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空气的温度下降达某一程度时,开始有水珠凝结,称此温度
- 格式:doc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3
1.传质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称为传质通量。
2.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分子传质与对流传质。
3.分子传质:又称为分子扩撒,简称扩散,它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
4.对流传质:是指壁面和运动流体之间,或两个有限互溶的运动流体之间的质量传递。
5.菲克定律:当浓度场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态扩散条件下,当无整流运动时,组成二元混合物中组分A和组分B将发生扩散。
其中组分A向组分B的扩散通与组分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就是扩散基本定律——菲克定律。
表达式:,只用于分子扩散传质。
6.紊流扩撒:凭借物体质点的湍流和漩涡来传递物质的现象。
7.当物系中存在速度、温度、浓度梯度,分别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
8.傅里叶定律指出,在均匀同性材料的一维温度场中通过热传导方式的热量通量密度为:。
9.气体中的稳态扩散过程,分子扩散有两种形式:双向扩散和单向扩散。
双向扩散(反方向扩散)的扩散通量表达式:NA=JA=D(pA1-pA2)/(RT△z),单向扩散:NA=(Dp/RT△z)ln(p-pA2)/(p-pA1)。
10.浓度边界层:概念:质量传递的全部阻力集中于固体表面上一层具有浓度梯度的流体层中,该流体层称为浓度边界层。
意义:如果在表面处流体中的某组分A的浓度CAs和自由流中的CAs不同,就将产生浓度边界层。
浓度边界层厚度为,其定义通常规定为时与壁面的垂直距离,它是存在较大浓度梯度的流体区域。
在表面和自有流的流体之间的对流传质是由这个边界层决定的。
11.薄膜理论:当流体靠近物体表面流过时,存在一层附壁的薄膜,在薄膜的流动侧与具有浓度均匀的主流连续接触,并假定膜内流体与主流不相混合的扰动。
在此条件下,整个传质过程相当于此薄膜上的扩散过程,而且认为在薄膜上垂直于壁面方向上呈线性的浓度分布,膜内的扩散传质过程具有稳态的特性。
传质系数:。
12.渗透理论:当流体流过表面时,当流体质点不断地穿过流体的附壁薄层向表面迁移并与之接触,流体质点在与表面接触之际则进行质量的转移过程,此后流体质点又回到主流核心中去。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
也可表示为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之比。
中文名相对湿度外文名relative humidity实质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比缩写RH1定义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缩写RH)。
空气有吸收水分的特征,湿度的概念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多少。
它有三种表示方法:含湿量,它表示湿空气中水蒸气质量(g)与干空气质量(kg)之比,单位是g/kg。
绝对湿度,它表示每立方米的湿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得数是一个百分比。
(也就是指某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之比,这个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例如,某机房平常所说的湿度为60%,即指相对湿度而言。
)相对湿度用RH表示。
相对湿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气密度(用d1 表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密度(用d2 表示)的百分比,即RH(%)= d1/ d2 x 100%;另一种计算方法是:实际的空气水气压强(用p1 表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强(用p2表示)的百分比,即RH(%)= p1/ p2 x 100%。
2干球温度指温度计测得的空气温度,常采用摄氏温度。
在老式医疗用的温湿度计(现在CCTC 一厂还有在使用)左边那条温度计实测的温度即干球温度。
3湿球温度指湿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常采用摄氏温度。
在老式医疗用的湿温度计右边的那条温度计上面就写着湿球温度。
可以发现它的构造,是在温度计的感温球包绕上一层棉纱,棉纱引到下面的水槽里,水槽注满水,水被棉纱吸上来包围着温度计的感湿球。
水在常温下蒸发必须有外界的热能支持才能进行,热能的供给速度和水蒸发的速度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而在这个平衡界面的温度就是湿球温度。
绪论1、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2、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段时间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天气是短期过程;气候是长期过程。
2)天气系统简单;气候系统庞杂。
气象资源统计:30年第一章1、地球大气的组成:(1)干洁大气(即干空气)(2)水汽(3)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
2、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干洁大气特点:(1)气体的组成成分比较稳定(2)干洁大气是永久气体。
4、二氧化碳(CO2):(1)时间变化:a) 白天、晴天、夏季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黑夜、阴天、冬季;b) 工业革命前小于工业革命后(2)空间变化:水平:城市大于农村;垂直:0~20km,含量最高;20km以上,含量显著减少CO2的日变化:主要取决于光合作用。
白天午后达最低值,日出前后达最高值。
CO2的年变化:秋季达最低值,春季达最大值。
5、水汽的分布规律:(1)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2)特点:a)是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相变的物质,因此它是天气变化的最重要的角色b)是自然界潜热最大的物质。
(3)作用:a) 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 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6、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后果:1)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人数增加;2)农作物质量和数量下降;3)浮游生物受不利影响;4)造成光化学烟雾。
7、气候变暖的后果:1)影响全球水分平衡,引发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发生,如寒潮、热浪、暴雨、龙卷风等;2)影响生物的生态适应性;3)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4)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
8、地球大气自地球表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特点:1)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
[汇总]露点温度露点(或霜点)温度。
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形象地说,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本是个温度值,可为什么用它来表示湿度呢,这是因为,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温度相同;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
所以露点与气温的差值可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距离饱和的程度。
湿球温度湿球温度表所提示的温度。
湿球温度难以用简短的文字给出严谨确切的定义。
湿球温度是标定空气相对湿度的一种手段,其涵义是,某一状态的空气,同湿球温度表的湿润温包接触,发生绝热热湿交换,使其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该温度是用温包上裹着湿纱布的温度表,在流速大于2.5m/s且不受直接辐射的空气中,所测得的纱布表面温度,以此作为空气接近饱和程度的一种度量。
周围空气的饱和差愈大,湿球温度表上发生的蒸发愈强,而其示度也就愈低。
根据干、湿球温度的差值,可以确定空气的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暴露于空气中而又不受太阳直接照射的干球温度表上所读取的数值。
干球温度计温度是温度计空气测量的温度自由地被暴露在空气,但是被保护从辐射和湿气。
干球温度计温度是通常被重视当气温的温度,并且它是真实的热力学温度。
它是一个规则温度计测量的温度被暴露在气流。
不同于湿球温度,干球温度计温度在天空中不表明相当数量湿气。
在建筑,当设计某一气候的时,一个大厦它是重要考虑。
湿球温度表所提示的温度湿球温度难以用简短的文字给出严谨确切的定义。
湿球温度是标定空气相对湿度的一种手段,其涵义是,某一状态的空气,同湿球温度表的湿润温包接触,发生绝热热湿交换,使其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该温度是用温包上裹着湿纱布的温度表,在流速大于2.5m/s且不受直接辐射的空气中,所测得的纱布表面温度,以此作为空气接近饱和程度的一种度量。
周围空气的饱和差愈大,湿球温度表上发生的蒸发愈强,而其示度也就愈低。
根据干、湿球温度的差值,可以确定空气的相对湿度。
压缩空气净化系统技术问答汇编Choi2008/3/13露点气温愈低,饱和水气压就愈小。
所以对于含有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在气压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使饱和水汽压降至与当时实际的水汽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露点温度是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形象地说,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本是个温度值,可为什么用它来表示湿度呢?这是因为,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温度相同;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
所以露点与气温的差值可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距离饱和的程度。
在100%的相对湿度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越小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结露的可能性就越小,也就意味着空气越干燥,露点不受温度影响,但受压力影响。
湿球温度的定义是在定压绝热的情况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补充:Dew point 露点。
冷凝开始发生和形成潮湿的温度。
如果外部空气的温度低于诸如船舱或集装箱这种封闭空间的内部温度,则船舶或集装箱内部的金属表面形成水分。
另一方面,如果外部空气的温度高于船舶或集装箱内部温度,则水分直接在货物表面形成。
在某些情况下,有必要给船舱通风以改变露点温度来避免冷凝发生。
露点是指气体中的水份从未饱和水蒸气变成饱和水蒸气的温度,当未饱和水蒸气变成饱和水蒸气时,有极细的露珠出现,出现露珠时的温度叫做“露点”,它表示气体中的含水量,露点越低,表示气体中的含水量约少,气体越干躁。
露点和压力有关,因此又有大气压露点(常压露点)和压力下露点之分。
大气压露点是指在大气压力下水份的凝结温度,而压力下露点是指该压力下的水份凝结温度,两者有换算关系(可查换算表),如压力0. 7Mpa时压力露点为5C,则相应的大气压(O.IOIMpa 露点则为-20C。
在气体行业中,若无特殊说明,所指的露点均为大气压露点。
一、露点露点(dew point ):是指气体中的水份从未饱和水蒸气变成饱和水蒸气的温度,当未饱和水蒸气变成饱和水蒸气时,有极细的露珠出现,出现露珠时的温度叫做“露点”,它表示气体中的含水量,露点越低,表示气体中的含水量约少,气体越干躁。
1.一隔板将一刚性容器分为左、右两室,左室气体的压力大于右室气体的压力。
现将隔板抽去,左、右室气体的压力达成平衡。
若以所有气体作为系统,则U、Q、W 为正?为负?或为零?答:由于容器时刚性的,在不考虑存在其他功德作用下系统对环境所作的功0 ;容器又是绝热的,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互换,因此Q=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W,系统的热力学能(热力学能)变化U = 0。
3.若系统经下列变化过程,则 Q、W、Q + W 和U 各量是否完全拟定?为什么?(1)使封闭系统由某一始态通过不同途径变到某一终态(2)若在绝热的条件下,使系统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答】(1)对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完整描述,涉及过程的始态、终态和过程所经历的具体途径,因此仅仅给定过程的始、终态不能完整地说明该过程。
Q、W 都是途径依赖(path-dependent)量,其数值依赖于过程的始态、终态和具体途径,只由于 Q + W =U,只要过程始、终态拟定,则U 拟定,因此 Q + W 也拟定。
(2)在已经给定始、终态的情况下,又限定过程为绝热过程,Q = 0,Q 拟定;W =U,W和U 也拟定。
4.试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指出下列过程哪些是可逆过程?(1)在室温和大气压力(101.325 kPa)下,水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水蒸气;(2)在 373.15 K 和大气压力(101.325 kPa)下,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水蒸气;(3)摩擦生热;(4)用干电池使灯泡发光;(5)水在冰点时凝结成同温同压的冰;(6)在等温等压下将氮气和氧气混合。
【答】(1)不是可逆过程。
(一级)可逆相变过程应当是在可逆温度和压力下的相变过程,题设条件与之不符,室温下的可逆压力应当小于101.325 kPa,当室温为298 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8 Pa。
(2)也许是可逆过程。
(3)不是可逆过程。
摩擦生热是能量耗散过程。
(4)不是可逆过程。
无穷小的电流不能将灯泡点亮。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2。
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
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
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
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课程一:空气调节绪论1.空气调节:①使空气达到所要求的状态②使空气处于正常状态2.内部受控的空气环境:在某一特定空间(或房间)内,对空气温度、湿度、流动速度及清洁度进行人工调节,以满足人们工作、生活和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
3.一定空间内的空气环境一般受到两方面的干扰:一是来自空间内部生产过程、设备及人体等所产生的热、湿和其他有害物的干扰;二是来自空间外部气候变化、太阳辐射及外部空气中的有害物的干扰。
4.技术手段:采用换气的方法保证内部环境的空气新鲜;采用热、湿交换的方法保证内部环境的温、湿度;采用净化的方法保证空气的清洁度。
(置换、热质交换和净化过程)5.工艺性空调和舒适型空调?答: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工艺性空调和舒适型空调。
①工艺性空调:空气调节应用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
②舒适型空调: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
第一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章节概要:内容一:知识点总结1.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A.饱和空气:干空气+干饱和空气B.过饱和空气:干空气+湿饱和空气C.不饱和空气:干空气+过热蒸汽2.在常温下干空气被视为理想气体,不饱和湿空气中的水蒸气一直处于过热状态。
3.标准状况下,湿空气的密度比干空气小(水蒸气分压力上升,湿空气密度减小)。
4.相对湿度可以反映空气的干燥程度。
5.相对湿度与含湿量的关系(书7页)。
6.湿空气的焓h=ℎℎ+dℎℎ。
7.画图:湿空气的焓湿图、露点温度、湿球温度。
8.湿空气的状态变化,四个典型过程的实现。
9.道尔顿定律B=ℎℎ+ℎℎ。
10.在一定大气压力B下,d仅与ℎℎ有关,ℎℎ越大,d越大。
11.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过程中,温差是热交换的推动力,而水蒸气的压力差则是质(湿)交换的推动力。
内容二:课后习题答案1.试解释用1KG干空气作为湿空气参数度量单位基础的原因。
答:因为大气(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的。
干空气的成分是氮、氧、氩、及其他微量气体,多数成分比较稳定,少数随季节变化有所波动,但从总体上可将干空气作为一个稳定的混合物来看待。
空⽓调节第四版前两章知识点和答案课程⼀:空⽓调节绪论1.空⽓调节:①使空⽓达到所要求的状态②使空⽓处于正常状态2.内部受控的空⽓环境:在某⼀特定空间(或房间)内,对空⽓温度、湿度、流动速度及清洁度进⾏⼈⼯调节,以满⾜⼈们⼯作、⽣活和⼯艺⽣产过程的要求。
3.⼀定空间内的空⽓环境⼀般受到两⽅⾯的⼲扰:⼀是来⾃空间内部⽣产过程、设备及⼈体等所产⽣的热、湿和其他有害物的⼲扰;⼆是来⾃空间外部⽓候变化、太阳辐射及外部空⽓中的有害物的⼲扰。
4.技术⼿段:采⽤换⽓的⽅法保证内部环境的空⽓新鲜;采⽤热、湿交换的⽅法保证内部环境的温、湿度;采⽤净化的⽅法保证空⽓的清洁度。
(置换、热质交换和净化过程)5.⼯艺性空调和舒适型空调?答: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艺性空调和舒适型空调。
①⼯艺性空调:空⽓调节应⽤与⼯业及科学实验过程。
②舒适型空调:应⽤于以⼈为主的空⽓环境调节。
第⼀章湿空⽓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章节概要:内容⼀:知识点总结1.湿空⽓=⼲空⽓=⽔蒸⽓A.饱和空⽓:⼲空⽓+⼲饱和空⽓B.过饱和空⽓:⼲空⽓+湿饱和空⽓C.不饱和空⽓:⼲空⽓+过热蒸汽2.在常温下⼲空⽓被视为理想⽓体,不饱和湿空⽓中的⽔蒸⽓⼀直处于过热状态。
3.标准状况下,湿空⽓的密度⽐⼲空⽓⼩(⽔蒸⽓分压⼒上升,湿空⽓密度减⼩)。
4.相对湿度可以反映空⽓的⼲燥程度。
5.相对湿度与含湿量的关系(书7页)。
6.湿空⽓的焓h=?g+d?q。
7.画图:湿空⽓的焓湿图、露点温度、湿球温度。
8.湿空⽓的状态变化,四个典型过程的实现。
9.道尔顿定律B=p g+p q。
10.在⼀定⼤⽓压⼒B下,d仅与p q有关,p q越⼤,d越⼤。
11.空⽓进⾏热湿交换的过程中,温差是热交换的推动⼒,⽽⽔蒸⽓的压⼒差则是质(湿)交换的推动⼒。
内容⼆:课后习题答案1.试解释⽤1KG⼲空⽓作为湿空⽓参数度量单位基础的原因。
答:因为⼤⽓(湿空⽓)是由⼲空⽓和⼀定量的⽔蒸⽓混合⽽成的。
1. 使空氣的溫度下降達某一程度時,開始有水珠凝結,稱此溫度為何? (A) 絕熱冷卻溫度 (B) 濕球溫度 (C) 露點 (D) 臨界溫度。 2. 空氣中水蒸氣的分壓與同溫度下飽和水蒸氣分壓的比,稱為何? (A) 絕對濕度 (B) 相對濕度 (C) 百分濕度 (D) 飽和濕度。 3. 以每公斤乾空氣為基準,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質量,稱為何? (A) 絕對濕度 (B) 相對濕度 (C) 飽和濕度 (D) 百分濕度。 4. 濕度不同的兩空氣,其乾球溫度相同,則濕球溫度高者,其濕度為何? (A) 濕度較高 (B) 濕度較低 (C) 濕度相同 (D) 不一定,須視其他情況而定。 5. 以乾濕球溫度計測量某一空氣的濕度,發現其乾球溫度與濕球溫度相同,則此空氣的相對濕度為多少? (A) 0% (B) 50% (C) 100% (D) 不一定,視情形而定。 6. 下列何項空氣的性質無法從濕度圖上查得? (A) 絕對濕度 (B) 百分濕度 (C) 露點 (D) 體積膨脹係數。 7. 25℃,一大氣壓下某空氣含水蒸氣的分壓為14mmHg。已知25℃的飽和水蒸氣壓為21mmHg,則該空氣的相對濕度為多少%? (A) 14% (B) 21% (C) 33% (D) 67%。 8. 下列何種操作可以使空氣的溫度及濕度同時增高? (A) 空氣與噴淋的冷水接觸 (B) 空氣與熱的水蒸氣接觸 (C) 空氣與冷的金屬面接觸 (D) 空氣與熱的金屬面接觸。 9. 下列何種操作無法使空氣的絕對濕度降低? (A) 空氣與多孔性矽膠接觸 (B) 將空氣恆溫加壓 (C) 空氣與無水氯化鈣接觸 (D) 將空氣降溫至露點以上。 10. 路易士證明空氣與水蒸氣的混合氣體,濕球溫度等於何項溫度? (A) 乾球溫度 (B) 絕熱冷卻溫度 (C) 露點溫度 (D) 臨界溫度。 11. 於某溫度下,混合氣體中的水蒸氣分壓等於同溫度下純水的飽和水蒸氣壓,此混合氣體的濕度稱為何? (A) 相對濕度 (B) 飽和濕度 (C) 百分濕度 (D) 絕對濕度。 12. 涼水塔在工業上的功能為何? (A) 降低程序熱水的溫度,供循環使用 (B) 降低空氣的濕度 (C) 增大空氣的濕度 (D) 洗滌空氣,除去空氣中的雜質。 13. 空氣溫度下降達某一程度時,會有水蒸氣開始凝結析出,此溫度稱為 (A) 沸點 (B) 露點 (C) 凝結點 (D) 凝固點。 14. 空氣的濕度愈大,則 (A) 露點愈低 (B) 露點愈高 (C) 水蒸氣分壓愈低 (D) 濕比熱愈小。 15. 空氣的相對濕度意義為何? (A) 為濕度與飽和濕度的百分比率 (B) 為水蒸氣分壓與飽和水蒸氣分壓的百分比率 (C) 濕度愈大的空氣,相對濕度愈小 (D) 空氣中含水蒸氣分壓達飽和時,相對濕度為0%。 16. 假設知道空氣之乾球溫度及濕球溫度,則下列那一項無法從濕度表中查到 (A) 空氣之體膨脹係數 (B) 空氣之露點 (C) 空氣之絕熱飽和溫度 (D) 空氣之濕度百分率。 17. 氣象報告中的濕度,也就是一般用以判斷天氣是乾燥或潮濕的感覺所依據之濕度為何? (A) 絕對濕度 (B) 百分濕度 (C) 相對濕度 (D) 飽和濕度。 18. 若1大氣壓下,空氣含水蒸氣分壓為0.0200大氣壓,則空氣的濕度為多少kg H2O/kg乾空氣? (A) 0.0200 (B) 0.0127 (C) 0.0184 (D) 0.0222。 19. 若1大氣壓下,空氣含水蒸氣分壓為0.0200大氣壓,若該溫度下的飽和水蒸氣壓為0.0300大氣壓,則空氣的相對濕度為多少%? (A) 46% (B) 53% (C) 60% (D) 67%。 20. 當乾球溫度與濕球溫度相等時表示濕度為多少? (A) 100% (B) 0% (C) 50% (D) 不一定,視溫度而定。 21. 濕度0.040[kg H2O/kg乾空氣]的濕空氣10.0kg中含有水蒸氣重多少kg? (A) 0.36 (B) 0.38 (C) 0.40 (D) 0.42。 22. 將濕度0.040[kg H2O/kg乾空氣]的濕空氣2.0kg自25℃加熱至85℃,需多少仟卡熱量?已知空氣比熱0.26[仟卡/(kg乾空氣)(℃)]: (A) 27.8 (B) 30.0 (C) 31.2 (D) 33.6。 23. 在壓力為1大氣壓,溫度為26.7℃之空氣中,水蒸氣之分壓為0.0272大氣壓,水之飽和蒸氣壓為0.0345大氣壓,則此空氣之相對濕度為 (A) 22.2% (B) 17.4% (C) 56.4% (D) 78.8%。 24. 下列四種物理性質:(甲)濕度(乙)濕度百分率(丙)相對濕度(丁)濕比熱,在濕度表上可以直接找到的有: (A) 4種 (B) 3種 (C) 2種 (D) 1種。 25. 減濕的方法有冷卻法、吸收法、吸附法及: (A) 加熱法 (B) 壓縮法 (C) 攪拌法 (D) 過濾法。 26. 設有兩種不同品質空氣,其乾球溫度相同,而濕球溫度不同,則濕球溫度高者其濕度: (A) 大 (B) 小 (C) 相同 (D) 無法比較。 27. 常見的乾燥劑有: (A) 氯化鈣 (B) 濃硫酸 (C) 生石灰 (D) 五氧化二磷 ,其中以何者乾燥效率最高。 28. 將空氣加熱,下列何者不會改變? (A) 絕對濕度 (B) 百分濕度 (C) 相對濕度 (D) 濕氣比容。 29. 氣象局報告某天的溫度34℃,壓力700mmHg,相對濕度為50%,已知34℃時水的飽和蒸汽壓為40mmHg,則下列何者正確? (A) 空氣中水蒸汽之分壓為380mmHg (B) 飽和濕度為0.056 (C) 絕對濕度為0.017 (D) 百分濕度為30%。 30. 1大氣壓下,溫度為27℃之空氣中,水蒸氣分壓為0.0372大氣壓,則每公斤質量乾燥空氣中,所含水蒸氣量為多少公斤? (A) 0.024 (B) 0.24 (C) 0.0024 (D) 0.17。 31. 空氣中水蒸氣分壓,與同溫度下空氣的飽和水蒸氣壓之比稱: (A) 絕對濕度 (B) 百分濕度 (C) 飽和濕度 (D) 相對濕度。 32. 在某一溫度下,空氣的濕度與飽和濕度之比,稱為: (A) 相對濕度 (B) 濕度百分率 (C) 濕比容 (D) 濕氣比熱。 33. 將空氣冷卻至有水蒸氣凝結的溫度稱為: (A) 露點 (B) 沸點 (C) 濕球溫度 (D) 絕熱冷卻溫度。 34. 已知空氣溫度為25℃,相對濕度為40%時,羊毛之平衡含濕量為11%。若有一含水26%之羊毛,則利用該空氣所能除去的水分為若干? (A) 4% (B) 11% (C) 15% (D) 26%。 35. 已知30℃時水的飽和蒸氣壓為4.25kPa,若1atm,30℃時某空氣中含水蒸氣之分壓為3.10kPa,則該空氣的相對濕度為若干%?(1atm=101.3kPa) (A) 18 (B) 27 (C) 73 (D) 82。 36. 若現在大氣總壓為750mmHg,純水的飽和蒸氣壓為30mmHg,氣象報告說空氣的相對濕度為50%,則大氣中水蒸氣的分壓為多少mmHg? (A) 375 (B) 30 (C) 25 (D) 15。 37. 普通水銀溫度計所測得之空氣溫度稱為 (A) 乾球溫度 (B) 濕球溫度 (C) 露點 (D) 絕熱冷卻溫度。 38. 25℃,1atm之空氣含水蒸氣分壓為14mmHg,若25℃之飽和水蒸氣壓為21mmHg,則該空氣之相對濕度為多少%? (A) 33 (B) 54 (C) 67 (D) 100。 39.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普通溫度計所測得的空氣溫度稱為絕熱飽和溫度 (B) 溫度計的水銀球部以潤溼紗布包覆,置於流動空氣中所測得之溫度為溼球溫度 (C) 空氣冷至有水蒸氣開始凝結的溫度稱為露點 (D) 空氣中所含水蒸氣分壓達該溫度下純水的飽和蒸氣壓時,空氣濕度稱為飽和溼度。 40. 混合氣體中水蒸氣之分壓於同溫度下純水之蒸氣壓,稱該混合氣體之濕度為 (A) 相對濕度 (B) 飽和濕度 (C) 絕熱濕度 (D) 濕球濕度。 41. 壓力1atm,溫度30℃時空氣的相對濕度為60%,若30℃時水之飽和蒸氣壓為32mmHg,則該空氣中所含水蒸汽分壓為若干mmHg? (A) 12.3 (B) 19.2 (C) 44.8 (D) 53.3。 42. 有關乾濕球溫度下列何者正確? (A) 於相同環境中(水蒸氣未飽和),濕球溫度高於乾球溫度 (B) 於100%百分濕度之空氣中,濕球溫度小於乾球溫度 (C) 於一未飽和之氣流中,熱由氣流傳至濕球表面 (D) 濕球溫度計的水銀球要浸在水杯的液面下。 43. 將空氣冷卻至產生水蒸氣凝結的溫度稱為 (A) 露點 (B) 沸點 (C) 濕球溫度 (D) 乾球溫度。 44. 溫度25℃,壓力1atm之空氣含有分壓為7mmHg之水蒸氣,若25℃之飽和水蒸氣壓為 (A) 100 (B) 67 (C) 50 (D) 33。 45. 當混合氣體中的水蒸氣分壓等於同溫度下的純水蒸氣壓時,該混合氣體之濕度稱為 (A) 相對濕度 (B) 百分濕度 (C) 露點 (D) 飽和濕度。 46. 於某溫度下,混合氣體中之水蒸氣之分壓與同溫度下純水蒸氣壓之比稱為何? (A) 濕度 (B) 飽和濕度 (C) 相對濕度 (D) 濕度百分數。 47. 由濕度表上,何者無法查得? (A) 濕度 (B) 濕氣比熱 (C) 空氣的熱膨脹係數 (D) 濕氣比容。 48. 混合氣體的溫度下降至某一點時,該混合氣體中之水蒸氣達到飽和程度,就開始有水珠凝結而出,則此點之溫度稱為: (A) 絕對溫度 (B) 相對溫度 (C) 濕球溫度 (D) 露點。 49. 人體最舒適的空氣濕度約為 (A) 20~30% (B) 30~40% (C) 50~60% (D) 70~80%。 50. 每單位質量乾空氣中所含水蒸氣量為: (A) 飽和溼度 (B) 相對溼度 (C) 百分溼度 (D) 溼度。 51. 在相對溼度50%時,乾球溫度(T)與溼球溫度(Tw)之關係為: (A) Tw>T (B) T>Tw (C) T<Tw (D) 無任何關聯。 52. 壓力為一大氣壓,溫度為26.7℃的空氣中,水蒸氣之分壓為0.0272大氣壓。若26.7℃下水的蒸氣壓為0.0345大氣壓,則相對濕度HR為: (A) 48.8% (B) 58.8% (C) 68.8% (D) 78.8%。 53. 某空氣25℃,1atm下含水蒸氣分壓為14.7mmHg,若25℃之飽和水蒸氣壓21mmHg,則該空氣的相對濕度為多少? (A) 40% (B) 60% (C) 30% (D) 70%。 54. 空氣中水蒸氣之分壓與飽和水蒸氣壓之比,稱為: (A) 絕對濕度 (B) 莫耳濕度 (C) 相對濕度 (D) 百分濕度。 55. 關於濕度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溫度增加,相對濕度降低 (B) 乾球溫度比濕球溫度高 (C) 相對濕度達100%時,空氣飽和 (D) 露點比濕球溫度高。 56. 測量濕球溫度時,空氣之流速需大於3(m/s),原因為何: (A) 潤濕紗布 (B) 降低溫度 (C) 減少灰塵附著 (D) 減少輻射及傳導之傳熱。 57. 利用空氣,冷卻化工程序所產生的熱水,以供重覆使用之設備,稱為: (A) 填充塔 (B) 流體化床 (C) 涼水塔 (D) 乾燥器。 58. 調濕操作除用於控制大氣中濕度之高低外,尚可用於熱水之冷卻,即所謂: (A) 熱水效應 (B) 溫度效應 (C) 涼水效應 (D) 冰水效應。 59. 將混合氣體之溫度下降至某一點時,該混合氣體中之水蒸氣達到飽和程序,開始有水滴凝結而出,此點之溫度即為: (A) 沸點 (B) 共沸點 (C) 凝固點 (D) 露點。 60. 一空氣於20℃時,水蒸氣分壓10mmHg,問於總壓1atm下,該空氣的濕度為多少kg H2O/kg乾空氣? (A) 0.013 (B) 0.0083 (C) 0.11 (D) 0.0011。 61. 上題若飽和水蒸氣壓為21mmHg,則相對濕度為多少%? (A) 48% (B) 52% (C) 2.8% (D) 1.4%。 62. 上題的飽和濕度為多少[kg H2O/kg乾空氣]? (A) 0.0083 (B) 0.010 (C) 0.018 (D) 0.044。 63. 下列關於露點的敘述,何者正確? (A) 當空氣溫度高於露點,則有水蒸氣凝結 (B) 一般情況露點溫度等於濕球溫度 (C) 一般情況,露點溫度等於絕熱冷卻溫度 (D) 同溫度下,空氣的露點愈高者濕度愈高。 64. 使空氣與噴淋冷水充分接觸達平衡後,有何種現象? (A) 溫度升高,濕度降低 (B) 溫度降低,濕度升高 (C) 溫度及濕度均升高 (D) 溫度及濕度均降低。 65. 於空氣-水蒸氣系統中,濕球溫度等於: (A) 乾球溫度 (B) 露點 (C) 絕熱冷卻溫度 (D) 臨界溫度。 66. 下列何種方法無法減少空氣的濕度? (A) 與冷金屬面接觸 (B) 與低溫冷水接觸 (C) 與氣化鈣或硫酸鎂等無水鹽類接觸 (D) 增大容器體積。 67. 為使乾濕球溫度計的測量不至於受傳導或輻射影響而有誤差,應盡量使空氣速度保持於: (A) 3m/s以上 (B) 3m/s以下 (C) 0.3m/s以上 (D) 靜止狀態。 68. 下圖所示:空氣的溫度T1,濕度百分率(YP)為20%,則T2及T3的意義為何? (A) T2:濕球溫度,T3:露點溫度 (B) T2:露點溫度,T3:濕球溫度 (C) T2及T3均露點溫度 (D) T2及T3均濕球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