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血压认识的常见误区
- 格式:docx
- 大小:14.17 KB
- 文档页数:2
高血压患者常见的护理误区,你知多少目前,高血压的患者人数逐渐增多,但是有很多的患者在进行高血压的护理时出现很多的误区,进而会耽误患者的病情,使得患者得不到更加科学的治疗,甚至会逐渐的导致患者出现很多的并发症,所以,笔者针对这些误区展开了以下相关的分析,使得患者得到更加科学的治疗,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1.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普遍的性格都属于激进或者过分谨慎的,患者经常会出现激动、焦虑和抑郁等一些主要的心理特点,但是患者如果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者是受到一些刺激等一些因素,那么很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医生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比如可以为患者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引导患者缓慢的呼吸等等,教会患者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并且还要叮嘱患者的家属尽量配合,减少患者的不良刺激,保障高血压患者能够拥有更加平和的心境,进而愉快的生活。
1.饮食护理因为高钠、高脂肪都会导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医生一定要叮嘱患者以及家属,应该选用一些低盐、低热量以及低脂肪的食物,使得患者食用的饮食都易消化。
高血压患者还应该少食用一些腌制的食物,每日食用盐应该小于6g;患者还要少食用一些胆固醇比较高的食物,比如动物的内脏以及油炸食品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
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粗粮和杂粮,这些粮食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基本作用,比如糙米等,还可以多食用一些海带、木耳和芹菜等食物,也有很好的降血压效果。
患者还应该多食用一些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西红柿、猕猴桃等一些水果。
患者还应该限制自己饮酒,每日的饮酒量不宜过多。
患者还应该少食多餐,不能够暴饮暴食,进一步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防止自己发生便秘。
1.活动和休息根据医学研究表明,进行运动属于一种独立的降压方式,和降血压的药物一起配合治疗,能够使得患者的血压会更加明显的变低,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提倡高血压患者适当的做一些运动,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提升机体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高血压是临床多发病、常有病之一,有些老年人以为跟着年纪增添,血压高是正常现象,就算查出高血压,也不仔细对待。
以下几种错误想法,控压时特别要防止。
血压高但没症状,不用吃药。
大部分初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显然症状,跟着病情进展,才有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頸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
即便没有症状,连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伤害。
专家表示,高血压需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诊疗为高血压,就应踊跃干涉治疗。
初期高血压患者假如经过干涉,改变生活方式后血压恢复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药或停药。
一旦吃药会产生依靠性,副作用也较大。
降压药属于非成瘾性药物,和高血压的危害对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不足道。
因此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最好不要任意停药,防备停药后血压高升。
血压高时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不用坚持。
高血压是慢性病,往常需要长久甚至终生服药来控制血压。
停药后血压颠簸幅度过大会增添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发生。
降压药的作用不单是降血压,还有保持血压安稳,防止更多脏器伤害。
开始不可以用“好药”,不然病情严重时无药可用。
降压药不会出现耐药状况。
当前,临床公认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好药”是指长效降压药,即口服一次,降压作用连续24小时以上。
短效降压药物往常只用于突发性血压增高,作用时间短,长久用药易惹起血压颠簸。
建议患者依据个体状况,咨询医生选择适合的长效降压药,防止降压过猛。
发现血压高升,要迅速降到正常。
一般状况下,血压是迟缓升高的,因此降压过程也要安稳。
即便高血压急症也不行迅速降压,免得惹起脑灌输不足等不测发生。
依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高血压。
好多人测一次发现血压高,就认定自己是高血压,这是不对的。
判断能否患上高血压,不可以以在门诊或家里有时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
确诊标准为,连续丈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140/90毫米汞柱,才判断为高血压。
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灌输的动力根源,血压短时间内降得很低,超出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输,惹起脑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30Food and Life 食品与生活 误区一混淆对血压水平的概念血压水平可分为以下三类: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毫米汞柱和舒张压<80毫米汞柱;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当血压≥120/80毫米汞柱时,就应该改变生活方式。
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
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毫米汞柱可考虑高血压,建议尽早就诊。
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有调查显示,常住居民年压规范治疗的六大误区,大家千万别踩!误区二凭感觉估计血压高低高血压是经血压计测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
有些患者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直到出现了脑出血症状,才有了“感觉”,这时就晚了。
误区三不愿过早服用降压药很多40~50岁的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担心服用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并认为过早服用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
这是非常错误且十分危险的观念。
血压高 这六大误区千万别踩降压药没有耐药性 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
有些高血压患者患病几年后需要同时服用两种降压药进行治疗。
这不是因为对药品产生了耐药性,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加重等原因,血压比原来更高,需要联合用药起到降压效果。
早控制、早预防 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有效地预防心、脑、肾受到损害。
误区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降压治疗时必须遵循缓慢、平稳的原则。
如果血压下降速度太快,可能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不足,导致缺血的情况发生。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需要1~2周才能达到最大药效,发挥稳定的降压作用。
目录 刖S (1)正常血压概念不清 ................................................. 1 二:不愿意过早服降压药 ............................................... 2 三: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 2 四:隔段时间就换药 ................................................... 2 五:只吃药,不监测 ................................................... 2 六:只吃药,不注意生活方式 ........................................... 2 七:保健品没有副作用,比降压药好 . (2)刖百高血压是影响人们健康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 素。
最新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本市常住居民218岁成人 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1.4%,意味着每10个成年人中有3个为高血压患者,更 不容乐观的是,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仅为49.4%。
为什么高血压的普及这么高的情况下,控制率却这么低呢?这与患者对高血 压认识不够、用药上常犯错是分不开的。
高血压控制中的常见误区,整理如下:正常血压概念不清血压水平分类:1)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2)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 和(或)舒张压80-89mmHg ;3)高血压:收缩压2140mmHg 和(或)舒张压290mmHg 。
4)当血压2120/80mmHg,就应该改变生活方式。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医院血压测量收缩压2140mmHg和(或)舒张压2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日常降压的四大误区
一问: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hzh
不是。
高血压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所以除了高血压急症以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
如果超出了调节范围,重要的脏器血流量不能保证,反而会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
二问:并未明显症状是否需要治疗?
需要。
血压的高度与并发症相关,而与患者自身症状不一定相关。
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
必须及时治疗,且要早期治疗。
三问:可以随意选用降压药物吗?
不可以。
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压严重程度、并发症、合并症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急症应选用快速降压药,而控制血压选用长效且效果平稳的降压药。
当一种药物效果不满意时,需请教医生是否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若有并发症时,应选用对相应靶器官有保护的药物。
四问: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可停药吗?
不可以。
所有降压药都只有在服药期间才有效。
如果血压正常就停药,那么血压或早或晚将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高血压患者较为常见的护理误区,你了解多少对于高血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常说的“三高”就包括高血压,其属于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主要是指血液在流动的过程中,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值高出标准值,其在发病时并没有特殊症状,但是长期的血压高会危及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引发各类严重疾病。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治疗周期较长,还需要辅以相应的护理,以此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那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正确护理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下述这些较为常见的护理误区你都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对高血压患者展开科学、有效地护理工作吧!护理误区1:药物护理对于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且需要患者长期服药,因此也就需要相关护理人员及家属能够重视药物护理工作,避免出现下述护理误区:(1)当血压恢复到标准值后就可以停药了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一般会给患者开一些降血压的药物,要求患者定时定量服用,以此确保血压能够始终维持在标准值范围内。
但是,有很多患者及家属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觉得长期服药会对身体产生一定伤害,所以会在血压恢复到标准值范围内后停药。
要知道,高血压属于长期慢性疾病,对其治疗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持久的战役,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私自停药,不但可能导致血压再次升高,甚至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增加。
同时,即使不停药,只是改变医生叮嘱的用药规律,都可能导致血压出现波动,进而对自身肾脏器官产生一定威胁。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的用药情况,不能在患者血压恢复标准值范围内后就停药,要时刻叮嘱患者定时、定量用药。
(2)过于依赖药物治疗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患者的用药情况外,还需要告知患者不能过度依赖药物治疗,还应该对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纠正。
要知道,引发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生活方式也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有一些患者过度依赖药物治疗,觉得只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即可。
预防高血压警惕生活误区1.罪魁祸首--高盐饮食菜肴里放盐,的确可让味蕾大大满足,尤其是四川的年轻人最喜欢吃的火锅、泡菜里含有大量的盐分,过量的盐摄入会导致不良的生理反应并引起某些疾病,特别是高血压。
这是因为盐里面的钠离子过多的被吸收入血后,引起水钠储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并能同时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水肿,血管腔变窄,也会引起血压上升。
可以这样比喻为什么血压会上升:当自来水管压力不变时,把水龙头堵住一半(管腔变狭窄),水压增大,管子里的水就会从里面喷发而出。
从防治高血压的角度看,每日最佳的盐摄入量应该是多少呢?多数医学研究认为,理想的摄入量为1.5~2.3克/天,但这样的目标不太现实。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成人盐摄入量<5克/天,中国高血压联盟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每日摄入量<6克/天。
2.过量饮酒每日喝酒5钱以内,是可以被排出体外的。
很多年轻人,喜欢三五个朋友相约一起去吃饭、上酒吧。
每日喝酒而且酒量很大时,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体重和身体的其他变化,时间一久,就会引起肝脏与大脑等的病变。
没有高血压的人酒可以少喝,每天不大于五钱,高血压尤其血压未控制者以不喝为宜。
3. 方式--缺乏体力活动熬夜伴随心理压力现代上班族的活动空间已越来越局限,大部分人每日长时间坐在椅子上;还有成都人喜欢打麻将;青少年喜欢上网;出门坐车等,都把大量时间置于坐位,极少体力活动。
使身体功能减退,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血压大大“提升”.心理压力和长期熬夜是两对“好朋友”,常常携手相伴。
熬夜的原因不外乎是加班和游乐,保持高度心理压力,也会使血压飙升。
4. 超重与肥胖1.避免超重与肥胖不仅是为了美观,肥胖、尤其大量脂肪堆积腹部的向心性肥胖,是产生高血压与心脏病的重要原因。
脂肪里含有大量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损害心血管和身体重要器官,也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肥胖,尤其是小孩,是高血压与心血管病产生的重要基础,常常是过度营养,高脂饮食,与缺乏运动的后果,肥胖绝不是健康的表现,现在已经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从小时候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做起。
高血压防治十误区作者:钟竹意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3年第12期误区一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习惯和运动治疗。
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生活习惯改善、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
只有在生活习惯的改善和运动锻炼治疗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否则,药物再好也很难有良效。
有些患者对此不甚了解,认为用药之后就百事大吉,吸烟、饮酒、食盐量大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利于血压控制,有损于身体健康。
误区二只知道服药,不复查血压。
只知道取药,不复查血压,此乃高血压病治疗的大忌。
经常检测血压可以了解药物的疗效,其结果也可以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物剂量的重要依据。
有些高血压患者服用某些药物,长时间甚至数月不检测一次血压,凭自己的感觉加减药物,实际上血压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形同未治,其结果贻误治疗,贻误病情。
误区三不恰当联合用药,急于降压而大量服药。
同类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机制基本是相同的,原则上不宜联用。
倘若两种同类药物联用,可能会引起彼此间竞争性抑制,其结果是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而不是降压效果。
临床上常见到,尼福达与尼群地平或尼莫地平合用,有的病人既服洛丁新同时又服开博通,有的既服复方利血平片又服北京降压0号等,均属不恰当联合用药。
另外,有些高血压患者为了把血压尽快降下来,往往擅自多药联合,超剂量服药,这样不仅使药物的副作用增加,而且由于血压降得太快太低,而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非常危险。
误区四血压降至正常后擅自停药。
有的高血压病患者,经药物控制症状缓解或消失,血压降至正常以后,误认为病已治好,擅自停用降压药物。
其实,高血压病是不能治愈的疾病,绝大多数需终生服药。
即使通过药物治疗血压降至正常以后,仍需用药物进行维持,仍需进行生活习惯的改善和运动锻炼。
否则会造成高血压卷土重来,这样血压上下波动太大,既造成药物控制难度,也容易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误区五凭自我感觉服用药物,并频繁换药。
高血压患者必看:控制血压的9大误区高血压作为我国的高发疾病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每3个人中就有1名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的诱发原因和人口老龄化、饮酒、精神紧张、缺少体育锻炼、不健康饮食等多项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高血压能够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人们应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加强认识,打破控制血压的认知误区,积极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一、高血压的危害中国的成人年中高血压患者人数超过了2.7亿人,是我国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高血压能够诱发肾衰、脑梗、心梗等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
根据相关统计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死亡的人中,有200万人的死因和高血压相关的疾病有关系,高血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部分的冠心病患者、脑梗患者、脑出血患者都曾有过高血压史,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二、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9大误区(一)误区一“没有不适感觉就不用吃药”,这是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的认知误区,实际上,在高血压患者中,有一大部分人是没有任何明显不适症状的,但是高血压对人体带来的损害仍旧不会消除。
高血压患者不能够根据自己单方面的“感受”决定用药情况,甚至是认为没有任何感觉直接私自停用降压药物。
(二)误区二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于降压药的认识不足,常常会觉得降压药物最好不要吃,以免被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影响身体健康。
实际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误区,不配合药物治疗高血压,高血压危险因素会持续对人体造成损害,高血压患者应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降压药,其益处远远大于弊端。
(三)误区三生活中常常会发现有些高血压患者有这样一种习惯,血压升高就服药,血压恢复正常了马上停止用药,其实,在服药后恢复正常的血压通常只是经由药物作用治疗后的一种短暂的状态,药物的效力发挥时间并不是长期有效的,一旦停用降压药物,在一定时间内失去降压效果,患者的血压将会再次升高,严重影响着高血压人群的健康安全。
高血压用药常见五大误区作者:暂无来源:《农家参谋》 2019年第5期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无形杀手”。
目前,患者及公众对高血压存在许多认识误区,严重干扰了高血压的规范化治疗,只有澄清这些错误,科学用药,才能行之有效地控制高血压。
误区一:血压虽然高但没有症状,所以不用吃药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匿杀手”,是因为高血压的危害是无形的、悄无声息的,在没有出现症状之前,血压的持续升高已经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待出现脑卒中、心衰、尿毒症时已经为时已晚。
例如,虽然同为1级高血压,但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可以是低危、中危,也可以是高危甚至很高危。
对于低危及中危的患者可以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进行观察,但对于高危组和很高危组的患者来说,则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
所以,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并不是单纯根据血压值,也不是根据是否存在症状,而是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
误区二:不愿意过早服药高血压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很多年轻高血压患者,担心一旦服药,就要一辈子服药,因此不愿早服药,能拖就拖。
事实上,对于一些初发病、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在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服药等方法,把血压控制到一定程度后,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当减药、甚至停药,高危患者应长期、终身服药。
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
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保护血管,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寿命。
误区三:用药跟着感觉走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
如果平时感觉舒适,就自行减量或停服降压药物。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加大药量。
事实上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症状与血压不一定成正比。
长期规律有效的降压是防治高血压及心脏损害、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高血压患者经过服药后血压恢复正常,不等于高血压已治愈,只是表明血压在药物治疗下暂时得到控制,仍然应继续服用药物来维持,而不是完全停用降压药。
高血压用药不能犯的10个错误一、高血压的一般知识成年人血压≥140mmHg 和/或 90mmHg 就是高血压,无论年龄。
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 25.2%,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 2.7 亿人,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
高血压是导致心梗、脑梗、肾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 200 万人死于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
而且 6 成以上的冠心病人、8 成以上脑梗病人、9 成脑出血病人都有高血压史。
可以说,高血压是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
所以,正确认识高血压并严格的控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何时启动降压治疗? 血压降到什么目标?《美国高血压指南八》明确规定:1、何时启动降压治疗?①≥60 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5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② < 60 岁的高血压患者,只要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2、血压降到什么目标?①≥60 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150mmHg 和舒张压<90mmHg;② < 60 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当然,对糖尿病和肾病患者降压的目标值目前还有不同的意见,总的趋势是,这两类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应该更严格一些。
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控制高血压,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改善生活方式,但药物治疗无疑是主要措施。
高血压起始用药包括ACEI类(普利类)药物、ARB类(沙坦类)药物、CCB类(地平类)、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
二、高血压用药,10个错误误区一:没有感觉,就没有问题血压升高后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
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如同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升高反而不难受了。
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所以,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应该用药。
对高血压认识的常见误区
高血压是慢性进行性疾病,在临床上测量到的血压数值只是高血压疾病的表面参数,而高血
压背后是动脉功能损伤并逐渐进展为结构的病变,发生动脉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损伤,
发生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影响管腔内血流,导致所供应脏器的血流灌注异常,发生相应的
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所以高血压的诊治和管理是漫长的过程,可能十年乃至几十年,对高血
压及其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正确认识,走出对高血压诊治的常见误区,是对高血压良好
控制管理的基本前提。
误区一:诊断方面
血压测量值>140/90mmHg,但平时没有头痛、头晕这些高血压症状,就不诊断为高血压。
很多人判断有没有高血压,不是用血压值来评定,而仅以症状来评定。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
到一些患者即使血压已经高达160mmHg,任然认为没有大碍,因为不觉得头晕。所以,很多人完
全以症状来评价自己是不是高血压,这是一个误区。血压作为人类的生命体征,随着一天内时间
的变化和生命活动的变化,也在不断进行适应性变化,但是其变化有一个范围,当血压测量时发
现不是同一天,有三次的血压测量都是大于 140/90mmHg时,就会被医生确定为高血压了, 而
不是以你有没有症状来判断的。 高血压的早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故积极的检测血压非常
重要。通常认为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年龄大于55岁者、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嗜盐口重者、及血
压测量时数值偏高者应积极的自测血压。
误区二:治疗方面
虽然被确诊高血压,但没什么不舒服就没必要治疗。
高血压是漫长的、慢性进展性的疾
病,最终可能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但是遗憾的是高血压患者并不是都能在发病的初期就来医院就
诊,甚至有些患者已经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或心力衰竭时,才到医院就诊,失去了早期控
制高血压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机会。故而,高血压患者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一定要到医院进行
一次全面的危险程度评估,了解一下血压增高的程度,还同时并存有什么其他的影响心脑血管的
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等。从而通过全面的评估后,医生会为每一位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
化治疗方案。
误区三:服药时间方面
血压控制好了,降压药就能停了。
治疗高血压,原则是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稳
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高血压患者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会逐渐降至正常,但
是如果在这个时候自行停药,则可能在停药后的短时间内血压再次升高,出现血压较大幅度的波
动。间断的血压控制使得血压高低不稳定,也会加重动脉血管、心脏及肾脏的负担,导致心力衰
竭和肾功能衰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果能同时限制食盐的摄入、合理的运动锻炼和减轻体重
等,降压药或可逐渐减量。而不能随意停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例如部分早期轻型高血压
患者,在调整生活习惯,经过药物治疗确定非常稳定之后,可以逐渐减少用药量甚至停药。另外
有些患者的血压呈“季节性”,冬天天气冷,血管容易收缩,因此冬天需要服药;而天气转暖特
别是到夏天,血管舒张血压较之前下降,可以减药甚至是阶段性停药,但这些必须要以规律测血
压为前提。
误区四:对降压药的认识方面
药品说明书显示药物副作用太多,吃保健 品来降压。
有些人对于降压药物会有顾虑,就
诊后取药,仔细阅读说明书后,因说明书上列举的上副作用较多,担心自己服药后有不良反应,
而不服用或者停用抗高血压的药物,相信单纯依靠保健品就能降压,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误区五:管理血压方面
高血压的治疗仅是坚持吃降压药物。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上还存在另外一些误区,很多
人诊断了高血压知道降压药不能随便停用,但并不重视生活习惯的改善,每天盐的摄入较多,不
戒烟,体重超重,经常熬夜,很多不良生活方式不注意改善,造成治疗效果不佳,这也是治疗上
的一个误区,需要注重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