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尔斯符号学角度看英汉词汇翻译对等
- 格式:pdf
- 大小:259.02 KB
- 文档页数:2
符号学视域下的英译对等——以《边城》为例
赵杨
【期刊名称】《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30)005
【摘要】"对等"是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译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众多学者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对等方法,如动态对等、文体对等、语用对等等.然而以上种种对等缺乏共同的标准,使得译者在翻译时无所适从.本文拟用符号学研究英译对等,在莫里斯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以《边城》英译的典型代表为例,具体对其对等进行符号学解读,并揭示符号学翻译理论对于文学经典英译研究的客观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赵杨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霍恩比“综合法”视域下的民俗文化英译对比研究——以《边城》三个英译本为例 [J], 钟清会
2.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中的功能对等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词汇英译为例 [J], 王振平;黄慧
3.功能对等视域下蒙学典籍翻译归化与异化策略的选择
——以《三字经》英译为例 [J], 吴迪龙;宋玉露
4.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中医典籍英译研究——以《金匮要略》两个译本为例 [J], 杨瑜;姚欣
5.社会符号学视域下《诗经》英译对比研究——以《相鼠》为例 [J], 李彩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0卷第5期2017年10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 30 No. 5Oct. 2017符号学视域下的英译对等-----以《边城》为例赵杨(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对等”是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译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众多学者就此提出了 具体的对等方法,如动态对等、文体对等、语用对等等。
然而以上种种对等缺乏共同的标准,使 得译者在翻译时无所适从。
本文拟用符号学研究英译对等,在莫里斯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以 《边城》英译的典型代表为例,具体对其对等进行符号学解读,并揭示符号学翻译理论对于文 学经典英译研究的客观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符号学;英译对等;《边城》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_、引言“x t等”,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 是现代翻译学的一个根本问题。
什么是对等?简 言之,x t等即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原文要保持 一致。
西方翻译理论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翻译中求 得“对等”的途径,即语言学方面、交际学方面和 翻译学方面W。
英国的翻译家泰特勒首次提出 了同等效果论,他指出所谓出色的翻译,应该是原 文所具有的特点全部被移注进另一种语言,以至 于能被接受语读者清晰地理解,强烈地感受到,正 如原文作品的读者所理解、感受到的一样[2]。
美 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了翻译的“动态对等”原 则,即最切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指出译语中的 信息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接 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一致[3]。
自提 出以来,翻译“对等”问题受到了广泛争议,至今 仍是众多学者热议的话题。
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出 发,通过对《边城》中具体英译实例的分析来探讨 英译对等的具体策略,并揭示符号学对于研究文收稿日期=2017 -04 -23作者简介:赵杨(1994一),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财经:论等。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作者:苗亚娜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05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社会的互动交流,汉语成语翻译也在对应的市场经济交流过程中,逐渐受到相关翻译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也使得大量文化进行对接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将相关的汉语成语翻译在对应有效的社会符号的运用当中进行对应的使用,也成为现今汉语成语翻译的关键问题,此次,就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在其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互动交流;汉语成语;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功能对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国外的语言翻译学理论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对的理论体系。
而翻译对等就是其在西方翻译理论学中的核心概念,也是众多理论家和学术家进行相关翻译理论体系构建和组成的重要内容;如:卡特福特的篇章对等、奈达的动态对等及功能对等、纽马克的描述对等及文化对等。
多样性的翻译对等理论从不同层次、类型进行的对应研究和探索,我们大体可以将其分为:语文学理论、语言学理论、交际理论和社会符号学理论这四个流派。
而相关的翻译流程从实际来看也是在自身基本掌握语言的定义、语言之间的对的那个关系、语言的功能和意义等不同角度进行的相关的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探索和分析。
一、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概念提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理论概念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尤金.奈达,而其认为世界是由多个不同的符号组成的系统体系;而语言则是涵盖在符号系统的一个分支和内容,对语言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参照的是实际语言所处的社会环境其在现实生活应用和交流过程中的社会功能[1]。
因此,在进行对应的研究和理解的过程中,就要从不同文化中的交际环境里的词、句、篇章实际所涉及到的事件、客观表达事物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应用环境中具有的象征意义。
社会符号实际上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符号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对应理论的支持下的对相关翻译文件的语言对应原文意义在多层次和不确定的性质过程中,对应相关翻译语言的社会背景进行的对应的翻译[2]。
略论符号学的翻译对等观徐 岚(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65)3摘 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符号学来探讨翻译对等这一问题。
由符号的三种存在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之间的关系;并在符号学的大前提下提出了几种具体的翻译对等模式以及达到对等的步骤。
强调符号的生命在于发展,因而对等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关键词:符号学;翻译对等;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On Tran sl a ti on Equ i va lence From a Perspecti ve of Se m i oti cs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ranslati on equivalence fr om a new pers pective -se m i otics .I n ter m s of the relati onshi p of a sy mbol’s three modes of be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 onshi p a mong three types of translati on:intralingual translati on,interlingual translati on,interse m i otic translati on,and then puts f or ward several modes of translati on equivalence as well as the step s t o achieve equivalence .Final 2ly,it e mphasizes that the life of sy mbols lies in devel opment,and equivalence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dyna m ic p r ocess .Key words:se m i otics;translati on equivalence;intralingual translati on;interlingual translati on;interse m i otic translati on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757(2007)05200602031.引言从古至今,翻译一直是人们在经济、外交、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进行交流的必要手段。
一、序言商务广告的目的就是通过语言等手段诱导消费者付诸行动去购买其宣传的产品。
因此,商务广告的语言需要具备让人能产生购买欲的“推销能力”、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记忆价值”、能吸引人眼球的“注意价值”和读起来朗朗上口妙不可言的“可读性”。
为此,商务广告常用双关、比喻、拟人、排比、回环和押韵等修辞手段使其语言富于鼓动性、艺术性和创造性。
其中,双关语的运用可以使商务广告的语言表达简洁凝练幽默风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是商务广告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段之一。
在翻译含有双关语(puns )的英语商务广告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对应以及语法系统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广告原文中的双关语在译文中往往会失去双关语的效果,因而有学者认为双关语是不可译的。
而雅各布森认为,意义就是“可译性”,“能指必然可以感知,所指必然可以解释。
”“可译性”就是指“可以用语言解释”、“可以用另一种符号再现”。
因此,本文拟以社会符号学为理论指导,对运用双关语的英文商务广告及其翻译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此类商务广告的翻译策略。
二、社会符号学翻译观(一)符号与符号学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 )提出,一切符号都是能指(signifier )与所指(signified )的结合,能指是指符号本身,所指则是指符号所表达的概念或内涵。
语言符号的意义取决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
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Peirce )则将符号定义为任何一个事物,并提出符号由一个对象所决定,同时又在人们心中决定一个观念,而对象又间接地决定着后者那种决定方式。
皮尔斯将这种决定方式命名为解释项(interpretant ),由此符号与其对象和解释项之间构成一种三元关系。
在皮尔斯的三元理论的基础上,莫里斯(Morris )提出,任何符号都是由符号载体、符号的所指和解释者三部分组成的;而语言意义也就相应地包含三个方面: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关系,即言内意义(syntactic meaning );符号与所指对象的关系,即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 );符号与解释者的关系即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 )。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衡孝军
【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11)002
【摘要】现代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对翻译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译语中寻求功能对等的过程,在意义和功能上
尽量做到忠实于原语.成语是非常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而也常常成为翻译中的一
个难点.本文从语言的定义、语义三角关系、以及语言的功能与意义等三个不同角度,讨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寻求功能对等的实际应用价值,并
认为汉英成语翻译是语言之间由微观语言结构到宏观语言结构,以及由静态到动态
的渐进过程.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衡孝军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北京,展览路24号,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中的功能对等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词汇英译为例 [J], 王振平;黄慧
2.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 [J], 胡慧琦
3.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谈品牌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J], 王超
4.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J], 苗亚娜
5.从社会符号学看汉语成语翻译 [J], 王雪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