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组培苗壮苗培养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3.95 KB
- 文档页数:3
马铃薯的块茎组织培养的研究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132班组长:林伟平组员:温楚婷凌琦雯刘钰荧一,实验目的(1)以马铃薯的块茎为材料,研究经过器官分化或愈伤组织增殖与再分化途径,获得较多的试管苗,掌握植物快速繁殖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观察和分析不同糖类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器官分化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在植物组织培养体系中,从外植体形成再生植株有不同的再分化途径,会受到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糖的影响。
植物的快速无性繁殖是指以合适的外植体为起始材料,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合适的培养技术,在有限的空间,短时间内快速生产大量植株的技术。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器具(1)实验材料:马铃薯块茎(2)试剂:实验十一配制的各种培养基母液,蔗糖,葡萄糖,琼脂,蒸馏水,1mol/LHCl,1mol/LNaOH,HgCl或次氯酸钠,吐温20,75%乙醇或20g/L新洁尔灭,无菌水等。
(3)器具:高压灭菌锅,分析天平,酸度计,光照培养箱,微波炉,冰箱,培养架,果酱瓶,烧杯(1000mL,500mL,100mL,50mL),移液管,量筒,不锈钢镊子,剪刀,解剖刀,脱脂棉,培养皿,称量纸,记号笔,标签纸,药匙,玻璃棒,洗耳球,洗瓶,电炉,酒精灯四,实验内容1,确定培养基配方,MS+2,4-D1.0mg/L+6-BA1.0mg/L+8g/L琼脂+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不同浓度的蔗糖(分别为1%,2%,3%,4%的葡萄糖或蔗糖)3,移液与溶化:将所需的各储存母液按顺序摆放好,将洁净的量筒,烧杯,移液管,玻璃棒,漏斗等放在指定的位置,准备好蒸馏水及瓶盖,包装纸等,取100mL小烧杯一只,用50mL 量筒量取大量元素,用各母液专用移液管分别吸取微量元素母液,铁盐母液,有机附加物母液,2,4-D母液,6-BA母液。
取1000ml烧杯一只,先用量筒取1000mL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记号笔画好液位线,将蒸馏水倒出一半,准确称取8g琼脂倒入烧杯中,置于电炉煮沸,待琼脂完全溶化后,加入10g葡萄糖,充分溶解后,将准备好的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附加物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母液混合物倒入烧杯中,用蒸馏水将盛过母液混合物的小烧杯洗三次,一并倒入1000mL烧杯中,加热至沸腾,将烧杯远离火源,并加蒸馏水定容至设定的液位线。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综述摘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组织培养技术日益成熟,目前已大量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
掌握马铃薯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影响培养结果的因素,有利于完善培养技术,解决马铃薯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污染、褐变和玻璃化等。
目前国内专述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的文献不多,本文参考相关研究,就上述方面对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影响因素;常见问题。
1 前言植物组织培养是指从植物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在离体的条件下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其生存、生长、繁殖,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上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马铃薯属茄科茄属植物,是粮菜兼用作物,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居世界第四位,我国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1】。
马铃薯生产中多采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在其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和细菌侵染导致产量下降,经数代积累可使种性退化【2】。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生产马铃薯的脱毒苗,缩短其生长周期,进行批量快速繁殖。
除了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在科学研究上马铃薯是细胞培养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模式植物之一。
因此,马铃薯组织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2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任何一个细胞都携带者一套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情况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根据这一理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20世纪初建立起来,至今发展已比较成熟,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涌现新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
分化了的植物根、茎、叶细胞,通过脱分化培养可以产生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是一种能迅速增殖的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
愈伤组织经过进一步的分化培养,提供不同的营养和激素成分,又可再生出完整的小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应用领域包括脱毒和快速繁殖、育种研究、低温储存及种质库的建立、药物及其他生物制剂的工业化生产等【3】。
3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3.1基本方法3.1.1表面灭菌由于在培养基上,真菌和细菌的生长远远快于植物试材,导致过盛生长而杀死植株。
怎么提高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1、培育壮苗组培苗本身的质量是决定移栽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培育壮苗是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
具体做法:一是利用LED组培灯全自然光培养;二是在移栽前的最后一次继代中,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培养,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培育出粗壮浓绿、根系发达的组培苗,移栽后容易成活。
2.1、基质的选择移栽组培苗的基质常常是能否移栽成活和幼苗生长好坏的关键。
基质选择的原则是疏松透气,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容易灭菌处理,不利于杂菌滋生。
移栽马铃薯组培苗常用的基质有珍珠岩、蛭石、河沙、过筛的腐殖土等,其中珍珠岩和蛭石虽通透性好,但成本较高,且浇水后易流动,对原原种的结薯有一定影响,而腐殖土则较难灭菌,易滋生杂菌。
实践证明河沙是马铃薯组培苗最理想的移栽基质,它不仅通透性、保水性好,易于消毒,且对匍匐茎有较好的压实覆盖作用,很有利于结薯。
2.2、苗床和网棚的消毒移栽前对苗床和网棚的消毒是提高马铃薯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如果不对苗床和基质进行消毒,则在无菌状态下生长的幼嫩组培苗移栽后容易感染各种病菌,导致死亡,另外,生产脱毒原种的基本要求是对组培苗的移栽基质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所有的致病源。
3、移栽在led组培灯培育出马铃薯组培苗继代扩繁后,在培养瓶中生长20天后左右为最适宜的移栽期。
此时苗高达6~7cm,平均每株苗有5.8条根,根尖的颜色为细胞分裂旺盛的黄白色,平均根长2.96cm,叶片数有5~6苔,最大叶面积约0.48cm2。
这种状态下的苗,移栽后易成活。
如果苗在培养瓶中生长期过短,则苗细弱矮小,移栽后难管理,易死亡。
相反,在培养瓶中生长期过长,则苗太高,移栽时易折断,且根系过长,变褐老化,不利于成活。
另外,在组培苗出瓶时,要仔细洗去附在其上的培养基,否则残留的培养基会导致霉菌污染,同时,注意不要损伤根系和茎叶,避免病菌感染致死。
4.1、移栽后水分控制保持水分平衡和控制好湿度是马铃薯组培苗移栽管理技术的核心。
马铃薯组织培养1、繁殖瓶苗将待繁脱毒苗在无菌条件下每叶节切一段,接种在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铁盐的无激素M S固体或液体(可用纸桥)培养基的组培瓶中,置培养室内培养。
培养条件为:光照1000-3000lx,光周期13-16h/d,培养温度(25±2)℃,空气相对湿度50%-60%,自然通风。
叶节段接种30-50d后长成3-5片叶的幼苗。
记录苗芽发生时间,生长状况,污染率。
再按照上述方法重复进行扩繁,直到达到要求繁殖数量为止。
2、繁殖微型薯将上述具有3-5片叶幼苗,加入液体培养基(MS+BA2-10mg/L)或(MS+BA2-10mg/L+IAA1m g/L+CCC100-500mg/L+糖80-100g/L),放入培养室,遮光全黑暗或光照时数少于8h/d,温度(20±2)℃,空气相对湿度50%-60%,自然通风。
经40-70d后,在植株叶腋处长出微型薯。
记录微型薯发生时间,生长状况,污染率。
马铃薯组织培养及原原种生产技术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地介绍了马铃薯组织培养方法和原原种生产技术。
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原原种生产技术病毒和类病毒的累积性感染是引起马铃薯种性退化的重要因素,而通过组织培养获取无病毒种薯来恢复种性的方法已被马铃薯生产地区广泛采用。
现将马铃薯组织培养方法和原原种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 马铃薯组织培养1.1外植体培养从已催出芽(芽长一般2—4cm)的干净健康马铃薯块茎上掰下芽,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放入0.1—0.15%的升汞溶液中浸泡8—1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消毒完后,放入无菌水中浸泡6次,每次5分钟,然后接种到MS+6-BA1.5mg/L (毫克/升)+GA30.5mg/L+IBA0.5mg/L+琼脂8g/L+蔗糖30g/L(PH值为5.8)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种1—5个外植体。
1.2茎尖剥离及初代培养外植体培养20天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将生长点0.1——0. 5mm部分剥离出来,转接到MS+肌醇100mg/L+6-BA1.5mg/L+GA30.5mg/L+泛酸钙1.5mg/L+蔗糖30g/L+琼脂8g/L+活性炭0.17g/L(PH值为5.8)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种4—5个生长点。
马铃薯种质资源组培苗耐盐性评价与耐盐种质筛选随着气候变化和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盐碱地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一种广泛存在的耕地贫瘠类型。
而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的马铃薯,如何在盐碱地上生长和生产出高产量的作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铃薯对盐碱地的适应性很强,在盐碱地上种植马铃薯是一种有效的治理盐碱地的方式之一。
研究马铃薯耐盐性的种质资源,培育出耐盐性强的马铃薯品种,对于解决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改良作物品种和培育新品种的一种重要途径。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加速繁育速度,提高品种的选择性和生成新的遗传变异体。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马铃薯的耐盐性进行评价和筛选,有望加快耐盐性强的优良种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本文将对马铃薯种质资源组织培养苗的耐盐性评价及耐盐性种质筛选进行综述,以期为马铃薯耐盐性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耐盐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1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筛选在进行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耐盐性评价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种质资源的筛选。
马铃薯种质资源具有种类繁多、地理分布广泛和遗传多样性等特点,因此种质资源的筛选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生理生化指标、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等指标进行初步的筛选。
对于生理生化指标的初步筛选可以通过盐碱胁迫下的测定,包括叶片电解质渗漏率、膜脂过氧化物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指标。
对于生长发育指标的初步筛选可以通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等指标进行初步筛选。
通过这些指标的初步筛选,可以初步确定具有一定耐盐性的种质资源,从而为后续的耐盐性评价奠定基础。
(1)盐胁迫处理马铃薯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盐胁迫处理。
盐胁迫处理是指将不同种质资源分别施加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使得植株在盐胁迫下生长。
通过观察植株在盐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和生长状况,可以初步评价种质资源的耐盐性。
(2)形态指标观察形态指标包括株高、株冠大小、叶片颜色、根系发育等指标。
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培养基的筛选摘要为了培育马铃薯健壮试管苗,提高其移栽成活率,该文用by-14和zh 2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以ms培养基添加0.2 mg/l 6-ba和1.0 mg/l na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蔗糖含量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0.2 mg/l 6-ba和1.0 mg/l naa的浓度配比能使苗矮化、叶片浓绿,尤其能促进根粗壮和根数增多,有一定的壮苗作用。
在有生长素存在的条件下,调整蔗糖的用量为20~40 g/l(用量差异与品种不同有关),其壮苗效果则更好,主要表现在促进根系发育和增加了茎叶干物质的含量,促进试管苗组织老化,进而提高其移栽抗逆性。
关键词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培养;糖分含量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065-02在马铃薯品种资源试管种苗的保存过程中,存在种苗弱化和移栽到室外成活率低等现象,即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继代时间的延长和外源生长延缓剂等在植物体内的累积,马铃薯试管苗发生严重退化。
其表现为苗的生长势减弱、茎叶嫩黄、纤细瘦弱、繁殖系数减小等,不仅影响了试管苗的质量,也使试管苗在移栽到室外时成活率难以保证,从而影响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产量和质量。
已有学者在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培养上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如采用不同的措施促使马铃薯试管苗植株矮壮、茎杆变粗、叶片变浓绿、根系变发达等[1-4]。
也有学者认为,在马铃薯试管苗的组织培养快繁中,蔗糖不仅是较为常用的碳源,而且它对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势也具有重要作用,与甘露醇和山梨醇等外部渗压剂的作用相似[5]。
该试验以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保存的by-14和zh 2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以ms培养基添加0.2 mg/l 6-ba和1.0 mg/l na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蔗糖含量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从中能筛选出较适宜的试管苗壮苗培养基及培养方法,从而为提高马铃薯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提供参考。
在马铃薯品种资源试管种苗的保存过程中,存在种苗弱化和移栽到室外成活率低等现象,即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继代时间的延长和外源生长延缓剂等在植物体内的累积,马铃薯试管苗发生严重退化。
其表现为苗的生长势减弱、茎叶嫩黄、纤细瘦弱、繁殖系数减小等,不仅影响了试管苗的质量,也使试管苗在移栽到室外时成活率难以保证,从而影响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产量和质量。
已有学者在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培养上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如采用不同的措施促使马铃薯试管苗植株矮壮、茎杆变粗、叶片变浓绿、根系变发达等[1-4]。
也有学者认为,在马铃薯试管苗的组织培养快繁中,蔗糖不仅是较为常用的碳源,而且它对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势也具有重要作用,与甘露醇和山梨醇等外部渗压剂的作用相似[5]。
该试验以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保存的BY-14和ZH 2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以MS 培养基添加0.2mg/L 6-BA 和1.0mg/L NAA 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蔗糖含量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从中能筛选出较适宜的试管苗壮苗培养基及培养方法,从而为提高马铃薯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保存的BY-14和ZH 2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脱毒试管苗。
1.2试验方法1.2.1培养基的设计及培养。
试验以MS 培养基添加0.2mg/L 6-BA 和1.0mg/L NAA 为基本培养基,琼脂用量为6g/L ,pH 值调至5.8左右,采用常规高温高压湿热灭菌方法。
试验中培养基蔗糖浓度设5个水平,分别为20、30、40、50、60g/L ,另设不加激素的MS 培养基(蔗糖浓度为30g/L )为对照。
各试验处理,分别用代号M1、M2、M3、M4、M5和MS 表示。
培养容器为500mL 罐头瓶,每个处理2次重复。
每个处理接种10瓶,每瓶接种20株苗(带1片嫩叶的0.5~1.0cm 长的单节茎段)。
不同激素配比对马铃薯组培苗壮苗生根的影响作者:纪艺红李越罗亚婷尹江王磊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10期摘要:以马铃薯北方002为材料,目前北方002组培苗在实验室适合的培养基为MS+0.1 mg/L IBA+0.5 mg/L 6-BA和MS+0.1 mg/L IBA+1.5 mg/L 6-BA,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GA3,以期筛选出更为适合的培养基。
探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马铃薯组培苗壮苗生根的影响,为提高新品种试管苗品质及脱毒种薯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基础。
关键词:马铃薯;组培苗;激素配比;壮苗生根;影响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0-003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32 文献标志码: B马铃薯属茄科茄属草本植物,在国内外广泛种植,已成为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马铃薯主食化[1]。
马铃薯组织培养在种薯脱毒、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通过优化马铃薯培养基配方、改进培养方式、建立试管苗快速繁殖体系,可培育出高质量的试管苗。
总结出一套生长周期短、操作简便、成本低的新培养技术,对马铃薯生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研究人员发现,由于不同马铃薯品种遗传背景存在差异,最适宜的壮苗培养基也存在差异,不同基因型配比对培养基的激素配比要求也不同[3]。
例如早大白[4]最适壮苗培养基是MS+0.01 mg/L 6-BA+0.05 mg/L NAA;马铃薯桂农1号最佳茎尖诱导配方为MS+1.5 mg/L 6-BA+0.2 mg/L NAA[5]。
另外,费乌瑞它、大西洋、夏波蒂、中薯3号、克新12号、克新13号、东农303、皖马铃薯1号、皖马铃薯2号等[6-11]壮苗快繁体系均有报道。
Miler等发现在 MS培养基中加入植物激素GA3后可以显著提高株高;贾长盛等发现,加入植物激素GA3和 NAA后,可使试管苗节数增加;姜英德等发现,加入植物激素GA3、NAA、BAP和泛酸钙后,可以培育壮苗。
粮油农资的配组方案较为自由,但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中,三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应用程度较高且范围交广,故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传统技术的限制。
为降低我国粮食的生产风险,在水稻种子的强优组合选配方面,我国杂交水稻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会朝向自由化与基因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大量的测交配组实验,来实现水稻品种的丰富化与多样化,使恢复系育种技术能够取得更先进的成果。
而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也能够与三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相互竞争与合作,并逐渐获得发展的机会,最终取代传统的三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存在与应用,使我国的水稻农业生产迈向新的时代。
我国农业科学家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来进行稻种培育,尽管当下的科学技术还未能够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得以证明,但不同领域的基因工程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通过研究过程的不断深入,才会对粮食方面的安全性探索出解决办法,故杂交水稻的基因工程,将会对育种技术起到良性推动作用。
杂交水稻高产育种技术为我国实现粮食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上更实现了重要突破,悉数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历程,也反应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对杂交水稻高产育种技术的研究从未停止,相关农业科学家更应利用当下时代的基因工程研究,对水稻的进一步高产作出更深层次的探究,为全人类的粮食生产贡献力量。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高龙梅,吴明阳,刘小英,杨小丽,李 益,胡振兴(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达州 635000)摘要: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马铃薯育种、脱毒快繁等应用研究方面,以及细胞、组织的代谢生理及生化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对马铃薯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再生植株的诱导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外植体;愈伤组织马铃薯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将马铃薯植株上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外植体)切取下来,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主要包括外植体的选择及预处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愈伤组织分化为再生植株等步骤。
不同糖源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摘要:本实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糖源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3%(w/v)的蔗糖处理适于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和快速繁殖,而高浓度的蔗糖和葡萄糖处理抑制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但是有利于根的发育。
关键词:葡萄糖;蔗糖;马铃薯;组培苗;影响前言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属茄科茄属双子叶植物,多数为一年生草本。
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
同时,马铃薯还有延缓衰老、减肥和美容护肤等作用。
早在16世纪后期马铃薯就已经传入中国[1]。
普通栽培马铃薯品种为同源四倍体,属无性繁殖作物。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已相当成熟,在生产上已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影响。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产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市场消费利用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进出口贸易也不断地扩大 [2]。
正因为我国马铃薯产业面临这样的情景,所以才大大地激发了人们对马铃薯研究的兴趣,使马铃薯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课题。
在马铃薯组织培养中,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有许多,大致可分为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
其中自身因素主要是外植体的大小、取材位置、母体生长时间长短等[3]。
对于马铃薯组培苗来说,环境因素主要指的就是培养条件。
即: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温度、光照、湿度等物理环境条件,培养基的组成、PH值、渗透压等化学环境条件,这些培养条件都会影响马铃薯组织培养苗的生长和发育[4]。
温度和湿度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生长分化植株才能表现良好。
一般情况下,23~27℃是大多数植物的最适温度,实验室通常采用25+2℃,保持70%~80%的相对湿度。
光照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主要是:光照强度、光质和光照时间。
培养基的组成包括:水、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等。
其中的某一个成分变化都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不同植物对培养基的PH要求不同,大多在5-6.5左右。
一般情况下,培养基使用蔗糖作为其碳源,因为蔗糖是最常用的碳源。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