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氏高昌王国与柔然、西域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333.64 KB
- 文档页数:11
高昌古国探秘:追溯曲氏的族源,曾经的显赫,如今的千里残垣在丝绸之路上曾经有一个佛教国家——高昌,是丝路北道上至关重要的要冲,也是古代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而这个古国在公园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先后经历了四个家族的统治,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曲氏高昌。
高昌古城直至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被大唐所灭,设置高昌县,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后来又被回鹘侵占。
今天,就从一些出土的文物和现存史籍记载来追溯最后统治高昌的曲氏的族源。
一、关于曲氏的文物1973年8月,在甘肃省榆中县城向西四公里的朱家湾村旁边,发现了一处唐代的石棺墓。
石棺保存完好,四周雕刻着四大神兽中三个的浮雕。
前为朱雀,雀首向左、左翅前展、右翅贴身;右为矫龙,一足前扑、三足踏云、龙口喷水、背鳍如齿,形象生动;左为巨虎,耳贴于后,四足奔走、挺拔有力,后面这是一个近似圆形的兽头,巨口排牙、突目大耳,并不像玄武的形象。
发现的时候,这个古墓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墓主人尸骨被抛在一旁,除了发现马骨、马鞍饰品、龙纹金牌等,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破碎成数块的墓志铭,这就为揭开墓主人的身份。
《故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序》是用端庄凝重的规范唐人楷书书写的,写道:「”夫人讳仪(碑上是双人旁义,是仪的异体字),字辅贤,昌黎人也。
”说明,墓主人是被封为交河郡夫人的慕容仪。
再究其墓志的内容,会发现墓主人跟唐代吐谷浑王国和曲氏高昌有着必然的联系。
「”其先□汗青海国□□□超”可能就是「”可汗青海国慕容宣超”,据《新唐书·西域传》中的《吐谷浑传》记载,这个慕容宣超是唐朝所封青海国王慕容诺曷钵的孙子,武则天久视元年宣超被封为乌地也拨勤忠可汗,而墓主人慕容仪应该就是慕容宣超的女儿。
墓主人的娘家算是显赫的,但是她的夫家又是谁?又有着这样的背景呢?根据「”交河郡夫人”这个封号以及死后葬于进程郡这样的地望来看,她的夫家应该就是西域曲氏高昌的后裔曲崇裕。
交河故城《资治通鉴》里记载:「”九月,丙辰,命左豹韬大将军曲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将兵十万以讨之”,这描述的是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八月唐宗室越王贞割据蔡州谋反,大将曲崇裕率领大军前往平叛。
丝绸之路东天山段的三座古城作者:田海峰来源:《大众考古》2021年第01期东天山南麓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和北麓的北庭故城,是汉唐时期中央政府经略西域的历史见证,在维护中西交通畅通和促进东西文明交融中发挥着重要功用。
作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项目中的遗产点,三座古城在2014年6月15日卡塔尔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交河故城交河故城又名“雅尔和图”,城址位于今天吐鲁番市西10千米亚尔乡亚尔果勒村雅尔乃孜沟河床之间的一处柳叶形台地上。
交河故城因地势得名,西汉时期曾是车师国政权的治所,《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如今虽已不见车师故迹,但故城台地周缘沟谷中的河水仍旧绕城奔流不息。
西汉经略西域以降,交河故城所在的东天山南麓逐渐成为西汉王朝抵御匈奴犯边、巩固西域统治的战略前沿。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西汉将领赵破奴一举攻破姑师国。
汉宣帝时期,车师国分裂,交河城成为车师前国治地。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日逐王降汉,车师前国归属西汉管辖。
魏晋时,北凉灭车师前国,控制了交河城。
随后,柔然扶植阚伯周为高昌王,交河城归属高昌国管辖。
李唐中央政权经略西域以后,尤其是在灭高昌伊始,为巩固在东天山的统治,特设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
唐代诗人李欣留下“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优美诗句。
9世纪中叶以后,交河城隶属高昌回鹘政权,至13世纪末受战火影响以及战略位置的下降而渐遭废弃。
交河故城在历史上是重要军政机构的选址地,首先得益于其自身的天然防御优势,以整块台地为依托修筑城池,周缘绕河,三面临崖,台地崖壁高近30米,整体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其次,交河故城采用了“减地留墙”的独特建筑方式,即在原有台地生土面直接下挖筑城,交河故城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形制保存较为完好的生土建筑遗址。
城内主体干道两旁皆是既高又厚的墙体,所有建筑皆不面向街道开设窗和门,尤其是在街巷的狭窄处,墙修筑得更高。
高昌国_中文百科高昌王朝是金城榆中人(今甘肃榆中)麴嘉建立的。
历史在十六国后期,北凉国高昌太守阚爽就据高昌实行军事割据,建元龙兴,建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哈拉和卓堡)。
公元439年,北魏王朝灭北凉国,北凉国主沮渠无讳率部西逃,投奔占据鄯善的弟弟沮渠安周。
公元442年,沮渠无讳驱逐阚爽,占领其地,自立为凉王,建元承平。
公元444年,沮渠无讳死,沮渠安周继位。
公元450年,沮渠安周灭车师国,兼并其地。
公元460年,柔然部灭沮渠氏,立汉族人阚伯周为高昌王,阚伯周遂以高昌为国号,开始了高昌王朝时代。
十六国时期,不少汉族士民被迫外迁,迁来高昌的达万户以上。
由于汉族在高昌势力较大,柔然只能采取羁縻役属的政策,立汉族人为王。
高昌处于柔然、高车、厌哒(西域古国名)三大势力之间,地域虽不广,却可作为缓冲国而存在,但也是各方争夺的要地,高昌王朝的政局也就受各国势力消长的影响。
阚伯周死后,其子阚又成继位,一年后被其堂兄阚首归所杀,阚首归自立为高昌王。
公元481年,高车国王阿伏至罗攻破高昌,杀死阚首归,灭阚氏高昌王朝,立敦煌人张孟明为高昌王,旋即被国人所杀,柔然又立马儒为王。
马儒以顾礼、麴嘉为左右长史。
公元497年,马儒派司马王体玄到北魏王朝,要求内迁,但高昌国人依恋故土,不愿东迁,将马儒杀死另立麴嘉为高昌王,马氏高昌王朝灭亡。
麴嘉最初臣属于柔然,后又转投高车,这时焉耆王国已被厌哒所灭,国人请麴嘉就焉耆王位。
麴嘉遣次子为焉耆王,高昌地域扩大,并由此开始强大,强盛时疆域南接河南(罗布泊以南的吐谷浑国境),东连敦煌,西次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北临敕勒(今天山北麓)。
麴氏高昌王朝建国时间很长,历南北朝、隋朝至于唐朝初期。
高昌王朝在地理位置上是最靠近内陆的西域国家,因是汉族人所建立的政权,因此与中原王朝关系最为密切,境内又多是自汉、魏以来屯戍西域的汉族人后裔,所以,在语言、风俗、制度伤与中原大同小异,甚至连都城的建筑形式也模仿长安。
新疆那些事——南北朝时期(4)北凉亡后北魏中央政权无力直接控制西域,西域邦国林立,除上一篇讲到的伊吾西凉和高昌北凉外,还有本地传统古国疏勒、龟兹、姑墨、焉耆、于阗等,以及柔然、高车、嚈哒、吐谷浑、突厥等势力在西域此消彼长。
历史上,新疆从来不是“新疆”,就以东疆为例,哈密吐鲁番,自古以来就有中原汉族人士聚居的地方,在高昌北凉灭亡以后,阚氏高昌(460-488),张氏高昌(488-496),马氏高昌(496-501),麴氏高昌(501-640)四个汉族割据政权相继统治着吐鲁番地区。
阚氏高昌继承了高昌北凉的行政区划,同时继承了高昌北凉崇佛的传统。
在阚氏政权的管理下,高昌的佛教寺院进一步增多。
阚氏高昌依靠柔然做后援,不再需要维持强大的常备军,因此寺庙吸纳了更多的服于劳动力,整个高昌地区的佛寺达到了一百四十多所,寺庙管理下有土地劳动力,寺庙还会进行高利贷放贷行动。
柔然在之后继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完全控制了丝路北道的焉耆龟兹姑墨,只有南道的于阗还继续保持北魏柔然嚈哒吐谷浑四属的状态。
柔然在472年(宋泰豫元年,魏延兴二年,柔然永康九年)进攻敦煌,一度逼得北魏想放弃敦煌。
柔然经常派遣使臣前往高昌征收赋税,每次高昌都要花费重金招待迎接。
高昌现在出土的写经以及主簿供给账都能说明这个史实。
在南朝宋灭亡前一年(478年),宋骁骑将军王洪范出使柔然,就是从吐谷浑-高昌道直抵塞上的。
477年,阚伯周去世,很奇怪的是,阚伯周没有把王位传给长子阚首归,而是给了次子阚义成。
一个可能是阚伯周不喜欢大儿子,另一个可能是从名字上看出,阚首归不是嫡长子。
阚首归有可能当时被迫流亡,一年之后他返回,在支持者追随下杀死了弟弟阚义成,自立为高昌王。
柔然也由盛转衰,487年(南齐永明五年,魏太和十一年,柔然太平三年),柔然再次南下进攻北魏。
此时的北魏皇帝是著名汉化组头领孝文帝拓跋宏,北魏正在强大的当儿,于是柔然属部高车首领阿伏至罗劝柔然可汗郁久闾豆仑不要南侵,豆仑不听还要叫高车部众打头阵。
西域高昌从高昌故城到北庭都护府四代政权—吐鲁番高昌故城无法想象古代那些常年生活在战争边缘的人拥有怎样的心态。
一曲羌笛,几缕孤烟,陪伴着那支精锐骁勇的屯田部队,远征于戈壁荒漠,在一片空寂的土地上,在无数个不可能的瞬间,用坚强的臂膀和辛勤的汗水,将惊人的智慧和满身的热情倾注在对故城的情感上,把一个名为高昌的城,托举在西域之上。
时光回到西汉中期,大将军李广利占领这片土地,并在此地屯兵屯粮,那是高昌最初的名字“高昌壁”,到了327年,高昌壁被设立为“郡”。
公元450年,车师国国王战败弃城而逃,车师国的领地交河城也被划入高昌,这使得高昌一时间变得昌盛起来,成为了当时吐鲁番一带的中心城市。
十年后,车师国彻底灭亡,柔然立阚氏伯周为国王,自此一代名城高昌王国的历史真正拉开了序幕。
荒漠寂静无声,千古不再开口,历史中的高昌,一共经历了四代政权。
高昌国建国后虽由阚氏家族传承王位,但是阚氏家族兄弟间,为了权利引发了一系列的篡位之争,后来王位被张孟明、马儒继承,这分别就是马氏高昌和张氏高昌,这两百年间最后由汉族血统的麴氏家族传袭王位,麴氏家族担任国王期间,高昌国的发展最为昌盛,势力也在此时期一步步壮大。
可惜的是,这样的和平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隋唐时期,汉人开始转守为攻,一举打破汉朝时对匈奴的妥协忍让,从隋文帝杨坚派窦荣定攻打突厥人开始,一路过兵斩将曾攻入高昌国,在经过议和之后,高昌国开始向隋朝进贡并派兵协助朝廷军队攻打高丽人。
到了唐代,唐太宗在位时,高昌国国王还上朝议事,但是由于野心不改随后与西突厥合作,唐太宗得知后大怒,派出大将数名前去征讨高昌国,末代国王麴文泰在大唐重兵压境时惊惧而亡,高昌王国灭,自此划为唐朝疆土上的一个县。
遗址北侧“可汗堡”的旁边有座残塔,醒目孤寂,如同一个茕然的背影,然而这却是玄奘当年讲经的“讲经塔”。
彼时不到而立之年的玄奘,孑然一身来到高昌,只带着一个不到天竺绝不东归的誓言。
崇尚佛法的高昌国王麴文泰,费尽心机想将玄奘留在高昌,甚至不惜以“送回长安”相威胁,但最终还是败给了这位年轻僧侣的执著,玄奘绝食明志,麴文泰终于答应放他西去,只是勉强留他在高昌讲了一月的经。
前177或176年匈奴将月氏逐出故地,月氏西迁伊犁河、楚河流域。
前139年张骞西使大月氏启程,中途被匈奴拘捕。
前134年康居首次朝汉。
前130年乌孙西征大月氏,占领伊犁河、楚河流域,大月氏西迁阿姆河流域,臣大夏而居。
前129年张骞自匈奴中得脱,西行抵大宛、康居、大月氏。
前122年武帝令张骞因蜀踺为郡发问使,四道并出,求通大夏。
前121年匈奴浑邪王降汉。
前116或115年张骞使乌孙启程。
前109年武帝遣柏始昌、吕越人等出诸初郡通大夏,皆复闭昆明,终莫能通。
前108年赵破奴、王恢破楼兰、姑师。
汉以细君妻乌孙昆莫猎骄靡。
前105年汉发三辅罪人,巴蜀士数万人,遣两将军郭昌、卫广等往击昆明之遮汉使者,斩首虏数万人而去。
其后昆明复为寇,终莫能得通。
乌孙昆莫猎骄靡死,孙军须靡代立。
前105年或104年汉以解忧为公主妻军须靡。
前104年李广利初征大宛启程。
前103年李广利初征大宛失利,败归敦煌。
前102年秋李广利再征大宛,于敦煌启程。
冬,破大宛得马,立昧蔡为王而归。
前101年李广利凯旋,武帝作“西极天马之歌”。
前99年武帝天汉二年,汉遣开陵侯候发楼兰国兵击车师。
渠犁使使来献。
前92年楼兰王死,新王立,同时遣子质汉与匈奴。
匈奴设幢仆都尉。
前90年汉再发楼兰国兵击车师。
前89年桑弘羊建议屯田轮台。
武帝下罪己诏。
前77年傅介子杀楼兰王安归,汉立尉屠耆为王,改楼兰国名为都善。
遣赖丹屯田轮台。
前71年西汉与乌孙联兵击匈奴。
前68年汉遣侍郎郑吉等田渠犁,积谷;秋收后,攻车师,破交河城。
前67年秋收毕,攻车师王于石城,车师王降汉,后又奔乌孙。
前66年汉屯田车师。
前65年冯奉世杀呼屠耆,另立莎车王。
匈奴遣左右奥踺击汉之田车师者,不能下。
前64年乌孙昆弥上书,愿结婚重亲,叛绝匈奴。
长罗侯常惠将骑出车师北,扬威其旁,解郑吉之围。
高昌国简介该国家现在在什么地方本文导读:高昌历史文献,有《新唐书·高昌传》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这个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汉族独立王国,先后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
贞观十四年(640年),高昌国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安史之乱时高昌被回鹘侵占。
高昌国大事记历史沿革西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属往车师前部屯田,且耕且守。
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
同时,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
东汉、魏晋沿袭其制。
这一时期,高昌壁隶属凉州敦煌郡。
西晋至十六国初期,高昌社会经济发展,开始具备置郡的条件。
前凉建兴十五年(327年)戊己校尉赵贞谋叛,张骏击擒之,在其地置高昌郡及高昌、田地等县。
十六国时期,此郡先后隶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
北凉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攻高昌,灭高昌北凉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高昌建国之始。
阚伯周死后,儿子阚义成继位。
之后阚义成的兄长阚首归弑杀阚义成,篡位。
不久阚首归被高车王阿伏至罗所杀。
后来张孟明、马儒相继为王,被国人弑杀;高昌人推举马儒长史麴嘉为王,是为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麴氏高昌四代政权,麴氏享国最久。
麴嘉王时,恹挞伐焉耆,焉耆向高昌麴嘉王求救,麴嘉王派次子为焉耆国王,高昌势力开始壮大。
隋开皇中突厥曾破高昌城。
大业五年(609年)遣使朝贡,并出兵协助隋朝攻打高句丽。
贞观初(626年)高昌王麴文泰来朝。
后来麴文泰与西突厥结盟,唐太宗派遣侯君集、薛万均等大将证讨。
贞观十四年(640年),高昌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安史之乱时高昌国为回鹘侵占。
宋建隆中,高昌回鹘遣使朝贡。
明朝永乐年间,国号火州;永乐七年、十一年遣使来朝;永乐十二年,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出使火州。
明英宗年间,被吐鲁番吞并。
资治通鉴记载,高昌毁于一场大的天灾之中。
突厥史1——柔然、高车与高昌。
一,前传:柔然、高车与高昌。
突厥人崛起于一起柔然帝国内部的起义事件,柔然地过崩塌,才有了突厥帝国;此外高车与柔然、北魏、突厥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高车-铁勒部落在之后的突厥历史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最后柔然可汗曾侵入高昌建立过政权,而在几个世纪以后,一只突厥部族进入高昌地区,继承和发展了此地的文化,因此在讲述突厥以前,我们首先要讲述一下这两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故事,非常不幸的是,这不是一个简短的故事。
柔然从3世纪起以一个独立的族群为人所知。
柔然经常遭到北魏的攻击,退往戈壁以避其锋,直到公元4世纪,他们征服了北面的高车。
400年前后(402-555)他们在蒙古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从402年起,柔然与北魏之间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
5世纪初,他们反复进攻乌孙,把他们赶入了帕米尔高原的群山当中,柔然很可能与6世纪初皈依佛教,也正是在这时候他们刚开始掌握筑城的技术,刚开始了解文字书写系统。
历史资料反复提到,这个阶段柔然从中国得到“粟种”,这也许说明在这个时期,柔然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向定居农耕。
柔然无疑是多民族的国家,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们讲怎样的语言,有些学者持一种广泛流行,但无法证实的观点,后来从东方前往西方的阿瓦尔人既是柔然的后裔。
柔然统治后期,与中国北方统治者修好,并承诺帮助他们保卫中国北部边疆。
538年柔然可汗阿那瓖的女儿成了西魏(538-556年)的皇后。
535年,东魏的一个公主则嫁给了阿那瓖。
然而之前柔然对北魏的长期战争已经耗尽了双方的实力,导致了柔然内部叛乱不断。
高车在汉文史料里被称为铁勒,铁勒是柔然诸部落里最强大的部落,根据汉文史料记载,铁勒15个部落中有一些是匈奴的后裔,而汉文史料里记录的高车部落是接近于铁勒的。
汉文史料的记录中,高车系古赤狄之余种,初号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
高车长以柔然为敌,也常进犯北魏边界。
397年高车与柔然共同向北魏称臣,4世纪末他们在漠北的领土被柔然的杜伦可汗夺取,5世纪初北魏9次征伐高车,高车腹背受敌,于是南附北魏,数十万人口南迁。
立国异域百余年,汉家高昌之前身-高昌北凉的兴与亡引言公元460年,据守西域高昌城(即今日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北凉遭遇到了其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柔然大军来袭。
看着城池之下黑压压一片的柔然大军,坐镇在城楼上的国主沮渠安周不禁心生悲凉之意。
显然柔然大军此行势必要灭亡高昌北凉的,此劫高昌北凉已注定难以渡过!那么高昌北凉缘何会引得柔然大军尽出呢?显然图谋复国且不听柔然号令的北凉皇族是惹恼柔然的罪魁祸首。
北凉自被北魏覆灭后,幸存的皇族成员沮渠无讳西渡流沙占据高昌建立高昌北凉。
高昌北凉建立后,沮渠无讳依然不忘恢复故土,因此广纳流民开垦生产,同时又延续故国对柔然的敌视,所以其被柔然征伐自然不可避免。
随着一场大战结束,北凉部众全军覆没,柔然人扶持高昌汉人豪强阚伯周为国主,由此高昌汉人政权始立。
汉人政权统御高昌百余年,开创了汉家儿郎在西域的根据地,但这份功劳背后不能忘却卢水胡人的功劳!高昌故城缘起:立国北凉,卢水胡人的崛起!卢水胡,本指被秦所灭的义渠国遗部,因生活在安定卢水附近而被冠上此名。
汉武帝时期,猎猎汉风席卷漠北,遭到汉朝沉重打击的匈奴人不断有部众被汉朝俘获并安置在河西地区。
创建北凉之沮渠家族便是匈奴左沮渠(匈奴官名)之遗脉(以官职为姓),因部众被安置在河西卢水附近而被称为卢水匈奴,匈奴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卢水胡的民族属性。
被安置在卢水畔的匈奴降众历经汉朝百年统治而不断汉化,至东晋十六国时期已完全转化为了半游牧半农耕民族,其中沮渠更是熟读汉家经典并依仗卢水胡部众而成为了一方豪强。
有兵有志,乱世之下怎可不一争天下割据一方呢?公元397年,暮暮老矣睿智不再的后凉君主吕光因其弟吕延轻敌被西秦斩杀而迁怒于随军的卢水匈奴部落首领沮渠罗仇、沮渠麹粥兄弟而引发卢水胡的叛变。
面对被冤杀的沮渠罗仇、沮渠麹粥,二人之侄亦是卢水匈奴部落酋长的沮渠蒙逊趁祭奠伯父之机举兵叛凉。
不久其堂兄、晋昌太守沮渠男成举兵响应。
二人合并一处进逼后凉重镇建康并威逼后凉尚书、建康太守段业起兵反后凉,由此奠定北凉基业。
#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研究X#阚氏高昌王国与柔然、西域的关系荣新江提要:吐鲁番新出土的阚氏高昌王国永康九年、十年高昌出人、出马护送外来使者文书,记录了来自漠北的柔然汗国、北印度的乌苌国、南朝刘宋、塔里木盆地南沿绿洲王国子合、南亚次大陆的婆罗门、塔里木盆地北沿的焉耆国的使者,透露了出使原因及经过高昌往返于柔然汗国的路线。
公元5世纪下半叶,送使文书所出的高昌,在柔然汗国控制西域、交通南北时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关键词:阚氏高昌柔然乌苌婆罗门吐谷浑路公元5世纪中叶的吐鲁番盆地,时局动荡。
439年北魏灭北凉,北凉王族沮渠无讳、沮渠安周兄弟由敦煌经鄯善,442年北上占领高昌,高昌太守阚爽投奔漠北的柔然汗国。
沮渠兄弟建立高昌大凉政权,450年灭车师国,占交河城。
460年,柔然杀沮渠安周,灭大凉政权,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成为吐鲁番历史上第一个以高昌为名的王国。
阚氏高昌王国实际是柔然的附属,奉柔然永康年号,以柔然为宗主国。
约477年,阚伯周卒,子义成即位。
约478年,义成为从兄首归所杀,首归即位为王。
488年,阚首归为柔然在漠北的敌手高车王阿伏至罗所杀,阚氏高昌灭亡。
高车立张孟明为王,开始了张氏高昌王国时代。
¹一吐鲁番新出文书的有关记载1997年,吐鲁番洋海1号墓出土一件文书,由两张纸缀合而成,编号为97T SYM1B13)5 +97TSYM1B13)4,文书正面为5易杂占6,背面有文字20行,内容为某年号之九年、十年出人、出马送使的记录(图版见封3图1)。
º现将/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整理小组0的录文揭示如X本组论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新出土及海内外散藏吐鲁番文献的整理与研究0(批准号05JJD770107)项目成果。
所引新获吐鲁番文书和墓志资料,其录文缀合等工作,系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持的/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整理小组0集体研究成果。
¹关于阚氏高昌灭亡及其相关的高车阿伏至罗西迁的年代,史料记载不一,学者间也有不同意见,本文采用大多数学者关于高车西迁年代的意见,而高车灭阚氏的年代则采用王素的观点,见所著:5高昌史稿#统治编6,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270)275页。
尚汉化却不排斥胡风,西域汉国高昌延续百年的奥秘引言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南朝宋册封的河西王、据高昌自立的北凉国主沮渠安周终于走到了王国末路。
作为北魏覆灭北凉的残余,高昌北凉自沮渠无讳西渡流沙攻占高昌立国已过去了二十年。
二十年于一个在五胡十六国乱世中诞生的国度而言并不算短,然而面对覆亡,高昌北凉末主沮渠安周依然不免心生悲戚。
想当年,其父沮渠蒙逊虽是河西卢水匈奴出身,但其开明而重汉化得以赢得河西汉民拥护而能够一统三凉成就一方诸侯伟业。
如今昔日北凉鄙夷之柔然兵临城下誓言灭凉,此情此景怎能不让沮渠安周悲戚?无能者的悲戚终究是失败者最后的哀歌,柔然大军毫不意外地攻破高昌城擒杀了沮渠安周。
沮渠安周死则高昌北凉遂灭,然北凉虽灭但高昌城的故事却并未终究。
为了掌控高昌这座西域重镇,不善经营城市的柔然人选中了高昌城中的汉家大族-阚氏一族的阚伯周为高昌王,由此汉家高昌的故事开启了!高昌北凉遗址兴起:因五胡乱华背景下汉家高昌城的诞生!高昌的诞生需追溯至汉宣帝时期。
作为承袭汉武帝开创中兴盛世的汉宣帝对待西域的政策上延续了其曾祖父的策略,即派兵屯田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于是在汉宣帝的诏令下,一群汉家士卒携家眷来到了时受汉朝控制的车师前部屯田开垦。
历经数十年的屯田开发,至汉元帝时,这处车师前部地已“地势高敞,人庶昌盛”,于是汉朝顺势而为在此建设军事堡垒号“高昌壁”。
由此传奇的高昌开启了其百年的沉浮历史。
纵观两汉三国,高昌虽是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第一重镇,但鉴于其在流沙之外的地理特点,除了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人外并无太多汉民乐意移居于此。
这种状况在西晋末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西晋末年,八位司马王族争权导致进入中原的异族胡人趁势而起横行中原。
胡汉矛盾的彻底爆发令普通的中原百姓不得不逃离家乡四处寻找可以避难之所。
南下是中原百姓最大的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全无其他避难之所。
身处五胡乱华最后沦陷之地的关中、陇右及百姓南逃之路已断,唯有西行。
西域古国高昌国是怎么消失的?最后的麴氏国王是怎么死的?只要看过《西游记》的,就没有人不知道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的故事。
虽说是神话故事,可现实生活中,也真的有一座“火焰山”,它就位于新疆的吐鲁番市十公里处。
火焰山呈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是中国最热的地方。
平均温度在38℃,地表温度通常达到80℃以上,山上一年四季“焚风热浪、飞鸟匿迹、寸草不生”。
尤其是在盛夏时节,因为煤层自燃的缘故,更是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所以名为“火焰山”。
西域古国“高昌国”,就在吐鲁番市以东,火焰山附近约46公里处。
01 高昌国的前世今生在西域三十六国中,“楼兰”是离玉门关最近的一个古城,它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重要关口。
而与楼兰相近的古国则是“姑师国”。
虽说姑师国不如楼兰般声名显赫,但与楼兰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汉武帝继位以后,派张骞“凿空”西域。
后为了断其匈奴的“右臂”,又派大将“赵破奴”率军数万人攻破楼兰和姑师。
从此,楼兰国臣服于西汉王朝,姑师国则被汉朝改为“车师”,并一分为八,即“车师前国”、“车师后国”、和山北六国。
也就是说,汉朝以前称“姑师”,汉朝以后称为“军师”。
虽然汉武帝的大军攻破姑师,给了匈奴沉重的打击,但是,匈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
所以还时常来骚扰车师。
西汉宣帝时期,宣帝派遣军士将领携家属往“车师前”屯田耕守,同时设立“戊己校尉”,到汉元帝时,又在当地建筑军事壁垒用以防止匈奴袭击。
时称车师前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
到东汉、魏晋时期,高昌壁属凉州“敦煌郡”。
到西晋至十六国时期,高昌壁改为“高昌郡”,先后隶属于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
由于历来汉人大批量地迁聚于高昌郡,使得汉人在这里繁衍昌盛。
高昌郡基本上都是汉族掌握政权,所以史称高昌人为“本汉魏遗黎”。
北凉承平十八年,柔然攻破高昌,灭高昌北凉“沮渠氏”,并立“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国”自此建立。
02 夹缝中求生的高昌国高昌国的第一位国王是北凉人“阚伯周”,后经历“张孟明”、“马儒”相继为王。
九州万国90说高昌国
高昌国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古国,是汉族人在西域建立的一个国家,主要地域的今吐鲁番一带。
《新唐书》有《高昌传》。
汉宣帝时,设立戊己校尉,统治西域地区,治所在高昌。
主要管理军事与屯田。
东晋十六国时期,柔然国灭高昌地区的北凉沮渠氏政权,立阚伯周为高昌王,这是高昌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史称阚氏高昌。
阚伯周死,其子阚义成继位。
阚义成之兄阚首归弑阚义成而自立,后为高车王所杀。
后来张孟明与马儒相继为王,被国人所杀。
后高昌人推举马儒时期的长史鞠嘉为王,是为鞠氏高昌。
合前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合称四代高昌。
四代高昌中,鞠氏高昌享国最久,传十世,自西汉至于隋唐。
最壮大时,鞠嘉之次子为焉耆国王。
隋代高昌国曾协助隋攻打高丽。
唐太宗时,派侯君集等灭高昌国,置高昌县。
安史之乱后,高昌地为回鹘侵占。
高昌国是长期在西域的汉族政权,举国信奉佛教。
回鹘迁入之前,基本上以汉文化为主。
2018 年5 "第39卷第.期#豪古&会科学(*文版)I11ERMONGOLIASOCIAL SC IE N C E SM ay.2018Vol.39 =.3D O I:10. 14137/ki.issn1003 - 5281.2018. 03. 010柔然与西域相关的几个问题袁刚(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摘要]柔然在西域的活动,对5 ~6世纪中叶中国西北地区民族关系史和中西交流史产生了重要影 响。
研究者对西域数国被迫接受柔然“羁縻”的时间、柔然与悦般交恶的时间等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
正确 认识阚爽政权与阚氏高昌王国的性质,对厘清柔然控制吐鲁番地区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吐鲁番地区出土 5 世纪60至80年代文书中所见“提《”及突厥时代“特勤”,应与柔然不无关系。
此外,高车国建立、柔然与噘 哒关系等相关问题亦值得探讨。
[关键词]柔然;西域;丝绸之路;民族关系[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5281(2018)03 -0063 -07柔然是南北朝时期见于汉文文献记载的北方 游牧民族,亦作“蝾蠕”“蠕蠕”“茹茹”“芮芮”等①。
5世纪初开始,柔然汗国曾占据并控制草原丝绸之 路和绿洲丝绸之路的许多节点,与西域诸国发生了 密切联系,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和中西交流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
中外学界对柔然与西域关系相关 问题的研究还有薄弱环节,在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 上也存在不少分歧。
因此,根据文献记9",吸收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柔然与西域关系相关问题再 作探讨仍有必要。
一、柔然“羁縻”西域数国的时间402年,柔然贵族社仑为避北魏兵锋率众远徙 北,在相 并 和 ,[收稿日期]2017 -06 -20[作者简介]袁刚,男,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立了柔然汗国,并将经略目标投向西域。
于是,苦于武力袭扰的西域数国被迫接受柔然的“羁縻”。
唐朝的高昌国西域丝绸之路的重镇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璀璨辉煌的时代,而西域丝绸之路则是连接中原与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
在唐朝的统治下,高昌国成为西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为中西文化交流、物资贸易以及宗教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唐朝的高昌国在西域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高昌国的地理位置高昌国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地处河西走廊的西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处于丝绸之路的北线上,是中原与西域之间的重要门户。
高昌国北临塔里木盆地,南接天山山脉,地势险要,交通便利。
这使得高昌国成为唐朝控制西域丝绸之路的关键地区。
二、高昌国的政治地位唐朝将高昌国纳入版图后,设立高昌都护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表示了唐朝对高昌国的重视。
作为西域丝绸之路上唯一的军事重镇,高昌国不仅具有军事防御的重要功能,还是西域各国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原输送物资的必经之地。
因此,唐朝在高昌国建立了完善的官员机构,加强了对这个区域的控制和管理。
三、高昌国的经济繁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高昌国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枢纽。
作为西域丝绸之路的重镇,高昌国不仅自身拥有丰富的农业和手工业资源,还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原地区、西亚和中亚等地进行密切的贸易往来。
高昌国特产的丝绸、香料、武器以及唐朝所需的粮食、茶叶等商品都通过丝绸之路进出高昌国。
这些贸易活动不仅带动了高昌国的经济发展,也丰富了唐朝及西域各国的物资文化交流。
四、高昌国的文化交流高昌国地处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在唐朝时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之地。
在高昌国,东方的汉文化与西方的印度文化、波斯文化交相辉映。
由于高昌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不仅承载了文化物质的传递,更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节点。
高昌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停靠站,吸引了大量的佛教传教士和信徒,佛教文化在高昌国的繁荣发展也为唐朝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高昌国的历史遗迹高昌国作为唐朝时期西域丝绸之路的重镇,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著名的库车古城就是高昌国的一部分,至今仍能看到唐代城墙的遗址。
高昌国西域古国高昌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
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汉族独立王国,先后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曲氏高昌。
贞观十四年(640年),高昌国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安史之乱时高昌被回鹘侵占。
高昌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地处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为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为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之一。
以今吐鲁番盆地为地理涵义的高昌,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高昌壁时期(西汉初元元年前48至晋咸和二年327);高昌郡时期(晋咸和二年327至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高昌国时期(太平真君四年443至贞观十四年640)。
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时限内,以交河城、高昌城为中心,日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汉人为主体的生活区域。
高昌本车师人故国,汉代凿空西域,因其地理之要,设戊己校尉屯戍于此,汉人始大规模进驻该地。
前凉于是处置郡,前秦、诸凉袭之,汉人迁聚繁衍益盛,更如高昌国,显系汉族在西域的分立政权,故史称高昌人"本汉魏遗黎",意指由屯田士卒肇端。
汉唐间发展起来的中西陆路交通枢纽。
原系车师前部地,汉晋为屯戍重镇,前凉始置郡县,南北朝至唐贞观中独立建国。
辖境当今新疆吐鲁番地区,"高昌故城"遗址在今吐鲁番市东。
西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属往车师前部屯田,且耕且守。
同时,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
东汉、魏晋沿袭其制。
这一时期,高昌壁隶属凉州敦煌郡。
西晋至十六国初期,高昌社会经济发展,开始具备置郡的条件。
前凉建兴十五年(327)戊己校尉赵贞谋叛,张骏击擒之,在其地置高昌郡及高昌、田地等县。
北凉承平十八年(460),柔然攻高昌,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高昌建国之始。
至贞观十四年(640),高昌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其间先后更换过阚氏(460~ 491)、张氏(491~496)、马氏(496~499)、曲氏(499~ 640)四个政权,曲氏享国最久。
吐魯番新出送使文書與闞氏高昌王國的郡縣城鎮榮新江1997年,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在洋海墓地搶救性地清理發掘了一座墓葬,編號爲97TSYM1,其中出土了相當豐富的文獻材料,本文所探討的送使文書,就是其中的一件。
文書年代在闞氏高昌王國時期,文字雖短,但內容豐富,涉及闞氏高昌王國郡縣體制、城鎮分佈、賦役制度、對外關係等方面。
本文主要目的是判定文書的年代、性質,並對文書內容加以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闞氏高昌王國郡縣城的建立過程和城鎮分佈特徵。
至於文書另一個重要方面,即闞氏高昌與柔然、西域的關係問題,限於篇幅,將另文發表,請讀者參看1。
一、文書簡介和錄文這件送使文書的正面爲《易雜占》2,《易雜占》共存三紙,送使文書只抄在其中的兩紙上,其中編號爲97TSYM1:13-5一紙的背面全部是送使文書,下接97TSYM1:13-4背面,紙縫上也有一行文字,少半在13-5上,多半在13-4上,13-4只抄此行文字即止。
背面文字與正面文字方向一致,第一行背面對應於正面《易雜占》最後兩行文字:“扶奴婢,憂逃亡;扶財,憂寇賊、亡遺;扶身,亦憂病鬼在內。
[ ]宮之鬼賊,若□(有)□,坤宮之鬼”,背面最後一行對應於正面“離化爲坎,愁憂太息,男欲亡,女欲兆(逃)走,內有陰私,他人見之,光怪”。
背面的文字略大於正面。
第16-17行處,紙有破碎,中間有闕字。
文書出土時曡放在墓室的西南角,應當是作爲《易雜占》而保存下來的。
送使文書的字面上原有極濃的墨蹟,遮住大部分文字,經過吐魯番文物局修復室技術人員的努力,做了成功的清理,我們纔得以看到上面的大部分文字,在此特別向從事清理工作的吐魯番學研究院技術保護室的買豔古麗女士和楊華先生表示感謝。
現將“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整理小組”的錄文轉錄於下3,再做討論。
1 九年十月八日送處羅幹无根,高寧九十人、摩訶演十人;出馬2 一疋。
3 九年十月廿日送鄭阿卯,高寧八十五人、白艻卅六人、万度廿六人、4 其養十五人;出馬一疋。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