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说课稿(三篇)

复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说课稿(三篇)

复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说课稿(三篇)
复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说课稿(三篇)

复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说课稿(一)引入设计意图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就数学问题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例题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数学教学要体现教与学的交融,重视教法与学法的互化,重视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乐学、会学、生动活泼地学,尽可能地凸现其人文精神。

练习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纵观我们的数学教育可以说什么都有——有知识、有课程、有作业、有考试,但惟独没有智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现代数学教育的眼光,审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赋予其新的内涵,建立起新的数学教学观,促进学生智慧发展。同时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有着自己的语言系统,有着自己的历史,数学教育是一种对人的教育,“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从根本上摈弃了传统的数学是理科,偏重理性,数学只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等片面认识,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目标走向,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掌握数学工具,感受文化魅力,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复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百分数的应用一》是冀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为后面学习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储蓄”问题起着铺垫作用。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①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稍复杂的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②会解答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问题。

③感受百分数在描述事物中的作用,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 重点,难点:

重点:会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难点:感受百分数在描述事物中的作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第三单元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做好了铺垫。但是由于分数和百分数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认知障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关键要知道谁跟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提高学生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1)铺垫渗透法:通过“旧知链接”环节,设计与本节课重、难点相关习题,为本节课新知做好铺垫,提前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2)自主探索法和合作交流法:新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这节课在新知的获得环节,我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思考、发现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与前面学习过的有关分数问题的联系,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合作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联系生活法:“数学教学要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最终要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生活。”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弹性练习的各个环节尽量用学生熟悉的例子来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数学意识。

(4)及时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大展示环节对课堂发现的问题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有独特见解的,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通过“旧知链接”环节,设计与本节课重、难点相关习题,为本节课新知做好铺垫,提前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在学习新知环节,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新知中的重、难点知识,降低重、难点知识理解的难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独立自主探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再通过对学、群学环节解决本节课知识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再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在习题设计方面,做到知识源于课本,又稍高于课本,并给予一定的提示,使学生在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程不但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转化法:学生在理解“4月份比3月份节约用电百分之几?”时,可以结合百分数的意义,把问题转化为“求4月份比3月份少用的电占3月份的百分之几”,也可以转化为“先求4月份的用电量是3月份的百分之几,再求所对应的百分率的差”,这样就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了,帮助理解新知识。

3.观察比较法: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出现了两种方法,学生就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合作交流法: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中分工明确,在互助合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习效益,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佳的开发,树立主人翁的意识。

5.归纳总结法:学生通过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解题方法的探索,进一步归纳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公式。

6.反思总结法: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学习,学生可以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学生才能学得牢。

五、说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旧知链接:

在“旧知链接”环节,第1题我先设计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解题方法都是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还有找出单位1的量和与单位1相比的量,这为后面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做铺垫。

(二)情景导入:

我在导课时,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创设了用电量的情境,并提出四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三)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

设计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和难点,是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以及能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体会分数问题和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学习新知,学习新知一是探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习新知二是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学习新知一时,我提出问题4月份比3月份节约用电百分之几?由于学生对“节约百分之几”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这也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通过问题的形式给学生进行一定的提示,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加上在“旧知链接”环节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把“4月份比3月份节约用电百分之几”转化为“4月份比3月份少用的电占3月份的百分之几”,可以先求出“4月份比3月份少用的电量”,再求出“少用的电量占3月份的百分之几”.通过对问题1题意的理解分析,学生会很容易列出算式,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第一种解题方法。

除了第一种解法外, 求“4月份比3月份节约用电百分之几”, 还可以先求出“4月份的用电量是3月份的百分之几”, 再求出“4月份比3月份的用电节约了百分之几”。由于在“旧知链接”环节作好了铺垫,加上在导学案的设计上通过问题的形式给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提示,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的难度有所降低。通过对问题1题意的新解释,学生会很容易列出算式,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第二种解题方法。

在探究完了学习新知一的基础上,接着我设计了学习新知二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我先提出一个问题:李庄乡今年计划造林25公顷,实际造林28公顷。实际造林面积超过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并引导学生根据探究学习新知一的方法自主探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这样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遇到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予以帮助,同时也鼓励学生做完后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同桌分享,如果不会也可向别人请教。这样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解决此问题有两种方法。在全班交流的环节,这两种方法都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既拓宽了解题思路,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抽象概括能力。

(五)实战演练,我最棒!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以求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

1.今年比去年超产百分之几?

让学生理解“超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就是求今年是去年的百分之几”,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通过比较“是”和“超产”的意思,学生会对“超产百分之几”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2.降价了百分之几?

之几

先让学生完整的理解“降低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降低了百分之几”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根据第1题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降低了百分之几”就是“降低的钱数占原价的百分之九”。通过第2题的计算,学生会对“减少了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3. 口头列式

①5比4多百分之几?

②4比5少百分之几?

③17.5吨比20吨少百分之几?

在对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这类问题的理解。

4.拓展提高

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60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40人,

___________?

这是一个比较活的题,使学生在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总结,整理学案。

通过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达到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梳理与整理,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复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实际应用题。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解决简单的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以及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0、例11和一个练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04页例11,例11是已经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这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际培育的棵数与原计划培育的棵数之间的关系。

2、教学目标

作为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小学数学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知识传导、能力培养、情感激励及其习惯养成等任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设定了如下内容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经历探索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学会分析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与价值,感受模型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继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稍复杂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合作、提问、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本节课中完全掌握新知识,并能独立解决百分数问题实际,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三、说学情

本节课我采用复习导入法,这样能够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熟悉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爱思考、探索的习惯,充分发挥他们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程序是体现教学理念,完成教学目标的载体,本着温故知新、讲练结合、突出重点、自如拓展的基本思想,本节课我计划按照如下几个环节完成:(一)铺垫孕伏: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又是新课学习前的必要准备。

1、先说说下列各句中的数量关系

(1).男生比女生多20%

(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少5%

(3).二月份比一月份节约用电12%

(4).今年小麦产值比去年增产15%

这样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授课作必要的铺垫引发。出示例题问题,导出新课,并板书课题,以问题情景引出下一环节的学习。通过找数量关系式的练习,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熟悉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探究新知:

1、出示例11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可以

直观地表示出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熟悉感推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揭示数量关系,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并检验,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弄通学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识与能力。通过检验,不仅让学生知道答案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沟通相关百分数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这一环节要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以“学会”取代“教会”,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获取知识,并且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这样安排,既突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拓展深化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及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巩固练习:做104页“做一做”(一人板演,个别辅导,后集体订正。)基本教学任务完成后,出示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使当堂学习的知识及时得以应用。这样既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意义,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3.总结评价:教者对当堂所学知识、题型特点、解答方法、注意事项等作归纳,对学生表现作出简要评价。并再次展示解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4.拓展延伸:通过组织有难度、有梯度的拔高练习,在分析解答过程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意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认识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整数、分数表示与用百分数表示,在本质上是相同。因此,解题时思考方法与解答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相同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五、说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原计划培育的棵数+多的棵数=实际培育的棵数

解:设原计划

这样的板书能让学生直观感受,能直接理解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潜力。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两篇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例4~例6,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及化聚方法。 1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米=()厘米 2.什么叫做比? 3.化简下面各比。12:8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3米:15千米16厘米:90千米 二、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https://www.doczj.com/doc/cb16054949.html, 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例4. 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让学生读题。指名回答: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 "要我们做什么?"(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知道吗?实际距离也知道吗?各是多少?"继续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拟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 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设定为: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设定为: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一定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在教学设计时,不论是复习题还是练习题我都想方设法设计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数学素材,如复习题设计了金山小学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练习题也是以我校的师生人数为素材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欣赏引入,感受联系。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我通过网络资源搜寻到一组图片,这些图片来自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等方面,以启发诱导学生初步感知比与生活的密

稍复杂分数应用题

第六单元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练习一 【知识要点】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 【课检测】 1、先用“ ”画出单位“1”,再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①鸡的只数比鸭少14 。 ×14 = ; ×(1-1 4 )= ②一本书,已经看了13 。 ×13 = ; ×(1-1 3 )= 2、光明小学田径队有75名队员,其中男队占3 5 ,女队员有多少名? 想:根据“其中男队占35 ”,把 看作单位“1”, ×3 5 = 。 要求女队员有多少名,可以先求 。 3、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①食堂运来56 吨煤,烧掉了5 9 ,烧掉了多 少吨? ②食堂运来56 吨煤,烧掉了5 9 吨,还剩多 少吨? 【课外训练】 1、一所小学扩建校舍,原计划投资28万元,实际投资比原计划节省了1 7 ,实际投资多 少万元?

★2、根据算式补充条件或问题。 ①一本书100页, ,已经看了多少页? 100×15 ; 100×(1-1 5 ) ②一条路长400米,已经修了1 5 , ? 400×15 ;400×(1-1 5 ) 练习二 【知识要点】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 【课检测】 1、先用“ ”画出单位“1”,再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一桌子比一把椅子贵45 。 ( )×45 =( ) ; ( )×(1+4 5 )=( ) 2、某拖拉机厂去年生产拖拉机800台,今年比去年增加3 8 ,今年生产拖拉机多少台? 想:根据“今年比去年增加38 ”,把 看作单位“1”, ×3 8 = ,要求今年生产拖拉机多少台,就是先求出 。 3、先比较,再列式解答。 ①某校青年教师有48人,中老年教师比他们多1 6 ,中老年教师有多少人? ②某校青年教师有48人,中老年教师比他 们少16 ,中老年老师有多少人?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课题: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执教:蔡琪琳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理解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正确解答。教学难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列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连环画本数的百分之几? (3)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 2、只列式,不计算。 (1)140吨是60吨的百分之几? (2)260吨是40吨的百分之几?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复习,为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做好必要的准备:①明确题目中哪个量是单位“1”;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也就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模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讨论: (1)这道题与上面的复习题相比较,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 【教学过程说明:从题目对比中引导学生找出异同点,通过不同点,

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4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说教材: 1、教学地位: 本教学内容是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在生活中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习比例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B、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C、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教学方法: 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利用求比值引出比例的意义。引出比例的意义后,加以理解、应用、深化。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结合具体的比例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从而发现内项与外项之积的关系,并用其他比例式进行验证,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并且已经拥有观察、分析、发现、总结的能力。因此,学习本知识不会太难。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什么叫做比?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比的比值

5:360:4016:122.4:1.6 (分小组完成,汇报) 3、引入新课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引出比例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也相等,那这两个比可以用什么号连接?(等号)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60:40(板书)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齐读,板题:比例的意义) 2、探究比例的意义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知道要组成比例的一个条件是必须有几个比?(两个)其次,这两个比的比值必须怎样?(相等)现在,我们来完成两道口头判断题:1、2:3是比例。2、比例是一个等式。 3、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同学们能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吗(出示练习题)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2)、20:5和1:4(3)1/2:1/3和6:4(4)、0.6:0.2和3/4:1/4 (分小组完成,汇报,说说怎样完成) 4、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说明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它们就能组成比例。那么,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a、比值是否相等。(板书)(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了解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都知道一个比有前项和后项,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动手操作,确定性质 (1)、请同学们计算在 2.4:1.6=60:40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分别是多少? (2)、探究:发现了什么?(两个积相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教案:用比例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例6教学是反比例意义的应用,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的。那么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发现、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

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3、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4、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5、教具:小黑板、课件

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金工车间有两班职工,甲班职工比乙班职工少9人,因工作需要,从甲调出3人到乙班,这时甲班职工比乙班少3/8,两个班原来各有职工多少人? 2、光明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5%,今年开学初转走了3名男生,又转来了3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48%,光明小学六年级现在有女生多少人? 3、水果店运来一批梨,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出1/5,第一天比第一天少卖出152千克,两天正好卖完,这批梨有多少千克? 4、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第小时加工20个,第二天每小时加工30个,两天加工的数量同样多,共用了13。5小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5、哥哥和弟弟共有图书若干本,哥哥的图书占总图书的3/5,若哥哥给弟弟9本,则两人的图书同样多,哥哥原来有图书多少本? 6、甲乙丙三个同学参加储蓄,甲存款是乙的4/5,丙存款比乙少40%,已知甲存了500元,丙存了多少元? 7、小王和小李共同加工一批儿童服装,小王单独做要18天完成,小李每天加工16件,当完成任务时,小王做了这批服装的5/9,这批儿童服装共有多少件? 8、东风农场原来有旱田108公顷,水田36公顷,为了提高产量,将一部分旱田改为水田,使水田的面积是旱田的5/7,问:将多少公顷旱田改为水田? 9、东风农场原有水田面积是旱田的1/3,为了提高产量把24公顷旱田改为水田,现在的水田面积是旱田的5/7,东风农场现在有水田多少公顷? 10、水果店运进一批水果,运进的苹果重量的40%等于梨重量的1/3,已知运进的梨比苹果重3.6吨,运进苹果多少吨? 11、一根钢筋,锯下20%后,又接上2米,这时钢筋比原来短1/10,原来这根钢筋有多长? 12、业余体校新购进三种球,其中篮球占总数的1%3,足球的个数与其它两种球个数的比是1:5,排球有150个,三种球共有多少个? 13、粮店中的大米占粮食总量的3/7,卖出600千克大米后,大米占粮食总量的1/3,这个粮店原来共有粮食多少千克? 14、六一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5,后来又转来几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15,又转来几名女生? 15、加工一批零件,如果师傅单独做20小时完成,师徒二人合作12小时完成,现在师徒二人合作,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做了960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6、育红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6%,中年级学生人数是高年级的5/9,低年级比中年级多84人,育红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17、六一班有一部分学生参加运动会,其中2/7是女生,男生是20人,已知全班男生有4/5参加了运动会,没有参加运动会的占全班人数的9/23,这个班有多少名女生? 18、学校植树,第一天完成了计划的3/8,第二完成余下的2/3,第三天植树55棵,结果超过计划1/4完成任务,原计划植树多少棵? 19、有两个粮仓,从甲仓取出它的1/4,从乙仓取出它的1/5,剩下的粮食,甲仓是乙仓的3倍,甲仓原有粮食480吨,乙仓原有粮食多少吨? 20、两个搬运队共同搬运一批货物,甲队每天搬运这批货物的1/16,乙队每天运18吨,当完成任务时,甲队运了总数的5/8,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21、参加六一联欢的少先队员中,女队员占3/7,男队员比女队员的2/3多40人,女队员有多少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比例解应用题》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二册p59—60页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概念”的综合应用。本课时内容既是“归一、归总”等乘除法应用题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7——9年级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教材借助例5和例6分别呈现了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展示图中男、女同学的"思维交流”,点明了“一题可以多解”,勾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力求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通过正确判断相关联量的比例关系学会用比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诱发积极情感,训练有序思维,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发现、归纳中增强应用意识,提升分析能力、判断和推理能力;获取基本的思考方法和计算,形成方法模型。 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理解了乘除法运算的意义和正反比例意义;会应用比例基本性质解比例,会判断正、反比例关系;会分析解答归一、归总应用题。在生活中,学生已有较多的经历和体验,如,学生从家到学校,如果速度快,则用时少;如果速度慢,则用时多。又如:买同样价钱的中性笔,买的支数少,用的钱少;买的支数多,则用的钱多。……正反比例的生活现象学生虽然有很多的经历体验,但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不常用相关联量的比例关系判断有一定困难;虽然能够在自主合作、思考交流中获取一些分析解答方法,但是“有序思维”的习惯比较欠缺,难以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总结出分析解答方法,形成方法模型。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竞比激趣,巩固旧知——自主合作,探究新知——练习深化,构建模型——拓展延伸,激活思维”的四环节教学流程引导学生经历比例在实际情境中的数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其形成方法,构建模型。下面结合具体的流程设计谈一谈我对本节课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一、竞比激趣,巩固旧知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标准》也强调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找准学生探究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更好激发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迁移类推。 1、创设趣味性挑战情境,诱发积极情感。 为了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温故新知的必备基础,开课,我以“夺红旗”的形式[如下图] 呈现常用的关联量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挑战情境中,判断相关联的量在什么情况下成什么比例关系?引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经验的回忆。 2、巩固强化判断方法,贮备探究基础。 学生判断后,提问:你是怎样分析判断的?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明的话总结一下判断方法? 引导学生在思考、总结归纳中强化“找三定一写关系”的分析判断方法,为探究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分析解答,做好相关准备。 [“找三定一写关系”,“找三”是指读题分析找出三个相关联的量;“定一”是指,分析三个量确定一个不变的量;“写关系”就是根据“找三定一”的分析,写出关系式。]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案例分析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泗阳县来安小学赵杰响 一、教材解读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比基本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稍复杂一些,题目所求的数量不是已知的几分之几所表示的数量,而是与这个数量有关的另一个数量,它是基本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发展。所以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基础是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而一步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依据实质上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教材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重点突出先求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根据整数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要求的数量的解题思路。这种解题思路,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是后面用方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在解题思路、数量关系与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完全一致的。同时也与中学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相一致,为中学应用题学习打基础。所以这种思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务必是每位学生都能熟练的掌握。教材在这种方法解答后,提出了“还有其他的解法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解题时放开思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灵活解答。 二、目标预设。 1、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生生间、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初步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每位学生务必学会先求单位“1”这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根据整数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要求的数量的解题思路,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2、在此基础上,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解题时开放思路,探讨其他解答,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达到灵活解答。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体验解答问题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经历数学问题的发生、形成、解决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眼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数学学习的习惯。 三、数学重点: 学会先求单位“1”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根据整数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要求的数量的解题思路,提高思维力。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资料的开发与利用,首先每位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教参,吃透教材的精神、准确把握知识点、思维点的内涵与外延。使学与教定位处于一个适当“度”的上(包括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等多个层面)。其次深入钻研《课改》的精神,使教学符合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第三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结合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概念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设计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探究学习过程中体会比例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正确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由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从情境中筛选问题,找到可行的研究方向,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新知的探究。课堂上,教师作为主导者为学生“保驾护航”,穿插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使“四基”落到实处。 在第一部分里,以国旗为出发点,用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情境图和开放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广泛的思考。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最终聚焦于一点,为探究比例的意义找准方向。 第二部分:比例的意义是本课重点内容,相对于追求记忆概念的文字表述,理解与应用更为重要。学生通过研究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从求比值和化简比两个角度发现长和宽的比都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通过“配比”游戏,和生活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例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加深理解,使比例的意义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心中。 第三部分:本课三个练习题分别代表三个层次,且各有侧重。练习一只针对意义的基本练习,定位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比例是否成立。练习二用四个数组比例,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要把题做对,而且要善于总结方法,指导自己更好的去做题。题三则侧重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留作课后处理。 在课堂小结中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启发,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一个回顾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最新六年级较复杂分数应用题

六年级较复杂分数应用题 例1、井冈山小学三(1)班原有36名同学,其中女生占9 4 ,新学期又转入几名女生,这时女生占班级人数的 19 9 ,问新学期又转入几名女生? 训练快餐1 有含有盐10%千克,由于水份被蒸发掉一部分,含盐率上升为12%,蒸发掉的水有多少千克? 例2、学校图书室原有文艺书和科技书共5400本,其中科技书比文艺书少5 1 ,最近又买入一 批科技书,这时科技书桌是文艺书的10 9 ,学校图书室又买入多少本科技书? 训练快餐2 某工厂女工人数占总人数的8 5 ,后来又调来30名女工,这时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2倍, 那么现在厂里共有多少名工人?

例3、华英学校六年级共有三个班,其中一班人数占全年级的10 3 ,而一班、三班的人数之和比一班、二班的人数之和多6 1 ,如果三班调走15人,则和二班人数同样多.六年级共有多少人? 训练快餐3 某高科技公司拿出新研制的A 型产品的3 1 和B 型产品20台参加展销会.已知两种产品共研制 出42台,拿出展销品后,剩下的A 型产品正好是B 型产品的3倍,这两种产品各研制了多少台? 例4、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24分米,第二根长30分米,两根铁丝都剪去同样长的一段后, 第一根剩下的长是第二根剩下长度的8 5 ,剪下的一段有多长? 训练快餐4 学校合唱队中,女生占总数的53,现在用10名男生调换走10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数的15 7 , 问原来合唱队中有多少名女生?

例5、小明和妈妈原来一共有存款2200元,小明取出自己存款的 52,妈妈取出自己存款的8 3捐给了灾区的小朋友,这时小明和妈妈一共还有存款1350元.小明和妈妈原来各有存款多少元? 训练快餐5 植树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共植杨树和柳树96棵,杨树的43和柳树的5 3 共有66棵,同学们植的杨树和柳树各有多少棵? 例6、李华问王强的父亲:王强今年多大了?王强的父亲对李华说:“王强今年的年龄是我 的51,12年后,王强的年龄将是我的7 3 .”同学们,你们知道王强今年有多少岁吗? 训练快餐6 小红的图书本数是小强的21,两人各买5本后,小红的图书本数是小强的3 2 ,两人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能力检测

(完整版)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4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说教材: 1、教学地位: 本教学内容是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在生活中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习比例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B、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C、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教学方法: 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利用求比值引出比例的意义。引出比例的意义后,加以理解、应用、深化。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结合具体的比例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从而发现内项与外项之积的关系,并用其他比例式进行验证,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并且已经拥有观察、分析、发现、总结的能力。因此,学习本知识不会太难。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什么叫做比?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比的比值 5:3 60:40 16:12 2.4:1.6

(分小组完成,汇报) 3、引入新课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引出比例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也相等,那这两个比可以用什么号连接?(等号)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60:40(板书)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齐读,板题:比例的意义) 2、探究比例的意义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知道要组成比例的一个条件是必须有几个比?(两个)其次,这两个比的比值必须怎样?(相等)现在,我们来完成两道口头判断题:1、2:3是比例。2、比例是一个等式。 3、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同学们能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吗?(出示练习题)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1/2:1/3和6:4 (4)、0.6:0.2和3/4:1/4 (分小组完成,汇报,说说怎样完成) 4、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说明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它们就能组成比例。那么,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a、比值是否相等。(板书) (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了解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都知道一个比有前项和后项,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动手操作,确定性质 (1)、请同学们计算在2.4:1.6=60:40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分别是多少? (2)、探究:发现了什么?(两个积相等)

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资料讲解

一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知甲的1/3与乙的1/2的和,求甲乙1.两段铁丝共24米,第一段的1/3与第二段的2/5和是8.6,两段铁丝各长多少米? 2.甲、乙两班共有学生84人,甲班人数的1/2与乙班人数的3/4共53人,甲、乙两班各有学生多少人? 3.甲、乙两仓共有化肥220吨,运出甲仓的1/4和乙仓的1/5,共50吨到供销社出售,甲乙两仓原有化肥多少吨? 4.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40吨,甲仓的20%与乙仓的12%恰好等于38吨,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5.师徒二人合做零件880个,师傅剩下自己任务的1/8没做,徒弟剩下自己任务的1/10没做,共剩下102个零件,求师傅任务比徒弟多多少个? 6.六年级共有学生240人,男生的3/4与女生的1/2去参加课外活动,其余的91人参加扫除,六年级男女生各多少人?

二.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一批水果,第一次运出1/5,第二次运出200箱,第三次运出的是前两次总和 的3/4,还剩170箱,这批水果共多少箱? 2.一个乡已造林840000平方米,比原计划少1/5,现在要求造林面积超过原计 划的10%,这个乡还要植多少平方米? 3.一根铁丝,第一次截了1/5,第二次截了30米,第三次截的米数与前两次截 的总米数的比是5:4,这时还剩下全长的25%,这根铁丝长多少米? 4.一筐苹果,筐占苹果的2/25,卖掉48千克苹果,这时苹果的重量相当于筐重 的1/2,原来苹果与筐共重多少千克? 5.一辆客车到站后1/4的旅客下车,又有12人上车,开车时,车上旅客人数是 到站前的90%,这辆车到站前有多少乘客? 6.某厂上月用去原有存煤的45%后又运进24吨,这时存煤吨数是原有存煤的 75%,原有存煤多少吨? 7.面粉厂甲、乙两个车间计划加工一批面粉,实际完成计划的130%已知甲车间 与乙车间完成任务的比是8:5,乙车间比甲车间少加工13 1/2吨原计划加工多少吨? 8.织布车间有甲乙两个组,甲组原有工人占车间总人数的3/5,现从甲组调14 人到乙组,调整后甲组工人是乙组工人的4/5,求甲组原有多少人? 9.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天可加工54个,徒弟如果单独加工17天可完成任务, 现在二人同时工作,任务完成时,师徒二人加工零件个数的比为9:8,这批零件共有多少? 三.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已知1/3甲与1 /2乙的差,求甲乙两数)转分率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法泗桥头小学:王小珍)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拟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 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设定为: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设定为: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一定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在教学设计时,不论是复习题还是练习题我都想方设法设计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数学素材,如复习题设计了金山小学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练习题也是以我校的师生人数为素材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课前调查,感受联系。(前置学习有问)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我通过网络资源搜寻到一组图片,这些图片

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练习

第三讲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一、倒推法解题: 有些应用题如果按照一般方法,顺着题目的条件一步一步地列出算式求解,过程比较繁琐。所以,解题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果出发,运用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互逆关系,从后到前一步一步地推算,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倒推法。 例题1。 一本文艺书,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 ,第二天看了余下的3 5 ,还剩下48页,这本书共有 多少页? 【思路导航】从“剩下48页”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35 =2 5 。第一天看后还剩 下48÷25 =120页,这120页占全书的1-13 =23 ,这本书共有120÷2 3 =180 页。即 48÷(1-35 )÷(1-1 3 )=180(页) 答:这本书共有180页。 练习1 1. 某班少先队员参加劳动,其中37 的人打扫礼堂,剩下队员中的5 8 打扫操场,还剩12 人打扫教室,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2. 把一堆苹果分给四个人,甲拿走了其中的16 ,乙拿走了余下的2 5 ,丙拿走这时所剩的 3 4 ,丁拿走最后剩下的15个,这堆苹果共有多少个? 例题2。 筑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 又10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2 7 ,还剩500米,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从“还剩500米”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27 =5 7 ,第一天修后还剩 500÷57 =700米,如果第一天正好修全长的1 5 ,还余下700+100=800米,这 800米占全长的1-15 =45 ,这段路全长800÷4 5 =1000米。列式为: 【500÷(1-27 )+100】÷(1-1 5 )=1000米 答:这段公路全长1000米。 练习2 1. 一堆煤,上午运走27 ,下午运的比余下的1 3 还多6吨,最后剩下14吨还没有运走,这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巧妙引导有效合作构建高效课堂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部分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包括59 -- 60页例5 、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 二、说教材: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代数知识的范畴,是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拓宽。教材中的例5,是一道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只要抓住李奶奶和张大妈家每吨水的价钱相等,就可以根据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列出比例;例6是一道用反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只要抓住书的总数相等,就可以根据两次包的本数和包数的乘积相等列出比例。因此,列比例时要注意变化的量相对应。教材要求通过联系算术解法,使学生了解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用反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总应用题”,都可以用算术法解答。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过程与方法: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自己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六、说教法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看、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两篇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两篇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例4~例6,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及化聚方法 1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米=()厘米 2.什么叫做比 3.化简下面各比12:8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3米:15千米16厘米:90千米 二、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

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Xkb1. 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例4. 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让学生读题指名回答: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 要我们做什么(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知道实际距离也知道各是多少继续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0厘米:10米 10厘米和10米的单位相同能直接化简 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百分数应用题3大类对比练习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练习 姓名 分数应用题基本关系式: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具体的量 第一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分率,用除法) 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 关键:找准比较量和单位“1”的量 1、商店有苹果80千克,有梨50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百分之几? 2、商店有苹果80千克,有梨5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百分之几? 3、商店有苹果80千克,有梨50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轻百分之几? 4、商店有苹果80千克,有梨50千克,苹果的重量比梨重百分之几? 5、商店有苹果80千克,有梨50千克,苹果的重量占梨和苹果总量的百分之几? 6、商店有苹果80千克,有梨50千克,梨的重量占梨和苹果总量的百分之几? 7、商店有苹果80千克,比梨多50千克,苹果的重量比梨重百分之几?? 8、商店有梨50千克,苹果比梨少20千克,苹果的重量比梨轻百分之几?? 第二类: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 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具体的量 关键:分析单位“1”的量为已知,找准要求数量对应的分率 1、一桶大豆油重40千克,用去60%,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大豆油重40千克,用去60%,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大豆油用去24千克,剩下的比用去的少3 1,还剩多少千克? 4、一桶大豆油用去一部分后还剩下16千克,用去的比剩下的多50%,用去多少千克?

5、一桶大豆油重40千克,用去60%,剩下的比用去的少多少千克? 6、一桶大豆油重40千克,第一次用去60%,第二次用去20%,一共用去多少千克? 7、一桶大豆油重40千克,第一次用去60%,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 31,一共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8、一桶大豆油重40千克,第一次用去60%,第二次用去的是余下的 2 1,一共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第三类: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或方程) 具体的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或 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具体的量 关键: 量和率一定要对应才能求出单位“1”的量 1、一块花布,用去全长的25%,用去2.5米,这块花布全长多少? 2、一块花布,用去全长的25%,还剩7.5米,这块花布全长多少? 3、一块花布用去7.5米,,用去的比剩下的多25%,剩下还有多少米? 4、一块花布,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5%,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31,共用去7米,这块花布全长多少? 5、一块花布,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5%,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31,还剩下5米,这块花布全长多少? 6、一块花布,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5%,第二次用去余下的 31,共用去5米,这块花布全长多少? 7、一块花布,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5%,第二次用去余下的 3 1,还剩下5米,这块花布全长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