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对教师的期待

社会对教师的期待

社会对教师的期待
社会对教师的期待

社会对教师的期待

一、基本责任

(1)教师有责任使学校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一个充满安全、爱心、鼓励、尊重、挑战和秩序的环境。

(2)教师有责任模范地执行学校所有的规定和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并以符合伦理的方式处理所有的问题。

(3)教师有责任成为自己所扮角色的模范,因为教师的行为应该蕴涵对学生期望的价值观。

二、教师在教室里的职责

(1)当教师在教室里时,必须控制自己,教师应该适当和广泛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对教室里的所有事情负责,但不得故意刁难和轻视学生。

(2)教师应该检查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到了教室,如果有一个学生没有正常的理由而旷课,那么,教师应该立即发现该学生在什么地方。

(3)不能把学生放在教室外作为惩罚,法律和合乎人道的教育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体罚;应该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学生,使其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

(4)保证学生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对于学习有充分的准备,保证学生有课本、作业本、笔记本和练习本。

(5)上课时间绝不允许忽视学生,不得无故抑制学生的自我主导的学习,不得无故否定或粗暴地对待学生的独到见解,不得故意地

压制或歪曲反映学生进步的事实。

三、进一步的要求

如何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

如何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如今的教师,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的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搞好教育的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我们怎样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我有如下的浅见。 一、遵纪守法 依法执教 遵纪守法,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每个教师要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从而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时时注重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政治上始终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与一切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以罚代教、以教谋私等违反师德规范,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树立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在平凡的岗位上积极致力于教育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育人,无私奉献,从而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二、爱岗敬业 严谨治学 爱岗敬业 ,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教师,才能潜心钻研业务,乐于从教,勤奋工作,不断创新,取得成绩。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树立起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面

教师成长:角色扮演与社会化

教师成长:角色扮演与社会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教师成长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教师的社会化大致经历:专业角色的确认和适应的探索阶段,专业角色渐进成熟的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专业角色趋于模糊和丧失的停滞、退缩阶段,角色不断调适和继续社会化的持续发展阶段。处于每一发展阶段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角色行为特征。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知识和教学经验局限的教师,将保持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关键词:教师成长;教师角色;社会化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上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1]角色承担是人社会化的本质。教师社会化即教师在学校系统中逐步了解和认识自己在专业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以表现合宜角色行为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成长就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

化过程。 一、初任教职的探索阶段:专业角色的确认和适应 初任教职的探索阶段指教师在任教后的最初几年,学会做日常教学工作,并逐步实现专业社会化的时期。师范生由学生转变为教师,教师角色就规定了他应有的一系列行为。在本阶段,初任教师主要是在教学中求生存,探求应对策略,不断地调整个人的专业目标,确认和适应教师角色。 虽然初任教师在从教之前做了不少准备,但是大量需要了解的东西,还需在职业活动、社会活动和新的情境中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学到。对他们来说,教师身份的形成意味着角色的转换:过去是学生,可能更多的受家庭和学校的“照料”和“引导”;现在是教师,要承担管理者、激发者、交流者、组织者、咨询者、反思者等角色,并受到学校组织的“管理”和“改造”。这就要求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行为。这对初任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角色转换中,教师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难,是从学生转换为专业的具备管理学习环境能力的人。然而,他们所接受的预备教育中,几乎没有提到转换角

教师职业角色

浅谈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教师的角色 1、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的职业特征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他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己任,这是这一职业有别于其它职业的重要标志。 2、学生的榜样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就是要以身立教,以人格影响人格,向学生展示合乎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行为模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社会的代表”、“伦理的化身”。教师肩负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使命,其榜样作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教师作为学生榜样角色,对其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很高,也就是必须具备相当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基础,堪称学生的榜样。因而他不仅仅是对思想、品德规范的认识,而是要把这些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性特征,成为自己人格的组成部分,以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表率。 3、课堂纪律的管理者 教师还应充当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维护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应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当教师不在时,学生也能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4、班集体的领导者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班集体的形成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技巧,积极地加以引导。 5、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这些障碍、问题若不消除,轻者影响学生的学习或生活,严重者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学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中教师一般来说阅历丰富、知识广博、了解学生,能理解学生的焦虑和挫折,能给予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安心地学习,愉快地学习。 6、父母的代理人 在儿童心目中,学校里的教师是父母的化身,他们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教师,并且期望教师也象父母那样爱护和理解自己。实践证明,在学校教育中,大凡有成效的教师都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学生父母代理人的角色。 二、教师的素养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塑造青少年一代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素养。因为,教师的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劳动效率和效果。 (一)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1、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必须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专业知识要精通。 (1)教师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这是教好功课的前提。(2)教师要了解所任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它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只有掌握比教学内容更深更广的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深入浅出的讲解教材,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且要不断学习,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2、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 一个教师的素质不仅在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深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各种教学艺术和宽广的知识面的运用是一个成功教师不可缺少的素养。 3、教师应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二)教师的能力素养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笔记+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圣才出品】

第10章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10.1复习笔记 一、角色 1.社会角色的本质 (1)美国学者蒂博特和凯利的观点 ①角色是社会中存在的对个体行为的期望系统,该个体在与其他个体的互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②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对自身的期望系统; ③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 (2)肖和康斯坦佐的观点 ①从历史渊源上说,角色概念取自古希腊罗马剧场中的戏剧和舞台,它指的是演员在某场戏剧中扮演的那个人物所具有的特征; ②角色以其舞台原意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其概念本身并无变化,它指的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 ③正如演员扮演角色要受到同台演出的其他演员的制约,社会中的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该社会环境中与之发生关系的其他人; ④社会科学中角色概念的出现事实上带有学科交叉的性质,其主要源于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 ⑤现代角色理论的先驱者们都是在他们各自的学科中建构自己的角色概念的; ⑥这种通过多门社会科学的共同参与而造成的结果,导致了一种综合社会学、人类学和

心理学有关内容,并形成独特语言系统和概念系统的角色理论的产生。 2.社会角色的类型 (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蒂博特和H.凯利在《群体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根据角色所占据的社会地位是否经过角色扮演者的主观努力,将角色划分为先赋性角色与自致性角色。先赋性角色是指那些不必经过角色扮演者的努力而由先天因素决定或由社会所规定的角色。 (2)美国文化人类学家R.林顿1936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根据角色表现的隐显状况,将角色划分为活跃性角色与潜隐性角色。 (3)林泽和阿让森主编的《社会心理学手册》撰写《角色理论》一文的T.萨宾和V.艾伦根据社会对角色有无明确的期望以及角色对期望的执行情况,将角色划分为正式角色与非正式角色。 3.社会角色的功能 (1)角色的互动功能 一方面,角色通过互动表现自己,而互动又是角色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角色的扮演和形成也无一不是在互动中进行的; (2)角色的规范功能 角色的规范功能说明了角色具有制约、控制和规范个体行为的作用; (3)角色的自我表现功能。 二、角色的扮演与冲突 1.角色的定义 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致未来的教师

86、致未来的教师 我常常收到大学生其中主要是师范生的许多来信。几乎所有的信里都提出一个问题,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许多未来的教师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个问题的意思是: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我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32年。回答它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哪一样是次要的东西。不过,教育工作毕竟还是有个核心的。 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儿童的脑力劳动、他在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这是他的精神生活,是他的内心世界,无视这一点就会带来可悲的后果。请记住: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而一旦这种不能以任何东西相比拟的精神力量的火花熄灭之时,你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即使有影响儿童心灵的最英明、最精细的手段,它们都会成为死的东西。 不久前,在一所学校里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学生,无论怎么也弄不懂,植物是怎样吸收营养、怎样呼吸的,怎样从幼芽里发育出叶子,怎样从花里结出果子的。生物教师经常提问他和刺激他:“难道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弄不明白吗?你究竟能干点什么呢?”在这个男孩子的心里,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最基本的知识对他来说也变得复杂了,因为缺乏自信心像一堵墙一样挡住了他通向认识的道路。有一次上课时,生物教师说:“再过几天,幼芽就要长出来了,我们全班都到长着栗树的林荫道去观察。在那里,要是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时候事情就毫无希望了。” 生物教师很喜欢自己栽种的东西,他从种子培育出栗树的幼苗,再把这些小栗树排成一条林荫道。当全班学生来到栗树林荫道的时候,教师惊呆了:树上的幼芽全被剥掉了……学生们也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而在阿辽沙的眼光里,一刹那之间露出幸灾乐祸的火花。 这个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是内心的深深的痛苦,屈辱,精神力量的突然燃烧和暴发。阿辽沙以此表示抗议。他感到,教师的话里含有恶意。而孩子是要以怨报怨的,有时候甚至做出奇怪的、荒唐的、毫无意义的事来。 但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一个学生,接连不断地吃“两分”,他就跟自己的命运妥协了,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想法,就是“自己什么都不行”。每当我看到这种态度冷淡,毫无怨言,准备好耐心地倾听教师的讥刺和训斥而无动于衷的学生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不平和愤慨。我的年轻的朋友,请你像怕火一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吧!要为这种毫无怨言,默不做声,准备接受任何训斥的学生而感到可怕。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可怕的事。当你看到学生性格执拗、爱发脾气的时候应当感到高兴,应当容许学生对你的思想似乎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而让他去检验,去研究吧。“执拗性格万岁!”——我真想用最鲜明的字体写下这句话,并把它张贴在教员休息室里…… 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学生对老师的期待

学生对老师的期待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生对老师的期待 期待在教育中很重要,没有期待,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可以处处可看到期待:家长期待学校,学校期待校长,校长期待教师,教师期待学生,教师期待教师,学生期待自己、学生期待老师… 我们对于学生的期望,让他们的优点得到认可,让他们从自己的缺点中学习,让他们被看作是充满无限潜力的人。学生们对老师的共同期待是:“我们需要21世纪的老师,而不仅是在21世纪给我们上课的年轻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也在提高,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和课改地区,很多学生期待老师能够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不能仍像传统课堂那种只管滔滔不绝地讲,不顾学生的感受,而要注重指导学生上好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1年某网站曾针对在校的中小学生以“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为题做过一项调查,经过组织方对数以万计份答卷的统计、梳理,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形象清清楚楚地刻画了出来。82%的投票提到以下六点。 一,脾气绝对不能太暴躁,动不动就发火。 二,教书不要太死板、课堂要生动有趣。 三,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成绩的好差就对学生另眼相看,更不能有攀附权贵的心理和行为。 四,老师要像妈妈一样体贴关心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能随时看出学生的情绪、成绩等变化,关心同学们之间的互动,适时 鼓励、辅导和帮助。 五,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方式要适当,联系频率要适度,不要动不动一点小事就告诉家长,更不要专等学生有了问题才兴师动众。 六,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并身体力行。 作为教师,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我们工作的起点。我们选择了教育,选择了用我们的聪明才智灌溉祖国的花朵,让学生茁壮成长。小学教师为学生的学业成长奠定了基石;中学教师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吸引着学生,努力

教师的角色心理

教师的角色心理 佛山蓓蕾艺术学校先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全,将给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为此,我国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一直受到社普遍的关注。今天,我们以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理论为基础,探讨教师的心理。从四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展开讨论,以求问题的解决。 意义、定义、特殊性 1、研究教师角色的意义 (1)帮助教师增强角色意识与行为 在实践中证明,教师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和适宜的角色行为是自己完成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教师才知道自己应尽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自己应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行动。从而主动适应自己的角色。反之则会信心不足,责任心不强,缺乏适宜行为,无法适应自己的角色。因此,教师只有通过研究与认识自己的角色,才能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明确自己的角色适应行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帮助教师妥善处理角色冲突 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非常的复杂多样,因而教师往往在同一时期内可能兼有多种不的角色。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一定的角色冲突。而在这些角色冲突中,教师会产生各种紧张感和矛盾的情绪,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从理论上弄清角色冲突的成因,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去妥善处理在实践中碰到的角色冲突,用积极的方法去消除由角色冲突引起的心理紧张与矛盾情绪,实现良性循环。 (3)帮助教师有效的实现角色期望[1] 社会心理学角色理论的研究表明,社会中的他人对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定的期望,而每一个角色个体同时也对自我有一定的期望。教师想要实现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望”以及实现自我的“角色期望”,都应从理论上认识与了解角色期望形成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创造条件,去实现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和实现学生对自己的角色 期望。 2、角色的含义 “角色”一词原意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后来由乔治米德首先运用“角色”这一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扮及行为,而逐渐形成关于解释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现代角色理论。角色一词在这里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角色是社会地位或社会期望与个体的能力相统一的产物,作为“与某一位置有关的期待行为”,[2]角色

第二章-教师角色与职业特点教学教材

第二章教师角色与职业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师角色第二节教师的职业特点 学习目标 掌握角色和教师角色的含义;了解历史上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能分析现实中的教师角色隐喻;把握在教育发展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能用相关的知识分析教师的工作。 第一节教师角色 一、角色 (一)角色的内涵 原属戏剧用语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地使用了这一概念,社会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理论中,指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与行为。 角色就是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美国人类学家R.林顿 角色一是社会对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望系统,二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个体对自身的期望系统,三是个体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蒂博特和凯利 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地位以及由此而规定的个体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二)角色期望与角色规范 角色期望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不仅规定了各种角色的行为准则,而且还规定了角色的行为方式。 角色规范是指群体中每一个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对角色期望的提炼而形成的,并在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 (三)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是指人在同时进行相互矛盾的角色扮演时所引起的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现象。角色冲突通常来说有两种形式:角色间的冲突与角色内的冲突。 角色间的冲突又有两种表现:一是个体所承担的几个不同的角色同时对个体提出了履行不同角色行为的要求,可能使他难以胜任并在时间与精力上出现紧张感,这被称之为“角色紧张”;二是两个角色同时对个体提出了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要求。 角色内的冲突也有两种表现:一是不同群体对同一角色有相互矛盾的期待或要求,二是个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理解。 (四)角色学习与角色训练 角色学习是指个人了解和掌握角色的行为规范、角色的权利和义务、角色的态度和情感以及扮演该角色所需要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一是在特定的社会规范下进行学习,主要学习扮演该角色的责任和权利;二是在与他人的交互活动中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和模仿角色的态度和角色的情绪反应。 角色训练是指培养一个人具备那些按照角色期望来行动的能力的过程。 (五)角色行为与角色扮演 角色行为——个体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它是角色期待在角色扮演者的行为模式上的表现。 角色扮演是指角色承担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所处情境,遵循角色期待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角色行为。角色扮演恰当与否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的认知是否准确,对角色期待的把握是否得当;另一方面取决于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

最新教师未来工作展望范文(2020新版)

编号:YB-JH-0809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最新教师未来工作展望范文 (2020新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最新教师未来工作展望范文(2020 新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 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 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开学以来,忙得一塌糊涂,直到有工夫喘口气的时候,发现自己已处在一个学期的尾巴上——还有一个月就期末考试了不是吗?翻翻自己的记录本,我还有好多大事要做啊—— 初中部近期要举行年轻教师复习课的比赛。提起这次比赛我心里就痛,去年的这时候由于某些原因我的分数最低,脸上好没有光彩,但当时的我确实不知道复习课怎么设计,课堂倒是掌握得很是火候,只是评委们说从设计思路上就错了。今年,这场比赛又来了,我真得很紧张,因为自己一直是个很要强的人,但要强的人往往容易不自信或者喜欢胡思乱想。而今年的比赛我会赢吗……我感觉压力好大。希望比赛不能如期举行。 三个部门联手发了一个通知,关于某个活动的,要求每班和每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或社会角色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流行的概念,尽管人们对它的定义、功能以及范围的看法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 我们可以将角色视为个体在群体或社会中的一种功能,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式;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角色考虑为一种人格状态,或完整的人格的一个侧面,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一个人就象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习惯和掌握各种品质特性一样学习他的社会角色。 一、角色:社会期望与个人表演 社会中的个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上,或者说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对每一个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上的人有着一定的要求,我们称此为社会期望;与此相应,当个体依照社会对他的要求去履行其义务,行使其权力时,我们又称他是在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其社会行为乃是一种角色行为。 (一)社会角色的本质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 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 也都有上场的时候, 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威廉·莎士比亚。他在《皆大欢喜》) 在中国早就有“人生如戏”的说法,并且智慧的中国人用自己毫不逊于莎士比亚的方式表达了与后者同样深刻的看法: 尧舜生,汤武净,桓文丑末,古今来几辈角色; 云霞彩,日月灯,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大戏台。 上述比喻所以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20世纪符号互动论者建构社会角色理论的基石,根本在于社会与舞台、社会中的人与舞台上的演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演员在舞台上有明确的角色,社会中的行动者也占据明确的地位;演员必须按照写好的剧本去演戏,行动者在社会中也要遵守规范;演员必须听从导演的命令,行动者也必须服从权势之人或大人物的摆布;演员在台上必须对彼此的演出作出相应的反应,社会成员也必须调整各自的反应以适应对方;演员必须与观众呼应,行动者也必须扮演各种不同的观众或…一般他人?和概念化的角色;技能不同的演员赋予角色以独特的解释意义,行动者也由于各自不同的自我概念和角色扮演技巧而拥有独特的互动方式。”(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版, 第430页。) 尽管用舞台上的角色来比喻社会中的人十分贴切,但这个概念本身却似乎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有时,角色被用来指一个社会地位,有时则指与某个地位有关的行为……角色还被用来表示个人行为或者典型行为?。”(罗森堡、特纳主编:《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101页。) 美国学者蒂博特和凯利认为,角色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首先,角色是社会中存在的对个体行为的期望系统,该个体在与其他个体的互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次,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对自身的期望系统;最后,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 肖和康斯坦佐又进一步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概念:

最新教师未来工作展望范文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ce13950105.html,)/工作计划 最新教师未来工作展望范文 转眼一年又接近尾声,新年又将到来。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广大读者整理的关于未来工作展望范文和相关材料,希望读者朋友们有帮助。 开学以来,忙得一塌糊涂,直到有工夫喘口气的时候,发现自己已处在一个学期的尾巴上——还有一个月就期末考试了不是吗?翻翻自己的记录本,我还有好多大事要做啊——初中部近期要举行年轻教师复习课的比赛。提起这次比赛我心里就痛,去年的这时候由于某些原因我的分数最低,脸上好没有光彩,但当时的我确实不知道复习课怎么设计,课堂倒是掌握得很是火候,只是评委们说从设计思路上就错了。今年,这场比赛又来了,我真得很紧张,因为自己一直是个很要强的人,但要强的人往往容易不自信或者喜欢胡思乱想。而今年的比赛我会赢吗……我感觉压力好大。希望比赛不能如期举行。 三个部门联手发了一个通知,关于某个活动的,要求每班和每位语文教师拿出一定数额的作品来,该作品记入班级和教师个

人考核。对于这种活动,我实在有话要说:自开学以来类似活动已经举行了不下五次——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体会,艾滋病征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这次又是两个征文合在一起。上面一张征文通知,语文老师就要忙活一个多星期,既要打印稿又要电子稿,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非常繁琐。每当有这样的“额外”任务,我们的备课教研和批作业就要受影响,这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学生的抵触情绪很大,现在没有几个学生愿意参加这种带有一定理论色彩或政治色彩的征文,全都是班主任连哄带骗的逼学生去写。学生认为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于是到网上下载或者应付一篇,看着这样的文章,作为语文老师真觉得什么批评的话也说不出口,因为我理解学生的行为。 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元旦联欢会。貌似好几星期前就有学生问我今年开不开元旦联欢会,好像还有学生已经开始排练节目了,这在学生眼里绝对是件高兴的大事,谁还去管什么期末考试,高兴过去再学不迟。我很早就发现,我们班的学生是一群极容易快乐、极容易忘却烦恼的小孩,在我们大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的事在他们那里可能成为很大的笑料。这又是一群及贪玩的小孩,星期一三的活动课和星期五的大扫除之后,我们班几乎是“倾囊而出”,只剩下三两个固定的学生在写作业。看看别的班,留下学习的总有15个以上,2班留下的最多出去的不超过0人。有时我心里也挺急,担心他们把心玩疯了玩野了,数学老师也不止一次地向我说出担忧,但理智又告诉我:应该顺应素质教育的大

教师的社会角色

教师的社会角色 角色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表现出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的总模式。社会角色包括三种含义:1.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行为都是特定的社会角色的体现; 2.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角色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3.是符合社会期望的,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等去行动的。任何一种社会行为,不仅反映出角色扮演者的社会地位及其身份,而且体现出个体心理、行为与群体心理、行为及社会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它是个体的社会职能、权利和义务的集合体。每种社会身份都伴随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充当了角色。比如,一位成年男子处于一家之主的地位,并且具备了参加工作、抚养和教育子女、计划家庭生活等行为模式时,便充当了父亲的角色。那么,处于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由于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学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一般来说,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充当以下角色: 教师的角色分为两类。一、社会表现的角色(一)教书育人的角色 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教师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起着传递人类文明的作用。教师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以及社会的要求和期望,决定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充当着教书育人的角色。这种角色主要体现是:教学角色──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教育角色──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 1.人类知识的传授者 这是教师的教学角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通过教学,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宝库,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要做到:“博”、“深”“新”三个字。“博”就是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打开学生的眼界;“深”就是给学生以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地钻研;“新”就是要补充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新成果去加深学生的知识基础,以激励学生积极地学习。为此,教师本人首先应该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缺乏较深造诣的教师,是不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的。同样,满足于现有知识,缺乏求知精神的教师,也无法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真正出色的教师应该热爱教育工作,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充满热情,有钻研的能力,善于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原理,以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为教师的热情所感染,激励自己自觉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2.言传身教的教育者

教师形象的自我塑造

教师形象的自我塑造 教师形象的自我塑造 在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热潮中,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又重新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品质提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育祖国下一代的辛勤“园丁”,因而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全部人格特征都将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精神世界和文化科学素养,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师德教育。

在当前社会变革的大潮之中,面对四面八方各种观念的巨大冲击,教师队伍也在经历严峻考验。一方面,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侵蚀,有些人价值天平发生了倾斜,职业信念开始动摇,奉献意识淡化了,“爱岗敬业”成为仅仅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另一方面,无论是在发达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依然有成千上万的教师怀着不变的信念,以自己的热情、智慧和才能,以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风范和高尚人格,滋润和培育着青少年的心灵。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努力通过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将师德教育推向持久和深入,从而使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能担当得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责任。 《规范》使我们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有据可依”,现实中无数优秀教师的榜样又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师德教育的生动素材,下一步就看我们如何去付诸实施了。我期待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拿出行动,真正将师德教育落在实处;我期待着,我和我的同行,能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赢来全社会更多的信任和尊敬。

角色与教师角色

角色与教师角色

角色与教师角色 校本培训资料五 (一)角色 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角色这一概念原取自戏剧表演用语,后来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中。然而资料显示出最早给角色下定义的是林顿,他说:角色——这是地位的动力方面,个体在社会中占有与他人地位相联系的一定地位,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实现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时,就扮演出相应的角色。父母、子女、工人、农民、干部、售货员、旅客等都是社会角色,教师也是一种社会角色。 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扮演着多种角色,集许多角色于一身,就是一个角色丛。如某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教师,在其他教师面前是同事,在家里可能是丈夫、父亲和儿子,在街上则是游人、顾客等。每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扮演着相应的角色。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社会成员,这被称之为角色期望。符合角色期望的个体行为就会受到社会的认可与赞许,例如“像个父亲”,“像个领导”等。每个社会成员必须了解社会的角色期望,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条件下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对他相应的角色期望时,便产生了角色意识。角色意识会调控个人的行为,使之表现出符合某社会角色的行为,从而“像个父亲”、“像个领导”。同时角色意识还使个体随着条件或情境的改变而转换角色,如一个经理在公司以管理者的角色与他人交往,到了商店或家里,就不能以经理的口吻讲话,而只能是普通顾客或丈夫、父亲等角色。因此,良好的角色意识是角色行为有效的前提。 (二)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我国古代较早对教师角色行为、义务及权利比较精确的概括,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要求,教师这一角色又有了新的变化,确切地说是赋予了更新更多的内容和意义,从而使教师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指的是个体的人,具有个性的特征。所以,关于教师的界定,有科

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docx

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 "蜡烛"角色 "教师是蜡烛"这一隐喻使人感到既喜又忧。一方面,它体现了教师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但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了一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即生重于师口光是有方向的,光总是朝着一定的目标照;而作为教师的光只能跟着学生走,围着学生转,教师的自身发展没有得到重视。而事实上,教师作为蜡烛,不仅要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与学生"教学相长";在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要光彩照人。教与学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而教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 "蜡烛论"给教师的定位太高,几乎将教师抽象为一种"圣人"。它反映了社会普遍对教师这个职业所抱有的崇高期待,似乎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可以为其"传道、授业、解惑"。而实际上,蜡烛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因为它的光太微弱了。因此教师不必把自己的作用估计得那么高,不必一味顺从社会的期望,将其作为巨大的包袱背在背上;不必像蜡烛那样牺牲得那么悲壮,把自己全部燃尽了口教师也是自然的人,也要重视自己的生活和发展,也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有自己的情感和兴趣爱好。如果自认为是蜡烛,一味燃烧,蜡烛会越烧越短,终有熄灭的一天。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光照到需要光的地方,而且需要自己不断充电。因此,有的老师认为,与其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不如比喻为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于人于己都受益元穷。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角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包含了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内涵。一方面,它表明教师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事业,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因为只有人才有灵魂,因此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注重学生的心灵发展,而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能力。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似乎学生是一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钢铁,可以任工程师按照自己的蓝图塑造成产品。而与此同时,"灵魂"这个概念将教师提升到一个神圣的境地,似乎教师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照自己既定的方案塑造学生的精神。 从教育质量观看,工程师论似乎暗示了一种固定、统一的质量标准。教育被作为一个大工厂,教师是工厂里的工程师,学生是被批量生产的、规格整齐划一的产品,教师在从事教育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张事先设计好的蓝图。 从教师自主权考虑,工程师论也隐含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它似乎比较重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计塑造学生,改变学生。而另一方面,它又表明教师缺乏必要的自主权。上级对产品通常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工程师只能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方案和流程操作,不具备教师所应该具有的主动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工作不能完全被规范,必须给予一定的想像和创造空间。

教师角色解读

教师四个角色的解读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同时引起了教育方面的转变,这包括教育资源逐渐丰富,教学方式等的现代化,这些改边带来的是教师角色的 转变,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师角色的定位,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 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方式改变。因此从教师角色转变的这一话题,还有充分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教师角色定位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一、教师角色定义 在瑞典教育学家胡森主编的简明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教师角色所代表的涵义作了三种解释:(1)教师角色就是教师行为;(2)教师角色就是教师的社会地位;(3)教师角色就是对教师的期望。[1]在我们狭义的理解范围内,教师角色指教师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行为。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教师角色被定义为:“教师的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角色行为;二是教师角色期望。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课堂讨论的教师角色指实际角色行为。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角色的定义主要从教师实际的行为来讲的。 在上节课上,同学提出将教师角色划分为: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关于角色的划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的,这四种划分有其合理性,接下来我将从这四个方面阐述。 二、社会转变带来的教师角色转型 (一)传统教师角色定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传统的教学中心 “教师、书本、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只是单纯的传递与接受,教师教授知识 与技能,帮助学生解答疑惑。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把角色演绎的很好,但是这种教 学模式有着严重的不足,在社会条件不发达的过去甚至现在偏远的地方,教师仍然 是以这种模式授课,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作为社会个人,不 可能了解世界的各种知识,也会存在知识的盲点,这也会影响教学。在信息化发展 的今天,我们必须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对待教育,教师也应提升自己的观念,积极 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开创新的教学模式。 (二)信息化时代的教师角色 随着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发展,我们步入信息化时代。在一般的城市教学领域,已经或者即将实现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所以教师的角色将会有单纯的传递着向多元 化方向发展。 1.教师角色----观察者 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角色主要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师如果想要成为一名有思想,有责任的教育者,必须尽量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在中国小班教学 是很少的,从最普通、大众的角度来看,中国式课堂是“一对多”的,及时关注 每一位学生是对教师的挑战,但有深度的教育者会细心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点 点滴滴,进而加以“个性化”指导,从而实现学生个人的发展,教师教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了学生的“学”。 教师观察学生,是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渠道,也是学生与教师对话的基础,只有在教师细心观察下,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引导,学

如何树立新形势下的教师形象

如何树立新形势下的教师形象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台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如精心地准备了每一堂课,课堂上先与学生进行沟通,问问他们想听什么、怎样学、怎么讲才能调动兴趣,然后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每一个学生都对学习有了主动积极性。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鼓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三、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

未来教师的形象期待

未来教师的形象期待未来的教师:学者型?有高深的学问?完整的智慧和人格?综合行动能力?研究型的教师?从1794年法国创立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08年将其改制为培养中学教师以来,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已有二百年的历史。教育成为人类的一种独特的实践方式时间就更长了,起初是“养老与育幼结合”、“师长合一”的古老习俗,后来是“官师合一”、“僧师合一”的漫长历史。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以教育为生、以教育为业的专职教师。总之,“教师”经历了从兼职到专职,到变成一个行业,逐步形成它的职业化特征,并且作为一个专业来追求、建设的历程,其间依赖于教育理论的成份越来越多。人类最初只有所谓教育经验,后来有了所谓教育技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对教育理论不断进行反思就有了理论的元思考。教师行业的发展是与教育学形成理论体系,与教育实践相互支持、转化紧密相连的, 其特征是日益专业化。 教育是培养人的。我们对人的期望是什么?这里有一个关于人的形象期待问题。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们对将来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说现在整个国际社会、不同国家在探索的过程中,对教师职业逐渐形成了哪些基本看法?对教师的形象有什么基本看法?这已成为我们办师范教育的前提。

1976年第35届世界教育大会研究的主题是教师问题,时隔 页 1 第 20年,培养什么样的合格师资又重新成为第45届世界教育 大会的主题。当前国际社会对教师这个行业是否是一个专业有不同的意见。人们一般只承认它是一个准专业,还不完全是一个专业。国际社会从1966年就开始讨论什么是专业。 各个国家给出了一些标准,其中公认的是以下几条: 其一,在很大程度上或者越来越趋向依赖于理论。为什么会有师范教育?有两个直接动因:一是17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把人类多年的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形成为一个理论框架;二是随着工业革命、社会的需求和班级授课制的出现,社会需要教育有规模效益。当到了可凭教育理论来训练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时候,师范教育就应运而生了。其二,有一种强烈的公众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并且为公众所承认。 其三,有一套超越了其他行业的特殊知识和技能技巧。 还有其他一些评判一个行业是不是称得上专业化的所谓结 构性的专业标准。人们认为,教师这个行业现在处于从准专业向专业化道路前进的过程。今天,世界师范教育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师范教育体系和框架,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分门别类地研究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和大学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并且要研究不同规格的师范院校页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