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61.75 KB
- 文档页数:10
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研究王臣君;杜敬国;梁英华【摘要】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是煤层气开发生产的关键参数之一.在深入分析煤层气的解吸过程和煤储层孔隙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与煤层气储层渗透率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大量水排出后会形成大量与裂隙相连的孔隙,对煤层气的渗透率造成重要的影响;煤层的成熟度不仅对煤层气储层的孔隙结构造成影响,同时对孔隙表面的粗糙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克林伯格效应对煤层气储层的渗透率影响可以不在研究范围内;甲烷的溶解度随无机质离子的含量增大呈现一种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The permeability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is one of the key parameters of coalbed methane exploitation and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desorption process of coalbed methane and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eservoirs, systematical analysis was made in this paper on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charge of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would form a large number of pores connected with fractures, which would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bed methane;the maturity of coal seam not only affected the pore structure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but also the pore surface roughness; the influence of Klinkenberg effect on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could be neglected; the solubility of methane showed a trend of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organic ion content.【期刊名称】《矿业安全与环保》【年(卷),期】2017(044)006【总页数】6页(P83-87,91)【关键词】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复合解吸;溶解度【作者】王臣君;杜敬国;梁英华【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611;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2面对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国家相关部门对煤层气提出了更大的指导规划和更积极的财政补贴政策,使得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又进入一次新的发展时期。
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摘要: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而且我国煤层气储量丰富,因此其开采利用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常规天然气需求的压力。
煤储层的渗透率是煤岩渗透流体能力大小的度量,它的大小直接制约着煤层气的勘探选区及煤层气的开采等问题。
因此掌握煤储层渗透率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对于指导煤层气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从裂隙系统、煤变质程度、应力及当前其他领域的技术对渗透率的研究的理论、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对煤储层渗透率的预测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rich in the CBM which is a new resource. So the development of CBM can lighten our pressure for the requirement of conventional gas.The permeability of the coal reservoir is a measure of fluid 's osmosis permeability, restricting the exploration area and mining of CBM. Therefore, controlling the method of mining and the effect factoring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mining .This article is summarized from fracture system,the degree of coal metamorphism, stress for the theory, matters and so on of permeability 's study which is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 of others ,having a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ermeabilityprediction. 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影响因素1、引言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常常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在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1]。
沁水盆地煤储层渗透率实验和模拟研究郑贵强;凌标灿;朱雪征;杨德方【摘要】作为中国煤储层开发的一个关键参数,割理的可压缩性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在本次研究中,从山西省沁水盆地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煤样,并对这些煤样进行了包括He,N2,CH4和CO2四种气体在不同有效应力和温度下的实验研究.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兰氏常数并绘制出了兰氏曲线,并且也分别绘制了吸附和渗透率的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有效应力对煤储层的渗透率有重要的影响.在恒温35℃下,对于同一孔隙压力下的四种不同气体,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渗透率是降低的.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拟合数据计算出了割理的压缩系数.计算结果显示:对于四种测试气体,在恒温35℃下,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加,割理的压缩系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此外,随着温度的增加,割理的压缩系数仅仅略微地增长.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资料研究,有效应力被认为是影响割理压缩性的重要参数.【期刊名称】《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11)002【总页数】7页(P67-73)【关键词】中国煤;渗透率;割理压缩率;有效应力;温度【作者】郑贵强;凌标灿;朱雪征;杨德方【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2+.50 引言中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然而,因为中国煤储层的“三低”特征,即低储层压力、低渗透率和低饱和度,使得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中国煤层气的产能一直比较低。
渗透率是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关键参数之一,而割理的压缩率对渗透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割理的可压缩性随着不同有效应力和温度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实验室测得的数据可以转化为原位数据,因而对于现场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3]。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页岩储层评价及其影响因素陈晶;黄文辉;陈燕萍;陆小霞【摘要】以沁水盆地中部及南部的煤系地层的泥页岩取芯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了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两套主力产气层位,分别从烃源岩、岩石学性质、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沁水盆地泥页岩样品生烃潜力较好,样品总有机碳含量在厚层泥岩发育段具有较高值,有机质成熟度指标R0在1.33%~2.17%,已达到生气窗,有机质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有机质类型均为Ⅰ型干酪根;全岩分析表明,泥页岩样品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多数在40%以上;黏土矿物主要以伊/蒙混层矿物及高岭石为主,绿泥石及伊利石含量次之;经扫描电镜观察,泥页岩中矿物溶孔、粒间孔及微裂隙较为发育;孔隙度分布于0.7%~3.8%,略低于北美页岩,渗透率在0.002 8×10-15 ~0.127 3×10-15 m2,与北美页岩无太大差异;黏土矿物中高岭石及伊利石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其中前者对孔渗发育具有建设作用,而后者含量越多对储层物性影响越不利.各项有机地球化学参数表明沁水盆地泥页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适中,较高的脆性矿物含量有利于页岩气的后期储层压裂改造.%Based on the coring samples of shales in the center and south of Qinshui Basin,this study focuses on Taiyuan formation in Carboniferous system and Shanxi formation in Permian system which are the main gas production layers and analyses on the aspects including source rocks,petrology characteristics,reservoir propert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hale samples has good hydrocarbon generating potential and the high content of TOC is found in the areas with thick shale.As one of the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indexes,R0 is between 1.33%-2.17%,which reaches the threshold of gas generation.Theorganic matter types are all type Ⅰ kerogen.Whole rock analysis shows that shale samples has a high content of brittle minerals,and most of the content of which is more than 40%.The illite/smectite mixed layers and kaolinite contains the highest content of clay minerals,next is chlorite and illite.According to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hale develops mineral dissolution pores,intergranular pore,and microfractures.The porosity is between 0.7%-3.8%,which is little lower than that in North American shale,and the permeability is between 0.002 8× 10-15-0.1273×10-15 m2,which has no much difference with that of North American shale.It is the kaolinite and illite in the clay minerals which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The kaolinite plays a construc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While the higher content of illite is,the worse the effect on reservoir is.The parameters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show that the shale in Qinshui Basin has high hydrocarbon potential.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is well and the high content brittle minerals in it are favorable to the shale reservoir fracturing treatment.【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7(042)0z1【总页数】10页(P215-224)【关键词】沁水盆地;页岩气;烃源岩;储层物性;黏土矿物【作者】陈晶;黄文辉;陈燕萍;陆小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及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及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及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河南郑州4570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及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北京1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沁水盆地位于中国中北部地区,作为中国主要的含煤盆地之一,该区煤层气已经开发了数十年,但其他非常规油气的勘探程度较低。
1 引言页岩气独特的赋存状态,“连续成藏”的聚集模式,区别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特征以及评价内容等,决定了页岩储层研究的特殊性。
目前,国内外对页岩储层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方海相页岩,而对华北地区广泛发育的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特征尚缺乏系统评级。
本文笔者通过地球化学分析、X 射线衍射(XRD)、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压汞实验和低温液氮吸附等多种实验分析方法,对沁水盆地古县区块煤系泥页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为下一步煤系页岩气的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2 地质背景古县区块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沁水盆地安泽-沁水预测区的西北部,沁源-武乡预测区的西南部,面积约1719.42 2km ,以往未进行过煤层气和页岩气的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本区块东南边界与三个煤层气矿业权区块边界相接,自北向南依次为中联煤层气沁源区块、中石油沁南区块和马必区块。
3 泥页岩发育特征储层厚度是页岩气藏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厚度越大,页岩气富集程度越高。
沁水盆地是华北克拉通内的海陆交互相盆地,石炭-二叠系地层在盆地内广泛分布,保存完整,厚度较为稳定。
在海陆交互相煤系中,多为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分布连续性好的厚层页岩则比较少见。
由于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的不稳定,页岩在垂向上常与砂岩和粉砂岩互层,而沁水盆地页岩发育较好的地区体系总厚最大值在30m 左右。
根据研究区内各个钻孔统计的页岩与粉砂岩厚度考虑不同层段页岩系统中各类岩性的有机质丰度,确定出Y1(2煤顶-K 底)、Y2(K 砂顶-K7底)、Y3(K 砂顶-10煤底)三套851目标页岩层。
Y1层段一般厚度在6-30m 之间,Y2层段在18-30m 之间,Y3层段在6-24m 之间。
总之,本区煤系页岩整体累计厚度较大,多在100m 以上,而单层厚度较小,一般小于30m,通常与煤层和致密砂岩甚至灰岩互层。
泥页岩的埋深也是控制页岩气富集与成藏的关键因素。
了解页岩层的埋深条件对分析页岩气的储存条件有很重要的意义。
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摘要:煤储层渗透率对研究煤层气的产出及运移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理清其影响因素对于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率、寻找有利勘探区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该文从裂隙系统、构造应力、煤岩类型、煤变质程度、煤体结构、温度、有效应力、基质的收缩效应、层理等方面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结论。
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影响因素综述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2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富集在煤储层中的一种“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储量居于世界前列,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
渗透率是煤层气开发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煤层气的产出能力,同时煤层气渗透率对研究煤层气的赋存、压力分布、解吸排放及运移规律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煤储层渗透率主要受裂隙系统的发育程度、基质显微结构等内部因素以及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笔者在系统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煤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这对于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率、寻找有利勘探区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1 煤储层渗透率的控制因素1.1 裂隙系统煤储层的裂隙系统一般分为内生裂隙(割理)和外生裂隙、继承性裂隙三部分。
裂隙系统是煤层气在煤层中的渗透路径,煤层的渗透性取决于裂隙系统的发育程度和连通程度[1],经前人研究发现,裂隙发育的煤储层与裂缝不发育的煤储层相比,渗透率相差1~2个数量级,且裂隙越发育,连通性越好,越利于流体的渗流,这对煤层气可采性评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煤储层裂缝的形成主要受构造应力、煤岩类型、煤变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1.1.1 构造应力由于煤的低杨氏模量,性软而脆的力学性质,所以外部条件对裂缝的产生及对渗透率的影响是通过煤储层自身形变而实现的,而应力的改变最易引起形变。
有学者认为是古构造应力是控制割理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成煤期后的构造活动是产生煤层构造裂缝的主要因素,构造活动强度的大小对煤储层的渗透性既有建设性作用,也有破坏性作用。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傅雪海;秦勇;李贵中;李田忠;胡超【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01(007)001【摘要】According to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s of down coal mine macrofractur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ranks,and systemically described and measured under scan electron microscop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meability and ground stress/buried depth, fractures, reservoir pressur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authors point out that ground stress/buried depth is principal-control factor. Under the same buried depth other factors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 on permeability.%通过对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井下煤层宏观裂隙的观测和统计,将其按大小和形态特征划分为4级,并在扫描电镜下对显微裂隙进行了系统描述和测量。
在分析渗透率与地应力、埋深、裂隙、储层压力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影响本区煤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是地应力和埋深,在埋深相似的条件下,其他因素对渗透率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8页(P45-52)【作者】傅雪海;秦勇;李贵中;李田忠;胡超【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相关文献】1.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煤储层产出水氢氧同位素特征 [J], 时伟;唐书恒;李忠城;张松航2.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储层渗透率主控因素分析 [J], 傅雪海;秦勇;李贵中3.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煤储层产出水的化学特征 [J], 时伟;唐书恒;李忠城;张松航4.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储层渗透率与孔裂隙发育的耦合分析 [J], 尚建华;刘会虎;桑树勋;徐宏杰5.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储层渗透率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 [J], 傅雪海;秦勇;姜波;王文峰;李贵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赋存环境条件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孟召平;任华鑫;禹艺娜;杨宇;王宇乾;阿古泽仁【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24(49)1【摘要】煤层气赋存与产出受控于煤储层地应力、压力和地温等赋存环境条件,正确分析煤储层赋存环境条件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是煤层气有效开发所关注的关键问题。
采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63个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煤储层地应力、压力和温度条件,揭示了煤储层应力、压力和温度随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和煤储层压力之间关系模型。
采用三轴渗流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应力、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煤层气渗流试验研究,揭示了不同温度、应力和压力条件下煤样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其控制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分别为6.62~42.06和3.30~26.40 MPa,其梯度分别为1.20~5.26和0.99~2.95 MPa/hm;煤储层压力及其梯度分别为0.99~12.63 MPa 和0.23~1.18 MPa/hm;煤储层温度及其梯度为19.36~38.84℃和1.98℃/hm;且煤储层应力、压力和温度均随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的规律。
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煤储层渗透率不断降低,在初始加压阶段,渗透率下降幅度较大,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下降幅度变缓。
在相同的应力条件下,温度的增加使得煤样渗透率不断降低,渗透率的下降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随着有效应力和温度的增加,煤储层渗透率按负指数函数规律降低。
随着孔隙压力的降低,有效应力增加,煤储层渗透率不断降低。
在初始降压阶段,煤储层渗透率急剧下降,随着孔隙压力的降低,渗透率下降速率逐渐变缓;当孔隙压力小于0.6 MPa后,煤储层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降低而升高。
在高孔隙压力条件下,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呈负指数函数降低,在低孔隙压力条件下,煤储层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降低。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储层渗透率与应力、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揭示了煤储层渗透率随应力、压力和温度应力的增加按负指数函数降低的规律和控制机理。
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摘要:煤储层渗透率对研究煤层气的产出及运移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理清其影响因素对于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率、寻找有利勘探区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该文从裂隙系统、构造应力、煤岩类型、煤变质程度、煤体结构、温度、有效应力、基质的收缩效应、层理等方面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结论。
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影响因素综述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富集在煤储层中的一种“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储量居于世界前列,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
渗透率是煤层气开发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煤层气的产出能力,同时煤层气渗透率对研究煤层气的赋存、压力分布、解吸排放及运移规律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煤储层渗透率主要受裂隙系统的发育程度、基质显微结构等内部因素以及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笔者在系统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煤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这对于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率、寻找有利勘探区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1 煤储层渗透率的控制因素1.1 裂隙系统煤储层的裂隙系统一般分为内生裂隙(割理)和外生裂隙、继承性裂隙三部分。
裂隙系统是煤层气在煤层中的渗透路径,煤层的渗透性取决于裂隙系统的发育程度和连通程度[1],经前人研究发现,裂隙发育的煤储层与裂缝不发育的煤储层相比,渗透率相差1~2个数量级,且裂隙越发育,连通性越好,越利于流体的渗流,这对煤层气可采性评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煤储层裂缝的形成主要受构造应力、煤岩类型、煤变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1.1.1 构造应力由于煤的低杨氏模量,性软而脆的力学性质,所以外部条件对裂缝的产生及对渗透率的影响是通过煤储层自身形变而实现的,而应力的改变最易引起形变。
有学者认为是古构造应力是控制割理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成煤期后的构造活动是产生煤层构造裂缝的主要因素,构造活动强度的大小对煤储层的渗透性既有建设性作用,也有破坏性作用。
适度的断裂和褶皱等构造作用可以增加煤层的割理密度,提高渗透率,所以构造裂缝发育地带可以是高渗透煤层发育带[2]。
[收稿日期]20092082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8ZX050362001)。
[作者简介]汪伟英(19592),女,1982年大学毕业,硕士,教授,现主要从事石油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煤层气储层渗透率特征研究 汪伟英,汪亚蓉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邹来方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研究院,北京100000) 石惠宁 (华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摘要]采用煤岩渗流试验装置,研究了煤层气储层中气体的渗流规律,以及气体滑脱效应、有效应力对煤岩渗透率的影响。
从理论上研究了煤岩孔隙系统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煤岩特殊的双重孔隙介质特征,有效应力对渗透率影响非常严重。
岩石总有效应力增大,煤岩渗透率下降。
而卸压时渗透率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造成渗透率的损失。
[关键词]煤层气;有效应力;渗透率;滑脱效应[中图分类号]TE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09)0620127202渗透率是煤岩渗透流体能力大小的度量,它是煤层气甲烷开采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参数,也是最复杂且难以确定的参数。
由于煤具有较软、低弹性模量的力学性质,在钻井或开采中外界条件的改变可对其产生强烈的影响。
笔者利用山西沁水郑庄煤层气储层天然煤样,进行系统室内试验,研究了煤岩渗透率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为合理设计煤层气储层钻完井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煤层气储层的孔隙系统特征煤的孔隙结构分基质孔隙和裂缝孔隙,从而构成煤的双重孔隙系统。
煤有许多裂缝将煤体切割成许多小块体(称基质块体或基岩块体)。
把煤中裂缝称为割理(煤裂隙)是英国采矿业的习惯。
煤的割理(微裂缝)由面割理和端割理组成,面割理可长达几百米,端割理仅发育在两条面割理之间,纵横交错的割理构成了甲烷气的渗流通道[1]。
渗透率是煤层气甲烷开采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参数。
煤基质的渗透率极低,一般可不考虑,通常所说的煤层渗透率是指煤层割理渗透率。
山西沁水煤田煤层渗透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摘要] 渗透率作为评价煤层气储层储气能力的重要的参数,煤体结构、孔裂隙发育程度、原岩应力对其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沁水煤田中三个井煤层扩散系数的分析,得出本区煤体的渗透性差异较大,但整体上3号煤层的渗透率大于15号煤层的渗透率。
[关键字] 沁水煤田渗透率扩散系数煤层气又称为瓦斯,是在煤的形成过程中伴生且储存于煤体中的一种气体,甲烷是其主要成分[1,3]。
煤层气是一种无污染、燃烧热值高的洁净能源,可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3,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煤层气已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重视。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及利用能够缓解目前能源紧张的矛盾,解决目前由于采煤过程中大量煤矿瓦斯排放到大气中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够减少煤矿井下瓦斯突发引起的事故。
沁水煤田是我国煤层气最重要的富集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含气量高、甲烷浓度大、理论含气饱和度高和资源丰度大的总体特点。
这是我国煤层气开发的重点,所以说对沁水煤田樊庄勘探区煤储层渗透性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1 研究区域所处位置樊庄勘探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85km。
行政区划隶属沁水县端氏、樊庄、胡底、固县;高平市杜寨、野川、原村、马村、东周;晋城市大阳、下村等乡镇。
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9′29”-112°46′23”;北纬35°39′59”-35°50′00”。
勘探区南北长18.53-19.96km,东西宽16.37-19.27km,面积319.16km2。
2 渗透性及其影响因素2.1 渗透性储集层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压力差下,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渗透率是评价渗透性能的重要指标。
煤层渗透率一般很低,通常小于1×10-3μm2;且渗透率具有各向异性,主要是由于煤体在形成过程中所受的构造应力方向不同所造成的,一般面割理方向的渗透率比端割理方向大。
2.2 渗透率参数渗透率作为衡量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评价煤层气储层储气能力的重要的参数,也是决定煤层气产量高低的关键性因素。
沁南煤储层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沁南煤矿位于山西省沁水盆地,是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沁南煤层具有独特的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储层的形成和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地层结构、岩性特征、裂缝分布等方面探讨沁南煤储层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
一、地层结构沁南煤矿地处北华老褶皱中的褶皱凹陷带,地层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煤系地层。
在该地区的构造地层上,除了出露的泥页岩地层外,主要还有煤层、砂岩、灰岩、页岩等。
地层中存在着不同的煤层,煤层与煤层之间有着不同的产烃能力、渗透率和孔隙度。
地层的特殊构造使得煤层气的产能受到了地层的制约,对于煤层气的开发与产出至关重要。
在沁南煤矿区内,地层结构的特殊性对煤层气的产能有着直接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开采技术和方法。
二、岩性特征沁南煤矿区的煤层主要有石煤和泥煤两种类型,岩性特征复杂多样。
石煤贫有机质,含量较低,而泥煤富有机质,含量较高。
这两种类型的煤层有着不同的孔隙结构和渗透能力,产煤瓦斯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
泥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高,能力大,产煤瓦斯的能力较为突出,而石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低,产煤瓦斯的能力相对较弱。
岩性特征对煤层气的产能影响极大,需要根据不同的岩性特征采取相应的开采技术,提高煤层气的产能。
三、裂缝分布在沁南煤矿地区,煤层中还存在多种类型的裂缝,裂缝的分布对煤层气的储集和产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裂缝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分布和结构对煤层气的开采有很大的影响。
在裂缝发育的区域,煤层气的储集能力和产煤能力会显著提高,因此裂缝的分布情况对于煤层气的产能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通过对裂缝分布的研究,确定煤层气的开采方法和技术,提高煤层气的产能。
沁南煤储层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地层结构、岩性特征、裂缝分布等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开采技术和方法,提高煤层气的产能。
只有充分了解并合理利用地质条件,才能更好地发挥煤层气资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