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33.20 KB
- 文档页数:73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传承意识的重要学科。
以下是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其用法。
2. 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
3. 翻译技巧:学会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准确翻译文言文内容。
4. 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1. 文学鉴赏:学习如何鉴赏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3. 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含义。
4. 语言风格:识别并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三、写作技巧1. 记叙文写作: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叙述、描写、抒情等。
2. 议论文写作:学会构建论点、论据和论证,形成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3. 说明文写作: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如何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4. 应用文写作:熟悉各类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要求,如书信、通知等。
四、古诗词鉴赏1. 诗歌形式:了解不同诗歌形式,如律诗、绝句、词等。
2. 意象分析:识别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3. 韵律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 诗人风格: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五、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2. 文学名著:熟悉中外文学名著的作者、内容和影响。
3. 文学理论: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六、语言文字运用1. 成语运用:正确使用成语,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2. 修辞手法: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七、文化传承1.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 历史典故:学习历史典故,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3. 民族精神: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I. 文言文阅读和汉语言文字常识1. 文言文阅读理解(1)横排、竖排与交错阅读(2)意群、结构和语法分析(3)古诗文的韵律、格律和修辞2. 汉语言文字常识(1)汉字基础(2)词语的构成与演变(3)汉字的结构、形状和笔画(4)音系、声调和语音变化II. 修辞与修辞手法1. 修辞方法(1)比喻(2)夸张(3)象征(4)符号2. 修辞手法(1)排比(2)对仗(3)倒装(4)拟人(5)反复III. 作品鉴赏与文学常识1. 作品鉴赏(1)文学流派和风格(2)作品的结构和文本分析(3)作品的主题、意义和价值2. 文学常识(1)文学概念和理论(2)文学史和文学批评(3)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和人文主题IV. 写作与写作技巧1. 写作者的思维(1)写作方式(2)创意和想象2. 写作技巧(1)文体和文体变换(2)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的技巧(3)篇章和段落的结构和风格V. 古代文化与古代文学1. 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2)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2. 古代文学(1)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流派(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VI. 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史和流派(1)中国现代文学史(2)西方文学史和流派2. 现代文学作品鉴赏(1)现代文学作品主题、风格和意义(2)现代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和创作手法VII. 美学与艺术欣赏1. 美学基础(1)美感、审美、美德和美学(2)美学理论和美学范畴2. 艺术欣赏和鉴赏(1)艺术史和艺术流派(2)艺术形式、内容和风格分析以上是高中语文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归纳,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完整版)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一、语文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A 人物 B 情节 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 B 论据 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 B 喻体 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 偶尾同韵 C 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 B 议论 C 抒情 D 说明 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 B 列数字 C 打比方(喻) D 作比较 E 分类别 F 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 B 总分结构 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 B 按空间顺序 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 B 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 归谬法 F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E 反问 F 设问 G 反复 H 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 A 并列短语 B 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名词性短语B 动词性短语C 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 B 谓语 C 宾语 D 补语 E 定语 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 B 数量代 C 副介连 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 B 表列举事项省略 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 B 表后文跳跃转折 C 表声音中断延长 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 A 表引用实际内容 B 表讽刺反语 C 表特定称谓D 表着重强调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listen B 看到lookC 写到writeD 说到 speakE 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 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 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 B 象征写法 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高考语文易错的 108 个多音字总结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 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高中语文第一部分必备知识点一、高中语文20条必背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词性分三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二、语文学习方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 B看到LookC写到Write D说到Speak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B找寻明暗线索C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对比写法B象征写法C烘托写法D以小见大写法E先扬后抑写法F虚实结合写法G夹叙夹议写法三、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24.其他:(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2)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鉴赏一首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高中语文考试中是必考的内容。
在本文中,将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诗歌的基本元素1. 诗歌的韵律:诗歌是一种有规律的表达方式,韵律是其中重要的元素。
诗歌中常出现的韵律有押韵、格律、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形象化手法,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3. 诗歌的修辞:修辞是诗歌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二、诗歌的体裁1. 温婉娴静的田园诗:田园诗是描绘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诗歌,常用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2. 雄浑激烈的史诗:史诗是描写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的长篇诗歌,具有叙事性和史诗性的特点。
3. 悲壮浪漫的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诗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
三、诗歌的流派1. 唐诗: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常见。
其中,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2. 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抒发爱情和婉约之美著称。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宋词的代表作。
3. 现代诗:现代诗是指近现代以来的诗歌形式,具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
胡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的《乡愁》等都是现代诗的代表作。
四、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1. 对景写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2. 抒发感情:通过表达内心的情感,使读者共鸣。
3. 借物抒怀:通过描写特定事物,抒发情感或阐述思想。
4. 比喻和拟人: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形容诗中的对象或情感。
五、名家名篇1. 《静夜思》-李白: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宁静夜晚中思乡的情感。
2.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壮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2024年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以下是对高中课程背诵篇目及高二语文会考知识点的官方语言改写,删除了个人信息,并进行了适当的文字丰富和语言调整:### 高中课程背诵篇目1. 劝学 (《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 师说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高中语文全部知识点汇总高中语文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涵盖了文学、语言、修辞、写作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回顾高中语文的全部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和理解。
其中,古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古代文学的学习需要理解文人的儒雅情怀和审美追求。
第二单元: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近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了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我们需要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和表达方式,学习如何进行文学评论和文学鉴赏。
第三单元:修辞和修辞手法修辞是指通过运用一些特定的语言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高中语文中,我们需要学习和理解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这些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
这包括了文章结构的搭建、逻辑思维的展开、段落的过渡、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技巧。
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模仿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五单元:文言文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我们需要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语法、词汇和句法结构。
通过阅读和解析古代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
第六单元:现代汉语阅读和理解现代汉语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理解和分析现代汉语文本。
这包括了阅读报纸、杂志、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七单元:修辞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和修辞手法不仅用于理解文学作品,也可以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运用。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第八单元:议论文写作议论文是高中语文写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构建议论文的结构和逻辑,如何提出观点和论证观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修辞手法和举例等方法来增强我们的说服力。
第九单元:古诗文阅读和鉴赏古诗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阅读和鉴赏古诗文。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
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一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注音庇祐(bì)玷辱(diàn)央浼(měi)酒馔(zhuàn)尴尬(gāngà)絮烦(xùfán)仓廒(áo)赍发(jī)恁(nan)掇(duō)搠(shu?)剜(wān)◆古今异义(1)少刻便知。
古义:一会儿。
今义:此词已消亡。
(2)只顾将来。
古义:拿。
今义:将要。
(3)不见消耗。
古义:消息。
今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
(4)好歹结果他性命。
古义:结束,了结。
今义:长出果实或事物发展到最后状态。
(5)这两人来得不尴尬。
古义:鬼鬼祟祟,不正派。
今义: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6)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
古义:胜过。
今义:好像。
(7)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古义:冒犯;制造。
今义:讨厌;惹事。
(8)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古义:只要。
今义:转折连词。
(9)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古义:时时;给。
今义:此词已消亡;和。
◆文化常识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作家。
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
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
钱塘施耐庵的本。
罗贯中编次。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
它是我国文学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2.装在套子里的人◆注音规矩(ju)祈祷(qídǎo)谗言(chán)怂恿(sǒngyǒng)讥诮(jīqiào)周济(jì)陶冶(táoyě)辖制(xiá)难堪(nánkān)漆黑(qī)◆文化常识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成绩,下面对高中语文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分析。
要学会找准文章的中心论点,辨别各种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及其作用。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能够准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传记、报告等的阅读。
了解不同实用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图表类材料的解读。
要能读懂图表所表达的内容,提取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散文阅读。
体会散文的形散神聚,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实词、虚词的积累。
常见的 120 个实词和 18 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要牢记。
文言句式的判断。
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要能够准确识别并理解其意思。
文言文的翻译。
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将文言句子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2、古代诗歌阅读诗歌的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分析形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
诗歌的语言。
体会诗歌语言的风格(豪放、婉约、质朴等),赏析诗歌中的炼字。
诗歌的表达技巧。
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1、词语的运用正确使用成语。
了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感情色彩,避免望文生义、张冠李戴等错误。
辨析近义词。
从词义、词性、语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区分。
2、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掌握病句的类型。
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优秀6篇)语文跟其它任何一个科目都不同,它的难度系数不高,但想要拿高分很难。
在考试之前我们一定要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一一、语文基础题先说时间的分配。
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
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
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1、看清题干要求。
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
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
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
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
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1 高中语文知识 要点梳理
2
目 录 必修一 第一单元................................................................... 1 第二单元....................................................................2 第三单元................................................................... 6 第四单元................................................................... 8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10
必修二 第一单元................................................................... 11 第二单元................................................................... 14 第三单元................................................................... 20 第四单元................................................................... 24
必修三 第一单元................................................................... 27 第二单元................................................................... 31 第三单元................................................................... 35 第四单元................................................................... 46
必修四 第一单元................................................................... 48 第二单元................................................................... 49 第三单元................................................................... 51 第四单元................................................................... 53
必修五 第一单元................................................................... 61 第二单元................................................................... 62 第三单元................................................................... 69 第四单元................................................................... 70 3
必修一内容梳理 第一单元——诗歌 一、单元教材及重点说明: 本单元有诗歌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普通妇女的歌颂之情。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要多读,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如 “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也称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二、学习要点: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一、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源于隋唐,盛行于宋。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 二、课文再现 背诵《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 三、写作素材 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出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年青春激情的写照。 第2课 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 一、课文再现 背诵重点语段: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二、写作素材 春雨带来生的喜悦。踏着雾湿的小路,撑一把伞,一把戴望舒《雨巷》中的油纸伞,轻轻走进杨柳成荫、烟雨如织的江南小道。江南的烟雨,细细地、密密地、柔柔地、悠悠地飘落。柳岸风堤撑纸伞的仕女们,走在云雾之间一般,带起梨花的清甜的香味。江南的 4
生活充满诗意。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一、课文再现 背诵《再别康桥》全文 二、写作素材 1、现实与天堂的距离,理想与黑暗的反差,曾经的回忆是最美丽的温暖,于是,你轻轻的招手,悄悄的挥袖,感叹一声,竟成了文学史上经典的徐氏康桥。 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从《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辛勤劳作的人民的歌颂,看到了作者对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也看到了无私奉献的母爱的伟大。
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一、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二、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三、一词多义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 (一种文体) 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 (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 (衰败,衰弱) 鄙 5
越国以鄙远 (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 (谦辞,谦称自己) 四、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 五、词类活用(补充) 名词做状语 夜.缒而出,见秦伯 (在夜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面) 动词做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恩惠) 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六、写作素材 1、当伯乐完全忽视了那匹千里马时,原本再雄心壮志的人也一定愤怒极了,开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可他是否想过,是匹千里马就总会被发掘,如果重新振作,就不会在后来错失良机了。烛之武便是这样的聪明人,虽然他这人才被白白浪费了许久,但国难当头,国君求助,爱国振邦之心强烈的他又怎么会拒绝?于是,他放下了多年来不受重用的愤怒、忌恨与傲气,虽然还是略表牢骚之意,却仍旧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退秦师的重任。 2、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 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郑伯执政的几十年间,烛之武从未受到重用。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们总是感叹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养精蓄锐,机遇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一次就行了。在几十年的寂寞隐忍中,他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韬光养晦,终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一、成语 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又作切齿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