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司命主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腊月二十三的来历及习俗腊月,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
依照我国汉族的传统风俗,阴历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
那么腊月二十三的来历及习俗有哪些呢,下面来看一看吧!腊月二十三的来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每到这一天(或二十四),人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和扫尘活动。
从此揭开了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序幕。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祭灶我国春节,一般从祭灶开始。
民谣有“二十三,炕锅圈”,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民间早就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即送“灶王爷”上天。
灶王爷是玉皇大帝亲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在过去,农家灶间设有“灶王爷”的神位。
灶王爷的职责是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一家的保护神。
灶王爷像的两则还有“灶王奶奶”、“小灶王奶奶”,上面印有这一年的农历表,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开始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这一家人的安危;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所做的善事和恶行。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然后由他带回家中。
因此,对于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给玉皇大帝的汇报至关重要,关乎这家人一年的'吉凶祸福。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
一家人先在灶间摆上桌子,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主人先向灶王爷敬香、磕头,然后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还边涂边说:“好话多说,坏话莫谈。
春节黑板报内容蛇年高中春节黑板报内容蛇年高中篇1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跟监察一家;到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
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跟面做成的糖瓜等。
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跟喂牲口的草料。
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
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
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跟纸与烟一起升天。
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跟松树枝,再将供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跟草料,点火焚烧。
[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上天言好事上天言好事一:2022年有关祭灶节作文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日。
按福州习俗,阴历十二月廿三日为官家祭荤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则于廿五日祭灶。
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种仪式。
火的出现,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是值得大大纪念的。
但后世把祭灶变成“灶神”崇拜,说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
这个衍变过程,大约始于汉代。
据《后汉书.阴丑传》载,有一个叫阴子兴的孝子,腊日(十二月廿三)早饮,见到灶神出现,连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黄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
故后常以腊日祭灶,而荐黄羊焉。
”这个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说越神,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驻户大使”。
一年一度,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报告户主善恶情况,上天的日子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
在灶神动身之前,YJBYS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
祭荤灶的以鸡、鸭、鱼、肉、灶糖、灶饼、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灶糖灶饼外,还有甘蔗、荸荠、红枣、花生、金针、木耳等。
在祭供时,孩童们便唱着童谣:“祭灶祭糊涂(讽刺灶神糊涂官),灶前一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妈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
”祭供将毕,将旧的灶神图撕下火化,贴上新的灶神图,以示送旧迎新。
在祭灶节前,外公外婆要给男女外孙送灶糖灶饼,有几个男女外孙,就得送几包,每包还要附送一张“花面壳”(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猪八戒等,孩子们有吃有玩好不热闹。
现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旧俗。
灶糖灶饼更名为年糖年饼,成了福州春节市场年货之一。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
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楚辞星宿考屈原作品中共出现了18种星宿,即:摄提、天津、太一、司命、咸池、彗星、天矢、天狼、天弧、北斗、角宿、傅说、辰星、轩辕、太微、旬始、玄武、文昌。
历代注家对这些星宿的认知不尽相同,尤其对摄提、轩辕、辰星三星,分歧更大更多,故特考之。
一、“摄提”考《离骚》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游国恩先生《离骚纂义》一书汇集甚详,并归纳为“五义”、“五说”。
游先生最后的结论是:“是摄提格本又可称摄提”,“而摄提之为纪岁,而非星名,又可知矣。
”此说影响巨大。
然而却不无探讨之余地。
《尔雅》曰:“太岁在寅曰摄提格。
”《淮南子·天文训》曰:“太阴在寅,岁名曰摄提格。
”游先生引石氏《星经》曰:“摄提格之岁,摄提在寅。
”据此可知,“太岁”、“太阴”、“摄提”三词,本是同一星体(今称之为木星)之不同名称;另外,“摄提格”是岁名,其前提是“摄提(或曰“太岁”、“太阴”)在寅”,如果只有“摄提”,而没有“在寅”这个先决条件,那么,也就没有“摄提格”。
“摄提格”不能与“摄提”简单地画上等号,因为如果“摄提”不“在寅”而在别的支序,那么岁名就不叫“摄提格”。
《尔雅·释天》云:“(摄提)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淮南子·天文训》对岁名的记载与《尔雅》相同,并且说得更明确。
《史记·乐书》记载:“岁阴在寅云摄提格”,在其他支序时岁名除“阉茂”写成“淹茂”外,其他与《尔雅》《淮南子》相同。
而《史记·天官书》记载“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时则曰:“阉茂岁:岁阴在戌”,此处用字又与《尔雅》《淮南子》所载完全相同。
《汉书》所载与此基本相同,只是将“阉茂”写成“掩茂”,将“作噩”写成“作詻(按:音e)”。
“阉”、“淹”、“掩”三字与“噩”、“詻”二字均为同音假借,由此可知,《史记》《汉书》所载,与《尔雅》《淮南子》基本相同。
小年是哪一天?本文是关于小年是哪一天?,感谢您的阅读!TAG:小年民俗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
下面我们列举出了2015-2030年每年小年日期,然后介绍了小年要做哪些事,吃些什么等风俗习惯。
2015年小年是2月11日即(农历2016年小年是2月1日即(农历2017年小年是1月20日即(农历2018年小年是2月8日即(农历2019年小年是1月28日即(农历2020年小年是1月17日即(农历2021年小年是2月4日即(农历2020年十二月二十三日)2022年小年是1月25日即(农历2021年十二月二十三日)2023年小年是1月14日即(农历202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2024年小年是2月2日即(农历2023年十二月二十三日)2025年小年是1月22日即(农历2024年十二月二十三日)2026年小年是2月10日即(农历202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2027年小年是1月30日即(农历2026年十二月二十三日)2028年小年是1月19日即(农历2027年十二月二十三日)2029年小年是2月6日即(农历2028年十二月二十三日)2030年小年是1月26日即(农历2029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小年在春节中的地位和活动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
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
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九歌》中的《大司命》和《少司命》两篇所祭祀的是掌管寿命的神。
大司命总管人类生死,所以称之为“大”;少司命则专门掌管儿童的命运,所以称之为“少”。
旧说他们都是天上的星宿演化而来的。
《大司命》:生命之神。
本篇主要描写的是人们与生命之神的深刻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大司命的崇敬与爱戴,以及人们祈求幸福长寿的美好愿望。
《少司命》:文学中伟大的女性形象。
本篇与《大司命》一样,同样反映了人们与生命之神的亲密关系、深厚感情,特别是人间女性与少司命之间的友谊。
少司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伟大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一手抱婴儿,一手执长剑,立于九天之上,英勇翦除为害人间的邪恶与灾祸,护卫着人类的希望与最美好的生命。
《河伯》:祭祀黄河之神之歌辞。
《九歌》的其他篇章都是用楚地的神名,只有此篇是用各地通用的神名,这是因为祭祀河伯是战国时普遍流行的风气。
本歌辞内容也很特别,没有娱神、赞颂和祈祷,只是敍写河伯的爱情生活,这是与河伯的神话传说有关。
传说中的河伯是在爱情中纠葛的人物,河伯的妻子也是水神,即神话中的洛水女神宓妃。
这些神话故事正是《河伯》创作的泉源,围绕着河伯的爱情生活,描写河伯与恋人快乐的游玩情景,读来清新宛丽。
《东君》:本篇是祭祀太阳神的歌辞。
太阳神的形象是根据太阳的特征来塑造。
由主巫代表太阳神与代表世人的群巫同台共舞,轮番作歌。
《山鬼》:多情的山中女神。
楚襄王与女神的爱情山鬼,就是山中之神,因其不是正神而称之为鬼。
这里的山神指的是巫山神女。
本篇主要描写的是这位失恋的山中女神,缠绵多情和坚贞不渝的情操。
楚地有很多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据说女神是天帝的三女儿,名叫瑶姬,死后精魂化为仙草,生长在巫山间。
后楚襄王游经此地,梦中与女神发生一段爱情。
《国殇》:慷慨的英灵之歌。
祭祀体系的结尾国殇是泛指为国捐躯的将士。
《国殇》实际是《九歌》的最后一篇,是整个祭祀体系的结尾,即从天神到地神,再到人鬼。
《礼魂》:送神之曲。
祭礼的最后一环,本篇是通用于前面十首祭神曲的送神之曲。
文昌星文昌,是天上星官的名字,叫文昌星,民间认为它是专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上功名的一个天上官员。
文昌贵人实际上是食神的临官宫。
例如,甲的食神是丙,食神的作用是泄身吐秀,又叫着“文星”,丙禄居巳,所以甲以巳为文昌。
风水上的文昌位风水术引用文昌的名词,用来说明有益于读书和攻取功名的方位。
文昌位,随着风水流派的不同而不同。
赣南传统风水术的文昌位,是河图四大局的冠带和临官宫为文昌位。
文昌位上有文笔峰、笔架峰或者有秀丽的水朝来,利文。
此外还有命理文昌贵人和太岁文昌贵人所在的方位也叫文昌位。
文昌贵人起例:“甲乙巳午报君知, 丙戊申宫丁己鸡.庚猪辛鼠壬逢虎, 癸人见卯入云梯.” 简介文昌贵人实际上是食神的临官宫。
例如,甲的食神是丙,食神的作用是泄身吐秀,又叫着“文星”,丙禄居巳,所以甲以巳为文昌。
其他天干类推。
命理文昌贵人用年干和日干来起,如今年乙酉年,今年出生的人,如果在八字中见午,即是命里带文昌贵人,乙日出生的人见午同样叫带文昌贵人。
同样,午方也就是乙年或乙日出生之人的文昌位。
太岁文昌,是以年干论文昌。
例如去年是甲申年,文昌位在巳。
今年乙酉年文昌位在午。
丙、戊二年,文昌位在申,庚年文昌在亥,辛年文昌在子,壬年文昌在寅,癸年文昌在卯。
文昌位宜整洁干净,不宜肮脏和置放重型家具,卫生间不宜压文昌位。
宜置放书桌、文房四宝、八尺神照镜、文昌结印、(如果没有文昌结印可以放置文昌塔、文昌星君神位等代替)。
文昌结印文昌位结印是什么文昌位古代人认为对学习、事业很有帮助。
传说,古代符咒中文昌学业符咒是鸿元老祖传授给众人。
因为是5个单独的符咒组成所以把这五个符咒称作文昌结印。
1:青龙避恶念(此符咒放在书房的东方,以“橘子石、影子石”制作成石碑护身符)2:白虎避不祥(此符咒放在书房的西方,以“云海石、影子石、蜜蜡石”制作成石碑护身符)3:朱雀避口舌(此符咒放在书房的南方,以“玫瑰石、影子石、靛蓝晶”制作成石碑护身符)4:玄武避万鬼(此符咒放在书房的北方,以“红竹石、影子石”制作成石碑护身符)5:黄龙辟妖魔(此符咒放在写字台,以“红蚕石、影子石”制作成石碑护身符)明代樊姓家族的樊玉衡是明代的史官和学者他写的《三易衍符》就有以上文昌位的记载,里面说求学业、求官位、求健康都可以,而且功效非凡。
祀灶科仪 高功拈香说文:“东厨司命礼元皇,庚申甲子奏上苍,每日灶前多秽污,今朝祈祷保安康,”。 提科起步虚:“东厨司命主,赐福消灾尊,升天奏上帝,下界化众生”。 高功举:“香厨妙供天尊”。高功起吊挂:“大道为公无上神,依期上奏本天真,晨昏叩首舒黎愿,庚申虔诚体众心。桂枝香飘欣寿永,彩烛辉煌答圣恩,年年庆祝邀神会,国泰民安世代兴。香供养,香厨妙供天尊”。
高功说文:“伏以,香焚玉炉,酒斟金尊,献高堂而烛焰辉煌,表丹诚而香云结彩。神光有感,洞鉴无若。伏愿,品居五祀首,位列九阳尊。勘一家善受之灾。司九天耳目之神,仰感神光,普照厨所。察人间之故残,格千真而歆享。传香有偈,宝号称扬”
提科举:“香云达信天尊。” 高功提纲:“祥云护宝盖,香花灿瑶阶”。 表白接:“莫道天宫远,诚心福自来”。 高功发炉,念祝香咒:“道由心学,心假香传……”。 威灵咒:“向来诵经,念念存诚……”。 毕,提科提:“恭对圣前”。 表白接:“请称职位”。 高功称职:臣系太上无极大道,玉清金笥宝策……东厨司命,九灵九皇,定福府君,香厨妙供天尊。九天云厨,监斋使者。东方甲乙,木德灶君,南方丙丁,火德灶君。西方庚辛,金德灶君,中央戊己,土德灶君,五方五德灶君。灶公灶母,灶子灶孙,灶府眷属,大小威灵,司福司禄灶君。纠功纪过灶君,赏善罚恶灶君,降福布德灶君,考善书吏,录恶判官,搬柴童子,运水郎君,选斋办供,效职神员,三界十方,一切真宰,悉仗真香,普同供养”。
“志心皈命礼,位司喉舌,经理庖厨。.录人间功过之因,依期上奏。体天地生成之化,复佑下民。驱不正之鬼神,扫灶中之疵疬。一家吉庆,合宅昌荣。朝夕承匡扶之仁,庚申察是非之目。雍雍瑞相,赫赫灵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
起小赞:“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每月三七上天庭,察人善恶情,监督厨庭,斋供俱洁净”。 化表毕,高功说文:“向来祀灶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证无上道,一切信礼,志心称念,元皇奏善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6篇宋)王安石篇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习俗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
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
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