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02.31 KB
- 文档页数:2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52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措施。
方法:对2008年4月~2013年3月于我科施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给予相应护理,记录并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5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1~3d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住院8~12d 后痊愈出院;4例出现腹胀,2例肩背酸痛,均经对症护理及处理后消失;未见出血、切口感染及高碳酸血症等发生。
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22【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67-02肾癌是泌尿外科较为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与迅猛发展,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已广泛开展,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腹腔镜下手术具备不干扰腹腔内其他器官、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点[1]。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十分重要,现将我科有关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08年4月~2013年3月于我科施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45~78岁,平均为58.3岁。
肿瘤位于左侧32例,右侧20例;位于肾上极15例,中极24例,下极13例。
肿瘤直径2.4~8.2cm,平均为5.6cm。
术前肉眼血尿12例,腰痛6例,余无异常表现。
2 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肾癌患者常心理负担重,担心一侧肾脏切除后影响生活质量,常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甚至厌世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首先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处好医患及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其次应积极向患者介绍术后成功病例,通过宣讲相关知识、现身说法等消除不良心理,鼓励患者积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心理状态达到最佳。
肾肿瘤腹腔镜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们共收治50例肾肿瘤患者,经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切除,通过精心的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现将肾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9~65岁,平均42岁。
29例肿瘤位于左侧,20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双侧。
1.2方法全身麻醉,内镜下暴露肿瘤的位置,腹腔镜需要腹部打4~5个孔,在腹腔镜下,打开侧腹膜和肾周筋膜,暴露肾蒂和肾肿瘤,放置无创伤钳,钳肾蒂,切除可疑病例组织活检,标本行冰冻病理切片检查。
肾蒂钳用于切口缝合,肾蒂钳无损伤组织,术后无出血,病理报告阴性,缝合肾周筋膜后,肾周皮管引流及手术结束。
2结果50例均手术成功,4例术后出血,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行腹腔镜肾切除术;术后没有肾功能衰竭和感染。
7~24 d出院,平均12 d,在出院后5年的随访无肿瘤复发。
3围术期护理3.1术前护理完善术前检查,做皮试,交叉配血试验,心理护理。
用改进的术前备皮方法术前皮肤准备,洗头,洗澡,修剪头发,脐用松节油擦拭污垢。
控制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建议患者戒烟,患者术后卧床要防止肺部感染及肺不张。
告知患者手术后绝对卧床的重要性,训练在床上小便,避免术后引起排便困难。
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术前停药至少1 w,防止术后出血。
晚上睡不着觉口服地西泮5 mg,保证休息和睡眠[1]。
3.2术后护理3.2.1活动与休息1 w绝对卧床,避免翻转,敲背,可以在床上适当的肢体活动上,或按四肢,尤其是下肢,避免静脉血栓形成。
用手将患者与肩胛骨突出,轻轻按摩,以避免压力性溃疡的形成[2]。
凝血功能异常及与其他疾病的患者应延长卧床时间为术后2 w,保持呼吸道畅通无阻,防止便秘,避免咳嗽。
3.2.2出血护理肾组织质地脆弱,血供丰富,术中止血不彻底或伤口缝合不当,易使肾破裂出血。
本组术后出血4例,主要表现为肾周引流,在短时间内的红色液体,为血液或血凝块。
实用医药杂志2012年06月第29卷第06期Prac J Med &Pharm.Vol 29,2012-06No.06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因其独特的入路及直视性好,清晰的解剖空间,容易辨别组织结构,手术创伤小,对腹膜腔内脏器干扰小等优点,正逐渐替代开放的肾切除术[1]。
2008-01~2010-12笔者所在科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女6例,男14例。
年龄21~68岁,中位年龄46岁。
左侧11例,右侧9例。
肿瘤位于肾上级4例,肾中部9例,肾下极7例。
临床表现为镜下或肉眼血尿2例,腰部疼痛5例,体检发现13例。
1.2手术方法本组患者采用全麻,取健侧卧位,于腋后线第12肋下做纵切口长2cm ,达腹膜后间隙,置入自制腹膜后气囊并注气约500ml ,形成腹膜后腔,充入CO 2制造人工气腹,通过插入腹腔镜并连线摄影系统,切除肾脏标本装入自制标本袋并取出。
1.3结果20例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成功,手术操作时间60~140min ,平均92min ;术后出血30~120ml ,平均63.5ml ,患者除1例外均5~7d 出院。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肾切除手术患者术前心理负担重,因怕手术引起的疼痛,担心切除一侧肾脏,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担心术中、术后出现意外情况。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讲解腹腔镜的基本知识,与开放性手术的区别、优点、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对手术有初步的了解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1.2常规准备嘱患者术前戒烟、酒,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保证充足的睡眠。
术前按要求备皮,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备好吸痰装置及心电监护仪。
2.1.3胃肠道准备术前2d 禁止食用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术前晚应进流质饮食,术前禁食12h ,禁饮4h ,术日晨给予清洁灌肠。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随着手术方法的完善、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已经逐渐代替开放手术成为治疗局限性肾癌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我院自2009年以来开展了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至今已完成员125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297-02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5例,男85例,女40例;年龄36-75岁,平均52岁;左肾癌72例,右肾癌53例;体检发现83例,腰痛25例,血尿10例。
所有病例均行B超、CT或MRI检查确诊,肿瘤直径约2.5-8.2cm。
1.2 结果本组病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160分钟,平均102分钟,术中出血50-550ml,平均230ml,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未输血,术后放置肾周引流管,住院5-7天,均痊愈出院。
2、围术期护理2.1 手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常规检查。
嘱吸烟者戒烟,指导患者进行咳嗽及床上排便训练。
术前备血、备皮,术前ld给予患者流质饮食,晚间给予清洁灌肠,术前禁食12h、禁饮6h,术晨留置胃管。
充分了解患者全身及泌尿系统情况、有无手术禁忌证,充分估计手术危险度。
导致手术患者紧张的原因是多样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即使很乐观的人也难免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1]。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和对手术产生的恐惧感,向其介绍此项技术的优点、安全性及麻醉方法、手术目的及手术过程,使患者初步了解手术过程,减轻对手术的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工作。
2.2 术后护理2.2.1 保持患者体液平衡、生命体征平稳①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1 次/h,病情平稳后遵医嘱继续监测。
②术后患者肛门未排气前,给予静脉补充营养、水分、药物,注意电解质的变化。
③肛门自行排气后,根据医嘱指导患者进流质、半流质.软质、普通饮食,做到循序渐进,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营养合理,鼓励患者多饮水,>2000ml/d。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癌切除的整体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整体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4年3间67例肾细胞癌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病人的整体护理措施。
结果: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67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48例(71.6%),颗粒细胞癌6例(8.9%),乳头状腺癌7例(10.4%),混合型癌6例(8.9%)。
得到随访病例59例(88%),3生存率为97.3%。
67例肾癌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24h患者可下床活动,术后7d-79d出院。
结论:对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鼓励患者参与健康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肾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肾细胞癌;根治性肾切除术;整体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257-02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 是起源于肾实质的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位于第三位[1、2、3]。
根治性肾切除是公认的可能治愈肾癌的方法[4]。
和传统开腹肾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伤口美观、康复快的特点。
我科开展积极有效的整体护理,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鼓励患者参与健康教育,2012年-2014年3间我科67例肾癌患者经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围手术期施以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7例病人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4岁,病程平均3.5±0.69个月,通过体检发现的病例共19例,占52.8%,典型肾癌“三联征”的发生率仅为3.6%。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的手术配合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洗手及巡回护士术前一日共同访视患者,做好安抚工作。
并备好手术器械、仪器,其他用物、术中为病人安置合适的体位,加强监护、配合麻醉师、手术医师工作,术后注意器械清洁与保养。
配合情况进行总结。
结果 3例手术均进展顺利,无一例出现术中大出血,无一例术中意外发生,无一例出现中转开腹,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
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所以手术室护士应有团队协作精神,明确手术方式,对手术配合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关键词】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手术配合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微创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外科手术,部分传统的开放手术已经被腹腔镜手术所替代。
我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09月对3例肾癌病人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并给予积极的护理配合,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例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病人中,男2例,女1例;年龄49岁~65岁;病史1个月至1年,左侧2例,右侧1例。
有不同程度的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例,腰痛1例、1例于体检时彩超检查发现。
术前均行彩超、CT、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明确诊断,对侧肾功能正常。
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其他远处转移。
肿瘤直径2.5cm~6cm。
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术前清洁灌肠,留置胃管、尿管。
1.2 手术方法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取健侧卧位、腰桥垫高,常规消毒铺巾,连接各种仪器,建立气腹;取腋中线髂棘上2cm 处为第一穿刺孔,安放30 Olympus腹腔镜。
切开皮肤,以血管钳向下钝性分离进入后腹腔,插入手指稍做后腹腔分离后,将自制球囊置入后腹腔间隙[1]。
球囊注入生理盐水500毫升左右,扩展后腹腔间隙。
手指引导下于第十二肋缘下、骶棘肌外侧行第二穿刺孔,插入5mm工作套;腋前线位行第三穿刺孔,插入10mm工作套,安放操作钳。
先分离肾脏,暴露肾蒂后游离出肾蒂动静脉用Hemolok钛夹阻断并切断。
腹腔镜下肾切除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后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30例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30例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患者术后情况均得到改善。
结论: 科学、合理地护理措施对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腹腔镜;肾切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62-01随着科技的进步,泌尿外科也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经腹腔镜下的肾切除术是微创术在泌尿外科一大进步的体现,它具有创口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
本科于2008年6月~2010年12月共行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30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心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5岁。
病变在左侧为18例,右侧12例。
肾盂或输尿管上段肿瘤行肾输尿管全切15例,肾癌8例,肾无功能7例。
术中、术后均无输血,无发生并发症,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都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先取仰卧位注气后再转为侧卧位,在髓髂前上棘1~2cm水平腋中线部位,先选第一穿刺孔作为膜腔镜导入孔,先切开皮肤1.5cm,钝性分离肌肉至腰背筋膜,用一根硅胶管系一只手套塞入,用注射器向手套内注入气体,气压达18mmhg 这样就在腹膜后制造了一个人工腔隙。
取出手套后进以10mm套管,放入腹腔镜,再分别在腋前和腋后线腹腔镜导入孔稍上方用5mm、10mm套管穿刺,在其下方再放入一个5mm的套管。
放入腹腔镜,进入腹腔后腔隙后,首先分离背侧,找到腰大肌,然后向前分离打开gerota氏筋膜找到肾脏并游离。
在肾下极水平分离找到输尿管,沿输尿管向上游离至肾盂,在肾门处将肾动静脉仔细分离出来,血管及输尿管用钛夹重复钳闭后剪断,将肾脏将入标本袋中,扩张器撑开切口,取出肾脏。
术中、术后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手术便捷、快速、安全、有效,切除范围及标准、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当[2]。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6例报告摘要:目的:讨论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我院36例患者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7min,失血19ml。
随访3个月至2年,原手术部位无囊肿复发。
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最好方法,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关键词:肾囊有;后腹腔镜【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95-01我院经后腹腔镜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从2007年03月至2011年8月36例,均获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例中男24例,女12例;31-61岁,平均46岁。
无症状健康体检时发现12例,有症状者4例;其中1例为先天多囊肾合并肾功能不全。
全部病例均经ct、彩超以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去顶囊肿数1-2个,最大直径8cm。
1.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健侧卧位,抬高腰桥。
先在患侧腋中线髂前上棘上方约2cm处作2cm的皮肤切口至皮下。
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肌层至腹膜后间隙,手指扩大腹膜后间隙并将腹膜前推;用自制的水囊放入腹膜后间隙,充水350ml,停留3-5min 后放气。
放入10mm 30度腹腔镜,充入co2气体,压力为14mmhg。
在腹腔镜直视下,分别腋后线与肋缘下穿刺放入10mmtrocar,腋前线与第十二肋下缘交叉处穿刺放入5mmtrocar,调整深度,然后用7号丝线封闭其边缘切口并固此时仔细观察后腹腔、腰大肌、腹膜及肾被膜的位置关系。
用弯形电分离钳或超声刀进一步分离暴露囊肿。
电钩切开囊壁,用负压器回抽出大部分囊肿内液体可见囊壁,提起囊壁去顶同时电凝止血;对疑有感染者或怀疑癌变者,留取标本送检。
在距肾表面5mm处切除囊壁。
进一步检查切缘是否出血,经腋后线切口放入橡皮引流管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