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6.83 MB
- 文档页数:11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3、通过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4、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二、实验内容1. 代料栽培培养基的制备2. 培养基的灭菌3. 接种三、实验原理(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四、实验材料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1)食用菌:香菇、平菇。
(2)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1)试剂: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菇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棉籽壳3900g 麸皮1000 g蔗糖50 g CaCO350 g自来水5000 ml pH 7.4~7.6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1)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
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侧培养水分培养料搅拌好后,用于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适合,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在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3)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4)灭菌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5)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食用菌的栽培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材,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本实验旨在探索不同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生长条件,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菌种:香菇、平菇、金针菇等。
2、培养基质:木屑、棉籽壳、麦麸、石膏粉等。
3、栽培容器:塑料袋、塑料瓶、菌棒等。
4、消毒设备:高压锅、紫外线灯等。
5、其他工具:接种针、温度计、湿度计等。
三、实验过程(一)培养基质的制备1、按照一定比例将木屑、棉籽壳、麦麸等原料混合均匀。
2、加入适量的水,使基质的含水量保持在 60% 65%之间。
3、加入石膏粉,调节基质的酸碱度至 pH 值 7 8。
(二)装袋(瓶)与消毒1、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质装入塑料袋或塑料瓶中,装料要松紧适度。
2、装好后,用封口机或绳子将袋(瓶)口密封。
3、将装袋(瓶)后的培养基质放入高压锅中进行消毒,在 121℃下保持 2 3 小时。
(三)接种1、在无菌环境下,使用接种针将菌种接入培养基质中。
2、接种后,将袋(瓶)口重新密封。
(四)培养1、将接种后的袋(瓶)放入培养室中,保持温度在20 25℃之间,相对湿度在 70% 80%之间。
2、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3、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五)出菇管理1、当菌丝长满培养基质后,将袋(瓶)移至出菇室。
2、调整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
3、及时采摘成熟的食用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不同菌种的生长情况1、香菇:菌丝生长较慢,但子实体较大,品质较好。
2、平菇:菌丝生长迅速,出菇快,但子实体较小。
3、金针菇:菌丝生长较快,子实体细长,产量较高。
(二)培养基质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1、以木屑为主的基质,香菇生长较好。
2、棉籽壳含量较高的基质,平菇生长旺盛。
3、麦麸比例适中的基质,金针菇产量较高。
(三)环境条件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1、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实验一食用菌栽培中常用设备的结构及使用学院专业姓名学号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食用菌生产中常用到的设备及其结构和用途。
二、常用设备简介1、培养设备生化培养箱、光照培养箱、恒温恒湿培养箱、振动培养箱等2、冷藏设备家用冰箱、专用冷藏箱、超低温冰箱3、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酒精灯(火焰灭菌)、常压灭菌、超声波清洗器、吸量管筒、培养皿筒4、接种设备接种室(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接种环、吸量管(液体接种)、接种枪(可用微量吸样器演示)5、玻璃器皿三角瓶、试管、培养皿实验二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培养基配制的基本原理2、掌握培养基配制的一般步骤二、仪器设备溶液和试剂;高压蒸汽灭菌锅;玻璃仪器;天平;电磁炉。
三、操作步骤:称量——熔化——调PH——分装——灭菌——摆斜面——无菌检查附:培养基配方1、完全培养基(CM)蛋白胨2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0.46克、磷酸氢二钾1克、硫酸镁0.5克、琼脂15-20克,蒸馏水1000ml 121℃灭菌20分钟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ml ,PH自然,121℃灭菌20分钟四、思考题1、简述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步骤。
5.1.1称量药品根据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称取各种药品,放入适当大小的烧杯中,琼脂不要加入。
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5.1.2溶解用量筒取一定量(约占总量的1/2)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在放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以防液体溢出。
待各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水分。
如果配方中有淀粉,则先将淀粉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并在火上加热搅拌,然后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
5.1.3调节pH 根据培养基对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调至所需pH。
测定pH 可用pH试纸或酸度计等。
5.1.4溶化琼脂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须加入一定量琼脂。
食用菌培养实验报告篇一: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1 实验流程1.1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1.2 培养料的制备、灭菌1.3 将栽培种接种于菌袋1.4 出菇管理1.5 采收1.6 菇棚参观2 食用菌菌种的制作2.1 食用菌菌种的概述菌种母种(一级菌种或试管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鉴定洁白,健壮,无虫害,有蘑菇香味洁白,健壮,有凝水,不干燥洁白,健壮,有凝水,不干燥, 一般不超过25-35天2.2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无菌操作)2.2.1 组织分离法菇片消毒:取1张香菇菇片,用70%的酒精轻擦表面进行消毒;菇肉接种: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试管斜面上;培养:将塞好棉塞的斜面放置于25℃恒温箱培养1周,观察。
实验结果我取了三张香菇菇片进行母菌的制作,分别编号为①②③。
经过一周的培养可以看出,①试管里面菌丝很少,可能是在无菌操作时,接种环的的温度过高,烫死了菇片。
②试管里面有白色菌丝,同时菇片变黑了,可能是取用的菇片较老,经过一周的培养,老化更为严重了,产生的菌丝也不多。
③试管菌丝洁白,较为理想。
2.2.2孢子分离法选用成长较好的秀珍菇,按下图步骤进行操作。
实验结果在进行操作时,没有将菌褶取出,故秀珍菇的菌丝长得比较多,但效果还比较令人满意。
3 食用菌的栽培3.1 培养料配方:棉籽壳3900g,麸皮1000 g,蔗糖50 g,CaCO3 50 g,水5000 ml,pH7.4~7.6。
(宽15cm*长24cm的菌种袋可装12袋)3.2 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
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3.3 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1/2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大拇指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实习报告:食用菌种植场实习经历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食用菌市场的不断扩大,食用菌种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食用菌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在XX省XX市XX食用菌种植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菌种选育与接种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菌种选育和接种工作。
首先,我们参观了菌种实验室,了解了菌种的选育过程。
然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进行菌种接种,包括准备菌种、消毒、接种等步骤。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菌种接种的基本技巧,并了解了接种对食用菌生长的重要性。
2. 栽培与管理在食用菌种植场,我参与了食用菌的栽培和管理工作。
技术人员向我讲解了食用菌的生长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控制这些条件,以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此外,我还参与了食用菌的施肥、浇水、除草等工作,了解了食用菌栽培的各个环节。
3. 病虫害防治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食用菌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技术人员向我讲解了病虫害的识别、预防和治疗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我参与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学会了如何使用农药和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技能。
4. 产品收获与销售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食用菌的收获和销售工作。
技术人员向我讲解了食用菌的采摘时间和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采摘食用菌,以确保产品的品质。
此外,我还参与了食用菌的包装、储存和销售工作,了解了食用菌的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食用菌种植技术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潜力,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在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价值且味道鲜美的食物,其栽培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食用菌栽培的影响,以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选择了常见的香菇和金针菇。
- 培养基: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为玉米秸秆和木屑。
- 培养容器:选用了塑料袋和木箱两种不同的容器。
2. 实验方法:- 菌种接种:将菌种培养在琼脂平板上,待菌丝生长至一定长度后进行接种。
- 培养基制备:将玉米秸秆和木屑分别进行破碎、消毒,然后进行调配,使其达到适宜的水分和营养含量。
- 培养容器准备:将塑料袋和木箱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 栽培条件控制: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1. 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玉米秸秆培养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香菇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丝繁茂且菌盖形成较快。
而金针菇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慢,且菌盖较小。
- 木屑培养基:与玉米秸秆培养基相比,木屑培养基对金针菇的生长更有利。
金针菇在木屑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盖形成较大。
而香菇在木屑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慢,菌盖较小。
2. 不同容器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塑料袋:使用塑料袋作为培养容器,菌丝生长较为迅速,菌盖形成较大。
这可能是因为塑料袋能够保持较高的湿度,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
- 木箱:与塑料袋相比,木箱对食用菌的生长影响较小。
菌丝生长速度较慢,菌盖形成较小。
这可能是因为木箱对湿度的保持能力较差。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的生长有明显影响,玉米秸秆培养基适合香菇生长,而木屑培养基适合金针菇生长。
2. 不同容器对食用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塑料袋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食用菌的栽培条件进行调控,探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菌丝体的接种和培养,探究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了解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并研究其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培养条件。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 栽培基质(如稻壳、麦秸、木屑等)- 培养皿或培养箱- 实验工具(如喷雾器、塑料薄膜等)2. 实验方法:1) 准备培养基质:将稻壳、麦秸或木屑等材料进行破碎和处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性。
2) 接种培养基:将食用菌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质上,并用喷雾器喷水保持湿度。
3) 培养条件控制:调整培养箱或培养皿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4) 观察生长情况:每天、每个阶段都要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丝体的扩张、菌盖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等。
5) 收获和保存:当菌盖完全形成并有成熟的子实体时,可以进行收获,注意保存采集到的菌体以备以后的研究或食用。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讨论:1. 培养基质的选择和处理: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培养基质的要求不同。
例如,平菇适合在稻壳上生长,香菇和金针菇适合在木屑上生长。
同时,对于培养基质的处理也很重要,破碎和处理能提供更好的通气性和湿度,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
2.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适应性。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湿度在70-9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3. 光照条件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光照的需求也不同。
有些食用菌需要光照来刺激子实体的形成,而有些则需要暗处或弱光照以促进菌丝体的生长。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光照条件来增加菌体的产量和品质。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食用菌的培养成功与否,与培养基质的选择和处理密切相关,同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也会对食用菌的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食用菌作为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的食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实验旨在研究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探索最佳的生长条件和培养方法。
二、实验目的⒈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⒉了解不同食用菌种类的生长条件及其适宜的培养方法。
⒊研究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⒋分析食用菌的生长规律和产量。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⒈材料:(1) 食用菌菌种。
(2) 不同培养基。
(3) 培养皿、培养瓶等。
(4) 实验室设备。
⒉方法:(1) 准备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 培养食用菌菌种。
(3) 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4) 观察并记录食用菌的生长情况。
(5) 测量食用菌的产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⒈不同食用菌种类的生长条件及培养方法:(1) 蘑菇: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摄氏度,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湿度。
(2) 干地菇: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摄氏度,对光照要求较低,湿度要求适中。
(3) 香菇:适宜生长温度为18-23摄氏度,湿度要求较高。
⒉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1) 葡萄糖培养基:蘑菇的生长在葡萄糖培养基中效果最佳,产量最高。
(2) 玉米粉培养基:干地菇在玉米粉培养基中生长得更好,产量较高。
(3) 麦秸杆培养基:香菇在麦秸杆培养基中生长最好,产量最高。
⒊食用菌的生长规律和产量:(1) 菌丝生长期:食用菌的菌丝生长期通常为7-10天。
(2) 菌盖形成期: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形成菌盖,通常需要3-5天。
(3) 产量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统计食用菌的产量,得出不同条件下的最佳产量。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⒈不同食用菌种类对生长条件和培养基的要求有所不同。
⒉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光照和湿度对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⒊根据不同的种类和培养基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可以得到最佳的产量。
附件:⒈图表:包括食用菌生长曲线图、产量统计表等。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食用菌栽培实验,探究不同养分浓度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食用菌菌种
2. 培养基:包括有机质、无机盐、营养素等
3. 培养皿
4. 蒸馏水
5. PH仪、天平等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将有机质、无机盐和营养素混合,并用蒸馏水调节PH值。
2.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待培养基凝固。
3. 取一定量的食用菌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上,注意保持卫生。
4. 设置不同的养分浓度组别,分别调整培养基配方中的有机质、无机盐和营养素的浓度。
5. 将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分别倒入培养皿中,每组设置多份重复。
6. 将培养皿放置于恒温箱内,恒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7. 观察并记录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丝的生长速度、菌盖的形态以及菌种的产量等。
8. 根据观察数据和记录结果,分析不同养分浓度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高浓度的养分对食用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菌丝的生长速度较快。
2. 适度的养分浓度可以使食用菌菌盖形态正常、菌种产量较高。
3. 过低或过高的养分浓度都会对食用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生长缓慢或死亡。
结论:
养分浓度对食用菌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适宜的养分浓度可以提高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从而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
食用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
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食用菌实习报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食用菌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否则会脱离实际,无异于空中建楼阁。
该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实习是掌握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
所以本次食用菌实习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在生产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意识与沟通交流的品质。
通过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其对于这一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对中国近当代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实习任务1.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20xx年11月28日至20xx年12月4日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3. “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州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本次实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以及真菌楼亲身从事食用菌栽培的一系列环节操作实习。
第二部分是对湖北食用菌大企业和随州食用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
栽培实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在老师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还应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臵关系,从而更合理、更节省地进行安排。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