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练习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4
24 诗词五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燕.脂(yān)车马喧.(xuān)提携.(xié)折戟.(jǐ)不胜簪.(zān)殷.勤(yīn)谩.(màn)嗟.日暮(jiē)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2)浑.欲不胜簪(简直)(3)黑云压城城欲摧.(坍塌)(4)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5)殷勤..问我归何处(情意恳切)(6)我报.路长嗟日暮(回答)3.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D.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解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4.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
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3)李贺,字长吉,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他为李昌谷。
有“诗鬼”之称。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4)《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
作者杜牧,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5)《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笺注》。
作者李清照,宋代(朝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5.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饮酒》同步练习一、解释下列词语:1.结庐: 2.喧:3.君: 4.心远地自偏:5.悠然: 6.辨:7.忘言: 8.相与还:二、根据提示写句子。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与陶渊明的“ , ”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 。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 。
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饮 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 .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 .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答: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一、1.结庐:建造房屋。
庐:简陋的房屋。
2.喧:吵闹的声音。
3.君: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文中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4.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24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饮酒(其五) 春望名校讲坛1.写作背景(1)《饮酒》(其五):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诗书写感慨。
(2)《春望》:该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3)《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重大的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
《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
(4)《赤壁》: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这一历史形势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34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的关键人物。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想起了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历史,借题发挥而写的怀古咏史之作。
(5)《渔家傲》: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李清照曾追随宋高宗行踪,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的大海、蓬舟等,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关。
2.考点链接把握诗人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背景。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二指作者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作者的情感。
(3)解读意象。
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4)借助典故。
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逸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等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
【习题链接】见“饮酒(其五) 春望”“课内精读”T8,“拓展阅读”T11;“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拓展阅读”T13。
河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练习新人教版饮酒(其五) 春望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结庐(lú)车马喧(xuān)搔更短........(sāo)...(zān).....不胜簪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结庐在人境结:建造、构筑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2)问君何能尔尔:如此,这样(3)悠然见南山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4)山气日夕佳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5)浑欲不胜簪浑:简直3.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
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4.理解型默写。
(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中曾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5.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风筝、书法、二胡、诗词等),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
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
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02 课内精读(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
6.(枣庄中考)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诗词五首》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簪.()燕.脂()提携.()折戟.()殷.勤()长嗟.()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烽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胜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经25年审核,2年等待,首个世界上获批的供食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终于被端上餐桌。
(将“首个”移至“获批”前)B.在西班牙东南部省阿尔梅利亚的海滩上有一只搁浅的小海豚被人们发现,然而却因为游客好奇争相和它合影,导致了它的死亡的原因。
(删去“的原因”)C.广州白云机场“海天走廊”16日正式启用,成为不少国内外感知广州的“第一站”。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练习题新人教版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24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饮酒(其五) 春望名校讲坛1.写作背景(1)《饮酒》(其五):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诗书写感慨。
(2)《春望》:该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3)《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重大的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
《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
(4)《赤壁》: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这一历史形势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34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的关键人物。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想起了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历史,借题发挥而写的怀古咏史之作。
(5)《渔家傲》: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李清照曾追随宋高宗行踪,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的大海、蓬舟等,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关。
2.考点链接把握诗人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背景。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二指作者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作者的情感。
(3)解读意象。
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4)借助典故。
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逸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等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
【习题链接】见“饮酒(其五) 春望”“课内精读”T8,“拓展阅读”T11;“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拓展阅读”T13。
《诗词五首》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簪.()燕.脂()提携.()折戟.()殷.勤()长嗟.()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烽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胜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经25年审核,2年等待,首个世界上获批的供食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终于被端上餐桌。
(将“首个”移至“获批”前)B.在西班牙东南部省阿尔梅利亚的海滩上有一只搁浅的小海豚被人们发现,然而却因为游客好奇争相和它合影,导致了它的死亡的原因。
(删去“的原因”)C.广州白云机场“海天走廊”16日正式启用,成为不少国内外感知广州的“第一站”。
《诗词五首》自主学习根底锤炼1. 给如下加点字注音。
簪〔〕燕脂〔〕提携〔〕折戟〔〕殷勤〔〕长嗟〔〕2. 解释如下加点词语。
〔1〕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烽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胜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明确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严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展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如下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历经25年审核,2年等待,首个世界上获批的供食用转基因动物一一转基因三文鱼终于被端上餐桌。
〔将“首个〃移至“获批〃前〕B. 在西班牙东南部省阿尔梅利亚的海滩上有一只搁浅的小海豚被人们发现,然而却因为游客好奇争相和它合影,导致了它的死亡的原因。
〔删去“的原因〃〕C. 某某白云机场“海天走廊" 16日正式启用,成为不少国内外感知某某的“第一站"。
〔在“国内外"后面加上“旅客"〕D.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不但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而且数量在增加,展现着大国的经济实力。
24诗词五首酒(其五 )春望1累运用1.以下加侧重号的字注音。
(l ú)喧(xuān)..搔更短 (s āo)不簪(zān)..2.解以下句中加侧重号的。
(1) 在人境:建筑、修建...人境:喧攘的世(2)君何能.:这样,(3)悠闲南山悠闲:适淡泊的子..(4)山气日夕佳山气:山的云气....日夕:夜晚(5) 欲不簪:直.3.文学常填空。
(1)陶渊明,字元亮, ( 又一名潜,字渊明 ) 号五柳先生,私“靖” ,晋末期南朝宋早期人、文学家、辞家、散文家。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的主要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人。
(2)杜甫,唐朝人,字子美,河南巩人,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 “杜工部”等。
杜甫被后代尊称“ 圣” ,与“ 仙”李白并称“李杜” 。
他的被后代称“ 史” 。
4.理解型默写。
(1)《酒》 ( 其五 ) 中体陶渊明菊的名句是:采菊下,悠闲南山。
(2)家是人感情沟通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中曾用“战火三月,家抵万金”的句形容家的珍。
5.下边的文字,模仿画波涛的句子,一种文化形式( 如筝、法、二胡、等 ) ,在文中的横写句子。
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民族秀的文化,淀着久的月印痕。
它放在春的花炮中,在京斑的中,跳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在浪漫的境界里⋯⋯2内精( 一 ) 陶渊明的《酒》( 其五 ) ,达成下边的目。
6. ( 庄中考 ) 以下句理解有的一是(B)A.“而无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没有世俗的困。
B.“心地自偏”的意思是只需住所荒僻寂静,心就会离喧的世。
C.“采菊下,悠闲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心与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地。
D.“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人面吉日良辰向往而又迷茫的情况。
7.“采菊下,悠闲南山”中的“ ”字用得好,什么?“ ” 字写出了人采摘菊花无心中看到南山的惊喜之情,切合作者“悠闲” 的情味。
( 二 ) 杜甫的《春望》,达成下边的目。
8.“春望”,作者“望”到了哪些光景。
24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春望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结庐.(lú)车马喧.(xuān)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结.庐在人境..结:建造、构筑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2)问君何能尔.尔:如此,这样(3)悠然..见南山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4)山气日夕....佳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5)浑.欲不胜簪浑:简直3.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
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4.理解型默写。
(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中曾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5.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风筝、书法、二胡、诗词等),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
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
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
6.(枣庄中考)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
8.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
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意思对即可)9.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移情于景。
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1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03拓展阅读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1.请结合全诗欣赏“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3分)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1分)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1分)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分)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2分)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
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燕.脂(yān)提携.(xié)折戟.(jǐ)殷.勤(yīn) 谩.(màn) 嗟.日暮(jiē)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黑云压城城欲摧.摧:坍塌(2)折戟沉沙铁未销.销:销蚀(3)殷勤..问我归何处殷勤:情意恳切(4)我报.路长嗟日暮报:回答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解析:D.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4.文学常识填空。
(1)李贺,字长吉,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他为李昌谷。
有“诗鬼”之称。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2)《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杜牧,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3)《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笺注》,作者李清照,宋代(朝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5.理解型默写。
(1)《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赤壁》中发表议论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一)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的题目。
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示例一】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
【示例二】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示例三】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7.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或:报效朝廷、忠君报国的决心)(二)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题目。
8.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9.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D)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做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10.(常德中考)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或“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以)(三)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1.简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怎样的情感。
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12.“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的大鹏高飞之志。
03拓展阅读(吉林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沈佺期①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③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3.“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住宿、过夜。
(1分)14.“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示例】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
(意对即可)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1分)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分)如何描绘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典型例题】发挥你的想象,描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敌军像乌云一样笼罩着、压迫着整座城,似乎要把城头压垮似的;战士们身披铠甲,严阵以待,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闪闪发光。
【技法点睛】描绘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应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理解诗词大意,找全景物,添加修饰语,写明句意。
2.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以及关键词,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注意,描绘画面不是解释说明,描绘画面需要添加适当的细节描写。
3.可以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增添语言的描写性。
【习题链接】见“饮酒(其五) 春望”“课内精读”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