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符号消费名词解释
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消费思维正在重塑消费文化。
消费名词是指消费者在购买
某种商品或服务时采取的行为。
它们并非新概念,但在当代年轻一代中经常被引用,成为流行文化的表述范式。
例如贫困购买(PovertyBuying),它提供消费者一种账面允许的方式,只要
在预算范围内可以忍受,就可以支付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价格,甚至完全把它们购买下来。
它避免了高价商品带来的经济负担,也增强了消费者使用该商品或服务的机会。
还有小额购物(SmallTicketSpending),对于限制财务费用的消费者而言,
小额消费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小额消费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也可以帮助消费者避免高价支出,更重要的是,它给消费者留出的较大的空间,以便他们可以负担较高价格的专业服务或商品。
此外,零售泛滥(RetailRunAground)也是一个广泛接受的消费名词。
它可以
提供更宽泛、丰富多彩的商品选择,而且价格定位更低,即使在价格表达上也能予以有效控制,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得以受益,增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总的来说,消费名词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採取的行为,是兼顾了经
济可行性和社会效益的社会消费模式,是一种针对当今消费文化的解决方案。
它能够提高消费时的整体效率,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提升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重新塑造当今消费文化。
第12卷第4期2021年02月Vol.12 No.4February 202177媒介是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传播学作为一种舶来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播所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多的还是对受众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影响;符号所带来的不仅是象征的物质载体,更是大众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感。
在大数据背景下,每个人都拥有发表言论的平台和途径,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双向的效果,本文结合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的观点分析上海“拼多多名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符号的概念“符号是被携带意义的感知”。
符号传递信息并不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比比皆是。
蜜蜂的8字舞、老虎会通过尿液来划分势力范围也是通过符号传递信息的例证,但这些只是生物本能性的生理行为,并不具备所指意义。
索绪尔指出,符号具有两方面的含义:能指和所指;班维尼斯特提出表意必然有表达面和内容面,因此符号不可能把自己从意义上剥离[1]。
在人类社会中,符号传递信息的功能较弱,符号代表意义的作用则相对较强。
举例来说,玫瑰花是物的概念,是蔷薇科植物的一种,而玫瑰花的所指则是唯美爱情和浪漫主义。
在与爱情相关的节日中,受众所在意的并不是玫瑰花,而是玫瑰花所象征的爱情,因此符号的所指以及它的社会属性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符号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三方面的意义,包括发送者的意图意义、符号信息的文本意义、接收者的解释意义。
“拼多多名媛”事件的主角们所追求的就是符号传播过程中接收者的解释意义,物的有用性被不断弱化,物品所带来的社会肯定意义在不断增强,因此观众看到了拼宝格丽酒店、香奈儿包包乃至古驰丝袜的荒谬举动。
无独有偶,进行“拼多多”活动的不仅有“名媛”还有所谓的“富二代”,他们“拼”保时捷豪车、外滩洋酒等等。
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实质上“我”的概念有很多种,在“拼多多名媛”事件中,体现出的就是“宾我”的概念,“宾我”指的是他人或社会对传播学视域下的符号消费——以“拼多多名媛”为例李肃(长春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摘要:传播学与符号学虽然分属两门不同学科,但他们在本质上却极具关联性。
消费文化背景下女性消费的符号意义【摘要】:当代的消费不光是关于概念,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而主要指意义的消费,人们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主要不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
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文化,女性消费包涵了社会性别的底蕴,消费的符号意义是由社会决定的,由媒体及其它机构塑造的,具有其特殊的符号意义。
文章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基础,探讨消费文化背景下及大众传播语境下女性消费的符号意义。
【关键词】:消费文化;女性消费;符号意义;大众媒体“文化是消费社会的最主要的特征,还没有一个社会像消费社会这样充满各种符号和概念。
” 1(P1)现代社会,消费已经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一部分,还是一种生活和生产方式和通过它所表现出来的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形态。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形态。
一.消费概念和消费文化背景在波德利亚看来,现代消费与以往的最大区别就是符号消费。
一般地我们将消费,理解为一种物质化的实践过程,这具体表现在对商品的购买、拥有和使用上,但波德利亚认为这只能是消费的前提,还不足以构成”消费”概念本身,”为了构成消费的对象,物必须成为符号。
”基于这一理念,波德利亚把符号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结合在一起,在《物的体系》一书中给消费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消费既不是一种物质实践,也不是一种富裕现象学,它既不是依据我们的食物,服饰及驾驶的汽车来界定的,也不是依据形象与信息的视觉与声音实体来界定的,而是通过把所有这些东西组成意义实体来界定的。
消费是在具有某种程度连贯性的话语中所呈现的所有物品和信息的真实总体性。
因此,有意义的消费乃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
” 2 (P23)符号化的消费自然绝非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有其存在价值和社会功能的,”消费是一种道德维系符号和群体团结的系统:它同时是一种道德(一种意义形态的价值系统)、一种交往系统、一种交换结构”,”消费系统是以符号代码(物/符号)和差异性为基础的”,”消费是一种集体性的和主动性的行为,是一种约定,一种道德,一种制度。
符号的消费——为什么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广义的大众传媒社
会
刘双
【期刊名称】《传播与版权》
【年(卷),期】2013()4
【摘要】消费社会里,人们消费什么?消费一切无孔不入的符号。
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场符号制作和交流的社会运动。
而其中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无疑就是符号的制造者与传播者。
"惊人消费和丰盛现象"揭示,一切物品呈符号化、媒介化,整个社会陷入了符号深渊。
广义大众传媒社会实质上就是一个符号消费的社会。
【总页数】1页(P133-133)
【关键词】符号;符号消费;大众传媒社会
【作者】刘双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1
【相关文献】
1.符号操控与本体虚无:反思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大众传媒观 [J], 张骋
2.广义大众传媒时代:符号的消费 [J], 尹川
3.试论基于消费社会的广义大众传媒时代 [J], 周舟
4.当消费成为表达——为什么说进入了广义的大众传媒时代 [J], 杨俊杰
5.从消费导师到销蚀个性的符号——对后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的三种解读 [J], 岳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费社会的符号区分作者:林皇菊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3期摘要:在现代的符号消费中,人们通过拥有、使用和消费符号意义,来形成(保持)独特的趣味。
这种独特的趣味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消费主体所处的(所向往的)场域的特征,以及其在场域中所处的位置。
正是通过趣味这种外化,符号实现了区分自己场域与其他场域,以及场域内人所处位置的不同的功能。
关键词:消费符号化;场域;区分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240-02鲍德里亚在早期的《消费社会》中把社会定义为消费社会,即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它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物的丰富而出现的物的系统化和符号化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
物已经不仅仅是它所拥有的物质属性,更多的是它符号意义的表征。
“消费社会的商品具有符号价值,人们对商品消费的欲望无穷化;供求和需求同质化。
”消费品的同质化,让任何事物都有了被替代的可能,而要在同质化中取胜,就要制造“差异效果”,使消费者获得“差异化”的快感享受:能够和同类共享,又能够与非同类相区分。
科技的发展使单纯依靠技术上的使用价值来区分商品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强调商品所具有的文化符号意义成了制造“差异”的一个优先的选择:即对商品的文化符号意义的赋予来区别于其他同类的商品,从而显示自己的独特。
相较于过去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重视,消费社会的人们更加关注商品所具有的文化符号意义及其所能够带来的差异化的体验,购买行为与真实需要之间就开始脱节,购买某商品并非仅仅消费其使用价值,更多的偏向于获取其文化符号价值。
物更多的变成了各种符号,象征码或代码,其意义不仅在于事物的具体属性或者功能,而更多的体现为它所具有的文化符号意义,即使用价值之外的价值。
“作为消费者的是视听者,如果真正从日常生活的需要的立场去看,那就意味着商品在眼下卖不出去,因此广告必须把他们引向幻想的爱情和欲望的原野。
广告传播学结课作业NIKE广告的符号消费分析Nike广告的符号消费分析一、摘要广告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符号的创造和操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为强制性的生产和传播意义的过程。
广告在创造意义的同时也在制造着神话,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中,广告神话体现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本文运用符号学和传播学的分析方法,剖析出广告符号消费背后的生成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品牌符号系统的作用机制对目标受众产生的影响。
二、前言符号消费已成为现代文化的生活模式。
在我们当今所处的消费社会,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由符号创造的虚幻世界之中。
广告制造着生活的幻象,受众无形中被提升了生活的品质,从而获得了心理上的自慰,即使有批判能力的消费者也难免不受其影响。
广告和受众进行着人性的沟通,从而使受众获得情感上的虚幻满足。
广告对生活方式进行着设定,并由此衍生出品位、地位、身份等附加值。
广告以一种乌托邦的力量使我们认同于社会的流行体系,广告的幻象几乎和真实本身一样不可剥离。
人们处在广告符号的包围之中,越来越被消费社会体制所操控。
广告总是通过大众传播霸权,准确恰当地反映出广告主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并且符合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他们向毫不设防的目标受众进行天长日久的地毯式轰炸和渗透,最终将属于广告主的世界观和价值选择普泛化,成为广大目标受众的价值取向。
符号消费意味着现代消费社会已加入文化、感性的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非理性的,消费的符号化现象是因过度充裕的消费存在。
符号消费的特征就在于已经不是透过优劣的判断,而是以好恶的基准来从事消费活动。
所以我们现今社会正是一个符号消费的社会,我们消费的焦点早已由产品本身的物质性消费转移到社会脉络的消费。
当然在目前资本主义挂帅的后现代社会中,广告工业是作为建构商品文化参考架构的重要起源。
经由符号意义流动的管理,广告协助业者操弄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以此促销商品或服务。
现代消费社会所呈现的特色与广告工业的发展,是和广告符号讯息的建构间具有密切的关连。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 【关键词】性;消费;符号化;符号消费 【论文摘要】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已成为现今消费文化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国际市场,西方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也无不渗透到当今我国消费市场,而同时由于大众传媒解构了传统消费文化和心理,鼓吹和强化新的消费模式等原因,符号消费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一、消费的符号化 现代社会将人置身于一个消费世界.社会内在的商品交换法则则是人们生活在这一世界的“黄金法则”。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是指我们对物化的商品的消费。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因此消费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消费的变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的表现。 消费的表现性意味着消费不仅是物理或是物质层面上的消费.而且是象征层面上的消费,即“象征消费”。象征消费指的是具有符号象征性的消费。关于符号的象征性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对“炫耀性消费”的论述。他认为,所谓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须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性浪费,向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实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这种炫耀性消费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消费”。凡勃伦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地位是由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所决定的,消费是一种表现性实践,通过对物质和文化消费品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得以区分的符号和象征。 齐美尔认为,时尚是阶级分野的产物,上层阶级出于阶级分野意识与标新立异欲望总是企图拥有一种明显的风格.如社交形式、衣着服饰、美学判断的标志与其他群体分开。而中间阶级的成员出于拉平化的本能尽可能地去模仿这些风格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口。布迪厄进一步指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消费行为都涉及一场符号斗争,都是一场为寻求不同群体之间区隔而进行的斗争.通过这种符号斗争。他们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与认同感。 著名消费社会学家布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里提到了在消费社会里商品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还具有符号价值。他认为,在消费社会中,“物”和“商品”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体系”,对“物”和“商品”的消费可以成为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及其内在区分的主要基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档””中档””低档”似乎是在指物的分类而实际上是指人的关系和人的地位”。以上消费符号论对现代社会变迁中消费的符号化做了深入的阐述和研究,他们的理论研究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符号消费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这也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消费;符号化;符号消费 【论文摘要】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已成为现今中国消费文化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国际市场,西方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也无不渗透到当今我国消费市场,而同时由于大众传媒解构了传统消费文化和心理,鼓吹和强化新的消费模式等原因,符号消费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一、消费的符号化 现代社会将人置身于一个消费世界.社会内在的商品交换法则则是人们生活在这一世界的“黄金法则”。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是指我们对物化的商品的消费。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因此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消费的发展变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的表现。 消费的表现性意味着消费不仅是物理或是物质层面上的消费.而且是象征层面上的消费,即“象征消费”。象征消费指的是具有符号象征性的消费。关于符号的象征性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对“炫耀性消费”的论述。他认为,所谓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须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性浪费,向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实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这种炫耀性消费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消费”。凡勃伦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地位是由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所决定的,消费是一种表现性实践,通过对物质和文化消费品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得以区分的符号和象征。 齐美尔认为,时尚是阶级分野的产物,上层阶级出于阶级分野意识与标新立异欲望总是企图拥有一种明显的风格.如社交形式、衣着服饰、美学判断的标志与其他群体分开。而中间阶级的成员出于拉平化的本能尽可能地去模仿这些风格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口。布迪厄进一步指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消费行为都涉及一场符号斗争,都是一场为寻求不同群体之间区隔而进行的斗争.通过这种符号斗争。他们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与认同感。 著名消费社会学家布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里提到了在消费社会里商品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还具有符号价值。他认为,在消费社会中,“物”和“商品”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体系”,对“物”和“商品”的消费可以成为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及其内在区分的主要基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档””中档””低档”似乎是在指物的分类而实际上是指人的关系和人的地位”。以上消费符号论对现代社会变迁中消费的符号化做了深入的阐述和研究,他们的理论研究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符号消费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这也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虽然符号消费在任何社会都存在,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中国人对于消费的符号象征意义推崇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符号消费在我国消费文化中已经成为一个凸显的问题。以穿名牌、戴名表、开名车、住豪宅为人生目标的人大有人在。并且这些都在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社会标尺。 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不仅追求物质商品的符号意义。而是开始重视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等非物质商品,如休闲方式、流行等。正是因为如此循环,进一步使得物品的实用价值和符号意义纠缠在一起而难以区分,使得人们对使用价值和物的符号意义的追求永无止境。 (二)空间的符号意义 近年来,随着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伴随着人们新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以前从未有过的消费场所(它们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如KTv、网吧、咖啡厅、KFC、超级市场等等,以及在旧形式下赋予新的消费符号意义的消费场所。如茶馆、酒吧、发廊、桑拿洗浴房等。这些新兴消费方式和场所的诞生和变化反应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的变化。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例子做出分析。 在大中小城市中,各类型的超市见缝插针地深入到街区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在大城市中的大卖场、超级市场到处都是。这些超市有着非封闭的柜台,不同收入、年龄、职业、学历的人尽情的表演着自己的角色,随意的在场内选择.没有营业员不耐烦的眼光和别人的眼色。这种新的消费场所和消费环境使得城市人的购物消费形成了定向:买菜不再首选农贸市场而是进社区超市和大卖场;日常购物不再是街角的小卖部.而是商场里的大超市。这个具有“一次购足、就近便利、自主性选择强”特征的新的消费环境被赋予了“以人为本”、“自由、便利、平等”的符号意义,成为人们所认同的地方。 像网吧、酒吧、迪吧、r、,等新兴消费场所,是年轻人和中产阶层充分放松自我,展示自我,获得精神上满足的“理想地”。这类场所也被赋予着“时尚”“青春”“高品味”“主流”等符号意义。 另外还有像KFC一样的洋快餐店和咖啡厅,人们已经把它当作是悠闲消遣的好去处,在美国以快捷廉价取胜的快餐店到了却被赋予了不同的符号意义。洋快餐厅成了中国人们就餐的地方.人们很少关注快餐店食品本身,而是其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似乎光顾肯德基、麦当劳可以体验他们想象中的“美国文化”和“麦当劳”。他们“快捷”的特征也被“慢”所替代,其就餐时间往往长于美国。因为在肯德基店里舒适宜人的环境使得不少中国人将之作为闲聊、会友、新朋团聚、举行个人或家庭庆典仪式甚至读书、写作的好地方。 上述新兴消费方式、场所是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更多体现了一种现代化、全球化、西化的趋同,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卷入了国际市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我们不光接受了西方全球化模式的话语方式.而且遵循西方的经济逻辑和技术逻辑。西方的消费观念、方式也无不渗透到我们的消费市场,消费日益差异化、多元化、西方化。消费所承载的意义也日益丰富.消费的符号化也就日益凸现出来。新兴的消费场所所赋予的新的符号意义。使得人们昔日的消费观正在发生变化。而新兴消费场所的出现也使得人们不再是简单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而是更注重消费的个性化和品质化。 (三)身份的符号意义 身份,是人类社会组织活动形式的反映,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行为符号。每一个个人都是基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社会性而存在的。正如我们在寻找自我的时候,必须将自我置于组织当中才能进行自我认识和定位;否则,任何一个以个人而存在的非社会成员,都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人类社会作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权力社会系统,从远古的氏族部落社会到现代具有高度组织性的法制国家。这一系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对于生活在这个组织当中的人,其社会关系的组成体现在不同角色之间的联系,例如老师与学生、商人与消费者、官员与老百姓的关系,即符号与符号的关系。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一样.他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一论断来看.马克思否认了以人的肉身来决定个人的身份所属,而将它归咎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显然身份符号绝对是人的这“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突出代表。 一般来说,人的身份表现是多维度多形式的.服饰、首饰、语言、工具、居住环境等等一系列物品都能表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地位和身份。汉唐盛世中,人们推崇的多为一种大气、粗犷的精神.能够体现身份的东西也多为此类.如人们多喜胡服、骑射。而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汗血宝马”。明清时.人们玉器的制作及玩赏达到一个顶峰.优质的玉器也成为了身份的象征。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