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doc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doc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doc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doc

(四) 、教学重点: 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

题,

(五) 、教学难点: 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一、 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 征,更指黄河的治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 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 教学设计思想

《黄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 流与湖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 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 应用,可自主推到、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经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 施。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学习“黄河的治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 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 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 在探究中学习”。具体设计如下:

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 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 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 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二) 、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 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 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 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 理黄

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

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页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 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 (六) 、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课件、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 形图”等材料

(七) 、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资料中白岩松说:“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有美了容。”据此提出问题:母亲病了,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怎样进行才能做到既治病有美容呢?这一节课让我们来扮演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河。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其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为什么把黄河比做母亲?

教师提供资料:“我国干湿区分布图”

“济南每年引黄河水5. 4亿立方米”等饮水

资料,刘家峡电站、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景

观图片。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学生活动交流发言: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感性认识黄河功能、灌溉、塑造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结黄河的奉献: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塑造平原等。

设计理念:通过了解黄河的奉献,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感恩之情,为下面“母亲病了”做进一步的感情铺垫。

一、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我们现在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 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水系图”“中国政区图” “中国气候类型图”等。

栏州

的?

Hl

G已建成装机容量25万°千瓦以上水电站黄河水系图

提出问题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那个海洋?上、中、下又游是如何划分主要支流有哪些?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东流注入

渤海;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孟津为界;主要支流游渭汾河等。

问题2:黄河流域地形、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 “中国政区图” “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图”,做出答。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主要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流经地区的气候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设计理念:通过读“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世界许多河流比较表和黄河水的景观图片。

提问:通过读图和表,你对黄河(水)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黄河含沙量大。

教师讲述: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这是母亲河的病,而且病的很严重,急需治疗。

二、黄河忧患

教师讲述: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继续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

环节1: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的“化验报告”——“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

问题1:黄河个河段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读图中年平均含沙

量和年平均输沙量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的变化认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

问题2:黄河下游有什么特

点?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

学生活动:继续读图,仔细观察,认识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

汇入” O

环节2:

教师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

料和下游地上和的视频“中国地形图”“黄河111 游某

地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题: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下游为什么流域

面积狭窄,并无大支流汇入?

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探究(教师根据学

情给予提示)。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探究2:

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读阅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 河下游水患之间的关系。

环节3:学生归纳:黄河主要的“病症”是下游水患,其“病根”在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环节4:

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

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PwM舌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等问题。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由于内容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在内容处理上要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过渡:“黄河难治根在泥沙”,请同学们再次扮演黄河的医生,为母亲河开处方。

三、根治黄河

教师提供资料:最新的黄河调水调沙视频资料及数据,“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黄土高原植被变化资料。

问题L “调水调沙”对黄河治理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认识“调水调沙”对治理黄河的重大作用。

教师讲述:“调水调沙”有效的治理了下游水患,治标不治本。

问题2:那么如何为黄河调理治本,治理黄河的关键——黄土高原地区呢?

学生活动:读“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讨论分析,得出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根被措施是在中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问题3:针对黄河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如何开“处方” ?

学生活动:针对黄河各河段提出相应的符合科学人地观的治理措施。

板书设计

通河道堤分流

河段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游

梯级开发。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

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沟壑打坝淤地等。关键是做好水土保持工

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

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一、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年: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三、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家的距离,是学生亲知善学。

课堂小结:

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类报刊杂志或登陆黄河网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己的形式完成《我说黄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黄河原来的美貌。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黄河各河段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正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六)教学反思:

黄河的治理一课围绕黄河治理的措施时,教帅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说黄河的治理要全流域多植树造林,有的说应不断加固黄河大堤,有的说应充分利用黄河水来灌溉西北干旱地区,还有的说应建更多的水库防止黄河泛滥等等。教师对这些同学一?律给予肯定的表扬,反思之后认识到没有给予深入评价。

师生互动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上面师生互动活动似乎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理解尊重、平等对待的原则,其实并未做到:学生的切答都有不足之处,教帅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才体现教师

“地上河”

水能资源丰富

上游中游下游

在知识,同时教师又画龙点睛又凸显出教师的权威性。如上针对有的同学提出将黄河水用于充分灌溉西北地区,师可以表扬其点子不错,同时又要指出黄河水量有限,目前黄河上中下游河段时常断流,因而盲ri发展灌溉不好也要合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灌溉也要有度合理,使学生的认识又向前迈出-?大步。

(七)点评:

1、教师的教学设计能贴近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学生能有内容可回答。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发挥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较好地将“学为主、教为导” 课程理念落到了实处。,

4、这节课也可能会出现不足之处:一?是教学节奏出现了不够协调的现象,显得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二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没有进行充分的预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教师如何进行讨论过程的引导关注不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实用)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第8页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1.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2.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米尺,卷尺,绳子。 【复习导入】 (1)复习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一量? ①用刻度尺量出数学书的长、宽约是几厘米,桌子的长、宽约是几厘米。 ②量一量黑板的长是多少。(找两名同学测量)

(2)导入课题 刚才,这两名同学测量了黑板的长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这样量太麻烦了)对!我们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出示课题),如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桌子的高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米的知识。 【进行新课】认识米 (1)谈话:我们通常用“米尺”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出示米尺或米尺图(下面是米尺的缩小图),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提问: 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你还能在米尺上找出其它的10厘米吗? (3)交流: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4)学生活动: ①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找出1米的长度。 ②同桌互相用米尺测量身高。看1米到哪儿。 ③两臂伸平,同桌互相用米尺测量。看1米到什么地方。 ④闭上双眼,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长度,睁眼再看一看,手势是否正确。 (5)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闽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课,其内容主要是介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是学生必须了解关注的。教材以媒体的定义为基础,介绍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入门知识,概括性较强,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的环节不多,但教学意义却十分重要,在渗透德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情分析: 1、六年级的学生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已经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并不明白这些就是媒体,对媒体与多媒体的意义了解并不透彻。 2、大多数学生进入计算机教室就喜欢动手操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常感觉很枯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媒体的类型、多媒体的常见元素及特征;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可以自己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这样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此外通过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扬,关注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了解媒体的数字化和存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游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用课件展示几种典型的媒体实例: 1、文字媒体:甲骨文 2、图片媒体:大运会赛场 3、声音媒体:歌曲《鲁冰花》 4、动画媒体: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的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这一些实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媒体。你们能不能说一说生活中还要哪些媒体可用于表达、传播知识? 【设计意图】富有趣味性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好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媒体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方便地使用媒体,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阅读书本P2-3,了解、讨论媒体的应用。 生回答,媒体的作用有哪些;结合具体实例说说自己常使用的媒体。 游戏:你比我猜 分别请两组同学上台进行游戏,根据所给的提示词, 第一组:一个人做动作,但不能说话,另一个猜(排球、超人) 师:通过这组同学的表演,我们知道了,用我们动作可以传递信息,但是除了动作以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给我们传递信息呢? 请学生回答,引出媒体的分类和概念。 第二组:一个人做动作,可以说话提示,但不能说出题目中的字词,另一个猜(熊猫、海宝)师:通过这组同学的游戏,我们发现,刚才第一组同学只用了动作,有时候很难去描述一样东西,或者会发很长时间去描述。但是在第二组同学进行游戏时,我们允许他们加入语言了。 那么描述一样东西就相对简单,别人也更容易理解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同时用两种或者更多的媒体会比只用单一的媒体带来更大的好处。于是,多媒体就出现了。 2、认识多媒体 (1)认识多媒体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自学书本P4第一段,思考组成多媒体的元素,理解什么是多媒体 学生通过自学及总结,得出: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媒体融为一体,形成了多媒体。(2)认识多媒体计算机 师: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很重要的媒体之一,有没有人听说过多媒体计算机呢?它指的是什么? 请学生回答。再次让学生体会何为多媒体。 (3)了解媒体数字化 师:目前还有一个词是很流行的,就是数字化,比如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数字电视,什么叫做数字化呢?

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材第4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直角=90度,1平角=180度,1周角=360度,以及钝角与锐角的读数范围,并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理解这几类角的关系。 2.经历动态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和角的分类过程,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和数学中的分类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不同角。 【教学难点】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动态形成过程及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教法】演示示范 【学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定义,什么是角?还学习了用量角器量角,请大家拿出手中的三角尺,量出最大角的度数。 2.学生独立量角后,指名说方法,汇报度数。 二、探究新知 (一)动态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1.这个90°的角叫什么角?所以说1直角=90°(板书) 2.这个90°的直角,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这样理解: 演示:直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90°所成的角。 3.除了直角,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角?(锐角和钝角) 4、什么是锐角?当然,锐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比如说30°的角,谁能说说怎么形成的?那么锐角的度数范围是多少呢? 5、什么是钝角?135°的钝角又是怎样形成的?钝角的度数又是多少呢?

预设:学生会说大于90°的角。 师质疑大于90°的都是钝角吗?下面咱们来继续来认识角。 (二)认识平角 1.请大家用手中的活动角旋转至半周位置,指名黑板演示。你能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 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回答。 2. 演示,教师:当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后,形成的这个角已经不是钝角了,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平角。(齐读定义) 3.提问:1平角等于多少度?能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吗? 预设:生1:用量角器量出180°; 生2:2个直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平角,所以是180°。 板书:1平角=180° 4.那说钝角是大于90°的角严谨吗?为什么?所以说钝角的度数范围是多少? 5.思考: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对吗? 指名说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平角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是一个角不是一条直线。(三)认识周角 1.谈话:刚刚我们认识了平角,如果继续旋转活动角,还能组成什么新的角呢? 2.拿出活动角旋转至一周的位置,这个图形同样是一个角,叫做周角。你能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这两条边怎么了? 3.谁能试着给出周角的定义?演示,师: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4.提问:周角多少度?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1:半周是180度,一周就是2个180度,是360°。 生2:4个直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周角,所以是360°。 板书:1周角=360° 5.思考:周角就是一条射线,对吗? 指名说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周角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是一个角不是一条射线。 (四)角的分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动态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这三个老朋友,还

黄河学案

黄河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并能在图上标注。 2、在地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并能在图上标注。 3、在地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 点及所在省区。 4、分析黄河各段的自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简单说出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6、简单说出我国对黄河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习重点:1、黄河的自然特点。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3、治理黄河的关键。 导学思考题: (通过学习长江,我们已初步掌握学习河流的方法,请你利用学习长江的方法,自学黄河的源流概况) 1、阅读课文P49 正文第一自然段,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 2、阅读黄河水系图说出: ①黄河干流流经的9个省区。 ②黄河干流流经的4个地形区。 3、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四大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孟津,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 针对性检测题: 一、填空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注入____海,全长____米,是我国第__长河。 2、黄河在中游接纳了两条主要支流,在山西省注入的支流是_____,在陕西省注入的支 流是_______。 3、黄河发源于_____高原,依次流经内蒙古高原高原、______高原和_______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______、和河南的_______。 二、选择题: 1、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是:()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黑龙江 2、黄河的发源地是()

A 、唐古拉山 B 、巴颜喀拉山 C 、冈底斯山 D 、昆仑山 3、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注入渤海?( ) A 、内蒙古 B 、河南 C 、山东 D 、河北 4、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 A 、洮河 B 、渭河 C 、汾河 D 、湟水 5、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 A 、山东 B 、陕西 C 、山西 D 、河南 6、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 ( ) A 、河口 B 、湖口 C 、旧孟津 D 、宜昌 7、黄河在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华北平原 导学思考题: 1、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 小组讨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提示:成因从地形、植被、气候几方面分析) 自主检测题: 选择题: 1、“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话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 A 、水量大 B 、含沙量大 C 、有凌汛 D 、汛期短 2、黄河90﹪的泥沙来自(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自然特征 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上游 峡谷____,落差__水流 湍急,___资源丰富 (阅读课文P49、P50阅 读部分“黄河上游的峡 谷”) 问题:________ (阅读课本P51阅读部分“黄河凌汛”) 中游 落差____,含沙量____ (阅读课文P50正文第 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 斗”) 问题:___________ (阅读课文P50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下游 成为举世闻名的 “______”(阅读课本 P50正文第二自然段) 问题 :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P50正文第二自然段、P51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黄河断流”)

第一章认识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 1.1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认识数字的教学设计

认识数字的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认识数字7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认识数字“7”是在幼儿认识“6”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认识数字在数学活动中是比较枯燥的。于是我就以幼儿平时最喜欢的动画片葫芦娃作为该活动的中心,将整个活动与葫芦娃交朋友贯穿起来,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认识数字“7”,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7的数量,并认识数字“7”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情景布置葫芦娃的家(门口挂有葫芦藤)。 2、人手一份1—7数字卡片和7以内的实物卡片、大图片一幅(里面有7以内的实物)、记录表一张、葫芦娃歌曲。 3、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7圆点或数字的动物。 四、活动过程: (一)到葫芦娃家做客,感知“7”的数量。 1、师引导幼儿观察家门前的葫芦藤上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葫芦?(复习数字6) 2、师再增添1 个葫芦,引导幼儿观察现在有几个葫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师引导幼儿认识数字“7”并说说数字“7”像什么?可以表示什么?

(二)闯关拜见葫芦娃,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1、第一关:《送礼物》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实物数量是7的卡片送给葫芦娃,比一比,谁找到的礼物又对又快。(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有几个? 3、第二关:《考眼力》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根据挂图上事物的数量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师验证。 (三)游戏《找朋友》,巩固对7数量的正确判断。 玩法:师放《葫芦蛙》音乐,幼儿找出身上有7个圆点或数字是7的小动物,音乐停,比一比谁找的动物又对又多。 1、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正确找出身上有7个圆点或数字是7的小动物。 2、幼儿相互检查谁找到的小动物又对又多。 (四)自由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帮葫芦娃找到了这么多朋友,现在我们和葫芦娃一起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五、活动反思: 由于活动是结合幼儿喜欢的葫芦娃进行的教学活动,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兴趣极高,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对数字“7”的认识。不足之处就是在游戏《考眼力》一环节中,师可适当增加难度,多安排—些数量是“7”的实物让幼儿观察辨认,进一步巩固对数字“7”的认识。在引导幼儿认识数量的同时师可引导幼儿用正确的量词来表达物体的数量,如:7个苹果,让幼儿有个完整的慨念。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1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测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 周角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种角 学习方法: 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入新课 师:出示大小不同的角(事先画在小黑板上) 师: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能说一说?(要求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和大小) 师:这些角如何分类? 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来探讨角的分类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量一量学具三角板上最大的那个角 提问:这个的角是什么角?这个角有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板书:直角90度 (2)量一量三角板其他的角各是多少度记下来。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又对折,折成什么角?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4)教师: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180度。 (5)演示:自制的活动角,旋转一边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让学生了解平角的形成) (6)计论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 (要让学生说说理由) 板书: 1平角=2直角 (7)讨论平角与直线的区别 引导:(1)形状(2)特点(3)名称 3.认识锐角和钝角。

黄土高原和黄河的治理 教案

《黄土高原与黄河的治理》教案 复习要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类型以及成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3、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 4、知道怎样解决黄河不同河段出现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展示自己的答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本,理解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2、以问题为中心,用好课本中的地图,培养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学会归 纳和总结。 复习过程: 一、展现复习要点,学生带着问题复习。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类型以及成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3、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 4、知道怎样解决黄河不同河段出现的问题

2.32、P49图2.33、P51活动等,并从图中获取知识,读懂规律,做到图图转换、图文结合。从图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 核对答案时,让学生展示,教师做适当的点评。 三:课堂及时训练,通过相关习题训练,检测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 一、选择题 1、黄土高原的聚落和耕地主要分布在那哪? A黄土梁 B黄土沟谷 C 黄土峁 D黄土塬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流速快 D.流经黄土高原 3.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度 B.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 二、综合题 1.读黄土高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山脉是黄土高原与___________(地形区)的分界线。 (2)黄土高原在成因上是由风力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风成高原”,其土壤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的荒漠、戈壁。 (3)关于图中B山和C河一线,说法正确的是() A.此线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此线以南、以北气温和降水差异很小 C.此线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D.此线以南多水田,水稻种植广泛;以北多旱田,小麦是主要种植作物 2、读黄河图,完成下列问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 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 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谈谈你对教学设计师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你对教学设计师的认识和理解 (1)教学设计师(Instructional Designer)就是负责组织教学内容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人,也称为信息设计师(information designer)、教育设计师(educational designer)。其主要职责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和范围,制定教学策略,采用合适的传输媒体,测试最终产品的可用性,评估修正产品。分为高级设计师和低级设计师。 (2)做为一个教学设计师应具备三种基本技能: 1、艺术技能,能够把握非线性交互产品的实质,了解图形设计原理。 2、专业技能,即掌握学习理论和认知科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信息图示和流程图分析和具有分析可用性的实践经验,精通数据库和程序设计。 3、组织技能,具备优秀的组织技能,能够和团队成员协同工作以及具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设计师教学设计师就业领域很广,涉及行业包括教育、IT、新闻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例如,教学设计师在企业的角色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项目管理、设计开发、顾问。 (4)之前,我从没听说过教学设计师这种职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认为,教学设计师是老师的老师,要比老师具有更全面的知识,不仅要熟识教学内容,还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以及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有深入地研究和独特的见解,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教学方针和教学目的,还要符合老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取得预期中的教学效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学设计师,我觉得应该要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如flash、authorware、dreamwaver等多媒体软件,掌握各种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学和心理学理论等,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要时刻关注新媒体的发展方向,把最新的技术与教育结合起来。另外,教学设计师还要具备很强的教学系统设计能力,从设计、开发、管理、运用和评价五方面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制定策略和方法。设计师除了要拥有设计开发的能力,还要具备管理和评价的能力,能在团队中表现出领导能力,对一个项目进行高效的管理,能进行需求评估、效果评估等。无论是高级的还是初级的教学设计师都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教学设计思想。 (5)在国外,教学设计师是个很热门的行业,而且工资待遇高,毕竟别人的国家很重视教育,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也是巨大的。可是在我国的话,教学设计师算是一门新兴的行业,目前社会需求也是存在的,但是就业前景不是很乐观。假如国家能够加大教育的投资,落后贫穷的地区也能配备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和师资力量,那么教学设计师的前景会更大一点。能够把教学设计师的设计成果广泛运用在全国各个地区,对缩短学生水平差距有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并没有注意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对员工的培训也仅是HR的工作范围,没有聘请教学设计师,往往是有经验有能力的HR就可以对员工进行培训了。所以,想要在企业从事工作相比于教育行业来说更加难一点,毕竟现在企业的对教学设计师的需求不是很多。我觉得,应该加大对教学设计师的推广,培养更多的教学设计师,但是也要注意设计师的水平要往高水平发展。 (6)总之,就业市场是存在的,可是如何能成为一名教学设计师,甚至是一名高级教学设计师,如何在企业或其他行业谋取一职那就要看我们自己的个人能力了。

初中地理_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黄河的措施。 ★教学设计思想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河流的一部分内容。从人地关系思想看,本节自始至终贯彻的一条主线就是黄河和人类的关系,探索黄河的概况及其在历史上和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的设计思路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不仅赞美母亲河黄河,也能正确认识黄河的危害。在正文上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调查黄河,了解黄河。在黄河的基本概况上,主要采取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地形图,干湿地区分布图等,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并通过学生登台讲授,展示自己的风采。活动二:认识黄河,感恩黄河。通过看阅读资料了解黄河为我们作出的奉献,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思想感情。活动三:把脉黄河,治理黄河。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图片等,从反面看到黄河的另一面,在历史上养育了中华儿女,同时也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亟待我们来拯救。这一环节,我设计分组解

决问题的办法。每一问题抛给小组,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相应的拯救企划案。然后通过师生共同总结评判这些企划的可行性。最后一个环节是完成相关练习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干流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基本概况。 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法方法和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黄河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对色彩的认识》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对色彩的认识》教学设计 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绘画》第二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第 3 课装饰色彩的心理特性和情感表现教学设计作者姓名: 许卫国单位全称: 深圳市龙岗区中等职业学校(龙岗中专)一、教学大纲分析1.《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大纲》指出: 幼师专业美术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美育重要手段之一,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幼儿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学生身心健康、智力开发、培养高尚情操和正确审美观的形成,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教学还应培养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担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及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的能力。 2.《绘画》是幼师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绘画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表现客观物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 本教材有意淡化专业知识体系,突出知识内在的本质要素,综合设课,要点明确,做到有序的教学内容与启发式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1 / 11

以确定教学目标,以课程的知识点为主,综合运用其他门类的知识点为原则。 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材形式上,采用灵活的办法,既培养对形的观察、感受力与表现力(静态),对运动的感知与表现(动态),也要进行美感教育,以调动学生兴趣。 使学生感知力加强,使眼、脑、手敏锐协调。 课时无固定要求,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有利的空间。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人教版《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绘画》第二册,本课为本书第五单元的第三个部分。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辩识能力。 学习了解色彩与人的密切联系。 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实验,使学生体验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共同启示与情感,体会到不同色彩组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而让学生在色彩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角的分类》 一、教案背景 师生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三角板、直尺、活动角、一张长方形的纸 (2)教师准备盲人摸角游戏料具(大的纸盒箱和各种硬纸角) (3)教师准备好课件、与本课角相关的网络资源 《角的分类》一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教材第7册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基础上展开,是对角的进一步深化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的第一个环节是直接出示扇子明出平角和周角。通过这个环节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认识锐角、钝角、直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角分类探索,并在师生,生生互动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联系生活,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二、教学课题《角的分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 P41页 三、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建立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通过猜谜 语让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扇子) (二)、新课学习 前面几节课,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 (2)、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学生汇报(数学课本的角、黑板的四个角、作业本的四个角……) 2、认识平角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第2课时)——黄河的治理导学案.doc

策略与导学 纠错与归纳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第2课时)——黄河的治 理 学习目标1、通过地图、图片、实验以及音像资料的分析,能够揭示黄河各河段产 生 含沙量 多/少 流速 快/慢 2、 培养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 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黄河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难点:黄河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 黄河白古多忧患。一方面,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就存在洪水威胁、泥沙淤积等 问题; 【当堂训练】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Ax 黄十.高原 B 、河西走廊 C 、宁夏平原 A 、青海、甘肃 C 、山西、陕西 A 、洸河 B 、宁夏、内蒙古 D 、河南、山东 B 、涅水 C 、汾河 D 、 D 、汾渭平原 渭河

【课堂小结】

【补充材料】 河流从源地到河口,其河态、河床、坡降、流量等都是具有一定变化坝律的。所以,凡大江大河,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量资源,发展水运交通以及城镇建设等,通常将它们划分为上、屮、下游。其标准往往不一,但目前大多数是根据河流地形、河道特征和水文情势等进行划分的。 黄河河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对于黄河,根据河道流经地区的白然坏境和水文情势,将其作了上、屮、下游的划分。 黄河上游长346公里,从河源至内蒙古白治区托克托(河口镇),河流穿越青藏高原,流经峡谷,其间分布有20多个著名的峡谷。这里山高坡陡,落斧大,蕴藏肴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多沙少、河水较清、流量均匀是该河段的水文特征。黄河流出青铜峡之后,其地势平坦开阔,进入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这里水渠纵横交错,成为黄河上游最早的农业开发区么一。 黄河屮游1234公里,从内蒙古白治区托克托具的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该段河道的水文特征:由于夏秋季多暴雨,沙源丰富,多水多沙,洪峰流量大,含沙量高,成为世界冇名的多沙河流。河道淤积与侵蚀河段交互出现,峡谷与宽谷相间。 黄河下游767公里,从河南郑州桃花峪到山东星利具,由西向东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坡降小,水流平缓。加之河道宽浅散乱,泥沙淤积严重,河床逐渐升高,两岸几乎全靠大堤为屏障。河道滩面一-般高出两岸地面约2—5米,有的高达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悬河”。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难: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突破方法: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建立清晰的概念。 教学用具:活动角和自制折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1) 什么叫做角?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二、学习新课 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板书:直角90度 (2)复习题图中哪个角是直角?根据什么?

(3)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课本的角、黑板的四个角)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板书) (5)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6)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板书:1平角=2直角 (7)右面图形哪个是平角? ① ② 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 也就不是平角;图②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师演示。 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度,可以得到60度,30度..... 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度,可以得到120度,150度但一定不超过180。。 2.学生操作。 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有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定稿)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于该知识点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该知识点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开展教学:第一方面黄河的水文特征,及黄河的基本概况,发源地,流域、注入海洋、河段划分等。第二方面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让学生知道为黄河沿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还要让学生们学习到,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黄河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了解治理黄河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地形区、各河段的划分界点和黄河的贡献这些黄河的基本概况。 2、能在课本中找到并说出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 3、在了解了黄河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后,提出治理黄河个各河段生态问题的合理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了解黄河的基本水文情况,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课本图文资料,归纳出黄河个各河

段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逐步探讨找到这些问题的成因、治理对策,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互助学习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2、让学生认识到黄河的贡献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3、通过了解黄河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1、黄河的基本水文概况 2、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四、教学难点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黄河个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问题成因和治理措施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 五、教学方法 1、在“学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为主,教师进行引导。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