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50 KB
- 文档页数:20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
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
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
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
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
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
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
《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
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
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试题满分:100 分2018.10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查范围:必修一第一、二单元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该加大处罚力度而走险...B.泰山的岱庙、曲阜的孔庙,都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它们古,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朴典雅、庄严肃穆、气宇轩昂....C.滥杀藏羚羊的行为日益猖獗,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
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D.随着车辆购置税和附加费的降低,国人购买私家车的热情蔚然..,国产汽车生产厂家竞相降价销售,竞争已趋白热化。
成风..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在北京揭晓,当选人覆盖了证券、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
解读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2008年中国经济的和脉搏。
B.“山寨”一词既然有了全新的解释和丰富的社会内涵,就不能有任何“匪”气,不能成为当做无视知识产权、制假贩假的挡箭牌。
C.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民营企业遇到了困难和挑战十分严重,在改革开放30年中创造了巨人经济奇迹的广东民营企业能挺过这一关吗?D.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3、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辽南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三、第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
中央设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18)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24人。
贞观元年(627),唐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
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主持政务。
下设司业为副,及丞(掌判监事)、主簿(掌印)、录事。
诸学有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掌教学。
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唐设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
由博士与助教等授课,学生称生徒。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典,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
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入国子学,有生徒三百余人;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可进太学,有五百余生徒;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孙,生徒多达千人。
律学、书学、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名额限于十余人。
地方设立州学、县学,每校有学生十来人。
学校旨在培养官僚书吏,亦为科举考试服务。
名望好的学校保送生徒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在唐朝进入了逐渐完备期,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每年举办考试,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
此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
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两个来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
应考举子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难度较低。
生徒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3月模拟试题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3月模拟试题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3月模拟试题1的全部内容。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3月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渤海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二语文学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考试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漆器源自中国。
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
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
自禹起,在祭器上用漆作为髹饰,并进行彩绘,漆的功用开始超越了材料属性,进入到审美创造的文化之旅。
漆艺术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
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它因材料的特殊性和制作的周期性,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而化学材料聚酯漆的广泛使用,似乎替代了人们对天然漆的认知,以致概念混淆到“漆”好像就是指“聚酯漆”,人们对天然大漆的认识甚至需要重新启蒙。
可以说,传承漆工艺、重续漆文化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文化命题。
传统漆工艺,是现代漆艺术的源头和基础。
自2006年,全国各级文化部门通过非遗项目申报、非遗传承人培训等,全方位对大漆传统工艺进行保护与推广,形成了多种传承与传播的方式,如非遗传承人“师带徒”,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开展技艺教学,非遗传承人进高校学习、进修等,这些都增强了传统手艺人对个人身份的认同感和对行业、对技艺传承的信心。
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持续开展j}遗传承人研培的基础上,设立了非遗保护基金,主办了展览等系列活动,与各国、各地不同技法的传承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漆树种植与材料应用、行业发展与工艺振兴、漆艺教学与非遗传承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传统漆工艺生产、创作、交流的学术生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们以各自的文化视角和技法实践对传统漆艺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我们从近年来的展览中可以发现不少成功实践。
如湖北举办的“时序-2016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福建举办的“新时代新漆境-2018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等。
2018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摸底试题(含答案) --8题。
汉代的中国古典美学(节选)韩德信汉代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汉王朝的经济实力已十分雄厚,随着统治集权的加强,帝国疆域的扩大,汉王朝进入全盛时期。
与这种政治经济相适应,在思想化领域中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指导方针,于是儒学大兴,百家争鸣终结,思想化趋于统一。
在这一时期伴随着董仲舒对儒学的推崇及对中和之美的强调,客观论美学占据了主导地位,强调美学与艺术的伦理教化和认知功能成为这一时期美学与艺术的主要特征。
这时期的思想家们在继承了儒家美学关于尽善尽美说的前提下,进一步认为美就是善的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华丽的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必须载道,否则它们将没有存在的必要。
与质的关系也是两汉时期客观论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董仲舒的学说最具代表性。
他讲“志为质,物为。
著于质,质不居,安施质?质两备,然后其礼成。
”然而当质两者发生偏离时,他又讲“质偏行,不得有我尔之名,俱不能备而偏行之,宁有质而无。
”这一儒家美学在新的历史条下的发展也同样适用于艺术创造与欣赏。
在艺术创造和欣赏中,突出了再现、写实、理智等审美倾向,并突出强调艺术的伦理教化作用和认知功能,如东嘉祥武氏祠中的画像石刻,有历史中的名人如伏羲、女娲、老子、孔子等人;有表现忠勇的人物故事,象“孔子见老子”,“蔺相如完璧归赵”等;还有表现人伦孝亲,贞节义烈的妇女形象等。
如果说这些画像石刻还是以形象的方式表达艺术的伦理教化作用的话,那么,《毛诗序》则从理论上规定了艺术的社会作用,强调了诗歌的伦理教化功能。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样,两汉时期的客观论美学就以其狭隘的功利性消解了艺术本身的审美特性。
客观论美学尽管在王充那里得到了匡正,但由于王充以史学的真实代替了艺术的真实,用历史价。
高三第二次双周考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是“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
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它的主体。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
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
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或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
《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净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变政策。
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
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在专制极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
2018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有答案)9题。
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机理首次揭开
科技日报华盛顿gāng)
2.D(A竿—杠;题—提,B帮—邦;c捡—拣,致—至)
3.A
4.c(A语意重复;B介词缺失导致主语混乱;D 因果倒置)
5.c
6.A(不是关羽,是赵云。
)
7.A
8.c
9.B
10.B(适到,回到。
)
11.A(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B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
c第一个“焉”是代词,“这里”;第二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此”。
D第一个“也”是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第二个“也”表判断。
)
12.c
13(1)上下相通就平安,上下相互阻隔就不好,自古以都是这样。
但是上下相互阻隔的弊病,没有比近代这样更厉害的了。
(“交”、“泰”、“否”、“甚”各1分)
(2)这没有其他的原因,是因为地位权势悬殊,人们所说的殿堂之上的天子比万里还要远,即使想进言,也无从说起啊。
(“无它”、“地势”、“无由”各1分)
(3)希望皇上远的效法圣祖皇帝,近的效法孝宗皇帝,完全铲除近代阻塞隔膜的弊病。
(“惟”、“法”、“壅隔”各1分)14.(1)“争”字将动态之景描绘得更加生动,并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
(1分)“暗”字突出表现了树木茂盛、遮蔽天日的特点。
(1分)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迷茫黯淡的心境。
(2分)。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选准角度构思作文,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生命真意美丽的烛火在黑夜中静静地释放着生命的美丽与意义。
因为渴望光亮,她成了光明的宠儿,虽然牺牲了芯和油,甚至是生命,但她却成就了辉煌。
烛的人生,何尝不是人的人生?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安享,而在于不停地超脱、超越,以寻觅其本真。
让心飞跃,让生命灿烂。
人生就像一艘航船,满载着酸甜苦辣。
心则是航船的动力,有心才会航行,才会通向人生目的地。
少年周恩来就发出呼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蕴藏着山崩地裂的伟力。
他让心飞跃起来,超脱了狭小的地域,在更广阔的空间指挥人生的航向。
正是这种渴望,让他成为公认的才子;正是这种渴望,让他成为人民的好总理。
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的生命原本都是一样的简单平凡。
然而之所以会有伟人与庸人之分,是因为心灵的高度。
勇敢的渴望,人生必会灿烂辉煌。
惟有超越,才会拥有生命的升华。
我们就像大自然中的一株花草,开出的花朵儿有高贵,有美丽,也有平淡。
只是因我们太安于现状,太满足于现在,而又害怕超越过程中经历的痛苦。
然而侯斌却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生命原本可以达到如此高度。
在残奥会的开幕式上,侯斌拉着绳子,将自己和那轮椅,抬升到了39米高台,点燃了圣火,将生命的意义抬升到了与圣火相同的高度。
侯斌着实让我们敬佩。
一个残疾人,不仅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更让生命震撼了整个世界。
他原本就是一个残疾人,轮椅本该变成他一生的“伴侣”,他原本应该很平凡,他原本……然而他不是任何一个“原本”,而是现在顶天立地的一个“人”。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衡中西以相融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达到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是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 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逐渐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引导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节选自《谈艺论文》,有删改) 1. 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 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 C. 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D. “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2. 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 B. 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 C. 观察、审阅、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 D. “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传统为“体”,创新为“用”,两者交融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B. 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 C. 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 D. 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 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分析可知,C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以“关于……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也影响到了西方画风”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相通”c.依据原文,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晋唐画家的“才气、学养、心态”以及“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D.强加因果,“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的原因并不是“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将选项 对应原文信息,合理筛选。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曲解文意,原文中说“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B.“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错,由原文“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可知,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保留了晋唐时期的艺术形式。D.“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的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商字子威。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
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繇①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②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③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明年,商代匡衡为丞相,益封千户,天子甚尊任之。为人多质有威重。 初,大将军凤连昏④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会日有蚀之,太中大夫蜀郡张匡,其人佞巧,上书愿对近臣陈日蚀咎。曰:“窃见丞相 商作威作福,性残贼不仁,天下患苦之。执左道以乱政,诬罔悖大臣节,故应是而日蚀,宜究竟考问。商视事五年,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甚亏损盛德,有鼎折足之凶。臣愚以为尤宜诛讨不忠。” 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僚,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陷于大辟。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注】①繇,yóu,古同“由”。②颛,zhuān,通“专”,专擅。③冒,覆盖。④连昏:“昏”同“婚”,姻亲。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推.财以分异母诸弟 推:让出 B. 商部属按.问 按:按照 C. 奏果寝.不下 寝,搁置。 D. 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 言:揭发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商不阿附权贵的一组是( ) ①商论议不能平凤 ②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③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 ④为人多质有威重 ⑤商不听,竟奏免肜 ⑥下其事司隶 A. ①④⑥ B. ②③⑥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商肃敬敦厚,自小就有很好的名声,于是被荐入朝为官,得以成为皇帝的近臣。 B. 王商因为得罪了权臣王凤,王凤就暗地里搜集王商的罪状,但王商清廉,无懈可击,于是王凤就从私生活上做文章来罗织罪名。 C. 建始三年秋天,京城老百姓无故惊慌,传言洪水将至,极度混乱。王风推波助澜。唯独王商坚持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王商因此深得皇帝信任。 D. 日食发生,时人以为凶相,奸佞张匡趁机归罪王商,汉成帝一听,就罢免了王商的丞相之职,罢相三日后,王商即悲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