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报 A4 中秋节小报一
- 格式:doc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
简洁美观的中秋节小报相关图片中秋节小报欣赏中秋节小报内容:世界各地中秋节习俗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
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
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
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
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
今年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
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
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
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
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
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8张)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月饼是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
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从唐朝开始。
北宋之时,这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恋。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
据说起源于唐代。
《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
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
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
……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
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
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
现在,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
中秋小报内容中秋节,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备受喜爱的一个,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团圆、美好的向往。
在这张中秋小报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中秋的世界,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相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苍生,西王母赐给他一粒长生不老药。
然而,后羿的徒弟逢蒙心怀不轨,企图偷药。
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了不让逢蒙得逞,无奈之下吞下药丸,飞上了月宫。
从此,人们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遥望月宫,思念嫦娥,逐渐形成了中秋节。
中秋节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赏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在这一天,人们会相聚在庭院或公园,摆上桌椅,放上月饼、水果等美食,一边品尝,一边欣赏那皎洁的明月。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温馨而又和谐。
吃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环节。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广式、苏式、京式等不同的风味。
从传统的五仁、豆沙、莲蓉,到如今创新的冰皮、流心、水果等口味,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喜好。
月饼不仅是美食,更寄托着人们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还有猜灯谜的习俗。
在灯笼上挂上谜语,让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猜谜取乐。
这不仅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还考验了人们的智慧和思维能力。
舞龙舞狮也是中秋节常见的庆祝活动。
龙和狮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力量,精彩的表演吸引着众多观众,现场热闹非凡。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它是团圆的象征。
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尽可能地回家与亲人相聚。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快乐,浓浓的亲情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秋节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
通过各种庆祝活动和习俗,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文学作品中,中秋节也经常被提及。
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中秋的诗词佳作。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词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期盼,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怎么做中秋节小报
制作中秋节小报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工具和材料:纸张、彩色笔/铅笔、剪刀、胶水等。
2. 设计封面:使用彩色笔/铅笔绘制一个有关中秋节的图案,例如月亮、兔子、月饼等,然后写上标题“中秋节快乐”。
3. 准备内容:收集一些和中秋节相关的故事、传说、习俗、食物等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整理成小标题。
4. 分栏排版:将小报的页面分成几个栏目,例如“中秋故事”、“传统习俗”、“美食推荐”等,并在每个栏目中写上对应的小标题。
5. 写作内容:根据每个栏目的小标题,逐一写入相关的内容。
可以使用插图、图片等来装饰。
6. 加入插图:在小报上增加一些插图,例如绘制一些中秋节的图案、卡通形象、月饼等,或者剪下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贴上。
7. 添补其他内容:在小报上增加一些相关的内容,例如中秋节的祝福语、曲目推荐等。
8. 修正和润色:检查小报的排版、内容是否有错误,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修正和润色。
9. 制作:将内容和插图按照设计好的排版进行装订或剪贴,然后用胶水固定。
10. 完成:完成制作后,小报可以用于展示、赠送给亲友或放在挂历上。
老年人手抄报中秋节空白模板(A4,可直接打印)老年人手抄报中秋节空白模板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由于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所以也叫做“八月节”。
中秋节的由来有许多传说和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人们过着黑暗的生活。
后来,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为人们带来了光明。
为了感谢后羿的努力,人们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中秋节的俗中秋节有许多独特的俗和活动。
最有名的是赏月和吃月饼。
人们通常会在中秋节这一天晚上赏月,与家人、朋友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
同时,人们还会准备和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俗,如猜灯谜、玩游戏、放火龙等。
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象征着家庭的和睦、友谊的宝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回家与亲人共享团圆的时刻,表达他们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中秋节也是一个感恩的节日,人们会感激所有给予他们帮助的人,并祈求幸福和好运。
中秋节的祝福语中秋节是一个表达祝福的好机会。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秋节祝福语:1. 月圆人圆事事圆,祝你中秋快乐!2. 月到中秋分外明,情到深处意更真。
祝中秋快乐!3. 月饼圆圆情更浓,幸福快乐多多。
祝你中秋快乐!4. 中秋节快乐,幸福团圆又一年!空白模板请在这里插入您自己设计的中秋节手抄报模板。
结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希望这个中秋节空白模板能够帮助您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手抄报作品。
祝您中秋快乐!。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月饼广为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内馅多采用植物性原料种子,如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山楂、莲蓉、红小豆、枣泥等,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 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中秋节小报word模板
模板简介
这是一份中秋节小报的Word模板,可用于制作精美而简洁的
报纸文章。
该模板适用于学校、社区或家庭中的庆祝活动,以展示
中秋节的俗、历史和文化。
模板特点
- 美观简洁:模板采用清新的设计风格,使得文章内容更加突
出和易于阅读。
- 定制化:模板提供了多个版式供您选择,以满足不同需求和
创造力。
- 易于编辑:模板使用Word格式,可方便地修改和添加内容。
使用说明
2. 双击打开模板文件,使用Microsoft Word或类似的软件进行
编辑。
3. 在模板中替换示例内容为您想要展示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4. 对于每个版块,您可以按需添加或删除文本、图片和图表。
5. 根据需要调整字体、颜色和排版,并确保整体风格和谐一致。
6. 完成编辑后,保存和打印您的中秋节小报。
注意事项
- 模板中的示例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和完善。
- 确保使用合适的图片和资料,遵循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 遵循适当的版权标注,并尽量避免引用无法确认来源的内容。
通过使用这个中秋节小报Word模板,您可以轻松设计出一份
精美的报纸,展示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欢庆活动。
愿您度过一个愉
快而难忘的中秋节!。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 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望月怀远》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
《山海经》中古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大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称恒娥(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
也有称其姓纯狐,名嫄娥。
神话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十五夜望月》《中秋》《月下独酌》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一轮明月挂空中, 四周烟花气势宏。
中秋佳节共赏景, 欢热场面令人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有写字的中秋节手抄报
中秋节手抄报
1. 主题:中秋佳节
插图:一轮明月
简介: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月亮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圆满和团圆,人们在这一天家人团聚,共享月饼,赏月,祈求幸福与吉祥。
2. 传统食品:月饼
插图:香甜的月饼
简介:中秋节最著名的食品就是月饼了,月饼有各种口味,例如豆沙、莲蓉、枣泥等,每一种都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象征着团圆和甜蜜。
3. 传说故事:嫦娥奔月
插图:嫦娥在月亮上
简介:中秋节也与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相关联,嫦娥奔月。
传说中,嫦娥是个仙女,因为盗取了长生不老药而被流放到月亮上,人们在中秋节观赏月亮,就是为了怀念嫦娥和她的勇敢行为。
4. 民俗活动:赏月
插图:一家人一起赏月
简介: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就是赏月,家人会一起在户外观赏明亮的圆月,并且享受着团圆的快乐。
有时候,人们还会点燃彩灯、放烟花,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以上是写字的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插图和排版方式进行制作。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团圆的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 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 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 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习俗
中秋节
中秋节 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唐)王建
班级 姓名
嫦娥奔月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爸爸一早就起来去买菜,妈妈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
有肥美的螃蟹;有清蒸大黄鱼;有香气四溢的炖鸡,都是我喜欢的菜。
到了晚上我们吃完了晚餐,一家人在阳台上赏月。
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着香甜的月饼。
今晚的月亮真圆啊!今天是八月十五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我望着天上的月亮看看上面有没有嫦娥,有没有月兔,可是我没看到她们,我知道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给中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中秋节真美啊!我喜欢过中秋,喜欢这种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 的感觉。
四年级中秋节小报图片四年级中秋节小报图片四年级中秋节小报图片一四年级中秋节小报图片二四年级中秋节小报图片三四年级中秋节小报图片四四年级中秋节小报图片五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一轮秋影转金波。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今年农历八月十五,我们一家回乡下的老家与爷爷奶奶团圆,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佳节。
听过故事,爸爸让我和伙伴们到屋外去赏月,多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我们到了村子中央,月亮就像一个大玉盘高悬在空中,远处的山峰、田园好像披上了一件白色的.衣裳,附近的池塘里倒映着一轮圆圆的月亮,整个村庄如同洒满了一层银白的轻纱……按家乡的风俗,我和伙伴们在月饼中间插上点着的香,把柚子掏空制作成柚子灯,一起拜祭月亮。
大家口中念念有词:“月亮光光,下来吃米汤;月亮圆圆,下凡来团圆。
”随后,我们到了村子中间的文体广场看戏,这里的表演已开始了,演员们表演的节目充满着乡土气息,特别是山歌对唱,不时引得乡亲们的热烈掌声和阵阵欢笑声。
演出谢幕了,夜也深了,人们陆陆续续回家休息,整个山村变得静寂起来。
我和堂哥躺在床上,还犹未尽地谈论着刚才赏月的情形。
中秋节手抄报参考(8张)中秋节手抄报参考中秋节的由来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
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
不过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
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
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
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
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
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
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那么,中秋节的由来演变如何?诸家说法不同,主要有下列几种: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后庭,十分寂寞。
所以在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回归人间。
中秋节的由来之二:“时令节气”说,近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全国各地中秋节的习俗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
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
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
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
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
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
2023迎中秋庆国庆手抄报好看又简单八张2023迎中秋庆国庆手抄报好看又简单2023年中秋国庆怎么放假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国庆节法定假日为10月1日、2日、3日三天,由于今年中秋和国庆节一起放假,中秋节法定假日为9月29日,因此,中秋节、国庆节8天假期里,有四天是三倍工资,分别是:9月29日、10月1日、2日、3日,有四天是双倍工资,分别是:9月30日、10月4日、5日、6日。
中秋国庆可以拼出17天长假中秋和国庆假期再次“合体”,形成8天超级黄金周。
不过,超级黄金周过完,需要连上7天班。
但是如果你在国庆假期后的这7天请假,再连上后面的周末,就能拼出17天长假了,也就是可以从9月29日中秋节一直休到10月15日。
正确的拼假“姿势”需要注意的是,拼假姿势一定要正确,尽量使用带薪年休假,这样既能享受更长假期,也能避免影响工资收入。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中秋节有哪些传说1、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
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
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2、吴刚折桂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
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3、玉兔捣药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
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
《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
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
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
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
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
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
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
并派人到
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
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
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
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
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
间传开了。
吃月饼表示“团圆”
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
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
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
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
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月”为内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节”、“仲秋节”
月节”、“拜月节”等等。
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人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又被人们叫做“团圆节”
祝大家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