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保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植保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植保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植保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植保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植保专业概论(植物病理、化保部分、昆虫学部分)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

学时:27

学分:1.5

适用对象:植物保护

考核方式:考查科目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分三章,包括植物病理、昆虫和植物化学保护三部分。植物病理专业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内容和方向,植物病理专业的研究内容,植物病理专业的研究方向和进展。昆虫学部分将介绍近5年来国内外昆虫学的发展现状,包括昆虫分类区系、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昆虫毒理学、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外来入侵昆虫学等分支学科的重大进展和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技术。植物化学保护部分主要介农药防治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我国农药研究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农药研究内容及发现前景。

英文简介:Plant Protection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assembled with pluralistic science, which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the pest identifications and biologcal charateristics in agriculture, regularities of the pest occurrence and damage, mechanism of causing disaster, and tatics and technology of the intergrated pest management. Here, this course of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cluding 'Plant Pathology', 'Entomology' and 'Chemical Protection'. It fouce on the research history, new theory, new techniques and main achievements recetly of in plant pathology,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plant quarantine, pesticide and chemical control, respectivel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它是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通过学习植保专业概论中植物病理的这部分内容,熟悉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及现状,通过讲授和学生讨论二个环节,使学生对植物病理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今后的四年学习起一定的帮助作用。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昆虫学部分)主要介绍昆虫的危害及防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国内外近5年的研究概况,使学生尽早熟悉昆虫学科的发

展以及在农业及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并制定宏观的专业学习计划和完善知识体系,为今后掌握农业昆虫的危害和防治等专业知识,开展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植物化学保保护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化保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研究的内容,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中化学保护的地位及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植物病理专业发展历史(3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植物病理专业的发展历史,了解各病原物的研究发展和本专业的发展,为学习各种病原物和病害作好准备。

(-)教学内容

1、植物病理学的起源及真菌作为病原物的研究了解

2、细菌及病毒作为病原物的研究和发展了解

1866年,M?C?沃罗宁观察到植物根瘤中的细菌,这是首次在植物体内发现细菌。1879年,T.J?伯里尔发现梨火疫病是细菌寄生所致。其后荷兰的瓦克发表了郁金香黄化病的病原是细菌的研究报告,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伯里尔细菌病原说的正确性o 1899年,E.F.史密斯对细菌性植物病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发展了植物病理学的细菌性病害领域。

1879年,迈尔发现烟草花叶病并注意了这个病的传染性。伊万诺夫斯基研究了这一病害,丁? 1892年证明病原是存在病叶汁液里的微粒体,能透过细菌滤器,与细菌不同。1898年,M.W.拜耶林克称这类病原为病毒,以与细菌和区别,从而开创了植物病理学的病毒病原新领域。后美国的斯坦利发现病毒为核蛋白结构,电子显微镜发明后,这方面的进展更为迅速。

3、植物病理学在国内外的发展了解

中国的植物病理学是在生物学科中创建较早的一门学科,其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初,1917年开始在高等农林教学中设置植物病理学设程。1929年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成立,1955年开始出版《植物病理学报》。20世纪20?40年代,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先驱者戴芳澜、邓叔群、朱凤美、俞大级等在研究中国真菌形态和分类,各主要作物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在儿个高等农业院校和研究所中建立了研究室,培养了许多植物病理学工作者,为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上较早的植物病理学会组织是成立于1909年的美国植物病理学会,学会的《植物病理学报》创刊于1911年。国际植物病理学会于1963年在英国成立。欧洲国家以植物病理学会命名的组织成立较迟,但专门学报的出版则较美国

了解

为早,如德国创刊于188()年的《植物病理 学杂志》。19世纪末期,植物病理学者用选种杂交方法选出了抗锈病 的芦笋新品种,1902年,W ?A.奥顿选出了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从而 发展了植物病理学的免疫性机制的研究和抗病育种的防病途径。

现在,植物病理学还在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形成新的学科领域, 如种

子病理学、植物收获后的病害研究等。在防治手段方面,生物防治将有 广阔的发展余地,而化学防治将趋向于研究和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治疗剂和抗 性激发剂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讲述,使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 植物病理专业课程涉及的内容(3学时)

(-)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植物病害病原物各种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所致病害特征,了 解病原物的分类地位,为植物病害诊断和防治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1、

植物症状

学 了解 植物症状学是研究植物发病机制和患病后不正常状态类型的学科。症状可分

为宏观和微观两类,前者大多为器官和组织的变色或枯死,植株生长的畸形、增 生或抑制,种子或果实产量的减少和品质的变劣等;后者主要是借助显微技术观 察到的染病植物组织生长发育的改变和破坏,属病组织学或病细胞学的研究范 畴。

2、

植物病原

学 了解

植物病原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的学科。当一株健全的植物受到干 扰,导致器官和组织的生理机制局部的或系统的反常并表现了症状,就是 发生了病害。植物病害按病因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前者大多为 致病寄生物引起,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菌原体、类菌原体、类立 克次体和线虫,以及寄生性原生动物和种子植物。病害的发生是病原物和寄生植 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后者由非生物因素引起,如高温和低温的 伤害,空气和水的污染,有毒物质或农药中毒,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过多或缺少等。

3、

植物病理

生理学 了解 植物病理生理学是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生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主要是从个体水平和微观水平上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受病植物 体内生理上所发生的变化。

4、 植物病原生态学

植物病原生态学是研究植物生态系统的学科。它从种群水平和宏观水平上研究各种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地理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探讨生态平衡同病害发生和传播之间的关系。

5、植物流行病学了解

植物流行病学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寄主-病原-环境条件三者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以病原生态学为基础,定量调查与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和传播密切相关的因素,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依据若干最关键的因素数据建立预测病害流行的数学模型,以供实际预测预报之用。

6、植物的抗病性以及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等。了解植物的抗病性是研究植物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机制和遗传规律,人工诱导植物以增强其抗病性,或采用杂交方式将抗病基因组合于某一农作物品种等。8()年代以来运用遗传工程解决植物抗病性的工作发展迅速。

鉴于采用单一措施预防或治疗一种植物病害往往效果不大,所以防治措施的研究正日益着重于综合治理,以恢复或保持生态平衡,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的目的。主要措施有:①排除病原体:排除病原体或杜绝病原体是阻止病原体进入无病的地区。建立检疫制度,制订检疫法规,对外检疫防止自国外引入病原体。对内检疫防止病害的蔓延扩大。②消除病原体:消除病原体是在植株上、农田里和园圃内将已存在的病原体予以消除。如实施田园卫生移去病株,消灭转株寄主,铲除杂草,烧毁病株残余,以及深耕轮作,施用外科手术等。③保护寄主:保护寄主是在寄主与病原体之间设置接触的障碍。如采用化学保护,向寄主喷射和撒播杀菌剂,以杀死将与或已与寄主接触的病原体。采用土壤消毒技术,防治土壤传染的病原体的传播和侵害。应用拮抗性真菌或细菌防治病原体的生物防治也是需要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领域。④利用寄主抗病性:利用寄主的抗病性防治植物病害是既有效乂经济的措施。因此抗病育种也是植物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如病原学的研究是采用生物学显微制片技术,通过微生物学和医学中常用的分离、培养、接种、再分离等程序,完成科克氏法则验证。抗病育种的研究要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和数学统计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在植病流行学上的应用,为进行病害流行因素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而使病害流行的预测预报更加迅速准确,综合治理措施更为合理,对病害生态体系的研究更为深入;另一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已可以从分子水平对许多植物病理现象和植物的抗病或感病机制以分析研究,并运用遗传工程进行抗病育种。

(%1)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讲述,使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涉及到的内容,并了解各病原物引起的病征。

第三章植物病理专业研究方向及发展(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植物病理的研究方向及发展,使学生加强对这门课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木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害综合防治、分子植物病理学及抗病基因工程、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物质基础,经多年的潜心研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1、病害综合防治了解

病害综合防治围绕传统的应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出现的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出发,目前,在病害生防菌、防治体系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刘伟成教授等从病原微生物寄生真菌中纯化了多种具有明显控菌作用的酶类和相关抑菌物质,其基因有望用于生防菌的改造。IT前已分离到6个有潜力的生防菌株,其中2株用于水稻和建麻病害的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带领研究的人参病害发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研究、水稻品种抗瘟基因型鉴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蔬菜重要病害的抗药性及其综合防治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分子植物病理学及抗病基因工程了解

吉林大学张世宏教授等主要研究致病基因的分子克隆和应用,在大豆核盘菌致病性及其变异的分子基础方面做了许多前瞻性的工作,已克隆了核盘菌的交配型基M MAT-X和MAT-2,目前正在开展交配型基因的功能研究。在抗病基因工程方面,也有一些进展。他们从抗逆性植物资源腊梅花中分离抗低温基I天I多个;从四翅滨藜中筛选了多个耐盐和抗干早相关基风,其中NHX与CLC等功能基因已经得到验证。通过基因枪、农杆菌及花粉管通道法等进行抗病基风转化的研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其研究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对植物的抗病信号传导途径研究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

3、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物质基础了解

该方向主要包括植物抗病性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析研究,探讨病原物的致病性以及植物抗病性的物质基础,解析植物病原物信号分子的立体结构与识别机制,以及与信号传递有关的寄主植物的基I天I产物,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及植物的防御因子和抗病机制。席景会教授等在吉林省率先开展了小麦与白粉病互作机制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们研究的拟南芥与禾谷镰刀菌相互作用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已与英国合作,目前进展顺利。此外,还鉴定了一些病原应答蛋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讲述,使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方向及培养更深层次研究的兴趣。

第四章学生的自我培养目标(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学习植物病理这门课的重要性,了解植物病理的相关内容,定位自我,探索学习这门课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就学生自己了解的植物病理知识及学到的内容,讨论学习这门课的心得体会和期望达到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自由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能正确定位自我,学好植物病理学。

第五章我国昆虫学研究历史及近五年研究概况(3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昆虫学的发展历史及近五年研究概况,了解昆虫学科的概念、种类、特点和发生原因和及其防治研究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昆虫学的研究历史了解

1.昆虫学研究的萌芽和发展

2.昆虫学研究的范畴、研究目标及分支学科

3.昆虫学研究对农业的贡献

第二节我国昆虫学的研究现状掌握

1.近五年国家基础性研究和重大需求研究项目

2.近五年我国昆虫学务学科发展主要成就

3.近五年我国昆虫学重大科学问题上发展的主要成就

4.害虫可持续控制方面的重大应用和重大成果

第三节我国昆虫学目前发展前景及国际地位了解

1.我国昆虫学目前发展存在的不足

2.我国昆虫学研究特点及与国际的整体比较

3.我国昆虫学发展未来儿年的战略需求

4.昆虫学科在重大科学问题上的发展方向

(二)课后练习

在标本馆参观和学习我国近年来农作物主要害虫的种类、形态分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昆虫学发展概况及我国昆虫学研究的发展前景和战略需求。

第六章昆虫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专题学习(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使学生了解各种防治方法的特点以及综合防治的重要性,为以后应用这些方法进行植物病害防治打下基础。(-)教学

了解

内容

第一节昆虫分类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1. 昆虫分类学研究现状

2. 昆虫分类学发展趋势

第二节昆虫生态学科的研究报告 了解

1. 昆虫生态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2. 我国昆虫生态学科国内外比较分析

3. 昆虫生态学科发展趋势和对策

第三节昆虫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掌握

1. 昆虫生殖生理研究

2. 昆虫发育的功能基因及内分泌研究

3. 植物一昆虫一天敌的生理基础研究

4. 昆虫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组研究

5. 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昆虫的毒理学发展研究报告 掌握

1. 昆虫抗药性发展动态

2. 昆虫抗药性相关基因及其抗性机理的研究概况

3. 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与昆虫毒理的关系

4. 昆虫毒理学国内外研究的展望

第五节资源昆虫保护利用学科的发展研究报告 了解

1. 传统资源昆虫的研究

2 .使用和食品昆虫的研究

3. 传粉昆虫和观赏昆虫的研究

4 .仿生昆虫的研究

5. 昆虫活性物质的医学价值研究

第六节外来入侵昆虫研究的发展报告 掌握

1. 重大入侵昆虫的的介绍及入侵机制研究概况

2. 重大入侵风险评估科应急控制措施

3. 重大入侵昆虫的控制基础研究、化学控制、生物控制研究

4. 外来入侵昆虫的国内外研究比较分析

第七节昆虫生物防治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掌握

1. 天敌昆虫的研究概况

2.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概况

3. 昆虫信息素的应用

4 .新兴生物技术的应用

5. 生物防治的前景

第八节害虫综合防治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掌握

1.害虫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2.我国综合防治的重大项目和研究成果

3.本学科国内外研究比较分析及战略展望

(三)课后练习

在国际网站上下载主要害虫的基因组,抗药性相关基因,行为学调控相关基因的序列,阅读参考文献学习针对这些基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并总结学习成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昆虫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并了解各学科的研究前景和战略目标。

第七章植物化学保护(3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植物化学保护的发展,农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农药研究与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同时了解本课程与植物病理、昆虫学等课程的紧密联系,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为学习本课程及相关课程作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

1.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上的地位了解农业生产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最终目的都是要获得高产、稳产和产品质量高,而且能够持续发展,满足人类需要。而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进行有效保护的手段,减少病原微生物、害虫、杂草、鼠类等各种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通过化学调控技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来达到人们的这一生产R的,农药正是达到这一R的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本节主要介绍农业上有害生物的常用防治手段,及化学防治的重要性。

2.国内外农药的应用与发展了解

介绍农药发展应用情况,包括农药发展各阶段各大类农药的特点,当前应用发展情况。

3.我国农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了解

我国农药的应用现状,生产能力,主要产品开发应用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发展趋势及研发途径,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讨论相结合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27学时。病理学占1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9学时,讨论3 学时;化学保护占3学时;昆虫学占12学时,全部为理论讲授;分配见下表:

修订日期:2009-11-18 审 定:2009?11?20

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2.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年 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昆虫学会编著.昆虫学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北京: 中国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9

4.

刘同先,康乐(合著).《昆虫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周尧,王思明,夏如兵(合著).《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昆虫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 司北

京公司,2004

6. 徐汉虹主编《植物化学保护》,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林进添,冯岩,程东美 大纲审定人:冯岩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03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Accounting 学时:4节/周学分数:3.5 适用层次和专业:本科经济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课程性质与任务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每周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本大纲是根据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定的,以会计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重在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二、实验教学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全面巩固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岗位工作实践打下基础;进一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包括审核原始凭证的能力,编制记账凭证的能力,登记各类账簿的能力,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查账、对账的能力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 2、任务: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会计准则、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会计档案的组成及保管, 了解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过程及特点。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的结构以及设置方法,掌握借贷记账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企业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 三、基本技能要求 通过实训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运用规范、仿真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严格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实验学时分配

五、实训内容 实训1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一)实训目的 本项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实训者明确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熟悉借 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编制会计分录以及试算平衡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训准备 1、用品:钢笔(红、黑各一)、直尺、计算器或算盘、练习本等; 2、证、表:试算平衡表等。 (三)实训要点 1、账户开设和登记方法; 2、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3、试算平衡方法。 (四)实训资料(略) (五)实训步骤 本项实训不分岗位进行。具体步骤为: 1、开设“T”型总分类账,并登记期初余额; 2、用借贷记账法编制分录; 3、根据会计分录逐日逐笔登记总账; 4、计算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5、编制试算平衡表; 6填写“实训报告单”。 实训2: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一)实训目的 本项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实训者明确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熟悉部分有代表性原始凭证样式,掌握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基本操作技能。

《汽车装饰与美容》实训教学大纲

《汽车装饰与美容》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装饰与美容 课程英文译名:Automobile Aesthetics 适应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课 参考学时:36 参考学分:2 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金工实习等 一、实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知并掌握汽车装饰与美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汽车装饰、美容的基本知识、汽车装饰过程中常用的装饰件、工具、设备、的使用,装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各种美容护理产品的特点、功能、作用及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熟练和掌握操作技能奠定基础。 在掌握上述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汽车常见装饰、美容项目操作的方法,会使用工具及设备进行相关的操作。并了解汽车的制造过程中的汽车车载设备、防盗和安全设备、汽车车身修补工艺、常见车身涂膜弊病及防止方法,为汽车装饰与美容实训做好准备。 二、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根据我国汽车装饰与美容工艺发展现状,在实训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汽车外部装饰项目的目的、作用,使用的设备、工具,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 2、掌握汽车清洁常用产品的特性、类型、使用方法,正确完成汽车清洁。 3、掌握汽车美容护理产品的类型、特性、使用方法和用量,正确掌握相关美容项目的操作方法。 4、掌握汽车车载影音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安装方法及其调试方法。 5、掌握汽车防盗系统、倒车雷达等的类型、工作原理和安装、调试方法。 6、掌握汽车车身的修补工艺及涂层质量的检验方法。 7、了解汽车车身涂层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漆面划痕处理的方法。 在整个实训教学中,要提供一定的教学设备、工具、各种装饰、美容产品、等,同时必须具备有供划痕修补涂装作业的合格实训场地,学生在喷涂时必须戴防毒面具。分组作业,注意安全用电,注意防火,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要求。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doc

素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学科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 课程地位: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前沿基础课题,是绘画表现基础向设计表现基础的衔接与过渡。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立体与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 课程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各专业课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所有艺术专业如构成基础的前导课。 三、课程教学对象、目标和方法 课程教学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专业,本科层次学生。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素描教学是以感觉训练为基础,以透视原理为依据,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透彻的理解力,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规律,理解物象的表现设计形态。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准确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进行实物写生的过程中能熟练掌握造型规律及表现技法。 四、课程总学时及个主要环节学时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理论教学: 32学时 实践教学: 16学时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绘画素描》刘汉民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参考书:《设计素描》田敬韩风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六、大纲管理 大纲版本号:2011-0602101 负责教研室:传媒教研室 编写日期: 2011年11月 启用日期: 2012年3月 大纲编写者:闻海鸣 大纲审核者:翟浩澎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素描的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并掌握什么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绘画工具与材料、“线”的表现与分类、构图的处理、透视规律的应用、结构特点的体现、设计素描训练的方法及内容。实践教学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素描概述(了解) 一、什么是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事素描。 二、什么是设计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 三、什么是设计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素描。 §1.2素描的表现特征(了解) 一、说明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说明性。 二、表现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表现性。 三、设计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设计性。 §1.3素描教学的意义(理解) 一、素描的基础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基础性。 二、素描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艺术性。 三、素描的时代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时代性 §1.4 “线”的表现与分类(了解) 要求学生了解“线”的表现与分类。 §1.5结构特点的体现(理解) 要求学生理解结构特点的体现。

财税基础教学大纲.doc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财税基础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管理学基础、秘书学、经济法规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管理学、秘书学喝和经济法规的基 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本课程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秘书资格考证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2学时,均为理论学时。 第一部分会计基础 第一章概论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计的涵义、基本职能和分类, 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和核算范围。 教学重点: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要素的特征、分类;会计恒等式的理解、运用;会计科目的分类、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 教学难点:会计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恒等式的运用;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涵义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核算方法简介 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要素 二、会计恒等式 第四节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一、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 二、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第五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定义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第二章复式记账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和登记方法,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教学重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和具体运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和登记方法。 教学难点:借贷记账法下各账户的结构和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内容:

《汽车美容》教学大纲

《汽车美容》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维修(退役士兵) 课程总学时:20 理论学时:20 学分: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美容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美容与装饰的基本知识,能正确识别及使用汽车美容与装饰常用工具,熟悉美容与装饰操作的基本技能。本课程主要讲解汽车美容的基础和汽车美容的护理设备和护理用品的分类以及用法,以及汽车美容的操作步骤,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操作。同时讲解汽车内部和汽车外部的装饰,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项目和操作流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美容的概念作用,并掌握汽车美容常用的护理设备。 2.掌握汽车美容与装饰的基本知识。 3.基本掌握汽车内外部装饰的基本内容与操作技能。 4.熟悉汽车清洗设备、工具的操作方法。 5.基本掌握汽车美容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6.对汽车美容与护理操作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涂装基本工艺 教学内容 1、调色的技术和常用方法 2、涂料的组成、分类及喷涂装备使用 3、喷涂作业额安全防护 4、车身涂装的表面处理 5、底漆、中间涂料和面漆的涂装 教学要求: 1、了解常用汽车修补涂料的种类、作用及其特点。 2、了解涂装过程中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知识。 3、掌握涂料的组成,树脂、颜料、溶剂的定义及公用。 4、掌握喷枪的类别,各种类型喷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掌握调色的方法设备,以及人工微调过程的注意事项。 6、掌握不同底材的特点及处理方法以及喷涂各种涂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 体操作。 (二)汽车美容基础 教学内容: 1、汽车美容的概念 2、汽车美容的目的、作用及原则 3、汽车美容的主要项目 4、汽车美容安全操作规程 教学要求: 1、掌握汽车美容的概念 2、了解专业美容与普通美容的区别 3、了解汽车美容的主要项目、目的和安全操作流程 4、能对汽车美容业的发展有自身的理解 (三)汽车美容护理设备 教学内容: 1、汽车美容常用设备 2、现代汽车美容设备 教学要求: 1、掌握汽车美容常用设备的相关知识 2、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美容设备 3、会正确维护常用的汽车美容设备 (四)汽车美容护理用品 教学内容: 1、汽车清洗用品 2、汽车护理用品 3、汽车保护用品 教学要求: 1、了解汽车美容用品的种类 2、掌握汽车美容常用用品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3、掌握汽车美容用品的选用和保管基本知识 (五)汽车美容项目操作 教学内容: 1、汽车车表美容的项目操作 2、汽车车饰美容项目操作 3、汽车漆面美容护理 教学要求: 1、了解汽车美容的主要项目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中高级会计课程的入门课。本课程以基本原理和基础练习为主,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上讲述最基本的会计基本循环原理,同时进行模拟实训练习,讲练结合,从练习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方法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就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外,还应充分重视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便巩固教学内容,同时, 还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4、教学时数 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40耳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 2、了解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和会计核算基础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2、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分类、账户及其结构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教学目的和要求】 1、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熟练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核算 2、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上述业务 第五章会计凭证【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会计凭证的分类与作用; 2、理解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含义; 3、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内容和编制要求; 4、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5、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六章会计账簿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doc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与环保》、《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课程由来: 人类在高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代人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校本课程《环保》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以下的实践意义: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5:使环境教育具有系统性。 课程性质:跨年级必修课。 课程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帮助学生获得对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欣赏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关怀未来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机会与行动。 3、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辨认环境问题,研究环境问题、收集资料、建议可能解决方法、评估可能解决方法、环境行动分析与采取环境行动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环保经验。 4、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将环境行动经验融于学习生活中,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周遭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程内容: 《自然与环保》 1、绿色家园篇 2、自然环保篇 3、工业环保篇 4、农业环保篇 5、科技环保篇 《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1、现实警示篇 2、文件倡导篇 3、知识方法篇 4、榜样实例篇 5、未来畅想篇 6、宣传资料篇 课程实施: 以跨年级授课制为主,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形式: 1、课堂实验: 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环保小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环保的基础知识。如:通过用不同的水来浇花,观察结果,从而知道污染过的水会让植物死亡,知道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2、野外观察: 在春游、秋游以及各种外出参观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关注身边的环境。 3、家庭社区调查: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总学时:100 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40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一门会计、证券等专业的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知识上: 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史,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即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③明确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和相关会计法规。 (2)能力上: ①能够填制和原始凭证;②能够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③能够熟练登记各种账簿和运用错账更正方法;④能够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3)素质上: 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4)、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什么是会计科目、帐户、会计分录、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对会计等式演变的抽象理解,运用复式借贷记帐方法,分析并掌握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记帐、对帐、结帐,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处理方法,对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进行简易地操作,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合并项核算。 (5)、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作业要求: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不得抄袭他人作业。每迟交作业24小时按作业占总成绩百分比的20%扣分。 测验、考核或成绩评定: A、考勤占考核总成绩的20%,每旷课一节扣2分; B、作业占考核总成绩的10%,每少交作业一次扣1分; C、期中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20%; D、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50%。 本课程的合计学时为100学时。

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教学大纲.doc

《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课时分配

编制:校对:审核:

赠送以下资料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 课程编码:1100001120 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作者:高帆《3D打印技术》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1.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因此,3D打印技术今后会在世界上替代大部分制造业;如果我们不能在3D打印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因此,走近3D 打印技术,了解并学习3D打印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同时也初步体会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学习,了解3D打印技术的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热情。形成初步的3D制造技术概念以和了解3D 建模的方法,以及对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习3D建模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完整版)教学大纲范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学分:2 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科部:外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完成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任务的本科学生,学制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拓宽外语习得环境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两种语言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学习者具备两种文化意识,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开拓文化视野,拓展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及个人素质。 本教程依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本教程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210.46.97.180/jpk)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1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具备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500左右词汇量;基本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础理论。本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性的认识。虽然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理论并不匮乏,本课程通过对 Sapir-Wolf, Edward Hall, Scollon R., Larry A.Samover, Richard E.Porter, Geert Hofstede, Lisa A.Stefani, Fon Trompanar, Kluckhohn, Strodtbeck,等学者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理论有所了解。第二,文化探源。本课程对比较典型的几种文化,如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等进行探究,了解这些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案例分析。本课程广泛发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遭遇障碍的案例,以及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给学生大量直观的、感性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 Chapter 1 Culture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实训 教 学 大 纲 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实训》是学生学习完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后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开设了这门实训课程,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掌握会计书写规则、凭证的填制、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凭证装订、科目汇总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技能和方法,通过经济业务实例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实训》是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专业技术课。全书将会计的基本技能融入十二个实训中,通过操作训练后,使学生掌握数字的书写、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际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技能训练一基础书写训练 (一)教学要求 掌握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大小写金额的标准书写,做到书写 规范、清晰、流畅 (二)内容提要

1、阿拉伯数字的书写。 2、汉字大写数字的书写。 3、大小写金额的书写。 (三)重点、难点 重大小写金额的书写。 技能训练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原始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及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2、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二)内容提要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3、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2、难点: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增值税发票的填写。 技能训练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一)教学要求掌握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审核。(二)内容提要1、对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在内容上进行审核。2、对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doc

电大《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新)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含普通大专、注册视听生、高等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试点)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二、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专业来讲,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会计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必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除文字教材应该力求通俗易憧、便于自学以外,电视录像课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多用一?些动画、图表、字幕等手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各地方电大辅导教师除督促学生阅读教材和收看电视录像课以外,应特别注意对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安排进行会计模拟实验。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电视录像课建议采用专题讲授形式,根据专题可编制20个左右的标准本。作业和模拟实验应不少于24学时。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使用多种媒体教材,其中主要是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另外还有CA I课件。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学习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即除了全面、系统地介绍本课程的内容以外,还在务章的相应部分进行教学提示和重难点问题解析,并提出思考题和各种练习题。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主要是对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讲解,以及对学习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示与指导。特别是发挥电视的特长,对某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动画等手段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C A I课件。中央电大与广州电大已经联合开发制作出《基础会计学》C A I课件,本课程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或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山于C A I课件是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其应用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因此与其他两种媒体相比,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是必须的。 三、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首先是要求学生自学文字教材,对于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则可收看电视录像课解决。而授辅导课不应也不必系统讲授,而主要是在录像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验的指导。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和模拟实验。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实验考核以及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干什么,理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组成了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学内容: 一、会计目标 1.会计目标的内容 2.会计目标的两种理论观点二、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1、会计的内容

汽车美容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汽车美容课程实施性教学 大纲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15级《汽车美容》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汽车美容》课程是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习这个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汽车美容和保养、装潢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有汽车美容安全与防护、汽车车身常规护理、汽车车身深度护理、汽车内饰护理、汽车底盘护理、汽车车身外部装饰、汽车车内装饰、汽车安全装饰、汽车音像装饰和汽车美容店的开设与经营。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外清洗和内清洗的工具、设备、清洗方法、清洗注意事项。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美容与装饰的基本知识,能正确识别及使用汽车美容与装饰常用工具,熟悉美容与装饰操作的基本技能。本课程主要讲解汽车美容的基础和汽车美容的护理设备和护理用品的分类以及用法,以及汽车美容的操作步骤,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操作。同时讲解汽车内部和汽车外部的装饰,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项目和操作流程。 本课程的要求是: (1)了解汽车美容的概念作用,并掌握汽车美容常用的护理设备。 (2)掌握汽车美容与装饰的基本知识。 (3)基本掌握汽车内外部装饰的基本内容与操作技能。 (4)熟悉汽车清洗设备、工具的操作方法。 (5)基本掌握汽车美容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6)对汽车美容与护理操作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供参考): 注:本课程应多注重学生实训环节,在讲授与实训的学时分配上请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 排。 三、课程选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 教材”,张玉森、陈伟清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出版。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1 概述 4 2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6 3 账户和复式记账 14 4 会计凭证 6 5 会计账簿 8 6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20 7 财产清查 6 8 会计核算程序 6 9 财务会计报告 8 10 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机 动 8 合 计 90

四、课程大纲内容: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1、掌握会计的概念。 2、掌握会计的七种方法。 3、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 1、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第一节 1、掌握会计的六大基本要素。 2、理解各基本要素的含义等内容。 第二节 1、理解会计平衡公式。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平衡公式的影响。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重点) 第一节 1、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2、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第二节 1、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特点及账户结构。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下会计分录的编制。 3、理解账户对应关系的含义,掌握过账及试算平衡的具体操作。第三节 1、掌握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 第四章会计凭证 1、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2、理解原始凭证的分类。 3、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及审核方法。 第五章会计账簿 1、理解会计账簿的各种类别。 2、掌握日记账、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方法。 3、掌握对账与结账的方法。 4、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 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 1、掌握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2019.9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作为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系统阐述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2、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内容精炼,深入浅出,以理论够用为度,注重运用能力的训练。并从实际出发,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缩短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同实践的距离。并通过思考题和练习题和实训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为继续学习专业会计打下理论和方法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继续学习专业会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结构 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在讲解到会计凭证后要安排相应的实训环节,内容是《会计基本方法实训教程》所列内容,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会从凭证填制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会计概述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含义、对象和会计核算的方法2、教学内容 (1)会计的含义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的对象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记账基础 (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6)会计的七种专门核算方法 第二章会计要素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会计要素、及资产、权益的关系,掌握会计恒等式,掌握会计科目概念、分类及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和账户2、教学内容 (1)会计要素的概念、内容 (2)会计恒等式 (3)经济业务变化类型 (4)会计科目概念 (5)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6)会计科目分类 (7)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8)账户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相关内容,掌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2、教学内容 (1)复式记账的概念、特点 (2)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3)借贷记账法应用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记账基础,重点掌握企业经济核算的基本

《汽车装饰与美容》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装饰与美容》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装饰与美容 课程英文译名:Automobile Aesthetics 适应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课 参考学时:36 参考学分:2 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金工实习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了解汽车装饰与美容的一般知识,介绍了汽车装饰的类型,汽车装饰的特点、地位与作用,汽车装饰与美容的产品类型等,汽车装饰与美容的基本操作手法,汽车表面缺陷的修复等,使学生对汽车装饰与美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汽车外部装饰的项目和具体操作方法;掌握汽车常见车载影音系统、DVD影音系统、六碟CD系统及传统CD音响系统组成,分析了工作原理和各原件的工作情况及影响因素,指出了正确的汽车车载影音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知会汽车传统音响系统的升级方法和线路的改制问题;掌握倒车雷达和遥控防盗器的工作原理和装饰方法,并对其他形式的防盗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常用的汽车美容护理产品的类型和掌握护理设备的使用;介绍了常见划痕类型的判别和划痕的修复方法,掌握汽车装饰美容市场中无痕修复的方法和操作技巧;从漆膜表面缺陷的类型和产生机理入手,了解施工之初的预防和施工过程中与施工结束后的处理方法;了解新兴的负离子镀膜护理美容项目的内容和操作方法,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以及遥控集控门锁系统的安装与操作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汽车装饰与美容的项目和部位,操作方法、装饰鉴赏及美容护理的方法等多方面知识,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掌握汽车美容的定义及分类 掌握汽车装饰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汽车整车装饰美容项目及进行汽车装饰美容效果的识别 掌握汽车装饰美容的依据和原则 了解汽车装饰美容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中职学校《会计学》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 教学大纲 ( 1. 2.了解会计知识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主要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2.能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3.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掌握错账的查找和改正处理技术。

4.能编制简要的财务会计报表。 5.能够掌握会计基本实务操作程序和技能。 6.具有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了解财务、会计基本法规制度,树立法制观念。 2. 3. ( 1. 2. 了解会计各要素的具体内容。 3.账户和复式记账 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分类。 理解会计账户的概念及设置原则。 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 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理解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4.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了解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过程。 5. 6. 7.成本计算 了解成本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理解成本、费用的概念。 掌握材料采购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的基本构成和主要费用的基本分配方法。理解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8.财产清查 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 掌握财产清查的概念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理解财产清查的种类。 9.财务会计报告 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理解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 了解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了解会计档案的归档和管理。 (二)会计核算基本方法

1.账户和复式记账 理解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掌握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 能编制基本业务会计分录。 2.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3. 4. 5.成本计算 掌握材料采购成本的基本分配方法。掌握工资费用的基本分配方法。 掌握制造费用的基本分配方法。 了解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 6.财产清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