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05章 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题解

第05章 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题解

第05章 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题解
第05章 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题解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自 测 题

一、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测试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幅值与相位的变化,可以得到它的频率响应,条件是 。

A.输入电压幅值不变,改变频率

B.输入电压频率不变,改变幅值

C.输入电压的幅值与频率同时变化

(2)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而低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 A.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

B.半导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

C.半导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D.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

(3)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 L 或f H 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 。

A.0.5倍

B.0.7倍

C.0.9倍 即增益下降 。

A.3dB

B.4dB

C.5dB

(4)对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当f = f L 时,o U 与i

U 相位关系是 。 A.+45?

B.-90?

C.-135?

当f = f H 时,o U 与i

U 的相位关系是 。 A.-45? B.-135? C.-225? 解:(1)A (2)B ,A (3)B A (4)C C

二、电路如图T5.2所示。已知:V C C =12V ;晶体管的C μ=4pF ,f T =

50MHz ,'bb r =100Ω, 0=80。试求解:

(1)中频电压放大倍数sm

u A ; (2)'

C ;

(3)f H 和f L ;

(4)画出波特图。

图T5.2

解:(1)静态及动态的分析估算:

∥178

)(

mA/V

2.69k 27.1k 27.1k 17.1mV

26)

1(V 3mA 8.1)1(A

μ 6.22c m be

e b'i s i

sm

T

EQ m b be i e b'bb'be EQ

e b'c CQ CC CEQ BQ EQ b

BEQ

CC BQ

R g r r R R R A U I g R r R r r r I r R I V U I I R U V I u

(2)估算'

C :

pF

1602)1(pF

214π2)

(π2

μc m '

μT

e b'0

μπe b'0

T

C R g C C C f r C C C r f

(3)求解上限、下限截止频率:

Hz

14)π(21

kHz 175π21

567)()(i s L '

π

H s b b'e b'b s b b'e b'

C

R R f RC f R r r R R r r R ∥∥∥

(4)在中频段的增益为

dB 45lg 20sm

u A 频率特性曲线如解图T5.2所示。

解图T5.2

三、 已知某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如图T5.3所示,填空:

(1)电路的中频电压增益20lg|m u A |= dB ,m

u A = 。

(2)电路的下限频率f L ≈ Hz ,上限

频率f H ≈ kHz.

(3)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u

A = 。

图T5.3

解:(1)20 lg|Am| = 60 dB, |Am| = 103 (2)f L = 10Hz, f H = 10KHz (3)全频段电压放大倍数表达式:

A =)

10

j 1)(10j 1)(10j 1(j 100)10j 1)(10j 1)(j 101(1054543f f f f f f f 或

说明:该放大电路的中频放大倍数可能为“+”,也可能为“-”。

习 题

5.1 在图P5.1所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bb r 、C μ、C π,R i ≈r b e 。

b e

c b c

c

填空:除要求填写表达式的之外,其余各空填入①增大、②基本不变、③减小。

图P 5.1

(1)在空载情况下,下限频率的表达式f L =

1

be b s )( π21

C r R R ∥ 。

当R s 减小时,f L 将 增大 ; 当带上负载电阻后,f L 将 不变 。

(2)在空载情况下,若b-e 间等效电容为'

C ,

则上限频率的表达式f H =

'

s b bb'e b' )]([ 21

C R R r r ∥∥ ; 当R s 为零时,f H 将 增大 ;

当R b 减小时,g m = I C Q /V T 将 增大 ,'

C 将 增大 ,f H 将 减小 。

(显然I C Q 增大时r b ’e = V T / I B Q

减小较少)

解:(1)f L =

1

be b s )( π21

C r R R ∥ 。①;①。

(2)f H ='

s b bb'e b' )]([ 21

C R R r r ∥∥ ;①;①,①,③。

5.2 已知某电路的波特图如图P5.2所示,试写出u

A 的表达式。

图P 5.2

解: 设电路为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或基本共源放大电路。

55

32

3.2 j 10j (1) (1)(1j ) (1j )

j 10

1010

u

u

f

A A f

f f f

&&或 (10 30/20 = 32)

5.3 已知某共射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如图P5.3所示,试写出u

A 的表达式。

图P 5.3

解:观察波特图可知,中频电压增益为40dB ,即中频放大倍数为-100;

下限截止频率为1Hz 和10Hz ,上限截止频率为250kHz 。故电路u

A 的表达式为

)10

5.2j 1)(10j 1)(j 1(10 )105.2j 1)(j 101)(j 11(100

5

2

5

f

f f f

A f f f A u

u

5.4 已知某电路的幅频特性如图P5.4所示,试问: (1)该电路的耦合方式?

(2)该电路由几级放大电路组成? (3)当f =104Hz 时,附加相移为多少?当f =105时,附加相移又约为多少?

解:(1)因为下限截止频率为0,所以电路为直接耦合电路;

(2)因为在高频段幅频特性为 图P 5.4 -60dB/十倍频,所以电路为三级放大电路;

(3)当f =104Hz 时,φ'=-135o ;当f =105Hz 时,φ'≈-270o 。

5.5 若某电路的幅频特性如图P5.4所示,试写出u

A 的表达式,并近似估算该电路的上限频率f H 。

解:u

A 的表达式和上限频率分别为 kHz 2.531.1 )10

j 1(10'H H 343

f f f A u

-45 o ×3 = -135o -90 o ×3 = -270o

-60 dB / 10 倍频 20 lg|Am| = 60 dB

Am = -103 3dB

9dB

5.6 已知某电路电压放大倍数

)

10

j 1)(

10j 1(j 105f f f

A u

试求解:

(1)m

u A =?f L =?f H =? (2)画出波特图。

解:(1)变换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求出m

u A 、f L 、f H 。

Hz

10Hz 10100)10j 1)(10j 1(10

j

1005H L m

5 f f A f f f

A u u

(2)波特图如解图P5.6所示。

解图P 5.6

5.7 已知两级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105.2

j 110j 15j 1j 20054

f f f f

A u

(1)m

u A =?f L =?f H =? (2)画出波特图。

解:(1)变换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求出m

u A 、f L 、f H 。 Hz

10 Hz 5 10

)105.2j 1)(10j 1)(5j 1(5

j

104H L 3m

5

43 f f A f f f f

A u u

(2)波特图如解图P5.7所示。

解图P 5.7

5.8 电路如图P5.8所示。已知:晶体管的 、'bb r 、C μ均相等,所有电容的容量均相等,静态时所有电路中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I E Q 均相等。定性分析各电路,将结论填入空内。( f L 依次由:Ce 、C 1、C 2决定)

图P 5.8 (1)低频特性最差即下限频率最高的电路是 a ; (2)低频特性最好即下限频率最低的电路是 c ; (3)高频特性最差即上限频率最低的电路是 d ; 解:(1)(a ) (2)(c ) (3)(d )

5.9 在图P5.8(a )所示电路中,若 =100,r b e =1k Ω,C 1=C 2=C e =100μF ,则下限频率f L ≈?

解:由于所有电容容量相同,而C e 所在回路等效电阻最小,所以下限频率决定于C e 所在回路的时间常数。

Hz

80π 21

2011e

L s

be b s be e

RC f R r R R r R R

∥∥

C 1: τL = (Rs + r be ) C 1 C 2: τL = (Rc + R L ) C 2

Rs + r be

Ce: τL = [------------ || Re ] Ce f L 最高(有Ce )

1 +β

f L 最低(只有输出电容) τH = [ (Rs + Rb 1 + r bb ’ ) || r b ’e ] [ C b ’e + (1 +

g m R ’L )C b ’c ] < τH = [ (Rs + r bb ’ ) || r b ’e ] [ C b ’e + (1 + g m R C )C b ’c ]

f H 最低(密勒电容最大)

5.10 在图P5.8(b )所示电路中,若要求C 1与C 2所在回路的时间常数相等,且已知r b e =1k Ω,则C 1:C 2=? 若C 1与C 2所在回路的时间常数均为25ms ,则C 1、C 2各为多少?下限频率f L ≈? 解:(1)求解C 1:C 2

因为 C 1(R s +R i )=C 2(R c +R L ),将电阻值代入上式,求出 C 1 : C 2=5 : 1。 (2)求解C 1、C 2的容量和下限频率

Hz 1021.1Hz 4.6π21

F

μ 5.2μF 5.12L1L L2L1L

c 2i

s 1

f f f f R R C R R C

5.11 在图P5.8(a )所示电路中,若C e 突然开路,则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sm

u A 、f H 和f L 各产生什么变化(是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为什么? 解:sm u A 将减小,因为在同样幅值的i U 作用下,b I 将减小,c

I 随之减小,o

U 必然减小。 f L 减小,因为少了一个影响低频特性的电容。

f H 增大。因为'πC 会因电压放大倍数数值的减小而大大减小,所以虽然'π

C 所在回落的等效电阻有所增大,但时间常数仍会减小很多,故f H 增大。

5.12 在图P5.8(a )所示电路中,若C 1>C e ,C 2>C e , =100,r b e =

R L

o ) Re

Ce 未开路前的f H 由τH 决定:

τH = [ (Rs + r bb ’ ) || r b ’e ] [ C b ’e + (1 + |Am| R ’L ) C b ’c ]

τH = (Rs + r bb ’ ) (1 + |Am | R ’L ) C b ’c ∵ |Am | < |Am| ∴τH ↓ f H ↑

1k Ω,欲使f L =60Hz ,则C e 应选多少微法?

解:下限频率决定于C e 所在回路的时间常数,e

L π21

RC f 。R 为C e 所在

路的等效电阻。

R 和C e 的值分别为: 2011s

be b s be e

R r R R r R R ∥∥

133π21

L

e

Rf C μF

5.13 在图P5.8(d )所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bb r =100Ω,r b e =1k Ω,静态电流I E Q =2mA ,'

C =800pF ;R s =2k Ω,R b =500 k Ω,R C =3.3 k Ω,C =10μF 。

试分别求出电路的f H 、f L ,并画出波特图。 解:(1)求解f L Hz 3.5)

(π21)

(π21be s i s L

r R R R f

(2)求解f H 和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dB 6.37lg 2076

)()(V

/mA 77kHz 316)]([π21

)]([π21k 9.0sm '

L m be s e b''L m be e b'i s i sm

T

EQ m '

πs b b'e b''πs b b b'e b'H b b'be e b'

u u A R g r R r R g r r R R R A U I g C R r r C R R r r f r r r ∥∥∥

其波特图参考解图P5.6。

5.14电路如图P5.14所示,已知C g s =C g d =5pF ,g m =5mS ,C 1=C 2=C S =10μF 。

试求f H 、f L 各约为多少,并写出s

u A 的表达式。

图P 5.14

解:f H 、f L 、s

u A 的表达式分析如下:

)

101.1j 1)(16j 1()16j

(4.12MHz 1.1π21

)π(21pF

72)1(Hz

16π21

4

.12)(6

s

'

gs

s 'gs g s H gd '

L m gs 'gs s

s L '

L m 'L m i

s i sm

f f f

A C R C R R f C R g C C C R f R g R g R R R A u u ∥

5.15在图5.4.7(a )所示电路中,已知R g =2M Ω,R d =R L =10k Ω,C =10μF ;场效应管的C g s =C g d =4pF ,g m = 4mS 。试画出电路的波特图,并标出有关数据。

解:

Hz 904π21

Hz 796.0)π(21

pF

88)1(dB 26lg 20 ,20'

gs

g H L d L gd '

L m gs 'gs m

'L m m

C R f C

R R f C R g C C A R g A u u

其波特图参考解图P5.6。

5.16 已知一个两级放大电路各级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

52

o 25o1110j 150j 1 j 2

10j 14j 1 j 25f f f U U A f f f U U A i u i

u (1)写出该放大电路的表达式;

(2)求出该电路的f L 和f H 各约为多少;

(3)画出该电路的波特图。 解:(1)电压放大电路的表达式

2

52

21

)

10

j 1)(50j 1)(4j 1(50f f f f A A A u u u (2)f L 和f H 分别为:

kHz 3.641021.11

1

Hz

50 H 5

H L f f f , (3)根据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可知,中频电压放大倍数为104,增益为80dB 。波特图如解图P5.16所示。

解图P 5.16

5.17 电路如图P5.17所示。试定性分析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 (1)哪一个电容决定电路的下限频率;

(2)若T 1和T 2静态时发射极电流相等,且'bb r 和'

C 相等,则哪一级的

上限频率低。

解:(1)决定电路下限频率的是C e ,因为它所在回路的等效电阻最小。

(2)'

s C R R R R R 2π1432 ,∥>∥∥因为所在回路的时间常数大于'

π1C 所在回路的时间常数,所以第二级的上限频率低。

5.18 若两级放大电路各级的波特图均如图P5.2所示,试画出整个电路的波特图。

R

2 || R

3 || R

4 + r be2 τL = ( ------------------------ || Re ) Ce

1 +β2

τH1 = [ (Rs || R 1 + r bb ’ ) || r b ’e ] C ’π < τH 2 = [ (R 2 || R 3 || R 4 + r bb ’ ) || r b ’e ] C ’π f H 主要由耦合处决定,因前级输出电阻大、后级输入端有密勒电容。

图P 5.17

解:dB 60lg 20m

u A 。在折线化幅频特性中,频率小于10Hz 时斜率为+40dB/十倍频,频率大于105Hz 时斜率为-40dB/十倍频。在折线化相频特性中,f =10Hz 时相移为+90o ,f =105Hz 时相移为-90o 。波特图如解图P5.18所示。

解图P 5.18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习题 一、选择题 串联谐振电路的 Q 值越高,则 (D ) (A) 电路的选择性越差,电路的通频带越窄 (B) 电路的选择性越差,电路的通频带越宽 (C) 电路的选择性越好,电路的通频带越宽 (D ) 电路的选择性越好,电路的通频带越窄 串联电路谐振时,L 、C 储存能量的总和为 (D ) (A) W = W L + W C = 0 (B) 22 1 LI W W W C L =+= (C) 2 2 1C C L CU W W W =+= (D ) 2C C L CU W W W =+= 3.R L C 串联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D ) A .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流为最大值 B .谐振角频率LC 10= ω C .电阻吸收有功功率最大 D .阻抗的模值为最大 4. RLC 串联电路在0f 时发生谐振。当电源频率增加到02f 时,电路性质呈 (B ) A. 电阻性 B . 电感性 C. 电容性 D. 视电路元件参数而定 5.下面关于RLC 串联谐振电路品质因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品质因数越高,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B. 品质因数高的电路对非谐振频率的电流具有较强的抵制能力 C. 品质因数等于谐振频率与带宽之比 D . 品质因数等于特性感抗电压有效值与特性容抗电压有效值之比 串联谐振电路品质因数Q=100,若U R =10V ,则电源电压Us 、电容两端电压U C 分别为 ( A ) 、1000V B. 1000V 、10V C. 100V 、1000V D. 1000V 、100V 二、判断题

1.图示电路,R << 0L,保持U S 一定,当发生谐振时,电流表的读数最小。 (×)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源输出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均为最大。(×) 3.图示RLC串联电路,S闭合前的谐振频率与品质因数为f0与Q, S闭合后 的谐振频率与品质因数为f 0'与Q ',则 f f' =,Q < Q '。(×) 并联的交流电路中,当改变电路频率出现谐振时,则此时电路端口的阻抗值最小。(×) 4.若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电感增加至原来的4倍(R、C不变),则谐振角频率应变为原来的2倍。(×) 三填空题 1.图示电路,当发生串联谐振时,其谐振频率f 0= ( C M L L) 2 ( 2 1 2 1 + + π )。 2.电感L= 50mH与电容C= 20F并联,其谐振角频率 = ( 1000rad/s );其并联谐振时的阻抗Z = ( )。 串联电路如下图所示,则电路的谐振角频率 = ( 500rad/s ),电路的品质因数Q = ( 100 )。

电路原理第二版 浙大出版社 第2章

2.7 求题2.7图所示各三角形联结网络的等效星形联结网络。 解 题2.7图 )(a Ω=++?= 1530205030501R Ω=++?= 1030205020502R Ω=++?= 630 205020303R )(b 和)(c 的解法类似。 2.8 求题2.8图所示各星形联结网络的等效三角形联结网络。 解

题2.8图 )(a 1 23 Ω=?+?+?= k R 33.53 2 2233212 Ω=?+?+?= k R 82 2 2233223 Ω=?+?+?= k R 82 2 2233231 )(b 和)(c 的解法相同。 2.9 求题2.9 图所示各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 解 )(a 将结点1、2、3上半部分的3个电阻组成的三角形联接等效成星形联接, 由于三

角形的3个电阻值相同,故等效星形的3个电阻值也相同,为: Ω 100 Ω Ω 题2.9图 Ω ? = = =100 3 1 3 2 1 R R R,等效后的电路如右图,故电路的等效电阻为: Ω = + + =100 3 100 ) 3 100 100 ( 2 1 eq R ) (b 解法与) (a相同,将Ω k 21、Ω k 7和Ω k 15三个电阻组成的三角形联接变换成星形,或将Ω k 7、Ω k 15和Ω k 2三个电阻组成的星形联接变换成三角形形,即可得到该电路的等效电阻。 2.10 求题2.10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路模型。 解 (a)

2 12 1R R R R + (b) (c) 2 121R R R R + (d) 题2.11图 2.13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3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比 S u u 0,已知Ω=21R , Ω==132R R 。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一章

答案1.1 解:图示电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a 指向b 。当时间t <2s 时电流从a 流向b,与参考方向相同,电流为正值;当t >2s 时电流从b 流向a ,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为负值。所以电流i 的数学表达式为 2A 2s -3A 2s t i t ? 答案1.2 解:当0=t 时 0(0)(59e )V 4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反,即b 为高电位端,a 为低电位端; 当∞→t 时 ()(59e )V 5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同, 即a 为高电位端,b 为低电位端。 答案1.3 解:(a)元件A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A 消耗的功率为 A A A p u i = 则 A A A 10W 5V 2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b) 元件B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B 消耗的功率为 B B B p u i = 则 B B B 10W 1A 10V p i u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c) 元件C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C 发出的功率为 C C C p u i = 则 C C C 10W 10V 1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答案1.4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③: 42A 3A 0i --=,得42A 3A=5A i =+ 节点④: 348A 0i i --+=,得348A 3A i i =-+= 节点①: 231A 0i i -++=,得231A 4A i i =+= 节点⑤: 123A 8A 0i i -++-=,得123A 8A 1A i i =+-=- 若只求2i ,可做闭合面如图(b)所示,对其列KCL 方程,得 28A-3A+1A-2A 0i -+= 解得 28A 3A 1A 2A 4A i =-+-= 答案1.5 解:如下图所示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 节点②: 411A 2A i i =+=- 节点③: 341A 1A i i =+=- 节点④: 231A 0i i =--=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由KVL 方程得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第11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重点 1. 网络函数 2. 串、并联谐振的概念; 11.1 网络函数 当电路中激励源的频率变化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将跟随频率变化,从而导致电路的工作状态亦跟随频率变化。因此,分析研究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 频率特性:电路和系统的工作状态跟随频率而变化的现象,称为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又称频率响应。 1. 网络函数H (j ω)的定义 在线性正弦稳态网络中,当只有一个独立激励源作用时,网络中某一处的响应(电压或电流)与网络输入之比,称为该响应的网络函数。 ) ()()(ωωωj E j R j H def ??= 2. 网络函数H (j ω)的物理意义 ● 驱动点函数(同一点处的电压电流的函数关系) 激励是电流源,响应是电压 ) j ()j ()j (ωωωI U H &&= 策动点阻抗 激励是电压源,响应是电流 ) j ()j ()j (ωωωU I H &&= 策动点导纳 ● 转移函数(传递函数,不同点处的电流电压关系) a. 激励是电压源 )j ()j ()j (1 2ωωωU I H &&= (转移导纳) ) j ()j ()j (12ωωωU U H &&= (转移电压比) b. 激励是电流源

)j ()j ()j (12ωωωI U H &&= (转移阻抗) ) j ()j ()j (12ωωωI I H &&= (转移电流比) 注意: 1. H(j ω)与网络的结构、参数值有关,与输入、输出变量的类型以及端口对的相互位置有关,与输入、输出幅值无关。因此网络函数是网络性质的一种体现。 2. H(j ω) 是一个复数,它的频率特性分为两个部分: 幅频特性:模与频率的关系 ωω|~)(j |H 相频特性:幅角与频率的关系 ωω?~)(j 3. 网络函数可以用相量法中任一分析求解方法获得。 注意: ● 以网络函数中j ω的最高次方的次数定义网络函数的阶数。 ● 由网络函数能求得网络在任意正弦输入时的端口正弦响应,即有 ) j ()j ()j (ωωωE R H &&= → )j ()j ()j (ωωωE H R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张毅刚主编)课后习题答案.pdf

1.答:系统连接简单:I2C 总线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2-7。I2C 总线系统直接与具有I2C 总 线接口的各种扩展器件(如存储器、I/O 芯片、A/D、D/A、键盘、显示器、日历/ 时钟)连接。I2C 总线对各器件寻址采用纯软件的寻址方法,无需片选线的连接,这样就大大简化了 总线数量,系统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只需两条线。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在标准I2C 普通模式下,数据的传输速率为100kbit/s ,高速模式下可达400kbit/s 。2.答:I2C 总线的起始信 号和终止信号都由主机发出,在起始信号产生后,总线就处于占用状态;在终止信号产生后, 总线就处于空闲状态。由图12-9 见起始信号和终止信号的规定。(1)起始信号(S)。在 SCL线为高电平期间,SDA线由高电平向低电平的变化表示起始信号,只有在起始信号以后, 其他命令才有效。(2)终止信号(P)。在SCL线为高电平期间,SDA线由低电平向高电平 的变化表示终止信号。随着终止信号的出现,所有外部操作都结束。3.答:无论I2C 总 线上的数据传输方向由寻址字节中的数据传输方向位规定:寻址字节器件地址引脚地址 方向位DA3 DA2 DA1 DA0 A2 A1 A0 R/ =1,表示主机接收(读)。R/ =0,表示主机发送(写)。 4.答:单片机对I2C 总线中的器件寻址采用软件寻址,主机在发送完起始信号后,立即发 送寻址字节来寻址被控的从机,寻址字节格式如题 3 所示。7 位从机地址即为“DA3、DA2、DA1、DA0”和“A2、A1、A0”。其中“DA3、DA2、DA1、DA0”为器件地址,是外围器件固 有的地址编码,器件出厂时就已经给定。“A2、A1、A0”为引脚地址,由器件引脚A2、A1、 A0 在电路中接高电平或接地决定(见图12-12)。5.答:I2C 总线数据传送时,传送的字 节数(数据帧)没有限制,每一字节必须为8 位长。数据传送时,先传送最高位,每一个被 传字节后面都须跟 1 位应答位(一帧数据共9 位),如图12-10。I2C 总线在传送每一字节数 据后都须有应答信号A,A 信号在第9 个时钟位上出现, A 信号对应的时钟由主机产生。这 时发方须在该时钟位上使SDA线处于高电平,以便收方在这一位上送出低电平的应答信号A。由于某原因收方不对主机寻址信号应答时,例如接收方正在进行其他处理而无法接收总线上 的数据时,必须释放总线,将数据线置为高电平,而由主机产生一个终止信 号以结束总线的数据传送。当主机接收来自从机的数据时,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字节后, 必须给从机发送一个非应答信号(),使从机释放数据总线,以便主机发送一个终止信号, 从而结束数据的传送。6.答:依照下面的数据传送格式:S 从机地址0 A 数据A/ Sr 从 机地址r 1 A 数据P 依次调用依照上述数据传送格式的12.5.2 小节中的各子程序。 第13 章AT89S51单片机的应用设计与调试参考答案1.答:A.错;B.错;C.对;D.错(最小系统不能直接测量模拟信号)。2.答:用户样机是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的应用 系统,没有对单片机中的程序进行检错调试的手段,也无法发现程序运行中的设计硬件的问 题,也无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如编辑、汇编、调试程序等),因此,必须借助某种开发工具 ---仿真开发系统所提供的开发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 3.答:仿真开发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目前国内大多使用通用机的仿真开发系统。主要由 PC 机、在线仿真器组成,有的还包含有用于程序烧录的编程器,在加上与上述配套的编辑 软件、仿真调试软件,程序烧录软件等。此外还有独立型仿真器。该类仿真器采用模块化 结构,配有不同外设,如外存板、打印机、键盘/ 显示器等,用户可根据需要选用。尤其在 工业现场进行程序仿真调试时,往往没有PC机的支持,这时使用独立型仿真器也可进行仿 真调试工作,只不过要输入机器码,稍显麻烦一些。至于软件仿真开发工具Proteus 软件 是一种完全用软件手段对单片机应用系统进行仿真开发的。软件仿真开发工具与用户样机在 硬件上无任何联系。不能进行用户样机硬件部分的诊断与实时在线仿真。4.答:调试过 程见图13-13,4 个步骤。(1)输入用户源程序:用户使用编辑软件源程序输入到PC机中,并保存在磁盘上。(2)汇编并检查语法错误:在PC 机上,利用汇编程序对用户源 程序进行汇编,直至语法错误全部纠正为止。(3)动态在线调试:对用户的源程序进行

电路原理第二版 浙大出版社 第9章

9.1 题9.1图所示电路已处于稳定状态,在t = 0时开关S 闭合,试求初始值C u (0+)、 L i (0+)、R u (0+)、C i (0+) 、L u (0+)。 + _ u R i L S +_ 6V 1F +_ u C i i C +_u 4Ω1Ω 2Ω 2Ω i 1 题9.1图 解 -=0t V u R 4 14)0(=?=- V u u R C 4)0()0(==-- 0)0(=-C i V u L 0 )0(=- A i L 1 )0(=- +=0t V u u C C 4)0()0(==-+ A i i L L 1 )0()0(==-+ V i R u L R 414)0()0(=?=?=++ V u u u C L R 0)0()0()0(=-++++ 0)0(=+L u 对结点a 写KCL 方程有 0)0()0(2 )0(1=---+++L C C i i u A i C 2 )0(-=+ 9.2 题9.2图所示电路已处于稳定状态,在t = 0时开关S 闭合,试求初始值i (0+)、1i (0+)、u (0+)、C i (0+)。 A +_ u C i C 0.1F + _ u R +_u L 2Ω 4Ω S i L u C 题9.2图 解 A i 2 2 16)0(1=+= - V i u C 4 )0(2)0(1=?=-- 0)0(=-C i

开关S 合上时有 A u i C 5.04 464 ) 0(6)0(=-= -=++ 对b 点写结点电压方程 0)0(2 1)0()2 1211(6=- ++ +-++C b u u 得 V u u C b 42 262 1211)0(2 16)0(=+= ++ + = ++ A u i b 2461 ) 0(6)0(1=-=-= ++ V u u b 4)0()0(==++ 对c 点写KCL 有 A u u i i C b C 5.02 445.02 ) 0()0()0()0(=-+ =-+=++++ 9.12 题9.12图所示电路,开关S 在位置a 时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在 t = 0时开关S 合向位置b ,试求此后的C u (t)、i (t)。 u C 题9.12图 解 此时电路的响应是全响应 V u C 1055 112)0(=?+= - 开关由位置a 合向位置 b 后,零输入响应为 τ t C e t u -='10)( s RC 25 .01.05 555=?+?= =τ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 解: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资料。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2. 如何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结构。 (1)硬件系统是最内层的,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2)系统软件在硬件之外,为用户提供一个基本操作界面。 (3)应用软件在最外层,为用户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系统界面。 通常将硬件系统之外的其余层称为虚拟机。各层次之间关系密切,上层是下层的扩展,下层是上层的基础,各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3. 说明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差别及其联系。 答: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汇编语言是机器语

言的符号表示,高级语言是面向算法的语言。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源程序)处于最高层,必须翻译成汇编语言,再由汇编程序汇编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之后才能被执行。 4. 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 答: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那些能够被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如指令系统、数据类型、寻址技术组成及I/O机理等。计算机组成是指如何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包含对程序员透明的硬件细节,如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连接方法等。 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 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 部件组成; ●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 问; ●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 ●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 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完整版)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11-1 网络函数 11-2 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 11-3 RLC 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11-4 RLC 并联谐振电路 11-5 波特图 11-6 滤波器简介 重点 1. 网络函数 2. 串、并联谐振的概念 11-1 网络函数 当电路中激励源的频率变化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将跟随频率变化,从而导致电路的工作状态亦跟随频率变化。因此,分析研究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频率特性 电路和系统的工作状态跟随频率而变化的现象,称为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又称频率响应。 1. 网络函数H (j ω)的定义 在线性正弦稳态网络中,当只有一个独立激励源作用时,网络中某一处的响应(电压或电流)与网络输入之比,称为该响应的网络函数。 def (j )(j )(j ) R H E ωωω=

2. 网络函数H(j ω)的物理意义 ⑴ 驱动点函数 激励是电流源,响应是电压 策动点阻抗 激励是电压源,响应是电流 策动点导纳 ⑵ 转移函数(传递函数) 激励是电压源 转移导纳 转移电压比 (j ) I ω(j U 1(U 1(j )I ω(j )(j )(j ) U H I ωωω= (j )(j )(j ) I H U ωωω= 21(j )(j )(j )I H U ωωω= 21(j ) (j )(j ) U H U ωωω=

激励是电流源 转移阻抗 转移电流比 注意 ①H(j ω)与网络的结构、参数值有关,与输入、输出变量的类型以及端口对的相互位置有关,与输入、输出幅值无关。因此网络函数是网络性质的一种体现。 ②H(j ω) 是一个复数,它的频率特性分为两个部分: 幅频特性 :模与频率的关系 ()H j ωω - 相频特性:幅角与频率的关系 ()j ?ωω - ③网络函数可以用相量法中任一分析求解方法获得。 例1-1 求图示电路的网络函数 2 S I U ? ? 和 L S U U ? ? 解:列网孔方程解电流 _ 2 I 1 I 21(j ) (j )(j ) U H I ωωω= 21(j ) (j )(j ) I H I ωωω= 12s 12(2j )22(4j )0 I I U I I ωω?+-=??-++=??s 2224(j )j6U I ωω = ++

电路理论-第5章习题答案

5-1 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电压u 、电流i 参考方向如题5-1 图所示,已知 u C =10sin(10t +30o )V ,i L =5cos(10t -30o )A 。试电流i C 和电压u L 。 + - 5μF u C i C (a) - + i L u L 10mH (b) 题 5-1 图 解 应用元件VCR 关系时,要注意电压u 和电流i 的关联参考方向。 (a) 6 64C ()5105101010cos(1030)510cos(1030)A c du i t t t dt ---=-?=-???+?=-?+? (b) 33()10101010510(sin(1030))0.5cos(1060)V L L di u t t t dt --=?=???--?=+? 5-2 已知一正弦电流的波形如题5-2图所示。 (1) 试求此正弦电流的幅值、周期、频率、角频率和初相; (2) 写出此正弦电流的瞬时函数表达式。 题 5-2 图 解 (1) 由题5-2图所示正弦电流波,可以看出 12A,1m I T ms == 从而,有 21/1Hz,2000/f T k rad s T π ωπ==== 令()12cos()mA i i t t ω?=+ 当cos()0i t ω?+=时,由题5-2图看出 0.4t ms = 所以,得 310 i ?π=- (2) 电流的瞬时函数表达式为 3 ()12cos(2000)mA 10 i t t ππ=- 5-4 写出对应于下列各相量的瞬时函数表达式,设角频率为ω。 12 (1) 200120 V;(2)3000 V;(3)250(60)mA U U I =∠=∠=∠-o o o &&& 解 列写正弦量的瞬时函数表达式时要注意幅值、频率、初相位三个要素及两种表达式的对应关系。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第1章习题答案详解

答案1.7 解:如下图所示 ① ②③④⑤ 1A 2A 1A 8V 6V 7V 5V 1i 2i 4i 3 i 1A 1l 2l 3l 4l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节点②:411A 2A i i 节点③:341A 1A i i 节点④:23 1A 0i i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2)由KVL 方程得 回路1l : 14 12233419V u u u u 回路2l : 15 144519V-7V=12V u u u 回路3l : 52 511212V+5V=-7V u u u 回路4l : 5354437V 8V 1V u u u 若已知支路电压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压。答案1.8 解:各元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元件1消耗功率为: 11110V 2A 20W p u i 对回路l 列KVL 方程得 21410V-5V 5V u u u 元件2消耗功率为: 2215V 2A 10W p u i 元件3消耗功率为: 333435V (3)A 15W p u i u i

对节点①列KCL 方程4131A i i i 元件4消耗功率为: 4445W p u i 答案1.9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①: 35A 7A 2A i 节点③: 47A 3A 10A i 节点②: 534 8A i i i 对回路列KVL 方程得: 回路1l : 1 3510844V u i i 回路2l : 245158214V u i i 答案1.10 解:由欧姆定律得 130V 0.5A 60i 对节点①列KCL 方程 10.3A 0.8A i i 对回路l 列KVL 方程 1600.3A 50 15V u i 因为电压源、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所以电源发出的功率 分别为 S 30V 30V 0.8A 24W u P i S 0.3A 15V 0.3A 4.5W i P u 即吸收4.5W 功率。 答案1.12 解:(a)电路各元件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a)所示。由欧姆定律得 S /10cos()V/2A 5cos()A R i u R t t 又由KCL 得 S (5cos 8)A R i i i t 电压源发出功率为 S S 2 10cos()V (5cos 8)A (50cos 80cos )W u p u i t t t t 电流源发出功率为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第11章-电路的频率响应复习过程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第11章-电路的频 率响应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重点 1. 网络函数 2. 串、并联谐振的概念; 11.1 网络函数 当电路中激励源的频率变化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将跟随频率变化,从而导致电路的工作状态亦跟随频率变化。因此,分析研究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 频率特性:电路和系统的工作状态跟随频率而变化的现象,称为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又称频率响应。 1. 网络函数H (j ω)的定义 在线性正弦稳态网络中,当只有一个独立激励源作用时,网络中某一处的响应(电压或电流)与网络输入之比,称为该响应的网络函数。 )() ()(ωωωj E j R j H def ??= 2. 网络函数H (j ω)的物理意义 ● 驱动点函数(同一点处的电压电流的函数关系) 激励是电流源,响应是电压 )j ()j ()j (ωωωI U H = 策动点阻抗 激励是电压源,响应是电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 j ()j ()j (ωωωU I H = 策动点导纳 转移函数(传递函数,不同点处的电流电压关系) a. 激励是电压源 ) j ()j ()j (12ωωωU I H = (转移导纳) )j ()j ()j (1 2ωωωU U H = (转移电压比) b. 激励是电流源 ) j ()j ()j (12ωωωI U H = (转移阻抗) )j ()j ()j (1 2ωωωI I H = (转移电流比) 注意: 1. H(j ω)与网络的结构、参数值有关,与输入、输出变量的类型以及端口对的相互位置有关,与输入、输出幅值无关。因此网络函数是网络性质的一种体现。 2. H(j ω) 是一个复数,它的频率特性分为两个部分: 幅频特性:模与频率的关系 ωω|~)(j |H 相频特性:幅角与频率的关系 ωω?~)(j 3. 网络函数可以用相量法中任一分析求解方法获得。

电路原理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答案2.1 解:本题练习分流、分压公式。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a) 由分流公式得: 23A 2A 23 I R Ω?==Ω+ 解得 75R =Ω (b) 由分压公式得: 3V 2V 23 R U R ?==Ω+ 解得 47 R =Ω 答案2.2 解:电路等效如图(b)所示。 20k Ω 1U + - 20k Ω (b) + _ U 图中等效电阻 (13)520 (13)k //5k k k 1359 R +?=+ΩΩ= Ω=Ω++ 由分流公式得: 220mA 2mA 20k R I R =? =+Ω 电压 220k 40V U I =Ω?= 再对图(a)使用分压公式得: 13==30V 1+3 U U ? 答案2.3 解:设2R 与5k Ω的并联等效电阻为 2325k 5k R R R ?Ω=+Ω (1)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

32 113 130.05(2) 40k (3) eq R U U R R R R R ?==?+??=+=Ω ? 由方程(2)、(3)解得 138k R =Ω 32k R =Ω 再将3R 代入(1)式得 210k 3 R =Ω 答案2.4 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1820mA 8mA (128)I Ω =?=+Ω 2620mA 12mA (46)I Ω =?=+Ω 由节点①的KCL 得 128mA 12mA 4mA I I I =-=-=- 答案2.5 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b)。 图 题2.5 120Ω (a) (b) 图中 1(140100)240R =+Ω=Ω 2(200160)120270360(200160)120R ??+?=+Ω=Ω??++? ?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2 112 10A 6A R I R R =?=+ 及 21104A I I =-= 再由图(a)得 32120 1A 360120 I I =? =+ 由KVL 得,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a)、(b)吸收10W ;(c)、(d)发出10W. 1-2. –1A; –10V; –1A; – 4mW. 1-3. –0.5A; –6V; –15e – t V; 1.75cos2t A; 3Ω; 1.8cos 22t W. 1-4. u =104 i ; u = -104 i ; u =2000i ; u = -104 i ; 1-8. 2 F; 4 C; 0; 4 J. 1-9. 9.6V,0.192W, 1.152mJ; 16V , 0, 3.2mJ. 1-10. 1– e -106 t A , t >0 取s . 1-11. 3H, 6(1– t )2 J; 3mH, 6(1–1000 t ) 2 mJ; 1-12. 0.4F, 0 . 1-13. 供12W; 吸40W; 吸2W; (2V)供26W, (5A)吸10W. 1-14. –40V , –1mA; –50V, –1mA; 50V , 1mA. 1-15. 0.5A,1W; 2A,4W; –1A, –2W; 1A,2W. 1-16. 10V ,50W;50V ,250W;–3V ,–15W;2V ,10W. 1-17. (a)2V;R 耗4/3W;U S : –2/3W, I S : 2W; (b) –3V; R 耗3W; U S : –2W, I S :5W; (c)2V ,–3V; R 耗4W;3W;U S :2W, I S :5W; 1-18. 24V , 发72W; 3A, 吸15W; 24V 电压源; 3A ↓电流源或5/3Ω电阻. 1-19. 0,U S /R L ,U S ;U S /R 1 ,U S /R 1 , –U S R f /R 1 . 1-20. 6A, 4A, 2A, 1A, 4A; 8V, –10V , 18V . 1-21. K 打开:(a)0, 0, 0; (b)10V, 0, 10V; (c)10V,10V ,0; K 闭合: (a)10V ,4V ,6V; (b)4V ,4V ,0; (c)4V ,0,4V; 1-22. 2V; 7V; 3.25V; 2V. 1-23. 10Ω. 1-24. 14V . 1-25. –2.333V , 1.333A; 0.4V , 0.8A. 1-26. 12V , 2A, –48W; –6V , 3A, –54W . ※ 第二章 2-1. 2.5Ω; 1.6R ; 8/3Ω; 0.5R ; 4Ω; 1.448Ω; . R /8; 1.5Ω; 1.269Ω; 40Ω; 14Ω. 2-2. 11.11Ω; 8Ω; 12.5Ω. 2-3. 1.618Ω. 2-4. 400V;363.6V;I A =. 5A, 电流表及滑线电阻损坏. 2-6. 5k Ω. 2-7. 0.75Ω. 2-8. 10/3A,1.2Ω;–5V,3Ω; 8V ,4Ω; 0.5A,30/11Ω. 2-9. 1A,2Ω; 5V ,2Ω; 2A; 2A; 2A,6Ω. 2-10. –75mA; –0.5A. 2-11. 6Ω; 7.5Ω; 0; 2.1Ω. 2-12. 4Ω; 1.5Ω; 2k Ω. 2-13. 5.333A; 4.286A. 2-14. (a) –1 A ↓; (b) –2 A ↓, 吸20W. 2-16. 3A. 2-17. 7.33V . 2-18. 86.76W. 2-19. 1V , 4W. 2-20. 64W. 2-21. 15A, 11A, 17A. 2-23. 7V , 3A; 8V ,1A. 2-24. 4V , 2.5V, 2V. 2-26. 60V . 2-27. 4.5V. 2-28. –18V . 2-29. 原构成无解的矛盾方程组; (改后)4V,10V . 2-30. 3.33 k , 50 k . 2-31. R 3 (R 1 +R 2 ) i S /R 1 . 2-32. 可证明 I L =- u S /R 3 . 2-33. –2 ; 4 . 2-34. (u S1 + u S2 + u S3 )/3 . ※ 第三章 3-1. –1+9=8V; 6+9=15V; sin t +0.2 e – t V. 3-2. 155V . 3-3. 190mA. 3-4. 1.8倍. 3-5. 左供52W, 右供78W. 3-6. 1 ; 1A; 0.75A. 3-7. 3A; 1.33mA; 1.5mA; 2/3A; 2A.

第五版《电路原理》课后作业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a)中u>0、i<0;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a)(b) 题1-1图 解 (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答:(a) 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b) 非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答:(a) 吸收功率——关联方向下,乘积p = ui > 0表示吸收功率; (b) 发出功率——非关联方向,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乘积p = ui < 0,表示 元件发出功率。 (3)如果在图(a) 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答:(a) 发出功率——关联方向下,u > 0,i < 0,功率p为负值下,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b) 吸收功率——非关联方向下,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u > 0,i > 0,功率p为正值下,元件实际吸收功率;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a)(b)(c) (d)(e)(f) 题1-4图 解(a)电阻元件,u、i为关联参考方向。 由欧姆定律u = R i = 104 i (b)电阻元件,u、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由欧姆定律u = - R i = -10 i (c)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10V (d)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5V (e) 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i=10×10-3A=10-2A (f)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i=-10×10-3A=-10-2A

电路原理第二版 浙大出版社 第5章

5.3 在如题5.3图所示各电路中,各电流表指示有效值,求电流表A 2的读数。 (a) (b) (c) 题5.3图 解 (a) 以并联电路的电压作为基准相量 R I C I I U A I I I R C 86 10 2 2 2 2 =-= -= (b) 以并联电路的电压作为基准相量 U C I L I I U C I L I I A I I I C L |16||97|||=±=±= 或 A |2| (c) 以并联电路的电压作为基准相量 U C I L I I U C I L I I R I R I L C I I -C L I I - 222 )(C L R I I I I -+= 94 5) (2 222 2 =-=-=-R C L I I I I 3||=-C L I I A I L 9= 或 A I L 3= A 2 L 6A A 2 L 6A

5.4 在题5.4图中,各电压表指示有效值,求电压表V 2的读数。 (a) (b) (c) 题5.4图 解 (a) 以串联电路的电流作为基准相量 R U I L U U V U U U R L 8060 100 2 2 22 =-=-= (b) 以串联电路的电流作为基准相量 U C U L U I U C U L U I V U U U C L 60|4020|||=±=±= 或 V 20 (c) 以串联电路的电 流作为基 准相量 U C U L U I U C U L U I R I R I L C U U -C L U U - 2 22 )(C L R U U U U -+= 16003050 ) (2 2 22 2 =-=-=-R C L U U U U L · · L · L L · · L · L

电路原理第二版 浙大出版社第3章

3.1 用叠加定理求题3.1图示电路中电流 x i。解 0.3Ω (a) 80mV 0.1Ω (b) -2V 题3.1图 (a) 将电路分解成分别只有电流源作用和只有电压源作用二部分,如下图所示: A i x 125 .0 5.0 3.0 1.0 1.0 = ? + = ' A i x 2.0 3.0 1.0 08 .0 - = + - = '' A i i i x x x 075 .0 2.0 125 .0- = - = '' + ' = (b) -2V A i X 10 3 1 - =A i X40 5 40 1 10 1 2 = + =A i X 20 1 ) 40 2 ( 3 - = - - = A i i i i X X X X 125 .0 20 1 40 5 10 3 3 2 1 - = + + - = + + = 3.2 应用叠加定理求题3.2图示电路中电压u。 解

136V 题3.2图 9 544 136 9 4 136 2 10 // 40 8 10 // 40 1 = ? = ? + + = u 3 8 )3 8 10 // 40 2 2 ( ) 10 // 40 ( 2 - = ? + + ? - = u 9 200 50 10 // 40 10 10 // 40 3 = ? + = u V u u u u80 9 200 3 8 9 544 3 2 1 = + - = + + = 3.3 应用叠加定理求题3.3图示电路中电压U。 解 + - 5V + 2kΩ1kΩ - · · - U 2kΩ+ 10V 1kΩ + - 6U 题3.3图 分别对二个网孔采用顺时针方向写网孔电流方程: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a)、(b)吸收10W ;(c)、(d)发出10W. 1-2. –1A; –10V; –1A; – 4mW. 1-3. –0.5A; –6V; –15e –t V; A; 3Ω; W. 1-4. u =104 i ; u = -104 i ; u =2000i ; u = -10 4 i ; 1-5. 1-6. 0.1A. 1-7. 1-8. 2F; 4C; 0; 4J.1-9. 9.6V,, ; 16V, 0, . 1-10. 1– e -106 t A , t >0 s . 1-11. 3H, 6(1– t )2 J; 3mH, 6(1–1000 t ) 2 mJ; 1-12. 0.4F, 0 . 1-13. 供12W; 吸40W; 吸2W; (2V)供26W, (5A)吸10W. 1-14. –40V, –1mA; –50V, –1mA; 50V, 1mA. 1-15. 0.5A,1W; 2A,4W; –1A, –2W; 1A,2W. 1-16. 10V,50W;50V,250W;–3V,–15W;2V,10W. 1-17. (a)2V;R 耗4/3W;U S : –2/3W, I S : 2W; (b) –3V; R 耗3W; U S : –2W, I S :5W; (c)2V,–3V; R 耗4W;3W;U S :2W, I S :5W; 1-18. 24V, 发72W; 3A, 吸15W; 24V 电压源; 3A ↓电流源或5/3Ω电阻. 1-19. 0,U S /R L ,U S ;U S /R 1 ,U S /R 1 , –U S R f /R 1 . 1-20. 6A, 4A, 2A, 1A, 4A; 8V, –10V, 18V. 1-21. K 打开:(a)0, 0, 0; (b)10V, 0, 10V; (c)10V,10V,0; K 闭合: (a)10V,4V,6V; (b)4V,4V,0; (c)4V,0,4V; 1-22. 2V; 7V; ; 2V. 1-23. 10Ω. 1-24. 14V. 1-25. –, 1.333A; , 0.8A. 1-26. 12V, 2A, –48W; –6V, 3A, –54W . ※ 第二章 2-1. 2.5Ω; ; 8/3Ω; ; 4Ω; Ω; . R /8; Ω; Ω; 40Ω; 14Ω. 2-2. 11.11Ω; 8Ω; Ω. 2-3. Ω. 2-4. 400V;;I A =. 5A, 电流表及滑线电阻损坏. 2-6. 5k Ω. 2-7. Ω. 2-8. 10/3A,Ω;–5V,3Ω; 8V,4Ω; 0.5A,30/11Ω. 2-9. 1A,2Ω; 5V,2Ω; 2A; 2A; 2A,6Ω. 2-10. –75mA; –0.5A. 2-11. 6Ω; Ω; 0; Ω. 2-12. 4Ω; Ω; 2k Ω. 2-13. 5.333A; 4.286A. 2-14. (a) –1 A ↓; (b) –2 A ↓, 吸20W. 2-16. 3A. 2-17. 7.33V. 2-18. . 2-19. 1V, 4W. 2-20. 64W. 2-21. 15A, 11A, 17A. 2-23. 7V, 3A; 8V,1A. 2-24. 4V, , 2V. 2-26. 60V. 2-27. . 2-28. –18V. 2-29. 原构成无解的矛盾方程组; (改后)4V,10V. 2-30. k , 50 k . 2-31. R 3 (R 1 +R 2 ) i S /R 1 . 2-32. 可证明 I L =- u S /R 3 . 2-33. –2 ; 4 . 2-34. (u S1 + u S2 + u S3 )/3 . ※ 第三章 3-1. –1+9=8V; 6+9=15V; sin t + e – t V. 3-2. 155V. 3-3. 190mA. 3-4. 1.8倍. i A 0 s 1 1 2 3 1-e -t t 0 t ms i mA 4 10 0 t ms p mW 4 100 2 25 i , A .75 t 0 .25 ms (d) u , V 80 0 10 -20 t , ms (f ) u , V 100 0 10 t , ms (e) p (W) 10 0 1 2 t (s) -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