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家神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6
民间敬奉的5位“家神”,除门神和灶君等外,其中一位十人九不知春节将至!人们往往会在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际,会选择登山、祭祀等方式祈福。
同时,我们的老祖先,也给我们传承留下来一些民间传统习俗。
比如,农历的腊月23日,会送灶君爷上天,大年初一清早,又会恭迎灶君爷回宫。
在此期间,人们还会换上崭新的门神、对联、福字等喜庆之物,借吉利红火之气,迎接新的一年来到……“源易缘”注意到,民间除了大家喜闻乐见的一些习俗外,古人还往往会在家中敬奉5位家堂神仙,这个习俗在秦汉时期,就特别的流行。
都具体有哪5位呢?今天,我们就来一一列举下:一、看家护院的门君神四大名著《西游记》和神话名著《封神演义》里,都曾谈到两组有名的门神文化。
其中一组是“四大天王”,分别是增长天王魔礼青、广目天王魔礼红、多闻天王魔礼海、持国天王魔礼寿。
在中外的一些名山大川中,我们常会看到,四大天王镇守各大寺庙的山门;民间神话传说中,天庭的进出口——南天门,就有四大天王把关。
神话小说《西游记》记载,神仙去往天庭的必经之路南天门,则由四大天王轮流把守。
另外一组就是封神神话中的“哼哈二将”,其中哼将为郑伦,哈将叫陈奇。
两个将军一人张口呼哈,一人闭口怒哼。
一哼一哈之间就可吸走人神或鬼怪的三魂七魄。
除此之外,中国的门神文化就包括捉鬼天师钟魁、秦琼和尉迟敬德,以及最早的门神神荼和郁垒等;二、一家之主灶君爷如果说,门君神是看宅护院的话,灶君爷就是保佑一家平安的神仙。
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灶王爷相传是等级最低的地仙,但却在神仙队伍中人数最多、体系最为庞大。
“源易缘”在日前撰写的《灶王爷本姓张?七杀星张奎夫妇,又是怎样被民间尊奉为一家之主的》等文章里,对灶君到底是谁,有何来历,做过详细具体的介绍。
今天,在此文中不做过多的重复赘述。
三、清水长存井水神小时候,常会在一些乡村,看到不少人会在家中储存食用水的地方,或吃水池、或井池、泉池旁等地方,贴上一个春联:细(清)水长流。
农村祭文大全祭文,是农村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也是对祖先的一种祈福和祝福。
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农村祭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祭文的写作技巧。
祭奠先人祭文:敬祖先,瞻仰先人的风采,感受先人的恩德。
祖先,您的辛勤劳作,您的智慧传承,您的爱心温暖,您的品德榜样,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今日我们祭奠您,燃香献花,祈求您在天之灵得到安宁,祈愿您的后代能够幸福安康,祈愿家族兴旺发达,祈愿社稷安宁,祈愿国泰民安。
祖先,您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您的爱永远温暖我们的心房。
愿您在天之灵得到永久的安宁,我们会永远怀念您,永远敬仰您。
祭祀土地神祭文:大地母神,您孕育了万物,您滋养了我们的生命,您是我们生活的依托,您是我们生存的根基。
今日我们祭奠您,燃香献花,祈求您保佑我们的家园,祈愿您的恩泽滋润我们的土地,祈愿您的力量庇佑我们的农作物,祈愿您的神灵庇佑我们的村庄。
大地母神,您的力量永远温暖我们的心房,您的恩泽永远滋润我们的土地。
愿您在神灵之上得到永久的安宁,我们会永远怀念您,永远敬仰您。
祭祀家神祭文:家神,您守护我们的家园,您庇佑我们的家人,您是我们家庭的守护神。
今日我们祭奠您,燃香献花,祈求您保佑我们的家庭,祈愿您的神灵庇佑我们的家人,祈愿您的力量庇佑我们的家园,祈愿您的恩泽滋润我们的生活。
家神,您的力量永远温暖我们的心房,您的恩泽永远滋润我们的生活。
愿您在神灵之上得到永久的安宁,我们会永远怀念您,永远敬仰您。
祭文是农村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祖先、土地神和家神的敬仰和思念,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祈福和祝福。
希望大家能够在祭祀活动中,用心写好祭文,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愿祖先和神灵保佑我们的家园,祝福我们的家庭,让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康,家族兴旺发达。
关于写灶神的神话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的人们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
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村民们都会聚在一起,为家里的灶台上的灶神祈福,祈求新的一年能够平安吉祥。
据说,灶神是来自天界的神仙,负责保佑人们家庭的安宁和幸福。
他会记录每个家庭的一切好坏,并将其报告给玉皇大帝,以便他做出相应的安排。
因此,对于村民来说,灶神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有一年,村庄里的一个贫穷家庭因为生活困难而忘记为灶神上香祈福。
而正巧这一年,村庄里的收成非常丰富,人人过着幸福的日子。
然而,灶神却不会忘记这个家庭的遗漏,他记录下了这个家庭的情况。
在天界的玉皇大帝那里,灶神向他报告了这个家庭的遗漏,玉皇大帝听后决定对这个家庭进行考验。
他安排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让这个家庭遭受严重的灾难。
贫穷的家庭一家七口立即陷入了困境中,他们的家被水浸泡,农田也被淹没。
无家可归的他们只能四处借宿,过着无依无靠的日子。
这就是玉皇大帝用来考验这个家庭的办法。
然而,灶神却感到非常内疚。
他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他不该因为这个家庭的一时疏忽而让他们遭受如此严酷的考验。
于是,他决定下凡帮助这个家庭度过困境。
灶神化身为一个年轻人,悄悄地来到村庄,找到了这个家庭。
他对他们说:“我看到你们遭受了很多困难,我来帮助你们度过难关。
”他用自己的力量修复了这个家庭的房屋,也帮助他们找到了一片新的农田。
这个家庭被灶神的善举深深感动,他们对灶神表示感激,并重新开始了祭拜灶神的传统。
每逢农历最后一天,他们都会亲手制作出色的食物,摆在灶台上,向灶神表达感谢之情。
事实上,这个家庭并不是唯一一个受到灶神的庇佑的家庭。
灶神经常会在村庄中行走,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看到了每个家庭的一切努力和付出,也看到了他们的幸福和困难。
他默默地保佑着每个家庭,给他们带去了无尽的祝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灶神的故事在村庄中广为流传。
人们在祭拜灶神时,除了给他上香祈福外,还会通过合家团圆的方式来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
家神对联大全家神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对联的一种变体,也是对中国人民生活和情感的一种表达。
家神对联通常是用来贴在门神上,用以祈求家宅平安、人身健康。
家神对联的写法要求简练、生动、贴切,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家神对联的大全。
1. 门神挡灾祸,家神镇邪魔。
2. 家和万事兴,神保平安来。
3. 福满门,神相伴。
4. 家有神灵,事事昌隆。
5. 天地同春,家和万事兴。
6. 神佑家园,福满门庭。
7. 门庭显神威,家宅保平安。
8. 神灵庇佑,家安人安。
9. 福神护家,平安幸福。
10. 神佑庇护,家宅平安。
家神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中国人对家庭、对生活的一种祈求和期盼。
通过家神对联,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和关怀,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神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
家神对联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家庭平安的祈求,更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家神对联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家居环境,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在现代社会,家神对联虽然已经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却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家神对联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它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温暖和力量。
总的来说,家神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也是中国人对家庭和生活的一种祈求和期盼。
通过家神对联,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和关怀。
希望家神对联这种传统文化形式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承,让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得以传承和发扬。
我国民间堂屋中大多立有神龛,神龛上用红纸书写:"天地君亲师"之神位,长年祭祀。
所谓"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又说::"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
"敬天地君亲师,希望大家学仁义礼智信。
神位是用整张的红纸写的,"天地"二字写得很宽,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不能留口,谓君子一言九鼎,不能乱开;"亲"(親)字的目字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师"(師)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谓师不当撇(撇开)。
反映出民间对五者神圣的崇拜。
记得小时候,父辈们教写"天"必须站着写,写"地"则必须坐着写。
"地"不能大过"天","国"虽然不可大于"天",但最好看上去跟"地"一般大小,以示我国富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亲"与"师"则字体略小。
旧社会,一般都写的"天地君亲师",民国后,“国"字,成为"天地国亲师",不过现在还是两者并存,并无定论。
有的家里,并不每年都重新写牌位,有的就装裱成卷轴悬挂。
在一张纸上随"天地君亲师"同时供奉的,正对纸的左边,从左到右是"*氏先祖","赵公元帅",正对纸的右边,从左到右是"灶王府君","观音大士"。
"*氏先祖"也有做"*氏门中"的,"观音大士"也有做"观音菩萨"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各个姓氏各个家族的写法不一,例如,李氏家族,正对纸的左边,从左到右是"*氏门中","灶王府君",正对纸的右边,从左到右是"观音菩萨","泽广大士"。
家神岩温宰香清晨,当日头还在山下睡觉的时候,阿妈早早就下床了。
妆台前,阿妈精心梳妆了一番,将结婚时戴的那副银簪子插在高高的发髻上,穿上一套崭新的白底红花筒裙和粉红色上衣,挑起水桶,便下了竹楼。
阿妈是寨子里最漂亮的媳妇,虽已年过三十,可这么一打扮,就连刚讨进门的小媳妇也赶不上了。
今天是开门节,阿妈早早起来就为了打到第一桶井水。
这是一个宁静的傣家寨子。
月亮高高的挂在天边,远山的树林笼罩在轻柔的晨雾之中,路边的凤尾竹在晨风中“淅沥沥”、“淅沥沥”瑟瑟作声;寺庙前那棵高耸的菩提树,像一位英俊的傣家小卟冒,在朦胧的月色中挺拔着高大的身姿,给傣家人带来永久的吉祥;寨子中间那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榕树像一把撑开的巨伞,在护佑着这个安详的傣家寨子。
树上,猫头鹰低声绵长的鸣叫,更显出寨子的安详与宁静。
来到井台边,借着皎洁的月光,阿妈用长长的竹瓢舀满两桶清水,挑到不远处的风雨桥上,倒进一个黑色的大瓦罐里,那是专为远道的客人和在桥上休闲玩耍的老人孩子准备的。
之后,阿妈又舀起两桶水担在肩上,朝自家竹楼走去。
踩在光滑的石板路上,桶柄与扁担的摩擦声和着阿妈轻快的脚步声,一路奏着欢快的曲儿,吱、吱、吱、、、、、阿妈一手扶着扁担,一手随着轻快的节奏前后摆动着。
银色的月光、婀娜的傣家女、轻柔的晨雾,这一切全像堂屋里挂着的那幅傣家风情画。
上了竹楼,阿妈轻轻的走到火坛边,划着火柴点燃一小截松明,三脚架下的柴堆渐渐燃了起来,堂屋里顿时明亮了许多,也温暖了许多。
阿爸在楼下,早已宰弄好了一只大芦花公鸡,放进三角架上那个烧得漆黑的炖罐里。
渐渐的,堂屋里弥漫起了浓浓的鸡肉香味。
岩温、岩庄起来啦,阿妈叫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和阿弟后,从衣橱里拿出一笼崭新的红底绣金花筒裙去到阿婆屋里,伺候阿婆穿上,又给阿婆梳了个高高的发髻,插了一根金钗,包上绣花的白色头帕,戴上银镯子。
借着堂屋的光亮,阿婆的两只手镯闪着如月亮般莹白色的光,看起来更加精神了。
火塘边,阿妈做了几个可口的小菜,阿爸忙着将烤好的香草烤鱼放在一个大盘子里,又拿出几个精致的小蝶子,夹出几样小菜放在篾桌上,将已经煮烂的鸡头坎下来端正的放在正中间,旁边放上甘蔗笋、芭蕉、竹笋、米花、蜡条。
祭灶神疏文范文尊敬的灶神爷爷/奶奶:您好呀!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还有一点点小紧张)的心情给您写这个疏文呢。
灶神爷爷/奶奶,您在咱这小家里可一直都是位超级重要的大明星。
您就像家里的一位贴心老管家,整天守着灶台这个小天地,却管着家里大大的温暖。
您知道吗,每次看到灶台上的火苗跳动,我就感觉您在那默默地守护着我们。
您看这一年啊,家里发生了好多事儿呢。
我呢,有时候犯了些小迷糊,就像做饭的时候偶尔把盐当成了糖,可那也算是一种别样的“创意美食”体验啦。
不过呢,咱家里人总体还是很努力地生活着。
爸爸妈妈每天辛勤工作,就像勤劳的小蜜蜂,虽然有时候也会累得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但一回到家看到您守护的灶台,闻到饭菜香,就又充满活力啦。
我也在努力地学习或者工作哦。
就像爬山一样,有时候爬得可顺溜了,一路小跑到山顶,那感觉倍儿棒;可有时候也会不小心踩空,摔个小跟头,但我也没哭鼻子,拍拍灰就又接着往上爬了。
灶神爷爷/奶奶,我们一家人都特别善良呢。
看到邻居有困难,我们都会去搭把手,就像您在灶台上传递热量一样,我们也想把温暖传递出去。
我们也很节约粮食,知道每一粒米都是您看着我们辛苦得来的,所以从不敢浪费,每次吃饭碗里都干干净净的,像被小狗舔过一样(嘿开个小玩笑)。
马上就要过年啦,希望您到天庭那儿啊,多在玉皇大帝面前说说我们家的好话。
就说我们一家人都很积极向上,像小太阳一样充满正能量。
要是有什么小毛病呢,您就帮我们求求情,就说我们也在努力改正呢。
最后呢,我给您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有香甜的麦芽糖,希望您吃了之后,嘴巴像抹了蜜一样,只说我们家的甜言蜜语;还有各种水果,就当是给您补充维生素,让您在天上也健健康康的。
灶神爷爷/奶奶,您可一定要保佑我们家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哦。
新的一年,希望家里能财源广进,像那小河流进大海一样源源不断;家人身体都棒棒哒,吃嘛嘛香;我的学习或者工作也能像火箭发射一样,蹭蹭往上升。
此致。
敬礼![姓名][具体日期]。
过年时贴门神的作文过年时贴门神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
古代有两位非常著名的门神——神荼、郁垒。
《山海经》里就有关于他们的记载:“神荼与郁垒居东海度朔山上,作鬼神以使人也。
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恶害之气,畏之如雷,在门北户。
”后来民间就把他们视为捉鬼的能手了。
对此我也深有感触。
记得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忽然发现窗外下着鹅毛大雪,一片片洁白晶莹的雪花随风飞舞着。
透过窗户,我发现路灯微弱的光芒变得愈加渺茫,四周一片漆黑,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树木的影子和马路上寥寥几个过往的行人。
我裹紧了身上单薄的羽绒服,可身体还是禁不住打了个哆嗦,浑身直发冷。
于是我坐到电脑桌前,打开了电脑。
一次,我出去买东西。
回家的路上,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路旁停满了车,原本宽阔的马路显得异常拥挤。
我走到马路中间,忽然被一个迎面驶来的摩托车撞了一下,人顿时飞起。
我重重地摔在地上,顿时我觉得天旋地转,呼吸急促,眼冒金星,很快便昏了过去。
当我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爸妈、爷爷、奶奶都守在我身边,焦急地看着我。
这时,护士推着小车进来了,把一碗浓浓的中药递给我。
我突然想起什么,问道:“你们刚才给我喝的是什么?”护士说:“这是中药啊!”我瞪大了眼睛:“中药!我怎么会在医院?”护士说:“你刚刚车祸了,人虽然没事,但还是受了点伤,所以我们让你来喝中药调理一下。
”我恍然大悟,心里却觉得又苦又涩。
其实我明白,是药三分毒,中药虽然不像西药那样含有激素,对人体没有危害,但同样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实每次当我吃药的时候,我都想打退堂鼓。
可是,又不能拒绝爸妈的要求。
年关将近,许多亲戚朋友都陆续登门拜年。
这时的我早已把药丢到九霄云外,和亲朋好友热情地打招呼。
这时,听见父母说:“今天去请财神吧!”这才想起还有个门神的事儿。
于是,父亲立即拿来两张红纸和一支毛笔,蘸着墨汁,龙飞凤舞写下“神荼、郁垒”四个字,再仔细地贴到了门框上。
从此,这个寓意吉祥平安的春节就在我家度过了。
陕西人过春节的习俗关于陕西人过春节:欢度春节,陕西人叫过年。
"年"的名称出现比较晚。
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曰"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改岁为"祀",周代才称之为"年"。
周人起家于陕西,后稷教民作稼,"年"的概念最初是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循环而逐步认识的。
《说文》释年"谷熟也"!《谷梁传》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
""有年"指的是农业有收成:"大有年"指的是农业大丰收。
所以在西周初年,就出现了一年一度欢庆农业丰收的活动。
大体上讲,年节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汉代,发展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汉族过年,虽然因地而异,但已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充分反映了汉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文化传统。
陕西是汉族发展形成的中心地带之一,加之具有多地域历史文化的特点,在年节方面尤有代表性。
北方的隆冬季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黄土高原干冷干冷的,人和村庄似乎都凝固了,路上行人很少,农民们都绻缩在热炕或暖窑中。
可是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忙碌起来了。
从纪念农耕祖先后稷的"五豆节"开始,就拉开了年节的序幕,腊八节一守,各村的男人们就开始筹备练社火、玩龙灯、闹秧歌,积极准备过年。
这时节也正是男婚女嫁的高潮时期。
但有的地方如临潼仍然保持着古老的禁忌,腊月老人不同意子女结婚,只能选在正月,因为有"年终"的避讳。
即使正月结婚,有些地方也还有"七不出,八不入"的禁忌。
在商洛山中,腊八一过,有趣的事莫过于杀年猪。
天天都有杀猪之家,只要肯去帮忙,杀猪饭可一直吃到大年三十。
春节前的习俗:从过去的"年"到现在的"春节",形成了很多风俗习惯,其中有带有迷信色彩和封建礼教的内容,也有一些生活情趣积极意义的节日传统,节前有一系列含义明确的活动和准备事项。
夏氏家神对联夏氏家神,源自于中国古代道教和民间信仰,在家庭中被供奉为守护神。
夏氏家神对联是夏氏家族特有的文化传统,是夏氏族人用来祈福、保佑家庭安宁和繁荣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从夏氏家神的背景和含义、夏氏家神对联的特点和形式以及夏氏家神对联的祈福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夏氏家神的背景和含义夏氏家神源于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传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被视为社会稳定和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
夏氏家神作为一种祭祀对象,被夏氏家族视为族人的灵感和神力化身,可以保佑家族的幸福和繁荣。
夏氏家神的形象通常是一位庄重、威严和慈爱的神明,常常被描绘为一位中年男性,身着华服,手持权杖,神态庄严。
他被认为是夏氏家族的守护神,具有神通广大,能保佑夏氏家族的人们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和家庭和睦。
第二部分夏氏家神对联的特点和形式夏氏家神对联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形式。
首先,夏氏家神对联通常由两句对仗的句子组成,通过押韵和对仗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韵律感和美感,增加了对联的艺术性。
其次,夏氏家神对联的内容通常与家庭幸福、事业兴旺等主题相关,表达了夏氏家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最后,夏氏家神对联的书写方式通常采用楷书或隶书的字体,以增加对联的庄重感和正式感。
第三部分夏氏家神对联的祈福意义夏氏家神对联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夏氏家族祈福和祈愿的方式。
夏氏家族尊奉夏氏家神,希望通过祭祀和对联来获得保佑和神力。
在夏氏家族中,对联被视为载有神圣能量的工具,通过张贴对联,夏氏族人祈求夏氏家神降福家族,使得家庭幸福、事业顺利。
夏氏家神对联的祈福意义在于弘扬家族传统和文化,增加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夏氏家族的人们相信夏氏家神可以庇护他们免受灾害和不幸的侵袭,保佑他们的家庭和事业蓬勃发展。
同时,夏氏家神对联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夏氏家族的文化遗产,使夏氏族人对自己的家族和传统更加自豪和有信心。
总结夏氏家神对联是夏氏家族特有的文化传统,承载着夏氏族人的祈愿和祈福。
家堂神位书写格式
家堂神位的书写格式因地区和信仰而异,但一般来说,家堂神位主要包括供奉家神、祖先的神位以及其他重要的神祇。
在书写这些神位时,需要注意一些格式和规范,以表达对神祇的尊敬和崇拜。
首先,对于家神和祖先的神位,一般应采用规范的书写格式,包括姓名、称谓、生卒年月、功绩等。
在书写时,应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以表达对家神和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书写规范,如字体、字号、行间距等,以保持整体的美观和整洁。
另外,对于其他重要的神祇,如财神、灶神等,也需要在相应的位置进行书写或供奉。
在书写这些神祇时,同样需要注意格式和规范,以表达对神祇的尊敬和崇拜。
总之,家堂神位的书写格式是表达对神祇的尊敬和崇拜的一种方式,需要注意格式、规范和表达方式等方面,以保持整体的美观、整洁和尊重。
家神爷传奇(2009-06-14 10:36:42)中国神仙谱中方神是一个另类,意指极小范围内信奉供养的一种神仙。
不像“关帝圣君”“东岳大帝”之类天下“公神”,只要是有汉人的地方,就能享受到信徒们虔诚的顶礼膜拜和丰厚的香烟血食。
与他们比,方神占有的领地只有一到几个乡的面积,最大不过一个县。
主神大多是民间传说中亦鬼亦神的人物。
家神是方神中更小的一种角色,占有的领地只限一村,出了所在的村不仅享受不到别人的顶戴,还要受别人的詈骂和惩处。
家神享受膜拜和供奉也仅限于本村的村民。
张家山村的村民不仅不祭拜刘家沟村的家神,刘家沟村的村民也不会供奉张家山的家神。
乡民说起别村的家神,言语的背后总带着几分的鄙夷和不满。
不过有的小村,就像俺家所在的高李村,就没有家神。
搞得“爱村主义”情节浓厚的我总觉得没面子。
小脑壳一直盘旋着一个问题“咱村怎么会没有家神爷呢?”心里直抱怨先人无能,连个家神爷也没有,叫儿孙们抬不起头来。
儿时的故乡家家户户穷得响叮当,破衣烂衫不说,糠菜土豆不能尽情地填饱饥饿的肚腹。
走亲戚就成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尽管穷,亲戚来了还是尽其所有,做周到待客礼数,做些好吃的饭菜招待客人。
用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和山玉米面烙成饼子,炒上准备变卖了换盐换煤油(点灯用)的鸡蛋,条件如果好一点,里面还有几片肥腊肉和豆腐。
大人一大碗,小孩一小碗。
再差了,就杆一锅有油盐的白面条待客。
主家只有男主人陪客人吃,女主人和孩子不能参与,躲在厨房喝酸菜土豆和玉米面熬成的糊糊。
大人们知道,一顿好饭食来之不易,吃掉大部,总要剩下一点给厨房的女主人和孩子们。
小客人当然就不客气了,小碗比饿狗的食盆子还要干净。
故乡十里八村,最著名的家神爷要数姑姑家所在刘家沟村的家神爷,是一位主人和亲戚都头疼的主。
故乡大量流传着有关刘家村家神爷多姿多彩的的吝啬鬼故事。
故乡位于封闭落后山区,嫁女娶媳大多在半径十里的圈子里进行。
往上数几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亲戚。
就像刘家村,既是我的姑姑家,也是我外公的外公家。
家神上庙通知家族供词
川渝满山公后裔:
尊祖敬宗,孝贤本份!祭祀家神,人伦大事!
四时(春、夏、秋、冬)祭拜祖先,中华光荣传统!又逢秋祭之时,广东、四川、重庆、湖南、贵州等地满山公后裔,定于农历九月初九,阳历十月七号上午,在广东省英德市砂口镇弹子矶之茶花山,家神上庙。
六百多年前我们是一家人,组织秋祭家神上庙,全体宗亲积极响应,踊跃出力安排后勤保障、整理祭拜现场,争先恐后捐款赞助,九月初九千人参加祭拜,祭拜大典由我撰写、恭读家族供词。
我们祖先三百多年前辞粤入川,如今许家已成川渝人口众多之旺族。
现在族人丰衣足食,当存木本水源之念,大兴尊祖敬宗之风。
慎终追远,弘扬祖德宗功,民德归厚,尽孝贤敬祖本分。
宗亲族贤们行动起来,见贤思齐向我们祖地广东宗亲学习,以实际行动彰显许家优良家风,积极参加祭祖家神活动!
衣食足礼义兴!祭家神上庙!各位宗亲,请你们放弃劳神费钱的无聊旅游,尽量安排时间,到祖地乳源集结,去茶花山祭拜肖太婆。
粤北乳源山水秀丽,地灵人,宗亲相见格外亲切,族人待我们似亲人胜贵宾!当你踏上祖地那片热土,会令回乡游子热血佛腾欢喜欲狂!你们定会乐不思蜀!
家神上庙事,我们齐努力!请大家积极报名参加,拥跃捐款尽孝心吧!根据各自经济状况,尽一份孝心!钱多钱少,自觉奉献就好!山高路远,前去祭拜就好!多一份虔诚就会多一分福报!尽一份人子
孝道,就得一份祖宗护佑!饮水思源,追忆历代先祖,今日发达,当念祖宗护佑!。
姓田的堂口与家神写法
姓田的堂口是紫荆堂,田姓人常以“紫荆之后人”骄傲和引以为豪。
田氏的宗祠、院落、门头也常冠以“紫荆”之名,如“紫荆传芳”、“紫荆之后”、“紫荆世第”等。
如果您看到一家门头上挂着“紫荆传芳”、“紫荆之后”、“紫荆世第”“紫荆家风”这样的匾额,那么就知道这一家一定是田姓。
田氏的后人常以“紫荆之事”教育后世子孙要团结和睦相处或用来比喻兄弟骨肉相连之情。
对联“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的上联讲述的就是田真、田庆、田广三兄弟和紫荆树的故事。
姓田的家神写法:
姓田的家神写法,必须是毛笔正楷体,不得用行书、草书。
横排自右向左写读。
须依据主家的家族谱记载世传下来的堂号,不得随意取名。
书写须用红底黑字或黑底黄字,不得用白、蓝、绿等色的底、字。
“神位”的书写要求更加具体、规范、严格,纸或牌匾的规格为宽二尺四寸,长四尺五寸。
胡氏家神榜写法家神榜是一种比较传统且带有家族文化特色的事物,每个地方可能会有不同的讲究,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胡氏家神榜写法:一、家神榜的基本结构家神榜一般分为几个主要部分。
最上方呢,通常会写“天地君亲师位”,这可是非常传统且重要的部分哦。
对于胡氏家神榜来说,这部分就像一个家族信仰的核心根基。
在这下方,要留出一块地方写家族的姓氏来源。
胡姓可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呢。
据说胡姓主要来源于舜帝的后裔,周朝的时候被封到了胡国,后来就以国为姓啦。
这部分就可以简单地写“胡姓,源起舜裔,封于胡国,以国为姓”,让家族的后人都能知道自己姓氏的渊源,是不是感觉很有历史底蕴呀?二、家族祖先的供奉部分接着呢,要写家族祖先的供奉内容。
中间可以写“胡氏历代祖先之神位”,字体可以稍微大一点,凸显对祖先的敬重。
在这周围或者下方,可以写一些对祖先的简短感恩话语,像“感恩祖先庇佑,福泽后人”。
然后呢,把家族里比较有名望或者对家族有特殊贡献的祖先名字列出来。
比如说,如果有一位祖先在当地做了很多善事,建了学堂,就可以写“胡某某公,兴学育人,德泽乡里”。
这不仅是对祖先的纪念,也是给后人树立榜样呢。
三、家族祭祀与传承相关家神榜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体现家族祭祀的一些规矩和传承。
可以在旁边写上祭祀的时间,比如“每年清明、中元、冬至为家族祭祀之日”。
这样大家就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庄重地纪念祖先啦。
再写一些关于家族传承的话语,像“胡氏子孙,当秉承祖训,团结友爱,勤奋上进”。
祖训呢,如果有明确的文字表述,也可以写在家神榜的下方,要是没有特别书面的祖训,也可以把家族一直倡导的一些品德,比如诚实、善良、尊老爱幼等写上去。
四、家神榜的装饰与维护家神榜的装饰也很重要哦。
可以选择用一些比较传统的颜色,像红色、金色来书写,看起来就很喜庆又庄重。
边框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花纹来装饰,比如云纹之类的,增加一点古朴的感觉。
关于维护呢,要告诉家族里的人,家神榜要保持干净整洁。
定期擦拭,要是有破损的地方要及时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