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利率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利率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利率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利率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利率的影响

张川动环0901 200972163

摘要:本文运用数据研究法,对2007年—2011年间,30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利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1)在一个月内市场利率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反应不明显,到三个月时会有一定是正向反应;(2)相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动幅度,市场利率的波动幅度较小,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利率的影响有限。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市场利率

一·引言

今年国家调整金融政策,几乎每月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一次,至6月20日共上调六次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21.5%,创历史最高点,每次约调整0.5个百分点,就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近3600亿元,存款准备金与加息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目的是要防通货膨胀!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回收流动性,这也导致大部分中小房企开发贷款申请办理相当困难,融资渠道几乎被堵死。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用于调节经济重要的货币工具之一。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环节,其变动对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信息,而且市场利率具有可控性强,可测性好,能调节供应的优点。

在实践中,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一些国家已经放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一些保持谨慎的态度使用。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会影响货币的预期价值和货币总量,同时和市场利率有正相关的联系。

二.实证

2007年到2011年数据

日期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存款利率

2011年6月20日21.50% 18.00% 3.25%

2011年5月18日21.00% 17.50% 3.25%

2011年4月21日20.50% 17.00% 3.25%

2011年3月25日20.00% 16.50% 3.00%

2011年2月24日19.50% 16.00% 3.00%

2011年1月20日19.00% 15.50% 2.75%

18.50% 15.00% 2.50%

2010年12月20

18.00% 14.50% 2.50%

2010年11月29

17.50% 14.00% 2.50%

2010年11月16

2010年5月10日17.00% 13.50% 2.25%

2010年2月25日16.50% 13.50% 2.25%

2010年1月18日16.00% 13.50% 2.52%

2008年12月2515.50% 13.50% 3.60%

2008年12月5日16.00% 14.00% 3.60%

17.00% 16.00% 4.14% 2008年10月15

2008年9月25日17.50% 16.50% 4.14% 2008年6月25日17.50% 17.50% 4.14% 2008年5月20日16.50% 16.50% 4.14% 2008年4月25日16.00% 16.00% 4.14% 2008年3月25日15.50% 15.50% 4.14% 2008年1月25日15.00% 15.00% 4.14%

14.50% 14.50% 3.87% 2007年12月25

13.50% 13.50% 3.87% 2007年11月26

13.00% 13.00% 3.87% 2007年10月25

2007年9月25日12.50% 12.50% 3.60% 2007年8月15日12.00% 12.00% 3.33% 2007年6月5日11.50% 11.50% 3.06% 2007年5月15日11.00% 11.00% 2.79% 2007年4月16日10.50% 10.50% 2.79% 2007年2月25日10.00% 10.00% 2.52% 2007年1月15日9.50% 9.50% 2.52%

数据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到2008年为上升,2008年到2009年初为下降,2009年到2010年末为平稳,而2011年又开始持续上升。与之相对应的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与它大致相同。但是可以明显发现市场利率的波动相对存款准备金率来说较小。

同时我们可以看见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在08年6月25日,而市场利率的下降是在同年的9月26日。再看存款准备金率在10年5月10日上升,而市场利率在同年的10月20日。这说明市场利率的变化相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来说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时间大概在3个月。

调整背景

根据m=,可知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成反比,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在2007年到2008年年中,中国当时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状态,而在这是相应的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造成的通货膨胀,央行在这期间不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以及制造信用度能力下降。因为货币乘数的下降,社会的流通资金变少,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最后资金流动性下降。

而到2008年后期,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起中国经济不景气。央行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货币供应量,最后是社会资金流通量增加,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到了2010年初,中国的经济已经好转而且又有通货膨胀的倾向。央行又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直到现在存款准备金率还没下降的现象,并且以21.5%处于历史最高峰。说明现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cpI十分的高。

调整的利弊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先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信用制造能力,再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最后影响社会经济情况。

有利方面

1.从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不断出现通货膨胀显现,存款准备金率抑制了其

恶化,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健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2.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因素越来越多,金融风险渐渐变大,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防

范金融风险.在2009年的金融风暴中,中国的经济受到影响较小。

3.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能力比较强,可以弥补公开市场业务的不足。比如近来的通货

膨胀十分严重,公开市场业务已经无法有效调整。

4.与利率相比不会引起汇率的变化。现在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利

率调整会引起汇率的波动。

5.因为超额准备金的存在,对银行的影响有限

6.因为可用资金的减少,银行加强存款工作,增强企业实力。

7.促进商业银行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不良贷款。

不利方面

1 .影响银行盈利水平,因为其发放贷款的减少,减少了企业福利。

2 .中小银行或者企业的考验,以为其资金相对不充足。会使一些新型产业在起步阶段有一定困难。

结束语

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十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它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十分的猛烈,所以不用来作为日常调整货币需求的工具。同时它的有利方面多余有害方面,所以带来的经济调控效果比较良好。但不能经常调动,以免引起央行影响力的下降、市场调节能力的减弱、股票证券等的剧烈波动和利率的变动。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十分的高表明央行要采取货币从紧政策来控制局部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同时通过今年的cpI的变动,发现cpI(cpI的高低可以反应通货膨胀)终于在10月因为存款准备金率的上升而下降。这充分体现了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利率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利率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利率的影响 张川动环0901 201972163 摘要:本文运用数据研究法,对2019年—2019年间,30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 利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1)在一个月内市场利率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反应不明显,到三个月时会有一定是正向反应;(2)相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动幅度,市场利率的波动 幅度较小,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利率的影响有限。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市场利 率一·引言 今年国家调整金融政策,几乎每月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一次,至6月20日共上调 六次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21.5%,创历史最高点,每次约调整0.5个百分点,就一次 性冻结银行资金近3600亿元,存款准备金与加息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目的是要防 通货膨胀!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回收流动性,这也导致大部分 中小房企开发贷款申请办理相当困难,融资渠道几乎被堵死。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用于调节经济重要的货币工具之一。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中 的重要环节,其变动对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信息,而且市场利率具有可控性强,可测性好,能调节供应的优点。 在实践中,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一些国家已经放弃了法定 存款准备金制度,一些保持谨慎的态度使用。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调整存款准 备金率会影响货币的预期价值和货币总量,同时和市场利率有正相关的联系。二.实证 数据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2019年到2019年为上升,2019年到2019年 初为下降,2019年到2019年末为平稳,而2019年又开始持续上升。与之相对应的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与它大致相同。但是可以明显发现市场利率的波动相对存款准备金率来说较小。 同时我们可以看见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在08年6月25日,而市场利率的下降是在同 年的9月26日。再看存款准备金率在10年5月10日上升,而市场利率在同年的10月20日。这说明市场利率的变化相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来说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时间大概 在3个月。 调整背景 根据m=,可知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成反比,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在2019年到2019年年中,中国当时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状态,而在这是相应的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造成的通货膨胀,央行在这期间不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以及制造信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上证综指的影响分析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上证综指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相关文献介绍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将产生的影响,然后介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之后通过建立一元回归模型来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消息是否影响了我国上证综指在宣布日后的首个交易日的表现,最后针对我国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一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股票市场回归分析 一、引言 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货币政策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即传统的“三大法宝”: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威力较大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的冲击也很大,被形容为“一剂猛药”。然而近年来,我国央行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中2007年调整10次,2008年调整9次,在2010年调整6次,如此频繁地使用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比较少见。针对我国这一特殊情况,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不仅仅只是起到了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对我国股市也产生了波动影响。 自1998年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宣布日与政策执行日之间就有时间间隔,而股市反应灵敏,股市投资者一般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公布后即做出反应,因此本文将按时间顺序分三个阶段来分别分析股市在宣布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所做出的反应:三个阶段分别为2007年,2008年,2009—2011年。将这段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的目的在于2007年是我国阶段性牛市,上证综指由2728.19上涨到5261.56,并达到历史最高点6124.04;2008年上证综指一路下滑,至年末已跌到1820.81;2009—2010年则为指数震荡阶段,既没有突破历史高点,也没有跌破历史低点。因此,按时间顺序选取的三个阶段来分析股市所做出的反应颇具有代表性。同时,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借此研究结果来探索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后市是否带来强烈的“利好”或“利空”的影响。 2、研究现状 国外在研究存款准备金变动对股市的影响主要通过货币供应量对其进行研究。国外主要用三类方法对货币供应量和股市价格关系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分别是回归分析方法、事件研究方法和向量自回归(V AR模型)分析方法。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大部分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有影响,存在逆向变化关系。 我国国内研究集中两个方面:一是对货币政策的研究,包括货币政策对经济指标的影响,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意义;二是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渠道,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及利率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及利率政策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 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近二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1998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进行调整.

自1998年以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两次大的调整,一次是1 998年3月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最近的一次是从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是使银行的信贷膨胀遭到遏制,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也将持续存在,银行业绩增长令人担忧。这些担忧反映到股票市场上,可能意味着下半年银行股将难以走强。而如果银行能够成功实现向零售银行业务的转变,大幅提高中间业务收入,降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那么该类银行无疑将受到投资者追捧。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利率及利率政策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根据资金借贷关系中诸如借贷双方的性质、借贷期限的长短等,可把利率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短期利率和中长期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事件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对2011年和2012年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消息发布日会引起股市波动,但波动方向不明,而在调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对股市有负相关的影响,同时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效应。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事件分析法;异常收益率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6432 (2014) 20-0053-03 1引言与文献综述 存款准备金是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 策之一,它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 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 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直接影响着市 场中流通的货币供给,从而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1984年到2012年,28年的时间里,中央银行总共调整了45次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并非是仅针对股市,但由于其改变 了货币供应虽、利率等指标,而股票市场的供求和投资者的投资

意愿必然受到上述指标的影响,因此,研究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不仅有 助于指导投资者未来的投资行为,而且有助于分析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的途径和有效性。 国内外学者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做 过不少研究,Haedouvelis (1987)利用事件研究法对两个时间段1979 —1982年、1982 —1984年股市进行了检验,结论是:货币供应虽突然增加,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易纲、王召(2002)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对资产价格有一定影响,货币数虽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仅取决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而且一定意义上还取决于股市;刘德红( 2009)运用干预分 析模型对2007年至2008年前后两年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效应。 2事件研究法 2.1事件研究法 所谓的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是指当市场上发生某一事件时,排除其他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后,统计股价会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以及是否会产生“异常报酬率”(abnormal returns),由此,可以通过这种分析方法知道某一事件的发生,是否会引起股价的波动。根据此原理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时间并统计此事件发生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股票市场影响汇总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世界金融经济的发展与创新的加快,我国经济实力得到迅速增强。在多于财富处理的方式上,在通过存款或是购买理财来获取相应的增加值外很多人都倾向于将钱投入股市,据调查,我国股民数量已经超越了1.2亿,且仍有上升的空间。不过与国外相比,我国股票市场仍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我国股市的投资功能产生了制约还对我国货币政策才喊声了一定的影响。如退市制度的不完善、上市欺诈内幕交易等。按理论理论上说,股票市场的运行方向应该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成负相关,但是这一点在我国却不明显。所以在采取对货币政策改革或是采取相应措施,当局应当考虑货币政策对股市带来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政策。相较于西方国家,由于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我国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过于频繁:在2011年,央行先是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接着又下调过三次。央行决定下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在2015年2月5日公布并实施。并且,为了提高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形势较为严峻。而据巴克莱银行业的分析师预测,我国还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虽然这一举措有利于抑制资产质量恶化,但也会使银行业的净息差产生很大的下行压力。 我国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满足今年春节这段期间的流动资金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使金融系统的压力增大。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和反腐行动,使大量资金流出,从而导致流动资金需求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大。而近期的人民币贬值,可能会使资金外流情况进一步恶化,所以随着美元的不断回升,外汇占款将会下降,而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也会呈现趋势性下降。另外逐渐成熟的结构性产品也使金融系统压力增大。所以这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表明,与股票市场的调节相比,我国更侧重于资金外流对资金流动产生的影响。本文针对近期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利用Eviews软件进行科学的实证分析,研究其对股票市场所产生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得出自己的见解。 关于这次降准,其带来的效果的呈现仍需要一段时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经济上,有利于避免经济波动,保持松紧适度的流动性,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和价格稳定。另一方面,有利于为我国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支农”和“支小”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以促进“小微”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所以我希望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市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我国频繁变动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这也是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的实证检验。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针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情况,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假设。于东(2012)[1]认为我国经济存在不少潜在隐患,如:经济发展过热、通货膨胀等问题,就2011年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七次调整,他认为这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另外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重要的调控工具,它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金利玲(2012)[2]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票市场存在滞后、不稳定的影

存款准备金率表

1. 存款准备金率表: 存款准备金率表:TQ_RT_DRRATIO From : 市场风险项目组 注1:1-法定存款准备金 , 2-超额存款准备金 注2:CNY-人民币 注3:1-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 2-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 3-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 4-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 注4:0-否 , 1-是 第1页

数据示例 select drrtype, cur, applyobject, drrratio, adjustrange from tq_rt_drratio where valenddate = '19000101'and isvalid = '1' ratio : 比,比率,系数 drrtype cur applyobject drrratio adjustrange --------------------- -------- ----------- 1CNY120.0000-0.5000 1CNY218.0000-0.5000 1CNY414.0000-0.5000 1CNY516.0000-2.0000 存款准备金率 From : 百度文库 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存在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专家称预计年内存款准备金率或下调2至4次。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交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越大。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增长: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少,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就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和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存款,就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制度: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利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基准利率及准备金率调整一览表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基准利率及准备金率调整一览表 发布日期:2008-9-7 10:38:42 来源:互联网编辑:admin 历年存贷款利率调整表 发布日期:2008-3-28 19:51:08 来源:互联网编辑:admin 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新浪财经注:此为1997年10月23日降息1.80个百分点以来最大降息幅度),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同时,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完)

单位:年利率% 调整时间活期1年2年3年5年贷1年1年存贷息差 1990-4-15 2.88 10.08 10.98 11.88 13.68 1990-8-21 2.16 8.64 9.36 10.08 11.52 1991-4-21 1.8 7.56 7.92 8.28 9 8.46 0.9 1993-5-15 2.16 9.18 9.9 10.8 12.06 9.36 0.18 1993-7-11 3.15 10.98 11.7 12.24 13.86 10.98 0 1996-5-1 2.97 9.18 9.9 10.8 12.06 10.98 1.8 1996-8-23 1.98 7.47 7.92 8.28 9 10.08 2.61 1997-10-23 1.71 5.67 5.94 6.21 6.66 7.65 1.98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需将其存款的一定百分比缴存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达到控制基础货币,从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备付金比率的要求,将原来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合二为一。目前,备付金是指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超过存款准备金率的那部分存款,一般称为超额准备金。 什么叫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在某一个时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由于许多金融工具具有货币的职能,因此,对于货币的定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如果货币仅指流通中的现金,则称之为M0;狭义的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仅指企业的活期存款;而广义货币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何谓“央行被动购汇”? 按照目前的结售汇制度安排,企业应当将外汇收入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则必须将超过一定金额的购入外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卖出。如果企业需要购买外汇,则需要到外汇指定银行凭相应的证明文件购买,相应地,外汇指定银行在外汇不足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买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需要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因此,一旦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外汇供应量增大,而同时要保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就不得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被动地买入外汇,卖出人民币,也就是吐出基础货币。 什么是贷款迁徙分析或信用风险迁徙分析? 贷款迁徙分析或信用风险迁徙分析(loan migration analysis or credit risk migration analysis),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以概率分析为基础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是用贷款的历史损失数据来推算当前一家银行贷款组合中贷款损失所占的比重,从而确定贷款损失准备是否充足。一般来说,贷款迁徙分析有四个主要的步骤: 1、将贷款组合按照贷款的种类或风险类别分组。如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还可将贷款以划分为房地产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类别。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别的贷款具有不同的损失状况(different loss history)。 2、确定各类别贷款的损失率。如关注类贷款在第四个季度的损失是2%; 3、对影响贷款损失率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现有损失率进行调整; 4、将调整后的损失率乘以当前季度各类别贷款额,得到各类别贷款的损失额。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历史数据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历史数据法定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须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提高准备金率意味着金融机构可用来放贷的资金减少;降低存款准备金利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的利息收入降低. 超额准备金存款--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超出法定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表1.存款准备金比率历次调整一览: 时间调整内容 1987年10% 上调为12% 1988年12% 上调到13% 1998-03-21 13% 下调到8% 1999-11-21 8% 下调到6% 2003-09-21 6% 提高到7% 2004-04-25 7% 提高到7.5% 2006-07-05 7.5% 提高到8.0% 2006-08-15 8.0% 提高到8.5% 2006-11-15 8.5% 提高到9% 2007-01-15 9% 提高到9.5%

2007-02-25 9.5% 提高到10% 2007-04-16 10% 提高到10.5% 2007-05-15 10.5% 提高到11% 2007-06-05 11% 提高到11.5% 2007-08-15 11.5% 提高到12% 2007-09-25 12% 提高到12.5% 2007-10-25 12.5% 提高到13% 2007-11-26 13% 提高到13.5% 2007-12-25 13.5% 提高到14.5% 2008-01-25 14.5% 提高到15% 2008-03-25 15% 提高到15.5% 2008-04-25 15.5% 提高到16% 2008-05-20 16% 提高到16.5% 2008-06-15 16.5% 提高到17% (一次提高1% ,分两步实施) 2008-06-25 17% 提高到17.5% (一次提高1% ,分两步实施) 2008-09-25 *17.5% 下调至16.5% (部分金融机构下调) 2008-10-15 16.5% 下调至16.0% 17.5% 下调至17.0% (工行等六家银行) 2008-12-05 16.0% 下调至14.0% 17.0% 下调至16.0% (工行等六家银行) 2008-12-25 14.0% 下调至13.5% 16.0% 下调至15.5% (工行等六家银行)

我国利率政策调整的有效性分析_以2008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例

GUIDE TO BUSINESS 企业导报 企业导报· 2009年第5期四、网点购建装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有关固定资产购建管理规定和工作实际,营业网点购建装修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及所在单位基本情况 1.现有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建筑面积,账面价值,近三年来每年该项目投入情况,人员、业务量情况,项目所在行近三年主要经营成果,业务在地区占比等情况。 2.拟购建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建筑面积,账面价值,投资估算,周边客户资源情况,业务发展前景预测。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通过对现有网点和新购建网点或网点装修前后在地理位置、建筑面积、物业条件和功能分区和客户资源的优劣利弊来阐述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地理位置特征。包括对网点所处道路、停车便利特征、公交站点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 2.户外视觉营销。包括对网点户外视觉效果、竖牌广告设置、楼顶广告牌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 3.物业条件和形象因素。包括对网点物业类型、视觉通透性、网点外部形象、网点装修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 4.内部功能分区因素。包括对现金区面积占比、理财区设置、咨询柜台设置、低柜区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 (三)业务发展前景 1.项目所在地经济、金融概况、经营环境。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存贷款等指标,对增设网点的项目还需提供同城区同业网点数和本行已有网点数及未来几年内 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2.未来三年主要业务的发展速度。对存贷款、各类中间业务规模进行预测,并测算出业务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 1.立项可行性分析。项目在立项过程中与上级行、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情况,初步考察的倾向性意见,该项目在全行本年度项目计划中的排序情况,如迁址项目,原项目的处置利用情况。 2.面积可行性分析。购建或装修项目建筑物空间是否合理;是否适合用于银行营业场所;建筑面积是否符合上级行有关网点建设面积标准规定(如为超面积项目,应详细论证面积超出的必要性);属于固定资产项目的是否符合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3.价格可行性分析。拟购建的铺面与周边同类型项目的价格情况;装修单面积造价在当地同类型项目价格比较情况;购建或租赁的价格对比分析。 4.效益可行性分析。对项目投产后的存贷款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经营成本、利润等经营指标进行测算,测评出项目投资回收期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对的项目经营效益进行可行性分析。 (五)项目实施方案,投产进度与资金使用安排,项目风险控制措施等。 (六)其他方面。项目实施前、后的房屋(土地)的相关权证信息。如为置换项目,需提供具有评估资质的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以及拟置换项目的相关权证信息。 我国利率政策调整的有效性分析 ———以2008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例 张丹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本文分析了2008年利率政策调整的有效性,得出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利用货币政策对缓解流动性过剩及 经济发展过热的效果是明显的,而在经济下滑的形势下,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结论。 【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过剩;有效性分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 1984年我国开始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1998年3月~1999年11月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从13%下调到6%;2003年9月21日由6%调高至7%;2004年4月25日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我国频繁的使用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上半年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于1月25日,3月25 日,4月25日,5月20日,6月15日和25日分别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7.5%。下半年由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央行宣布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为进一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又先后于10月15日,1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4.5%,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为13.5%。!!!!!!!!!!!!!!!!!!!!!!!!!!!!!!!!!!!!!!!!!!!!!!!!!!!!!!!!!!!!!!!!!!!!!!!!!!!!!!!!!!!!!!!!!!!!!!!!!!!!!!!!!!!!!!!!!!!!!! 115

以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摘要】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在央行存放的款项。存款准备金率则是指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从理论上来说,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存款准备金率微小的变化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变化,能够迅速达到中央银行的既定目标,同时对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因此,正确认识我国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 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年—1998年3月)? 1984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设定的最初目标是为中央银行筹集资金,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银行。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一律调整为10%。1987年和1988年是我国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价格的全面开放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使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两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8月出现挤兑抢购风潮,迫使中央银行于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之后一直到1998年基本保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 (二)下调阶段(1998年3月—2003年9月)? 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由通货膨胀风险变为通货紧缩风险,国内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为了刺激经济增长,199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法定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二为一,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1999年,我国的GDP增幅滑落到%,经济仍然处在较为低迷的状态,因此央行在11月21日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以刺激经济增长。从1998年到1999年,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降到6%,下降的幅度很大,之后一直到2003年9月保持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 (三)平稳上升阶段(2003年9月—2008年9月)? 2003年,扩张性的政策造成了我国投资过热,宏观经济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物价上涨迅速等不利情况。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从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

关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学号: 银行经营与业务课程论文 (2008 级本科) 题目:关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综述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金融 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0 年12 月20 日

银行经营与业务课程论文 关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综述 摘要: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将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或减少。对于存款准备金频繁调整的利弊众说纷纭,有些人担忧它会带来经济的不良发展; 央行表示,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问题,正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学者关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其调整。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 货币政策; 信贷资金; 商业银行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制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量,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至今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三十多次调整,尤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从2008年开始不断调整,特别今年分别在1月18日、2月15日、5月10日、11月16日、11月29日、12月20日进行了六次调整。总体上看,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国家在实施货币政策方面比较谨慎利率的调整,将重心放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这样频繁调整又将对商业银行造成怎样的影响? 1.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上调的原因 夏彩君(2009)认为: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第一,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被认为是收缩银根的标志,是为了减轻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压力;第二,降低资金流动性;第三,抑制通货膨胀;第四,防范金融风险。 李颖(2005)指出: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货币信贷总量的过快增长是提高准备金率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是仅仅依赖公开市场操作手段, 达不到金融调控的目的 董淑霞(2008)的观点是:与利率政策相比,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可以避免再次上调利率导致的汇率稳定压力,在目前利率持续走高的前提下,与央票据相比,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人民银行不需要直接支付宏观调控的高成本。 牛丽萍,李瑞冉,常姣洁(2010)共同认为:对通货膨胀预期因素促使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避免出现大规模的物价上涨;回笼资金,为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公平竞争提供有效的市场环境。 笔者认为,央行2010年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冻结流动性,减少商 - 1 -

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word资料10页

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自信阳光网晨报】今天央行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利率的消息占据了个大财经新闻的头条版面,那么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呢?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中文名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外文名deposit-reserve ratio 别称存储准备金 存款银行中央银行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9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9年11月29日傍晚六点半,央行再次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内第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2基本资料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R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 ,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增长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1]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制度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发展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

提高存款准备金和里利率的原因

我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效应 人气: 专题:存款准备金率密集上调与风险管理 内容提要:本文从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较西方国家更加有效、调控流动性更具优势、以及解决我国当前经济金融矛盾更具成效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期我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从收缩流动性、减轻通胀压力、缓解房地产上涨动能等方面,综合评估了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据此对我国货币政策取向进行了预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数量型货币政策仍将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融调控手段之一。 关键词:金融调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应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是为保证商业银行对客户清偿力而设,其后增加了资金清算功能,并逐步发展成为货币政策工具。我国自1984年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主要履行了两大功能,一是1984年—1998年间的央行筹集资金、调整信贷结构以及清算功能,二是1998年至今的货币供应量调控功能。2006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存款准备金调控的频率和力度,2006年7月—2008年6月间,为抑制经济过热,央行一方面连续7次上调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2.52%调高至4.14%,另一方面连续18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5%提升至17.5%的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9月—2008年12月,为有效应对美国经济危机,在连续4次调降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2.25%的同时,连续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5.5%(中小型金融机构为13.5%);2010年以来,与前期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双管齐下”不同的是,为收缩市场流动性,没有动用加息手段,仅单纯3次上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至17%的历史较高水平(如图1所示)。为什么在国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普遍“淡出”情况下,我国还频繁使用?为什么2010年仅选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其成效如何?本文将就此进行全面分析,并推测未来货币政策调控取向。 一、我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在保持利率和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尽早尽量收缩流动性,实现“稳经济增长、防金融风险、破房产泡沫”等多重目标,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成为最佳调控政策选择。这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决定的:

高中政治正确认识存款准备金率与存贷款基准利率学法指导

高中政治正确认识存款准备金率与存贷款基准利率 从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来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抑制货币信贷规模过快增长,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向过热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从9月25日起,下调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不能等同。 1. 二者的区别 (1)含义不同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就叫做存款准备金率。例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中央银行缴存1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就只有90万元。 利率就是利息率的简称,即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存贷款基准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所谓基准即标准、参照的意思。一般情况下,存款利率可以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下浮,但不能上浮;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至上浮70%。 (2)影响不同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金额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当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发放贷款的资金数量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也因此减少,有利于减轻或抑制通

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有效性研究

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工具有效性研究 ——基于中国IS-LM模型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阐述,并对凯恩斯经典分析框架IS-LM模型进行推导,采用1990-2010年统计数据进行计量经 济学回归拟合,构建了属于我国当前的IS-LM框架。在此框架下针对中国央行 较多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给出实证检验,实证显示: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适 宜用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而在未来转为利率调节是最终选择,最后针对中 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市场的完善,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利率,IS-LM模型,回归分析,外汇储备 [Abstract] Through monetary policy on the statutory deposit reserve ratio and interest rates is elaborated, and the Keynes classical analytical framework IS-LM model was derived, with 1990-2010 year statistical data econometrics fitting, constructed in China belong to the current IS-LM framework. In this framework to the China Central Bank more use of deposit reserve rate tools give empirical test,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e current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suitable to use the deposit reserve rate adjustment, and in the future to the interest rate adjustment is the ultimate choice, finally aimed at the Chines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and perfec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giv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the deposit reserve ratio, interest rates, the IS-LM model, regression analysi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引言:笔者针对当前中国央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中,较多采用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少使用利率工具的现象,提出疑问;并试图结合中国经济现状,运用经济学专业知识进行解释。本文主要探讨货币政策中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工具,在中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问题,通过推理两个工具对中国当前IS-LM曲线的冲击,采取谁的冲击幅度较小谁更优良的标准进行检验。安排如下:首先简要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概念,然后构建凯恩斯IS-LM模型分析构架,接着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 7.0对中国的IS-LM曲线进行回归拟合,以IS-LM 模型为基础,模拟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对其的影响冲击,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一、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以及IS-LM曲线。 央行最近调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估计这一举将释放6000亿元的流动性。作为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率在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收缩与扩张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通过调高或调低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货币相应减少或增加,由于存在货币创造和存款乘数机制,基础货币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并且整个市场上的宏观经济预期也跟随着上下波动,消费、投资、外需势必也会发生变动,从而国民收入、就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会受到有效的影响。一般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是数量型工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