。
根据故障码的提示,维修人员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日、欧等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在其生产的电喷汽车上配备OBD,初期的OBD没有自检功能。
比OBD更先进的OBD-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了一套标准规范,要求各汽车制造企业按照OBD-Ⅱ的标准提供统一的诊断模式,在20世纪90年末期,进入北美市场的汽车都按照新标准设置OBD。
OBD-Ⅱ与以前的所有车载自诊断系统不同之处在于有严格的排放针对性,其实质性能就是监测汽车排放。
当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或燃油蒸发污染量超过设定的标准,故障灯就会点亮报警。
虽然OBD-Ⅱ对监测汽车排放十分有效,但驾驶员接受不接受警告全凭“自觉”。
为此,比OBD-Ⅱ更先进的OBD-Ⅲ产生了。
OBD-Ⅲ主要目的是使汽车的检测、维护和管理合为一体,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OBD-Ⅲ系统会分别进入发动机、变速箱、ABS等系统ECU(电脑)中去读取故障码和其它相关数据,并利用小型车载通讯系统,例如GPS导航系统或无线通信方式将车辆的身份代码、故障码及所在位置等信息自动通告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根据该车辆排放问题的等级对其发出指令,包括去哪里维修的建议,解决排放问题的时限等,还可对超出时限的违规者的车辆发出禁行指令。
因此,OBD-Ⅲ系统不仅能对车辆排放问题向驾驶者发出警告,而且还能对违规者进行惩罚。
据了解,国内合资汽车厂近年来引进的一些车型在欧洲也有生产销售,它们本身就配备有OBD并达到了欧III甚至欧IV标准,国产后往往会减去或关闭OBD,一方面是节约成本,也为了避免在油品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下因OBD报警而引发麻烦。
OBD,不仅涉及到汽车技术的本身,而且还会受油品等相关条件限制,同时也对驾驶者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
OBD,对汽车是一次系统的革命
【何谓OBD】
OBD(On-Board Diagnostic System)为“车载诊断系统”。
当与控制系统有关的系统和或相关部件发生故障时,可以向驾驶者发生警告。
OBD系统的应用是欧III排放标准中最大的特点,功能正确的发挥对于用车排放的控制十分重要,目前国内汽车还无经验,国外正在发展。
【OBD的工作原理】
OBD装置监测多个系统和部件,包括发动机、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氧传感器、
排放控制系统、燃油系统、EGR等。
OBD是通过各种与排放有关的部件信息,联接到电控单元(ECU),ECU具备检测和分析与排放相关故障的功能。
当出现排放故障时,ECU记录故障信息和相关代码,并通过故障灯发出警告,告知驾驶员。
ECU通过标准数据接口,保证对故障信息的访问和处理。
【OBD的发展】
OBD技术最早起源于80年代的美国,初期的OBD技术,是通过恰当的技术方式提醒驾驶员发生的失效或是故障。
欧盟和日本在2000年以后引入OBD技术,04年之后,汽车发达国家的OBD技术进行第三个阶段。
欧洲和美国在OBD检测的项目和限值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具体差别内容不再详述。
美国OBD监控的目的在于成为高排放标准车辆之前发现故障;欧洲OBD监控的目的在于发现高排放车辆。
我国导入的OBD技术,将在三个阶段以后等效采用欧洲OBD系统的相关规定。
笔者与汽车技术人员确定,欧III排放标准并不等于OBD,12月1日北京实施的加装OBD 强制政策后,车辆为欧III+OBD的标准。
OBD需要申报车辆加装OBD,需要一个系统的申请过程,而且需要企业对加装OBD的车辆进行多项试验,向相关部门提供达标的数据(目前3个必检项目为氧传感器失效验证、催化转化器失效验证、失火难证),周期一般为10个月。
加装OBD的车辆,需要重新申请车辆的公告。
OBD的研发费用很高,如果实现规模化生产后,单台分担的技术成本才会降低。
【OBD引入面临的问题】
OBD的引入,与使用环境、燃油特性、驾驶习惯、车辆状况等四个主要方面紧密相关。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都会影响OBD的扩展和应用。
OBD技术的引入,需要以下相关的配套条件相应提高:燃油质量、车辆维修保养技能、相关零部件的一质性、驾驶者水平的提高、OBD技术本身的提高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笔者认为,在一定时间内,我国对OBD 技术是一个引进和适应和消化吸收的过程。
因为OBD技术,不仅与汽车本身相关,也与燃油和驾驶者等其它的多个环节相关,OBD技术的引入和扩展,是对汽车产业链的一个考验和提高。
【OBD在中国】
国家环保总局:
2008年6月24日,环境保护部发布《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并宣布此要求从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2008年4月8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08)57号函发布,征求对《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系统(OBD)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等3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意见。
2008年1月24日,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2008)35号函发布,征求对《轻型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2008年1月1日起,在深圳销售的轻型汽油车车型须安装车载诊断系统。
2007年1月1日起,广州要求所有新上牌轻型汽车必须加装OBD。
2006年12月1日起,北京停止销售未安装OBD系统的国三轻型汽车。
2005年12月31日起,北京市开始提前实施国家第III阶段排放法规,并且要求新车型必须带有OBD系统。
2005年4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14号颁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GB 18352.3–2005,正式明确了我国对OBD系统的技术要求。
北京:
2005年12月23日,北京环保局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告【京环发(2005)214号】,宣布自2005年12月30日起,在北京市销售新定型车型(包括全新产品及产品扩展与更改)须安装车载诊断(OBD)系统,2005年12月30日前已定型上市销售并通过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审核的车型可延迟安装OBD系统;2006年12月1日后,停止在北京销售未安装OBD系统的新车。
2006年1月12日,北京环保局公布了【京环发(2006)4号】第一批达到国III排放标准,且带OBD功能的轻型车目录。
2006年11月15日,北京环保局再次发布公告【京环发(2006)214号】,重申半个月后的12月1日起,北京市将停止销售未安装车载诊断系统(OBD)的国Ⅲ轻型汽车。
广州:
2006年8月31日,广州环保局随后发布公告【穗环(2006)81号】,规定“自2006年9月1日起,在市行政区域内登记的轻型汽车和重型汽车,应当符合GB18352.3-2005、GB17691−2005中的第三阶段排放控制要求,列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达标公告的轻型汽车车型(包括全新产品及产品扩展与更改)需安装车载诊断系统(OBD)。
深圳:
2007年5月24日,深圳政府印发【深府办[2007]82号】“关于执行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环保车型目录的通告”,规定从2007年7月1日起执行国三排放法规。
从2008年1月1日起,轻型汽油车车型(包括全新产品及产品扩展和更改)需安装车载诊断系统(O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