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传染病鸡葡萄球菌病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17
山鸡的疾病防治
曲霉菌病:山鸡尤其是雏山鸡,1—15日龄最易感染,发病率较高,可造成大批死亡,一般发病鸡死亡率占10%—30%;30—70日龄的鸡也常发病,但死亡较少;成年鸡不易感染。
山鸡在4—7月产蛋育雏,正是夏季梅雨季节,因饲料、褥草被曲霉菌污染或因密度过大拥挤,通风不良,圈舍潮湿,易滋生曲霉菌致病。
防治办法:禁喂发霉饲料,禁用发霉褥草,注意通风换气,在夏季连绵阴雨天,最好使用火焰喷消毒。
一旦发病,可用制霉菌素或克霉***(100只鸡50万单位),混入饲料连喂5次,也可用0.1%硫酸铜液饮水。
葡萄球菌病: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易引起葡萄球菌感染,主要侵袭雏鸡和育成鸡。
临床表现主要是:最初症状为眼睛流泪,眼结膜红肿,有黏液性分泌物,眼睑肿胀,稍后发生头部肿大,精神不振,食欲明显减退,条件改善后,病鸡很快恢复正常,一般不会引起死亡,
但是有时也会全身感染而致死亡。
雏鸡患曲霉菌眼炎,也可引起异发葡萄球菌病;种鸡舍由于有铁丝网,山鸡又善于飞行,撞伤头部,也可因伤感染而引起葡萄球菌感染。
防治办法:鸡群的密度要适当,注意舍内通风换气,经常检查网舍的钉钩,清扫舍内的铁丝异物,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及时断喙,可以预防其感染。
一旦感染,可用氯霉素、卡那、庆大霉素、磺胺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应先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福建畜牧兽医第41卷第5期2019年1)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
在卫生条件好的鸡场,该病造成的损失很小,但在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良的鸡场,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该场对鸡群行为管理不当,因此建议白天不能留鸡在舍内逗留,清晨鸡放出栏后,可用拦网固定在鸡舍门口,既拦阻个别鸡只进入鸡舍,又能保持鸡舍与外界空气相通。
料槽、水壶必须放置在鸡舍外。
2)鸡舍内垫料应保持干燥,常换常新。
每天鸡群出栏后,必须清扫一次卫生,特别是将鸡的排泄物务必清扫干净。
最好铺垫板,在垫板上再撒些谷壳。
有条件的可在舍内搭盖牛栏式或金字塔式固定空架。
3)生产实践中鸡舍内的饲养密度为5羽/m2以内较为合理,在鸡舍四周离地1m左右处安置可移动通风窗口,且鸡舍外要求有一定活动空间。
一起肉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治与体会林琳江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350013摘要该文介绍一例肉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治疗措施,并就该病的诊治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肉鸡葡萄球菌病诊治体会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9)05-0068-02鸡葡萄球菌病是由葡萄球菌引起鸡的一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型,包括急性败血症型、慢性关节炎型、脐炎型等。
2019年4月初,福建省闽清县某肉鸡养殖户饲养的2000羽40日龄肉鸡的大腿皮肤和关节肿大,患鸡软脚、跛行,经检查确诊为葡萄球菌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发病经过2019年4月上旬,福建省闽清县某肉鸡养殖户饲养的2000羽40日龄肉鸡出现软脚和跛行,个别鸡精神不振,不愿走动,排黄白色稀粪,但没有死亡,也就没引起养殖户注意。
随着病情发展,软脚和跛行的患鸡越来越多,养殖户立即邀请笔者前往治疗。
据了解该鸡场都按肉鸡免疫程序做过鸡新城疫、禽流感(H5+H7)、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病的疫苗免疫,35日龄之前在育雏室内实行网上饲养,喂全价颗粒饲料,36日龄后到室外放养。
家畜葡萄球菌病的流行特点家畜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防治家畜葡萄球菌病是多种畜禽都可感染的以在各个组织器官发生化脓性炎症或全身脓毒败血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动物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而发生感染.现重点介绍家畜葡萄球菌病的流行特点家畜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1、发生和传播该病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对动物或人有致病性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菌对外界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干燥脓汁中可存活几个月,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在温度80℃时30min不被杀死。
在5%石炭酸、0.1%升汞中10-15min死亡。
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饲料和物品上,也是人、畜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上经常存在的菌群。
当动物机体皮肤和黏膜破损,抵抗力降低时,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而发生感染。
2、流行特点多种畜禽及人对该病均有易感性。
该病的发生虽无明呈的季节性,但夏、秋季发病较多见。
动物被毛湿透、体表不洁、挤乳不尽或动作不当,乳房受伤、营养失调、寄生虫病、垫草污秽、圈舍拥挤、卫生条件不佳、长途运输、感光作用等均可削弱机体抵抗力而成为致病的诱因。
3、临床特征猪。
断奶前后仔猪多发,传播迅速,主要表现为渗出性表皮炎,先在毛少部位出现少量3-4mm大小的微黄色水疱,迅速破溃后,水疱液与皮屑、污垢等黏合成痂皮,呈鳞片状附着于皮肤上。
各破溃面可互相融合成大的溃烂面,并很快向周围发展,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成猪或架子猪发病时,常呈局部性病变,肿脓轻微。
此外,尚有败血性葡萄球菌病,病猪体温升高,不食,吐出大量泡沫样唾液,呼吸促迫,粪便中带有黏液,个别猪关节肿大,出现跛行和皮肤出血等症状。
马。
常发部位为精索、胸、肩部、乳房。
一般于感染后4-6周在感染处发生结节状,可出现大至拳头的坚硬肿胀,或形成瘘管(如精索瘘),有的在皮肤、皮下组织和内脏形成溃疡和化脓灶。
鸡的常见疾病1、鸡新城疫(ND)鸡新城疫俗称为亚洲鸡瘟,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家禽中以鸡最敏感。
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的病鸡、死鸡。
该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以及眼结膜、泄殖腔和损伤的皮肤进入体内。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和任何品种的鸡。
主要病症和病变:鸡群突然发病,死亡率高,发病鸡精神萎顿,减食或停食,口鼻中蓄积多量粘液,呼吸困难,常发出咕噜声,排黄绿色或白色稀便。
产蛋母鸡产蛋急剧下降或产软壳蛋。
病程较长的亚急性或慢性病鸡常出现神经病症,腿、翅膀麻痹或头颈歪斜,动作失调。
剖检可见腺胃粘膜乳头有出血点、出血斑或溃疡,小肠粘膜集结腺肿大、出血,胸腺、小胸肌、直肠、盲肠、扁桃体出血等。
防治:①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②切实搞好预防接种;③发生本病后须立即封锁、隔离发病鸡群,并彻底消毒;④病死鸡的尸体及粪便、垫草等应进行燃烧、深埋消毒。
2、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龄鸡的传染病,具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带毒的中间媒介而扩散,入侵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
主要病症和病变:雏鸡表现为突然发病和死亡,病鸡精神萎顿,无食欲,排软便或白色水样便,翅膀下垂,呆痴,病重的鸡因严重衰竭而死亡,局部病鸡经数日后康复,但发育增重缓慢。
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色泽变为黄白色或灰白色,粘膜出血,严重时呈“紫葡萄〞状。
有时大腿及胸部肌肉有点状出血。
肾肿大,输尿管有尿酸盐堵塞。
防治:①搞好疫苗免疫;②对发病初期鸡群迅速注射高免蛋黄液;③加强饲养管理及卫生防疫措施;④控制继发感染。
3、马立克氏病(MD)马立克氏病为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鸡,其易感性随日龄的增长而降低,病鸡和带毒鸡为主要传染来源,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病鸡羽毛而传播。
主要病症和病变:①神经型:腿麻痹,呈“劈叉〞姿势,翅膀下垂,虹膜混浊,消瘦,可见坐骨神经或翅神经肿大,横纹消失。
②肿瘤型:皮肤形成结节或内脏器官如肝、肾、心脏等处有肿瘤,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渐进性消瘦,突然死亡。
家禽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策略家禽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能够对家禽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该细菌感染的扩散,保障禽类养殖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将探讨家禽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策略,并分点具体列出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禽舍:清洁禽舍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
定期清洁和消毒禽舍可以有效减少感染源,降低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
- 加强禽类的隔离管理:对于疑似感染葡萄球菌的禽类,应将其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
隔离管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可帮助控制感染的扩散。
- 控制野生鸟类和害虫的进入:野生鸟类和害虫可能成为携带葡萄球菌的传播媒介。
加强对禽舍周围环境的管控,防止野生鸟类和害虫进入,可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 鉴定感染性质: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先鉴定感染的具体性质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
这有助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 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是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治疗,避免过量使用或提前停药。
3.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保持良好的饮水环境:家禽的饮水环境应该保持清洁,新鲜的水源可以降低葡萄球菌的存活和感染的风险。
- 合理饲喂家禽:合理的饲喂可以提高家禽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葡萄球菌感染的概率。
为家禽提供适宜的饲料,合理控制饲料质量和用量,是预防感染的重要一环。
4. 定期进行健康监测- 执行定期的体检和疫苗接种:对家禽进行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此外,定期接种疫苗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 监测卫生情况:定期监测禽舍的卫生情况,包括床屑、粪便等,可以帮助发现葡萄球菌感染的早期迹象,并及时进行清理和处理。
5. 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培训- 提供员工卫生知识培训:加强对养殖场员工的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对葡萄球菌感染防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