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国郡县城镇的建置及其地望考实_钱伯泉
- 格式:pdf
- 大小:629.75 KB
- 文档页数:8
对高昌东部诸古城遗址的查访——吐鲁番古代地名研究之六陈国灿摘要从高昌郡到高昌王国所建郡县城邑,见于史籍或出土文书记载者,至少有二十二个,明清以后,一些城邑衰落荒废,近百年来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加速了许多古城遗址的破坏和毁灭,以致不知其踪影。
本文以史籍或出土文书为依据,在前贤研究基础上,结合对实地遗迹的查访,尽可能找到高昌故城以东八个原城邑的具体方位。
关键词高昌东部古城古城遗址查访高昌王国时期建造的郡县城有二十二个,到了唐代调整为五县,那些非县邑的城,在行政上或编为乡,或成为里,它们一如既往以城为单位进行着活动,赋予本城以生命活力,经历西州回鹘时期,直到元朝,仍然如此。
明清时期,盆地内多股势力的对立和纷争,外来势力的侵扰,打破了原有自然资源配置的平衡,一些古城居民逃离迁徙,使得古城衰落荒废。
辛亥革命至今的这一百年间,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加速了许多古城遗址的破坏和毁灭,这便导致了学术界对古城的研究及其遗址的查访。
黄文弼是我国最早到吐鲁番对盆地内古城遗址进行系统考察的考古学家,在他于1932年发表《高昌疆域郡城考》后,岑仲勉、冯承钧、日本嶋崎昌、松田寿男等都对高昌地区古城的名称、方位、今地等发表过意见。
上世纪80年代已来,《吐鲁番出土文书》系统整理出版后,学术界又多结合出土文书所载,对高昌诸城进行了新一轮的研究,郑炳林、侯灿、李征、荒川正晴、荣新江、钱伯泉、郁越祖等都相继发表过论文,其中钱伯泉的《高昌国郡县城镇的建置及其地望考实》①,是既结合出土文献和史籍记载,又结合古城遗址实际的研究,很值得重视。
而将各家意见总合起来,分门别类加以细致分析研究的,则是王素的《高昌史稿·交通编》②,该编第一章第二节“高昌的行政地理”,对史籍所记古城名称、数额的异同及演变发展、古城之今地等,结合出土文书,都一一作了比较分析,其结论大部分是经得起检验的。
由于缺乏对实地的考察,有些结论有待具体化,有些则尚须作出调整。
上世纪末,巫新华出版了《吐鲁番唐代交通路线的考察与研究》,涉及古代城镇的是其第四章①钱伯泉:《高昌国郡县城镇的建置及其地望考实》,《新疆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第34~41页。
高昌故城四期保护工程施工项目2013施工总结一、地理位置及历史意义高昌故城遗址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吐鲁番市东面40公里的火焰山脚下,是新疆境内最大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吐鲁番盆地北缘与火焰山南麓戈壁滩的冲积平原地带,周围地势平坦。
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42°51′,东经89°32′。
高昌城是西汉时期的屯垦戍堡,是从军事据点发展为郡县级城市和地方政权的都城。
历经高昌壁、高昌郡城、高昌国都、唐西州城、回鹘高昌及高昌回鹘国都五个历史时期。
至明初城址废弃,历经1400余年。
现存的故城遗址大多是高昌回鹃时期在唐代高昌城的基础上改建增筑而成的,全城呈不规则正方形,总面积约220万m2,城垣保存基本完好,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现存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城墙的遗址,城外有护城壕。
外城环抱的内城和宫城,呈南北布局,宫城在北,内城在南,与唐长安宫城、皇城类同。
各面城墙保存状况不一,约有一半以上的墙体残损严重,墙体普遍存在裂隙。
墙体大多残缺,可见多次修补贴筑痕迹,上部多处以土坯补砌。
墙体外附墩台、马面,做法与城墙相同。
外城城墙:平面轮廓呈不规则方形,周长约5440米,围合面积198公顷。
各面城墙保存状况不一,约有一半以上的墙体残损严重,墙体普遍存在裂隙。
墙体大多残缺,可见多次修补贴筑痕迹,上部多处以土坯补砌。
残存的墙基厚9~12米,墙体最高约达10余米。
墙体以夯土筑成,夯层厚8~120 mm,留有上下数层絍木孔,孔内衬土坯,呈方孔状。
墙体外附墩台、马面,做法与城墙相同。
内城城墙:东墙缺失;西墙北段仅存数段残墙;南段有墩台状遗址,残高约8 m,占地面积2500m2。
墙体掏挖、穿行现象严重;南墙西段残缺,中段与东段仅余缺损严重的墙体残段;北墙残存西端及中段,周长约3420 m,围合面积约80公顷;残存的墙基厚10~11 m,高度不等。
墙体夯土筑成,可见上下数层絍木孔痕迹。
墙体残损严重,表面普遍存在裂隙。
春秋战国市建置考述
候强
【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卷),期】1999()4
【总页数】8页(P83-89)
【关键词】春秋战国;《左传》;银雀山汉墓竹简;诸侯国;战国策;卿大夫;建筑规范;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洛邑
【作者】候强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院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25
【相关文献】
1.南宋市舶司的建置沿革及其职能考述 [J], 柳平生;葛金芳
2.唐崖土司王城治境与武备建置考述 [J], 覃茳坤
3.由“喀喇河屯厅”到“滦平县”:清代滦平建置沿革考述 [J], 刘惠
4.宜宾地区“南广”建置与沿革考述 [J], 丁天锡
5.明中后期安庆地区建置考述——以兵备道和巡抚的设置为中心 [J], 夏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吐鲁番地区之历史沿革及地名来源作者:邢立涛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2期摘要:吐鲁番地区西汉时为车师前王庭地,东晋时前凉政权在其地设高昌郡,唐代称为西州,曾一度作为唐朝安西大都护府的所在地。
从地理上看,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它东与哈密地区毗邻,是连接西域与河西走廊的交通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本文对其地历史沿革,地名渊源给以梳理,以期揭示该地区的丰富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吐鲁番;历史沿革;地名来源一、吐鲁番地区历史沿革吐鲁番在《史记·大宛列传》里称姑师。
西汉时期,是车师前王庭地。
《汉书·西域传》讲:“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
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千八百六十五人。
”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西汉在这里设置了屯田的戊己二校尉。
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以后,戊己校尉的驻地由交河城迁到高昌壁。
戊己校尉的设置一直延续到东晋。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张骏的前凉政权在这里置高昌郡,并设田地县。
高昌郡隶属于沙州(敦煌)。
这就是新疆郡县制的开端,全疆没有比高昌郡和田地县再早的郡县。
继前凉之后,以武威、张掖为中心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后凉、北凉都承袭了高昌郡的建置,并派驻太守。
阚爽为高昌郡太守时,被北凉王族沮渠无讳攻袭。
沮渠无讳取代阚爽的职位。
沮渠无讳死后,又传位于其弟安周。
北魏和平元年(460年),高昌郡被柔然攻灭。
柔然以阚伯周为高昌王。
从此,高昌郡为高昌国所代替,王治还在今高昌故城。
高昌国先后经历了阚、张、马、鞠四姓王朝。
为什么叫高昌呢?《魏书》言:其地高敞,人庶昌盛,因云“高昌”。
亦云其地有汉时高昌垒,故以为国号。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命兵部尚书侯君集率兵攻灭高昌国,同年在高昌王城设置西州(初称西昌州)。
州下设五县:高昌县,即以高昌故城为中心,天宝元年改为前庭县,县与州同治;柳中县,今鄯善鲁克沁一带;交河县,即交河故城;天山县,即今托克逊县;蒲昌县,即今鄯善县。
高昌郡名词解释高昌郡是指位于今天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的一个重要古代郡县。
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下面将对高昌郡进行详细解释。
高昌郡是指汉朝时期设立于西域的一个行政区域,其地理位置位于今天的吐鲁番地区。
据历史记载,高昌郡是西域诸国中最大、最重要的郡县之一。
它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地带,是东西交通的重要节点,也是中亚与中国之间的重要贸易中心。
高昌郡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西域的边防,汉朝开始派遣大量官员和军队进驻该地。
高昌郡成为了汉朝对西域地区实施统治的重要基地之一。
在郡治设立的官府中,汉朝设置了巡抚、刺史等高级官员,以管理和控制该地区的政务。
除了行政管理外,高昌郡还发展了独特的经济和文化。
在经济方面,高昌郡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各种来自中亚的商品通过高昌郡进入中国内地,而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则通过高昌郡出口到中亚地区。
这使得高昌郡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
在文化方面,高昌郡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高昌郡汇聚了来自中亚、西域、中国内地的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汇。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高昌郡在文化上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在高昌郡的遗址中,可以发现大量的文化遗产,如建筑物、壁画、文物等,这些都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依据。
总之,高昌郡作为一个古代的行政区域,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不仅是汉朝对西域地区实施统治的重要基地,也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通过对高昌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和互动,丰富我们对古代历史的认识。
高昌故城讲解高昌故城,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之一。
它是西域文化的重要遗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高昌故城坐落在吐鲁番盆地东南部的山丘上,地势险要,环境幽美。
城墙周长近十五公里,城墙高约十米,厚约两米,由黄土和砖石构建而成。
城墙上建有众多城楼和瞭望台,用以观察敌情和发射箭矢。
城墙内有大小不同的街道、巷道和房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体系。
高昌故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时,高昌故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业和交通枢纽,吸引了许多商人和旅行者。
城内有繁华的市场和繁忙的街道,商贾云集,人声鼎沸。
同时,高昌故城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之作。
然而,高昌故城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十三世纪的蒙古帝国入侵后,高昌故城逐渐荒废。
如今,高昌故城的石墙残垣和废墟依然可见,但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繁华和光彩。
游览高昌故城,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战争年代。
站在城墙上,远眺群山连绵的景色,可以感受到当年守城士兵的孤独和坚守。
走进城内的街巷,可以想象当时商贾们的喧嚣和热闹。
在废墟中漫步,可以品味到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沉淀。
高昌故城的存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参观高昌故城,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辉煌,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勇气的伟大。
同时,高昌故城也提醒着我们珍惜和保护历史遗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高昌故城是一座令人震撼的古代军事城堡,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每一块砖石、每一段遗迹都在诉说着古代的故事。
走进高昌故城,我们仿佛与历史相遇,与古人对话,感受到了文明的延续和人类的情感。
让我们一起保护和传承这片历史的瑰宝,让高昌故城永远闪耀着人类文明的光芒。
第64集:西辽建国在世界的版图上,究竟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迹曾经发生,我们永远无法全部知晓,然而今天我们所讲述的绝对是其中之一,旧的辽朝在内讧中走向灭亡,新的复兴需要历尽千辛万苦,雪山、戈壁、茫茫沙漠,新的敌人和新的朋友,无法预料的死亡威胁,他们需要不断的奋斗,从而建设新的家园,而更重要的是团结,凝聚自己的力量,团结周围的力量,为了共同的目标,一个接续大辽王朝的西辽王国在西部崛起。
公元1031年,辽圣宗奄奄一息,他继承前人的事业,使辽朝国力达到顶峰,称得上一代圣君,但他临死前始终放不下一件事,所以在他的遗诏中告诫他的继承人耶律宗真,千万不要与生母杀掉齐天皇后,齐天皇后生过两个儿子,但都夭折了。
宫女萧褥斤为辽圣宗生下了耶律宗真,齐天皇后对耶律宗真视若己出,引起萧褥斤的怨恨,如果萧褥斤得势,以她的性格,很容易报复齐天皇后。
如果是这样,不只是宫廷将发生内讧,大辽王朝也将陷入内讧的泥淖,辽圣宗深知内讧与国家衰亡的关系,他想竭力阻止内讧,尤其是宫廷内讧的发生,但是悲剧还是上演了。
北京市考古所前所长-齐心:它主要是内部的矛盾太厉害,争权夺势太严重,他们之间互相角逐,互相消蚀自己的力量。
十六岁的耶律宗真,刚刚即位成为辽兴宗,萧褥斤就马上烧毁了辽圣宗的遗诏,临朝摄政,胁迫齐天太后自杀,辽兴宗忍无可忍将彪悍的萧褥斤囚禁起来,为下一轮的皇族内讧埋下了祸根。
紧接着萧褥斤的次子耶律宗元及其同党发动叛乱,最终自杀身亡。
但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直道辽道宗杀妻弑子,这才有所醒悟,一场皇族内讧才由此结束。
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贾从江:为什么讲这个辽朝的这个统治集团的内讧,他有一些制度上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这么讲呢,这主要是和两项制度有关系,一个就是针对皇帝的这个斡鲁朵制,我们叫宫卫制,每一个皇帝有自己的这个斡鲁朵,我们叫宫卫,他有自己的这个军队。
另外一项针对和这个皇帝制度斡鲁朵制有些像的叫下军州制,这主要是针对王公贵族的,这都是私人的这个收入,他们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军队,相对比较独立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这也是他导致内讧的一个最主要的一个制度原因。
西域历史地理概论结课论文高昌城的兴衰学生姓名刘菲学号6081209216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班级13-3摘要高昌城滥觞于西汉时期的屯垦戍堡,逐渐由军事据点发展为郡县级城市和地方政权的都城,大致经历了高昌壁垒、高昌郡城、高昌国都、唐西州城及高昌回鹘国都五个历史时期。
至明初城址废弃。
沿用了1 400余年。
高昌故城这座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城市营建史上的典型代表。
而且在中亚地区也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新疆的历史文化以及丝路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昌故城历史过程兴衰高昌故城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市东约40千米的哈喇和卓村,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头沟沟口(胜金口)约6.5千米,东距鄯善县城约55千米。
1961年3月,高昌故城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昌故城的总面积约220万平方米,整体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形制布局可以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
城内建筑遗迹众多,据文献记载及现状推断,有宫殿、衙署、客馆、寺庙、民居、作坊以及市场店肆等。
遗迹中曾出土不少遗物,种类有宗教(景教、摩尼教和佛教)壁画、塑像及典籍,绢和麻质幡画,供具;多种丝织品和金属饰件,多种建筑构件及日用杂物;碑刻、印章、花押、钱币、瓷器和铜铁器等。
高昌城在历史上曾对沟通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挥过重要作用,作为历史见证的高昌城,其本身的发展演变引人注意。
本文主要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将历史文献与出土文物考稽相结合,试从城市营建史的角度,分为五个时期对高昌城的兴衰过程作扼要的梳理。
不当之处,请方家斧正。
一、高昌壁垒(公元前48年~公元327年,历375年)自张骞“凿空”后,西汉政府开始着力经营西域。
在击退匈奴的多次争夺后,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正式纳入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
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
鉴于交河一带土地肥沃,又扼守西域的门户,遂于其地“置戊己校尉,使屯田车师故地”,同时在交河、高昌设屯集兵马的据点.称为“交河壁”、“高昌壁”。
基本信息中文名:高昌故城开放时间:8:00~17:00票价:30元所在地:新疆高昌市历史背景高昌故城奠基于公元前一世纪,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
《汉书》中最早提到了“高昌壁”。
《北史?西域传》记载:“昔汉武遣兵西讨,师旅顿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
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
汉、魏、晋历代均派有戊己校尉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己校尉城”。
公元327年,前凉张骏在此“置高昌郡,立田地县”(《初学记》卷八引顾野三《舆地志》)。
继之又先后为河西走廊的前奏、后凉、西凉、北凉所管辖。
442年,北凉残余势力在沮渠无讳率领下“西逾流沙”,在此建立了流亡政权。
450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灭车师前国,吐鲁番盆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遂由交河城完全转移到高昌城。
460年,柔然人杀北凉王安周,“以阚伯周为高昌王。
高昌之称王自此始也”(《周书?高昌传》)。
此后张、马、麴氏在高昌相继称王,其中以麴氏高昌统治时间最长,达一百四十余年(499-640)。
这些“高昌王“均受中原王朝的册封。
麴伯雅还曾到隋朝长安朝觐,并娶隋华容公主为妻。
640年,唐吏部尚书侯君集带兵统一了高昌,在此置西州,下辖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五县。
由侯君集所得高昌国户籍档案统计,当时有人口三万七千。
八世纪末以后,吐蕃人曾一度占据了高昌。
九世纪中叶以后,漠北草原回鹘汗国衰亡后,西迁的部分余众攻下高昌,在此建立了回鹘高昌国。
其疆域最盛时包括原唐朝的西州、伊州、庭州以及焉耆、龟兹二都督府之地。
此外还统有分布在罗布淖一带的众熨及其它一些别的民族或部落,地域范围远远超过了今吐鲁番盆地。
1209年,高昌回鹘臣附蒙古,成吉思汗赐回鹘高昌王为自己的第五子,并下嫁公主。
十三世纪以后,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西北蒙古游牧贵族以海都、都哇为首发动叛乱,坚持“仍旧要生活在草原上,不能到城市地区去”,曾多次南下侵犯臣属于元朝的回鹘高昌国,1275年一次出兵十二万围攻火州(高昌)达半年之久,后来亦都护(高昌王号)火赤哈尔的斤终于战死在同海都、都哇的战争中。
高昌故城曾是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佚名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2002(000)009
【摘要】离开吐鲁番县城向东南行40千米,穿过树木蓊郁、房舍毗连的街镇之后,忽而满目的绿阴不见了,迎面扑入眼帘的是一片驼黄色的残垣废墟,映着当空的烈日,升腾着些许烟尘,给人一种跌入梦幻的感觉,恰似到了一个古老的王国。
定睛瞧那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木牌,方知此地便是高昌故城。
据史载,高昌在南北朝以前,"国有八城";北周时,"城有一十六";隋时,"城有十八":到唐时,"其国有二十一城"。
史书还
【总页数】1页(P89-8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唐支用钱练帐》考察唐初西域的政治经济状况 [J], 钱伯泉
2.清代西域诗的唐诗影响r——以《历代西域诗钞》及《清代西域诗辑注》为中心[J], 孙文杰
3.他曾是万众宠爱万王之王他也曾是人皆唾弃的过街老鼠——2006—2007年世界最强星际争霸选手Savior回忆录(上) [J], 昊昊(翻译)
4.他曾是万众宠爱万王之王他也曾是人皆唾弃的过街老鼠——2006-2007年世界最强星际争霸选手Savior回忆录(下) [J], 昊昊
5.他曾是万众宠爱万王之王他也曾是人皆唾弃的过街老鼠——2006—2007年世界最强星际争霸选手Savior回忆录(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吐魯番新出送使文書與闞氏高昌王國的郡縣城鎮榮新江1997年,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在洋海墓地搶救性地清理發掘了一座墓葬,編號爲97TSYM1,其中出土了相當豐富的文獻材料,本文所探討的送使文書,就是其中的一件。
文書年代在闞氏高昌王國時期,文字雖短,但內容豐富,涉及闞氏高昌王國郡縣體制、城鎮分佈、賦役制度、對外關係等方面。
本文主要目的是判定文書的年代、性質,並對文書內容加以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闞氏高昌王國郡縣城的建立過程和城鎮分佈特徵。
至於文書另一個重要方面,即闞氏高昌與柔然、西域的關係問題,限於篇幅,將另文發表,請讀者參看1。
一、文書簡介和錄文這件送使文書的正面爲《易雜占》2,《易雜占》共存三紙,送使文書只抄在其中的兩紙上,其中編號爲97TSYM1:13-5一紙的背面全部是送使文書,下接97TSYM1:13-4背面,紙縫上也有一行文字,少半在13-5上,多半在13-4上,13-4只抄此行文字即止。
背面文字與正面文字方向一致,第一行背面對應於正面《易雜占》最後兩行文字:“扶奴婢,憂逃亡;扶財,憂寇賊、亡遺;扶身,亦憂病鬼在內。
[ ]宮之鬼賊,若□(有)□,坤宮之鬼”,背面最後一行對應於正面“離化爲坎,愁憂太息,男欲亡,女欲兆(逃)走,內有陰私,他人見之,光怪”。
背面的文字略大於正面。
第16-17行處,紙有破碎,中間有闕字。
文書出土時曡放在墓室的西南角,應當是作爲《易雜占》而保存下來的。
送使文書的字面上原有極濃的墨蹟,遮住大部分文字,經過吐魯番文物局修復室技術人員的努力,做了成功的清理,我們纔得以看到上面的大部分文字,在此特別向從事清理工作的吐魯番學研究院技術保護室的買豔古麗女士和楊華先生表示感謝。
現將“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整理小組”的錄文轉錄於下3,再做討論。
1 九年十月八日送處羅幹无根,高寧九十人、摩訶演十人;出馬2 一疋。
3 九年十月廿日送鄭阿卯,高寧八十五人、白艻卅六人、万度廿六人、4 其養十五人;出馬一疋。
高昌国郡县城镇的建置及其地望考实
钱伯泉
【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8(000)002
【摘要】<正> 高昌原是车师王国前部的疆域,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后不久,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又在车师王国前部的高昌壁设立戊己校尉,驻兵屯田,与西域都护府互为犄角。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晋朝在高昌建郡,下设田地县,这是西域实行郡县制的开始。
张轨、吕光、沮渠蒙逊前后割据河西时,都向高昌郡派置太守。
北凉为北魏所灭,高昌太守阚爽自立为城主。
不久,北凉残众在沮渠无讳的率领下,西进鄯善,北袭高昌,阚爽逃奔柔然汗国,沮渠无讳在高昌重建北凉政权。
无讳死,其弟安周立。
北魏大明四年(公元460年)柔然袭破高昌,杀死沮渠安周,北凉灭亡。
柔然另立阚伯周为王,这是高昌王国之始。
太和十五年
【总页数】8页(P34-41)
【作者】钱伯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清代太湖厅建置沿革及其行政职能变迁考实 [J], 胡恒
2.秦汉建置乌江流域郡县考 [J], 张定福
3.侬智高起事前后广源州建置统属考 [J], 周君恺;
4.有关侬智高事考实三题 [J], 白耀天
5.北朝时期瓜州建置及其所属郡县考 [J], 李并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昌(吐鲁番)出土唐人写经(局部)
冯天瑜
【期刊名称】《理论月刊》
【年(卷),期】2018(0)10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吐鲁番;写经;唐人;高昌
【作者】冯天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
【相关文献】
1.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古代高昌的地理信息 [J], 荣新江;
2.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南北朝时期高昌地区的棉纺织业 [J], 钱伯泉;
3.吐鲁番出土"且渠封戴墓表"的性质以及无纪年高昌墓砖的年代问题--以高昌墓砖的起源问题为中心 [J], 张铭心
4.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唐代高昌房屋租赁问题考论 [J], 张无尽;伍成泉
5.吐鲁番学中集检索与研究之大成的重要学术成果──评王素著《吐鲁番出土高昌文献编年》 [J], 侯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