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题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题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题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题人教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单选

1.下列对生存生物的空间,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圈下部

B、大气圈全部

C、岩石圈全部

D、水圈大部

2.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生活在()

A、海洋里

B、陆地上

C、生物圈里

D、水圈里

3.以下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圈的厚度约为20千米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C、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D、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4.下列生物中,不能进入大气圈的是()

A、鸽子

B、秃鹫

C、深海狮子鱼

D、细菌

5.下面关于生物圈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圈

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6.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场所是()

A、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上部、岩石圈的全部

C、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上部、岩石圈的表面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7.水圈包括地球上()

A、全部的海洋

B、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

C、全部的河流

D、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8.下列关于生物栖息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柄息地的种类很多

B、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

C、沙漠也属于某些生物的栖息地

D、生物圈以外也存在生物的栖息地

9.下列对于生物圈的有关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大气圈、水圈下层和岩石圈上层

C、生物圈只为生物提供了水和空气

D、温度不是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是自古就有的

10.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等气体.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

B、①⑤④

C、②③④

D、⑤④

二.填空

1.生物圈的厚度为千米左右,包括大气圈的部,水圈

的部,圈的表面.

2.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和岩石圈上层,这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阳光等条件.

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的表面,这个圈层的厚度约千米左右.

4.生物圈的范围是以海平面为标准20千米的厚度的圈层,它包括的底

部、的大部和岩石圈的.

5.生物圈的厚度大约是千米.

6.生物圈是指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它的范围包括、和岩石圈的表

面.

7.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的范围从上往下可以分为三部

分:、和,其中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8.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一个厚度约为20千米的圈层,包括、和.

9.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是,其范围包括的底部、的全部和的表面.

10.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可达千米,向下可深入千米左右深度,包括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的表面.

1.如图为渤海生态系统简化食物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 ,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 .

(2)图示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 .

(3)若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食物1∕2来自浮游动物食性鱼类,1∕4来自虾蟹类,1∕4来自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则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能量每增加1千焦,最多消耗浮游植物

_________ 千焦.

(4)2011年渤海湾发生严重溢油事故,原油中的有害重金属如镍、钒、铅等进入此生态系统,通过_________ 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 .事故对渤海湾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 能力是有限的.

2.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

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也得到了发展,人们改

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

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发展成

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1)在该生态系统中,蚕与桑是关系。

(2)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3)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4)DDT是一种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果DDT进入该生态系统,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应是。

2.据右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必不可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非生物部分。

(2)右边是某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食物网中,杂食性鸟与昆虫的关系是。

(4)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类数量增加,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的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

(5)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农药的污染,则__________的体内DDT含量最高,原因是有毒物质能通过不断积累。

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探究实验的步骤: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施计划 e、得出结论 f、表达和交流 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2.、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四、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初一生物教案:生物与生物圈

生物与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能识别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归类、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的分类”的游戏和“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2、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1、播放《人与自然》录像,导入新课。 2、根据学生写出的物体,引导讨论。 3、引导自学并总结生物的特征。 4、引导学生训练。 学生活动 1、观看录像,说出看到的物体。 2、,小组讨论,简单分类。

3、小组合作,总结生物的特征。 4、对老师提供的物体进行判断。 5、拓展活动与总结 5、如果我是小草,我想说。 ◆ 作业:1、基础训练p1(基础)、p2(附加) 2、四人一组设计表格调查学校或者居住小区的动、植物。 ◆教学反思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3、能够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阅读、表达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学的热情,要求学生能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思考、不怕困难、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调查的过程组织。 ◆教学难点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做好调查记录。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1、出示诊断测试题,激趣导入。 2、引导学生展示“调查结果”。 3、组织学生进入校园进行调查。 4、激励评价、适当小结。 学生活动 1、回答问题,对调查方案做简单评价。 2、自主展示并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把校园内有关的生物进行统计与分类。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 生物圈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3、 生物之间的关系 4、 生物营养关系 1、食物链和食物网 重 点 2、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 3、生态系统的组成 【知识整合】 生产者一植物 生物部分r 消费者一动物 组成〔 \分解者一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合作关系 自养 生物圈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范围 L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 学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程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f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 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生物营养关系 腐生 异养 寄生 【典题演练】 一:选择题 1、 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青蛙 B 昆虫 C 水稻 D 泥鳅 2、 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 往深处长红藻。影响海洋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D.含盐量 ,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 )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4、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 “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 ) A 、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B 、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 C 、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D 、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 5、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 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害虫适应能力增强 B 、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C 、食物链被破坏 D 、网罩影响了才的光合作用 6、 “螳螂捕蝉,黄鹊在后”描述的是( ) A 捕食 B 、合作 C 竞争 D 、生物网 7、 由于能量的流动是逐级减少的,那么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类生物数量最少 ( ) 鹰 B 、青蛙 C 昆虫 D 、草 &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 A .减小 B .增大 C.不变 D .先减后增 9、 野兔、鼹鼠等具有挖洞习性的动物主要生活在 (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 .沙漠生态系统 10、 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分别是( ) A .阳光 B.含氧量 C.海水温度 3、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 地方,则它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A 、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教案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初中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级六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共用7课时,每周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是山东科技出版社五四制,生物学六年级下册。本教材改变了以前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对分类学知识不再详细描述,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注重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重点是植物和生活环境相适应 的特征及在生物圈和人类的关系。 教材的知识编排结构是从生活环境、基本特征、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的,既可以对前面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本章节安排三节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和种子子植物,”这些植物放在一章内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 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3)知道种子的结构,明白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区别。(4)了解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依据并能够举例。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和展示,培养团队协作和归纳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展示交流,树立自信自强心。 对应课标:

1.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关注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环保意识。 3.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4.描述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5.说出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 主题单元问题设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计 专题一:藻类植物 (2课时) 专题二:苔藓和蕨类植物 专题划分 (2课时) 专题三:种子植物 (3课时) 专题一专题一藻类植物 所需课时本专题使用2课时 专题一概述 本专题内容在整个单元中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明白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人类对藻类植物的利用。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能力目标: 说出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现状,形成环保意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新人教版致同学们: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我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张丽珠教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的方法之一。 1、根据调查对象不同,调查可分为普查和抽查两种形式。 2、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 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旗形树、仙人掌的针形叶、沙漠植物的根系发达。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和高考真题

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 一:掌握并背诵知识点 1.生物的七个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②生物能进行_______;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_______;④生物能对___________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_______;⑥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的特性; ⑦除_____以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 2.地球上________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3.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_________。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时: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等。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6.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消费者。 8.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由于存在_____________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 ( ) 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最终来自与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10.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1.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 二:中考练兵 1.(2016.万州)万州某中学的八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某片森林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然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根据以上描述,兴趣小组绘制了如图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_______关系建立起来的。(3)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环境。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课后练习二、简答题 1.下列是温带草原上的部分生物,它们通过食物形成的联系如下图,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把生物前的代号填人方格内。 A.植物B.鼠C.蛇D.鹰E.食虫鸟F.植食昆虫 1______2_____3_____4______5______6______ 2、把知识、事物进行比较,把他们的共同点总结出来,把它们的不同点归纳出来,对于学习很有帮助。请你回忆一下学过的所有食物链,它们的共同点是: ⑴食物链的开始端总是植物,即食物链总是从________开始的。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__,供给自己和其它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⑵食物链不包括细菌和______等生物,即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 ⑶一条食物链所包含的生物中,除了生产者以外,其余的生物都是_____________. 它们的不同点是: ⑴不同食物链的长短可以不同,即不同的食物链所包含的营养级别数目可以是______的。 ⑵不同食物链中,成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具体生物往往是不同的。 3.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图11),请据图回答: 1 4 3 2 5 6

(1)该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从营养方式来看,它是 _______生物;直接以植物为食的 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是 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会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它的食物将_____________,营养物质储存丰富,繁殖力会______________。 (4)从动物行为的角度来看,蛇对鼠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行为。 (5)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后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6)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_________状态,这一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 ⑴、兔子、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 中的[]_______把它们分解为[]_____和[]_____。 ⑵、在光照下,A 和B 又被植物利用进行 __________,制造出的有机物被植物利用,进一步又被动物利用。 ⑶、C 在其中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参加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它的营养方式属于________。 5.根据图1和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也得到了不断 的发狐 草 兔 鼠 鹰 蛇 图11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对叶片的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A.被遮光的部分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实验前经过暗处理的植物叶片内已经没有淀粉。叶片见光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位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还是黄白色。所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见光的部位”。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繁殖 D.要呼吸 【答案】B 【解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B正确。 3.冬天到了,杨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不适应环境B.松树适应环境 C.它们都适应环境D.它们都不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1、生物的特征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上下个10千米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等; ②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如:七星瓢虫和蚜虫;狼和羊) 竞争关系:争夺共同资源(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合作关系:协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寄生关系:一方有利,一方有害(如:各种寄生虫和人) 共生关系:相互依存,不能分开(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白蚁和鞭毛虫)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有所改变):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有所改变):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分解者(必备成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③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不能有分解者,箭头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8、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又被称为地球的“肺”。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植物绝大部分是藻类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江、河、湖泊、池塘等。 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是最典型的代表,被称为地球的“肾”。

初中生物知识点生物圈讲解

初中生物知识点生物圈讲解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教案人教版

生物和生物圈 年级七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授课类型复习课 课标依据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使每个公民的责任。 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着人类活动,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好奇心比较大,所以教师开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开始,介绍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好学期开始的每一节课,例如第二节调查身边的生物,可以将学生领出课堂,能够让学生将生物学科和自然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兴趣。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生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过程与 方法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 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

XX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XX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 识点总结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

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中光是变量,其它条件是定量)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

A.草原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沙漠生态系统 10、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分别是() A 循环、循环B循环、单项 C 单项、单项D单项、循环 11、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2.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 A.绿色植物B.分解动、植物遗体及败叶枯枝的微生物C.植食动物D.肉食动物13.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A→B→C→D→E B.E→D→C→B→A C.D→A→B→C→E D.C→E→B→A→D 14、(2006 岳阳)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哪一个曲线图来表示?() 1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C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课后练习二、简答题 1.下列是温带草原上的部分生物,它们通过食物形成的联系如下图,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把生物前的代号填人方格内。 A.植物B.鼠C.蛇D.鹰E.食虫鸟F.植食昆虫1______ 2_____ 3_____ 4______ 5______ 6______ 2、把知识、事物进行比较,把他们的共同点总结出来,把它们的不同点归纳出来,对于学习很有帮助。请你回忆一下学过的所有食物链,它们的共同点是: ⑴食物链的开始端总是植物,即食物链总是从________开始的。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__,供给自己和其它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⑵食物链不包括细菌和______等生物,即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 ⑶一条食物链所包含的生物中,除了生产者以外,其余的生物都是_____________. 它们的不同点是: ⑴不同食物链的长短可以不同,即不同的食物链所包含的营养级别数目可以是______ 的。 ⑵不同食物链中,成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具体生物往往是不同的。 3.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图11),请据图回答: 1 4 3 2 5 6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D.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详解】 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小鸡破壳而出B.钟乳石慢慢长大 C.植物落叶D.葵花朵朵向太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小鸡破壳而出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生长发育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钟乳石没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而“钟乳石在缓慢的长大”不属于生命现象,B 符合题意。 C.植物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不符合题意。 D.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 教学内容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查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2.能选取多方面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目标: 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爱护这个家,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教学重点 认同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而这种习惯要从小培养。教学难点 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所以难以理解生物圈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 教学过程

环节复习 导入新课新课 教师活动 出示生态鱼缸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并说明它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由学生 的答案引出两个问题,即①生态系统的 组成②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小见大引出课题 出示“家”、“树林”、“草原”、 “河流”、“农田”图片,并说出它们 是否是生态系统? 这些小的生态系统都位于哪?所以 谁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呢? 一.出示图片,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 特点及作用 请同学们观看图片,说明它们分别 属于哪种生态系统,由哪些生物组成, 特点是什么? 1.森林生态系统 2.草原生态系统 3. 农田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 以上这几种生态系统都存在与陆地 上,因此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 学生活动 观察并回答 问题 观察并回答 地球、生物圈 展示收集成 果 认真观察、讨 论、交流 陆地生态系 统 认真观察、讨

小练习 5.湿地生态系统 6. 海洋生态系统 7.淡水生态系统 以上这几种生态系统与什么有关 呢? 因此我们把有水所在区域的生态系 统归为一类—— 以练习的形式小结:各生态系统的环境 特色、组成、生物类型和对自然界的作 用。(填空、连线、识图) 想一想: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2、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由此可见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 的。 论、交流 水 水域生态系 统 思考、作答 湖泊、草原、 城市、农田、 湿地 沙漠、极地等 二.知识迁移,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 体 这些生态系统是不是各自独立、彼 此互不联系呢? 分析下面的资料:(P30) 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 资料分析 讨论并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生物和生物圈 1、第一章:认识生物 1.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知识要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其它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殖过程存在遗传变异等。 1.2、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知识要点: 1、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记录一下你所在周围的生物和生活环境。 2、把你所生活中的一些生物进行归类,进一步的了解生物。 3、学会去做调查和记录。 2、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2.1、第一节生物圈: 知识要点: 1、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组成: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作用:为生物生存提供了。 (3)生物圈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2.2、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知识要点: 2、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空气等由环境提供。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例如:七星瓢虫扑食蚜虫。)、竞争关系(例如:杂草与水稻夺取阳光和养料。)、合作关系(例如:蚂蚁合作搬运食物。)、寄生(例如: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与人。)、共生(例如: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等。 2.3、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知识要点: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事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适应环境。 (2)生物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活动疏松土壤,种植植物防风、固沙等有利的,老鼠打洞、取食破坏水坝草地等不利的。 2.4、第四节生态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