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38.94 KB
- 文档页数:2
家禽葡萄球菌病怎么办家禽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措施【常见问题】家禽葡萄球菌病怎么办?【专家解答】家禽养殖当中如果一旦受到病菌的影响的话,很容易传染,如果没有及时的去治疗的话一定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的,所以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疾病的预防,那么家禽葡萄球菌病怎么防治呢。
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常表现多种类型,如关节炎、腱鞘炎、脚垫肿、脐炎和葡萄球菌性败血症等,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现将预防及治疗措施介绍如下:【疾病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禽舍通风,保持清洁,避免拥挤,光照适当,饲料中要有适当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笼具要经常检修以防造成外伤,同时做好鸡群的鸡痘免疫接种也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
用0.1~0.3%过氧乙酸定期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对防治本病有较好效果。
在常发地区或药物治疗效果很差甚至无效的地区,可考虑使用疫苗接种防治本病。
国内研制的鸡葡萄球菌多价氢氧化铝灭活苗可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疾病治疗】采取药物治疗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氟哌酸、新霉素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鸡群发病时,选用氯霉素按0.1%拌料,或氟哌酸按0.04%拌料,进行全群投药,连喂5~7天,同时还可配合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以减少发病鸡死亡,提高疗效。
使用中草药方剂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1)黄芩、黄连叶、焦大黄、黄柏、板蓝根、茜草、大蓟、车前子、神曲、甘草各等份加水煎汤,取汁拌料,按每只每天2克生药计算,每天一剂,连用3天,对急性鸡葡萄球菌病有治疗效果。
(2)蒲公英15份,野菊花、黄芩、紫花地丁、板蓝根、当归各1份,粉碎混匀,按15%比例混合饲料中喂服,从22日龄开始,分3次给药,每疗程连续7天,隔7天再服,可预防鸡葡萄球菌病。
(3)鱼腥草、麦芽各90克,连翘、白及、地榆、茜草各45克,大黄、当归各40克,黄柏50克,知母30克,菊花80克,粉碎混匀,按每只鸡每天35克拌料,4天为一疗程,对鸡葡萄球菌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鸡感染葡萄球菌的解决方案鸡葡萄球菌有何妙招
鸡葡萄球菌病是一种对鸡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性细菌疾病,任何年龄的鸡,甚至鸡胚都可以感染。
虽以4-6周龄的雏鸡对其极为敏感,但实际上此病在40-60日龄的中雏感染最为严重。
因本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预防本病要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
达龙炎清+达龙抑支霉治疗鸡葡萄球菌。
新生雏鸡脐炎,可由多种细菌感染所致,其中有部分鸡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可在1~2天内死亡。
临床表现为脐孔发炎肿大、腹部膨胀等,与大肠杆菌所致脐炎相似。
败血型鸡葡萄球菌病,该型鸡生前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一般只见鸡只精神、食欲不好,低头缩胫、呆立,病后1~2天死亡。
死后可见鸡胸腹部翅膀内侧皮肤,有的在大腿内侧皮肤、头部下颌和趾部皮肤出现皮肤湿润、肿胀、相应羽毛潮湿易掉。
成年鸡多发关节炎、肿胀、热痛感、站立困难、胸骨着地、行走不便、跛行、喜卧,有的出现趾底肿胀、溃疡结痂、肉垂肿大出血、冠肿胀有溃疡。
家禽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策略家禽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能够对家禽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该细菌感染的扩散,保障禽类养殖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将探讨家禽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策略,并分点具体列出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禽舍:清洁禽舍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
定期清洁和消毒禽舍可以有效减少感染源,降低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
- 加强禽类的隔离管理:对于疑似感染葡萄球菌的禽类,应将其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
隔离管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可帮助控制感染的扩散。
- 控制野生鸟类和害虫的进入:野生鸟类和害虫可能成为携带葡萄球菌的传播媒介。
加强对禽舍周围环境的管控,防止野生鸟类和害虫进入,可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 鉴定感染性质: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先鉴定感染的具体性质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
这有助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 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是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治疗,避免过量使用或提前停药。
3.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保持良好的饮水环境:家禽的饮水环境应该保持清洁,新鲜的水源可以降低葡萄球菌的存活和感染的风险。
- 合理饲喂家禽:合理的饲喂可以提高家禽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葡萄球菌感染的概率。
为家禽提供适宜的饲料,合理控制饲料质量和用量,是预防感染的重要一环。
4. 定期进行健康监测- 执行定期的体检和疫苗接种:对家禽进行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此外,定期接种疫苗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 监测卫生情况:定期监测禽舍的卫生情况,包括床屑、粪便等,可以帮助发现葡萄球菌感染的早期迹象,并及时进行清理和处理。
5. 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培训- 提供员工卫生知识培训:加强对养殖场员工的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对葡萄球菌感染防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蛋雏鸡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症状蛋雏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养鸡技术鸡肉和鸡蛋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食物,它们含有多种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我国养鸡业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基本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但是在养殖工作中,仍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疾病的侵扰,使养殖利润大大降低,同时还会造成鸡死亡,葡萄球菌病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雏鸡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症状蛋雏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病原和流行特点该病的病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该菌的致病性较强。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环境当中,土壤、空气、饲料、水以及鸡的羽毛、皮肤、黏膜、肠道、排泄物中都有。
当鸡皮肤发生损伤或者感染疾病时易感染此病。
另外,该病还可以经由呼吸道以及消化道进行传播。
该的主要发病群体为1~2月龄的雏鸡,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粗放、养殖环境污染严重、鸡群的饲养密度过大以及其他环境条件不适宜,尤其是通风换气不到位而引发该病的发生。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在潮湿季节的发病率明显要高于其他季节,并且由于饲养模式不同,发病率也不同,通常笼养模式下的发病率要高于平养模式。
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危害较大。
2、临床症状1~2月龄的蛋雏鸡患病后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关节炎以及脐炎。
临床特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急性败血症型。
发病后病程较短,鸡在发生急性败血症后,在胸腹部以及腿内侧会有较为明显的水肿症状,从外观看为紫黑色,其中含有血样渗出物。
病鸡的羽毛松散、有脱毛的现象,如果皮肤发生破损,会流出褐色或者紫红色的液体,并且大多数的病鸡会排出黄绿色的粪便。
脐炎型。
脐炎型发病较急,病程较短,一般刚孵化出的雏鸡发病率较高,病鸡的腹部膨大,脐孑L 发炎、肿大,有的病鸡脐部有暗红色或者黄色的分泌物,病程相对较长的则会形成干涸的坏死物。
关节型。
这一类型多为慢性经过,病程相对较长,病鸡跛行,不喜站立,或者不能正常站立,常卧地不起,病鸡的食欲尚可,但是采食较为困难,因此逐渐的消瘦,最后会衰弱死亡,尤其是在大群饲养时较为明显。
中国动物{盘瘥2002年第19卷第3期 一41 5.3断喙不当,烧伤雏鸡舌尖,影响采食,饮水;引起 慢性饥饿而死亡。 5 4鼠害损伤:危害雏鸡最严重的是大褐鼠。 5 5踩死,压死,砸死等 6高温雏鸡对高温有一定的耐受力,一日龄锥鸡的 致死温度是47℃,温度超过37℃以上对雏鸡虽掏不成 死亡,但如果高温、高湿、通风不良三个条件同时存在, 雏鸡很难适应,伸颈扬头或伏地频频喘气,软碓不动, 最后衰竭死亡。 7氨气危害育雏舍为了保暖都比较重视密封,忽视 通风,当鸡粪和落地饲料遇到大量水分,就产生大量氨 气和其它有害气体,当氨气浓度太大时,可灼伤雏鸡眼 部,引发结膜炎,角膜炎,溃烂、流泪,甚至失明 失明的 雏鸡最终是饿死。 8一氧化碳中毒用煤加热又无良好的通风排风设 备.一氧化碳大量散布育雏舍内,极易引起雏鸡一氧化 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雏鸡剖检肺部呈典型的樱桃 红色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育雏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因 素是饲养管理的完善程度。雏鸡在一周龄内,如果死 率超过l%,首先应该全面查找饲养管理工作,找出原 因,并立即纠正,其砍才考虑是否有什么疾病存在,采 用什么特效药物。只有良好的饲养管理,才能将雏鸡死 亡率降到最低 文章编号:1005—944X{ 2tx ̄2)o3一o041一叭 凿 病反应体系污染措施 李春晖(大连市动物卫生监督捡验所 1 16013) PCR技术是利用DNA聚合酶,在体外大量台成 (扩增)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具有特异性好、 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特点。即使在l0万个细胞中 有一个拷叹的待检核苷酸序列.电可用PCR技术检测 出来。伴随着高敏感性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在不禽 目的基因的样品中有微小的污染一几个目的基图的 片段,就会由亍=PCR的扩增作用产生假阳性结果 所 以防止反应体系的污染就成为PCR技术检测动物疫 病成败的关键。本文依据实际操作体会,采取以下有 效措施,防止了交叉污染,减少了假阳性结果的出现一 l制定动物疫病PCR检测技术操作规范 严格依照 规范操作 规范的内容包括如何采集和保存样品、制 各样品、扩增操作及PCR产物检测等内容 2规定工作区域操作区域分开这是最重要措施,专 J细胞分离及样品制备的超净工作台配备紫外线消毒 灯.经常进行消毒;专门设工作台进行PCR扩增反应. 反应后的产物在另一工作台上进行结果分析,绝不能 放A样品处理和PCR反应的工作台上进行 3样品制备应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避免样品间的互 相污染,化验操作人员的一切操作都要戴一一次性手 套 凡是用于样品制备的一切试验器皿都要在0 1% DEPC水中浸泡48h后高压灭菌,晾干使用 4保存 f物及其他试剂的冷柜专柜专用,按试验设计 配制总反应混合液;尽量减少试剂、引物容器的开盖次 数和时问:防止空气、尖头、溅沫、污染引物及试剂: 5检测动物疫病的各种器皿专用,用于PCR反应的微 量可调加样器绝不能用于反应后的结果分析。 6对用于PcR检测的工具如加样器、尖头、Eppendod 管、离心机、振荡器等定期清洗,定期使用紫外线照 射。对于各个操作区域在每次试验完成岳均将紫外线 灯打开.照射2}l以上 7每次试验都设立阳性对照,不但可以检测核酸污染 的程度和原因,还可以提高PCR检测动物疫病的精 度 8试验完毕后的废弃液、尖头、Eppendorf管等要集中 存放、统・焚毁处理,防止对试验环境的污染。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我所在检测l 024份动物疫 病样品中,无一例因污染等原因造成假阳性结果,取得 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62 VcJ1.1 9 NO.7(T()tal N0.85)
对发病猪用血虫净(贝尼尔)治疗,每隔两天注
射1次,连续2~3次。
4.2群体预防
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对猪群用1 000 mg/kg土
霉素及200 mg/kg金霉素拌饲料,用药两周。另外,
做好猪群外寄生虫的防治工作,每周用20~30 g/t.
敌百虫灭猪体外寄生虫。
4.3加强饲养管理
将发病猪并栏,与临床健康猪隔离;加强猪舍周
围环境消毒,做好灭蚊灭鼠工作。
经过以上综合防制措施,该猪场疫情得到控制;
对猪群用药2周后,临床发病猪明显减少,个别发病
猪按上述方案治疗,基本治愈。
5 小结
本病多发生于夏秋温热季节,而在无节肢动物
活动的寒冷季节较少发生。因此.大多数学者推断,
传播媒介可能是蚊、蝇、体虱、跳蚤等吸血昆虫。
近几年有研究报道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相当
普遍,感染率也极高。
综上近述,猪感染附红细胞体以后,不但可给养
猪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通过吸血昆虫
等传播媒介对人类造成直接威胁。人感染本病原后
虽然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却增加了对其它疾病的易
感性。同时人感染本病后可通过输血和垂直传播途
径引起其他人群和胎儿感染。
(收稿日期:2002—04—26)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分析
张兆武 .韩学伟 ,王学奎
(1。天津市静海县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 301600
2。天津市动物检疫站)
目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多数养殖户在28~35 d
进行断奶,是比较可取的。但断奶后9o 的仔猪都
会出现腹泻现象,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出现应激反应
这是由于外界环境(如畜舍环境,仔猪重新组
群。和营养组成(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乳脂被谷物所
代替,易消化的酪蛋白被不易消化的植物蛋白所代
替)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所导致的结果。
2断奶仔猪肠道的变化
在仔猪阶段,其胃肠组织的生长发育比其他组
织要快。有实验表明,在仔猪生后的10 d内仔猪小
肠的吸收面积可增加1倍,所以肠道表面积的增加
和肠道功能的完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对仔猪生长十分重要。小肠绒毛膜表面}}j高密度手
指状变为平滑舌状.需要7~】4 d的时间,易造成仔
猪消化不良、睨水、腹泻疾病及传染病等,有人认为
仔猪断奶时的低采食量和日粮类型的改变可能是造
成绒毛高度改变的原因。
3消化酶分泌不足
仔猪哺乳期主要分泌胰脂酶、乳糖酶和几种蛋
自酶用于母乳的消化,0~25日龄乳糖酶活性高.但
麦芽糖酶和蔗糖酶分泌最少,21日龄前胰淀粉酶分
泌量少。有实验表明,淀粉酶活性在用含淀粉}=j粮代
替母乳5 d内活性不变.之后逐渐上升,断奶仔猪酶
活性变化和肠道绒毛膜的反应导致仔猪对植物性蛋
白和淀粉的消化率到断奶4周后方可达到最高水
平。
4仔猪免疫反应不健全
新生仔猪尤主动免疫功能,因为其在母猪子宫
内不能接触抗原,只有出生后靠母乳才能获得大量
抗体,到断奶时,母体供应停止,而仔猪自身主动免
疫系统并没有完善.因此对管理稍有不善即会导致
疾病发生。
5断奶仔猪的蛋白饲料用量与仔猪腹泻的关系
目前对于断奶仔猪来说,主要蛋白原料是豆粕
(饼)。据养殖户反映,仔猪日粮中添加25 的豆粕,
仔猪会很快发生腹泻,若添加23 的豆粕,腹泻会
马上停止。这是因为豆粕中含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
植物凝血素。后者会损伤小肠绒毛,一旦绒毛被损伤
便会降低对蛋白质的吸收;前者则可抑制胰蛋白酶
的活性,引起蛋白质分解吸收减少。由于蛋白质等不
能彻底分解,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刺激肠末稍感受
器,蠕动增强而引起腹泻。因此应减少日粮中抗营养
因子的影响,一是减少豆粕的饲喂量,以降低日粮中
蛋白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影响;二是对豆粕进行蒸煮
和焙炒以除去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这也正足低蛋白
日粮可减少仔猪腹泻和肠道损伤的原因之所在。
(收稿日期:2002—05—1 6)
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治
王双印,陈泽芬.吴佐春
(天津市蓟县畜牧局 301 900)
2000年4月中旬,我县养殖户陈某饲养的50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2年7月 第19卷第7期(总第85期) 63
只青年蛋鸡突然大群发病,并有鸡只死亡。后经确诊
为葡萄球菌病。
1发病情况 经问诊,畜主在3 d前,用没经过消毒处理的废 弃钢笔尖给鸡群做了鸡痘的皮下刺种。2 d后,鸡群 采食量降低。到第3天上午,半数鸡只体温升高,精 神萎顿,食欲减退,缩颈,一侧翅膀明显松散下垂。病 鸡闭目呆立,不愿行动,粪便稀薄并有特殊恶臭味。 用手掀起病侧翅膀,见翅内侧皮肤呈紫黑色,皮下水 肿,触之有波动感,羽毛自行脱落。 2 剖检病变 切开病死鸡皮肤,见胸、腹部皮下组织大面积充 血、出血、呈紫红色.并有胶冻样渗出物。胸腔积液, 呈黄色半透明状。心肌有多量出血点。肝脾肿大,呈 深紫红色,肝脏有灰白色小坏死点。 3实验室诊断 3.1 无菌采取病死鸡翅下脓汁涂片,经革兰氏染 色,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单个散在、或呈葡萄状排列的 革兰氏阳性球菌。 3.2 无菌采取病变部位的脓汁接种于琼脂培养基 上,经24 h恒温培养,可见生长良好的圆形、光滑湿 润、边缘整齐、不透明的黄色菌落。 3.3 取培养物做药敏试验,结果对洁霉素高敏。 经以上综合诊断,确诊为葡萄球菌病。 4治疗 发现病例后,即刻给鸡群按常量投服了安苄青 霉素+V 。经确诊后,改服洁霉素+V 十补液盐。前 3 d.洁霉素按常量的1.5倍服用,然后再改为常量 连用4 d。鸡舍用爱迪伏消毒.每日1次。并加强通 风与清扫工作。3 d后.除重症鸡死亡25只外,其余 鸡只逐渐康复采食量恢复正常。 (收稿日期:200卜04 10) 鸡盲肠肝炎病的诊治 薛志成 (iI宁省辽中县南门街6号 1 10200) 鸡传染性盲肠肝炎病。是发病率较高,危害也较 大的鸡寄生虫病。对该病病原体(组织滴虫)的检查, 在教科书或科技书刊中介绍的方法.都是采集盲肠 内容物,制盛悬滴标本镜检,或以病理切片法进行鉴 定。在实际嘘用上.这两种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本 人经过摸索和对一些参考书的学习,把取盲肠内容 物镜检原虫,改为取肝脏镜检,使我们在旨肠肝炎病 的诊断和治疗上有_『新的突破。从2000年12月1
日开始.到2001年4月末,共5个月,我们解削病死
鸡62例,疑似盲肠肝炎取病料镜检42例,检出组织
滴虫阳性39例,占解剖总数62.9 .占检验数的
92.9 。39例阳性病鸡群,约有2万只鸡,经氨苯胍
药治疗,均治愈。
1剖检病死鸡,观察病理变化
1.1 盲肠肝炎病 主要病理变化在肝脏,如肝肿、
质脆、有出虹点,重症表面凸凹不平;盲肠变化不明
显,盲肠粘膜瘀血或出血.肠腔内有酱色粘稠粪便,
多数无变化。
1.2与新城疫病混合感染时.心冠脂肪点状或弥漫
性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肠道粘膜,尤以十二
指肠有点状或斑点状出血为重;腺胃乳头出血;肌胃
角质膜下出血;脑膜充血或出血。
1.3 与大肠杆菌综合感染时,肝脏有乳白色纤维素
包膜,胸腹腔有黄色于酪样物。
2实验室检查
剖检见有肝脏肿大的鸡.都要进行组织滴虫检
查。方法是:
2.1 取肝脏一小块,将切面处于洁净载玻片轻轻触
压.然后加生理盐水一滴,混均后加盖玻片制成悬滴
片,放在显微镜下,用4O倍镜检查。如见有卵圆形,
钟摆式运动的原虫,为组织滴虫阳性,即可确诊为盲
肠肝炎病。组织滴虫钟摆运动不明显,要仔细观察,
如加热载玻片用3O C左右的生理盐水稀释效果能
更好。
2.2对比试验,在做肝脏镜检的同时,取盲肠固有
层刮取物,制成悬滴片镜检。盲肠检出率低,即使检
出阳性,原虫数量也很少。但不论盲肠是否检出阳
性,都要以肝脏检查为准。肝脏检出率基本百分之百
准确。
3 治疗
3.1氯苯胍片。为沈阳春华兽药厂生产,含量0.O1
g/片,每千克饲料加3~5片,碾碎混均后饲喂,一般
用药一天停止死亡,连用3 d即可治愈。最好同时加
喂些白糖水或维生素C,以增强抗病力.快速恢复健
康。
3.2 痢特灵片对该病也有较好的效果,但因毒性较
大,用不好易引起鸡中毒,故很少应用。
3.3 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鸡,要增加抗生素类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