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处理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如何处理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如何处理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如何处理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如何处理我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内容摘要我国经济发展靠投资、出口与消费拉动。这三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否则经济难以持久稳定增长。其中,投资与消费这两个指标,通过国内生产总值这个中间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针对我国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高投资低消费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隐患。如何解决投资与消费不平衡,正确引导我国居民的投资和消费观念,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投资;消费;相互影响;解决办法

Keyword investment ; consumption ; influence each other ;solution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关系之一,保证二者健康稳定发展,对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出现低迷状况,中国也受到金融风暴波及,在这个时候正确认识和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针对我国国情,搜集和整理相关经济数据,用时间数列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我国的投资与消费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呈周期波动

投资分为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广义投资是指货币投资,包括一切金融资产投资。由于大部分金融投资最终可转化为实业投资,即狭义投资。本文从宏观角度上研究投资,将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主要指标。2008

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又2007年的形势一片大好急转直下,深度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受到影响迅速回落,就连2007年一枝独秀的房地产业也没有幸免。为了更好的研究我国历年来我国投资的变化情况,现搜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经济如表1:

表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经济数据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GDP,和国内投资消费额,都是持续增长的。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3645.2元增长到2006年的211808.0元,增长了58倍。GDP也同样增长了58倍。而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978年时是568.6亿元,2006年达到了118957.0亿元,2006年是1978年的209倍。最终消费支出在2006年时是110413.2亿元,是1978年的2239.1亿元的49倍。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最终消费支出是这几项指标中增长的最慢的,投资额是增长的最快的,消费与投资增长速度之间的巨大差异对我国的经济产生的影响和如何解决这种差异和影响,就是这篇报告的目的,我们将在下面继续研究和总结。下面继续搜集数据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动态变化,和其它经济指标之间的互相联系进行详细研究。

表2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的相互影响因素

单位:亿元

上表中给出了投资弹性系数和对GDP的贡献率。表中给出的弹性系数是名义投资弹性系数,即没有剔除价格因素影响的弹性系数。可以看出我国投资弹性系数呈周期性波动,但一直在1上下徘徊,即,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GDP增加一个单位左右。由此可见,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也是相当大的。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投资弹性系数最小的是1981年,为0.80,最大的是1989年,达到1.19,其波动与我国同期的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宏观调控政策,政治因素等有关系,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弹性系数波幅并不大。

我国GDP的变动主要由投资,需求,出口这三者带动,而贡献率是这三者重要程度的体现,投资,需求和收入的贡献率之和为1。表2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投资对GDP 的贡献率波动很大,最高是2005年的90.23%,而最低是1988年的-12.49%,二者相差102.72个百分点。而总体上看来,投资的对GDP的贡献率在30%和40%上下较多,这说明投资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是很大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投资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外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加投资效率,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

二我国全社会总消费波动与GDP波动高度相关

社会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为政府消费,常住住户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为居民消费,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今天,扩大最终消费需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重要手段。社会最终消费支出是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大构成项目之一。一直是国民生产总值中贡献率最大的一个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受困于内需不足、最终消费率一路走低。为了更详细的了解我国最终消费支出的动态变化,我们对表1中的数据加工如表3:

表3 我国最终消费支出与GDP的相互影响因素

单位:亿元

表三中的消费弹性系数指的是名义弹性系数,它揭示了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大小。由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消费弹性系数波动变化较大,其值在0.65—1.60之间,呈现周期波动趋势,而且与我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周期波动密切相关。当宏观经济处于扩张的期间,消费弹性都比较大,当宏观经济处于收缩的期间,消费弹性都比较小,说明我国经济的扩张与收缩,与我国消费需求的增长和不足有关。

社会最终消费支出是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大构成项目之一,而从表中的消费贡献拉动率可以看出,其值波动幅度虽然也较大,最低值是2003年的37.17%,最高值是1981年的102.20%,但是其它大部分年份都是在50%—70%之间摆动,说明我国的消费贡献率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此我国全社会最终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中贡献率最大的一个部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GDP互相影响,而GDP又和我国全社会最终消费相互制约,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我国投资和消费相互影响,那么二者的关系和现状究竟是怎样,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投资与消费相互影响

(一)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分别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和GDP,以及GDP和社会最终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的投资与消费通过GDP 这个中间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那么它们具体的运作过程是怎样的呢。

西方经济学的典型观点认为,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反过来,国民收入对于音质投资又具有加速作用。即在没有闲置生产能力的

条件下,如果国民收入增加,必然会增加消费支出,从而会提高社会有效需求。为了满足新增的有效需求,需要进行新的投资,从而引起资本存量的增加。我们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国民收入受GDP影响,二者的差值很小。因此,在研究宏观经济时,可以将二者相互替代,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国民收入看成GDP。在经济运行中,投资、投入和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通过加速数,上升的收入和消费会引致新的投资,通过成熟,投资又使收入进一步增长。

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投资与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由于投资和消费是对当年的国民收入的运用,在国民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在一个国家当时的政治经济体制、政治局势、人口数量、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既定的环境下,投资与消费之间存在一个最优的分割比例,这种最优的分割比例能够使人们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得到最佳协调。但是受到人们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能力和全球经济不断变化的影响,实际投资和消费的分割比例很难与最优分割比例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我们对我国实际投资和消费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并作出相应对策,使实际分割比例与最优分割比例的偏离度尽量减少。

(二)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现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互动关系,是以消费引导投资为前提,以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为基础,通过投资和消费的互动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投资与消费之间关系失衡,会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就是其中最值得重

视的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变化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总体上投资率趋升、消费率趋降。二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与消费关系波动较大,主要表现为投资率偏高和消费率偏低,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

图 3 1978 年以来我国投资率和消费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高投资虽然对经济具有拉动作用,但是如果消费始终偏低,只靠高投资来保障经济的增长,长此以往,对我国经济将会起到反作用,危害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即仅依靠高投推动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因为我国经济发展靠投资、出口与消费拉动,但投资最终必须要有消费支撑,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否则是经济难以持久稳定增长。因此,改善投资与消费关系,提高消费率,无论从目前还是长远看,都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适当高的投资率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另一方面,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也会给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根

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条件和所有其他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投入量增加,产量会增加但增加量会越来越少。从宏观上看是投资效率下降,从微观上看是企业利润率降低。从企业成本看,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企业成本随之上升;从产品销售看,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需求,由于出口主要由国外需求决定,短期内不可能发生巨大变化,而国内消费率偏低,企业盈利空间缩小。由于我国投资主要依赖银行信贷,社会融资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一旦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银行体系有可能形成不良贷款,危害金融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仍存在以下问题。投资率在高水平上大幅波动,消费率在低水平上缓慢下降;消费增长明显慢于投资增长,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不断下降;地区间投资和消费关系虽有很大差异,但总体特点是投资率普遍偏高;居民消费水平在城乡、不同收入群体和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消费率与国际水平有相当差距等。

四我国投资与消费的主要矛盾及解决办法

高投资低消费现象说明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存在问题,用积极财政政策来拉动内需效果不明显,国内消费没有和GDP同步增长而下降。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如果没有消费需求做引导的话,可能还会再度下滑,消费率的持续走低成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解决我国投资和消费不平衡的问题刻不容缓。

造成我国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而目前控制投资增长,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果把握不好,不仅会出现投资增长的大幅度波动,也会影响消费增长。

关于调整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的措施,我的观点如下:

(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调整投资结构,将投资建立在高效益的基础之上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以高投资、高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使我国自然资源的供给趋近于极限,投资效益下降这种低效、浪费的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造成许多隐忧,已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转变增长方式,关键是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二要将投资方向转向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促进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发展。

调整二者的关系,不能靠降低投资率,把居民的消费意识调动起来,才是解决我国投资与消费不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二)采取一切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全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首先必须解决提高城乡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强其消费能力的问题。要千方百计增加国民就业,改善就业人员务工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将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提高消费水平的第一要务和重要途径。

(三)扩大消费领域

增加消费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改善和调整供给,培育和扩大新型消费领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当前,应对新型消费领域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继续严格控制房价、股价的过快上涨和过快下降,正确引导投资和消费,在促进消费转型的同时,拉动消费率提升。

(四) 正确认识社会保障与消费的关系

要继续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让居民形成一种稳定的消费预期,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另外,社会保障将一定程度上减少当期消费支付能力,减少现期消费。因此,只有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增加居民现期收入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刺激消费增加,拉动经济增长。

(五)改善消费环境

另一方面,要改善、净化消费环境,加强对消费领域的市场监督,建立健全与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完善消费政策,要制定消费品市场建设和发展规划,加强对消费品领域的经济引导和市场供给,为消费品市场发展提供明确的市场导向。

(六)扩大公共产品供给,带动居民消费

加大政府对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降低居民就学费用、医疗费用等,增强其他领域消费的能力。同时,以信息化带动生产和消费升级,促进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科技产品不仅是消费品,而且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增强市场信息的沟通,对于农民进入市场、适应市场、驾御市场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消费,加快信息化进程。

做到以上几点,可达到提高国内消费的目的。消费需求的增长能带动供给产出的增加,也意味着投资的增加,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才能使经济能良性循环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福利,达到社会整体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瑾玫:《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刘文勇:《中国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3]杜两省:《投资与经济增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4]侯荣华、汲凤翔:《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研究:理论、实证、案例》,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5]杨萍: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回顾及2009年展望

https://www.doczj.com/doc/ce4731978.html,/china

[6]中国统计年鉴

https://www.doczj.com/doc/ce4731978.html,/tjsj/ndsj/2007/indexch.htm

国际投资学作业答案新范文

《国际投资学》作业集答案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投资 答:国际投资是各国官方机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等投资主题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流动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经营得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跨国公司 答:跨国公司是指以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活动的大型企业。 3.经济全球化 答: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融合。 二、简答题 1.国际投资的主要特点 答:投资主体单一化;投资环境多元化;投资目标多元化;投资运行复杂化; 2.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第二,实行全球性战略;第三,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 三、论述题 1. 书P35论述题第一题 答:回答要点:(1)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情况;(2)投资特征;(3)投资原因简要分析。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内部化理论 答:该理论认为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跨国公司为了其自身的利益,

为客服外部市场的某些失效,以及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应在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在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 2.产品生命周期 答:(1)新产品创新阶段;(2)新产品的成熟阶段;(3)新产品的标准化阶段 3.区位优势 答:是指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上具有的选择优势,,是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 1.简述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一、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不完全竞争是指由于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商标及产品差别等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一)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二)由规模基金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三)由于政府干预经济而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四)由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 (一)技术优势;(二)先进的管理经验;(三)雄厚的资金实力;(四)全面而灵通的信息;(五)规模经济优势;(六)全球性的销售网络 三、评价 2.国际生产折中论的主要内容 答:一、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形成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产生的原因 三、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核心 (一)所有权优势;(二)内部化优势;(三)区位优势 四、对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评价 三、论述题 1. 书P81论述题第一题 答:(1)目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增加情况分析;(2)内部化优势理论;(3)理论对于现实的简要解释:主要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 第三章国际投资环境的基本理论

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的影响及其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e4731978.html, 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的影响及其对策 作者:杜亚丽,孟耀 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02期 〔摘要〕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的讨论热点,两者相互制约又互为条件,要实现经济的增长,两者要相互促进。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出现了失调现象,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对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的现象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投资;消费;比例失调;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0)02-0044-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投资与消费在经济运行中必须保持均衡,这是因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相互制约、互为条件。消费需求增长受到投资需求增长的制约,要以投资需求的相 应增长为保证;投资需求的增长受到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只能在消费需求所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得到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最终仍然需要依靠消费的增长来实现,没有消费需求增长的支持,投资需求增长形成的新增生产能力将会大量闲置,不论是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还是投资需求增长本身,都不可能持续。然而近几年来,我国投资增长过快,消费增长缓慢,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对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协调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 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投资与消费比例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我国近年来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调 根据世界银行钱纳里和塞尔奎因等经济学家对多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比例标准应该是在工业化初期(人均GDP达到140美元)达到15%∶85%,在工业化中期(人均GDP达到560美元)达到20%∶80%,在工业化末期(人均GDP达到2100美元)达到23%∶。而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是我国自1988以来的投资和消费的比率却远远高于以上标准,甚至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末期的水平。1999以后我国的消费率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至2007年已经到而投资率除1993—1995年有所波动外,基本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3年以后,都保持在40%以上。 (二)导致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

国内消费行业个股深度分析

国内消费行业个股深度分析 张永鹏消费行业一直是产生超级长牛股的温床,投资大师巴菲特大部分的持股属于消费类行业,绝大部分收益也是通过长期持有消费类股票取得。另一位大师彼得林奇曾经说过,你只要留意身边便利店摆放的名牌产品,就能找到好的投资标的。 人口统计学研究表明,几千年来人口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未来二、三十年中国人口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化使农村人口快速转化为城镇人口,这种转化将把农村庞大的潜在消费需求释放出来。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为消费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消费仍处于低迷,最高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发展模式难以持久,必须拉动内需,鼓励消费,提高消费产业在GDP增长中的作用。所有这些有利因素将对消费产生巨大推动力,长青的消费行业,在中国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消费行业包含的范围很广,凡是为了满足个人日常生活所需、所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行为,都属於消费行 业范畴。消费行业按大类包括耐用性消费品、非耐用性消费品、奢侈品、服务业等。连锁业态作为消费品的载体,将会是未来消费品流通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耐用性消费品包括家用电器、数码产品、钟表、家具、卫生洁具、厨房用品、交通工具、房地产等细分行业。非耐用性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服装、化妆品、洗涤用品、日用品、保健品、传媒等。服务业包括旅游、金融、教育、餐饮、美容、娱乐等。 在所有行业中,非耐用性消费品行业是最好的投资对象之一。无论经济衰退还是繁荣,非耐用性消费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乐照样要喝,烟照样要抽,牙照样要刷,只有非耐用性消费品行业真正能超越经济周期持续成长。纵观西方股票历史,能经过历次经济危机而持续稳定成长的企业少之又少,非耐用性消费品企业占很大一部分。每一个著名消费品牌背后都是一部超级牛股的持续上涨史,宝洁、耐克、吉列、可口可乐、麦当劳、百事可乐、肯德基、达能、庄臣、星巴克、雀巢、万宝路。。。。。。。。。这种上涨跨越牛市熊市,持续十几年、数十年,上涨数十倍、百倍、甚至上千倍。 对于消费行业企业来说,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品牌与产品的关系就如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一样,一个好的经济基础会有力地支持上层建筑,一个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也会极大的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非耐用消费品行业优胜于其他行业的最大竞争优势是能够建立终端客户的品牌忠诚度。个人消费包含了很强的感性因素,日常频繁使用过程中,著名品牌的优良品质和服务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顾客逐渐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并形成习惯和偏好,甚至产生依赖性,从而建立起很高的品牌忠诚度。品牌效应和消费者的羊群心理会使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如竞争对手的顾客)和新的消费者选择著名品牌的产品。品牌忠诚度一旦建立起来要改变十分困难,即使改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投资者有足够多的时间根据行业的变化作出判断,从容地修正投资策略。 综合分析非耐用消费品企业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市场占有率、品牌行业地位、经营历史,可以很容易找出真正具有垄断性并能获得超额利润的消费品企业。例如国内的茅台、张裕,超高的毛利率、持续的高ROE、行业中领先地位,相对应的是在资本市场里它们的股票持续地强劲上涨。 奢侈品是对物质的最高层次需求,是消费企业高端发展的延伸,涉及的行业有珠宝、时装、化妆品、烟酒、名车、名笔、皮具、钟表等。奢侈品应该解释为对精神的需求,是一种释放自我的表现,是自我品位的象征。奢侈品所体现的是品牌的稀缺性,稀缺性的表现:人为限量、资源的匮乏、制造工艺的复杂、用户群的限定、品牌策略、历史损耗、购买渠道的狭窄。因此奢侈品对品牌的依存程度甚至比非耐用性消费品更高。顶级的奢侈品无一例外都有着许多让消费者回味和沉醉许久的历史故事,很多品牌甚至以百年计。因此能成为奢侈品,其顾客的忠诚度也是十分高,并能获取高得令人不敢相信的超额利润。奢侈品也是不错的投资标的,唯一不能令人满意的是部分成熟奢侈品企业成长性偏低。 服务业由于细分行业内差别比较大,情况迥异。国内股市服务业上市公司比较少,大部分集中在旅游、金融两个行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由此可见,投资是国民经济增民经济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是经济增长动力之一,一方面经济增长又是扩大投资赖以存在的基础,对投资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投资经济增长 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含义。投资就是资本的使用和配置,它是一个变量运动和增值的过程。投资时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垫付货币和其他资源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为了强调投资与资本的联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对投资进行了定义:“对于经济学家而言,投资总是指实际资本的形成——增加存货的生产,或新工厂、房屋和工具的生产。”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也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经济学家对此也有着不同的解释,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关于“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产出(GNP)的增加”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做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指提供给居民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和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投资的两个方面来实现的,即投资需求效应和投资供给效应来实现的。在投资过程中和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运用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电力、水泥、钢材、电力等,从而导致对投资品和消费品的大量需求,引起国民经济中需求总量的增加,推动相应行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投资的供给效应表现为投资项目建成后投入使用,会扩大社会的生产能力,从而给社会生产处更多的产品,导致国民经济供给总量的增加,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看出,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效应,又有需求效应,既会促进经济增长,又会诱发经济波动,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投资应服从和服务于消费,消费产生需求,投资产生供给,投资像细线能拉不能推。我们在处理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时,既要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又不能盲目扩大投资:既要重视投资的需求效应,也要重视投资的供给效应。投资的项目或形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短期的需求效应,即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投资增长能够直接拉动总需求的增长,从而带动总产出水平的增长。二是长期的供给效应,也就是从供给方面来说,投资可以形成新的后续生产能力,并且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投资不但创造了当年国民经济总需求而且增加了下一年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均表明,要想持续扩大社会再生产,必须增加固定资产、改善劳动手段和提高技术水平。我国的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通过近年来的投资率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表明:我国投资率80年代前期34.1%,后期增加到36.8%,90年代的平均水平为38.6%,2001年投资贡献率为46%左右,2002年提高到70%,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经济增长已离不开投资的贡献。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另一方面只有经济增长才能给扩大投资提供坚实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投资就成了无源之水。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使投资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现实中必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盲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以及采取合理途径从而发挥投资的积极作用。首先,现阶段我国的众多小型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盈利投资的方式呈现出不科学性和盲目性导致经济的不正常发展,所以解决投资的盲目性从而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现阶段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避免经济的剧烈波

国际投资学习题10及答案

《国际投资学》课程模拟试卷十 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国际投资客体主要包括、、等三类资产。 2.跨国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和等三种形式。 3.国际投资资产取得方式主要有两种:和。 4.解决国际投资争端的主要方式有、和三类。 5.我国政府在《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中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 、、等四类。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区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根本原则是()。 A 股权比例 B 有效控制 C 持久利益 D 战略关系 2.被誉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先驱的是()。 A 纳克斯 B 海默 C 邓宁 D 小岛清 3.在证券市场线上,市场组合的β系数为()。 A 0 B 0.5 C 1.0 D 1.5 4.对于绿地投资,下面描述中不属于跨国购并特点的是()。 A 快速进入东道国市场 B 风险低,成功率高 C 减少竞争 D 便于取得战略资产 5.下面描述不属于国际合作经营的特点是()。 A 股权式合营 B 契约式合营 C 注册费用较低 D 合作双分共担风险 6.以下对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独特的做市商制度 B高度全球化的市场 C上市标准严格 D技术先进 7.以下不属于外国债券的是()。 A 扬基债券 B 欧洲债券 C 武士债券 D 龙债券 8.以下不属于国际投资环境特点的是()。 A综合性 B稳定性 C先在行 D差异性 9.以下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直接效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起始阶段,无疑是资本流入,是将国外储蓄国内化,一般会促进东道国的资本形成,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 B绿地投资能够直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有显在的正效应,而购并投资只是改变了存量资本的所有权,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没有直接的效应 C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融资也会扩大东道国投资规模,从而对资本形成产生积极的效应D如果外国投资进入的是东道国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外国投资的进入会强化竞争性的市场格局,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国内投资的增长,对资本形成会产生正效应 10.目前我国对外借款最主要的方式为:()。 A、外国政府贷款 B.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C.国际商业贷款 D.对外发行债券 三、是非题(每题2分,共10分) 1.凡是在2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拥有分支机构的企业就是跨国公司。() 2.规模越大的跨国公司其国际化经营程度就越高。() 3.近年来,跨国公司的数量急遽增长,跨国公司的集中化程度也随着降低。() 4.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的宗旨是鼓励生产性的外国私人直接投资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以及资本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流动,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以此补充世界银行集团其他成员的活动。() 5.国际租赁既是非股权参与直接投资方式,同时也是国际融资的重要途径。()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偿债率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3.QFII 4.跨国经营指数 5.赠与成分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波动性差异。 2.简述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区域格局的主要因素。 3.简述资本市场线的主要特征。 4.共同基金发展的原因。 5.简述半官方机构的资金来源。 六、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分析投资和消费若干比例关系

分析投资和消费若干比例关系 投资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既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工业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城乡居民能否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投资(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曾经展开热烈的讨论,对于纠正以往经济发展战略的偏差,促进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起到积极作用。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深入研究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特别是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在其中的比例关系,对于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实现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完成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的变化轨迹 (一)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的态势趋于减弱,改革开放以来两者波动幅度明显缩小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间,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投资率逐步上升(由1952年的18%上升到20XX年的38%),最终消费率相应地逐步下降(同期由%下降到%)。最终消费率和投资率的比例关系,20XX年为∶38,“九五”期间(1996~20XX年)这一比例平均为∶,其中1999年为∶,20XX年为∶;“八五”期间(1991~1995年)平均为∶,“七五”期间(1986~1990年)平均为∶,“六五”期间(1981~1985年)平均为∶(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三项,最终消费由城乡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构成,其占GDP之比为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额和存货增加,其占GDP之比为投资率,或资本形成率;消费率和投资率相加有时会大于100%,主要因为净出口为负,使GDP 总额减少,分母缩小)。尽管1999、20XX年最终消费率有所回升,投资率有所下降,但最终消费率仍然低于“七五”、更低于“六五”期间的平均水平。总的看,这种变化轨迹可能反映了工业化时期投资与消费的一般演变规律,表明两者的比例关系在按照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多次出现比较严重的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导致投资率和消费率大幅度偏离其趋势值。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波动幅度明显缩小,变化轨迹渐趋平稳。 改革开放开始时,人们对以往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的经济发

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模型的提出[1] 馬科維茨(Markowitz,1952)的分散投資與效率組合投資理論第一次以嚴謹的數理工具為手段向人們展示了一個風險厭惡的投資者在眾多風險資產中如何構建最優資產組合的方法。應該說,這一理論帶有很強的規範(normative)意味,告訴了投資者應該如何進行投資選擇。但問題是,在20世紀50年代,即便有了當時剛剛誕生的電腦的幫助,在實踐中應用馬科維茨的理論仍然是一項煩瑣、令人生厭的高難度工作;或者說,與投資的現實世界脫節得過於嚴重,進而很難完全被投資者採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鮑莫爾(william Baumol)在其1966年一篇探討馬科維茨一托賓體系的論文中就談到,按照馬科維茨的理論,即使以較簡化的模式出發,要從1500只證券中挑選出有效率的投資組合,當時每運行一次電腦需要耗費150~300美元,而如果要執行完整的馬科維茨運算,所需的成本至少是前述金額的50倍;而且所有這些還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分析師必須能夠持續且精確地估計標的證券的預期報酬、風險及相關係數,否則整個運算過程將變得毫無意義。 正是由於這一問題的存在,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以夏普(w.Sharpe,1964),林特納(J.Lintner,1965)和莫辛(J.Mossin,1966)為代表的一些經濟學家開始從實證的角度出發,探索證券投資的現實,即馬科維茨的理論在現實中的應用能否得到簡化?如果投資者都採用馬科維茨資產組合理論選擇最優 資產組合,那麼資產的均衡價格將如何在收益與風險的權衡中形成?或者說,在市場均衡狀態下,資產的價格如何依風險而確定? 這些學者的研究直接導致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的產生。作為基於風險資產期望收益均衡基礎上的預測模型之一,CAPM闡述了在投資者都採用馬科維茨的理論進行投資管理的條件下市場均衡狀態的形成,把資產的預期收益與預期風險之間的理論關係用一個簡單的線性關係表達出來了,即認為一個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與衡量該資產風險的一個尺度β 值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應該說,作為一種闡述風險資產均衡價格決定的理論,單一指數模型,或以之為基礎的CAPM不僅大大簡化了投資組合選擇的運算過程,使馬科維茨的投資組合選擇理論朝現實世界的應用邁進了一大步,而且也使得證券理論從以往的定性分析轉入定量分析,從規範性轉入實證性,進而對證券投資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甚至整個金融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現代金融學的理論基礎。 當然,近幾十年,作為資本市場均衡理論模型關註的焦點,CAPM的形式已經遠遠超越了夏普、林特納和莫辛提出的傳統形式,有了很大的發展,如套利定價模型、跨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消費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等,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系統的資本市場均衡理論體系。 [編輯]

国际投资学教程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和生产力提高为目标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一阴历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国际公共(官方)投资: 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一般带有国际援助的性质。 国际私人投资:是指私人或私人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投资。 短期投资:按国际收支统计分类,一年以内的债权被称为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一年以上的债权、股票以及实物资产被称为长期投资。 产业安全:可以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的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制度安排能够导致较合理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经济保持活力,在开放竞争中本国重要产业具有竞争力,多数产业能够沈村冰持续发展。中观层次上的产业安全,是指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达到生存规模,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及较大的产业影响力,在开放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资本形成规模: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 2、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一)投资规模,国际投资这这一阶段蓬勃发展,成为世纪经济舞台最为活跃的角色。国际直接投资成为了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的载体。 (二)投资格局,1.“大三角”国家对外投资集聚化 2.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 3.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走上了对外投资的舞台 (三)投资方式,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四)投资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重点进一步转向第二产业。 3.如何看待麦克杜格尔模型的基本理念? 麦克杜格尔模型是麦克杜格尔在1960年提出来,后经肯普发展,用于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理论模型,其分析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及整个世界生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麦克杜格尔和肯普认为,国际间不存在限制资本流动的因素,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要素丰富的国家流向资本要素短缺的国家。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前者的资本价格低于后者。资本国际流动的结果将通过资本存量的调整使各国资本价格趋于均等,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世界各国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 虽然麦克杜格尔模型的假设较之现实生活要简单得多,且与显示生活有很大的反差,但是这个模型的理念确实是值得称道的,既国际投资能够同时增加资本输出输入国的收益,从而增加全世界的经济收益。 第二章 三优势范式 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三,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

经济周期视野下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优化

经济周期视野下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优化 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之一,当前各国都通过优化该比例来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可持续增长。借助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把兼顾相对静态和相对动态的AMSZ准则进行了拓展,从经济周期的阶段进行了分析,解决了投资视角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如何联系时间性和参照物的问题。在相对静态分析中,由于主要考虑参照经济平均,因此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无法解释经济变动的现实,而在拓展了的AMSZ准则下进行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分析中,经济动态效率和经济稳定可持续要求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进行逆周期的优化。因此,一个有为政府应该借助逆周期协调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等一系列重要经济比例关系。 标签:投资与消费比例;逆周期优化;AMSZ准则;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之一,保证二者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对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郭克莎,2009)。调整好投资、消费的结构,处理好两者比例关系,采取最优的方式来增投资、促消费,提高投资的效率和效益,保证扩大投资与消费的有效性,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就确定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而言,众多理论研究又可以区分为相对静态和相对动态两种主要观点。相对静态的观点认为,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值,或者是一定的区间。Chenery and Syrquin(1975)认为投资率和消费率在各国发展的每个阶段中趋于稳定。Franco M. and Richand B.(1953)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和Milton Friedman(1956)提出的跨时最优消费模型都倾向于把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看作一个常数比例。从现有研究看,中国的经济学者也有类似观点(陈梦根,2014)。 在相对静态的观点之外,更多的观点是从相对动态的角度来考虑,认为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会受到时间变化而影响。Ramsey(1928)的消费—投资最优比例模型认为资本边际产量与时间偏好率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现期消费或远期消费。Nakamura and Small(2007)在Hall(1978)的基础上,给出了消费决定的随机游走假说,认为投资与消费比例变化并非一成不变。Solow(2000)、林琼慧(2007)、龚志民,赵昆(2009)也认为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消费与投资可能呈现出相互推动、共同上扬的动态平衡局面。 从中国和世界经济情况来看,无论是相对静态,还是相对动态的观点都存在一定背离。一种既兼顾相对静态和相对动态的,从经济效率切入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分析的理论成为近三十年来的研究热点。学界主要在Phelps(1961;1965)提出的“经济增长黄金律”和三种评估经济动态效率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发展,构建了一系列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与经济增长率相关的理论关系,并试图运用前者对于后

14宏观经济学第十四单元消费和投资理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六版 第十四单元消费和投资理论 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 A.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总消费对收入的比率 B.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 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的个人储蓄可以明确表示为() A.家庭所有资产的总额 B.当期所得收入中不用于消费部分 C.当期所得收入中仅用于购买证券或存入银行的部分 D.家庭所持有的所有资产总额减去他们的负债总额 3.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A.由于某些边际收入必然转化为边际的消费支出,其余部分则转化为储蓄,因而他们之和必定等于1 B.由于可支配收入必定划分为消费和储蓄,他们之和必然表示掀起收到的可支配收入的总额 C.他们之间的比例一定表示平均消费倾向 D.他们之和必等于0 4.如果人们不是消费其所有收入,而是将未消费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这在国民收入的生产中是() A.储蓄而不是投资 B.投资而不是储蓄 C.既非储蓄又非投资 D.是储蓄,但购买证券部分是投资 5.在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中,哪种行为将被国际学家视为投资?() A.购买新公司债券 B.生产性活动而导致的当前消费 C.购买公司债券 D.上述皆不对 6.如果税收变化,消费支出将在每一GDP水平上变化,因为() A.减少了所得税,将使平均消费倾向上升 B. 减少了所得税,将使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C.增加了所得税,将使平均消费倾向上升 D. 减少了所得税,将使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7.在本题图14.1中,实现CC是某些家庭的消费—收入线。

消费行业的研究方法

消费品行业研究方法 雪球财经于今日下午在京举办“2012雪球财经论坛-资产全球化时代的投资策略”。以下为从容投资合伙人陈宸演讲全文: 大家好,首先感谢雪球给我这样一次机会和大家一块儿讨论如何投资消费品。雪球发出邀请的时候我没有特别多时间做功课,但因为我曾经很长的时间看消费品,很多投资方法论已经在我脑子里了,所以更多是着重投资方法论的讨论。 我曾经在港股看过三年消费品,我把最有代表的两个行业拿出来和大家一块儿讨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相信方法讨论对于大家将来考虑怎样的消费品能长大、怎样的消费品值得投资是非常有用处的。 我今天讲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子行业:品牌企业和零售企业。其它各类消费品在我看来大部分都可以往这两类靠,只是略加修整而已。 其实任何一个品牌企业都是一样,只不过品牌服饰这个子行业有它自己的特点,方法论都很类似,如果我看一个品牌服饰企业一般会看三点: 第一,伞有多高;第二,伞有多大;第三,伞柄如何切分。 第一,伞有多高,作为一个品牌,我能撑起多高的伞,撑得越高,无论是投资者、经销商还是加工商,在其中获得的利润就越高,我拥有能力把伞撑得非常高,具体体现为加价率,我说几个经验值的数据大家可能就比较理解,大家常见的注重性价比的消费品品牌,美邦、森马,它通常的加价率是4到4.2倍,从工厂出来,100块钱的东西最后在零售终端标价是400块钱左右。再举一些例子,比如报喜鸟,可能是6.7到7倍,从这里就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品牌能够把加价7倍的东西卖出去,无论是公司本身还是经销商,在假设其它变量都是一致的情况下,它的获利能力就强于别人,这就是加价率。 大家可能不能接受,像美邦这样的品牌都能加价四倍,300块钱谁赚去了?这涉及到第三个问题,待会儿我再讲。首先我是看加价率,如果一个品牌能够加价7倍卖出去,过去历史已经证明了它开出的若干店能够卖出去,我就倾向于这个公司是一个高端品牌公司。 第二个关注点是伞有多大,我有多少个点,能卖出去多少东西,有多少经销商或多少门店、多少店中店,这说明了伞的面积有多大。我给一些经验值,不同品牌的瓶颈是不一样的,我给几个经验值,大家再看品牌时就会非常简单。 比如百丽,百丽国际旗下有几十个品牌,就单品牌百丽而言,估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对应了现在中国中高端品牌服饰典型的市场切分,无论是进入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百货店里所谓中高端消费者最常买的牌子,对应得非常多,比如化妆品对应百草集,我们要从消费者的消费力来看,她愿意买百丽,可能她的消费力就能支付百草集,这种品牌通常在中国可以

国际投资学课后作业(形成性考核)题目及答案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国际投资学作业 2013级秋金融本科 姓名:郑安琪 学号:1333101250016 时间:2013年11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是各国官方机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等投资主题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流动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经营得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国际直接投资 是投资者跨越国界,通过创立、收购等手段,以掌握和控制国外企业经营活动从而谋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活动 3、“持久利益”原则 IMF认为FDI是指“为在一个外国企业获得持久利益而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为了在该企业的管理中拥有实际发言权”。 OECD的定义:FDI是一国的居民在其所在国之外的另一国家的居民进行的以获得持久利益为目的的活动。持久利益的含义是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关系,直接投资者对企业有重大的影响。 二、简答题 1、投资与投机的联系与区别 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在我们投资者眼中,投资不说赢取暴利,最起码获得的利益会翻倍,如果单凭自己薪资存钱那会是很长远而不现实的感觉,做生意,找银行贷款,私募股权投资,都是投资比较好的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转的更多的钞票,但要如何做好这些方面的投资,必须稳健进行,有一定经验的积累,为什么大多投资者都是经过工薪组的经验锻炼,最后才成为企业家和成功投资人的,这个就是积累投资经验的过程。 投机指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把握机会,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投机可分为三类:长线投机者、短线交易者、逐小利者。投资家和投机者的区别在于:投资家看好有潜质的股票,作为长线投资,既可以趁高抛出,又可以享受每年的分红,股息虽不会高但稳定持久,而投机者热衷短线,借暴涨暴跌之势,通过炒作谋求暴利,少数人一夜暴富,许多人一朝破产。 2、简述国际投资的发展阶段 国际投资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初始形成阶段(1914年以前):这一阶段以国际借贷资本流动为主; (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的国际投资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发展历程曲折迟缓,仍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 (3)恢复增长阶段(1945-1979):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4)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阶段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大发展局面,成为经济全球化至为关键的推动力。 3、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生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两位教授刘易斯威尔士和雷蒙德弗农提出的。主要内

解读_消费资本化_(消费即投资理论)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总第98期) 解读“消费资本化” 欧翠珍 (广东商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320) 摘 要:“消费资本化”理论从2005年初步提出,到2006年声名鹊起、广为人知并应用于实践,到 2007年在实践中碰壁,再到2008年在理论界引来强烈批评与质疑,前后走过了四个年头。在这个过 程中,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视角打量和透视这一理论,并给予了见仁见智的评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 好标准,这一理论的正误及其在实践中的价值似乎已能初见端倪。 关键词:消费资本化;消费行为;投资行为 中图分类号:B82;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506(2008)03-0021-05 一、“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应用路径 早在2005年,陈瑜教授即在《今日中国论坛》[1]、《理论前沿》[2]等刊物撰文介绍了其“消费资本化”理论①。2006年4月11日,其消费资本化理论专著———《消费者也能成为 “资本家”———消费资本化理论与应用》[3]出版。紧接着,通过接受采访、投稿等多种途 径,陈瑜教授又在《中国企业报》[4]、《企业导报》[5]、《中国经济时报》[6]、《商务时报》[7]、 《新财经》[8]等报刊上宣讲其消费资本化理论。2007年初,该书的英文版出版。 “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核心是什么?2007年第12期的《新财经》刊载了《陈瑜大话“消费资本论”》一文。从其与记者的对话中,我们可了解到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以及 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基本思路与路径设想。笔者现将其分述如下: 1.理论前提 “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当今社会“消费者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人,消费已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由此,应“着眼于从生产和消费双向看问题,并形成消费者 的消费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投资行为的全新视角”,“消费资本导向、知识资本创新、货币 资本推动将是国家、地区和企业今后经济增长的基本方式”。 2.核心内容 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将消费向生产领域和经营领域延伸,具体来说,就是当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时,生产厂家和商业企业应把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采购视 同是对本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返给消费者。此 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而是同时变成了一种储蓄行为和参与企业 生产的投资行为。因而实际上是把消费者从产品链的末端以投资者的身份提升到前 端,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能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使消费和投资有机结合。买卖双方 在这种条件下合二为一,成为一体。于是消费者同时又是投资者,消费转化为资本。 □收稿日期:2008-04-03 □作者简介:欧翠珍(1964-),女,湖南宁乡人,广东商学院学报编辑部副教授。 ①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消费资本化”是不是一种理论尚且存疑,但为论述的方便,笔者暂且借用这一说法。 21

2017年消费信贷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投资调研预测分析报告

2017年消费信贷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9月

正文目录 一、我国消费信贷空间广阔,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 (5) 1.1政策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升级 (5) 1.2消费观念转变为消费信贷的发展带来机遇 (7) 1.3消费杠杆过低释放发展潜力 (7) 1.4消费信贷轻资本高回报,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 (9) 二、防患未然,韩台卡债危机引以为戒 (10) 2.1酣战消费贷市场,居民贷款杠杆率激增 (11) 2.2经济发展受阻,GDP增速放缓 (15) 2.3市场准入放宽,发卡机构过度竞争 (16) 2.4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风险监管机构管制滞后 (22) 三、我国现状:产品体系日渐丰富,资产质量整体可控 (23) 3.1产品:规模快速增长,体系丰富化 (23) 3.2渠道:线上渠道成为逐鹿焦点 (28) 3.3风控:资产质量可控,征信保驾护航 (29) 四、相关建议 (31) 图表目录 图表1我国个人部门消费支出占比较低 (5) 图表2我国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大幅低于其他国家 (6) 图表3国务院促进消费升级政策一览 (6) 图表4居民消费呈现年轻化特征 (7) 图表5消费信贷占总贷款比例 (8) 图表6我国居民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8)

图表7居民消费金融市场存具有较大空间 (9) 图表8消费信贷市场规模测算敏感性分析 (9) 图表9零售业务风险调整后息差表现好于对公业务 (10) 图表10考虑资本消耗后零售资产回报率好于对公 (10) 图表11台湾银行消费贷款占总贷款比重稳健提升 (12) 图表12韩国银行金融危机后的经济结构转型 (12) 图表13台湾人均持信用卡量在2005年前快速增长 (13) 图表14韩国银行人均持卡量在2002年达4.6张 (13) 图表15台湾个人信用卡贷款杠杆率 (14) 图表16韩国个人信用卡贷款杠杆率 (15) 图表17台湾经济波在2001年后波动加大 (16) 图表18韩国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GDP增速放缓 (16) 图表19台湾金融机构竞争激烈 (17) 图表20台湾信用卡的竞争格局 (18) 图表21台湾信用卡逾期账款占比提升 (19) 图表22台湾行用卡当月转销呆账金额攀升 (19) 图表23韩国政府出台鼓励信用卡消费措施 (20) 图表24 韩国信用卡经营者情冴 (20) 图表25韩国的信用卡贷款拖欠率达8%以上 (21) 图表26韩国主要信用卡企业的不良率攀升 (22) 图表27韩国信用卡危机后出台的重要举措 (23) 图表28台湾卡债风暴后出台的重要举措 (23) 图表29上市银行消费信贷增速明显快于对公 (24) 图表30上市银行信用卡分期与消费贷增速较快 (24) 图表31中小银行消费信贷增速快于大行 (25) 图表32上市银行零售信贷结构 (25) 图表33 我国信用卡贷款市场快速发展 (26) 图表34 2015年我国信用卡发卡量有所下降 (27) 图表35银行消费信贷产品的便利度与放款时效不断提升 (27)

精选-浙大远程教育国际投资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单选题 1.【全部章节】弗农提出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 A 产品周期理论 B 垄断优势理论 C 折衷理论 D 厂商增长理论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全部章节】在美国发行和销售的存托凭证通常用()表示。 A GDRs B UDRs C DARs D ADRs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3.【全部章节】对外间接投资的特点是()。 A 投资者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B 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C 投资者对企业不出资金,而是以技术、设备投资 D 投资者对企业的股权拥有比例不超过50%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4.【全部章节】国际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 A 加强经济合作 B 增强政治联系 C 实现资本增值 D 经济援助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5.【全部章节】在国际间接投资领域,主张将证券的收益和风险综合考虑,并为此形成若干种有效证券组合的经济学家是()。 A 海默 B 维农 C 马科维茨 D 小岛清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6.【全部章节】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来自()

A 科斯定理 B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C 相对优势论 D 垄断优势论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7.【全部章节】把投资环境分为8项内容,根据其有利与否给予不同评分,累加,以得分高低来评定环境的方法称为()。 A 等级尺度法 B 市场调查法 C 环境准数法 D 市场预测法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8.【全部章节】以下不属于非股权式国际投资运营的方式是()。 A 国际合资经营 B 国际合作经营 C 许可证安排 D 特许经营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9.【全部章节】以下属于国际投资经营风险的是() A 国有化 B 转移风险 C 汇率波动 D 技术风险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论文

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论文 投资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既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工业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城乡居民能否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投资(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曾经展开热烈的讨论,对于纠正以往经济发展战略的偏差,促进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起到积极作用。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深入研究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特别是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在其中的比例关系,对于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实现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完成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的变化轨迹 (一)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的态势趋于减弱,改革开放以来两者波动幅度明显缩小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间,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投资率逐步上升(由1952年的18%上升到2001年的38%),最终消费率相应地逐步下降(同期由83.2%下降到59.8%)。最终消费率和投资率的比例关系,2001年为59.8∶38,“九五”期间(1996~2000年)这一比例平均为59.5∶37.5,其中1999年为60.2∶37.1,2000年为61.1∶36.4;“八五”期间(1991~1995年)平均为58.7∶40.3,“七五”期间(1986~1990年)平均为63.4∶36.7,“六五”期间(1981~1985年)平均为66.1∶34.5(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三项,最终消费由城乡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构成,其占GDP之比为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额和存货增加,其占GDP之比为投资率,或资本形成率;消费率和投资率相加有时会大于100%,主要因为净出口为负,使GDP总额减少,分母缩小)。尽管1999、2000年最终消费率有所回升,投资率有所下降,但最终消费率仍然低于“七五”、更低于“六五”期间的平均水平。总的看,这种变化轨迹可能反映了工业化时期投资与消费的一般演变规律,表明两者的比例关系在按照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多次出现比较严重的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导致投资率和消费率大幅度偏离其趋势值。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转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