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储层渗透性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8
煤层气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采收率策略研究煤层气采收率是指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实际采取的有效采出煤层气量与煤层中可供采出的煤层气总量的比值。
煤层气采收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煤层气资源属性、煤层地质条件、采收工艺等。
本文将就这些影响因素及提高采收率的策略进行论述。
首先,煤层气资源属性对采收率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煤层厚度、煤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煤储层压力等是影响煤层气产量和采收率的重要因素。
煤层厚度越大,煤层气产量潜力越高;煤储层渗透率及孔隙度越大,煤层气渗流能力越强;煤储层压力越大,煤层气释放及产出的能力越高。
因此,在选择煤层气开采区块时应注重煤层资源属性的评价和选择。
其次,煤层地质条件对采收率也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包括地层倾角、构造形态及构造应力状态等。
地层倾角对煤层气采收率有直接影响,倾斜度越大,地层越容易产生破裂,增加煤层气的释放和产出能力。
构造形态也直接影响地下煤层气储存的规模和分布,选择盆地内凹陷带或据盆山构造边界区煤层气丰度较高的地区,利于提高采收率。
构造应力状态对煤层气渗流性能影响较大,应合理确定钻井设计参数,以充分开采煤层中的煤层气。
第三,采收工艺对采收率也具有一定影响。
主要包括抽采工艺、注采工艺及增透工艺等。
目前,常见的抽采工艺有常压采气、人工增渗采气和压裂压排采气等。
注采工艺有煤层气水平井注气采出、增气井注入等。
增透工艺主要包括增透剂注入、甲烷抽采、煤层气重新饱和等。
合理选择采取何种采收工艺,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采收率。
为了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优先选择资源丰度较高、煤层厚度足够的区块进行开采,提高煤层气资源的开采效益。
其次,优先选择地质条件较好、地层倾角适中的区块进行开采,增加煤层气的释放能力。
然后,合理选择抽采工艺及注采工艺,如采用压裂和注入增进煤层气释放效果。
此外,还可采取增透工艺,如增透剂注入,提高煤层渗透性,增加采气速度及采收率。
综上所述,煤层气采收率受到煤层气资源属性、煤层地质条件和采收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论述了煤层气开发地质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煤层气勘探的开发的现状。
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煤层气的储量、勘探、开发等情况,深入细致的描述了目前我国使用煤层气、利用煤层气的状况,同时也对未来我国煤层气开采的发展和利用做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章煤的物质组成及其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内容:一、煤的物质组成1、煤储层固态物质组成(1)宏观煤岩组成煤是一种有机岩类,包括三种成因类型:①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的腐殖煤;②主要由低等生物形成的腐泥煤;③介于前两者之间的腐殖腐泥煤。
宏观煤岩成分是用肉眼可以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的单位,宏观煤岩组成是根据肉眼所观察到的煤的光泽、颜色、硬度、脆度、断口、形态等特征区分的煤岩成分及其组合类型。
(2)显微煤岩组成显微煤岩组成包括有机显微组分和无机显微组分—矿物质。
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的煤的基本有机成分,称为有机显微组分,是由植物残体转变而来的显微组分。
无机显微组分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煤中矿物质。
2、煤中的水和气(1)煤中的水煤中的液相是指存在的水。
煤中水存在于煤孔隙—裂隙中,其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2)煤中的气煤层中赋存的气态物质就是煤层气,主要化学组分为甲烷、二氧化碳、氮气、重烃气等。
二、煤化作用及煤层气的形成1、煤化作用成煤作用是原始煤物质最终转化成煤的全部作用,它分成两个相继的阶段:从成煤原始物质的堆积,经生物化学作用直到泥炭的形成,称为泥炭化作用阶段;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和变无烟煤的过程,称为煤化作用阶段,包括成岩作用阶段和变质作用阶段。
2、煤化作用特点及煤化程度指标(1)煤化作用特点①增碳化趋势②结构单一化趋势③结构致密化和定向排列趋势(反光性增强)④煤显微组分性质的均一性趋势⑤煤化作用的不可逆性⑥煤化作用发展的阶段性和非线性(2)煤化程度指标煤化程度指标简称煤化指标,又称煤级指标,不同煤化阶段中各种指标变化的显著性各不相同。
一、概述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孔隙结构是影响煤储层渗流性和孔隙度特征的重要因素。
孔隙结构往往是煤储层物性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煤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低温液氮吸附法在煤岩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低温液氮吸附法是目前研究煤岩孔隙结构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低温液氮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现象,可以测定煤岩的比表面积、孔隙体积、孔隙尺寸分布等参数,从而揭示煤岩的孔隙结构特征。
三、煤岩孔隙分形特征煤岩的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征,表现为孔隙尺寸和形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煤岩孔隙分形特征包括孔隙尺寸的分形维数、孔隙形状的分形特征等。
煤岩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对其储层物性和流体运移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基于低温液氮吸附法的煤岩孔隙分形特征研究在煤岩孔隙分形特征研究中,低温液氮吸附法被广泛应用。
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取煤岩孔隙尺寸的分形维数、孔隙形状的分形特征等参数,进而深入研究煤岩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和物性特征之间的关系。
通过煤岩孔隙分形特征的研究,可以揭示煤岩储层的物性特征,为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煤矿开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五、煤岩孔隙分形特征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煤岩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对煤层气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
煤岩孔隙分形特征直接影响着煤层气的储集和运移。
研究表明,孔隙分形维数和孔隙形状的分形特征与煤层气储集和运移的规律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煤岩孔隙分形特征对于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结论基于低温液氮吸附法的煤岩孔隙分形特征研究是煤岩孔隙结构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揭示煤岩孔隙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岩孔隙分形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煤储层的宏观物性和微观结构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还可以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煤矿开采提供重要的应用价值。
深入研究煤岩孔隙分形特征对于指导煤层气的发现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七、煤层气开发中的挑战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资源受到了广泛关注。
沁南煤储层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
沁南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煤储层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
点介绍沁南煤储层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
沁南煤储层的厚度是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煤储层越厚,煤
层气的储量就越大,井产能也就越高。
沁南煤储层的厚度普遍在20米到40米之间,较为
薄厚。
但沁南地区煤储层层系复杂,存在着多层煤的特点,这种多层煤叠加的情况可以增
加整个煤储层的有效煤层厚度,从而提高了煤层气井的产能。
沁南煤储层的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渗透率越高,煤层气的排
采能力就越强,井产能也就越高。
沁南煤储层的渗透率一般较低,这是由于该地区煤层多
为煤岩和碳质页岩,渗透率较低。
在沁南地区煤层气开发中,常常采用增施压和改造工艺
等手段来提高渗透率,从而增加煤层气井的产能。
沁南煤储层的地质构造也对煤层气井产能有一定影响。
沁南地区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存在着断裂、褶皱等构造,这些构造对煤层气的储集和运移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研究
表明,断裂带和褶皱带往往是煤层气富集的优势区域,这些构造可以增加煤层气的聚集程度,从而提高煤层气井的产能。
沁南煤储层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产能影响重大。
厚度、含气性、渗透率和地质构造等
因素对煤层气井产能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和研究这些地质条件,可以为沁南地区煤层气井
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煤层气储层变形机理及对渗流能力的影响研究李相臣;康毅力;罗平亚【摘要】煤层气储层具有双重孔隙系统,渗透率主要受裂缝控制;煤的吸附特性会引起基质收缩或膨胀,从而使煤层气储层不同于常规油气储层.所以,系统地分析储层变形对渗透率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文中将储层变形分为裂缝体积变化引起的变形、基块弹性压缩引起的变形和基质收缩/膨胀引起的变形三类,探讨了影响储层变形的各主要因素.利用室内实验手段,指出了变形发生的可能性及相应条件下的表现.基于实验研究,建立了储层变形与渗透率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本文对储层变形的深入研究,对制定合理的煤层气开发方案和生产措施十分有益.【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09(018)003【总页数】4页(P99-102)【关键词】煤层气;变形;机理;渗透率;应力敏感【作者】李相臣;康毅力;罗平亚【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2+51煤层气是近20年来崛起的优质洁净新能源,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中国不仅是煤炭资源大国,而且煤层气资源也极为丰富,我国政府和有关工业部门高度重视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煤层气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我国煤层普遍渗透率低,煤层气的解吸、扩散、渗流运移过程相互制约;且在这三个过程中,储层将产生不同类型的变形,而储层变形又影响各过程的进行,严重影响煤层气的经济开采。
本文探讨了煤层气储层变形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现有实验手段,逐一证明了发生各种变形的可能性及相应条件下的表现,并对储层变形与渗透率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1.1 储层变形分类根据作为储集层煤岩的性质,其储层变形主要分为三类:裂缝体积变化引起的变形、基块弹性压缩引起的变形和基质收缩/膨胀引起的变形。
一、名词解释(6个,每个5分,共30分)1、煤层气:煤层气是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与煤炭共伴生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主要气体组分为甲烷(CH4),是地史时期煤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生烃产物。
2、煤矿瓦斯:在煤炭工业界通常将涌入煤矿巷道内的煤层气称之为煤矿瓦斯,其气体组分除煤层气组分外,还有煤矿巷道内气体的成分,如氮气、二氧化碳等空气组分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采矿活动所产生的气体组分。
3、煤:由高等植物、浮游生物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结构非常复杂且不均一。
4、煤层:自然界中由植物遗体转变而来沉积成层的可燃矿产,由有机质和混入的矿物质所组成。
5、煤储层:鉴于煤层是煤层气的载体,煤层气界将煤层称之为“煤储层”(即煤层气储层),以示与煤层、常规油气储层的概念区别。
6、成煤物质:由于聚煤条件的不同,沉积了不同的成煤物质,主要包括包括包括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的稳定组分和浮游生物等。
7、聚煤作用:聚煤作用是古气候、古植物、古地理和古构造诸因素综合作用由高等植物及浮游生物经过复杂物理化学变化聚集成煤的过程。
8、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又叫煤的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
它包括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产率以及固定碳四个项目,用作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
9、割理:割理是内生裂隙,与构造作用形成的外生裂隙相对应,是煤化过程中失水及烃类产生,煤基质收缩引起张力及高流体压力引起,通常分为两组,面割理和端割理,互相垂直,且垂直于层面方向。
10、面割理:割理中延伸距离较长、范围较大的一组,受最大主应力控制。
11、端割理:延伸范围局限于面割理之间,受最小主应力控制。
12、Klinkenberg效应:在多孔介质中,气体分子就与通道壁相互作用(碰撞),从而造成气体分子沿孔隙表面滑移,增加了分子流速,这一现象称为分子滑移现象。
这种有气体分子和固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称为Klinkenberg效应。
13、含气量:单位重量煤中所含煤层气的体积,单位:m3/t。
第18卷第2期 2021年4月中国煤层气CHINA COALBED METHANEVol. 18 No.4April.2021i斤疆和什把洛盖盆地西山意组媒层气资源赋j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张娜1王刚1舒坤2杨曙光1(I.新疆煤田地质局煤层气研究开发中心,新疆830091;2.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839009)摘要:根据新疆和什托洛盖盆地地质勘查和煤层气勘查成果资料,对盆地西山窑组煤层气赋存 地质条件和储层物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储层特征、煤层埋深是影响煤层气含气性和赋存最重要 的因素,加之水文和储集性能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使盆地煤层气赋集形成差异。
通过此研究为 和什托洛盖盆地煤层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和什托洛盖盆地煤层气赋存特征影响因素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BM Resources of Xishanyao Formation in Heshituoluogai Basin of XinjiangZHANG Na' , WANG Gang1, SHU Kun2, YANG Shuguang1(1. CBM R&D Center on Xinjiang Coal Geological Bureau, Xinjiang 830091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Turpan-Hami Oilfield, Xinjiang 839009)Abstract: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CBM exploration results in Heshituoluogai Basin of Xinjiang,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BM in Xishanyao Formation of the Basin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depth of coal seam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gas hearing property and occurrence of CBM.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hydrology and reservoir performance make the CBM accumulation difference in the Basin. This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geolog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BM in Heshituoluogai Basin.Keywords:Heshituoluogai basin;CBM;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 factor1地质概况和什托洛盖盆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为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盆地南临扎伊尔山和哈拉阿拉特山,北临谢米斯台 山和阿尔加提山。
沁南煤储层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煤层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沁南煤矿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煤层气勘探和开发区域之一。
煤层气井的产能受到煤储层地质条件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沁南煤矿煤储层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
一、煤储层厚度与产能的关系煤储层厚度是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煤储层厚度越大,储层中可供孔隙储存气体的空间就越大,煤层气井的单井产能也就越高。
以沁南煤矿为例,煤储层分为顶板煤、中部煤和底板煤,其中顶板煤厚度一般在0.5~2.5m,中部煤厚度在5~12m,底板煤厚度在3~4m。
根据实测数据,中部煤层厚度越大,煤层气井的产能也就越高。
因此,在勘探和开发中,应重点关注中部煤层的勘探和开发。
煤储层渗透率是煤层气井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煤储层渗透率越大,井底产气压力越高,井中气体流动阻力越小,煤层气井的单井产能也就越高。
沁南煤矿底板煤孔隙度普遍较低,但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因此底板煤层更适合进行井底压力开采。
但是,由于煤储层的非均质性较高,渗透率容易出现区域性差异,因此需要在勘探和开发中,制定合理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基础地质参数评价体系和勘探技术方案。
除了孔隙度、厚度和渗透率等基础地质条件外,煤储层的构造和地质条件也是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重要因素。
地层构造包括层位、倾角、断层等,它们对煤层气井的产能具有重要影响。
煤层气勘探中,需要精细地勘探煤储层的构造和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勘探和开发技术路线。
同时,地质条件的不同也会影响地面设备、井下管柱及其运转工艺、井壁完整性、气体采出率等诸多方面。
综上所述,沁南煤储层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是综合的、复杂的。
在勘探和开发中,需要对煤储层的基础形态、地质构造、物性特征等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合理的勘探和开发方案,以提高煤层气井的产能和开采效率。
沁南煤储层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煤层气是一种以煤层为储层、煤为主要气源的天然气资源。
煤层气井的产能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从井中产出的煤层气量,是评价煤层气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
而煤层气井的产能受到油气地质条件的制约,其中煤储层地质条件是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煤储层的孔隙结构、气水运移能力、瓦斯组分和煤层构造等方面分析煤储层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
煤储层的孔隙结构对煤层气井产能有着重要影响。
煤层内主要存在着孔隙和裂缝两种空隙类型,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储存空间,而裂缝则是煤层气的主要运移通道。
煤层气的产能与孔隙结构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密切相关。
孔隙度是指煤层中有效孔隙的比例,孔隙度越大,储存煤层气的空间越大,煤层气井产能越高。
渗透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中气体通过煤层的能力,渗透率越大,煤层气的运移能力越强,煤层气井产能也越高。
要提高煤层气井的产能,应优化孔隙结构,增加有效孔隙的数量和大小,并提高渗透率,降低气体运移的阻力。
煤储层的气水运移能力对煤层气井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
煤层气的形成与煤的成熟度和气水运移过程密切相关。
随着煤的成熟度的增加,煤中的气体释放速率增加,从而提高煤层气的产能。
煤层中的水对煤层气的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
水对煤层气的储存和运移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当水饱和度过高时,煤层气井的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煤层气的产能与煤的成熟度以及煤层中水的含量和饱和度密切相关。
煤层气的产能可通过减少煤层中的水含量和饱和度来提高。
煤层气的产能还受到瓦斯组分的影响。
煤层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其次为乙烷、丙烷等。
不同煤层中甲烷含量的差异也会导致煤层气井产能的差异。
一般来说,煤层中甲烷含量高的,煤层气井产能也会较高。
在开采煤层气时,应选择甲烷含量高的煤层进行开发,这样可以提高煤层气井的产能。
煤层构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煤层的构造特征决定了煤层气的分布和运移状态。
创新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32我国煤层普遍具有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储层压力的“三低”特点,当气体在低渗多孔隙介质中低速渗流时,气体渗流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具有“滑脱效应”。
滑脱效应是气体在低渗多孔介质中流动时产生的一种分子滑移现象。
其本质是由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和流体通道在一个数量级上,气体分子就与通道壁相互碰撞,从而造成气体分子沿孔隙表面滑移,在宏观上表现为气体在孔道固壁面上具有非零速度,气测渗透率大于液体渗透率。
滑脱效应作为影响低渗储层渗透率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理论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低渗天然气藏的滑脱效应,但对于低渗煤层气藏的气体滑脱效应研究较少,由于煤层气和天然气的赋存介质的力学特性不同,煤层气低渗规律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低渗煤层气藏的开发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
本文涉及对象以煤层气藏为主,低渗天然气藏为辅,对我国滑脱效应影响因素研究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 滑脱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述评1.1 水饱和度对滑脱效应的影响由于地面钻井压裂技术开发煤层气过程中,钻井开采带来的钻井液、完井液及酸化、压裂液等外来流体侵入储层后,导致储层的水饱和度增加,储层渗透率降低,致使滑脱效应对渗透率的影响显著,气体运移规律复杂,出现抽采困难等问题。
故水饱和度是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影响滑脱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研究结论存在争论。
水饱和度对滑脱效应的影响首先是在低渗天然气藏中提出的。
Rose、Fu lt o n、R u s h i n g 等人先后通过砂岩岩心实验,得到在一定的束缚水饱和度下,滑脱效应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结论[1];但K e w e n Li、李宁等人却得到了与前人相反的结论,即气体滑脱因子b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并随气体固有有效渗透率的减小而增加[2]。
随后我国学者对低渗透煤储集层煤样进行实验时,得出滑脱在低围压(2~6 M P a )条件下,滑脱系数b 随着水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高围压(8~10 M Pa)条件下,滑脱系数b 随着水饱和度的增大而降低,且上述关系为满足一次线性拟合关系[3]。
关于煤层气井产气量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煤层气产气量与煤储层解吸压力、原始地层压力、压裂液返排率以及压裂情况等密切相关,同时排采制度对煤层气产气量也有显著影响。
受煤层气开发时间、规模、地质条件、完井方式、排采方式与工作制度等方面的影响,煤层气井的生产效果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别。
本文立足于地质条件、项目条件与排采条件等层面,针对此区块煤层气井形成气体数量的管控条件展开探究,并且基于实验数据对煤层气井产气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可为其他区块煤层气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煤层气井;产气量;影响因素引言研究当前该区煤层气井的生产特征是后期大范围开发的基础,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煤层气井的生产潜力、提高煤层气田的开发效益,明确工区煤层气井产能的主控因素成为关键所在。
1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煤储层的储集性能、渗透率和吸附解吸受多方面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井之间的地质、工程,以及后期排采等方面的差异,总结分析认为影响煤层气井产能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1.1解吸压力临界解吸压力是煤层气开始解吸时的地层压力,解吸压力越高,随着地层压力降低,煤层气解吸的时间越早,有效解吸面积越大,产量越高。
临界解吸压力与平均日产气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小试验井组区块东南部解吸压力明显较高,产气量较高。
1.2产液量产液量主要与地层供液能力相关。
目前的开采技术都是通过对煤层水的大量抽排,降低地层压力,从而使煤层解吸渗流。
当地层供液能力强,地层压力难以下降,煤层气解吸困难。
含水较弱的地层,煤层水补给困难,储层压力随着排采水的采出而降低,从而利于煤层气解吸。
1.3渗透率渗透率是控制气井产气量的最本质因素,它决定煤层气是否能从储层中成功采出。
在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储层渗透率会随着有效应力、流速、支撑剂嵌入深度和铺砂浓度等因素的改变发生动态变化。
引起这种变化主要包含两个因素:应力敏感性、煤基质收缩性。
一方面随着裂缝中的水排出,裂缝中流体承担的压力减小,而上覆地层压力不变,有效应力增加,使煤储层受到收缩,发生强烈的应力敏感,导致渗透率下降;另一方面煤层气的解吸产出使得煤基质收缩,煤裂隙空间扩大,渗透率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