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高昌吉利钱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花钱收藏与鉴赏前些年,当古钱币与近代机制银币在收藏市场颇为风光的时候,中国花钱这一独特的收藏品种却备受市场冷落。
近年来,中国花钱潜在的投资价值逐渐被市场挖掘出来,其价格上升也日益加快。
如一枚“五福骈臻大花钱”,前两年的成交价约3000元左右,但在2006年5月举行的“中国民俗花钱竞拍会”上,这枚钱币竟以1万元的高价成交,显示出近年来民俗花钱收藏渐入佳境。
笔者清楚地记得,在十多年以前,上海古玩市场上精美的花钱只需十元八元就可以买到,且无人问津,但到了今天,二三百元也只能买到普通的花钱,一些精品花钱的市价已达数千元甚至过万元,而海外的钱币收藏人士也开始到内地市场寻觅上品的花钱。
花钱之所以能在各类钱币中脱颖而出,究其根本原因,乃花钱自身特性所决定。
花钱是中国古钱币的分支,是民俗钱币的一种,又称“厌胜钱”或压胜钱,最早出现于汉代,主要用于镇库、开炉、祝寿、赏赐等。
开始花钱多用于宫廷,后来广泛运用在一些民间仪式上,或者作为出门佩戴的“平安符”。
花钱不是钱,它在当时不能流通,因为花钱大部属于历代民间铸造,具有发行数量少,涉及内容广,传世品种少,出土数量稀的特点,再加上当时官方和民间对中国花钱的铸造发行也各有侧重,且互有补充。
花钱与民俗、宗教息息相关,其图案大多反映当时居民的生活态势,因币面上的图案、文字精美而备受收藏者喜爱,所以花钱的集藏前景逐步被广大钱币收藏者所看好,近年来其价格才会成加速上升。
由于花钱不属于正式货币,它是以民间为发行主体的纪念用品,不论何种花钱,只要是精美的、有艺术性的、有创造性的、尤其是有故事情节的其价值就相对要高一些,如宋代的马钱是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收藏花钱一要图文精美、品相好;二要大气顺眼。
就相同品种花钱而言,年代越久远,其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就越高。
花钱还有官铸、私铸之别,一般而言,官铸民俗花钱因存世数量稀少而更有收藏价值。
近期有许多读者发来图片,其中一些是刻有图案和特殊字语的钱币,问是否书上所指的“花钱”,目前在市场上有没有人交易?在几年前,花钱是被钱币收藏人士“看不起”的一个古代币种,目前却逐渐“大热”起来,甚至有人士进行专门研究和专项收藏。
孕育与偏重———古西域的那些自铸币(上)撰文/武润生高昌古城风云变幻。
在高昌国国君阚文泰在位时,国力最为鼎盛,铸造了形制似开元通宝,但远远大于开元通宝的高昌吉利钱。
它以"国名"入铭,又将中国儒、佛思想的吉语融入其中,是为中国铸币史上的一个创举。
摄影/陈辉丝路密码The silk roadpassword All Rights Reserved.大历元宝中国铜钱的圆形方孔象征着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钱币上的文字或标明货币的重量,或为皇帝的年号。
西方货币则喜用人物、禽兽、花木等图形,并时常以统治者的姓名来铭文。
从制造方法看,中国货币多用手工浇铸,而西方货币多用打压法。
东西方文明不断交融而成的古代西域文明,在钱币的铸造上尽情展现着东西方文明的美丽结合,为中国对民族国家丰富独特的边疆钱币增添了光辉的一页……All Rights Reserved.西域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地理名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即便是在那个昂扬奋发的泱泱盛唐,在诗人笔下阳关以西依然满是荒凉与乡愁。
从汉代张骞那趟其实并没有实现汉武帝心愿的出使之后,朦胧的西域才有了逐渐清晰的含义:狭义上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
当然,真实的西域并不是安土重迁的中原农耕民族眼中的那个西域,罗马史家称这里为Serindia(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地方)。
一条丝绸之路使这块处于欧亚大陆腹心上的土地充分吸收了古代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阿拉伯文明与中华文明,最终产生“中西合璧”的西域文明。
风沙吹老了岁月,却淹不没古老文明的印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以及东缘罗布泊西岸,分别发现了丹丹乌里克古城和楼兰古城,大量出土的古代写卷和文物震惊了世界,被遗忘的古西域文明再一次进入了世人视野。
八百春秋银花钱评级
摘要:
1.钱评级的背景和意义
2.评级的标准和过程
3.银花钱的价值和收藏意义
4.八百春秋银花钱的评级结果
5.评级对银花钱市场价格的影响
正文:
钱评级是近年来在我国钱币收藏市场上逐渐兴起的一种评价钱币价值的方式,它通过对钱币的品相、稀有度、历史价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收藏者提供一个较为权威和公正的参考标准。
而“八百春秋银花钱”评级则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评级的标准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钱币的品相进行评估,包括钱币的磨损程度、色泽、文字清晰度等;其次,对钱币的稀有度进行评估,包括钱币的发行量、存世量、历史背景等;最后,对钱币的历史价值进行评估,包括钱币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
银花钱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货币形式,它不同于普通的铜钱、银两等货币,而是以银制品的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而“八百春秋银花钱”更是其中的珍品,它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寓意深刻,被誉为“银花钱中的牡丹”。
经过评级,八百春秋银花钱的评级结果为“极美品”,这是评级机构对钱币
品相的最高评价,意味着这枚银花钱保存完好,品相极佳,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评级对银花钱市场价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般来说,评级越高,钱币的市场价格也就越高。
对于八百春秋银花钱来说,评级为“极美品”后,其市场价格有望进一步提升,这对于收藏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总的来说,钱评级为我国钱币收藏市场提供了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体系,对于保护收藏者的权益,推动钱币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钱币鉴赏
唐代:开元通宝,银质。
五代:圣祖大型银质供养钱。
宋代:北宋大观瑞宝银质小平、崇宁元宝楷书小平银钱、大观通宝。
元代:元代至元戊寅背“香殿”银质供养钱、至元通宝银质供养钱、延佑元宝银质供养钱。
明代:万历通宝背“银矿”大小两种、罗伯昭旧藏2011嘉德春拍成交价RMB55200、明万历年造背“二钱”上海博物院藏、明万历年造背“五钱”、明万历年造背“九钱”、明成化通宝繁、简宝阴刻银钱二枚、明隆庆年造背“四钱”银质、明日利千金背“五两”。
清代:顺治通宝、同治通宝背“福寿寅”、咸丰通宝背“宝福丁巳”、太平通宝、太平通宝背八卦、长命百岁百家宝锁银质花钱。
战国时期:安阳方足布,方足布以足部呈方状得名,面文“受B氏”。
蚁鼻钱,因其形得其名,春秋晚期至战国末期青铜铸币,铸行于楚国,面文或释为“巽二
齐之法化刀,齐刀为齐国铸造的货币,铸工精湛,于诸刀币中首屈一指,钱文自上而下为“齐之法化”,“法化”为标准铸币之意。
襄阴圜钱,襄阴圜钱,战国中晚期青铜铸币,铸行于魏国,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
吉祥语花钱赏析吉祥语花钱赏析花钱亦称厌胜钱、押胜钱、民俗钱等,为非流通货币。
自秦汉以来铸行不衰,用以迎祥纳瑞、驱凶辟邪、平安祈福、观赏把玩。
根据花钱的文意和图案,以及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各种官铸的开炉钱、镇库钱、赏赐钱、祝寿钱、庆典钱等纪念品。
2.用以辟邪保命的十二地支生肖钱、八卦钱、符咒钱、仙佛钱、辟兵钱、上梁钱等厌胜品。
3.庙宇钱、佛胜钱等供养品。
4.用于游戏的打马格钱、象棋钱、雅玩钱、秘戏钱、行乐钱、卜戏钱、谜语钱等娱乐品。
5.作为信物的如“招纳信宝”“金钱义记”等凭信品。
6.以冥钱为主的殉葬品。
7.铸有福寿康宁、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状元及第、一品当朝、加官进禄、宜尔子孙、早生贵子、福禄双全、一本万利等吉语钱(见国)。
按照钱体铸造工艺分类,其形制有镂空类和实体类,且大都带有穿孔,或方或圆。
其材质有金、银、铜、锡、铅、铁等,还有以雕刻工艺为主的玉、石、木、骨等,但以铜质为最多。
战国时期的桥形币、圆形龙纹币,有可能就是年代较早的花钱。
两汉时期花钱开始流行,宋金时各类花钱逐渐多泛起来,明清两朝最盛,存世量也最多。
花钱不仅是吉祥物,现今已成为钱币收藏者追逐的藏品,交易价格也逐渐攀升。
所以,仿造历代花钱成为较普遍的一种商业行为,造假卖假、欺骗收藏者,以图牟取暴利。
对于收藏者来说,辨伪识真甚为重要。
就花钱的收藏价值来说,官铸的开炉钱、镇库钱、赏赐钱、祝寿钱、庆典钱等存世量稀少,收藏价值也最高:打马格钱、象棋钱、雅玩钱、秘戏钱、行乐钱、卜戏钱、谜语钱等娱乐品以及凭信品类花钱,存世量稍少,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普通品中的十二地支生肖钱、八卦钱、符咒钱、吉语钱、镂空钱等存世量较多,收藏价值也就稍逊一筹;金、银、玉等稀有材质的花钱,收藏价值相对较高;在普通品中,铸有人物等图案的花钱因工艺复杂,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收藏价值也相对较高。
如今,花钱的价格连年见涨,清朝时期最普通的生肖花钱,从10年前的每枚十几元,到目前已经攀升至200元左右。
爱藏网征购旧纸币生肖邮票各种邮票金金银币大炮筒连体钞纪念币等藏品觥筹交错,话商秋——青铜器第二组5盎司银币赏析“麋鹿在牧,飞鸿满野。
”这是史记中关于殷商之地的诗意的记载。
三千多年前,古老的黄河中下游河流纵横,森林沼泽密布,气候温润,许多野兽、飞禽、鱼类栖息于此;从对甲骨文动物名称的检索中可了解到,商人已经识别出30多种动物,动物不但用来耕作生产、狩猎、征战和役使,更是食用肉类的主要来源。
在商代人心中,动物既是人类伴侣,也图腾、是祖先、是天帝使者,还是残害人类的恶魔、人类征服的对象;善与恶的不同角色,使得远古先民对动物是如此依赖,又如此畏惧,无法释怀的心理,将动物看作是神灵与人沟通的媒介,甚至当神膜拜,于是动物成为商代文化表现的主要母题。
而青铜器的铸造、其造型、纹饰都是体现商代文化的主要载体。
司母辛青铜觥,造型奇特、纹饰繁缛,极具夸张而神秘的风格,就充分反映了殷商先民对动物特有的集实用和膜拜合一的复杂宗教情感。
觥,是古代一种饮酒的器皿。
司母辛觥,1976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该实物通高36厘米,通长46.5厘米,因盖与觥身内均有“司母辛”铭文,故称之为司母辛觥。
铭文“司母辛”中的“母”其实就是商王武丁之妻妇好,“辛”是其庙号,“司”是祭祀,即此器是武丁的子辈对其母妇好所做的祭器。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5月发行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2组),5盎司圆形精制银质纪念币惟妙惟肖地再现了这一器物的原貌。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
司母辛觥,初为酒器,后为礼仪、祭祀所用的青铜器,其通身无论是抽象的、图案化的纹饰,以及其写实、神化的形象,都是把动物强盛的生命力和超自然的能力作为崇拜和刻画的对象,它无论作为酒器还是礼器,都是为商代的精美文物、青铜器中的杰出代表。
为此,司母辛觥银币无论是从其内涵还是从其超凡、精湛的工艺而言,都是为弘扬古代文明、体现先进铸造工艺、表现现代设计构想的独特、优秀之作。
历代古铜钱美品鉴赏与珍品详情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壹“美品”贰“珍品”铜元美品鉴赏1.太货六铢银、铜美品鉴赏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铸太货六铢。
太货六铢钱形规整,肉好具周郭,制作精美。
钱文篆书清晰匀称,玫丽无比,以其精美著称于世,居南朝钱之冠首。
太货六铢初以一当十,与五铢并行,后贬为一当一用。
旧谱注:币质青铜。
今发银、铜二品太货六铢为同模所铸,可证银质史上有铸。
2.真、篆中统通宝小平鉴赏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3年)铸中统钱。
旧谱录有真、篆中统元宝小平钱,通宝未载。
今发真、篆中统通宝二品,请泉友鉴赏。
3.中统元宝银、铜小平鉴赏中统元宝是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3年)铸币。
目前发现,小平钱也有多个版别。
钱文有真、篆二体。
今发银、铜二品为同版同模,一母双胞。
4.南宋“见钱关子”钞版珍鉴(一)“准敕”版(二)“景定五年颁行”版(三)“宝瓶”版(四)“见钱关子”版南宋初绍兴元年(1131年),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宋廷印行了一种“见钱关子”。
见钱关子与会子都是南宋发行的票据和货币,而“见钱关子”则近似现代汇票。
景定五年(1264年),南宋朝廷重新发行一种见钱关子,也称“铜钱关子”、“金银见钱关子”、“银关”。
这种关子与绍兴年间的见钱关子不同,而与会子无殊,实际上是一种新货币。
当时,会子因滥发而贬值过甚,至无法收拾。
贾似道当国,企图挽回信用,逐发见钱关子,每贯折合铜钱七百七十分,十八界会子三贯,钱楮亏折之弊并不能因此而革。
相反,关子的发行增加了楮币的流通量,其结果是“物价益踊,楮益贱”,虽一再下诏“严申减落之禁”,也未能挽回信用。
不数年,元兵南下,会子、关子与宋皆亡。
南宋关子、会子的发行,流传至今已非常少见,其钞版更显珍贵。
1983年7月安徽东至县废品仓库发现“关子”钞版一套(八件),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完整的宋代钞版。
古代货币中的“花钱”:洗儿钱、酒令钱、吉语钱“钱”与“前”同音,古代货币的形态多为方孔圆形币,钱中有眼,因此,在古人看来,钱币就有了“眼前”的含义,如果钱币上铸有福禄寿的图案,那便是“福禄寿在眼前”的意思。
也正因此,在我国古代货币中出现了一类奇葩———被称为“花钱”的民俗钱。
源于汉兴于魏晋鼎盛在明清民俗钱又称“花钱”“厌胜钱”或“压胜钱”。
外形常与当时的古钱相仿,但却不能流通。
花钱所展示的内容丰富,是不同时期民俗的缩影,并有如:祈福、镇库、馈赠、祝福、玩赏、配饰等众多类别,映射出百姓对幸福安康、前程锦绣的美好期许。
花钱的图案五花八门,没有年号,也没有通宝,反倒是“龙凤呈祥”“状元及第”这些吉利语,除文字外,还有宝剑、灵兽等图案,寄托着使用者的愿望。
花钱一般是用来佩戴的,中国古人有佩玉的风俗,但玉的价格很高,普通百姓买不起,而又也想祈福消灾,佩戴写满愿望与祝福的花钱,是比较经济实惠的办法。
一般而言,花钱在逢年过节时可以当压岁钱,此外,进京赶考时,最好要带上“连中三元”“文星高照”等;做买卖时,要带上“招财利市”“黄金万两”;新婚时可以佩戴“龙凤呈祥”;而盖房上梁时,也要压上花钱,以保平安。
目前,很多专家都认为汉朝是民俗钱诞生的时期。
这绝非偶然,而是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
汉初,国家统一、经济发展较快、社会趋于安定,由于趋利避害心理因素的作用,人们开始将铜钱制成“护身符”。
这就是以祈求升官发财长寿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民俗钱。
此时,这些钱多作为瘗钱用于陪葬,让主人在去世后继续升官发财的美梦。
如“辟兵莫当、除凶去央(殃)”的压胜钱,此钱上端有环,中为圆钱形,下端方形中通一小孔,形制独特,开创了民俗钱体系。
到魏晋南北朝之后,民俗钱得到进一步发展,形式上仍多以当时流通货币为文,诸如“常平五铢”“五行大布”等,惟尺寸大小不一,书法有别;背面则铸有日、月、北斗星象以及仙道人物等图案。
隋唐时期虽然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民俗钱的品类反而不多。
鉴赏中国银元1.中国银元简介银元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
1890年(光绪十五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
现在,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中国的银元种类在短短的100多年历史中达600多种。
较有代表性的品种有光绪元宝、宣统元宝、大清银元、袁头银元、孙头银元及黎元洪、徐世昌、曹锟、段祺瑞等纪念币和中国苏维埃币等。
晚清银元以光绪币为代表,“光绪元宝”的正面镌有“光绪元宝”,字下为“库平七钱二分”,中间有小满文,背面为盘龙,但各省制造的大小并不统一,收藏市场上价格相去甚远。
其中比较珍贵的品种在香港拍卖市场上拍到数千美元。
民国期间的银元主要是袁头币和孙头币。
“袁头银元”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和“壹圆”字样,有不同年份和地区制造的各式各样品种,另外还有一些袁世凯纪念币。
“孙头银元”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半身像,上有“中华民国”,下有“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四周为英文字。
还有“孙船银元”,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大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
民国银元由于留世较多,拍卖市场价格一般比较低。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也先后在中央苏区、鄂豫皖、闽浙赣和川陕等地铸有中国苏维埃币,正面多为镰刀、斧头图形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字样,是非常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据专家介绍,我国近代银元的重量一般为26.5克左右(合库平七钱二分),最大的36.5克,经过流通磨损等,也应在25.6克以上。
成色大多为88,最高达98.5,低的只有60左右。
投资者在选购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在这两个方面加以辨认,重量不够或成色太低者,不是经过人为处理,就是伪造品。
银元除“壹圆”主币外,还有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一钱、二钱、三钱等银角子作为辅币,一些较为稀珍、品相成色较好的品种,在投资市场也常有不俗表现。
近代银元成为收藏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近代银元制作精良、图案考究、银光灿灿、使人们爱不释手。
中国最贵的五十种古币图文赏析中国最贵的五十种古币图文赏析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
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
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
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
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
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圆足布之一种。
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
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齐明刀之一种。
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
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
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
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
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5 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
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6 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
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 共屯赤金(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
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8 壮泉四十: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铸。
“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其中规则直一在始建国元年(9)已铸,大泉五十则在西汉居摄二年(7)已铸,始建国元年(9)又铸。
银质“高昌吉利”钱赏析
史载,高昌国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也有称南北朝齐
明帝萧鸾建武六年),即公元499年。西域一带当时有许多以
城郭为中心的小国,其中盘踞在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汉族
地方武装首领麴(qū)嘉,乘隋末动乱之机,在高昌地区创建了
高昌王国政权,建都交河,独占疆东一隅,始铸“高昌吉利”钱。
据申潭先生在《钱币漫话》(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
中称,“高昌吉利”钱有银质和铜质两种,成书时作者仅见铜
质一种,且存世极罕。早在1928年时,在新疆吐鲁番出土首枚,
它是在发掘阿斯塔那古墓群时被发现的,墓中有贞观十六年
(642年)墓志一方,此钱压在死者尸骨之下,未经翘动。后来又
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发现一枚,乃至以后的发现都未见
有银质钱。笔者在集藏古钱过程中,偶得这枚银质“高昌吉利”
钱,钱币表面布满黑漆古锈,包浆自然,局部闪着银白色亮光,
掂在手上确有一种沉重感。该钱直径26.7毫米,厚2.5毫米,
穿径6.5毫米,重11克(铜质钱为7.5克),背有四个角形纹,并按
正负45度方向均布,钱文隶书旋读,方正见长,略显北魏书体
之风韵,字文明坦,制作精整。经与华氏图谱第一册第326页
同类铜质钱图样对照,几近吻合。综观之,该钱不似为后人伪
造之物。
高昌地区,汉代属西域都护。东晋十六国时,麴嘉建立高
昌国,后来到唐太宗时,李世民为争取高昌国归顺唐朝,曾遣使
谈判,但遭到此时的高昌国王麴文泰的拒绝。故于贞观十三年
十二月,太宗令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营左屯卫大将薛万彻率
兵讨伐。唐军到碛口,麴文泰闻报后,因惊惧而死,其子智胜立。
唐军直逼交河城下,围城猛攻,智胜不敌出降,时为贞观十四年
(640年)九月,高昌国亡,共传九世十主,历时一百四十一年。自
此,唐以其地为西州,置安西都护府,由唐朝中央管辖。到九世
纪中叶,回鹘(纥)西迁,其中一支占据西州地区,史称西州回鹘,
或高昌回鹘。十二世纪初叶,为西辽之属国,后归蒙古,十三世
纪中叶,成为元朝直辖地。
历史上对“高昌吉利”钱曾有过不同看法,在丁福保先生
所编的《历代古钱图说》中称:“此钱归谱系于古之高图国,
然其形制有元钱之风,当为元代高昌之地(在新疆镇西府西部)
之物。”而郑家相先生则认为应是隋唐时麴氏建高昌国时所
铸。考古工作者黄文弼先生曾亲自参加阿斯塔那考古发掘工
作,“高昌吉利”钱出土系亲眼所见,唐窖藏出土也证实郑家
相先生是正确的。
“高昌吉利”钱今见有大样、中样、小样数种,多为光背,
也有背穿上星和四角纹者(角纹代表何意?有待研究),并发现
“高”和“利”字有多种写法。由于它属珍稀币种,早就有人
伪造,至于真品的不同版别则不宜轻易否定。至于该钱属性,
有说是一种标有国号和吉语的纪念币,也有认为它是属发行
量极少的流通币,因为纪念币无需那么多不同版式,其中当然
也包括这枚银质钱在内,这些都可备一说。还请专家、泉友斧
正。(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