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测试题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测试题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测试题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测试题

粤教版《科学》四下第4单元测试题

_________ 年_________班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我们发现有影子出现的地方都有光,如()、()、()等。影子的形成与()有关。

2. 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有规律地()着,并利用这个规律发明了计时工具——()。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时影子(),太阳位置()时影子()。

4.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总是照亮半个(),但我们看到的月相却有()变化。

5. 月球表面突出的特征是分布着大小不一的()。

6.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环绕着太阳这颗恒星在不停地()。月球是地球的(),距离地球约()万千米,以椭圆轨道绕地球公转。

二、判断(每题3分,共24分)

1. 皮影戏是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是不会移动的。()

3. 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光源远影子小,距离光源近影子大。()

4. 地球上的光主要来自电灯。()

5. 月球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

6. 月球本身是发光,我们在夜晚能看到明亮的月光。()

7. 月相变化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8. 除夕夜是不能见到满月的。()

三、选择(每题3分,共18分)

1.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A. 200

B. 2000

C.20000

2. 在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A.长-短-长

B.长-短

C.短-长

3.地球上看,月球的亮面每天都在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形成月相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每隔约()天就会出现一次,这个周期就是“朔望月”。

A.29

B.29.5

C. 30

4. ()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A.银河

B.月光

C.星星

5.“月海”指的是月球表面较暗的区域()。

A.盆地

B.丘陵

C.高原

6. 日晷的晷针要朝向()。

A. 赤道

B. 南极

C. 北极

四、连线(9分)

新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

上峨嵋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

上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

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

满月(农历初八左右)

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

下弦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

(农历二十三左右)(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

下峨嵋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

五、实际操作(9分)

1.说说你是怎样制作日影观测仪的。

六、简答(共20分)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10分)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1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天气”、“震动和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活动手册答案.(DOC)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 活动1 直接用手很难打开罐盖,可以使用罐头起子或者螺丝刀。用螺丝刀撬开。 活动2 我的研究: 如要打开罐盖,除了要有一支像螺丝刀一样的撬杆外,还需要一个能支撑起撬杆,并能使撬杆在上面转动的固定点,这个固定的支撑点就是罐子凸起的边缘。如果没有罐子凸起的边缘,尽管有一支螺丝刀也是不能把罐盖打开的。 阻力作用点支点杠杆作用点 思考: 不一定 活动3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20厘米)小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省力杠杆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20厘米)大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费力杠杆 思考与练习 1

2 阻力作用点, 支点,动力作用点 动力作用点 阻力作用点 , 支点 2杠杆的平衡 思考 我的结论

杠杆尺左边的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等于右边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 若支点在中间这是既不是省力杠杆也不是费力杠杆。 1省力杠杆:手推车,开瓶器,跷跷板 费力杠杆:剪刀,钓鱼竿,扫把 2. 当支点离阻力点近而离动力点远时,起到了省力的作用。当支点离动力点近而离阻力点远是,虽然不能省力,但运输的距离短了,起到了节省距离的作用。 活动2 注意事项: 1、天平能称出物体的重量是根据等臂杠杆的原理,也就是在主轴连接点两侧天平臂膀的长度一定要相等, 2、做托盘的瓶底、瓶盖等材料的重量一定要相等,重量差不能太大。 3、固定托盘的材料重量、长度要尽量保持一致。 只有做到了这三个相等,你的天平才能很精确 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小天平的平衡 步骤2: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选取合适数量的砝码放在右盘中,直到天平重新达到平衡

步骤3:记录数据 活动3 略 思考与练习 订书机(省力) 剪刀(省力) 起子(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轮轴与齿轮 活动1 略 思考: 滑轮有什么作用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我的连接方法 等等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获取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习过程,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瓶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生答) 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分组进行实践: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并汇报。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科学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分析 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

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1、绿色开花植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组成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3、茎是植物的主要部分。茎上有节、节上生叶。花和果实也生长在茎上。 4、大豆、酢浆草等植物都有一条粗而长的主根,它们组成直根系;葱、玉米等 植物没有明显的主根、生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细根,它们组成须根系。5、具有雌蕊、雄蕊、花冠和花萼四个部分的花是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等; 缺少了其中一个或多个部分的花是不完全花,如百合花、南瓜花等。 6、果实一般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7、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色。 第二单元岩石 1、地球表层由一圈坚固的岩石构成,厚度60—120千米,被称为岩石圈。 2、通过学习我认识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泥灰岩、砂岩、 页岩、泥岩。 3、常见的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水晶、方解石、石膏、石墨、硫磺、黄铁 矿、赤铁矿等。 4、由于各种原因,自然界中的岩石会出现破碎、疏松现象。最终使岩石变成碎 石、沙和土壤。这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岩石风化现象。 第三单元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 越弱。 3、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粤教版四上科学 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4、在拨动钢尺时,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因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5、声音能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6、有些声音比较嘈杂、刺耳,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这种声音就是噪音。 第四单元电与电路 1、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正极用“+”,负极用“-”表示。 2、在电路中,电池、导线、用电器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 3、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就形成了一个闭合 回路。 4、在电路中接入开关就可以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5、有些物体可以导电,属于导体;有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6、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 第1课《白兰和银杏》练习 一.填空题 1.白兰和银杏都属于,植株。 2.植物的茎是植物体上的部分,有输送植物体内的作用,是植物的。 3.观察白兰的叶子是形的,银杏叶子的形状像是。 4.生活中还有很多乔木科的树,例如、、、等。 5. 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和有明显区分。 6.乔木的特点是,有且的主干。 二.判断题 1.所有属于乔木的树都是一样高大的树。() 2.我们看到的松树高度比较小,所以它不属于乔木。() 3.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通常高达六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4.梧桐树主干高大属于乔木,但是桃树和苹果树不是。() 5.所有乔木的叶子都是一样。() 6.白兰和银杏都是常见的绿化树种,校园、公园里都可以见到。() 三.选择题 1.关于白兰和银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兰的植株比银杏高大 B.白兰结果实,银杏只开花不结果实 C.白兰不结果实,开白色的花,银杏开花结果实 2.下列属于乔木的树种的是() A.枣树 B.月季 C.玉米 四.简答题 观察白兰和银杏植株,总结白兰和银杏的茎的共同特点。

。 答案: 一.1.乔木高大 2.生枝长叶开花养料中轴 3.椭圆扇子 4.槐树枣树杨树桃树 5.乔木主干树干树冠 6.植株高大明显坚硬 二.1.× 2.× 3.√ 4.× 5.× 6.√ 三.1.C 2.A 四.1.白兰和银杏都属于乔木,植株高大,都有明显且坚硬的主干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 下第一单元第2课时《月季和茉莉》练习 一.填空题 1.下图中的植物名称分别是,。 2.从上图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植物的枝条,植株比较,没有明显的。 3.下图是观察月季与茉莉茎时采取的植物标本,你能说出下图中第一幅展示的是,从图中看枝上有,第二幅图是,这两幅图展示它们的枝条都呈状。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 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 生5:我感觉冷水很冷。 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分组进行实践 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生:汇报观察结果: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 生:在冷水和热水中,放一些糖发现热水中糖溶得快。 [通过实践观察,使学生懂得了热水比冷水的扩散快] 生: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 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幻灯出示:(结论) 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期中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期中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期中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每空 1分,共30分) 1.植物的果实和()成熟后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生长。通常情况下,()传播到远离母体的空间里,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2.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经过几次蜕皮后逐渐成熟并吐丝()。经过()天,()在茧里发育成()。()破茧而出后,雌蛾与雄蛾交配、然后产下()。 3.卵生是一种普遍的动物繁殖方式。()、()、()、()、鸟类等大多数种类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4.鸟的繁殖过程包括()、()、()、()、()、育雏等一系列行为。 5.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观察矿物质的特征。例如,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观察()的颜色;用()矿物,观察它的();将矿物分别与玻璃、金属物品和蜡块比较,观察其()。 6.花岗岩中常有()、()和()等矿物。 7.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铁、铜等金属制品,其原料就是从( )、( )等矿物中提炼出来的。 8.花岗岩的颜色是( )色,有较粗的( ),很( )。 二、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24分) 1.蚕的生命是从()开始的。 A.幼虫 B.卵 C.蛾 2.利用植物的种子繁殖后代的是()。 A.番茄 B.柳树 C.马铃薯 3.靠风来传播种子的植物是() A.椰子 B.蒲公英 C.樱桃

4.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来传播种子的()。 A.车前草 B. 松子 C.睡莲 5.用手触摸岩石,我们感觉表面的()。 A.颜色 B.纹理 C、粗糙程度 6.有多种深浅不同的颜色的是()。 A.云母 B.长石 C石英 7.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将岩石加热后,迅速放进水中冷却,然后在加热,冷却,反复多次,岩石会碎裂。 B.岩石互相碰撞、摩擦后不会碎裂。 C.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不会是岩石碎裂。 8.石墨在生产和生活中可用于()。 A.铅笔 B.眼镜 C.硝酸磷肥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 4.刚孵出来的蚕宝宝很像蝴蝶。() 5.鸡不是通过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的。() 6.在东北著名的鹤乡—扎龙自然保护区,美丽的丹顶鹤常常在春季翩翩起舞。它们通过洪亮的叫声、优美的舞姿等方式来传递情感。() 7.羊通过卵生来繁殖后代。() 3.将岩石制成标本,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认识常见的岩石。() 4.敲打岩石时,不用带上护目镜,很安全的。() 5.石英乳是白色,半透明或透明状,硬度不大。() 6.由坚硬的岩石变为松软的土壤,通常都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四、正确的写出蚕一生中的四个时期。(8分)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18年11月28日星期三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

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 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

生5:我感觉冷水很冷。 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分组进行实践 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杠杆 1、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 2、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常见的省力杠杆有:钳子、起钉子的起子、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门、手推车。 3、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但是节省距离。常见的费力杠杆有:理发剪刀、钓鱼竿、筷子、镊子、扫把、垒球棒。 4、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5、世界上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6、杠杆的三个组成要素是: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第二课杠杆的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的。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第三课滑轮、轮轴与齿轮 1、三种常见的轮子:第一种,轮子的边缘带有槽,这种轮子在吊车上使用最多,通常我们称它叫滑轮;第二种,轮子由大轮和小轮叠在一起,由大轮带动小轮旋转,这种轮子称为轮轴;第三种,轮子是齿轮,齿轮边缘都带齿,主要用在动力传动装置上。 2、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称为“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3、对于螺丝刀来说,螺丝刀的柄就是轮,螺丝刀的杆就是轴,对于一般的轮轴,其中大的那个圆叫做“轮”,小的圆叫做“轴”。轮和轴连接在一起,并围绕着轴心转动。 4、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费时间;定滑轮可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不费时间;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第四课斜面 1、人们常在低处和高处之间设一个斜坡,以便把重物从低处移到高处,这个斜坡就叫做斜面。 2、斜面的作用是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3、螺旋是变化了的斜面。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集合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A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30分) 1、人可以通过()等器官感觉物体的冷热;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就要使用()来测量。 2、热能从()物体传向()物体。 3、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热能都是从()传过来的。 4、物体都像蜡一样有三种状态:()、()和( )。 5、风向是指()的方向。 6、空气受热(),冷空气流过来(),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7、在自然界中,声音有()有(),有大有小。 8、声音可以通过()、()和()传播。 二、判断:(20分) ()1、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并不可靠。 ()2、人的正常体温是35摄氏度。 ()3、热在不同物体中传导的快慢一样。 ()4、夏季,自行车胎的气如果打的太足,就容易爆胎。 ()5、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生长、活动没有影响。 ()6、坚持观测天气信息,对准确分析和预报天气不重要。 ()7、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需要考虑当地的气象状况。 ()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听诊器是利用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原理制成的。 ()10、噪音只是让人感觉不愉快,并无其他害处。 三、选择题:(20分) 1、下面测量水温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在水中,液泡不能贴住烧杯底或壁; B、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 C、将温度计拿出水,更容易读; D、读数时,视线要和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2、以下哪种情况是由于热胀冷缩造成的:() A、经过水洗后有些衣服变小了; B、巧克力遇热变软了; C、电线杆上的电线夏天变松下坠; D、天冷时树叶都落了; 3、下面哪种情况下,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水蒸气:() A、0摄氏度 B、100摄氏度 C、30摄氏度 D、任何温度 4 A、B、C、D、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课时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下第一单元第1课时《白兰和银杏》练习 一.填空题 1.白兰和银杏都属于,植株。 2.植物的茎是植物体上的部分,有输送植物体内的作用,是植物的。 3.观察白兰的叶子是形的,银杏叶子的形状像是。 4.生活中还有很多乔木科的树,例如、、、等。 5. 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和有明显区分。 6.乔木的特点是,有且的主干。 二.判断题 1.所有属于乔木的树都是一样高大的树。() 2.我们看到的松树高度比较小,所以它不属于乔木。() 3.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通常高达六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4.梧桐树主干高大属于乔木,但是桃树和苹果树不是。() 5.所有乔木的叶子都是一样。() 6.白兰和银杏都是常见的绿化树种,校园、公园里都可以见到。() 三.选择题 1.关于白兰和银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兰的植株比银杏高大 B.白兰结果实,银杏只开花不结果实 C.白兰不结果实,开白色的花,银杏开花结果实 2.下列属于乔木的树种的是() A.枣树 B.月季 C.玉米 四.简答题 观察白兰和银杏植株,总结白兰和银杏的茎的共同特点。

。 答案: 一.1.乔木高大 2.生枝长叶开花养料中轴 3.椭圆扇子 4.槐树枣树杨树桃树 5.乔木主干树干树冠 6.植株高大明显坚硬 二.1.× 2.× 3.√ 4.× 5.× 6.√ 三.1.C 2.A 四.1.白兰和银杏都属于乔木,植株高大,都有明显且坚硬的主干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下第一单元第2课时《月季和茉莉》练习 一.填空题 1.下图中的植物名称分别是,。 2.从上图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植物的枝条,植株比较,没有明显的。 3.下图是观察月季与茉莉茎时采取的植物标本,你能说出下图中第一幅展示的是,从图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 教师二、三备学生生活有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 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本课“冷水与热水” 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乂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余,创设余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 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 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 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二、三备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帅: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 热不同的水? 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 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 :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 :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活活凉凉的。 生5 :我感觉冷水很冷。 帅: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 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痈。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 第二课时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第1课杠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像螺丝刀、钉锤、剪子等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2、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围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杠杆。 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杠杆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弯的,只要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就可以。 3、杠杆各要素: 三点:支点、阻力作用点、动力作用点 二力:动力、阻力 二臂:动力臂、阻力臂 4、省力杠杆:支点靠近阻力作用点(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优点:省力缺点:费路程、费时间 生活中的例子:钳子、起子、开瓶器、手推车、切刀、羊角锤 5、费力杠杆:支点靠近动力作用点(即阻力臂大于动力臂) 优点:省路程、省时间缺点:费力 生活中的例子:理发剪刀、筷子、镊子、钓鱼竿、扫把、垒球棒 6、我国古代使用杠杆的例子:用来捣谷的舂,井上汲水的桔槔。 7、阿基米德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有道理吗? 答:有,因为杠杆可以省力,只要有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就可以撬动地球。 8、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杠杆平衡。 9、用螺丝刀打开罐盖,罐子凸起的边缘起什么作用? 答:支点的作用。要想打开罐盖,除了螺丝刀一样的撬杆,还要一个支撑螺丝刀转动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罐子凸起的边缘,如果没有罐子凸起的边缘,螺丝刀成不了杠杆,就不能把罐盖打开。 10、钓鱼时使用的钓鱼竿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画图说明) 答:是费力杠杆,因为阻力臂大于动力臂。 11、画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平衡杠杆,标出三点、两力和两臂。 △第2课杠杆的平衡 1、天平和杆秤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 2、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或做缓慢摆动叫做杠杆平衡。 3、杠杆平衡的条件(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在玩跷跷板怎样才能保持平衡? 答: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玩跷跷板时只要调整人的位置,即力臂的长短,就会达到平衡。 △第3课滑轮、轮轴与齿轮 1、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相结合组成 滑轮组。 2、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省力,不费时间,动滑轮的作用是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费时间;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3、轮轴是杠杆的变形,用力点在轮上,阻力点在轴上。轮轴的轮越大越省力,当轮带动轴时省力,当轴带动轮时费力。 4、对于螺丝刀来说,螺丝刀的柄就是轮,螺丝刀的杆就是轴;对于一般的轮轴,其中大的那个圆叫做轮,小的圆叫轴。 5边缘带齿的轮子称为齿轮,它起动力的传递作用。 6、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但费力,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慢,但省力。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单元简单机械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 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 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 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粤教粤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测验卷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测验试题 一、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毎小题分,共30分 1、所有的植物在秋天都落叶( ) 2、种子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 3、要辨别一块岩石是不是花岗岩,只要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 ( ) 4、我们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做的。( ) 5、仙人掌身上的刺就是它的叶( ) 6、岩石和矿物很多,我们可以随意开采。( ) 7、光合作用必须在阳光下进行( ) 8、矿物外表的颜色和和矿物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 9、矿物外表的颜色和矿物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 10、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花岗岩。( ) 11、无花果是一种复果( ) 12、有物体就能产生声音,没有物体就不能产生声音。 ( ) 13、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不能听到岸上的声音。 ( ) 14、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 ( ) 1 5、耳机里厚厚的垫子主要是为了防止耳机内的声音传出( ) 1 二、填空:(20分) 1、植物地下部分所根的总和称为( )。 2、植物的花分为( )和( )。 3、秋天叶子变黄是因为叶的(叶绿素 ),容易受低温伤害而被破。 4、人们吃的豆芽,食用部分主要是( )。 5、在岩石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叫做( )。 6、硬度最小的是( )。 学校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7、声音是向()播的。 8、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数值越大,噪音越() 9、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生的。 三、选择题(30分) 1、植物的()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 B、花 C、根 D、果 E、茎 2、我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的是( ) A、根 B、茎 C、叶 3、葱、玉米等植物没有明显( ) 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细根,它们组成须根系。 A、主根 B、、侧根 C、直根 D、粗根 4、以下植物具有贮藏养科功能变态叶是( ) A、马玲薯 B、水仙 C、茡芥 D、莲藕 5、经过地球运动,()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岩浆形成的。 A 、化石 B 、浮石 C 、页岩 6、下面岩石中遇盐酸会冒泡的是()。 A 、砂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7、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 A、化石 B、青田石 C 、页岩 8用铜钥匙刻划不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A 、较软 B、较硬 C 、硬

2020年秋新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 (2) 第1课种番茄 (2) 第2课开花和结果 (8) 第3课种子的传播 (13) 第4课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 (19) 第5课一起来养蚕 (22) 第6课母鸡生蛋了 (31) 第7课胎生动物 (37) 第2单元岩石 (42) 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 (42) 第9课制作岩石标本盒 (47) 第10课岩石与矿物 (52) 第11课岩石碎裂了 (57) 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 (63) 探究技能分类 (68) 第3单元声音 (76) 第13课声音的产生 (76) 第14课声音的强弱 (79) 第15课声音的高低 (83) 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88) 第17课声音的传播 (91) 第18课生活中噪声 (96) 第4单元简单电路 (101) 第19课我的小灯笼 (101) 第20课电路的研究 (105) 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110) 第22课灯泡不亮了 (114)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 (119)

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 第1课种番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1课。本课让学生通过播种番茄种子,种植和管理番茄等一系列活动,观察番茄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过程,直观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在花盆里播种”,本活动先让学生学习用点播法播种番茄,然后交流播种后的管理方法,初步了解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为后面观察番茄完整的生命周期做好准备。活动2“发芽了,长大了”,本活动让学生持续观察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知道植物的茎和叶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一起种蔬菜”单元中已初步知道在花盆中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以及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基本了解植物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过程。但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持续而有效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却是第一次。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耐心,能较长时间地坚持关注同一件事情,但需要老师时常提醒。学生在种番茄的过程中,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在观察、记录、整

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冷与热 1、说一说生活中的冷与热现象 答:火炉旁热、冰箱里冷;沙漠和温泉里热、冰川和雪地里冷 2、判断一杯水的冷与热,可以用手摸,可以用眼睛看或用舌头感觉。 3、利用感觉器官来判断物体的冷与热,不太准确,要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二、温度计 1、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要准确地知道温度,就要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温度计所能测试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度计的量程。气温计和体温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温度计由玻璃泡、玻璃管和刻度组成。 2、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受到阳光、气流等因素的影响。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是不同的,通常是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在气象站,通常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 3、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不用接触人体,红外测温器就能测出体温。数字显示体温计可直接显示温度值。 4、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地核温度;约5000℃钢水温度:1500~1800℃木柴燃烧的温度:约250℃南极平均温度:约零下25℃月球背面温度:约零下180℃ 5、怎样正确地测量出水的温度? 答:①、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碰容器的底和壁; ②、等温度计的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就可以读出温度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拿出水面,眼睛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三、热往哪里传 1、把一杯热水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会看到热水温度不断下降,冷水温度不断上升,直到热水和冷水温度相同时,这种变化才会停止。这是因为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金属材料传热快、导热性强;木头、橡胶、塑料、玻璃和陶瓷等非金属材料传热慢、导热性差。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一个罐盖有凸起的边缘.一个罐盖没有凸起的边缘).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利用课本图进行解说。认识什么是杠杆.杠杆各部分的专业名词(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等)。 媒体:播放“杠杆”视频。 四.活动三: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