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用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用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用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用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用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倡教师能够主动积极地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增添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初中语文;应用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积极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不完善的地方,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并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首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并能促进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声频、动画以及视频等功能,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加直接的感官信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些意境较为深远的语文课文教学中,教师只进行语言性的讲述,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通过应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应用多媒体教学更加强调调动学生的感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扩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其人文素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不能满足当前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课外的知识与素材进行补充,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一)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首先要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进行合理的安排。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学,都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学活动。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在学习一些古诗词的时候,需要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作者基本资料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和诗歌的艺术手法等,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将该内容呈现出来。但是,教师组织学生对文本、材料等进行收集与分析,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且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削弱了学生识记知识点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关注多媒体呈现出的知识,忽略教材文本知识。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应用,不可滥用。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资料与学习工具。为了保证其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前,还需要根据教材中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要明确在合适使用多媒体,具体在哪一个教学环节应用,能够有精确的时间概念,保证教学环节能够紧密连接,使得各个环节能够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适度性,教师要对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进行思考与观察,看是否使用过度,是否使学生只能关注浏览多媒体信息,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理解知识点。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其选用的素材是否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选用的素材难易度是否恰当。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动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推动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能促进人的知识体系的更新与进化。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通过刺激其展开想象活动而使之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著名作家高尔基的《海燕》一文,因为该文中蕴含的坚韧不屈的精神与品格,对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将其作为重点篇目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中,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将大海波涛汹涌的情景、海燕不畏艰险飞翔的境况,通过视频课件播放出来,学生能够通过感受到声音、光影的刺激,能够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教师存在教学误区,认为只要应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就是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所以其只是机械的将教材中的内容应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这与开展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语文教学的初衷是不符的,需要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正确地利用多媒体工具开展教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地应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构建起来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慧英.浅析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3).

[2]卫娅敏.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3]仝利涛.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性探究———“内化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J].剑南文学,2011,(08).

谈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开边中学王海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近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无疑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标志。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中,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下面我就多媒体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浅谈几点个人的见解。 一、多媒体有助于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维。 如在教八年级上册的《观潮》一文时,开始学生觉得这篇文章平白如话,没啥意思,于是我就给学生做了一个大海来潮时的课件,让学生结合画面去体味文中的语言,并给他们播放了战争时期水兵训练的场面,又伴随音乐播放了课文朗读,这样图文并茂是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魅力,充分体会到了文章的气势,很快进入了学习课文的氛围。 由此可见,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并获得深刻的印象,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说:“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做好一切事的前提就是对这件事浓厚的兴趣。同样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 如:在学习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一文时,我先播放了一组静止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然后让学生从画面中去直观感受,看看画面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争先恐后的表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捉住“枯”、“老”、“昏”、“西”、“瘦”,等关键词进行分析理解,化难为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使学生乐学,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也是语文课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三、多媒体有助于释疑解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较难理解,尽管教师讲的口干舌燥,但学生还是不得要领。教学中若能适时利用多媒体,就能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巧妙地释疑解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七年级语文下册《斑羚飞渡》一文中写斑羚飞渡的那一段,这段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对升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文中有诸多动词“跃”、“跳”、‘、“钩”、“蹿跃”、“猛蹬”、“踏”、“起跳”、“坠”、“落”等,还有“一前一后”、“一高一低”等表示状态的词,但仅凭这些词,还不能真正理解斑羚飞渡的凄美与悲壮,我就给学生只做了斑羚飞渡的动画,让学生观看动画、复述飞度的过程。这样就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迅速进入了动态的教学环境,复述准确生动,栩栩如生。本课的知识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巧妙的化解了,学生还动情地说斑羚飞渡跨越的弧线比文中描写的天上弯弯的彩虹更美丽,老斑羚们为了种族的延续,以牺牲自身为代价,他们的生命是灿烂的、辉煌的。显然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索,是对斑羚精神的深刻体悟。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我略谈几点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浅议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浅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肤浅认识。 一、在新课导入时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和深化学习兴趣,使儿童产生与更高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对活动过程本身产生的直接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紧扣教材,选择和设计形象生动的媒体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蒲公英》一文,由于学生对蒲公英没有感性认识,因此,课题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若精心设计制作

蒲公英的近景、远景,花朵、种子,个体、群体的幻灯片,大量的图像,使每位学生仿佛亲眼目睹了蒲公英的种子像小降落伞一样飘向四面八方,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教师设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蒲公英呢?”学生兴趣浓厚,迫不及待地想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一种自主乐学的氛围为全文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在重现形象时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是流露。多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情景,让课文中的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多媒体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如教学《飞夺卢定桥》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从而萌发了”我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 再如教学《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一、导言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得依据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点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应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学的桎梏。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呢?最为有效的一条就是把教学的触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行场复原。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是一致的。只不过,这种联系,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我把它称之为场复原(回到原始状态)。 场复原,说简单一些,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思考”通过时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种“思考”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融合,进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交际,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十则》的教学,若能采用这种方式,其教学必将产生特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

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感悟

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感悟 发表时间:2014-04-16T14:53:18.7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40期供稿作者:柳凤丽 [导读] 教学过程具有思想性。初中语文教学除了负担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任务外 柳凤丽山东省寿光市纪台镇第一初级中学262722 随着教育新理念的指引,作为语文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潜心探索。使课堂教学不断发挥生机与活力,努力成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型教师。 一、挖掘思想教育素材,以教载德 教学过程具有思想性。初中语文教学除了负担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用优秀的文化成果对学生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和健康高尚的情操。怎样发挥其教育功能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素质教育因素。初中语文教材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筛选,都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或立场观点,思想内容健康,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利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就能使这些因素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认真备课,教好每一篇课文,学生对教材学得越好,潜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榜样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体现出言传身教,教师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关心和爱护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 二、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要有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及课内外训练形式的多变性。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不容质疑的。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是老师透彻分析,学生认真听、做好笔记,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鼓励质疑,启迪新思维,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创造能力;三是鼓励求异,激励创新,注重发散,升华创新;四是丰富表象,激发创新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农村中学仍存在“望文兴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得只言片语,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由此看来作文教学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创新。集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是克服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深厚的兴趣;二是教会学生感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乐写的情绪;三是突破作文中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要突破思维定势,教师就应提倡鼓励学生写“放胆文”。所谓放胆,就是打开思路,插上想象的翅膀,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怀。 三、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课本里,有许多精彩纷呈,感人肺腑的文章。作者用他们丰富的语言,细腻的文笔,在文章中倾注了他们最真挚的情感,或愉悦或忧愁,或赞美或批判,或美好或丑陋……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都折射出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对事业,对他人乃至对自己的真情流露,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最宝贵的情感源泉。如教《孔乙己》,在剖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材料去思考文中描绘人物的两个关键性动词“排”和“摸”。应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同是孔乙己拿钱的动作,为什么开始用“排”,然后用“摸”?让学生讨论得出答案:前者表现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而后者则写出了人物的每况愈下,反映他此时悲惨的境地,用“拿出”,“掏出”都没有这种效果。这样,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就会认真体会出鲁迅先生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良苦用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更有效。 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倾注情感。教育效果与师生情感是有密切关系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能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喜爱,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愿意同教师亲近的交往倾向,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能使学生快乐起来,从而乐于与教师交往,自然喜欢听这位教师的课。因此,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基础。 语文教学要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乐于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另外,语文来源于生活并展现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悟,把课本中提供的间接形象展现在学生自己的脑海中,让心灵参与进去,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与交流,产生情绪体验的高涨,悄悄进入作品的特定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四.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参透 美育目标是我国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但在现行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中,美育目标常被忽视,语文教育成为一种不完全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弘扬人文精神。这一理念只有依托语文教材中一篇美的范文,重视审美情趣的介入,挖掘语文的审美性,才能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 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一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组织朗读教学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或借助于范读录音磁带的播放,达到以声传情、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富有艺术穿透力的范读,能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听觉艺术,活化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从而真正让学生沐浴在美的氛围里。二是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无论是创造美还是鉴赏美都离不开想象。审美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跨越时空的思维活动,教师应注意引导。既要在阅读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也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语文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课改中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就一定会迎来初中语文教学的春天。

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

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的背景下,教师既要以积极地心态去学习接受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创构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多媒体以其丰富的、声音、图像、动画、音乐、视频等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认知感受来学习相同的内容。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保证教学目标的完善。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整合 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1]。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不是学校有意为难教师,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真正的目是提醒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的背景下,教师既要以积极地心态去学习接受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创构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保证教学目标的完善。 1 共享信息资源,突破限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高科技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创新。不仅会赋予课堂一个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文本、圖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的信息整合,而且能使学习社共享信息资源,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这对学习者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强调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逻辑必然。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音像、网络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互联网上的许多素材诸如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背景音乐、文字材料等等都可以作为制作课件的零件[3]。例如,学习《东郭先生》、《乌鸦喝水》等课文,事先,我们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影资源,将这两部电影的有关片断插入到Powerpoint当中,在让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利用互联网布置课题,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即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扩大学生的视野。总之,网络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途径,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外延。“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只要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2 激发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 尽可能地采用微视频、微课教学甚至电脑示例教学,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融合各种课程的一座宽阔的桥梁,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得到更为出色的发挥。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意见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我县十几所中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走进了几十位语文教师的课堂,并针对他们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们认为,目前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此,我们诚愿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现状 (一)阅读方面 1、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了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殊不知,课文它只不过是例子而已,它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比如: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它选取了5篇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应主要训练三点,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二点,是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怎样提炼文章的主旨,还要学会怎样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这一点,一头扎进课文中去,一个单元教学下来,学生们对生命没有什么感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我们

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和教材的编写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这也是我们90%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失误。 事实上,我们简单思考一下就会明白,我们所面临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我们初中所要学的课文只是沧海一粟,就学这几篇课文本身,能有什么益处,只不过是通过学习这几篇文章除了在阅历上增加一些知识而外,更重要的还是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学会一些阅读的技能,以便日后自己读书、自己学习。这样看来,教教材不是目的,是载体,是手段,我们不要本末倒置,陷进“只教教材”的泥潭。 2、是讲堂,而非学堂。 “填鸭式”,“满堂灌”,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可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90%以上的教师仍然热衷于这种教学方式。总之,理由堂堂正正:教师讲不到,学生不会,考试考了怎么办;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我们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我们教者往往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堂的主宰,以自我为中心,而占据五尺讲台这地阵地,大讲特讲,而对学生的兴趣、状态、需求等等视而不见。不客气地说我们有些“目中无人”,即使有时我们“有人”,也喜爱牵着人家鼻子走,回答问题也是为完成自己的思路而设,设下套子,让学生们自己钻,如不如意,轻者叫坐,重则挖苦。事实上,我们忘记了一个最为浅显的道理:语言非学得而是习得,学生没有亲身参与,怎么能学好语文呢?《走进新课程》一书对此有段精彩的叙述: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融合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融合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技术影响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学也改变了单一的书本文字型教材形式,多媒体技术成为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手段。它适应了知识更新加快,知识传播简捷的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不断地改变。近几年,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中难懂的知识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手段的一个重要改变,这样使得初中语文教学并不是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更加现代化、灵活化。因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学校中。 一、语文多媒体教学源于传统教学而高于传统教学 语文学科博大精深,要对课文学透悟透必然要补充大量课外知识。以往的口述或小黑板书写的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

性。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以极大程度上解决这一“瓶颈”难题。在单位时间里,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语文多媒体教学应以传统语文教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创造新的教学情境,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效果。虽然这一观点很容易得到教育者的认同,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其实又不是那么简单,必须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有所加强与创新,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众所周知,全面、均衡地发展和提高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比较有限,大多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学生只能聆听课文朗读,看看书本上的黑白插图。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觉得乏味。但是,如果聪明的教师制作一个课件,学生肯定会听得轻松自如,津津有味,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二、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探索电化教学的规律 (1)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创设情境,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多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做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老师的理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淡薄,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一蹶不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形势的发展,新课程已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了一个台阶,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目标呼之欲出。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氛围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

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同时,作为教书育人的领军人,语文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为学习是促进知识更新,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关注时事,洞察天下大事;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三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增强教科研能力;四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可以利用学生愿意看小说的优点,指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丰富多采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上课时播放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韩愈在《师说》里写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时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时不用依靠其他媒介,仍然可以讲得栩栩如生。而今,我们有了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该比古人做得更出色,但事实上有很多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因为多媒体的运用不当,反而产生更多的漏洞和不足。 笔者发现在语文课上,课件成了罗列条条框框的知识工具,课堂上没有新意,缺少趣味。起初使用多媒体时很多老师都会犯同样的错误,就是把大部分能展示的知识点全部展示出来,上课时看着课件讲下去就可以了,这和之前的灌输式课堂有什么区别呢?有时使用课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老师也会出现断片的情况,那学生会作何感想呢?我们要与时俱进,必须重视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那该怎样使用才能合理发挥它的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对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目标和课件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指引着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到这一点,在备课时首先要将课时目标烂熟于胸,在对课时目标的准确把握下去设计课件。清晰的目标会告诉我们每一张课件该呈现哪些内容。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件展示了太多的图片,扰乱了学生对整堂课重难点的把握;有些又展示了太多的内 容,让学生难以抓住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制作课件,能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件内容的制作上应该注重听说读写的结合。于永正在《我怎样教语文》一书中写到:“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最根本的工作,如果因为多媒体的过多介入而失去了语文课堂最基本的色彩,那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就要注意,课件内容不能以展示作者简介、背景介绍、重点问题等为主,要能突出字词、朗读、写作等训练,要在课件的辅助下,更好的完成识字和写作的训练。比如教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字词解释、句子翻译、问题分析、思想情感等等都应该极少地用课件展示,带有音乐的范读、适当的图片展示、读写的活动设计等却很有必要用课件展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件的画面感能带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能更好的激发想象力,但也不能过多的展示图片,恰到好处就可以。 三、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有效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大部分教师一般制作课件的时候都是先从网上下载好几个,然后互相拼凑,最后呈现的课件依然是一个思路、风格等不太统一的东西。我们可以先下载,但下载了资源之后,不要马上进行拼凑的工作,要先看。看什么呢?看那些 下载的课件内容、风格、讲课思路是否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来说就是课件的内容深浅和拓展延伸等方面是否符合你教的学生;课件的整体风格是否符合你所在的课堂;课件的讲课思路是否符合你的思路……在看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把这些问题记下来,在自己制作课件的时候要去避免它们。看过下载的课件之后再去进行加工改造,最终要能保证这个课件必须成为自己制作出来的最适合学生的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发表时间:2013-07-09T15:17:56.59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靳小强[导读] 多煤体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能激发语文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靳小强 (永年县第十中学河北永年 057150)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1.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国家教委颁发的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义言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是中学语义教学的方向、原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作的发和归宿。即使语文课堂引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能背离这个出发点,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一样要遵循这一大纲要求。 2.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的引入为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冲击。在不违背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语文多媒体教学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目的。作为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应包含以下功能: 2.1多媒体应用要能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容量。语文课是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2.2多媒体的运用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授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体会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能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引人多媒体时一定要善于创设文章情景,启发学生想象。 2.3多媒体教学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2.4利用多媒体要能活跃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之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3.语文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无论多媒体技术怎样先进,功能如何完善,它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技术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巾,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定位,不能本末倒置。 3.1教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应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选取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的内容。 3.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条件之一,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3.3简约性原则。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要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过多的文字蒯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容易干扰学生的感知。 3.4艺术性原则。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所以优质的课件应是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这是比较难做到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 3.5适度运用原则。就是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不要“满堂灌”),让他们理解、思考、交流、质疑。 多煤体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能激发语文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但不可以包办一切,使用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恰当、适度。 收稿日期:2012-12-07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论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教学模式,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多地追求新奇,大量堆砌图片和声像资料,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那样也会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多媒体教学流于程式化。在新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握时机,切实有效的发挥多媒体的功效,该出手时才出手,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语文课在多媒体这一全新教学手段的辅助下越来越精彩。 关键字:多媒体语文教学有效运用

正文: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深入,教学环境的逐步改善,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多媒体以其巨大的魅力和独特的作用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是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津津乐道,并成 根据《语文课堂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应扩宽学生学习的途径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科学、轻松的学习和现代技术的运用,是学生能够在不同内容的学习方面和学习方法的运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及在整合归纳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语文基本知识和实践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它以其丰富多彩的信息,生动活波的知识界面,化静止为动态,;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以直观生动的表现力,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单一模式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不仅满足了小学生的求知欲望,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教学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成为当今小学课堂上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一、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寻求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对话” 教师:张洪海 案例背景 苏格拉底与弟子柏拉图通过对话,阐发了智者对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追问。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来恩则指出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是一种对话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中的有效程度。而当下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存在的以下问题令人堪忧: 一.虚假对话 教师有一系列预设问题和预设答案,学生揣摩教师意图,给教师以想要的答案,学生是教师思想和教参答案的代言人。 二.精英对话 在这种对话中主角是少数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学生而多数学生只是看客,课堂中的对话只是几个精英学生在表演着思维的艺术体操,其他学生则冷眼旁观。 三.肤浅对话。 当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或看法表达出来之后教师不作任何评价或者只一个劲叫好或者干脆莫衷一是。由于教师未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深入的引导,学生仍停留在原有认知水平上。 综观以上现象我们不禁追问:何谓有效对话?如何做到有效对话?以下两个教学片段分别来源于上海扬浦中学特级教师朱震国执教的《白色方糖》和本人执教的《唐雎不辱使命》,虽然两篇文章一篇是现代文一篇是文言文,但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从而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案例描述 1:朱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互问互答,教师也参与其中。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我把一块白色方糖投入他的杯盏中”,“我把一块白色方糖放进他的杯中”这两个句子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前后两段, 片段一: 生1:投和放能否互换? 生2:投是不经意的动作。 师:你分别做一下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同吗? 生2:“放”进去的方糖伴随着搅拌漫漫融化,“投”可能会溅出来。 师:哦,那你说说“投”可能包含哪些看不见的东西? 生2:可能是尊重、关心吧! 生3:为什么偶然的动作会让这个老人很感动? 师:他的老伴没了,女儿走了,本来已经没有人为他泡咖啡,而现在我为他这样泡咖啡他感动了,是吗? 生4:我觉得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说的,第二种是也许这样的动作他的女儿他的老伴做过,他觉得很温馨。 师:你为你的亲人泡过咖啡吗?也许会成为别人温馨的记忆哦!记住:要“放”。与其对老爸老妈说我以后赚大钱孝敬你还不如把你的爱落实到一举一动! (学生若有所思)

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的误区与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的误区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2-05-23T16:51:29.13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陈金超[导读] 课件制作技术含量不要太高,操作起来应方便、简捷,师生都能根据提示使用课件,随时可改。 陈金超河北省故城县育才中学 多媒体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确实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尤其是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整合后的语文教学有许多值得思考完善之处,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整合实践,谈谈当前多媒体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一、关于师生“主导——主体”的关系(一)误区:将学生主体性绝对化,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肘,有些教师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好;对于与学生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的工作没有进行,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缺失了。这不但没有把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所获得的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二)对策:主体与主导并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学生在网络资源环境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正确地加以引导和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现代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前提下,要引导学生把多媒体作为认知的工具,学会对网络的丰富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和处理,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能力。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二、关于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一)误区:过度重视知识、能力,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现代多媒体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教师注重多媒体演示、网上辅导和交流,学生注重计算机屏幕和网络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机”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这是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大忌。人机关系越密切,人际关系越弱化。有的学者对此提出忠告:“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器之间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导致学生情感态度与体验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二)对策:“三维目标”有机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把这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把握好课件适合的切入点,防止课件成了“教案搬家”,教师成了“放映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往,无形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友好、和谐的情感态度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关于学习资源 (一)误区: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语文是一门跨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Internet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固然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然而,从来就不存在万能的或惟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也是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比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图书报刊、影视广播、报告会、辩论会、标牌广告等等。此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也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资源。尤其是语文学科,教材内容很多是反映现实生活情境的,还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及名著等,这些是网络资源中所无法提供的。(二)对策:多种资源各尽其用。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深入社会生活环境,参观名胜古迹、纪念馆、博物馆等,以获得真实的感知,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图书馆,查阅图书、报纸、杂志,以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在重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网络资源,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有网络资源才是惟一的资源或最好的资源。 四、关于课件的制作与利用 (一)误区: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优秀资源不能共享。对现代的教与学来说,充足的资源是至关重要的。要实现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必须有相应的课件的支持。只有丰富的课件资源,才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课件,而课件的制作必须为语文教学目标服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件必须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服务。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课件制作水平低,并且都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语文课件只是课本、教案和练习册的简单搬家,往往无法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使得学习课件单调、沉闷;有些课件生硬地“图解”课文,损坏原作意境,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的课件脱离课文实际,百目调用音像资料,使得教学目标模糊,教学重点偏斜;优秀的课件资源又很缺乏,即使网上有一些,但由于界面不够友好,操作难度大,只能供制作者本人使用,不能资源共享。(二)对策:课件制作便捷、适用。对于语文课件的制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